本片有比较浓郁的悬疑色彩,至于犯罪类题材,表现得不够突出和重点。
近远镜头相融合,拍摄手法极其精巧。
情节丝丝入扣,推理过程也较复杂,但相比一般的悬疑推理电影还是差太远了。
但总体上可以说是制作团队的一部用心之作。
在演员方面,梁家辉一口流利的港式普通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佟大为也一改往常那种搞笑式的风格,魏晨也还是那么帅,犀利的眼神也让人心惊胆颤,只可惜周冬雨在这部戏里面的戏份太少,没有太多精彩的表现。
给三星是因为梁家辉……会花钱去电影院看这电影,也是因为梁家辉……但是我忘了,梁虽然人好演技棒,但是他老人家因为生活压力经常接拍烂片………………我好心疼他啊……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在于:处处差一点点!
电影情节差一点点:开始10分钟,我就猜到凶手是魏晨,你说这一部主打悬疑惊悚的电影,是不是有些丢脸!
呃呃呃呃。
有梁影帝的港普在,魏晨的演技也就没那么出戏!
但是大为哥哥那不着调警察的形象,还有你和冬雨美美那暧昧的感觉,真是让我难受的要死!
尤其是最后冬雨妹妹被绑架了,大为哥你比她爸还激动,真让我怀疑冬雨是不是梁包养来的!
这是编剧的智商遭成的硬伤,你们的演技还是很棒的!
电影烂!
不是你们的演技能挽回来的!
以上
这是一部充满了槽点的愚弄观众的片子,以至于只看了20分钟就无法忍受下去了。
一个有着灵异般感知的警察凭着自己的感觉就能找到7公里范围内一块切割冰的痕迹,一个半米厚大雪中野地里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还能看出凹凸不平冰块痕迹的现场,一群只咬脸部和小腿的挑食鱼,一个在码头比摩托车跑的更快的神奇警侠,一个下着大雪的野地里还保留着不知道多久之前脚印的现场,一个随便跑到河边低头一看就找到一具冰下尸体的女超人,只看了20分钟就有让我把屏幕砸掉的心情。
这部片子更名叫神奇犬警更合适,愿上帝拯救导演。
整个故事看完,感觉自己都可以当编剧了,因为真的是可以从开篇就猜到结果。
倒不是我智商有多高,而是故事太平淡无奇了。
全剧几乎没有高潮点,叙事性的平铺剧情。
不疼不痒的杀人动机,几乎没有烧脑的推理,也没有曲折的案情,明明没有关联的人物,却突然就被莫名的推到幕前,编剧和导演连最起码的铺垫都懒的做了,似乎就直接告诉观众:“看清楚啦,凶手已经暴露啦!
”故事真是白开水般的无趣。
再来说说演员阵容,其实配置也不俗啦:影帝(梁家辉)+影后(周冬雨)+中青代骨干(佟大为)+曾经的鲜肉(魏晨)!
应该还是有些号召力的对吧。
可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根本就没给影帝施展的空间呀,白瞎了影帝的演技。
新晋金马影后周冬雨完全就是来打酱油友情出演吧,全剧前后露脸的时间都数得过来,也真算是给足了导演面子。
倒是佟大为施展了一下拳脚功夫,这是有向动作片过渡的节奏吗?
让一个乖乖仔形象的魏晨来饰演反差极大的角色,想必也是导演埋下最大的伏笔吧。
魏晨还是做足了功课,也足够多用力的去表演这个人物,只能说没有拖全剧后腿,但还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做为配角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当然是在没有对手演员,对手戏的前提下)。
一个人的独角戏还是合格的。
如果放眼全片,演技还是需要磨练。
不管怎样,魏晨也算是往演戏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起码比《匆匆那年》里的乔燃来的燃一些。
《冰河追凶》这片子的故事,要从悬疑和推理的角度去看,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
铺垫、高潮、反转……该有的都有,故事也算流畅,但要说有多出众,却也未必。
事实上凶手是谁,老鸟们基本上到一半就能猜出来。
但它可贵的地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背后蕴藏的社会批判意识。
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市场本应该有,却一直很短缺的那类社会派推理电影。
社会派的推理电影,多半诞生在急剧变迁的时代,在奇诡悬疑的探案过程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深深社会的矛盾和复杂的人性。
这类故事并不以情节一再反转和渲染悬疑气氛见长,而是以深刻的寓意和批判意识取胜。
中国观众对这类电影曾经一度非常熟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证》、《砂器》、《饥饿海峡》等名作登上了我们的银幕(以及荧幕),影响了一代中国观众。
蹊跷的是,随着改革大潮更深入地席卷神州大地,这股热潮反而诡异地消失了。
原因,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人证》批判美军驻日,《砂器》控诉对麻风病人的歧视,这些日本的海水还算不犯中国的河水。
《饥饿海峡》批判的是资本主义市场对人的异化,《追捕》、《金环蚀》这些作品揭发的是大公司的黑暗内幕,老百姓看得痛快,出了影院,社会稳定却经不起折腾。
于是随着中国电影日益市场化,站在民间立场批判资本和体制的作品反而销声匿迹,这是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或许不符合市场规律,可是符合中国国情。
21世纪以来的与社会派推理沾边的作品屈指可数,算上抨击奸商的《寻枪》、《我是植物人》等,数不上几部。
电影人不是没良知,可除了借古讽今和装疯卖傻,你指望他怎么办?
这也就是《冰河追凶》可贵的地方,很多观众看到了环保问题,看到了法制不健全,看到了社会不公,其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应该在银幕上看到,应该引导大众去思考和讨论的东西,可惜,我们暌违得太久了。
PS.不怕婉转剧透一下的话,关于“冰河”的,从来都是一个两代人相爱相杀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影片的宣传点就开始偏离主题了,似乎环境恶劣、演员辛苦这些也能算作影片质量的加分项。
这种倾向是很奇怪。
影片的质量由剧本、镜头、演员表演、配乐、服装等等因素决定,否则电影节有那么多奖,怎么不发一个最辛苦奖呢?
说回这部片子,能看得出来大家拍得挺辛苦的,可惜没有讲好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挺老实的,但看完这个本身就缺乏逻辑性又各种强加鸡汤的故事,我想不犯尴尬症的人真的是少数。
可以看得出来导演是有野心的,他想讨论人性的问题,但他真的没想好该怎么去讨论。
魏晨在片尾黑化后卖力地质问显得是那样的幼稚,而几个人陆续跳进冰河的情节更是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台词就更不想说了,出现了太多生硬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对白,太多让人一头雾水的鸡汤。
当然,如果要评最尴尬台词的话,周冬雨那句“加一下微信”应该可以称雄。
《冰河追凶》看之前以为是个犯罪悬疑片,搞了半天是个“呼吁关注社会环保”的电影,一个梁家辉 被周冬雨 邓家佳 魏晨拖的不只是后腿了 都拖到大腿根儿了,你演技不如人 也不能只背台词啊,佟大为也是表现平平 你需要表现的是嫉恶如仇 不是小痞子 想演好请参照 《七宗罪》中布拉德皮特的表演,莫名其妙的剧情 到处都是bug 各种故弄玄虚,最吸引我的~居然是电影中的冰天雪地,美啊~但是一部吸引人的电影 要考好演员好剧情 不是要靠所谓的 拍摄环境恶劣 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同理请参照“我的特工爷爷”。
今年这才几月份 烂片已经这么多了,醉了。
<图片1>总是特别关注和东北特别是黑龙江有关的电影,有些电影因为融入了黑龙江的冰雪和历史而变得清寒怡人,像《萧红》、《黄金时代》、《智取威虎山》;还有一种因为展现了这里的罪与罚、杀戮与救赎而熠熠发光,像《千钧一发》、《白日焰火》、《我的特工爷爷》,拍得都很棒,各取角度,各有特色,各自精彩。
4月15日即将公映的《冰河追凶》,也是通过一场推理动作大战,展现了人性深处有关于杀与救的激烈碰撞,呈现出不一样的犯罪类型片观感。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伊西市”,实际上警察局所在地是哈尔滨,老道外的大航拍给了好几次。
一边是保持原貌的老街,一边是现代化的街道和大厦,和故事主题不谋而和,要讲一讲科技对传统的冲击。
而警察下乡去破案的村子则在伊春,冰河应该是伊春河,变伊春为伊西,估计也是想多点发挥空间。
伊西发生的冰河沉尸连环凶案,上海的假绑架引出真失踪案,两个毫无关联的奇案竟然汇聚到了一起,也让梁家辉和佟大为饰演的南北警察成为了临时搭档。
有趣的是,梁家辉在片中是广式普通话,上海来的热血青年佟大为有时却说地道的东北话。
通过后来展开的细节可知,原来口音和方言并不是胡来的,两个人的出身都有渊源和前史。
这也符合黑龙江集多地人文于一地的真实状况,先是闯关东,后来开发北大荒,全国各地的人都去往东北,地广林多资源丰富的黑龙江接纳了太多人。
再后来改革开放,各种资本、工厂、矿厂、牧场、农场也纷纷拥入。
本片的案子就是由一家提炼厂引出。
当年这里有矿产和廉价的人力,几个南方人合伙办了厂,又昧着良心省下了净水程序,在江面下私建排污管,导致村里出现很多残疾儿童。
这桩不为人知的陈年旧事,多年后又引发了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
当年厂矿里的恩怨纠缠引发的贪欲与污水,毒害了当年纯净的一方乡土。
港片里曾经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冰河追凶》则说,犯过错,终究要接受惩罚。
一连串凶残的杀戮,使得冰雪覆盖的江面上血迹斑斑。
远看是一片白色皑皑的世界,走近却有罪恶之血腥扑面而来,让观者的心为之沉重。
影片在讲述推理的过程中,不仅有烧脑的悬疑,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人物,把这个离奇的案件变得真实可信。
影帝级的梁家辉自然是沉稳至极,塑造了一个一丝不苟为职责而生的老警察形象。
佟大为则在嫌恶如仇的性格下有一颗敏感的心,对周冬雨饰演的小妹妹关爱有加,显露出硬汉与暖男的双重个性。
比较意外的当属魏晨,大概是因为歌手都很细腻,在音乐中代入情感也是一种表演,很少出镜演戏的他竟然把一个农村孤童出身的大学生演得那么有层次,现实中性格谦逊勤恳,内心却有着难愈的伤痛与孤独,非常的复杂难演,但他处理得很不错。
这些角色,加上邓家佳饰演的女警,以及村长和村民,为救赎而存在的尸体和罪犯,组成了一个层次感鲜明的人物群,惊险的剧情就此展开。
前半段紧张紧凑的悬念,到后半程堪比动作大片的雪域追车,又展现了中法日韩四国幕后团队保驾护航下,强大的制作实力。
在侦破连环杀人的故事中,影片很好地诠注了一个救人的主题。
从职责上来说,罪犯要害人,警察要抓罪犯,都是天经地义。
而这里的罪犯,最后反过来要帮助受害者,警察又要救罪犯,不一样的推进,为什么?
于是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在罪恶横行的冰血暴里,救人终究是人性中不灭的灯塔,指引迷途的人们回到最初。
就像电影里最后一场戏,借助一个冰洞之下的洗礼与挣扎,几个主要角色经历了自我的磨练与救赎。
最后三人躺在冰面上,完成了灵魂的重生。
不得不说,影片最后有沉溺于煽情与精神升华之嫌,但这属于加分项,并没有弱化犯罪类型片的质感。
而且情节和主题高度契合——杀人者终自毁,救人者亦自救,不仅有视听冲击力,还催泪,尤其能引人思考。
再说黑龙江的影像魅力。
当年,接手满映的东影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在袁牧之和陈波儿的率领下,创作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动画片,完成了第一部译制片,并在哈尔滨实地拍摄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桥》。
辉煌至此, 80年代还有龙江电影制片厂陆续拍摄完成《皇亲国戚》、《她从雾中来》等优秀作品,可惜后来就有点落后了。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来到黑龙江拍摄,借助这里独特的景观和人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信这里的电影未来会越来越好。
看这个电影,是冲着佟大为和梁家辉两个人去的,电影里两个人的表现都很不错,在水准上。
谈谈对这个电影的看法。
电影的前半部分真的很好,节奏快,吓人但引人入胜,看的很投入很嗨。
但后半部分想升华主旨的时候,崩了。
之前看梁家辉采访的时候是极度喜欢他这个角色的,从采访中看他的角色应该是个孤独麻木,但有原则爱家庭爱女儿的人民警察。
他虽然在东北那偏僻贫穷的地方磨平了热血,但本人还是个极有原则的人。
佟大为的角色,冲动正义,对警察那一套不屑一顾,但本身很善良正义,电影的最后应该是被感化,改变了平时的行事作风。
但这部电影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对人物对主旨进行升华,不在演员而在导演。
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讲案件,扣人心弦。
后半部分开始亲情爱情主流思想一锅乱炖。
造成梁家辉和佟大为两个人的角色没啥深度,更别提最后升华,最后想升华,但人物的刻画不行,讲大道理满满的尴尬。
国产此类电影都这样,想讲大道理,想迎合主流思想,但做的乱七八糟,画蛇添足。
这部电影如果把周冬雨的角色去掉,女儿这角色用打电话给梁家辉的方式来表现梁家辉的孤独不被理解,热爱家庭关心女儿会更好。
同时,可以将邓家佳的角色和周冬雨角色的部分融合在一起。
发现真正的凶手,被绑架,然后留下线索,梁家辉发现她失踪,根据她的线索找到真凶。
安排邓家佳吸引了佟大为,这样的话,最终佟大为着急麻慌的去找她,也能完整的将剧情推进下去。
同时各个主演的角色还智商都在线。
没了周冬雨那角色,佟大为和梁家辉的角色有更多戏份来刻画的更深刻,进而进行升华。
还有重中之重,演凶手的那个演员的演技不行,最后凶手暴露,在冰上嘶喊,这个演员演技太稚嫩,没hold 住角色,满屏的尴尬,可惜了。
本来这个角色很有表现深度的。
若不是有我爹,对这演员阵容真没兴趣,看到邓家佳和魏晨更是自然地眉头一皱,连宣传海报都做得那么老派,又是一部会沉下去的电影,可惜了我爹。
爹啊爹,你怎么这几年接的都是烂片!
(如今写爹,连双引号都懒得打了)看完有点呵呵,这些人的三观都好难理解,情节还是挺紧凑的,但推理方面就没什么逻辑可言了。
对很多警匪片中的飞车追击,我真的很不懂,不是跟着别跟丢就行吗,没油了,到地方了,歹徒没耐心停下来了,不就自然追到了吗,何必那么玩命地要对方停下来呢?
这是一部男人戏,所以周冬雨、邓家佳都只是打打酱油罢了,想不到最终的反派大boss是魏晨啊,其实我早怀疑你了好吗,那小脸根本藏不住事儿,就是这杀人动机和最后的自杀真是让人崩溃,最恨这种自己藏了一肚子报复又发现搞错了到最后连累警察叔叔的人!
最后还是想说,在那样的酷寒中拍摄,心疼我爹,毕竟他年纪大了,而且那么敬业,带着一群啥也不缺就缺演技的小晚辈,分分钟会献身的。
智商偏低的可以看,觉得自己智商高的就不用去羞辱导演和编剧了。梁家辉现在有啥演技啊?佟大为是被冻傻了吗?魏晨周冬雨花瓶也就算了,邓家佳的角色有一分钱用处吗???
值得一看!
最後一場4人戲總覺得有點尬。
前半部分尚可,后半部分完全失控。
作为国产悬疑,有进步
一部好电影不是通过卖拍摄环境、演员的辛苦来赢得口碑和票房。悬疑片还是应该在剧本上多下点功夫,剧情才能经得起推敲。梁家辉的表演没有辜负影帝的头衔,但是魏晨一直面无表情,有点乱入
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也没有宣传做的那么好。最终效果不好导演和编剧要负很大责任,故事硬伤太多,把观众当智障这点让我很不爽。这部片子背景要是放在北京什么地方就是一部很普通没看点的警匪片。多亏了东北的好景色!
看着玩玩儿。。。一般尔尔
画面质感和配乐都非常不错,尤其是配乐给人从心底升出一种恐怖感。
不好看。不紧凑。
蛮好看的啊 魏晨的演技比李易峰什么的强多了吧…可能国航实在太无聊了…所以觉得还蛮不错的
悬疑感几乎没有,因为博论原因不小心二刷了
导演能力略好于剧作能力。
挺好看的
结构简单 接连发生的冰河埋尸案 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和血气方刚的小刑警联手追凶 而背后隐藏的真相却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并不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猜到结局 也许这类影片最值得去挖掘的并非是悬念而是立意 悬念的晓就好像肾上腺素飙升那一时的快感 而影片深远的立意却是绵长的回味 本片的好恰恰就是在立意上
期待
两半。太寄希望于情节,视听上很粗糙,滥用整容梗是多么的绝亡。佟大为出场跟踪偏偏穿一件扎眼的黄绿卫衣,从天桥跳下也是没有必要的大动干戈,还不如他初到伊春追小毛贼来更有趣味,这场延续到坐到梁家辉车里与周冬雨相识都是有趣的。动作与追车又碎又无聊。周与佟剖白警察家属太烂,没想到魏晨更烂。挂靠环保是不错的线,但拍得太国产惯常思维,日本有同类佳作,韩国则会更精致。水下是干拍湿吧
比很多烂片要好,但还是一个烂片呀 前面磨磨唧唧,一群警察都是废物,在路上追击那儿我真是要绝望了,憋着尿等着他完事儿,死活不完事儿。梁家辉佟大为演技是有的,梁家辉口音竟然还做了一下交代,但是魏晨这样的演反派不尴尬吗?唯一值得看的大概就是大东北的雪了···
对于类型片来说,故事太简单,对照演员表,开场第一个镜头我就猜到了凶手是谁,但从内地警匪片的市场上来说,这样的尝试是积极的,毕竟算填补了一个警察搭档+连环杀手的空白,在内地审查制度下,规避了不少东西,只能用国产电影惯用的抒情来填补,导致没有达到期望值,还是鼓励一下。
再一次挑战了广局,剧本不错,演员演的还算扎实!毕竟是导演的第一步电影,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