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0岁 离异带俩娃我老公和我侄女好了但我一点也不生气因为我也有情人我情人不理我了(怎么不分手啊)我和情人的室友网恋了要奔现了 我做不到他生气注销账号了我问旧情人打听出来他自杀了(我被他俩蒙在鼓里)我崩溃了去看看心理医生吧再写个小说吧人物 心理 探索(侧重点)50岁人的这样做未免有些幼稚,爱情让人变傻。。。
进入30岁之后我就会开始时不时在脑海中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尤其是想着若孤独终老,该怎么充实度过。
变老是一个无法逆转且挽回的事实,对于女人而言更是如此,看着不再年轻的容颜、浮肿变形的身躯和不再旺盛的精力,我也许可以心虚着感叹依然会爱每一条皱纹,但该如何真正打心底和自己好好相处且不陷入抑郁绝非简单之事。
在和一个年过40依然单身的女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年轻的时候无法想象自己40的样子,觉得可怕极了,转眼也步入不惑的年龄圈层后,发现也不过如此。
内心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老,但是,容易劳累倒是真的,身体还是发出了清醒的讯息。
朱丽叶∙比诺什在电影《你觉得我是谁》里向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个不怎么被人所关注却又的确不容忽视的群体:50岁,离异,大学教师克莱尔。
整个故事都是从她看心理医生为主线展开的。
而所有的故事都是她和心理医生的对话,以及心理医生的剖析。
但在电影中融合了层层的转折,甚至到最后都埋下了开放式的结局。
她其实完成了一个女性在人生中不同角色的切换,她有一段长达20年的婚姻,所以她曾经是妻子;她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所以她又是一名母亲;她还是文学教授,有内涵有修养有体面且不繁重的工作。
虽然离婚了,但状况远远算不上悲惨吧。
况且她身材苗条,相貌姣好,虽然眼周有清晰的皱纹,但整体给人一种高知优雅感。
婚姻这件事吧,靠的是缘分,离婚的原因老掉牙到食之无味,老公最终选择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而离开家,谁料到这件事竟是她无法愈合的伤痛。
她或许可以和情敌在其他维度上比拼,但年龄是硬伤,怎么比都无法和岁月抗衡,这样单维度比较也不公平,因为即使现在年轻的情敌,也会有衰老的一天。
难保前夫不会再变心。
只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女性要怀孕生子,会身材变形,随后会失去宠爱;而男性即使大腹便便,依然可以找年轻貌美的女子坠入爱河。
现实的无奈离了婚的克莱尔偏偏不死心,非要在爱情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水塘。
于是在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她和面容姣好的年轻男子LUDO滚床单的场景,但重感情且渴望爱的她注定是要受到伤害的。
第二天醒来后男子立刻撇清关系,床伴而已,何必那么认真?
随后就把她拉黑了。
她不死心,在facebook上建立虚假账号想联系LUDO,但对方只接受认识的人好友申请。
于是她采取了曲线救国,先去加了他的朋友ALEX,并把自己的出生年份改成了1993年,并上传了自己侄女的照片。
ALEX是一名摄影师,同样年轻英俊,一来二往的这两人竟谈起了网恋。
这个桥段像不像现实中一个老婆婆假扮靓妹在网络上撩汉骗钱的筹码?
但人家克莱尔是正儿八经走心的。
她藏在年轻女子的头像下和不知情的男子谈着见不到面的爱情,和对方聊音乐、聊摄影、聊生活,当然也聊爱情。
爱着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发光的。
走路带风,讲话有底气,神采奕奕,感觉回到了20岁。
把对方撩拨了不行了,但又在几次三番要见面的时候打退堂鼓,不是家里有事,就是有男朋友,最后还说男朋友求婚所以要离开法国了。
ALEX最终心如死灰,消失在人群中。
得知失去爱情后的她哭得梨花带雨,是真的犹如丧失了最爱的人一般的小女生,哪怕自己的小儿子在外面抱怨说家里没吃的,她还是陷入了自己的情感中。
她太关注爱情本身,且太渴望被爱。
她不是没有想过也许对方也会爱上50岁的她的心灵,但可笑的是即使她站在对方面前,ALEX的目光都不会在她身上停留一秒。
那一刻,她明白一切的幻象只是脑海中勾勒的美好,现实生活就是残忍的。
ALEX注销了账号后便消失在了人群,而一开始和克莱尔滚床单的男子欺骗她说ALEX为了她殉情了。
她顿时不能自已,同时又万分悲悯地祭奠自己的爱情,由此写了一本小说,在小说中展开了故事的另外一个局面。
虚构的假设影片在第二个阶段里,演绎了克莱尔在自己小说里想象的场景,那就是ALEX爱上了现实生活中的她。
小说里一切都是脑补的虚构的画面,因此可以肆无忌惮。
她安排了自己在火车上与他相遇,请他来家里拍摄新书的作者图,并且在一来二回中让对方发出你真美的感叹后陷入热恋和同居了。
在小说中,他欣赏她带有皱纹的脸,她的博学内涵和每一寸的肌肤。
他们在小说中度过了快乐的日子,但她也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
觥筹交错中,她看到了虚构的年轻女子的脸庞。
于是在小说最后,她安排了让ALEX发现自己就是他网络中的年轻女子,让两个女子合二为一,但还是在结局中让ALEX发现真相的那一刻自己被车撞死。
没错,即使在小说中,她都不让自己幸福。
她就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重感情的女人注定是会比其他人吃多点不必要的苦。
男人总是健忘的心理医生对这个故事的真假产生怀疑,于是拜访了LUDO,告诉他克莱尔在接受心理治疗,希望了解到真正的事实。
LUDO这才袒露,其实早在ALEX给他听声音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是克莱尔在假扮,并且及时告诉了ALEX这是个骗局,而所谓的ALEX为情自杀也只是LUDO虚构出来惩罚克莱尔的,现在的ALEX早已结婚生子,步入正常的生活轨迹,一家子可好着呢。
真相总是残酷的,当心理医生结束完最后的疗程也要离开时,和克莱尔分享了这个事实。
她无需自责,因为并没有人因为她而死亡,而她也应该从过去的失败婚姻中走出来。
克莱尔在课堂上讲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杜拉斯的《情人》,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立,她读着杜拉斯的情人: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容貌早已不知去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这是非常法国的电影,不管是画面的色调还是拍摄的手法。
但故事的走向还是基于现实,并没有发生奇迹。
最后克莱尔拿起了和ALEX一直联系的手机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但电话声一直响却没人接…影片在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的结局,但也暗示了,其实克莱尔并没有走出来,内心依旧极度缺乏安全感和需要他人的重视。
这里提出了一个议题,如果女性没有爱情,那么该如何和自己讲和?
电影告诉我们的是:女性如果一旦执着于爱,就会被爱情伤害且会搞砸自己的生活,不管多少岁,50岁爱起来也和24岁没有差别,甚至更疯狂。
而我并不认同克莱尔需要这样的结局。
她本可以活得更潇洒、更忠于自我、更包容自己,但问题是在她的人生中,爱情的比例太重了,她被这个易变的不可控的情愫控制了自己的人生。
沪上50万粉丝人气公众号“上海智慧出行”主编。
世界500强品牌传播、公关。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包含剧透慎入包含剧透慎入包含剧透慎入电影最巧的是借用了心理医生和小说的掩护,讲了一个本来稀松平常却辗转反侧的故事。
多结局的美妙之处在于把各种可能列出来的同时也是表达作者被往事缠绕,无法忘怀的心情。
这个作者可能既指女主角克莱尔又指这一整个故事的作者。
结局1.Alex驾车冲下悬崖,虚拟恋情就此中断。
结局2.克莱尔偶遇Alex,两人陷入爱河,很快Alex知道了克莱尔就是克拉拉。
结局3.也就是最稀松平常的现实,Alex既没有冲下悬崖也没有得知克拉拉的真实身份。
这个故事关乎爱情,如此真切,也出乎意料的曲折。
美如朱丽叶·比诺什,在55岁的年龄下,心里也不免咯噔一声。
年华老去是否意味着烈火情人不再,甜到心里的爱情不再。
朱丽叶·比诺什她在片中饰演的大学法语教师克莱尔便是对这种状态的完美复刻。
50来岁的她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积极的工作、努力抚养叛逆期的小孩、维护业已破碎的家庭关系。
丈夫与她离婚后,找了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热情奔放、无时无刻散发着勾人的雌性荷尔蒙。
相比之下,五十来岁的克莱尔显得苍白不少。
但她却有一双年轻女士无法拥有的知性智慧的眼睛,可也许是为了遮挡细碎但明晰的皱纹,这双眼被她藏在了黑框眼镜后面。
在布满乌云的巴黎城郊,浪漫的滤镜相继退场。
为了接近自己的旧情人,她选择在社交网络上重塑自己的身份。
毕竟,网络可以伪装自己的声音、容貌,甚至是思想。
因此,一个虚构出来的24岁年轻女孩成了她的第二身份。
无法接受自己老去的女人、年轻的人设与渴望爱情的心理能否“骗”来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你觉得我是谁》说可以,但是很脆弱。
偶然中,她关注了自己旧情人的朋友。
一来二去,竟演化出一场惊心动魄的网恋。
这个小她二十几岁的多情摄影师对她深深的着迷。
恋爱中的她,心态似乎真的重新回到二十岁,是如此的精神焕发。
在派对中,她像《芳芳》里年轻的苏菲·玛索那样舒展自己的身体。
在派对外,与情人的phone sex更是把情欲推向了高潮。
但,这背后是不是也隐藏了一股难以言说的孤独。
毕竟不能见面,只能以接连不断的谎言来维护这段必死的爱情。
情感逐渐递进,克莱尔在心理防线上则节节败退。
年轻的情人早已压不住想要见她的欲望。
在人群中,克莱尔望着对方搜索自己的眼神。
表明的平静,为的是掩盖自己歇斯底里的内心。
谎言的编织与堆积,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克莱尔不得不以即将结婚的借口来逃避情人穷追不舍的请求。
如黑云压城般的压抑感汹涌袭来。
克莱尔倚着墙痛哭,情人则永远注销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
泡沫顷刻间破碎。
故事,以情人的死告一段落。
层层的反转,则再次勾勒出克莱尔翻腾不跌的内心。
扎心,太扎心了。
在观众视角下的比诺什是如此深邃与迷人。
但在电影中却不免显得孤独与忧伤。
似乎在社会共识中,30岁已经过女性黄金年龄的顶点。
随后无论是工作还是情感都只会直线下坠。
赵雷在《三十岁的女人》中唱到:她是个三十岁身材还没有走形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可否留有当年的一丝清纯
确实,时间会在脸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犁沟。
但老去并不是罪过,也不是自我哀伤的理由。
少女怀春时的窃笑,中年女性自信的风韵,其实都美得各有味道。
欧美的比诺什、斯特里普与苏菲·玛索,年轻时都有让人无法抗拒的美貌。
年龄逐年递增,戏路却越来越宽。
我想,她们是不抗拒衰老的。
她们并不需要担心自己还有没有所谓的“少女感”。
不需要像国内中年女演员那样不绑上双马尾就只能困囿于婆婆妈妈之中。
她们应该各有自己的魅力。
但电影大致折射了现实。
既然大家都喜欢年轻漂亮,那行至中年又该如何勇敢的去追逐爱情与事业。
在片中,克莱尔也无法给出具体的回答。
即便她一方面是知性优雅的大学教师,另一方面又是为爱痴狂的中年女性。
在课上,她朗读杜拉斯的《情人》: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容貌早已不知去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但杜拉斯同时也写过:我是特地来告诉你,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你觉得我是谁》里所说的,关于中年女性的妒忌与情欲无法逃避。
既然无法逃避,那你会接受它吗?
也许容颜易损,看着镜子,脸上的皱纹会越来越多。
笑起来后,皱纹就更多了。
但20岁,30岁,50岁的美本就不尽相同。
并不会因为皱纹的多寡,或是冻龄与否就起多少变化。
十点君非常喜欢61岁的科恩嫂凭借《三块广告牌》获奖后所说的一段话:我的脸是一张地图,一张我人生的线路图,下巴上的褶子也是社会让人们以为衰老是“个人的问题”,是病态和失败,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病为病态的审美大势宣传不就是我们文化的现状吗?
所以,干脆不理会。
既然大家都要变老,那不如期待第一条、第二条皱纹到来时,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搜索十点电影,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不管别人觉得你是谁,最重要的是知道你自己是谁。
女主角第一幕我就觉得好美,那种自然老去,留有岁月痕迹的美,而剧中似乎一直是一个被抛弃者的角色,被丈夫抛弃,被男友抛弃,直到最后的那一幕在得知亚历克斯结婚有女儿后,那个未接通的电话依然表明她没有当下,她又一次的被放下。
作为一个咨询师看这样的一部剧,感受到剧中的医生竭力的想帮助她,读她的作品,去找鲁力了解亚历克斯的情况,但是告诉她真相就是对她的救赎吗?
不过是再一次见证她被抛弃。
又一次陷入她被抛弃的轮回。
她不是失去了伴侣,她只是失去了自己。
她做不到抛弃别人,而她的内心便总是感受到被抛弃。
那么抛弃与被抛弃之间就一定是对立的吗?
或许还有一些中间地带各自自在。
说到这里我感受到女主角的沉重和纯粹,那份对别人爱的沉重以至于相信亚历克斯真的会为她而死,或许真的为她而死才是她想要的结局,或者小说中的结局才是她想要的结局,而纬度真实的结局不是她想要的。
这三个结局对应着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哈哈哈,突然想到的。
所以了解真相是她又一轮生病的开始,而接纳真相将会是她新生的开始。
没有那么多人喜欢的沉重和纯粹,有的更多的是鸡毛蒜皮,轻松自在和各生欢喜。
沉重也好,自在也罢都是命吧。
很羡慕国外的女演员,从二十岁演到六七十岁,像法国的于佩尔和朱丽叶比诺什,不同的stage有各种层次丰富的角色去尝试、去突破。
这何尝不是观众的福报,有幸一路观赏女性演员的成长,感受着她们的不同角色在各种年龄段的脸庞和表演方式。
美与演技共生,当然也会有变化有维度有丰富的层次。
这种影迷与演员的共同成长与陪伴也是很珍贵的事情。
国内的女演员哭诉三十岁后就没戏拍,只能上综艺刷热度。
小屏幕上充斥过度磨皮、花式滤镜的假脸,演着剧本生硬个性雷同又不接地气的傻白甜,偶尔用个原声还要买热搜硬夸。
看美剧和欧洲电影,女演员的皱纹、斑点都清晰可见,但表情生动情绪丝丝入扣,毫无各种化学填充剂维持的僵硬感,大屏幕让每个毛孔都无处遁形,也更感受到时间带来的真实和沉淀才有千钧之力。
影片描述中老年女性的欲望与挣扎,她仿佛是失意的,不再年轻的身体和脸庞,很少再有突破的工作、失败的婚姻、两个儿子带来的鸡零狗碎,但她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欲望,也有勇气去尝试完全陌生的东西,社交软件也好,年轻几十岁的男孩也罢。
影片充斥着各种性场面,与他人、与自己的,能想到在一些必须有是非对错的观影市场,一定有对选择此种生活的中老年女性有种种苛责,觉得她“不够道德”、“生活混乱”。
但人就是有欲望,五十五岁的女性当然也有自己的渴望。
人性是多维的,生活是复杂的是一言难尽的。
她就是会踌躇犹豫,反复摇摆,也会一狠心一跺脚做出一些“不成熟”的看似疯狂的事。
这样的剧本和人物才有可能充满层次和张力,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朱丽叶的演技和脸让我完全叹服了,是一部很有荷尔蒙的一部片子,情欲果然跟年龄无关,跟魅力有关。
喜欢他们一起在悬崖边骑车的俯视长镜头。
最后,朱姐告诉我们,你觉得我是谁不重要,我觉得我是谁才重要。
(翻了下豆瓣,米兰昆德拉的布拉格之恋竟然是女神在三十年前演的!
真是优雅地老去,羡慕极了。
前半段如温开水,平铺直叙,回忆与现实不停交叉,但隐约中有股力量支持我看下去。
后半段真实性与戏剧化碰撞,每个情节反转都能激起我的感叹和反思。
很明显,男性始终拥有更多的权利与机会,女性需要更努力,更自律才能得到多的认同,同时,女性所受的压力和非议也远大于男性。
一个女人在结婚二十年后,面对丈夫的背叛,出轨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侄女,离婚后的生活也不尽人意,后来在虚拟社交软件上,她以侄女的容貌收获了一份爱情,但这份见不得光的爱情让她屡次想要逃避,是她在欺骗吗?
是什么伤害了这份感情?
是不是47岁的离婚女人就不能再拥有爱情?
可是凭什么?
凭什么男性就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男性就可以在爱情里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甚至可以利用女性伤害女性。
“我不恐惧死亡,但我恐惧被抛弃。
”克莱尔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只是想让自己从悲剧中更快的走出来,她错了吗?
她没有啊!
(这篇影评太主观了)“如果我还是我,但是我已经老了二十岁了,你还会爱我吗?
”把这个问题分别放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思考,不用急着给答案,自己想一想。
不记得谁说过,任何年纪都有拥有爱情的权力。
克莱尔和亚历克斯恋爱时,青春洋溢的样子让观众也跟着欢喜,可能还会勾起很多回忆。
我想那一刻是没人考虑伦理的。
建立在虚拟和谎言之上的感情注定带着伤害,而伤害往往又带有一定的治愈效果。
随着故事两次反转结局,终于给了克莱尔一个出口,让她放过自己。
故事于亚历克斯而言,是青春中一段带着伤痛的爱情故事;于克莱尔而言,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女人挫败、叛逆和治愈的故事。
或许此后,克莱尔会在同龄人面前大放异彩,收获一段真实、相知相惜、美妙的爱情。
从克莱尔的举措看,她是自私的。
她没有因为年纪和抚养孩子放弃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在伦理社会是不被理解的。
不由想到周蓉(《人世间》),她也是自私的,自私到不顾亲人因她受到的伤害。
但对这种有思想的女人表现出的自私,我是尊重的。
因为她们不受世俗的裹足,敢直面自己,追求内心想要的东西。
有的女人自私是被拼命压制的,然后通过另外的途径表现出来,比如对孩子的辱骂,或者习惯性地诉苦博同情。
还有的女人是等到老了,或等到有闲暇光顾自己内心的时候才会爆发。
心里隐隐的委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没有被满足,她们可能会性情大变,有时候发作在更年期,有时候发作在老年痴呆期。
也有人能克己复礼一辈子,然后将此传统潜移默化地代代传递。
后来发现,原来克莱尔的举措都源自于侄女和丈夫的背叛,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无法接受多年的付出和魅力的增长敌不过年纪的残酷。
似乎,迈入中年的女人都会有这方面的困扰或恐慌。
我想,思想上的魅力敌不过身体,那是因为人性。
所有让人赏心悦目的,不都是年轻漂亮的吗?
人在这种时候,不过是个动物。
所以,不该批判追求外在美的人轻浮,更不该批判不服输的人荒唐。
让有思想的人接受一件事,是需要内心认同的。
虽然这种认同也夹杂着另一类价值观,且通常是和主流价值观相悖或还比较小众的。
她们越有思想,普适的观念越难侵占她们。
所以,她们表现得自私、叛逆、疯狂、荒唐。
剧中有个心理医生,是引导克莱尔寻找出口,也是推动剧情很重要的人物设置。
虽然她除了倾听并没做足够的努力,但是她好几处惊讶和强壮镇定的神情,让我觉得这是个高压行业,要见识还得理解那么多人性的阴暗。
还好,旁观者的思路和理智让她找到了鲁多,得到了亚历克斯活着且已步入正轨的动态,算是对克莱尔的最佳救赎。
最后,克莱尔又拿出那部手机,拨通了应该仅存的号码,脸上浮起幸福或者也可称为意味深长的笑容。
如果电话有回应,那,或者笑一笑过去了,互相谅解和祝福;或者冲破枷锁再次奔赴,留下更多的伤害。
哪种,我都不愿接受。
脑海里浮现出贾平凹的《暂坐》(可能记忆犹新),和《廊桥遗梦》(可能都涉及女人的叛逆),结合我自己的生活,感知成年人的痛,似乎没有尽头。
只有夹杂着的过程,会有惊喜和幸福。
想要圆满的结局,就在故事最完美的时刻,选择结束。
性别歧视无国界,年老色衰无国界,渣男喜新厌旧无国界,网络撩骚无国界,见色起意无国界,大婶不愿老去无国界,摄影师容易走偏无国界,做了才爱无国界,7.6分应该是打给女主演的,综合起来不够7.0分。
本以为会送给大婶面对衰老和渴爱的心理一本励志指南,结果心理医生全是废话还装模作样反复出来。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没有一样男女交情经得起颜值和时间考验,导演仍然有贡献。
刚刚看完这个电影,有一丢丢想说的。
我觉得女主的形象很丰满。
她缺爱,又对爱情保持高度的理想主义。
在她虚构的故事的结尾处,男主面临肉体和灵魂的考验,最后她让他选择了前者,在被甩之前,让故事里的自己给车撞死。
克莱尔不相信自己值得一份超越年龄的爱,但又坚信爱情理想的模样,而甘愿做一个爱情的殉道者。
用女主的话说,就是"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被抛弃"。
也许是因为她的职业,搞文学的人或多或少有些理想主义吧,不过看到这边我也能感受到丈夫的背叛对她的信仰是多么大的颠覆…诶总之我觉得电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触动人的。
比如女主隔着屏幕嗅到爱情时的那种小激动,不自觉地咬起手指,时时刻刻关注手机等等。
在爱情里面我们都一样,理想化也好,现实也好,爱情本来的面目总是叫人向往不是吗?
心理医生太厉害了,抽丝剥茧,没有被表象骗到。至于有年龄差距的爱情,谁不爱年轻人呢???相亲男的都会比女的大几岁,但是女的呢…我也喜欢比我小几岁的帅男孩
她要么只能继续编造各种谎言来维持这份没有未来的爱情,要么就得承认自己的欺骗并做好失去爱情的准备……
奇情狗血的故事。活到老学到老,看比诺什阿姨如此“高龄”仍在用社交媒体造假约炮,把帅气小鲜肉玩弄于股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想说阿姨保养得真好,这才是优雅的老去啊)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谁似锅碗里?可怜飞燕倚新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放电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跃下逢。
男导演拍女性电影的问题就是容易拍的太drama,因为细节的地方感受不到,不够敏感。
前后说的其实是两件不同的事了,把焦虑和内疚混为一谈,反而显得网恋的呈现有些过时。年龄与衰老是个伤感无解的命题,但不可回避。
女性心理分析,用上了戏中戏、反转、倒叙等几大招,依然拍得清汤寡水
实习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一直用着别人的微信号,头像+规定人设是一个温柔的长发飘飘的女孩子。后来在那个号上认识了一个人,渐渐地每天聊到深夜成为我们的固定习惯,我始终不敢发语音,不敢说自己究竟是谁······看这电影真的是扎心。
挺适合欧容来拍的
女神真美
网恋部分尬死我了,反转可还行,女主加一星- -
比诺什情感充沛,如此细腻的演技,吹到爆。真的很法国,轻描淡写就完成了转折。骑单车的断崖,两个人在床上读的《朗读者》,即使是女主的幻想里也是极现实的。年轻貌美与成熟风韵经常就是无解的,也不需要唯一的答案,只是选择的一种活法罢了(凭啥要求非要接受,不接受但是自己开心也没关系的啊,自由选择而已)
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作家。她虽然活的精致,甚至长得也还精致。但她依旧担心着年华老去。面对20出头的小狼狗男朋友。她会珍惜,更会吝惜。我并不认为50岁就一定是升级为“老年人”的年龄门槛。每个有能力、且爱自己的人都可以继续保留和享受自己的爱欲和肉欲。PS:朱丽叶·比诺什在片中有大胆的情欲戏份。
想象力太贫乏了 应该让欧容来拍 ps比诺什太美了 秒杀侄女啊
人物背景和心理问题的设定有点牵强,以至于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前情交代的太少了,整个电影应该需要半小时来表现女主对失败婚姻感受的焦虑,而不是通过一个糟老头子和和她的寥寥数句对白就表现出这段婚姻让她对自己的年龄产生了巨大的不认可。毕竟他俩看起来就像女主嫌弃老公然后甩了他去找小鲜肉了。那就不存在什么好不容易走出了阴影,人物经不起推敲,太简单化内心了。
还行
总感觉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可以分别拍成两部电影,该如何坦然地面对老去的自己,恐怕这个问题没人能想明白,导演也是。女主好美!
虚构好友
有经历的女人是最迷人的。虚幻最终会走向毁灭。
手法太文艺了。大龄妇女的网恋体验,那段车里的电话做爱觉得在比诺什身上有点跳。图书馆戴耳机接电话时的少女心,洗手间洗手甩手的细节表现的很好,即将见面时看着对方的状态,滑动手机关机的手指,演技派的实力。将女性的老化延展出内在的孤独,以网络虚拟重建年轻,小说的虚构悲剧,男主自杀的虚假,场面一度失控,最后落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