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诸位网友关于结尾的评论。
我想大家的共识是对的,大家都看到了恒源死的时候头上没有伤口。
但是,我发现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男人们身上,这也难怪,大家故意不提及嘉伦的最后命运那一段,可能是因为她在为阿一口交之后的死,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我看完电影以后,一直如鲠在喉,嘉伦的命运一直令我困惑。
她为什么会问阿叔,“你有没有给我催眠?
“阿叔给阿一编造了一个他高中时目睹女孩被强暴的故事,而同时嘉伦也有完全一样的回忆。
我能想到的理解——这是我主观或客观的为编剧圆满这个故事,当然,也可能编剧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个纰漏:为什么嘉伦在临死前,没有逃生,却在执着于她是否被强奸这个故事?
她在想什么?
她想告诉阿一什么?
我的解释是,她确实被强奸,而且有人在旁观,而那个旁观的人不是阿一,而是阿叔。
阿叔在把自己的经历讲给阿一听。
这也符合阿一和阿叔的病态性格。
阿叔浑身都是肌肉,许多杀戮完全可以由他自己完成,但是他没有,他喜欢旁观。
当时旁观嘉伦被强奸的人就是阿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嘉伦会和他如此相熟。
因为嘉伦是他第一个受害者。
阿一一个男人。
有些木讷,工作总是出差错,经常被老板训斥。
有一天,他把客人的咖啡拿了回来,老板扔出一把刀,叫他去自杀算了。
他从小就被同学欺负,甚至不敢向小孩子还手。
他胆小,爱哭,常躲在被子里发抖。
另一个男人。
杀人如麻,任何坏人都闻风丧胆。
他杀人时比疯子还狠,血肉横飞,从不留全尸。
他总是穿着印有“1”字的黑色紧身衣出现,像蝙蝠侠一样。
每次杀完人后,他就消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阿一就是这两个男人的混合体,在懦弱与冷酷之间发生了人格分裂。
很难想象这两种特质会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但可以用一个理论来解释——平衡。
就像阿一,如果杀人时的快感能够弥补受欺负时的屈辱,那他就找回了平衡。
寻求平衡似乎是人类的本能。
对于阿一来说,受了欺负,就杀了欺负自己的人;受到的欺负太多,就杀了所有欺负过自己的人;爱人受了欺负,就杀了施暴者;陌生人受了欺负,就杀了所有坏人……这个模型适用于所有人。
当上司劈头盖脸地训斥你时,你有没有冲上去抽他的冲动?
这时,女朋友打电话说,逛街的时候被小流氓欺负,你恨不得马上把他们打个鼻青脸肿;下班了,钱包在公交车上被偷,你开始诅咒扒手;回到家,你看到城管对小贩施暴,又有了“除暴安良”的冲动……于是你感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公平?
如果我是个强大的人,我一定会狠狠地教训这些混蛋。
可惜你不是,我们都不是,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意淫来满足心理的平衡。
阿一是个强大的人,他把意淫变成了现实,来实现真正的平衡。
所以在阿一杀人时,那种血肉横飞的场面让人觉得过瘾,如果三池崇史拍得再美丽一点的话。
现实中,职业化似乎是找不到平衡感的重要原因。
职业化意味着你要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这无疑是件痛苦的事,况且还常伴随着压抑与屈辱。
于是,“表面上拒人于千里之外,心里却早把别人强奸了100遍”的“闷骚一族”诞生了。
按照这个标准,阿一就是个十足的闷骚。
然而,即使杀了很多坏人,闷骚的阿一仍然没有找到平衡,他始终是痛苦的。
原因有三。
第一,他无法杀光所有的坏人。
第二,他无法解脱。
第三,杀人不能解决问题。
屈辱感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的心理创伤,使用杀人这种“报复社会”的手段,显然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作为杀手的阿一在杀死自己的“哥哥”后,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哭得像个孩子。
很显然,“强大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力量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
影片的结尾,“教唆”阿一杀人的大叔在树上吊死,阿一却回到了少年,与一群孩子一同离开。
这似乎意味着,过去的创伤,只能回到过去来抚平。
但我们是无法回到过去的,那么,三池崇史的这一隐喻,是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还是在表达自己的无奈呢?
我想兼而有之吧。
垣原“常人会有虐待和被虐两种欲望,看你倾向哪一面比较多。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当事人理解得更透彻。
垣原的两种欲望都很强烈。
虐待的一面自不待言,用钩子把人吊起来拷问、在脸上穿刺、割乳头,这些极尽变态的手段,对黑社会干将垣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他还有被虐的一面。
在脸上开道口子、割下自己的舌头,这种加之于自己肉体的痛苦更让人毛骨悚然,垣原同样满不在乎。
相比于虐待的倾向,垣原被虐的欲望更加强烈。
安生大佬失踪后,他一直在寻找,并相信安生还活着,原因就在于“爱上他的纯暴力和当中的痛楚”。
这也是支配垣原行动的最终欲望。
可惜大佬死了,这种欲望无法得到满足。
他一边在寻找大佬的过程中发泄施虐欲,一边意外地发现,残暴的阿一是最能够满足自己受虐欲的人。
接近阿一之前的那种兴奋,真正反映出受虐狂的本性:“我很害怕。
”“连大哥也有害怕的时候吗?
”“不,我害怕的是自己。
我充满了期待,满怀期待与不安”。
这种极品变态男最容易吊起观众的胃口。
不,吊起埋藏在观众内心深处的施虐欲或受虐欲,因为垣原就是这种欲望的代言者。
而正如文章第一段所说,常人都有这两种欲望。
常人当然不会割自己的舌头,也不会在脸上划开两道口子,但这就能证明没有受虐倾向么?
当你明知道对身体不好却纵欲、酗酒、熬夜、嗑药时,当你很享受练跆拳道时被人摔在地上的快感时,当你很喜欢纹身中的痛楚时,这算不算一种自虐?
施虐欲同样常见,只是很少表现而已。
因为一旦发泄出来,就马上成为千夫所指,像网上的虐猫者和虐狗者一样被骂得狗血喷头。
如果还原为人类作为动物的本性,似乎不难理解这两种欲望的同时存在。
动物在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时,总会伴随着厮打与伤痛。
久而久之,当习惯这种生存方式时,也就种下了这两颗欲望的种子,并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对人类来说,文明打破了这种平衡。
“施虐”很自然地被排出文明的范畴,因此,同样在残酷环境中生存的人类只能选择“受虐”来排遣。
用心理学解释就是,当失去了对外发泄的渠道时,就只能选择对内发泄。
对内发泄的工具通常是酒精、毒品等,也有用来自残的手术刀,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中,这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作为“骨灰级”的受虐者,垣原根本不满足于轻度的虐待,所以,割舌头这等皮肉之苦实在不够刺激。
垣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施虐者,来实现他的终极“享受”——虐待致死。
阿一就是这个人。
他不仅给垣原的脑门上开了个“天窗”,还迫使他从大楼的天井中摔向地面。
摔死之前,垣原还大呼过瘾,“哗!
感觉真好。
”但事实上,垣原尸体的额头上没有任何划伤的痕迹,也就是说,阿一并没有对他施暴。
垣原的死,源于臆想中与阿一的搏斗。
这只能说,受虐的欲望压抑太久,只能靠臆想来满足。
但对于一个极度受虐狂来说,这种死法也算体面。
影片最后同样给垣原一个镜头:在一间挂满铁链的灰暗的房子里,垣原独自靠墙坐着,张了张硕大的嘴……房子很空虚,他也很空虚。
长得本来就像狐狸,嘴巴两边挖裂开,更像狐狸了。
他把那谁的拳头咬住时,简直可爱极了,真想抚摸他的头拍两下。
可惜没有多少大嘴巴的镜头,不过瘾,只有改天做个桌面了。
有人觉的阿一就是恒源我觉得是扯淡明显阿一是s,恒源是m那为什么封面只是恒源呢?只是因为浅野忠信 造型太吸睛了在里面实在是太酷了另外此电影值的一看真的可以和杀死比尔 比一下每个人的装造都优秀每个人也都有故事线可以单独延伸本片绝对不止于暴力没看的 别错过公主号,克里思恩 有蓝光汁源看过了 你就知道我没有说错了。
ps那时候孙佳君可真好看黑金的时候特别迷她
公主号,克里思恩
昨天的午夜剧场是《杀手阿一》。
真就是超血腥R级黑帮片。
可以看出来藤本树肯定很喜欢这部电影,在《电锯人》中能大量见到对《杀手阿一》的借鉴。
比如战争恶魔的疤与垣原一样,大量的肠子,血浆,人体碎块的暴力美学。
三池崇史真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整个电影充斥着病态,血腥,暴力,带来一种极端的游戏体验。
之所以是游戏体验,不仅是过场和音乐有着十足的游戏感,主角阿一喜欢打电动,更是整个故事都有着游戏般的玩笑感与出奇不意,觉得有病但又合理的剧情。
阿一这个人物设定也很有趣,是那种碇真嗣式人物,软弱,性压抑还有各种自责。
虽然是个有着惊人天赋的杀手,但他的杀人状态却格外特殊,他是一边哭着一边杀人,还会语出惊人。
这种病态扭曲的施虐狂,与垣原那种乖张的受虐狂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电影真的很残暴血腥,看之前做个心理建设吧。
但整体而言,还是很好看的电影。
《杀手阿一》是我看三池崇史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高中的时候看过一部分,后来有机会看完了整部电影。
山本英夫的漫画原作还没有看。
恒原自然是这部电影里最为出彩的一个角色,受虐狂,那股散漫和神经质的气质让人沉迷。
阿一作为一个精神分裂和狂暴症的患者,他的世界里只有坏蛋和眼泪,以及无穷无尽的愤怒和勃起。
那个阿叔露出浑身肌肉的那个段落非常惊人,他捏碎了对手的浑身的骨骼。
三池崇史在这部电影了造就了很多让人无法忘怀的CULT镜头,比如恒原为了认错而切开自己的舌头,比如吊着别人然后用银签扎人。
我印象里最深刻的镜头则是恒原揪人脸蛋的部分,最后那个人的脸被揪烂了。
我一直以为这是部虐杀片,看着看着这不就是喜剧片嘛!
那水龙头一样飙的血浆,大家看着老大诚惶诚恐的表情,阿叔躲在外套🧥下的那坨坨胸大肌,最想笑的是那个把人捆在电视机里。。。
变态也确实够变态,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出,特别是虐那个酒吧女凶前两点,搞得我倒施一口凉气(tm确实教坏小朋友,最近河北初中生犯罪事件,有所谓专家解读这不是创新,不是性起,是记忆,是脑袋对以前的看到的,听到的记忆片段的存取,有同感)。。。
看到后面有点坐不住了,太长了,也有点审变态疲劳了,一堆变态有点烦,原来是一部搞基片,嗨,一开始明说不是更好嘛!
本来我以为自己够变态了,看看他们觉得自己还算正常,还好还好。
这电影出现了许多霓虹黑帮片的熟面孔,比如国村。。。
那个裹成木乃伊的果然是寺岛进。。。
有幸看過原著漫畫,知道這部電影的出色根本不是三池崇史之功,電影只是按漫畫的場景原原本本地拍攝出來而已。
本故事的靈魂是原著漫畫家山本英夫先生,可惜殺手阿一漫畫已一早在香港台灣絕版我苦尋多年也沒有找到二手貨。
山本英夫的新作異變者也是高水準作品,這次我是每出必買。
喜歡殺手阿一的人要看看這個http://www.bmezine.com/
对于《杀手阿一》,基本上评论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类。
一种认为此片变态、猥琐、恶心、恶劣;另一种对此片充满溢美之词,但究其所以然,大都语焉不详。
毫无疑问,我是很喜欢三池崇史的。
尤其是《切肤之爱》和这一部《杀手阿一》。
对于前者,从亚洲到欧美业界和民间的认同度都相当的高,女性独立意识,社会及两性危机感,场景调度等等都说的很多,对于后者的评价也大都集中在“暴力”二字上,超暴力、极度暴力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最抢眼的暴力外,其实三池崇史在《杀手阿一》里,把玩了相当丰富的元素。
黑社会、动作、符号艺术、黑色幽默、荒诞、心理剧、复仇、悬疑、SM文化、怪兽电影等等,可能还有很多我看不出来的元素。
能与之比肩的,可能只有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
这么多的元素一起体现在一部作品中,对于导演的控制能力是相当大的挑战。
元素太多,剧情很可能因此支离破碎,变成一张杂乱无章的花名册。
而三池崇史在本片中,则针对此特点,利用碎片式的剪接,彰显元素,强调情绪,弱化剧情,可以说做得相当完美。
在故事内容上,三池崇史一如既往的强调了自己的社会危机意识。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欲望之都:东京歌舞伎汀。
很多人只看到这些,殊不知,其实,整个社会和歌舞伎汀一样,充满了欲望、幻影,腐败堕落而且混乱不堪。
社会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歌舞伎汀罢了。
故事的主人公阿一,平时胆小懦弱,在幻想或者说妄想中变得强大,将日常欺负自己的敌人碾成齑粉。
首先体现了人性的善恶两面性,从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的《化身博士》。
其次,阿一的形象,正是普通社会中小职员在电影中的投射。
大公司的小职员,平时受尽欺压,忍气吞声,唯有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化身为大侠,惩恶扬善。
这不就是阿一的形象么?
电影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垣原。
垣原是个受虐狂,在痛苦和恐惧中获得快感的升华,最终死于妄想之中。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情节,垣原在楼顶用银针刺穿了双耳,坠楼身亡。
楼下的尸体额头上并没有阿一的刀痕,暗示垣原并非为阿一所杀,而是在被杀的妄想中自己跳楼身亡的。
正代表着三池崇史心中的社会危机意识。
生存与危机同在,个人在危机中升华,伴随着个人的升华又产生了新的危机,当危机完全消失的时候,个体也随之终结。
不正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么?
除了性格鲜明的个人外,本片的一个关键元素是:欲望。
阿一受人欺凌,由此妄想强大,而杀手阿一诞生,垣原追求受虐,并在妄想的恐惧中自我了断,丽花小姐妄想着被男人切割成一片片,最终被阿一所杀。
妄想是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产物,本身带有相对的悲剧色彩。
三池崇史以此强调着自己的人生观。
人在不断的欲望中生存,无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只能通过妄想聊以自慰,并终结于对欲望的追求中。
这些观点虽略嫌偏激,但不无道理。
统观本片中的人物,均是荒诞而边缘的孤立个体,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影响力,为追寻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着。
从表面上看,这些形象似乎是相当戏剧化,相当荒诞的。
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形象比比皆是。
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在这个世界上可有可无,存在的目的就是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本片的灵魂人物:阿叔,代表了冥冥中的命运之手。
正是他创造了阿一的人生,创造了阿一的妄想,创造了垣原的恐惧,有条不紊的推动着这一切的前行。
他利用催眠这一带有超自然色彩的手段支配阿一,更暗示了该角色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在影片的最后,阿叔自尽身亡,远处一个类似阿一的形象正跟随着小学生前行。
暗示了整个故事的周而复始。
所以,虽然本片在视觉上暴虐血腥至极,但在影像之后,却有一番深刻而尖锐的思考;而结构上的精彩也令人叹服。
这就是我喜欢《杀手阿一》的原因。
今后我还会看这部电影,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杀手阿一》:浅野忠信的疯狂和被虐待的渴望 文/火神纪
人,除了虐待只有被虐待的欲望。
这是垣原说的。
可是,这样的论调基本上主导了这部电影的所有一切。
垣原一开始发了疯地寻找安生老大,是因为他的身体在渴望安生老大纯暴力的拳手脚踢,可是到了后来知道安生老大已经死去,于是他的目标从寻找安生老大转向寻找阿一。
报仇也许只是其次。
找到阿一,因为知道阿一会杀死自己。
而尽快地找到他,尽可能地不被阿一杀死,那样可以非常接近死亡,越接受越绝望,越绝望越兴奋,越兴奋越紧张。
对垣原来说,这一切似乎是让他非常享受的。
说到底,这是那种受虐的狂躁情结所决定的。
垣原曾在被嘉伦拳打之后说的,你比安生老大差多了,你根本不行。
垣原也曾被阿龙打了一拳之后对他说,你的暴力里面根本没有感情。
我在很努力地想象垣原所说的那种纯暴力里所包含的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
其实真正理解垣原的也许只有加纳,他问过垣原:你爱上了安生老大,对吗?
并不是普通同性恋的那种,你爱上的是他纯粹的暴力和当中的痛楚,你拼了命地找他是因为你渴望他可以继续殴打你。
在垣原的颓然躺倒的身子和不带表情的脸上,也许,我们可以知道答案。
当殴打和暴力可以被理解为温柔、纯粹以及情感;我在想象,很努力地想象。
无暇去追寻漫画原著里的电影画着的垣原是一个什么模样,他的背景和成长时代的心理是否扭曲。
因为过份迷恋,我似乎拒绝所有电影之外的东西。
毫无疑问,垣原的渴望不仅仅只是一种被虐的渴望。
更多的时候总有些对死亡的向往和害怕。
可是越害怕越向往,越向往越害怕。
似乎在非常靠近死亡的时候,这种害怕会转变成快感和兴奋。
这种辩证式存在给这部电影抹上了一层浓烈的糜烂味道。
我挚爱。
也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垣原在追逐一种绝望的兴奋。
追逐一种死亡的快感。
在生与死的边缘,S/M者总会很疯狂地感觉到快感。
这几乎是所有有S/M者的追逐。
很多时候,爱可以和S/M联系在一起,可是更多的时候S/M并不与性挂钩。
暴力,纯粹的暴力。
这部电影企图说明的也许是暴力带给人们的快感,绝望、死亡和被虐者的快感。
对垣原来说,生存的意义也许仅仅只是被最疯狂的杀人者虐待而努力地不那么快死去。
这种受虐的背后意味着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悲凉。
爆口男,垣原,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残暴的施虐者的同时又是一个疯狂的受虐者呢。
电影并没有交待。
电影里的垣原只是疯狂地迷恋暴力,疯狂地追逐受虐,疯狂地折磨别人,以及疯狂地渴望死去。
没有任何一个镜头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迷恋这所有的东西。
依赖于想象,他是不是有一个支离破碎的童年,是不是有一个喜欢殴打他母亲的父亲,是不是小时候在学校被学长鸡奸,是不是目睹了什么残暴……或者仅仅只是与生俱来的迷恋。
没有人知道。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猜想由始至终弥漫在这部电影里的任何一个镜头里,以至于这部电影由始至终也弥散着一种诱人的气息。
电影由始至终没有告诉我们垣原为什么会迷恋这一切。
于是在我的无数次假想之后我开始固执地相信,垣原其实很悲凉。
在垣原炫丽的衣裳和略带着神经质的躯体下,他真正歪歪斜斜的是他那个已经疲惫不堪懦弱的灵魂。
因为他疯狂地追逐着被虐,疯狂地追逐着被殴打。
在我看来,这一切已经充满了一种悲情的残酷。
什么样的人才会去追逐所有的这一切呢。
在我固执的假想里,他是一个悲凉的孩子。
我喜欢垣原这孩子,这个死寂的没得救的可怜孩子。
因为他的悲情。
走路歪歪斜斜,带着点神经质。
但是垣原最终死了,死于他的自己的想象。
他毫无选择。
我不管他曾经做过多少的坏事,不管他曾经如何疯狂地折磨过别人,不管他是不是杀死了多少人,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无恶不作的社团头目,他的死也许并没有多少值得别人同情的味道。
可是冲着他对暴力的痴迷,我同情他。
镜头里阿一的鞋子后根的钢刀割开了垣原的额头。
很多时候我曾经以为他是被阿一杀死的,可是其实不然。
那只是垣原自己的妄图罢了。
当垣原发现阿一根本不想杀死他的时候,他开始绝望。
他用自己长长的钢针刺穿了自己的耳膜,然后从楼上摔下去而死。
多么悲凉的一幕。
最大的悲凉是一个追逐死亡,追逐被虐,被杀的人最终却只能在自己的假想里杀死自己。
死于假想的满足。
这样的满足恰恰相反地表现了这个人物无力满足的悲怆。
如果说,阿一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疯狂的施虐者和受害者的话;那么,垣原是一个更无助而惹人怜的可怜孩子。
他的痴迷是什么,仅仅只是悲怆。
因为暴力以及对暴力的迷恋,对死亡的追逐。
绝望,彻底绝望。
垣原就是带着这样彻底的绝望阴暗地感动着我。
就算我这样的感动也许并不健康。
在我看来,他的残暴仅仅只是因为他的软弱。
他折磨别人,仅仅只是渴望被折磨。
对暴力的迷恋和对死亡的追逐让这个人物成了我挚爱的银幕形象之一。
就算神经质,就算爆口男,就算歪歪斜斜。
2007-01-17;丙戌年辛丑月辛亥日。
钗钏金室。
附注:电影资料链接。
■片名:《杀手阿一》 ■外文片名:《Ichi the Killer》 ■导演:三池崇史 ■主演:塚本晋也 浅野忠信 大森南朋 ■类型:惊悚/剧情/恐怖/犯罪/喜剧 ■片长:129 min ■地区:香港/日本/韩国 ■语言:粤语/英语/日语 ■发行:Media Blasters ■上映:2001年9月
太好了我的承受能力又晋级了。TAT
结局还真得去看解构说明才能考量啊
浅野忠信又狠狠地帅了一回啊~!!!
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能接受的不是一般人!
“哇,你真是最变态中的变态啊!”。结尾有如神来之笔,太强大了。前面很变态,最后很精彩! (另外寺岛进演的那个角色直到看完愣是没瞧出来是他,一看字幕竟然有他。回过头来又找了很久。)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部相当一流的好电影。五星。oh感动的我要哭了ohdarling~
找不到高清版的,看得晕晕乎乎。
三池初体验,单看这一部的话,很容易误会他啊
虐待场面很逼真,杀戮的快感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三池崇史的暴力美学。
想到三池要來中國拍電影了 就覺得好魔幻 另外孫佳君真是枚尤物
在电脑里屯了几个月今天终于坐在离屏幕远远的床上蒙着被单看掉了......呃啊揪皮吊人那段的音效我滴妈!不看光听都好疼qaq我只能不断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试图掩盖掉它,但还是全身冒汗脑袋嗡嗡,顿时理解盲人听力好是啥感受了!后面实在受不住下床调小声又看到戳脸(昏倒)着实血腥的一批。不过后劲不咋强?反正我很早前为了看恐怖片就领悟出一个道理: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进化版——战胜恐惧的最强办法——看完赶紧看下一部!
神,坏蜀黍,怪蜀黍,演技帝,让我来长久地膜拜,三池论文没写你真是太可惜了
给人感觉太…………漫…………长…………了…………一开始还挺热闹,后来变成了“怎么还没完啊”的感觉……
哇哦哈哈哈哈哈哈(学垣原的笑声),还是日本cult片最合我口味——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看cult片,为什么日本人这么会拍cult片,想起了《妥协社会》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以及各大网哲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对未来社会的预言——想起大学室友说她不喜欢看日本电影,觉得日本人都有变态倾向,哈哈哈哈哈哈没错啊不过她漏了一点不是日本人是全人类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后现代社会的冷漠性、集体的受虐和施虐倾向,日的太妙了,太妙了哈哈哈哈哈哈(垣原式笑声)显而易见,内核就是:暴力和爱的本质是一样的,现代社会更加极端地表现出这一点,bible就是一个极其暴力的情色读物,只是现代人失去了Jesus ,陷入了暴力的混乱。
这个口味重。。。拿跟铁的小细棒穿过自己的脸皮儿。。。。没蛋的蛋都看的疼。。阿一就是个施虐与受虐的集合体。。暴力美学,好壮观。
电影最后出现的一句话“你是变态中的变态”
各种扭曲有木有~~这海报我以为就是阿一呢~没想到阿一是个伪娘范儿~哈哈哈哈,最后那大叔演示鸡肉那段,活脱脱是被星爷在功夫里模仿的
血腥暴力 太久没看如此内涵的电影 一时还消化不了。。。
初中看的, 当时被吓坏了
日本总是这么多血腥又恶心的电影,以前无意间在网吧看的,真希望没看过这些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