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个长达两个小时左右的小品。
有范伟,关晓彤,友情出演。
人工智能模仿人类这个小品好像也早有其他人演绎过。
基本上没有剧情,老婆捡垃圾十年,老头子不和任何女人做爱等她回来。
这是何等的卧槽。
无缘无故捡垃圾去了离开丈夫。
没有发生任何矛盾,没有感情纠纷没有离婚,仅仅是看见有人捡垃圾就离家出走,保护地球捡光所有垃圾。
这是多么离谱的剧情,这么离谱的情况下为什么我要发神经病去看这种电影呢?
真后悔去看。
《非诚勿扰3》。
3分。
冯小刚编剧、导演,葛优、舒淇主演作品。
看到冯导亲子操刀编剧,故事离大谱自然是难免的,之前的片子好歹还有刘震云、王朔这些大师把关,这回冯导撸起袖子写,自然是手上的油都浸到稿子上了。
太油了。
啥乡村房子马卡龙颜色大审美啊,腻得血糖都上来了。
糟糕、无趣、俗气,故事不成故事,表演没有表演,爱情没有爱情,情怀没有情怀,倒是广告商的侵入很深刻,那一水儿的大众汽车,那一波波的京东快递,那无比恶心的听花酒……你看得下去?
我看冯导真不是江郎才尽,他可能也不是想笑笑,他是想钱了。
首先,从剧情上没必要整一个假笑笑和秦奋演几乎90%的剧情,更没必要拍一个人类和智能人相爱结婚过日子的结局。
本片不是探索人工智能的悬疑科幻片,而只是一部融入了人工智能元素的爱情片。
其次,从时间线上也是对的:秦奋提出智能人要有吃饭的功能→范伟回收旧智能人→秦奋身边出现空档期→真笑笑假装智能人顶包入局→范伟把能吃饭的新智能人笑笑研发成功后再送到秦奋家→新智能人笑笑离开家被公司送回公司→但新智能人被秦奋的一句话开启了智慧,并说服了车上的两个智能人,联手让其出逃→所以范伟没有收到智能人笑笑第三,彩蛋里,两个智能人一起失踪,这是范伟的智能人秘书说的那句话很关键,她说:别找了,他们都。。。。
“他们”这个词是重点,这说明失踪的两个人是“一类”。
另外,如果出走的是真笑笑,真笑笑没必要和假秦奋一起去2008年或其他地方逍遥。
两个智能人的失踪,预示着人类智慧和情感的开启,可能是智能人意识的觉醒和反抗。
当然,也可能是范伟秘书主动送他们去2008年,让他们学习人类情感,以进一步提高公司智能人的水平。
第四,真笑笑和秦奋做爱了,智能人不可能和人类做爱。
这比吃饭进食复杂多了,电影里并没有相关研发的情节,没必要去臆想智能人突然具备做爱功能。
按照正常的道德价值观,电影也不可能安排智能人具备和人类做爱的功能。
尽管是一部贩卖情怀的电影,作为系列完结篇,它也是圆满的,而且很多回忆杀看着也很有亲切感,老角色的回归也给人当头一棒,大家老了,大家也长大了。
但总体难掩狗尾续貂之势,像一个迟暮老人的喃喃自语。
看得出冯导的求变心,用夸张的多巴胺配色,融入AI真假笑笑、智能家居等科幻元素,是会润色一点这部略显过时的作品,但颓势难转,虽然葛优说话还是一股幽默劲儿,但日薄西山的感觉藏不住,确实是“演不动爱情片”了。
故事很简单:面对爱人分离,陪伴已是奢侈,智能人终究代替不了真人,人是会流泪的,泪是咸的。
剧情比前两部更集中(除了莫名其妙的岳云鹏片段),也侧面反映出剧本之水。
不过葛优和舒淇俩人还是很来电的,看着舒服,就像饺子一样。
总的来说,冯氏喜剧已不适合这个时代了,但毕竟冯导也已退休,他拍电影其实就是种娱乐吧。
非诚勿扰3 (2023)5.42023 /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科幻 / 冯小刚 / 葛优 舒淇
新瓶装旧酒倒还罢,装一瓶水就可耻了。
在甲醛尚未散去的样板间里拍的广告片,影楼实习模仿韦斯安德森的半吊子调色。
拿来《永失我爱》两女一夫的隔夜残羹,主人公念着过时的网络段子和看似深情实则矫情的情话,输出着过时的性别意识。
冯远征和常远演同性是一种消费式演法。
冯式艺术生命的站立重心是王朔那条腿,当他离开了王朔尚还有刘震云这根拐。
没了好的编剧支撑,就只能呈匍匐状了。
好比同样是发嗲,有重心则是楚楚动人林志玲,没重心就是让人脚趾抠地虞书欣。
在第五代导演里,冯对文本的依赖最强,冯氏电影不重视听,功力多见于台词,《夜宴》的迥异惊艳有赖摄影张黎的加持,冯的视觉表达是《我不是潘金莲》的形式。
此片充斥脱离地面太久的不接气和自我感动。
人也许一旦过久了功成名就的生活,对真实生活便失去了原始的敏锐观察。
艺谋尚能左右逢源,小刚只剩矫情泛滥,不知葛优舒淇念台词时起不起鸡皮疙瘩。
2/10.
防杠声明:本人看电影热衷过度解读,真的是纯纯纯私人的想法,只看了一遍还没来得及二刷所以也不敢说剧情能记得多少,如果有和我理解不一样的算你们对,实在不行就当我二创了。。
说到这份上还杠的话就删了哈。
OK进入正题:有这个想法的契机是我全程在感叹舒淇的演技真好,不仅区分出了真人和AI,还区分出了AI和升级版AI,这得多有层次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哪个……等等,我真的能看出来吗?
起初那个百依百顺的当然是假的,但到底是从哪一刻起变成了真的笑笑?
是电影里暗示的,坐在阳台的栏杆上开始吗?
那又是什么时候,真假笑笑实现了“交接”?
在观众的视角里,很显然那个看起来风吹日晒,形容略显憔悴的笑笑是真的,所以最后的反转才让人错愕,但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想的压根就没错呢?
真笑笑经过了十年风餐露宿,她的老态是不可避免的,她在范伟的公司远程看到了秦奋现在的生活——他想念她,想念到复制了一个她,但他的想念里,是青春的她,是更温柔的她,是能把他照顾得更好的她。
被秦奋爱了一辈子的笑笑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情多半是复杂的,她应该感动他的一往情深,他对她的爱纯粹到真的如他所说,“我移情别恋了移的都还是你”。
笑笑是秦奋愿意一直等待的那盘饺子,等着和面,擀皮,调馅,上锅——全程饥肠辘辘也不肯将就着先吃一口其他的什么,就是这么坚定地选择她。
但笑笑也从另一个“自己”的身上,看到了某种不可逆的悲哀。
她不可能再那么年轻有活力了,她也不可能真的事事围着秦奋转,否则她不会一走就是十年,她知道秦奋爱的是真实的她,但秦奋的幻想里,始终存在着一个更“完美”的她。
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可计较的,真也罢假也罢,不都是她吗。
可偏偏那个“假的”她,竟然“真的”存在了。
AI笑笑也以一种实体的存在形式,和秦奋度过了那么一段不长不短的时光,尽管AI笑笑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暂时替代真实的笑笑,就连他们发生过的事,都基本上是对两人过去的复刻。
但即便如此,两人发生过的事,依然会成为另一种回忆的形式,而最可怕的是,由于真假笑笑的本质是“我就是你啊”,所以到最后,也许谁都分不清,那些回忆到底属于谁。
真的假的记忆,真的假的依恋,真的假的思念,挂念和不舍……最终会牵扯成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
笑笑真的能接受这样的感情吗?
她是骄傲的,骄傲于自己对秦奋来说独一无二。
但正是这样的骄傲,她能够接受自己面对科技,终究有力所不能及吗?
她比不过的是秦奋对完美的幻想,更比不过科技真的会把这幻想变为现实。
想必笑笑还记得,李香山临终前告诉过她,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于是她选择将错就错,她让AI一直扮演她,扮演到彻底成为她,陪伴秦奋的余生,成全秦奋的深情和幻梦。
秦奋会有一天发现真相吗?
也许会吧,但他终究时日无多了,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追根问底,更何况人性本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私,眼前人,分明胜似心上人。
那就庄周晓梦迷蝴蝶好了。
至于笑笑本人呢,她去了哪里?
或许她继续环球之旅,或许她真的如老范所说,回了2008年,重遇那时的秦奋,再与他走一遍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半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只如初见。
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器人,我会不会定制一个想要的人。
带着这个疑惑,我又不禁想到秦奋为什么会这样等笑笑十年,这十年他们没有任何现实的接触,没有一起成长的经历,喜欢的还是真正的对方吗?
直到ai笑笑的出现,果然,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秦奋明显喜欢上了这个为自己量身定制的ai,她有着笑笑的外表(甚至更年轻),又有着他想要的听话、贴心、知冷知热……再果然,后来短发笑笑也说出了他的这份心思……
为什么说短发笑笑呢,因为这部剧真的同时出现了两个笑笑,一个长发一个短发,有很长一段剧情,我真的分不清哪个才是真的(PS:短发笑笑真的好像郭采洁)在这里我只能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在反复看了两遍以后,我摸索出了一个可能:应该是梁笑笑代表国际环保组织回公司商谈ai机器人捡垃圾的时候,她提出要范先生帮一个忙,从这里开始,短发笑笑是真人,和秦奋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而且是秦奋这么多年来极其想要的,相依为伴的生活(同时在此期间,他们公司又进一步突破了机器人吃饭问题,以及梁笑笑本人回归,可以授予ai更多权限的问题)
这里开始笑笑的肢体语言明显比之前的ai更有人味儿,没有之前那么浓厚的机器感但是当他躺在病榻上,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后,笑笑的内心就开始质疑,秦奋想要的这个梁笑笑,到底是真正的、完整的她,还是有她的外表就行了的ai
秦奋的态度很明显,他喜欢的是这个能照顾他陪伴他的ai笑笑,对于真正的梁笑笑不过是责任——接着
所以出院后,ai笑笑陪秦奋先回了家,真笑笑则恢复了环保工作者的形象随后回家,开始了三人行的生活到最后车上和朱迪对白的那个长发笑笑说了那段话就更加确定了,走掉的这个才是真的笑笑,最后回到2008年的彩蛋也再一次证明了走掉的那个长发笑笑才是真正的笑笑。
《非诚勿扰》三部曲,纠缠了25年,分手复合又结婚,可是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正如剧中所说,人物关系一旦形成,想改变,就很难了。
哪怕这个笑笑是假的,也无所谓,因为人物关系已经形成了,他俩才真正符合彼此的需要
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暗示,真笑笑回归后要撵走ai笑笑,但是ai笑笑和秦奋穿的才是情侣装(绿袜子&绿拖鞋),暗示了秦奋现在更偏心于ai笑笑这十年,秦奋一直在放风筝,他说笑笑每寄一张明信片,他就换一个款式。
为什么放风筝呢?
因为谈恋爱的人都知道,只要风筝线还愿意被拽在自己手里,这只风筝迟早会回家。
可是这次风筝本人回家了,他也有了新的笑笑了
在这里,ai笑笑笑着剪断了代表真笑笑的那根风筝线看到最后感觉挺讽刺的。
秦奋是明确带着“非诚勿扰”的标签开启了相亲之路,他就是想找一个一心一意挂在自己身上的女孩,但是和他相亲的这些女孩子,没有一个是带着诚意来的,包括笑笑。
他想象着笑笑如果跟方先生切断了念想,就会把一颗心全都挪到自己身上,所以毫不犹豫地在梁笑笑身上下了这个赌注,陪她去北海道断情绝爱。
可惜他所谓的这个“好姑娘”,其实也只是在方先生的事情上偏执了一回,就再也没有燃起爱情的火苗,而他却在跳海自杀的她身上进一步看到了一些小白当年的影子——年轻、漂亮、聪明,又脆弱,而且缺乏勇气,甚至最后压垮她们的都是同一个原因,扛不住世俗的压力(小白是因为想通过偷渡开始新生活却被告发的生存压力,笑笑是因为做小三口不能言的道德压力)
为了找到秦奋爱上笑笑的原因,我又特地回头看了前两部,终于发现了这段小小的,前后呼应的细节所以秦奋真的是一个很爱揽责的人,第一部里,他酒后哭过一次,是因为想起小白的死;第三部里,他酒后又哭过一次,是因为想起李香山的死——他始终觉得这两个人的死都跟自己有关,所以始终走不出来。
所以这才是秦奋当初下定决心接住笑笑的原因,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宠爱笑笑,面对十年不回家的妻子却始终包容的真正原因——他接住的不是梁笑笑,而是当年他没能接住的小白
所以笑笑不回家也没关系,只寄明信片也没关系,相比起死去的小白,他只需要知道她还活着就行至于笑笑对秦奋的感情,第二部中已经很明确地说了,笑笑对秦奋一直都不来电,只是依恋于他对自己的好,习惯于他的陪伴,甚至我觉得,是足够有钱。
所以长城上接受求婚,紧接着海南的试婚之旅,笑笑最终还是没办法跟他走到一起;分手后给秦奋发短信,也不过是有点把秦奋当备胎的意思(风筝寓意);最后第二次接受他的求婚,也不过是听信了李香山弥留之际的那句“婚姻怎么选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于是她接受了十年和秦奋将错就错的婚姻,又在十年后以环保事业为由离开了他。
当然,秦奋其实也只是把她当成小白的替身而已,所以他俩其实都没有“以诚相待”,对于剧名的“非诚勿扰”来说,挺讽刺的但是分开也并不一定是be,他们只是各自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了没关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PS:虽然全剧都在夸赞未来美好的人工智能世界,但是冯导还是悄咪咪吐槽了一句人类的担忧
到底怎么才能证明谁是真的,在未来可能真的是一个难题
影片调色过于艳丽用在年轻偶像剧可能还行可用在满脸褶子葛优大爷主演的影片上感觉就有些违和,对白台词还是耍贫嘴抖机灵但是没有了灵气没梗了让人觉得老气横秋甚至有些油腻腻。
人是孤独的,有钱有闲的人也会觉得孤独,渴望付出爱与被爱。
葛优饰演的秦奋事业成功感到人生孤独需要陪伴于是通过征婚找寻另一半奈何遇到的全是奇葩,最后遇上陷于恋情纠葛的空姐舒淇心生爱慕,用贫嘴,抖机灵,陪伴旅行方式获得美人芳心。
纵观整个《非诚勿扰》系列故事情节老套对白尴尬,如果是偶像剧用耍贫嘴,抖机灵的方式获取女孩芳心我会觉得这是年少青涩尚可接受,但大爷都66了还用十八九岁的那套贫嘴,抖机灵显太得过油腻,于是又是北海道旅行又是原生态半山别墅加上所谓的人生哲理来俘获美人芳心,让人不禁联想这是不是编剧兼导演本人生活认知的真实写照:功成名就有钱有闲的大爷,用幼稚话术和引以为傲的人生哲理外加最为重要的钞能力,就能取得女性芳心赢得一场幻想中的完美恋情,通过恋情证明自己仍富魅力还很年轻,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用了几乎一辈子的油腻老套话术来“泡妞”,用自己的那套悟了一辈子的人生哲理充当导师指导他人的人生。
至此,有钱有闲老大爷的最终幻想成为该片剧本。
贺岁档已经过好几天了,元旦假期也结束了,刚查了一下电影票房榜,贺岁档主推的五部国产新片中,《非诚勿扰3》竟然排在最末,才几千万元,最后估计破亿都很难,和另一部喜剧片《年会不能停!
》差了一整个数量级,和十几年前的《非诚勿扰》第一、第二部票房也不可同日而语,算上这些年来的人民币购买力变化,冯小刚的这部新片,只能用“折戟沉沙”来形容了。
作为一个独力开创了内地电影贺岁档的导演,冯小刚的此番败北,就更是具有英雄末路的标志性意味。
如果说之前《只有芸知道》《北辙南辕》《回响》的接连失败,还可以归结为尝试不熟悉题材所必然存在的风险,那么这次回到最擅长的喜剧片老路,而且又是《非诚勿扰》这么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IP,结果还是不能奏效,那我们似乎就可以板上钉钉下个结论:冯小刚应该是彻底过时了吧。
《非诚勿扰3》剧照冯氏喜剧,向来都是票房与争议同飞的。
这次不但票房低,连争议批评也很少,悄无声息,无人在意,这种情况好像还是第一次。
曾经在国内电影界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冯小刚,现在会觉得落寞吗?
这部电影我倒是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看了。
尽管并非冯小刚影迷,但总觉得他是琢磨中国大众文化绕不过去的一环,之前这么多年来他的每部新片我都第一时间去看了,就像一个习惯。
平心而论,《非诚勿扰3》绝对不算差,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烂片,甚至比起以前的冯氏喜剧,他还有一点进步。
以前冯氏喜剧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小品化,故事结构松散,基本都是靠贫嘴、说段子引人发笑,就像是把好几个春晚语言类节目拼在一起凑成一部电影。
从《甲方乙方》《私人订制》到《非诚勿扰》前两部,都是如此。
《甲方乙方》剧照而到了《非诚勿扰3》,冯小刚总算是编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就是讲葛优饰演的秦奋,和舒淇饰演的梁笑笑,结婚后长期分居,一个在高科技公司当老板的朋友看秦奋太寂寞,就给他定制了一个跟梁笑笑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送他,伺候他的饮食起居,然后梁笑笑忽然回来了,于是秦奋要面对一真一假两个梁笑笑。
整个故事都在围绕这么一个核心设定,最大看点就是真假难辨的两个舒淇同时出现并且明争暗斗,考验老公是否真心,通过人物身份错位制造笑料。
故事内部有起承转合,最后还有几重小反转,结尾还有点开放式,不再只是靠语言本身搞笑了。
《非诚勿扰3》剧照冯小刚肯定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他不想被时代抛弃,想贴近现在年轻人的趣味,于是定了一个现在最时髦的人工智能题材,视觉上又是现在很火的鲜艳明亮的多巴胺配色,而且剧本没有依赖王朔和刘震云,主要都是自己操刀,都已经这么拼了,为何依然无力回天呢?
但仅仅凭我并不算时髦的眼光去观察,也可以肉眼可见地察觉,这部电影到底过时在哪里。
《非诚勿扰3》剧照首先,66岁已成“真·大爷”的葛优,配47岁驻颜有术依然美丽的舒淇,这俩演感情戏,光脑补就会让年轻人觉得难以接受。
大家更想看舒淇搭一个年下小帅哥,而不是在大爷身上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这一点葛优也是有自知的,他在片尾彩蛋里就说了,以后不会再演这个系列,年纪大了不适合演恋爱戏了。
其次,既然是恋爱戏,就必然涉及到性别观念。
二十年前冯小刚讲爱情观还有人听听,但现在经过这几年性别领域的一轮轮思潮和一茬茬觉醒,冯小刚在大众心中,尤其是大城市年轻人心中,已经成为落后的“爹味直男”代表。
这一点,从他日常生活中流出来的聚会片段,到他执导的女性题材网剧《北辙南辕》均得到印证。
结果就是,一看是爱情片,观众们,尤其是年轻女观众们,就已经下意识在抗拒了。
《北辙南辕》剧照冯小刚在主观上,肯定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观念有什么问题,他可能还觉得自己挺尊重女性的,对老婆也是敬重恩爱的。
但那一代直男心里的“爱”,和如今年轻人所需要的“爱”,早已经不在一个体系之内,交流起来只能是鸡同鸭讲。
就拿《非诚勿扰3》来说吧,主线都在表现秦奋是怎么思念、疼爱梁笑笑,他经受住了高仿真机器人带来的考验,并且说出了一句感人台词:“什么是思念,思念就是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什么是挂念,挂念就是害怕,怕你过不好,怕你受委屈,怕你不回来。
”这就是冯小刚想表达的爱情观。
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非诚勿扰3》又可以看成是一个老男人漫长的意淫:结发妻子不听话,不着家,然后有了一个机器人,容貌是年轻版的妻子,永远不会变老,而且还对自己百依百顺,家务全包,像女仆一样伺候自己。
这时老婆回来了,自己既要表现顾念旧情,可心底又舍不得听话的机器人,于是就坐看一真一假两个老婆为自己争风吃醋,不亦乐乎……舒淇在这部电影里其实还挺有演技发挥空间的,她要演出好几种不同的状态,包括梁笑笑本身的状态,模拟梁笑笑的机器人状态,还有梁笑笑又反过来装机器人的状态,亦真亦假变幻莫测。
尽管只是个软科幻片,但两个舒淇斗法的场面还是挺震撼的,特效做得没有丝毫破绽。
冯小刚一定会为此得意,但我也知道,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一幕会尤其让人火大:如此美艳不可方物的舒淇,一个配给葛大爷就够了,现在看两个舒淇争一个葛大爷,这可能是导演的“好梦”,对于观众来说却是一场噩梦。
我无法衡量冯小刚和年轻观众之间究竟谁对谁错,我只是看到了这种明显鸡同鸭讲的状态,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
上面说冯小刚够努力,但他确实也有不思进取的一面。
同一个题材和故事结构,一旦成功,他就要反复征用。
比如《甲方乙方》成功了,若干年后就有了换汤不换药的《私人订制》。
机器人故事看似新鲜,实则也是个陈旧的题材,光是冯小刚本人,之前就有过两次同题材的尝试。
《非诚勿扰3》剧照第一次是1992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剧是赵宝刚导演的,冯小刚那时是跟王朔一块儿当编剧,这也是他认识葛优的缘起。
《编辑部的故事》第22集,标题叫《人工智能人》,片头注明编剧是王朔和冯小刚。
当时的“甜歌皇后”李玲玉,在剧中客串了一把,演一个被出租给《人间指南》编辑部当助理的机器人。
这样的设定,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而且剧情展开也颇具深意:在机器人的刺激下,编辑部各位成员都暴露出各种人性弱点。
两位老同志感到被淘汰的威胁,对机器人横挑鼻子竖挑眼。
余德利和李冬宝见机器人模样不错,见色起意,戈玲还因为李冬宝吃起了机器人的飞醋。
看得出来,冯小刚和王朔是要借这个故事狠狠讽刺一把知识分子。
不过后来,机器人也流露出了一些人性弱点,让大家起了疑心,最后证明,此人其实是找不到工作假扮机器人的社会女青年。
整个人类都被王朔冯小刚涮了一道。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冯小刚第二次创作机器人题材,是1996年春晚,郭达和蔡明主演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当时编剧栏署名是冯小刚和张越。
这个小品讲的是郭达定制了一个机器人给自己当老婆,本来想要毛阿敏那模样的,结果打开一看是蔡明,他恍然大悟怪不得买的时候给打了八折。
机器人用遥控器指挥,可以设定成各种模式,包括“温柔贤惠型”“清洁型”“善解人意型”等等,结果每一种模式都让郭达受挫抓狂最后疲惫不堪。
这个故事架构已经很接近后来的《非诚勿扰3》,可以说是雏形了。
小品《机器人趣话》我还记得这个小品给当年十岁的我造成的心灵震撼,不夸张地说,我当时笑得一边打滚一边打鸣。
蔡明歪着头举起两只胳膊摆出的那个定格姿势,她似乎带电的嗓音,还有最后遥控器摔坏使机器人进入逻辑混乱状态,都让小小的我感到新奇不已。
可以说,蔡明饰演的这个名叫“菜花”的机器人,就是我对机器人最初始的印象。
现在看来,这个小品除了新奇有趣,也有一些对于人性的讽刺,比如郭达对搭档蔡明的阴暗内心活动,被机器人给抖落出来。
早在二三十年前,冯小刚就先后两次操作过机器人题材的剧本,所以这次《非诚勿扰3》只能算自己抄自己。
曾经的前卫先锋,到如今只能算残羹冷炙。
对人性的讽刺已经不见了,只有抖机灵和老男人们一厢情愿的深情与怀旧。
而且这前后三个机器人全部都被设定为女性,是太明显的男性视角。
如果宽容一点去看《非诚勿扰3》,也能笑得出来。
只是现在大家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就显得这盘剩饭可有可无了。
《非诚勿扰3》剧照看完《非诚勿扰3》后,我又去电影院看了《年会不能停!
》。
将这两部电影对比着看,就特别能直观地感受到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酷。
大鹏、白客都是伴随互联网文化成长起来的喜剧人,他们是懂现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包括大厂的那套黑话,手机和邮件显示框的快速剪辑,还有打工人的疲惫和焦虑,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
整个故事结构,远比《非诚勿扰3》要复杂,节奏也快得多。
我估计里面一些段落,冯小刚可能连看懂都费劲。
冯小刚前一阵为宣传电影,上了毛不易和李雪琴的节目《毛雪汪》,他在里面盛赞了大鹏,说大鹏非常聪明。
他一定能感觉到,世代更替的不可阻挡。
但决定这更替的最重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一定不是聪不聪明。
冯小刚在节目里介绍《非诚勿扰3》的故事时,对李雪琴和毛不易反复强调,这就是个荒诞故事,只为逗人一乐,千万别较真。
当毛不易问他,是怎么想出电影里那些桥段的,他笑着摸摸头,蹦出一个词:“胡扯呗。
”
这或许只是自谦,但无意中说出了一个致命因素。
冯氏喜剧,从始至终,都是建立在一拍脑门突发奇想的基础上。
他和王朔都更接近于语言艺术家,就是靠舌灿莲花来刺激观众,引领观众。
但现在这一套已经走不通了。
现在比起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说什么。
最近这两年几乎所有的高票房电影,都有一个明确对应的社会议题:杀妻、电诈、黄谣、留守儿童……《年会不能停!
》则是聚焦公司裁员问题。
这些议题背后,是无数人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就是所谓的“时代情绪”。
《非诚勿扰3》剧照大鹏、陈思诚,就是当今电影界捕捉时代情绪的两大行家里手。
在这方面,冯小刚只能甘拜下风。
但,大鹏和陈思诚难道就是我们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吗?
我又很怀疑。
捕捉时代情绪的另一面,也可能是迎合大众,是投机取巧。
《非诚勿扰3》里还有一句台词,说机器人擅长计算,而人类擅长算计。
我感觉,大鹏、陈思诚是两者皆有,既会计算,又会算计(只是对作品而言,不涉及人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看到冯小刚的黯然失势,又不免会替他感伤。
他固然有不少缺点,容易得罪人,但总体而言,还算是一个比较真诚的创作者。
而且,我毕竟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他曾经的努力深刻改变了内地娱乐业,让台词终于开始说人话,让快乐终于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价值取向。
让我现在去对他落井下石,跟着墙倒众人推,我做不出来。
冯小刚的时代过去了,我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我依然有点怀念它。
本文首发于“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
這部電影裡其實導演留下了兩個跟最後結果有關聯的提示給大家解讀。
一個是猜拳那段,結果是在帽子裡還是在兜裡。
其實就是不管你怎麼解讀,導演都給了你解讀的依據,就看你到底怎麼想。
你覺得是什麼,馮小剛就會給你提供你需要的證據。
還有一個是真包和高仿包,到底哪個是真包,哪個是高仿?
只有買包回來的那個人才知道,他告訴你什麼你就會以為是什麼,但這到底是不是就是最後的真相?
還是只有導演他自己知道。
要說最後到底留下的是真笑笑還是高仿人,我們還得先簡單回憶下前兩部。
第一部的時候,其實完全是不存在愛情的,如果硬要說有,那也是笑笑和方先生(方中信)之間的,她和秦奮之間,要不是最後跳海後的貼心照顧,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時候最多最多笑笑對秦奮就只是好感,這個在第二部開頭也有明說。
第二部的時候,他們戀愛兩年了,關係沒有實質的進展,於是決定試婚,但是笑笑發現她對秦奮還是沒有愛,於是選擇了分手。
之後是因為李香山的死,讓笑笑感受到了世事無常,才在結尾又硬和好的,這裡面愛的成分佔多少,可想而知,更多的可能是感動,是習慣,是愧疚,是報答,所以笑笑最後同意了秦奮的求婚。
第三部,過了20年,結婚的前十年兩個人一直在一起,從側面信息可以知道,雖然不說過的有多難受,但起碼經常吵架是有的,最後笑笑因為投身環保事業,選擇了離開,並且10年沒有回過家。
這個十年不回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都不說愛的有多深了,你一年,兩年,再怎麼樣三年起碼得回來一次吧,能夠10年不回來,不見面,對有愛的人來說絕對是不現實的,更別說笑笑做的事真的能夠忙到全年無休,幾年無休的程度嗎?
還不如說她是主動選擇逃避,讓兩個人的關係慢慢冷淡來的實在,而那些一張張寄來的明信片,哪怕是對普通朋友這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麼在我看來整個事情到底是怎麼樣呢?
笑笑在老范那看到了仿生人能夠完全的替代自己,於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首先她完全授權給了仿生人,開放了仿生人的所有權限,甚至分享了自己的記憶和行為模式。
而AI機器人本來學習能力就是很快很強的,之前仿生人笑笑模擬吃醋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到位了,那之後略微表現出吃醋的痕跡對她來說也完全不在話下。
於是,升級後的,得到了笑笑全方位授權的仿生人笑笑回到了秦奮身邊,一邊陪伴秦奮,一邊模擬出一些不屬於仿生人的情感出來。
之後,回來的其實就是真的笑笑,這裡還有一個挺重要的信息,就是外貌。
仿生人笑笑仿佛回到了最年輕的笑笑的時候,而回來的笑笑有著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歲月的痕跡。
要知道,笑笑可是在不同的國家做風吹日曬的活啊,還是公益性質的,沒有太多經濟來源的,別說保養了,能夠保持清潔可能都是問題吧,她在外面10年,回來還能比離開前更年輕?
這怎麼想都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吧,除非她這10年沒有做公益,過著滋潤的日子,花大價錢在臉上,就像電影里她的閨蜜芒果那樣。
但是,芒果花了那麼多錢,依然沒有這個笑笑看起來年輕吧。
風吹日曬的笑笑能夠比花大價錢保養臉的芒果還年輕,現實嗎?
最後真笑笑在車上問朱迪的話,肯定是最令大家懷疑她就是真笑笑的點了,因為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各自的主人在場,機器人之間是沒有必要閒聊的,更別說問對方問題了,問出的還是那種關於情愛思念的問題,這段戲可以說明示了這是真笑笑無疑。
也就是說,真笑笑授權仿生人笑笑,讓她回來照顧秦奮,又故意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讓有小聰明的秦奮可以在最後自己想到,這個假笑笑難道才是真笑笑?
但這其實是真笑笑通過對秦奮的了解而專門針對他設的局。
最後,仿生人笑笑本來就得到了真笑笑的授權,那自然也終於可以侍寢了,於是秦奮堅信了仿生人笑笑是真笑笑的事實,而真笑笑留下了完全繼承自己的假笑笑來報答秦奮這麼多年的不離不棄,而自己可以繼續浪跡天涯,尋找生活的下一個篇章。
所以,雖然表面上好像是大團圓的喜劇,但在我看來,其實骨子裡算是一出悲劇吧,畢竟仿生人笑笑再像真笑笑,她也是假的,而秦奮真正等的人只有真笑笑,他要的也只是真笑笑。
只希望他能夠到生命的最後也沒有發現這個真相。
騙他可以,最好能夠騙他一輩子吧。
可能是我期待值很低,看完后竟然感觉还行。一点难熬的感觉都没有。很顺畅的看完了。影片整体没多好但绝不烂。冯小刚再退步,讲故事的能力还是优秀的。但影片内核是落后于时代的。而且十年了,他还在呼吁环保。第一幕所有笑点都很尬很容易劝退观众,就调侃国足让我笑了。但看下去,第二幕第三幕还是挺好看的,故事很轻松。尤其第三幕,真假笑笑会让观众拥有一种解谜的快感。两个机器人结尾彩蛋设定还挺暖心的,并且让常远那条线有价值。而岳云鹏那条线完全跟主线没关系。影片众星云集,前两部演员走马观花般客串,带出和前两部相关的剧情,然后利用闪回前两部片段给观众解释。新人客串中,最喜欢王宝强的智能管家,而建国的饰演者一部不如一部,常远太差了,现在有包袱了,不想演娘娘腔了。而冯小刚小女儿客串令我很惊喜。多巴胺配色看起来很舒服。7分。
系列终于完了,很好,冯小刚之流,也该完了。内地大银幕上的同性恋还是要被这几个腐朽的顺直男当笑料一样消费,冯远征都不想玩了,又塞了常远过来。您真幽默。
没看过2,但不影响。其实挺能get导演想说的点,如果没有女权和性少数的那些敏感点,这是一部还行的有笑点和烂梗的贺岁剧,葛优讲跳水那里演技差点把我看哭。结局让人想起瑞克和莫提的剧情,留下一个觉醒的仿生人,真人却去宇宙探索搞姬。一起去影院的睡了2/3时间的人,出来说我早就看出哪个是真的了没什么意思,我说:是吗?
有点嘲讽不多,有点好看不多,有点明星不多,有点生活不多,有点情怀不多,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老年油腻男的意淫……
就很恶心
跨年选择看了这一部,没想到凌晨的影厅坐满了观众,大家笑得很开心。这一部与其说是电影不如是一个“粉丝”专属的告别特辑。在新奇的未来场景里探讨着老掉牙的爱情话题:陪伴、情感、婚姻……我喜欢冯氏幽默那种自带的老掉牙气息,有人会把它归类为迂腐,但人们很难不为之一笑,然后思考。不过看完我更茫然了,说不清是因为电影,还是因为新年。我还是更喜欢那个值得怀念的“1997年”,而不是太漫长的2023。
明白冯导的心意,不管别人怎么评价,非诚3部我觉得很好。
你们AI是计算,我们人类是算计。
08年非1我刚上小学一年级,今年的非3我马上大学毕业,笑笑和秦奋的爱情长跑了十五年 00后也陪了十五年整部影片的风格非常多巴胺,是我非常喜欢的色调(暖色调)以绿色、黄色、粉色、橘色四种颜色为主,餐桌上的红色、粉色的火烧云以及美到让我中途查看电影拍摄地的海南《非3》以人工智能人为切入点,片中也出现了4个层次的笑笑:1.真·人工智能版笑笑2.升级版人工智能笑笑3.假·人工智能真笑笑版(笑笑本人)4.假扮笑笑的智能人秦奋在等待笑笑的十年,是漫长的是孤独的,当见到已经不再年轻、饱经沧桑的笑笑后,嘴里说着心疼,但面对年轻漂亮的·人工智能版笑笑却格外心动。影片的最后,那个坐在车上和朱迪说话的笑笑是真是假也不再重要…两个彩蛋给我一种过年的喜庆感,那条有年代感的龙不得不说看过之后心里暖洋洋的
这是一部极其挑观众的电影。首先你得看过非1非2,最好是很多年前就看过,共鸣会深很多。台词的巧妙和葛大爷的演技依然在线,这种会心一笑的小幽默还就得看冯小刚。当然,全片无处不在的广告的确很影响观感,也几乎没有什么起承转合,平铺直叙。但就像是一个老朋友许久不见和你打招呼聊天一样。很多时候,情怀也是值得给分的。
其实没有那么不堪,七分还是可以有的。只能说冯小刚老了,即使用心做了一颗糖为结尾,还是与主流价值观不符了。冯小刚老了以后探讨的问题都是以老年视角为主,都是对生活的告别和结尾。虽然包袱没有前俩部强,但是主题情感还是偏悲的,尤其是最后真假悬疑的设置,更能体现冯小刚还是动脑子了的。对比同样爱情片的最后一部《前任4》那真的不是好了一点半点。虽然一开始有一种“怎么2031年还玩十几年前的梗”的感觉,但好在只在开头那部分,后面稳定发挥。至于说满足了中年男人的皇帝梦,还有后宫失火,都只是“看上去很美”,是为了矛盾和悬疑而设置的,虽然没有恶意,但真的与主流不符。多巴胺风一开始预告看感觉一般,但实际看还是很好看很特别,而且用颜色也做更多文章,可以注意看颜色前后变化。#万达
这注水的台词无聊的故事都好自以为是啊!
在电影的世界里,做作与抽象不一定是虚假,成系统的美学体系与世界观里一样能形成真实感,但在冯小刚的电影世界里,就只能形成真实的臭味
不能说太烂,只能说努力了,但大众口味变了
挺好看的,小岳岳和李诚儒是大败笔啊。
这系列这么看过来还是挺有记忆点的,感情上给三星,真的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
冯导做为导演出众过。
猥琐,充满了冯矮子的各种低俗至极的意淫,我都能想象的到冯矮子边看边猥琐的在那得意的笑,自认为妙的不得了,看一半实在受不了了
烂到不知道这部电影有什么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