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不景气,迫使曾经叱咤风云于电影市场的环球影业,俨然蜕变成了以喜剧恶搞作品为主打的专业小成本电影制片公司。
旗下极具实力的星星们,大多数也逐渐被烙印上了“三俗”的标签,想要转型去诠释一些较为严肃的角色,其难度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仅有的三部商业大片,《狼人》、《新版罗宾汉》、《绿色地带》,君不见也都是花了大手笔由众星堆砌的,可票房却殊途同归——悲剧。
就连卖相成色一流,各大媒体一致看好的《歪小子斯科特》也难逃惨败的宿命,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禁要为环球的前途捏一把汗,别成为下一个MGM。
英伦人拉塞尔·布兰德在好莱坞的迅速走红,同他那鬼斧神工的外貌,酣畅淋漓的卖力表演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忘掉莎拉·马歇尔》中崭露头角,完完全全地丑化颠覆了英伦摇滚乐队,以至于让很多观众相信真有这么一支雷死人不偿命的乐队。
唏嘘的胡渣子,风流不羁的发型,“搔首弄姿”的写意派言谈举止,配搭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粗口,他绝对是漆黑夜里最耀眼的萤火虫。
此部《前往希腊剧院》从一开场,就不遗余力地将观众的思绪带入一个疯狂放纵,毫无逻辑可言的影像世界里。
就这一点而言,与《热带惊雷》的结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阿汤哥的“老不正经”对比拉塞尔·布兰德,还是少了分自信与闷骚。
《前往希腊剧院》的剧情简单明了,更像是一部公路旅游影片。
由乔纳·希尔饰演的唱片公司小生亚伦,护送摇滚过气巨星奥尔德斯到洛杉矶的希腊剧院开纪念演唱会。
正如所有的恶搞喜剧电影一样,影片的节奏感很差,天大的麻烦伫立在眼前,也没有一丝的慌乱。
通篇一味地散漫不屑,全凭感觉走。
面对十万火急的情状,玩起“3P”来居然也毫不含糊,一帧帧蒙太奇的流逝,有点要动真格的架势。
让人在嘘唏其狗血的同时,也大呼过瘾。
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也秉承了恶俗消遣的一贯风格,几乎所有出现的人物都类属于“精神不正常”的范畴。
频频的粗口,脏字连篇,加之演员们夸张至极的动作神情,无一不体现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
就仿佛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斥着同一个想法——这个世界疯了,除了我。
乔纳·希尔在影片中的角色套路也是平常所熟知的,他对“蹂躏”与“虐待”一向都逆来顺受。
就凭借呕吐的那几场转瞬即逝的戏份,就该为他好好鼓掌一番。
原本与闷骚宅男迈克尔·塞拉同台竞技就够他受得了,看来此次他又找到了新的搭档。
肥嘟嘟的圆脸,完全是一副既猥琐又无辜的外形,整一个矛盾个体。
难怪凡是只要他一出现,喜剧的元素就会顷刻间迸发出来。
实在是喜剧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奇才演员。
如今的社会环境,更像个高压锅,人们大多背负着各种烦恼与苦闷。
那么电影作为一种娱乐的产物,用来在闲暇时间消遣,忘却尘嚣,实属人生的一大快事。
类似于《前往希腊剧院》这样难登大雅之堂的“三俗”影片,正是最佳的选择。
用“下三滥”来取代“说教”,用讥讽漫骂来取代柔情小资。
影片最后其实也想玩一把温馨的调调,只不过那一首肢体语言极为丰富的《Furry Wall》,将先前铺垫好的气氛一扫而空,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恶俗”其实是一种另类的完美。
在《忘掉莎拉•马歇尔》中,拉塞尔•布兰德演了一把神经质的摇滚歌手,比表演上毫无幽默感的男主角还抢眼。
而前一年还在《太坏了》中猛爆粗口的乔纳•希尔却演了一个羞涩文质彬彬的胖招待,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于是,当两人再次在《前往希腊剧场》相会,前者还是摇滚明星,后者也还是个类似招待的助理角色时,我的胃口自然被吊起,这一次,疯歌星和胖乔纳间又将折腾出如何的闹剧?
作为阿帕图出品喜剧,其格调可以想见,绝对不会小清新,但是也通常不是特别的屎尿屁。
在这部喜剧中,恶搞味道十足,而且非常喜欢搞荤段子,从桥段到配乐,常常闪耀三俗的光芒,让影片总是处于不会冷场的状态。
影片一上来就营造了一种真实感,一个显得很真实的被真实的知名媒体围绕的摇滚明星奥尔德斯,在银幕上栩栩如生。
他的风光,他的风骚,他的不羁,他的不靠谱儿都很真实,这也让他以一曲《非洲小孩》后引发的事业低谷很真实,让他的众叛亲离般的萎靡现状很真实。
同样显得真实的是唱片工业的现实和功利,本片献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唱片公司经理塞吉奥,在美国电影中,爆粗口并不会抢眼,但是高频度的爆粗口,还常常爆出有想象力的粗口,那就是人才了。
塞吉奥时刻处于亢奋状态,利益至上,对于困境中的奥尔德斯,他不会友善的去拉一把,但是发现让他办场演唱会有赚头时,就亢奋的要邀请其出山。
他可以用粗口点燃一个小职员的梦想与激情,也毫不隐晦的教导同事一些虚伪的伺候明星的技巧,比如心中对《非洲小孩》这样的歌曲感到恶心,但是在演唱者面前依然要视之为杰作,他不懂怜悯,只看结果,哪怕歌手可能即将流血过多而死,也要让他上台,赚一笔再说,这个角色可谓对唱片工业的入木三分的讽刺,一个非常个性的缩影。
阿帕图的喜剧虽然格调三俗,但是主线最后都很美国精神,都很励志,很大团圆。
所以既然主人公歌星颓废的要命,唱片公司的经理也冷血的要死,那么,励志的大旗只有乔纳•希尔扮演的助理亚伦来扛了。
像乔纳•希尔这样看起来胖胖的憨厚的大男孩形象,扮演一个心怀梦想,却自信不足的小助理实在太合适了。
亚伦与奥尔德斯的互相激活算是本片最主线的励志线索了,实际上,他们间在相互帮助,只不过亚伦对奥尔德斯的帮助在表层,而反之的帮助在潜层。
亚伦对事业充满了热情,但是总是没有机会施展,缺乏自信;而奥尔德斯依然自信,乃至自满,但是本质上则激情燃尽,生活消极。
亚伦以执着的精神,将奥尔德斯引向希腊剧场,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奥尔德斯将他引入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在其中他看似一度迷失,实则是一种历练,快速成长,一个小小的助理,终于在一番折腾中唤醒自我的尊严和自信,敢于对诱惑与无理说不。
而奥尔德斯内心柔弱的一面尽显,看似生活随意,但是心中也难掩惆怅和失落,以及对前妻的感情,甚至还一次次面对新的打击。
然而,这个时候,亚伦给他打气,让他终于明白,纵使生活将他抛弃,他还可以用音乐来挽回,音乐是他的生命,哪怕拖着骨折的手臂,他也要上台,找回自我。
这场大明星和小助理的自我励志之路充满了精彩,期间恶搞不断,充分体现了阿帕图似的幽默。
如那场奥尔德斯、其父、经纪人塞吉奥、亚伦在酒吧内的嗑药、打斗、纵火,集合了从言语幽默到肢体闹剧的风格,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一种生活的荒唐,也为后面奥尔德斯的再树辉煌做好了铺垫。
不过,个人感觉,本片那段“3P”属于败笔,阿帕图的三俗格调常常都是有目的和指向的折腾,所以让人狂笑后总会在后面感受其价值。
而这段奥尔德斯与亚伦、亚伦女友间一段未遂3P,显得为了造笑话而制造,感受不到笑点,也很没有阿帕图喜剧最风光的前两年,三俗中显温暖的味道。
不过总的来说,虽然本片没有达到《太坏了》、《一夜大肚》那样的水准,但是在去年阿帕图系喜剧大多失手后,这部《前往希腊剧场》还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喜剧,它够恶俗的搞笑,最终又有令人激赏的结束。
更何况,这次的主题与音乐有关,好的音乐常常能给电影本身加上有力的分数,本片的配乐我非常喜欢,不光好听,更很有特色,片中几首歌词挺荤的歌曲悦耳有趣,配上片中的MV,更是观看本片意外的收获。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a29ce2f8f5f4681fd8f9fdc5.html
这年头,可不是随随便便R级的,搞个PG13都成啊。
该损失多少观众啊。
吐个槽。
其实喜剧想吸引人不难,不像一些史诗巨片中的主人公的抉择,争议众多。
这实质是文化差异性的影响(我不否认普世价值是动人的,且是少争议的,如《泰坦尼克》的爱情与人人平等 的观念)。
人类的笑点是共通的,如屎屁尿(某人语..)最近看的片子《疯狂的心》也是关于一个明星的故事。
而且我觉得两片的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好好生活,别糟蹋了它”对《前往希腊剧院》( 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随口就来的F-word和艳丽胴体,而是Aldous Snow(Russell Brand 饰)这一摇滚巨星的心路历程。
第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他的内心绝对不与他的外表一致。
眼神里透射出来的,可是骨子里的迷茫。
对于他,我想到的第一个情节是对于毒品作用的诡辩。
他是这样说的:"嘿 Aaron Green(经纪人,Jonah Hill饰),你担心的太多了,blah blah (各种例子) ,你看,我没什么需要烦恼的,我只关心一个——毒品。
“ 第二个情节,嗯,准确来说这近乎贯穿全片,那就是Aldous Snow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源自于其孤独的内心)。
第三个就是他的变化了,这家伙戒毒、对工作重燃热情可不是因为钱不够或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说到底了,还是爱的催化。
虽然听的俗,可千百年来,哪个人可以?
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女友的爱。
其实这和《疯狂的心》差不多,都是明星+乱搞=乱七八糟的生活→重新振作→新生。
关键是,如何走向新生?
何为新生?
泡夜店,飙车,吸毒,不也很也很爽吗?
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人生在世,可不能全凭酒精、毒品、性啊!
如果那样的话,我想最后也会像《新宿事件》的阿杰一样,割肠而死。
精神的空虚绝对比毒瘾发作更可怕。
明星苦,明星累。
这才让他更加更加不能在麻醉中度日,因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都在,你真的愿意一醉不醒么?
这是无意义的逃避,在没有哲思而其他高深的东西的情况下,对于演员o(╯□╰)o,我只认识 John Hill和布兰德..- - 还有TDK的RACHEL萝丝拜恩呐,没什么好说的。
音乐的话就不说了,十足的恶趣味。
嬉皮们不一直说花与和平,爱爱爱么?
其实,爱这个东西,永远也说不完。
人类在,爱就在。
我想这就是这部R片漂亮的原因吧,若是仅凭臆想充斥SM血浆的《弯刀》之流,还是罢罢罢。
1.片头为了证明Russel Brand饰演的摇滚明星Aldous的新专辑African Children有多糟糕,编剧居然伪造了英国音乐杂志NME的评论:Worst Thing for Africa after Apartheid(自种族隔离之后对非洲来说最糟糕的东西),笑破肚皮。
2.Jonah Hill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其实很Michael Cera,从头到尾苦着脸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要知道在两人的成名作Superbad(超级坏)中,Michael Cera才是扮演这样一个一直被欺负的角色,而Jonah Hill则是扮演类似于本片中Russel Brand一样欺负人的角色。
3.Russel Brand去年主持MTV音乐大奖前似乎还不为人所知,但是之后马上就一炮而红,不但泡到了身材火辣的女歌手Katy Perry,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一部分量还不轻的电影主演,说明其“口不择言损人不眨眼”的风格不仅深得本片制片人Judd Apartow的喜爱,在美国也有一定的市场。
如果让Katy Perry来扮演片中Aldous女友的角色,那么这部片子看头应该更大吧。
4.说唱天王吹牛老爹Sean Piddy Combs也在片中出演了一个主要配角,同时也有很多明星在片中客串出演自己。
5.但是除了上面这些以外,其实本片真的是很一般,情节老套,又是两个身份不等的人因为某个原因不得不在一起呆上一段时间,其中一个不断被另外一个欺负但是又只能屈服,然后两人在路上不断地制造险情和笑料,同时又基情四射,最后当然还是大团圆结局(这是喜剧嘛),事情完满解决并且两人还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类似的Bromance喜剧(Brother+Romance,兄弟+浪漫),我想我们都已经看过太多了,至少这部片子的水准也没有超过Judd Apartow过去几部的喜剧。
PS:写完这篇东西为了搜索一张Katy Perry和Russel Brand的图片,看了一下Russel Brand的生平资料,没想到他之前就出演过一部Judd Apartow的电影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本片中的角色也是延续自这一部电影。
而且他还是一个藏独分子,现在想到他的那副嘴脸就不禁觉得恶心。
1. “你知道黑人小孩要穿多少乔丹鞋吗” 有被笑到.2. 主角们争论着要不要搬去西雅图 让我想到今日自己在朋友圈分享了《boston》这首歌. 是的 波士顿 费城 不知为何 他们就成了我最爱的美国城市 虽然华盛顿与纽约也不差.3. 握草 我都没意识到那个路人是马尔福 直到男主cue了斯内普 大惊喜!
4. “这是哪个中土世界” 哈哈哈哈 属实够英伦.5. 电影行进到三分之一 我意识到 我一直以为片子的重点是“希腊剧院” 然而事实是“前往”.6. 从伦敦到纽约 电影只需要一瞬间 而于我似乎已是一世纪.7. 握草 菲董!
菲董!
菲董!
我才意识到 我会找到这部电影的初衷. 第二天重新温习这一镜头时 发现菲董被cue的粉色polo 来自于icecream 满分了.
8. 在某一瞬间 我甚至觉得 这部电影 就如同cash in cash out的长记录扩充版.9. 男主寻找海洛因的手法 让我有些自怜自己. 但销售的最高境界 或许就是 践行一切吧.10. 用音乐的外壳 解决父子 男女之间问题 又落入了俗套 菲董也无法拯救 扣一星.11. 显然 酒精在此刻还没有彻底侵入我 因为我如下之评论. 我钟意于每周五晚看音乐相关的电影 但好像再也没有一部能企敌的上 醉乡民谣.12. “睡魔降临” 没错了 睡魔是我接下来最期待的剧集了 虽然这周末我想先完成“闪亮女孩”.13. 母亲想的 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有的吃. 不知是开心还是难受.14. 电影行将结束 我想说 除了因为菲董 我特别喜欢片影名 甚至百度了是否真实存在 所谓希腊剧院. 虽然结果令我意料之中的失望 但这个虚拟的地点 四个中文字 不知为何的 就值得五星.15. 在迷失东京的片头(万万没想到片头半分钟都没只能按下暂停)时间 给出最后评分 三星. 很多时候 我选择看音乐电影 是博自己的愉悦 在周五的夜里 与看什么无关. 菲董的出现 电影的纷繁 扣除一些之前所言的弱项 无论如何 三星妥当.
Brand is a former heroin and sex addict and a recovering alcoholic. He dresses in a flamboyant bohemian fashion. Brand developed a reputation in the media as a ladies' man.http://en.wikipedia.org/wiki/Russell_Brand
一个略显可笑的胖子,一个长发邋遢的大叔,加之非常符合美国搞笑片风格的名字,《前往希腊剧院》起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部简单粗暴的恶搞喜剧片。
但看过后发现,首先这部片子的喜剧色彩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其次这部片子的内涵也没有想象的简单粗暴。
它其实讲述了一个孤独的人与另一个孤独人的故事。
奥尔德斯是个孤独的人,每个人都知道,因为他在电影最后亲口说出了他的孤独。
他像一切美国嬉皮士一样,酗酒、吸毒、滥交,并用歌词下流的摇滚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无需更多的描述,已经有太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在反映着这“垮掉的一代”。
另一个主角,作为唱片公司助理的亚伦,实际上也是孤独的。
肥胖导致他有着天然的自卑,而懦弱的个性又使得他一直被别人摆布,女友的自作主张更是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
这个故事正是这两个孤独人的故事。
没有必要分析剧情。
因为正如许多老套故事那般,在一连串荒唐的行为过后,两个人最终都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奥尔德斯学会了什么是责任,接触到了真正的友谊,并头一次正经的去认识现实。
亚伦则慢慢变得不那么内向,也更加有主见和自信,最后也认识到了真正的友谊需要付出的是什么。
总之,这部片子并不是多么深刻,甚至有些情节显得突兀。
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讲述了一个关于蜕变与摆脱孤独的故事。
最终,两个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代人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快节奏社会中,再受到各种小资情调的感染,特别容易产生一种自怨自艾的孤独感,总是让自己活在一种飘散着“淡淡的忧伤”的氛围中,然后再自我陶醉一番。
其实,无论孤独还是忧伤,都是非常主观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都市中生活无忧的人们来说。
实际上,也往往是生活无忧的人,才会去整天叫嚷着自己内心如何的寂寞,而为生活所迫的人是没有这个闲心的。
那些自认为非常孤独的富裕人群,都能在这种孤独感中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并以此为借口去做各种荒唐的事情。
无论是整天酗酒的人,还是每天在无数女人间周旋的人,可能都会在某一天夜里边看着天上的星星,边泪眼婆娑的和朋友倾吐自己如何的“孤独”,如何在众人的包围中、喧闹的宴会中、与异性的缠绵中,体味着牢牢萦绕自己的那份寂寞。
他们在一通深刻的抒情后,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然后继续去酗酒、滥交。
这不是美国嬉皮士的专利,即使中国古代的那些所谓奇人隐士,如竹林七贤般,也是在感叹着“孰能知吾”的同时用美酒去麻痹自己。
可以说,孤独是人们放纵形骸的专用借口,并且亘古不变。
现代都市症中有一种病就是孤独,这不是指那些天生因为生理原因而难以与人沟通的“孤独症”患者,而是指人不论何时何地总是沉浸在一种自认为“孤独”的心理状态中,并产生与抑郁症相似的各种症状。
其实,孤独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带上的枷锁,换句话说,是自找的。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孤独,是因为向往小资情调那种感觉,把自己放在一个悲伤的位置上,去享受这种无人关怀的自怜。
罗永浩曾说,这种人是应该是平淡日子过太久了,想寻求些不同寻常的体验,而孤独和悲伤这种情绪正好带来了其所需要的。
另外,心理学家认为,人会在明知道没有实际危险,但又看起来有实际危险的体验中获得快感,比如看恐怖片、坐过山车等行为都可归为此类,这是一种集合了证实自身安全和寻求刺激经历的心理倾向。
当然让自己处于无害的孤独感中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这些人并不是真的孤独,只是喜欢孤独的那股劲。
还有些人的孤独——就如同电影中的奥尔德斯那样——是放纵形骸的并生物,自己因为孤独而放纵,因为放纵而孤独,并在此循环中永远的放纵和孤独下去。
这个时候,孤独固然真实,但更多的却是麻痹。
当然,并不是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不是自找的孤独,只是孤独大多数时间被人为的放大和利用罢了。
其实,真正的孤独常常会出现在那些自卑的人身上的,如胖子亚伦那样。
但这种孤独也是可以消除的,正如在影片最后,亚伦的孤独已经不再有了,因为他证实了自己的价值。
这部电影的影评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因为只是一部老生常谈的认识自我的故事。
但电影中两种类型的孤独,以及最后克服孤独的大团圆结局,都是现代“孤独”症患者应该好好去体会的。
总之,还是建议人们去看看这部影片,至少对于孤独的人来说,是积极的。
这两天倒运得很,先是昨天买午饭。
卖鸡腿饭跟牛肉饼的大叔站在窗口里面,尽管看起来很猥琐,但是我依然决定买,因为我饿了,人饿了不吃东西会很躁狂,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是这样。
而正巧我的前面排着一位非洲朋友,you know,黑人哥哥。
他在买鸡腿饭,该死,我现在为什么开始想起来了电影里的那首歌…………好吧,我没有种族歧视。
话说那首歌是什么?
简直就是一坨屎。。。。
电影的一开始简直就像昨天我遇到的事情一样,无厘头。
好吧,前面的哥们儿要了鸡腿饭,大叔抬头看看我,问我:你要什么?
我:牛肉饼。
大叔低头做鸡腿饭。
做好了以后,非洲友人付钱,并表示自己要两份,大叔低头继续做,中间抬头问我:你要什么?
我:牛肉饼。
大叔低头继续……好的,黑人朋友走了,拿着他的鸡腿饭开心的走了,然后大叔问我:你要什么?
我:(我他妈的要他妈的)牛肉饼!
当然,括号里的话是心里想的。
大叔:哦,牛肉饼没有了!
我:操你妈的没有你不早说,你是傻逼么?!
请原谅我的粗鲁,不过饿到我那个程度,希望能够理解。
于是我走进超市,买东西,OK,结账,14.9,收银员也一副死相,就像是世界都欠她钱,或者是她来了大姨妈同时昨天还跟那个傻逼男友吵了一架,总之不关我事,我掏掏口袋,没带钱,于是就问:能刷卡么?
她:要刷卡去一边儿等……FUCK!FUCK!FUCK!好吧……OK,我们现在来谈一谈电影,这部电影里的歌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疯狂不靠谱嗑药乱性摇滚青年的精神状态,或者说道出了很多意淫帝的心声。
听着这些歌曲,只想愤怒的嘶吼,然后很潇洒的对这个世界说:FUCK OFF!鄙视一切,敌视一切,正人君子是我们的死敌,撕掉你们虚伪的面具,这也许就是我们的心声。
但是,当疯狂过后,我们却感觉到无比的孤独,空虚。
于是继续麻醉,酒精?
毒品?
叫不上名字的东西,爽翻了,或者,你也可以说,这些都在掏空你的身体,以及灵魂。
这部电影里,通过一个摇滚明星,生命以一种原生态的张力赤裸裸的暴露在我的面前,充满了激情,迷狂,生命无比澎湃的爆炸开来,这些画面似乎在愤怒地向我吼叫:“这才是生活!
这才是人生!
我感到自己还活着!
”持续的疯狂,疯狂,然后画面一转,他跌落到水池里,流着泪说自己孤独。
风光无限的背后,往往就是这种落寞失意。
显然,正常一点还是比较好。
但是,生活中有时候就是想让你怒吼一下,否则你会非常不爽。
就像是昨天晚上我去同一家超市,排了很久的队,到我结账了,16.9,拍拍口袋,钱包鼓鼓的,掏钱,收银员换成了一个更年期提前的,欲求不满的大妈,她说:这个通道只能刷卡!
What a fucking day!!
我很有修养的掏出卡,心想:老子有卡!!!
用鄙视的眼神注视着大妈的同时,潇洒的刷卡,走人。
怒吼完了以后的爽感只持续了大概一分钟,一分钟过后,我就开始忏悔:何必跟更年期提前的大妈怄气,更年期提前也不是她的错,刚才我应该安慰她两句,告诉她:更年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年我老妈更年期的时候,打牌输了就会翻脸,我依然觉得她很可爱,不过话说回来,前提是,那得是我妈,要是另外一个人翻脸!!
好吧,我也不会出手,因为我不打女人。
好的,让我们说回电影,电影里摇滚巨星他爹太不靠谱了,啥玩意儿,简直就是老流氓and老loser,不过他的那段关于遗传学的言辞倒是颇有一番流氓科学家的意味。
虽然画面语言歌词都很疯狂,但是结局也不得不俗套起来,美好,愤怒颓废之后,一切回归美好。
其实现实不是这样,Nirvana的主唱Kurt Cobain死于1994年,他用一把枪轰掉了自己的思想跟生命,这也让我想起来,海明威似乎也是用枪爆掉了自己的头。
有时候,世界并不只给人看好的结果,或者说,世界往往给人看坏的结果。
就像是今天早上我睡眼腥松的把洗面奶挤到了牙刷上,开始刷牙,半分钟过后我瞅了一眼镜子,发觉自己的牙都黑了。
不过不得不说,洗面奶的味道,还不错。
所以说,今天早上我刷了两次牙。
是不是稍微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哈哈。
这部电影乱七八糟,没有一处是合理的地方,但是冲着那几首歌的旋律,我还是给它三星,其实这部电影是哥们儿介绍给我的,他说里面的歌不错,我衷心的感谢他给我推荐了这部电影。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烂片。
就跟我毫无逻辑的评论一样,烂的很。
That‘s all。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非常恐怖:孤独。
孤独会让人迷茫,会让人堕落,会让人生不如死。
当人将孤独掩埋在花天酒地、沉迷烂醉之下,其实他是在做自我保护,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孤独,害怕孤独。
其实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第一步就是面对它,当你正视、承认自己正在孤独,其实孤独是没那么可怕的,因为你的身边总有爱,无论是爱人、亲人、朋友、陌生人,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可以带给你爱的感觉与希望。
他们其实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你有没有带着爱意去看他们。
i think it's real life style & attitude to be an rocker in USA.叛逆、顛覆、龐克硬頸、反骨、熱血反應出真實的老派搖滾咖的個性, 我很挺片中的胖仔跟搖滾咖寫實生活態度,還有他們對一般社會建立自我生活價值觀的諷刺及坦然面對人生不停的挫敗及挑戰,因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搖滾精神!!
奇特的喜剧形式,恶搞与反讽中析出的竟是有点令人心酸的真情。对摇滚明星与流行音乐界生活形态的臆测新鲜有趣,表演独具特色。
I do love the fucking man .. russell brand ..
well 觉得缺少了什么 没有太大的看头 烂人不够烂 蠢人特别蠢 结局没有什么力度
前女友被Lars睡了什麽的哈哈哈哈就是那個雞雞只有5cm的Lars Ulrich?還有誰都活不過英國搖滾渣渣這個梗…“你聽說過哪個英國搖滾明星死掉的?”LOL好像都是咱們平常在吐槽的梗嘛!OST無敵了,原創歌曲能出一專輯而且歌詞往死裡惡搞;結局一首Furry Walls直接就噴了
音乐都很好听。Russell Brand 真像斯科拉。
讲述一个摇滚明星和他的男性粉丝日久生情的故事,基情四射。Russell Brand出演的摇滚歌星有模有样,难道和他是Katy Perry的老公有关?but,既然是摇滚片为什么一定要happy ending?继续屎尿屁也许更好。
前半段的乱搞不错,后半段的从良老套啦~不过结尾的歌暗示意味还是蛮浓的~哈哈
那胖子就是我自己。“这也是我们干这一行的原因,不是吗?我们都是FANS” 绝对是关于摇滚乐的电影。
阿帕图的喜剧开始思考了,所以不好玩了。还是怀念四十岁老处男和太坏了,那种满天飞的屎尿屁和荤段子。拉塞尔布兰德不愧是凯蒂 佩里的相好,这个摇滚歌手演的真是很有范,确实很有看点,喜欢里面的音乐,特别是最好演唱会那首。其实一直很喜欢乔纳·希尔的,可惜这部戏不够搞笑,还是想破处的他出彩。
很好看很好玩的扒内幕的摇滚片!有点几近成名的意思!居然还有pink和puffdaddy!
the shoot of CA is just a second.
前2/3其实算是含蓄,没有太多露点也没有过分的脏话,讽刺的东西也不少,后1/3开始讲人生讲希望讲亲情爱情就可以快进了
May 8, at Scott's. The art of mind fucking! 其实蛮烂的,好想两星!
整个剧情虽然很乱搞,但是里面的歌却好听到不行!Aldous太有范儿了,英国小口音把我迷得七晕八素的。能有几天时间和自己从小到大的偶像一起贴身度过,MB,这样的机会即使让我再出丑再丢脸我也愿意!!
啊哈哈哈哈哈我被这片mind fuck了
Furry walls,I'm gonna cry,furry walls,please lift me high,Furry walls,furry walls~~
我爱的歌和我爱的神经病格调
不难看也不惊艳。还是很喜欢Rose Byrne哇。
不知所云
对嘛对嘛 跟到摇滚明星狂野 看了一半就腻了关了 不晓得高潮是不是在后头 刚才看到名单里头有PINK 哪天更闲的时候再拖出来看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