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面3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各种不合理英雄主义1、那个女的要回去,然后就非得要求别人带她回去?
不带就骂人家全部进地狱?
一开始就三观不正了2、男主说后门那边有怪物,那几个傻叉竟然说不信?
拜托之前那个去车里的男的嚎叫声才刚刚过去没多久呢,会有人心这么大?
编剧没必要为了显示主角的英明而设定两个傻叉吧,这也太故意了3、主角明明知道外面有怪物,在不知道怪物是什么的情况下,看到那两个傻叉要开门,难道第一反应不是躲回超市里面?
竟然还有心站着看,站着看也就算了,那个傻叉男被怪物抓住了,他竟然第一个跑去拉,好吧,你跑去拉也就算了,没看到怪物倒刺勾一下一大片肉没了?
好吧,你心大,这些都不是事,可是那男的被拉到门口了,在明明看到外面还有那么多的爪子伸进来了,他竟然还不跑?
还要等怪物给他个鬼脸(张开倒刺吓唬下才跑)了才跑,明显是占着主角不死之身在装叉?
就是装的太过了,然后他就开始打之前那个傻叉男?
拜托都是成年人,那个被拖走的也是自己找死的,你这时候难道不是吓尿了,一点都不懵逼吗?
还有空发火?
种种的不合理,竟然还有这么高评分,只能说跪舔的太多了,垃圾中的战斗机,那些跪着吃屎的别来烦我了
这就是一流的悬疑片?
惊悚片?
看了一大堆半截尸体,超大章鱼,死人,虫子,还有不长毛的粉红皮肤的怪鸟,我,只是想知道大师级的斯蒂芬·金怎么让这个故事收场。
对不起,我要剧透了,因为这片子实在太烂。
他用子弹结束了四个同伴的生命,准备自己痛苦地被怪物吃掉,可是这时候军队来了,那些还活着的人都得救了。
用火星人的话说,就是囧rz。
真是感受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好莱坞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噱头和恐怖画面(据说这个片子的恐怖画面在美国恐怖片中已经算好的了),坐在电影院的效果一定更震撼,那些个飞来飞去的怪物,还有那半截身子的模型,得花多少钱?
一次感官的盛宴之后,什么都没有剩下——既不美好也不邪恶,只是一次滑稽加血腥的闹剧。
真是有被导演耍了一把的感觉。
作为大众文化和消费品的电影。
白天被老板骂,晚上坐在电影院里yy老板就是那个被章鱼怪一把抓到天上的可怜人,或者yy你身边的某个喋喋不休顽固不化的旧约信徒像电影里的那个一样脑门吃了一颗子弹永远闭嘴。
心里暗爽吧。
暗爽完,又看到一个这么无厘头的结尾,紧张感顿时全无,可以开开心心地回家睡觉了。
又听到类似的言论——是的,又是一场人性测试?
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反思的。
不就是想说,人很胆小,又很如何如何,是的,宗教从这里产生,遗憾和悲剧也是这样产生。
可是,拜托,不要把这种所谓人性的弱点在一个丝毫不符逻辑的结尾“暴露”出来。
晚一秒钟打死同伴和儿子(没看过电影的朋友:他们要逃出去,没有油了,5个人,4发子弹,他把四个人包括他儿子安乐死了,自己打算被怪物吃掉,然后,他一打开车门,军队把他们解放了),又有什么区别?
是的,可能被救,又怎样?
知道结论的每个人都可以事后诸葛亮地说唉人性啊太经不起考验了,晚一分钟打死他们不就得救了吗?
真是好莱坞导演的高明之处啊。
让每个看完电影的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深刻、能思考。
在别人都开始思考,试图告诉我这个片子的意义的时候,我最好闭嘴,沉默下去。
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判断。
这是我第一次情绪激动地给烂片写影评,看来以后不能随便什么人推荐就去看。
本片用100分钟营造了一个三流惊悚故事,但其加缪式的好结尾却将主题完全升华。
遗憾的是,恰恰是这最宝贵的亮点,诸君却没有勇气拥抱它,就好似没有勇气拥抱生活的真相。
人天然的假设自己的经历会有意义,觉得行动总会有结果;因而指责我们鼓吹失败主义,鼓吹无所作为。
但岂不是如鲁迅所作,毫不动弹也是一种选择?
彻底的非宿命论等同于不可知论所加持的宿命论,它从来不认为行动一定不会有结果,只是慎重地提醒你结果可能并非你所期待的那样。
像其他老套电影一样,我们期待着一个关键人物凭着正确的选择冲出重围,或者至少从他的失败中学到什么。
很多评论尝试在本片中寻找经验和教训,但这么做的前提是要区分出合理的选择和不合理的选择。
宗教自然不能算作理性行为,但请诸君扪心自问:军队进行危险的实验是理性的吗?
妖言惑众的女人是理性的吗?
隐瞒事实的人是理性的吗?
跟从自己的恐惧或公众的舆论的人是理性的吗?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理性的吗?
决心突围改变命运的人是理性的吗?
真的有理性这回事吗?
它与迷信和狂热有本质区别吗?
决定最后输赢的,真的是我们的选择吗?
我们对理性有种迷信,总认为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用理性来解释的。
可惜的是,没有完整的理论可以解释片中任何一种行为的正当性,不管是经验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批判理性,也包括理性信仰……有人说那个最先出去的母亲是人生赢家。
拜托!
那么多人走出去后死了你看不见?
她只是运气好而已。
四个词可以概括本片的核心思想:人性之狭隘、世事之无常、选择之虚幻、存在之荒诞。
人从来不是理性的动物,只是善于合理化的动物而已。
还有一个更刺激的理论,本片影射的是911后的美国社会,信不信由你了。
http://onfilm.chicagoreader.com/movies/capsules/32482_MISThttp://www.theguardian.com/culture/2008/jun/27/filmandmusic1.filmandmusic6
弗兰克·达拉邦塔再次证明了史蒂芬·金的作品,由他保驾护航,都会成为经典之作。
在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之后,达拉邦特再度接手了这位作家的短篇小说。
情节笼罩在一个小镇的浓雾中,一群人藏在一家被上了锁的大型超市中。
人类被困于有限的空间内,没有充足的设备去帮助他们,需要多少时间也不清楚。
在了解外面的敌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战胜人类自身的信仰和人性。
电影几乎一字不差地“形象化”了这本书(不包括结尾),几乎是完美的。
一篇30页的小说变成一部电影,导演增加了内容来拓展。
电影的前一个半小时积累的紧张情绪达到了极限,爆发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情绪。
电影借鉴了希区柯克的《群鸟》和约翰.卡彭特的《雾》,内容上关于人物、动机、主题和思想的阐述都很深入,它很好地分解了共同的威胁、未知和人们的关系。
表面涉及雾和雾中的克苏鲁生物,这是外部的未知危险;还有内部的,那些伪善的人类——让日常的冲突在上锁的超市里变得有魅力。
这场天灾人祸诱发的信仰危机及信仰背后人类天性的泯灭,远比那些生物更可怕。
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等待的气氛本身是可怕的。
在人们目睹了几起生物杀人后,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他们外表的学识和文明,开始听信于一个满口谗言的疯女人的宗教末世论,她表明所有人都将因罪得到回报。
情节长时间地把人们关在一个封闭空间,好处是它是一家超市,可以解决温饱。
超市里的人被分裂成了两部分,一波是皈依疯女人的信徒,另一波是以男主角为代表的。
从这里能看到恶意、愤怒,信徒和被征服的人隐藏的恐惧,电影的残忍不再体现在危险的生物上,而是体现在那些“为了公共利益”准备杀戮的人身上。
男主角一直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可以解决问题之道。
在恐惧面前,更多的人皈依疯女人,把她当成救世主。
即便她提出“血祭”、“赎罪”这种疯狂的理由,她的嗜血教徒也都听命于她。
良知逐渐被泯灭,个中原因也是由于对未知的不了解造成的,人们只能把唯一的精神寄托放在疯女人身上,相信能够通过“赎罪”得到赦免,疯女人的角色与史蒂芬·金小说《魔女嘉莉》中的宗教母亲一样鲜活。
生物的由来是一起军事实验打开了异次元空间的大门,影片对此并未做过多阐述,就像希区柯克《群鸟》一样,也没有讲鸟类为何攻击人类。
异次元生物只是一个表面敌人,人类的本性和信仰危机这种看不见的“敌人”才是真正的敌人。
结尾与原著不同,是创作者的改编。
结局很悲凉,人们坚持已久,却没能做到最后的坚持,因为坚强的人也会变得脆弱。
最好在黑暗和孤独中观看本片,更适应电影本身的氛围。
我承认,一开始我把这部电影鄙视了。
你知道,未知的怪物、封闭的空间、两个以上的人,好莱坞恐怖电影三大要素都备齐了,无非就是怪物袭击人类,人类互相猜忌,主角安全出逃,恶俗的套路啊!
再者,当怪物从门缝里伸出触手抓人的时候,肯定是先关门再救人,哪有拼着命想救人还眼看着怪物不停的进来的,弱智啊!
还有那个主角,表达能力差,心里不爽就出拳,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无聊啊!
就这样,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我把它彻头彻尾骂了个遍,顺便质疑了一下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朋友的品位。
然而。
从五十分钟开始,以上观点彻底颠覆。
我果然是俗人一个,有眼不识泰山。
鉴于我向来比较喜欢血腥暴力片,所以,当半截托着肠子淌着血的尸体出现的时候我忽然就兴奋起来了。
呃。。
姑且先不讨论我个人的心理问题。。。
电影从这个时候开始紧凑起来,各种怪物层出不穷,人群的恐怖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
你知道,直面怪物的时候并不是最可怕的,当你感觉怪物近在咫尺却不知其身在何处时,任何风吹草动都能令你毛骨悚然,而电影对这种氛围的营造可谓淋漓尽致。
而另一方面,人类在极度恐惧的时候,往往会试图去寻找一种心灵的支柱,当他们对恐惧的愤怒无处发泄时,往往会把矛头指向自己能与之匹敌的对象——人类。
因此,相对于人与怪物的较量,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为精彩。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恐惧的加深,人群的心理越来越慌乱,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切,此时,神婆的末世说适时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就如救命稻草一般。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解释下,他们有了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么一群愤怒、恐惧、盲从的信徒,在某种程度上比门外的怪物更为可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结尾,虽然很多人说无法接受,但在我看来,那简直是神来一笔,可以用来顶礼膜拜。
我甚至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它带给我的众多感触,特别是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根本无从说起。
但正是由于这个结尾,本片在我心目中荣升经典之列。
最后,个人认为本片塑造的怪物形象只能用普通来形容,怪物电影看的不少,无非也就那几样,但本片重在心理,怪物只是辅助作用,可以不计。
主角演技普通,不很出彩,神婆倒是挺到位的。
个人喜欢神婆和老奶奶。
吐槽专用。
德拉邦特加斯蒂芬·金,水准过硬的导演和美国第一畅销小说家,是这部电影品质的保证,不带尿点的看下来,结尾也张弛有度,可是上网一看,为什么大家讨论的东西都如此苦大仇深,动辄哲学宗教人生,中国的观众们生活得可真是深刻而辛苦呀。
在我看来,各种离奇的生或者死,讲得就是一个文艺青年不能托付终身的教训。
文艺青年是谁?
华丽丽的男主是也,著名的画家,为好莱坞绘制海报,色艺双绝,从电影里这么多年龄段的女性滴溜溜地往他身上盯就可以看出这。
但就算如此,也掩盖不了男主这文艺青年“中看不中吃”,关键时刻靠不住的毛病,兹列如下:1、超级拖延症:老婆的话从不放在心上,老婆叫她去把画作拿到地下室,或者修修窗子,没放在心上,导致最后虫子从打破的窗子进去,使他的老婆惨死。
虽然电影没有特别交待,但是猜想他老婆也要叫他平时要处理好和邻居黑人的关系,关系恶化的结果就是超市里的有生力量瞬间流失,如果黑人能和男主联合起来,那情况会好得多。
2、嘴炮不留情:嘚比嘚比嘚嘚比一向是文艺青年的特征,满嘴看似深刻的实际无病呻吟的废话,男主比这还严重,他那小碎嘴一开,基本事情都会往坏的方向发展,说死仓库小年轻,逼死黑人律师,气死神婆,看起来大义凛然,实际上他带着情绪说的每一句话每次都让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每次看到他要张嘴,我就想,二师兄你tm就少说两句吧!
那张嘴和神婆堪称迷雾双炮。
3、化友为敌:和上一点相辅相成,没有领袖的命得了领袖的病,情商极低,从头到尾把人得罪了一完。
战线越缩越小,死路一条也是预料中事。
4、深度中二,怕担责任:提着灯笼赏蝗虫以为自己在动物园实际自己被傻逼地当园子里的动物了,飞进来的怪物身上着火死了还在不依不饶地打,一点战术意识也没有,在药店里拿了要还磨磨蹭蹭半天不走,不知道大家都拿你当领袖等着你发号施令吗?
从药店捡了半条命回来,就开始怂了,明确表示不想担责任。
5、自私自利:一开始的母亲去寻找孩子想要人帮忙他拒绝,如果是为了照顾他孩子还情有可原,但他真的照顾好他儿子了吗?
在超市从头到尾帮他照顾他儿子的人换了多少个?
从他跟他儿子说好拿了毛毯去去就来,结果在仓库呆半天就为了对修理工发嘴炮就可以看出他老婆平时没少拿大嘴巴子贴他——一碰到自己来劲的事儿就疯了,啥也不管,轻重缓急全不分,孩子交给他,能不出事吗?
对老婆又怎么样呢?
如果说开始不知道迷雾里有什么,不轻举妄动回家还情有可原,都知道迷雾里有怪兽了还他妈躲在超市里完全不管老婆的死活,假惺惺地对儿子说妈咪肯定会没事儿的。
为他老婆感到由衷的悲哀,最后开着吉普还假惺惺回家了一趟,得,这么些时候,你老婆就是钢铁侠也死了。
6、偏执成病,自以为是:照顾不好儿子就算了,最后还把儿子给杀了,这已经是一种病了,偏执造成的病。
或者有人会说他如果自杀了留儿子在世上被怪兽吃了更加痛苦——可这关他屁事儿,他儿子同意了吗?
没同意就给人瞎出主意,还是剥夺人的生命,这种行为实际比那个神婆更恶劣,因为同样是决定他人的命运,至少超市里的那些傻逼是同意了的,但男主这种不管人同意不同意就擅自决定他人生命的行为是更加邪恶的,而且还是在他自己装的特别正直特别正义凛然的情况之下。
综上所述,男主这枚凛冽的文艺青年除了用帅气的外型吸引各年龄段女性,并且大开嘴炮表示自己的正义之外,基本没干什么有用的事儿,几个关键场景男主的表现基本是零分,比如被众人要拿军人献祭的时候,比如神婆要围攻他们的时候,他拿着一个拖把的杆儿的可怜样子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特别是还极为中二地大吼一声:他妈的动动我试试,这不是逼着别人往他头上招呼吗?
为了反衬男主,电影中有一个人物恰好是男主的反面,男主有的优点他都没有,但是男主缺乏的东西,却恰恰都能在他的身上体现,不能不说是一个精彩的对比。
这个人就是超市店员——欧利。
如果说男主是高富帅兼社会精英,那欧利就是十足矮穷丑,这个演员选得也赶上特型了,一对灯泡眼,未老先秃,又矮又胖,三分像人倒是有七分像鬼。
他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超市的店长对他呼来喝去,分分钟要拉他清单;他是没有女人青睐的,在超市里,许许多多男男女女在眉来眼去,但没有女人看他一眼。
但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失败者,他技能最强,是州射击冠军(比男主强出五百倍),他最冷静,两枪准确射杀神婆,控制场面;他最懂得现实所需,就算没有领袖才能但至少不会化敌为友;他也是最积极向上的人,他才没有男主那么多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坚强地活下去。
他虽然又矮又丑,但是他有决断有责任感,而且拥有出众的技能,他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如果他没死和另外几个人一起在车上,肯定不会发生最后的惨剧。
但是为了剧情需要,他就算满身是优点,还是领便当了,听听他最后被怪兽抓走的悲鸣吧:卧槽你们另一个世界就他妈不看脸吗?
2014.8.17录入
看完电影就想到了股市股市下跌初期,有勇气的人清仓了,为大多数人所唏嘘;股市下跌20%,股评家告诉大家牛市不要杀跌;股市下跌30%,股评家说要现在是安全的,等反弹;股市下跌40%,CPI高企,大小非减持,股票破发,多杀多开始了;...只有走到最后的人才能看透这场迷局!
一直不喜欢愚蠢的大众行为方式。
在Mist里面,似乎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愚蠢。
当Ollie开出那一枪的时候,我在想,md,你早怎么不开枪啊。
当David开枪打死车里的三个人还有他的儿子的时候,我在想,md,你怎么不等等啊。
再绝望,也不能用这种方式结束。
最后,我心理很阴暗地想,导演肯定是一个反社会分子,把美国大众描绘的像一群白痴。
恩。
迷雾。
漫无边际的恐惧,渗透心底的绝望。
结局用远的出乎人意,英雄般的男主活下来,却一辈子活在悔恨之中,勇敢的人们经历重重困难,却在最后一刻放弃生的希望,如果救援队早来五分钟,如果枪里是五颗子弹,如果出现的是怪物,结局会不会更容易接受?
可惜没有如果,像是跟所有人开了玩笑,导演极具讽刺地让最早走出超市的母亲出现在绝望的男主面前,两人对视的瞬间,我想男主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崩溃。
还有什么比历经万难逃出来,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无法战胜的怪物更让人绝望,还有什么在亲手杀死了儿子,万念俱灰一心求死,却发现希望已经降临更让人绝望。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要那么早结束大家的生命,都已经走了那么远,再等会又怎样?
其实结局早已埋下伏笔,从突如其来出现的怪物,眼睁睁看着无辜的士兵被愚昧的人们杀死,妻子的干尸孤零零挂在窗口,头顶上已经不能用言语形容的怪物,怎么走也走不出的迷雾,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慢慢吞噬掉这个勇敢男人的内心,迷雾不止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扩散,也扩散到了他的内心。
人性,在未知的恐惧面前,变得何其脆弱。
律师的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神婆的所谓救赎邪教论,被恐惧吞噬后人们的无知愚昧,电影告诉我们,当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文明已经被打回原形,宗教取代一切信仰,当一切努力看起来苍白无力,只有上帝才能带给我们救赎。
整部电影都是彻头彻尾的讽刺,最开始走出超市的母亲活到了最后,胡言乱语的女人成了神的信使,电工一努力反抗到迷信盲从,神婆死时的耶稣受难造型,英雄男主的悲剧结局,你猜中了开头,却永远猜不中的结尾。
也许那个活下来的母亲告诉我们,只有爱才是最高信仰,当你一开始选择了退缩,最终还是逃不开恐惧的魔爪。
他答应儿子不管怎样都不会让儿子被怪物带走,他做到了,他对着迷雾大声呼喊怪物的声嘶力竭,他跪在地上的无声痛哭,这个坚强的男人最后的绝望,就这么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上。
这部电影难道不是一部狂热的宗教电影吗 一个异化了的教徒才能拍得出这样残忍的故事 又或者 导演想说一个异化了个教徒能到多么残忍的地步。
不是男主刚好在救援到来之前打死了车里的人 而是如果他不打死 救援是不会来的。
疯女人说的没有错啊 蝗虫降临 以血救赎 电影导演处处维护这个疯女人 她说的一切都应验了 最后枪击她的胖店员 不是也在出门后就被蜘蛛捉走了吗?
当所有的叛徒都受了天谴 信仰上帝的人就得救了 迷雾退散 怪物也被烧死杀死。
这是一部旧约战争史式的电影,讲述的不就是一个毫无改编的末日审判的故事吗。
第一次看时,我没有发现。
然而对旧约,我始终无法接受,太残忍,不信服的人必须死,信仰者得救。
那关于爱的部分呢?
爱人如己?
为什么要杀死别人?
多么矛盾...说这电影狂热 就是它太过注重形式的内容 抱着圣经里的神迹和仪式 一一对应现实 然而圣经的内在奥义 全然不去在意 为了向上帝献祭 而杀死一个人 却忘记了上帝教我们要爱。
基督教再仁慈 沾染了人的欲念 也无法叫人向善。
拯救人的不是某种特别的信仰 而是去信仰的心意 去忍耐 去爱。
这电影我真不知怎么评 第一次是力荐 第二次是很差...
情节全部可预测,遍地插满flag,就像一篇小学生命题作文。部分吃瓜群众们打了高分直抒胸臆的写自己幼稚的观后感也就罢了,还觉得别的一眼看穿的朋友们是没有情怀的二傻子。殊不知你们那点儿心理分析,那点儿世态炎凉,幼稚的像地里刚长出来的麦子,没见过阳光。
从宗教的角度解读本片这种事见仁见智。只是单纯的觉得,四眼胖子爆掉神婆的时候,特爽。7.5
很不错的片子,制作创意剧本都很好,值四星!可惜结局那脑坏男人枪杀儿子太没道理了, 没到绝望的亲情是不可能这样的,牵强了些,扣一星!
只能说。。。不管是僵尸还是异次元空间昆虫 首先,要先确认整个世界都灭亡了,再自杀= = 不然心里会很xx
生拉硬拽的强行讨论,一个个人物都是道具
垃圾,悬疑个屁,男主垃圾,说教垃圾,还7.9分,真是奇葩
很不喜欢把角色塑造得太带有立场性和剧情发展走向太过明显的电影。
不知道要讲什么,人性、爱情、亲情、宗教,结果一个也没讲好。
我猜拍到中间导演换人了,拍到结尾又换人了
如果前面的铺垫能把绝望的气氛烘托的更真实就好了...
結局很無語...
密闭空间啊密闭空间
120806观毕小说:相对小说,电影对结局加强了戏剧冲突,小说的结局是白版,电影则是黑版,小说看起来更像个开局而电影则拥有相对完整的悲剧总结。世界观交待小说只以阴谋论的方式简单地将对异世界的猜测以传言(箭头形动)的形式几笔带过、完全没有正面描写。库苏鲁神话影响自然是有的,小说较为浓重。
我不喜欢,虽然说讲人性的
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常做的梦,连结局都不意外==!我恨自己重口味到用它佐餐。
我宁愿被怪物杀死也不会自杀
结尾太好了,让人承受不了
i hate this movie,fucking religion
维度极丰富。像是最近招远事件的一个注脚,围绕女神婆展开的情节,可窥见邪教发展传播的模式。片子整体犹如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男主角像史诗中的英雄,正直,有屠龙斩棘之勇,以头脑、感召力带领他的人民走出困境沼泽,做出的所有决定都英明正确,可最终依然难逃悲剧的宿命。这绝望的迷雾也击倒了我。
牛逼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