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为了纪念九州新干线开通而拍摄的专题电影,讲述的是因为父母离婚而分居两地的两个兄弟以及他们各自朋友共同发生的故事,一群孩子各自有着自己的愿望,听说两列新干线会车的时候会有出现奇迹,于是他们彼此努力,想去看见证奇迹,通过奇迹实现自己的愿望……
年幼的两兄弟航一和龙之介因父母离异分居两地。
父亲放不下音乐梦想,没有办法坚持一份正经工作,父母几次争吵无果后选择了分开。
航一随母亲回到娘家鹿儿岛,妈妈忙着找工作,外公经营一家和式糕点铺子,外婆热衷于学草裙舞。
鹿儿岛的空气里常年带着樱岛火山的火山灰。
晒好的衣服都要抖一抖,房间里也都得每天擦,不然就会蒙上一层灰。
在大阪长大的航一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城市的人是怎样忍受这样的日子的,这让他更想回到以前一家人在大阪的时光。
弟弟龙之介则随父亲留在福冈,虽然生活偶尔困顿但充满欢声笑语。
乐队成员和龙之介玩成一片,看似不负责任的父亲也会为了孩子打零工到深夜补贴家用。
龙之介每天早晨都要到菜园里给自己种的蚕豆还有西红柿浇水。
回到房间做好便当之后,叫父亲起床,然后自己去上学。
龙之介很适应新环境。
虽然会想念母亲和哥哥,但是比起父母天天吵架的日子,他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对于年幼的航一来说,父亲彻底的缺位,造成了他敏感且自卑的性格,有次老师上课要求调查父亲职业,这时有同学说 航一没有爸爸。
航一怯生生地站起来,缓慢地解释到:“我有,但我们现在不住一起。
”同学一句“航一没有爸爸”,让他想要一家四口团聚的梦想更强烈了。
那天晚上,航一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全家人一起在太阳塔公园聚餐,正在其乐融融之时,两个拆迁工打破了这份美好,航一上前阻止,但是爸妈和弟弟却无动于衷。
偶然地,外公在摩天轮上与航一谈及了“火山爆发”的故事。
外公的一句话提醒了航一,天真的航一便笃定:如果火山爆发,人们必须搬走,那么自己就可以和妈妈搬去爸爸那,一家四口就能团聚了。
航一非常高兴,认为看到了一家重聚的希望,他立刻和同学阿佑、阿真一起查地图,查出列车交错点。
阿佑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他要和图书馆的老师幸知结婚。
阿真的梦想是能够成为厉害的棒球选手。
随后航一兴冲冲地打电话给弟弟,不料龙之介却显得不感兴趣。
龙之介不像哥哥那样留恋一家四口在大阪的生活,如今他过得相当不错,在班里有了不少新朋友,给老爸的演唱会打杂也很有意思。
航一给父亲打了电话,他问父亲,「我和妈妈对你来说是不是已经不再重要了」。
父亲对航一说,「与其担心父母的事,不如找到自己关心的事。
比如音乐,比如世界。
」航一沉默,似懂非懂。
航一决定抛开弟弟“单干”,和小佐小真一道认真地构想起“奇迹计划”。
与此同时,在同班的惠美、廉斗和环奈的劝说下,龙之介也改变了态度,他打电话向哥哥道歉,表示要加入奇迹计划。
环奈希望能宽松学习,学校没有作业,要是能轻而易举、不用努力画出好看的画来更好;廉斗想要有更多的陀螺,把它们改装成世界上最强的战士;惠美希望能赢过一样想当演员的祐奈;龙之介想变成假面超人也想开超级跑车。
他们一起在地图上查出辆车交会的地点在熊本。
七个孩子为了筹集见证“奇迹”之旅的资金,把零花钱凑在一块儿远远不够,他们去自动贩卖机底下捡零钱、卖漫画书、卖奥特曼模型;卖掉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漫画书,放弃买新的演出服,航一甚至拿出了本该交到游泳班的学费。
为了天黑前抵达熊本,集体装病从学校早退。
医务室的青木老师教他们如何摩擦体温计,让他们的体温骤升,外公配合地来学校接航一。
航一做了周密的准备,画了一幅火山爆发的图,时刻祈祷着,仔细研究行车路线,叫上外公协助逃学,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两兄弟带上相约小伙伴一起前往汇合点。
航一带着他的两个朋友,龙之介带着他的三个朋友。
他们终于见到了,并到了新干线附近。
他们准备到一个超市顶上看燕和樱的相遇,可是位置却不够高。
此时意外却发生了,一个小朋友走丢了,遇到了路上的警察。
他们找到了他,可是却不能告诉警察他们的计划。
叫做惠美的女孩装作旁边老奶奶的外孙女。
好心的奶奶和爷爷让他们留宿了一晚上,独生女儿离家出走,老夫妻孤独相伴。
听到孩子们这个奇异的探险计划,他们不仅没有劝他们回家,反而积极地帮助孩子们寻找最佳观看位置,并开车将他们送到了目标位置。
他们把自己的愿望都写在了一条毛巾上,绑在木棍上,当做一面旗子。
有的希望自己的小狗弹子可以活过来,有的希望成为一个演员,有的想跑得更快,航一想一家四口团聚,龙之介想爸爸一直可以写出好作品。
最终,孩子们的愿望在列车交汇的一瞬间都改变了,脱口而出的愿望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环奈:“我要变得更会画画!
”环奈在说出“想要变得更会画画”后,又喊道“希望老奶奶能够幸福。
”老奶奶远方的女儿也一定能感受到老人的思念吧?
惠美:“我要成为女演员!
”
廉斗:“我要跑得更快!
”
小真:“弹珠(小真的狗),起死回生吧!
”小真抱着小狗的尸体,“我不当棒球手了,请让弹珠复活吧。
”哪怕用最珍贵的东西做交换,弹珠你会回到我身边的对吗?
小佐:“爸爸,不要再玩小钢珠了!
”小佐连幸子老师的名字都没有叫出来,却喊出了“爸爸不要再玩小钢珠了”。
这样的话,妹妹就不会再寂寞了吧?
龙之介:“爸爸的乐队能大卖!
”龙之介并没有听哥哥之前在电话里的叮嘱喊出希望火山爆发之类的话。
“我的愿望就是能够实现哥哥的愿望。
也希望爸爸的乐队专辑大卖”。
航一的愿望一直是:火山爆发,鹿儿岛变得无法住人。
这样他和妈妈可以搬回福冈,一家四口就能团聚。
而此刻,他沉默了。
就在列车交汇前,是枝裕和用蒙太奇闪回了一系列的生活碎片。
(没有了呼吸的小狗阿珠)
(外公做的山药糕)
(拍去肩头的火山灰)
(装病溜出学校而作假的体温)
(弟弟龙之介种下的种子发芽生长)
(哥哥航一在列车站看见的一家四口)
(弟弟龙之介不再讨厌吃菠菜)
(最爱吃的薯片渣)
(被咬了一口的雪糕) 列车站台的叔叔曾说:
爸爸曾说:
平淡的生活承载着如此多伙伴们的心愿,还有闪烁的红绿灯昏黄的轨道来来往往的人过耳的风飘落而下的火山灰粼粼的云朵夏日的雪糕摇曳的花……
航一最后没有说出自己的心愿,因为他的心愿此刻或许已经圆满。
火山不会爆发,火山灰依旧时而单薄时而厚重的覆了一层。
他跟弟弟说:“比起家人,我还是选择了世界吧。
”
回到家,爸爸的乐队接到了邀请,要成为当红乐队了。
龙之介说,你们要感谢我哦。
龙之介问爸爸,世界是什么?
航一回到了家,告诉外公,我把轻羮带给龙之介了。
爷爷问,他是怎么评价的?
航一说,他还小呢
从隧道回来的过程中,旁边有一块儿小坟墓。
惠美想去东京尝试成为女演员,之前留宿他们的老夫妇让她深受感触,回家后她告诉妈妈,如果成功了,她会经常回家。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将平凡的生活,雕琢成触动人心的艺术,而导演是枝裕和无疑是这门艺术的魔术师。
他擅长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捕捉人性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将那些被生活磨平的棱角,重新打磨出光芒。
他的电影,就像一杯温热的茶,初尝平淡,细品却满是回味。
在他的镜头下,寻常的故事总能娓娓道来,让观众沉醉其中,仿佛窥见了自己内心深处未曾察觉的涟漪。
这一次,他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许愿”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离异家庭的兄弟,哥哥跟着温柔善良的母亲,弟弟跟着个性张扬的父亲。
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迥异的性格,但不变的是,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如影随形。
哥哥的愿望是希望火山爆发,他天真地认为只有这样母亲才会离开鹿儿岛,搬回大阪,一家人就能重新团聚。
他还不懂大人的世界,不懂那些在纠缠中分开的人,又怎能在一场灾难后重新走到一起。
他的愿望背后,是对完整家庭的渴望,是对父母重归于好的天真幻想。
他生活在母亲的家庭里,那里充满了尊重与爱。
感性的母亲给了他足够的爱,温暖的外婆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可爱的爷爷给了同等的尊重和支持,他们给了他细微入至的关怀,这样充满爱的家庭也让他渴望一个更圆满的家庭,一个还有爸爸和弟弟的家庭。
于是,他试图用火山爆发这个看似荒谬的方式,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与哥哥不同,弟弟的愿望则更“自私”——他想成为蒙面骑士,或者驾驶超级跑车。
他清楚哥哥会许什么愿望,但他选择了尊重自己的内心。
他生活在父亲的家庭里,那里充满了个性与随性。
父亲对人生的态度消极颓丧,但这反而让弟弟更早地学会了独立。
他会自己准备上学的东西,记得扔垃圾袋,懂得安慰哭泣的母亲,甚至敢于和父亲平等地对话,索要坐火车的钱。
他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更懂,所以能够放手接受现实,而不是像哥哥那样,对父母的复合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梦想,但当真正许愿的那一刻,他们却忘记了那些虚幻的幻想,只剩下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
那个希望成为女演员的高个子女孩,最终许愿是为了圆母亲的遗憾;那个渴望娶美丽女老师的男孩,愿望变成了希望爸爸不再赌博;那个希望成为棒球手的孩子,愿望变成了让去世的狗狗复活;而弟弟的愿望,也从驾驶超级跑车,变成了希望爸爸能写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希望爸爸的乐队能够成功;至于哥哥,他因为意识到火山爆发的恶果,而放弃了许愿,面对急驰而过的火车他选择了沉默。
如果家人团聚的代价是别人的牺牲,那么这个愿望,不许也罢。
哥哥成为了这些孩子中第一个“长大”的人。
最先成长的孩子,总是最痛苦的那一个,因为他们懂得了放弃,而不是索取。
而那些帮助孩子们许愿的大人,无论是帮忙撒谎生病的女老师,拖住母亲寻找的爷爷,愿意拿出买吉他一半钱的爸爸,尽责的警察,还是收留他们一晚的陌生爷爷奶奶,他们帮助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单纯的寻梦路程,更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未曾实现的渴望。
大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束缚和权衡,而孩子们的世界,却是纯粹和简单的。
他们用清澈的眼眸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用最真挚的心愿去触摸生活的温度。
如果天塌下来的时候需要一些人去撑着,那就让孩子们放手奔跑吧。
让他们在奔跑中,去追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让他们在奔跑中,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他们在奔跑中,去学会成长,学会爱,学会放弃。
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
他用温柔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梦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那些被生活磨平的棱角,重新闪耀出光芒。
这是一部关于孩子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大人的电影。
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像孩子们一样,保持内心的纯粹,去追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烟火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微光。
公众号:三横兰
奇迹是我喜欢的是枝裕和作品之一。
这部片也是一群小孩的故事,大人感觉更像孩子身边的配角。
和无人知晓的孩子们非常不一样,更多是治愈和成长的感动。
奇迹简单的描述,就是一对兄弟的父母离了婚,妈妈带着哥哥去了偏僻的鹿儿岛,爸爸带着弟弟去了福冈。
哥哥相信朋友口中说的:如果能看到当两条新开的新干线相互交汇的时候,说出梦想,就会实现,就会出现奇迹!
他和弟弟相约一同去看,彼此也带上自己身边有各种心愿的好朋友,开始了一趟勇敢之旅。
当两车交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呐喊自己的心愿,原本特别想父母能够和好的哥哥,突然没有跟着呐喊,只是呆呆的站着等着火车离开。
他终于懂了爸爸说的话。
他没有自私的选择自己,而是选择了世界。
其实这部片子是是枝裕和为了宣传新干线而受邀拍摄的电影。
也就是鹿儿岛开往福冈的新干线“燕”和福冈开往鹿儿岛的“樱”号。
但是他采用了一群小朋友的故事,来间接展现,让新干线有了是枝裕和的味道。
兄弟两个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兄弟,前田兄弟两个很有天分,各自参演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前田,也有切叔和阿部宽叔,还有写真女神长泽雅美,桥本环奈,内田伽罗,当然还有我喜欢的树木希林等重多超喜欢的演员。
关于奇迹,大人们已经不在相信所谓的奇迹了。
面对周而复始的生活,和现实的挫败,也不再心有所愿。
但是孩子们愿意为了这一份不切实际的传说,为了他们心中纯洁的心愿,赶赴一场冒险的旅程。
这一刻是很让人动容的。
关于切叔作为爸爸给哥哥说的话,让他不要只看到自己,要去看到世界。
意思是让哥哥不要自私的以自己的想法,强迫两个已经不合适的人还在一起,这个也是满足自己自私的决定罢了。
而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世界上,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花时间感受的,比如音乐对于爸爸就是世界。
里面很多日系场景都想让人截图。
小学的走廊,校园操场,教师,山田兄弟小时候还稚嫩的脸蛋,特别是弟弟无忧无虑的性格,哥弟两个每次用翻盖手机的对话。
都很可爱真实。
还有同班同学中还很童星的桥本环奈,内田伽罗等等,都充满了自己内心这个阶段的小心愿,也许这个心愿只是让自己跑快一点,让自己擅长画画。
但都充满了希望。
这也许只是她们一个阶段的故事,而故事随着她们长大也会慢慢延续,有很多奇迹。
他们愿意相信奇迹!!
1. 两条平行的铁轨。
列车在靠近。
像闷在罐子里的隆隆声渐渐清晰,变成轰鸣。
最后两列列车呼啸着擦肩而过。
七个人,踩在栏杆上张望,只等待列车交汇的那最后一刻。
强劲的风拍打着身体。
只能听见风声。
列车的轰鸣让地面都在颤抖,似乎要裂开。
在自己从未见过的铺天盖地的力量面前,用最大的音量同时喊出心愿和梦想。
甚至因为太过用力满脸涨得通红,并不自觉地踮起脚尖,似乎身体的伸展能够帮助释放更大的力量。
列车的声音似乎一下消失,耳边只剩呐喊。
希望爸爸能写出好歌。
想让自己画画变厉害。
希望成为女演员。
希望脚变厉害,可以跑得更快。
宠物小狗弹珠复活。
爸爸不再打小钢珠。
多么具象又朴素的愿望—嗯,或许除了女演员之外—却有什么能量和阿航想象中的火山喷发那样,喷薄而出。
七张脸,除了阿航,其余满满都是坚定。
那是一种从心底散发的幸福感、自信和酣畅淋漓,仿佛列车呼啸时的巨大气流都转化成了自己的力量,再通过自己的呼喊传递给主宰心愿的神灵。
心里的声音无限放大。
这是我的愿望和梦想,它一定能够实现。
将近两个小时平平淡淡却又不失温暖的叙事,终于让我的感动在几十个生活片段的镜头的铺垫之后大家高声喊叫之时也随着暴涨、溢出。
阿航始终犹豫着没有喊出自己的愿望。
最后,他说,和家人相比,他选择了世界。
一直希望一家四口可以在一起的阿航,挣扎之后还是选择了火山不要喷发,让鹿儿岛享受平静。
几秒钟的挣扎,却让他在一瞬间成长。
2.-- “从鹿儿岛开出的樱花号新干线时速不是有260公里吗?
从博得发的燕子号也有260公里。
这两台车第一次会车时,就会发生这件事。
”--“什么事?
”--“奇迹。
”--“奇迹?
”--“会发出可怕能量,看到这能量的人愿望就能实现。
跟流星一样。
”--“喂喂,真的吗?
”--“嗯。
”看到这段对话时心里不置可否。
小孩儿就是小孩儿啊,这样的话也能信。
没想到大家各自心怀愿望,旅途就这样展开。
想尽各种办法凑够车票的钱,老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公的配合演戏,妈妈的若无其事,好心老夫妇的收留....旅途的完成就是奇迹。
阿航和龙之介兄弟两人跟随离异的父母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城市。
两个旅途,一次相遇,最后挥挥,回归各自的生活。
生活似乎依然没有改变。
爸妈仍然分居两地。
龙之介还是没有学会蝶泳。
鹿儿岛的火山灰依然在落。
弹珠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复活。
可是又有什么和以前不一样了。
打开落地窗,看到落了满地的阳光,心里有一部分似乎变得坚定。
相信的力量就是奇迹。
上午一口气读完了是枝裕和和中村航根据电影剧本改编的小说《奇迹》,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很多平实的句子都深深打动了我。
是枝裕和真的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导演,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感悟,都在他的笔下,或者说镜头下,变得悠远绵长起来。
所以马上下了电影来看。
看着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一一具象化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这过程有些许的失望,但更多还是惊喜。
小胖墩哥哥航一出场时,与我想象的航一完全不一样,但他的少年老成和敏感多愁还是很快与书里的形象吻合起来。
书里的配角则是巨星云集,不管是阿部宽的坂上老师,长泽雅美的小幸老师,小田切让的爸爸,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也都很契合角色本身。
惠美的妈妈夏川结衣看着眼熟,看简介才知道原来是《步履不停》里面温柔的妈妈由香里,难怪。
第一次听说鹿儿岛是在新海诚的电影《秒速5cm》里,电影一开始,贵树就被迫和家人一起搬家到鹿儿岛,颇有点放逐的感觉。
后来在日本地图上也看到了鹿儿岛,那是日本除了冲绳之外最南端的一个县,名字好听,位置又特别,所以记下了。
但在《奇迹》里,鹿儿岛最大的特点却是无时不在的火山灰。
一直觉得火山是离我很远的事物,所以无法想象生活在离火山这么近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感受。
买轻羹回来的路上,航一在红色的摩天轮里也问了外公为什么要住在离火山这么近的地方,外公思考了一番后说,我们早都已经习惯了……以前偶尔也会想,为什么不得不住在这种地方呢?
可是,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变老……在其他地方说不定会度过不一样的人生之类的问题,已经没法儿再去想象了。
同样的问题我之前也好奇过,为什么那些住在深山或荒原的人们,忍受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匮乏的信息资源,从来没想过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呢?
或许他们并不知道有更好的生活这回事,又或者即使他们知道,他们也不觉得那与自己相关。
每个人都是靠着惯性生活下去,想要做出改变所需要的决心和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喜欢龙之介的乐观开朗和没心没肺。
爸爸被从梦中叫醒,抱着吉他弹起一段记忆斑驳的旋律,但又记不清,龙之介建议:要不再睡一觉?
爸爸欣然接受,然后就真的又倒回去睡了。
父子俩天性上如此相似,所以龙之介才会在爸爸妈妈离婚时毅然选择与哥哥分开,而与爸爸相伴吧。
要是爸爸没有了他,那该多寂寞啊。
喜欢他被当成爸爸乐队的吉祥物,在乐队要上场表演时跟每个人快乐击掌,然后守在入口帮爸爸卖CD。
在和爸爸的生活里,其实是他在照顾爸爸吧,用他的开朗和包容,守护着爸爸热爱音乐的梦想。
片尾他问爸爸什么是世界,是因为有所感悟吧,而爸爸岔开了话,也许是意识到了儿子的成长吧。
也喜欢航一的偏执和早熟。
他在帮外公做轻羹时兴致勃勃而专注,丝毫没觉得这种传统的手艺是乏味的,是真正静得下心来的性子,对外公的劳作有着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敬重。
所以书里才会说,持续几十年做轻羹究竟会是什么心情,航一不得而知,但是那唰唰地把轻羹切成正方形的手势里,大概栖居着神明吧。
日本的工匠精神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但并不具备复制性,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又有多少人甘于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单调乏味呢?
航一在策划奇迹方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思缜密也让人赞叹。
查阅地图和列车行程表制定出详细的出行计划,计算出所有的开销想方设法的筹钱,为避免装病穿帮甚至策动外公帮他掩护……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小学6年级的男孩所能具备的素质,让人不由想起我亲爱的表弟,到了初二她母亲尚不放心让他坐市内公交,就真心觉得讽刺。
电影里还有一个没有书里写描写的那么细腻的镜头。
航一的好友小佐嫉妒同学筒井拨了小幸老师的自行车铃铛,所以心怀愧疚的偷偷拿走了铃铛,因为他不相信奇迹了。
但后来又在筒井有新干线车票的刺激和朋友的劝导下,决定相信奇迹,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所以他把铃铛还给老师,老师明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却没有拆穿,只说,老师可喜欢这个车铃的声音了,真高兴能够找回来。
这就是真正的温柔吧,他们有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福。
所以小佐还回了铃铛,也还回了愧疚,他终于能和朋友一起义无反顾的朝奇迹奔去。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奇迹,就是你现在生活的样子。
1、简直是[步履不停]的续集,横山家从第一代到第三代都出现在本片之中,阿部宽、夏川结衣、树木希林、原田芳雄、林凌雅,又加上小田切让、大冢宁宁、桥爪功、长泽雅美一帮明星,酱油团队真是华丽([步履不停]里寺岛进还出来送了个外卖……),萌大叔是枝裕和愈发有熊猫相,假以时日必然成为下一个日本大师(放眼望去日本电影界,艺术片后备大师也只有是枝裕和与河濑直美了吧……)。
2、是枝裕和某种意义上被视作小津和成濑的“松竹风格”(尽管成濑有声片基本不在松竹了……)的最佳传人,比起山田洋次来,是枝裕和显然更有资格。
毕竟是枝裕和有着跟小津差不多的“小资产阶级美学”,而并非山田洋次那么底层和庶民;而且不得不说,是枝裕和比山田洋次的活儿精细许多(废话,山田洋次那拍片速度……能有四分之一是用了心的就不错了……)。
是枝裕和自认为学的是成濑,但是成濑标志性的“Naruse Touch”和纠结哀怨并不是是枝裕和的主要风格。
当然从另一个层面说,是枝裕和尚有创作分期,[步履不停]作为代表作某种意义上也遮蔽了他本身的多样性,例如[无人知晓]显然不是小津而快成今村昌平,或是杨德昌了。
可以参照的是侯孝贤80年代后期的创作,[恋恋风尘]无疑是照着小津拍的,[童年往事]基本也可以确定是受到了小津的重大影响(不过这一切都发生在他遇见朱天文之后),侯孝贤甚至受邀拍了小津诞辰百年纪念作品[咖啡时光],但侯孝贤无疑是不甚认可小津的“小资产阶级美学”的,小津式的东西还是来自朱天文。
3、在[奇迹]一片中,小津式的笔触处处可见。
最直接的无疑是夏川结衣的那件酒吧,名为Luna——小津的粉丝都知道小津的酒吧十间有九间叫这个名字。
桥爪功做的蛋糕(尤其是关于味道的那三次议论)、YY漂亮女老师、兄弟间蝶泳的承诺、用沾湿的手指测风向、火山灰、蚕豆饭什么的,细节上基本是按照小津的方式在处理。
小田切让那一边,父子关系的处理让人联想到小津早期的一些作品。
还有在熊本县兄弟两人的夜谈,那种180度空间——还用多说么。
小津影片中细节的铺陈尤见功力,不过[奇迹]里,这些细节枝蔓了些,似可略为精简。
4、前田兄弟必然大有前途。
哥哥前田航基这边戏比较重,人长得萌,演技也比较好,很复杂的情绪处理得极为老道,弟弟那边傻乐的情况比较多,戏的情感也比较单一(是枝裕和拍孩子戏就是这样,一头重其余的必然轻到平面化,没那么多篇幅)。
5、身为一部命题作文,是枝裕和做得其实不算合格。
要说怎么合格,必然是拍一个铁路迷(这种人在日本不少呢……),以近似公路片的手法来满足“尽可能地拍火车”的要求。
在这方面李安绝对是第一高手。
然则是枝裕和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能把新干线列车出现的那一分钟拍到惊心动魄,催人泪下,我成功地被他搞哭了。
于是顺理成章地可以认为前面一百一十分钟都是必须的铺垫——当然不是啊亲,砍二十分钟还是有把握的,然则那一场戏的剪辑真是见功力,就靠静物和人脸的特写能迸发如此的情感强度,是枝裕和不拍小清新真是可惜了。
不过话说回来,是枝裕和长处在于节奏的控制,一直如此。
6、看完之后回味全片,觉得写得最好的地方在于这些孩子们同时可以在幻想与现实之间转换,他们能顺畅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切悲苦。
同样的故事大纲交给好莱坞,拍出来最好也不过是一部[阳光小美女]。
其实这个故事本有[两个小洛特]的架势,但是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什么都没发生。
不用多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要疗愈的,是地震海啸后遗症。
坦然面对,携带着它们成长。
7、配角里面,长泽雅美还是大秀美腿,尽管我不甚认可她演的浅仓南(不过比起和也的崩坏程度来,她还是可以接受的)。
树木希林仍然是毒舌老太太。
宽叔的酱油打得真是越发到位了。
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原田芳雄老爷爷拍完本片不久以后便去世了。
想起[步履不停],心里还是很难过的。
我想如果若干年后写是枝裕和的大师研究文章,原田芳雄还是会记上重重一笔的。
哥哥眼神里透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小时候不懂是枝裕和,电影看得总想打瞌睡,索性快进拖完剧情最后打个“无聊”的评语。
正是应了那句话:年少不看是枝裕和,看懂已不再年少。
弟弟笑容里透露了对待生活无畏的勇气如今再来看豆瓣评分8.5分以上的作品,抱着相信大家认为好就是真的好的心态,终于明白了是枝裕和电影的意义。
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有很多,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电影往往能唤起每个人内心的共鸣,能在痛苦中给心灵以抚慰,在失望中给生活以希望,在虚无中给生命以活下去的希望。
剪头发也是是枝裕和电影里经常特写的场景是枝裕和是个很会品味生活的人, 不同与贾木许那种浓郁的文艺情怀,同样是平缓的调子,如果说贾木许是清平调,那么是枝裕和就是古诗十九首,每一字都世俗得不像话,他拍的就是每天清晨睁开眼看见的场景, 清扫、洗衣服、做饭、逛超市、散步……,一点点拼凑出生活日常的模样。
就像温水静静地煮沸,气泡一股股从水底涌上水面爆开再化成水蒸气,日常的甚至琐碎,但一旦静静地看下去,就会上瘾,惊奇地发现不曾看见的奇妙新世界。
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总是离不开生活的不完整,破碎的家庭、离散的婚姻、被抛弃的子女、自私的父母、离家出走的子女……,正是因为有了情感的羁绊,孤身一人来去匆匆的你我,才越长大越被生活伤害得体无完肤。
就像可爱的种子,在一重重地伤害重击下,能破土而出的嫩苗少之又少,它就仿佛每个人来到世上的初心,本生得晶莹纯净,可惜大多都闷死在干燥厚重的泥土之下,变形甚至腐烂。
但是枝裕和是参透了生活而后大彻大悟的哲人,他用自己电影的一帧一画来灌溉饱含初心的种子, 精心呵护着这个世界上支离破碎的心脏,希望拯救哪怕一个完整的心灵。
鹿儿岛的火山灰总是如雨点般连绵不断,就像爷爷做的轻羹绵绵淡淡让人寻不到生活的激情。
但当坐上摩天轮旋转到天空最顶端的那一刻,再尝一口轻羹,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平淡中生活的真味。
痛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似某种类似成功的哲理: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一天一天越走越远,最后不得不忍住回忆的冲动扮演起陌生人;一片逐渐开始变黄的树叶, 起初绿得惹人怜爱, 也曾经历风华正茂的暖春盛夏,最后苍老枯萎到不得不离开伟岸的依靠,随风飘荡;泼出去的水、跌得粉碎的玻璃杯、擦肩而过的列车轰隆隆绝尘而去淹没许愿的此起彼伏声,还有那终究没有张开口说出的话,装在书包里背了一天一夜却愈发冰冷的小狗的身体;都是回不去的青春、讲不完的成长故事和愈合不了的伤口。
可笑又可敬的是,在绝大多数人向苦痛现实低头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少部分人不向命运低头,总是挣扎着在黑暗中点亮一盏头,不为了寻找只为了慰藉,慰藉破碎的心灵和走失的灵魂,那些找不到家的孤魂野鬼,也是最需要轻轻地安慰和温暖的怀抱吧。
《奇迹》夏夜的蝉鸣,温柔的晚风,昏黄灯光映照下的榻榻米,半年没见的弟弟和哥哥背靠背比着身高,弟弟笑着说起哪家阿姨可能造成爸妈复合的威胁,哥哥一边说着“那就多拜托你了”,一边将爷爷做的轻羹拿給弟弟吃,弟弟咂摸了半天还是品不出浓郁的甜味。
就像爷爷问起哥哥“弟弟觉得味道如何”,哥哥说出的那句成熟的大人言“他还是个小鬼,你知道的”。
哥哥开学就上初中,一夜长大的他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能品尝出轻羹淡淡的甜味,大概是尝过了生活的苦,历经了无数个日夜的失眠,最后终于明白一切不可得即可得的真理吧。
如果可能,我希望永远没人看懂是枝裕和;如果可能,我希望每个人都看看是枝裕和。
长得好看的都关注咯你还等什么?
嗨 大家好,我是装文艺的2B青年笔芯,今天跟大家聊一部由是枝裕和自编自导的高分电影《奇迹》
故事是酱紫的——爸妈离婚已经半年了,弟弟龙之介随爸爸搬去福冈,哥哥航一则和妈妈回到了鹿儿岛的娘家。
鹿儿岛是一座弥漫着火山灰的城市,灰蒙蒙的,航一努力的擦去灰尘,但是怎么也拂拭不去心中的阴霾。
课堂上坂上老师正布置作业,要求大家调查父亲的职业,这时有同学说 航一没有爸爸。
这让后者感到有些慌张,他眼神闪烁,嘴角无意识的下撇,解释道:我有爸爸的,只是现在分开了。
老师若无其事道,没有爸爸的就调查妈妈的职业,轻描淡写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课后,坂上老师叫住航一:其实老师也没有爸爸,有事随时来找我,我一定支持你!
说完,他重重的拍打了航一的肩膀。
这天晚上航一做了个梦,他梦见一家人又聚在从前常去的太阳塔公园。
阳光温柔,可是画面中出现的两位拆迁工扰乱了这份温馨,他焦急的上前阻止,爸妈和弟弟却熟视无睹。
在日本,太阳塔是一个图腾,家长常告诫孩子,找不到爸爸妈妈就到太阳塔下面等,它的拆毁,让航一从心底发出困惑:我们四个人还能像以前一样生活吗?
另一边,远在福冈的龙之介已经起床,他给蔬果浇完水,叫醒了爸爸,将垃圾带出门,然后便欢快的去上学,他和老师击掌,调皮的摘下闺蜜的帽子去捉蜻蜓 ,他不知疲倦的奔跑跳跃,开心极了。
此时教室里,好朋友惠美却面露愁容,她喜欢演戏,可班上已经有一个比她出名的童星了,同桌告诉她,一个班里出不了两个明星。
龙之介笑着说某搞笑组合的成员就是小学同学呀,姐妹俩各自推了他一把,搞笑艺人可不算数。
嗯,环奈老婆,这就是你现在各种颜艺,走谐星路线的缘由吗?
回到哥哥航一这边,他在实验课上听到一个秘密,从鹿儿岛开出的樱花号和从博多开出燕子号时速都是260公里,当北上南下的两辆子弹列车相遇,高速掠过时会产生超能量,若此刻许下心愿,奇迹便会发生。
航一和小伙伴对此将信将疑,毕竟比起奔赴遥远的熊本县,图书馆的空调和幸知老师的大长腿显然和夏天更配。
可是回家途中,他们却亲眼目睹两辆火车只是打了个照面,对面的老婆婆便消失不见,这让三个小家伙大为震撼,也许奇迹真的存在。
回到家中,外公和老友们正把酒交谈,外公曾是出色的糕点师傅,老友们纷纷劝他出山,新干线马上就要通到鹿儿岛,此时正是把鹿儿岛的传统糕点轻羮推往全国的大好时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外公被说动了,因为拉不下面子,他请航一帮忙,一起去零食店买来糕点品尝年轻人的手艺。
摩天轮上爷孙二人分享着点心,外公忽然感慨,这里越来越多高楼大厦,如果火山爆发,人们都得搬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航一萌生出一个想法,他决定许愿让火山爆发,这样他们一家四口就可以再度重聚,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弟弟,可是电话那头的龙之介却似乎并不兴奋,听到弟弟和朋友嬉闹的声音,航一嘟着嘴有些不开心。
第二天航一跟两个死党说起了他的想法,这二人也跃跃欲试,小真说他想成为职业棒球手,祐说他想娶图书馆的幸知老师,哼!
你想的美!
另一边龙之介和闺蜜们也开始讨论这个话题。
莲豋不好意思的说她想收集很多很多的爆炸陀螺,惠美则直言不讳想要成为明星,而相比之下环奈的愿望更加有意义:她希望学校能恢复过去的宽松教育,她不想做那么多作业,这样她就有更多的时间画画,以及看笔芯的文章和视频。
嗯,她真是个好孩子
可龙之介的愿望却是想当咸蛋超人和开超级跑车,朋友们疑惑道,你哥哥的愿望不是一家团聚吗?
龙之介露出尴尬的笑容,摇了摇头。
这天晚上他也做了个梦,梦里爸妈又吵了起来,哥哥劝架可无济于事,他心虚的躲到一旁,把章鱼丸塞满了嘴,这样就哭不出来了吧,吃饱了,就不会难过了吧。
其实在龙之介心里,他从未想过要回到四人一起的生活。
外公的轻羮出炉了,味道朦胧,带着若有若无的甜味,老友们提议以樱花为主题,将轻羮染成粉红色,外公拒绝了,自古至今轻羮都是白色,身为糕点师傅,有些事他决不妥协,轻羮做成粉红色,他将无颜面对田道间神。
外婆质问他,究竟是女儿和乖孙重要,还是田道间神重要,外公迟疑了,小声说,田道间神。
这让航一怅然若失,他打电话给爸爸,问他是否对他来说妈妈和自己已经不重要了,爸爸笑着说当然不是,可他希望当航一长大后,除了关心自己,还能关心别的东西 比如音乐,比如世界。
航一不明白什么是世界,也不知道等他明白的那一天 究竟要什么时候才到来,他的拳头越攒越紧,心中愈加不平。
妈妈也给龙之介打了电话,弟弟没心没肺的笑着:我现在开始吃花椰菜了,我在努力的过得很开心,妈妈故作生气: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你不想妈妈吗?
龙之介委屈道:我当然想,可是前几天哥哥骂我,说我跟爸爸一个样,我以为妈妈也讨厌我。
妈妈的眼泪在不觉间流出,她哽咽着求龙之介回到她身边,龙之介安慰道:我种的蚕豆明年开春就有收成,到时候可以寄给妈妈,妈妈喝啤酒时最喜欢配蚕豆,做的蚕豆饭也很好吃,此时电话那头的妈妈已经泣不成声。
扪心自问我还没弟弟那般活得通透,相爱不一定要在一起互相撕扯,龙之介一直都努力的让身边的人过得开心,这个能在小学时和女生成为好朋友的的家伙,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
兄弟俩最终决定去熊本县许愿。
航一和死党捡拾遗落在自动贩卖机下的硬币,变卖了漫画和手办,加上游泳班的补习费凑够了车票钱。
而龙之介则设法从爸爸那儿要得了一半的子女抚恤金。
课堂上航一、小真、祐三个人相继病倒,医务室的青木老师温柔的笑着说,她小学时也试过装病,狂擦腋窝可以使温度上升,三人向班主任举起40.1度的温度计。
拙劣的演技自然是被坂上老师识破,青木老师帮着打圆场 说孩子确实病了要通知家长,电话还没拨出,外公便未卜先知般的出现了。
于是在这帮可爱的大人帮助下,小家伙们逃学成功,少年的身影渐渐远去,风中隐约传来对话,如果图书馆的幸知老师不要我,我就娶医务室的青木老师,哼!
小猪蹄子
三人回到家中收拾行囊,航一看到跟弟弟的合影,于是换上了黄色T恤,小真的狗狗玛宝去世了,他决定放弃职业棒球手的愿望,改成让玛宝复活。
孩子们的身体里有着用不完的力气,连上台阶也是用跑的,就这样,航一和他两个死党,龙之介和他的三个闺蜜,踏上了寻找奇迹的旅途。
站台的大叔说,这里曾经火山爆发,熔岩带走了五十多个人的生命,航一听闻此言陷入沉默。
兄弟二人终于见面了,弟弟没有穿那件黄色T恤,航一有些沮丧,子弹列车的轨道建在半空,七个小家伙沿铁轨寻觅观测点。
他们穿过河道、穿过桥洞、穿过农田、穿过菊园,他们奔跑着冲向超市的顶楼,莲豋却掉了队,她想引开警察但是没能成功,回头寻找莲豋的伙伴们被警察逮到了, 此时惠美展现了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她走进一户人家,对老婆婆说:抱歉,我回来晚了。
好心的老人家收留了这帮孩子,给孩子们订了猪排饭和鸡肉饭外卖,还告诉了他们一个绝佳的观测点,饭后 老婆婆给惠美梳头,环奈给老爷爷表演舞蹈,过去的时光仿佛再次流淌。
孩子们将愿望写在毛巾上,龙之介却只在哥哥的愿望下署了名,他说他们兄弟俩一起祈祷,二人脱下各自T恤 里边还是一样的白背心,兄弟二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安静的坐在一起了,龙之介递给航一爸爸的专辑,航一和龙之介分享了外公做的轻羮。
此夜过后,弟弟会继续陪着做地下音乐的爸爸更加努力,哥哥也已经能从平淡的轻羮里尝出清甜,也许生活依旧不如人愿,但他们会各自安好,二人比完身高,该睡觉了,异口同声,却又心照不宣的久久不离去。
月有阴晴圆缺,有些东西却在不动声色中悄无声息潜入夜色,婉转、绵延、传承、沉淀 、直至永恒。
老人开车送孩子们到达观测点,环奈乖巧的问公公婆婆有什么心愿,她可以帮他们祈祷。
老人家笑道:我们昨晚已经梦境成真,很满足了。
孩子们欢快的奔跑着,充满了动力,写满愿望的旗帜高高扬起,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然后火车终于要来了——
奇迹没有发生,小狗没有复活,孩子们的生活将回归原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可当青春的列车交汇的刹那 ,他们又确实留下了成长的印记,分别时,航一向弟弟道歉,他没有许愿,因为比起家人,他选择了世界。
一如既往的是枝风格,引而不发,耐人寻味,如一块轻羮,咬一口只觉清淡,细细咀嚼,却渐渐香甜。
世界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是爸爸追求的地下音乐,或许是外公坚持的白色轻羮,是环奈的画、是惠美的明星梦、是龙之介新种的西红柿、是幸知老师美妙的大长腿 、是班主任搭在肩膀上的宽厚手掌、是弥漫在城市的火山灰、是泡在池子里的红色泳裤、是那些我们爱的人和离逝的风。
是枝裕和导演本人说,以往谈及电影的感想,自己往往答不上来,可这次拍摄时,他不经意间看到孩子们高兴的吃饭、背着书包上学,他们快乐的生活仍在延续,这部电影只是从他们漫长的生活中捕捉到的些许片段,但是他真心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像影片中那样快乐的生活下去。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i wish》影片中航一装病时所读的诗是谷川俊太郎的《活着》 倒下前还有一句没来得及说出口:活着 是与一切美好事物的邂逅谢谢他最后选择了世界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泥土高溅,扑打面颊,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也许就是奇迹。
好了,这部电影我们就聊到这吧,我是装文艺的2B青年笔芯,咱们下次再聊 bye
常听人说,日本有一帮“轨道控”导演。
我倒不这么认为,毕竟日本轨道的普及率太高了,拍外景还要特地去避开它,那也真是费事。
《奇迹》是交给JR(日本铁路集团)的一篇命题作文,用以纪念博多到鹿儿岛中央的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
是枝裕和完成得相当出色,他没有用固定长镜头,对着窗外风光猛拍一通,而是根据市场调查做出了制作意图。
一开始,我还以为《奇迹》是山田洋次《家族》的现代版演绎,讲一个家庭的破碎失散,经历一路的颠沛流离,拍出来个铁路片(公路片),最后得以团圆。
结果,是枝裕和认认真真,交出了一部欢乐轻快的儿童片。
其明亮程度,在是枝作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对比2004年的《无人知晓》,导演的心境已经全然不同,对待不幸的态度也产生了改变。
即便是父母离婚造成了兄弟失散,但《奇迹》几乎没有表现父母和两代人的矛盾冲突。
故事以兄弟为中心,金牌配角们也都围绕着小孩。
从他们的生活、学习还有伙伴们,不断扩散开来,一步步走向了见证奇迹、完成许愿的终点。
也有人说,《奇迹》不过是对孩童离家出走的又一次浪漫化演绎。
此话不假,他们得到了老师的配合、外公的帮忙,路途上风光美好。
但是,透过兄弟俩的事后交流,是枝还是没有给出常人期望的大圆满。
在《奇迹》里,观众看到了新干线的通车,孩子们会提起,老人也在讨论。
另一边,电影又讲到了樱岛火山的喷发,太阳塔的去留,轻羹(鹿儿岛的当地甜点)的未来。
在风平浪静的生活里,由于家庭分裂的事实,《奇迹》存有一丝的忧虑。
那是单亲孩子的眼中世界,也是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
面对原田芳雄、树木希林、阿部宽和夏川结衣的家庭组合,《奇迹》必然会让人想起《步履不停》。
跟《步履不停》一样,《奇迹》说的也是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
后来还出现了孩子与花(秋樱),不知名的墓地。
在我看来,两部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来自秘密本身。
《步履不停》塞满了秘密,家庭的秘密、父亲的秘密、孩子的秘密……《奇迹》也是如此,兄弟的行动约定是一个秘密,每个孩子内心里深藏着一个秘密。
更有好事者还可以这么回看,《步履不停》的开头结尾都是列车经过,这似乎在提示观众,《奇迹》就在不远处。
影片始终用交叉蒙太奇去表现两兄弟的生活,一个在鹿儿岛,一个在福冈,一南一北。
当相聚和团圆成为一对兄弟的心声,电影并没有想去控诉什么,而是让他们顺利碰面。
当南北两个方向飞驰而来的新干线列车相遇,是枝再次展现了惊人技巧,他剪辑了三十个短镜头——同时也是空镜头,它们是孩子们心头的所有愿望,快速地闪现而过。
而恰恰因为两兄弟的愿望没有被许下,那一瞬间,《奇迹》的境界更是上去了一层。
从这个角度来说,《奇迹》不失为一部得体的成长电影,没有停留于那种心灵鸡汤式的刻奇感动。
抛开JR的主导,《奇迹》依然是一部作者电影。
如果从地域题材入手,它还可以归入九州题材的日本电影。
我一度在想,如果把《奇迹》交给青山真治去拍,他肯定会拍成公路片,如假包换。
只是,哪怕放眼到当代日本导演,他们都不会有是枝这样的舒心和温暖。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ef7/10a79f.html】
一段破败的婚姻,让两个尚未成年的好兄弟天各一边。
哥哥航一(前田航基 饰)随母亲大迫希美(大塚寧々 饰)回到位于鹿儿岛的外婆家,弟弟龙之介(前田旺志郎 饰)则和追寻音乐梦想的“废柴”父亲木南健次(小田切让 饰)在福冈居住。
兄弟俩有了各自的朋友圈,父母也似乎渐渐安定下来。
可 是,他们无论如何还是希望重新聚在一起。
鹿儿岛开往福冈的新干线“燕”和福冈开往鹿儿岛的“樱”号途中会有一次短暂的交汇,传说这时许下心中愿望的话,奇迹就会降临。
晴朗的一天,两兄弟各自带着朋友朝着心中的奇迹之地出发……本片荣获第26届高崎电影节最佳新人男演员奖(前田兄弟)和最佳新人女演员奖(内田伽羅)。
“我选择了世界……”
戳不到我的点
节奏实在是太太太缓慢了
超可爱。但小孩们大声喊出愿望的时候差点哭了呢。基本没大人什么事。
不喜欢这个导演的所有电影,半小时看完。
真的是有一颗多么温柔的心才拍得出这么温暖的电影。
开始很淡,越嚼越有味
呼啸而过的童年,你不知趟过的是深是浅,一起逃过的课,一起冒过的险,糖果上的静谧,跑过的快乐和忧伤,只有害怕没有恐惧,那个夏天过后,我再也没有真正的开心过,她没有回去和他在一起,也没有和他在一起,但这又有什么呢。
兄弟二人爲了讓一家人重聚而和一堆各懷願望的孩子一起奔新幹線許願。若是其他導演的作品,本片值得誇耀,但對於曾獻出《誰も知らない》的是枝裕和導演,本片顯得平庸。前田航基、前田旺志郎兩兄弟表現尚好,但與柳樂優彌一比則差得多,群戲也欠立體豐滿。樹木希林是日本影壇我最愛的老太太。
这也能拍个片?
音乐不错
6.8/10 优秀的命题作文;最后的处理令人唏嘘,是枝裕和还是跳不出用成人眼光“创造”小孩心理的老毛病
感觉很像再见我们的幼稚园,但多了家庭中温情。当航一真正面对新干线,突然发现自己的不成熟,突然间长大了很多。无论我们多大多小,心中都会有一个 希望发生的奇迹,尽管回头时会发现有多幼稚,但是确实美好的单纯的。
三星半。
对日本电影无感
那些个子役太难看了
额,完全没看出什么东西来啊,可是评分为嘛这么高?改天再看下算了
“哥哥,什么是地下音乐?” “嗯..就是工作要更努力的意思!”
下次遇到高铁经过要不要也许愿,额,还是....算了。
不知道拍的什么玩意 淡出水来的东西 这么乏味居然也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