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更是自立自强的民族,在灾难面前没有退缩,更无软弱,似乎每个人都相互成为命运共同体,在灾难中涅槃,获得新生。
客观的说,应该是一部还原真实的灾难片,将2008年的汶川地震高度还原,通过几个代表性事件分别刻画人民子弟兵,武警部队,科研工作者,医护文卫工作者以及党政相关人员,从上至下,从高层到基层,将震后群众的恐惧与希望,解放军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及地方干部人民公仆精神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虽说因为当时拍摄科技原因,在特效技术方面还未完善,但是通过整篇情感弥补不足,干部家属为不拖累救援人员自己拆下支柱永远埋在废墟之中以及侯勇饰演的旅长与护士在化工厂救人的一幕感人肺腑(但个人感觉二者感情戏有点突兀,虽说为了引出唐山与汶川两代人的精神传承和守望相助,但是多少有点唐突了,也是我觉得整片下来不太适宜的部分) 总的来说,这部剧还是一部超赞的电影,值得每个人去回忆那段苦痛的过往,唤醒灵魂,提振精神。
2008年5月12日,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4点28分。
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8级地震,根本没有概念。
直到新闻媒体介入之后,看到一幕幕人间惨剧和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才有了直达心灵的震撼。
那几天基本上是在泪水中度过的,感觉人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助,那么渺小。
一瞬间,数十万的生命就被夺去了,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有兄弟姐妹,我们还能看着电视掉眼泪,他们或许就天人永隔了。
同时,危难时刻,我们的子弟兵第一时间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道路毁了,徒步开进;桥梁塌了,就上冲锋舟;气象条件差,就5000米跳伞。
保家卫国,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正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
电影基本上是把几个典型事件通过主要人物穿插了起来,比如不顾家人的县委书记,主动请缨的武警战士,劳累过度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老师,双双参与救灾工作的夫妻,这些都是有原型人物的。
给五星,就是因为真实。
虽然特技做的很假,虽然领导形象很主旋律,但一线的事迹都是真的,都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人和事。
看的出来,电影为了抢时间,做的很粗糙。
我相信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必定特技更大,煽情更多,制作更精良,但对我来说,那只是电影,而512是在自己有生之年亲历的历史,我必将铭记一生。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
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
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一群人窝在电视前面,抱着酒瓶,既痛苦又欣慰的看完电影。
那时刻,战友仿佛就坐在身边一起豪饮,一起胡闹。
真的,那时候我流着泪笑了!
但是,今天我痛苦的看着影评。
什么主旋律、什么抄袭。
难道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吗?
可能你们不能想象,5.12后灾区的百姓一有时间就翻找和自己遇难亲属相关的物品,希望能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的回忆。
现在,一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或许能从电影里找回一点点的美好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我没你们有文化、有素质,没你们能说会道。
但是我只希望你们在发表影评的时候能想想灾区的群众,问问自己难道所谓的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的意义更重要吗?
我的战友永远的留在了汶川,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他的父母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
记忆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们口味,请你们去看其他的电影;如果海报不对你们胃口,请你们去看花花公子。
但是,希望你们能让我们留下一点点的回忆,好吗?
虽然说电影可能会有些抄袭,但它强烈的反映了2008·5·12的那场大灾难,那些批评讽刺这个电影的人,我不知道你的良心去那里去了,或许你应该去体验一下,到时候,你就不会在这里说风凉话了。
惊天动地。
既指汶川大地震来得惊天动地,也指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惊天动地。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泪水几乎就没断过。
网上有人批评这部影片的特效做得好,这点我不予评论,因为我对于特效这些东西向来不是很了解。
我要说的是影片中那些让人动容让人流泪的细节。
关于县长任玥的母亲(宋春丽饰演)一个老人,一个为女儿买好了樱桃等着女儿回来的老人,在面对地震时,义无反顾地用最后的时间把婴儿车推了出去,而自己被压在了钢筋水泥下。
尽管把死亡留给了自己,但为了见到女儿,她依然忍受着莫大的痛苦,在钢筋水泥下用力呼吸,告诉自己不要放弃。
可当她的不要放弃遇到了那些坚持要救她以至不肯在水坝泄洪前疏散的人时,她毅然地选择了放弃,拨段了最后一根支撑的钢筋,彻底任自己被永远地掩埋在地底下。
三个细节,一个比一个更令人动容,也一个比一个更赚人热泪。
关于旅长唐新生(侯勇饰演)作为摩步旅的旅长,在联系不到上级的情况下,他果断地带领众官兵赶赴灾区,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就不需多说了。
我这里想说的是他作为一名丈夫面对妻子的那份共生死的不变深情。
在他们从峭壁上攀梯子下去时,他毅然地把自己和妻子绑在了一起。
比起精致的同心结,把他们系在一起的的那根绿色的腰带显得更为鲜艳。
在影片中,他不仅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军官,更是一个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男人。
关于广大官兵最让我动容的并非广大官兵在展开救援时的行动与魄力,而是在救援前侯勇要独生子举手时军队里静悄悄的一片,而要非独生子举手时齐刷刷举起的一片手。
没有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军魂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头彻尾的体现。
2008年5月12日,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4点28分。
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8级地震,根本没有概念。
直到新闻媒体介入之后,看到一幕幕人间惨剧和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才有了直达心灵的震撼。
那几天基本上是在泪水中度过的,感觉人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助,那么渺小。
一瞬间,数十万的生命就被夺去了,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有兄弟姐妹,我们还能看着电视掉眼泪,他们或许就天人永隔了.........
有感动、有震撼之处。
就细节而言导演不用太表演化。
比如第一点:学校小孩救出来之后,全员站立唱生日歌,什么鬼,救人在那时是第一位的,就算全民被救出战士应该抓紧时间休息、进食才是。
第二点:华峰山方向出现气体泄漏,那开始的浓烟滚滚,到后期的满地火心,居然还没有爆炸,还有时间给你慢慢炸山掩埋。
不必为了追求效果而一定要留到最后一刻出现奇迹。
就是给人感觉很假、在表演。
多少年来,我们看吐了欧美的所谓灾难片,家庭亲情高度超越了一切,以至于有些别有用心的繁体字和00后会觉得无法理解这部电影。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灾难,只要解放军来了,老百姓就是有救了,只要有解放军在,我们就什么都不怕!
这部电影对子弟兵的刻画,对领导带头上的描绘绝对没有超出现实范围!
灾难无情,人有情。
吊念在大自然底下不幸遇难的同胞们,缅怀那些舍己为人的解放军将士们。
感谢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们鼎立救助。
望2021不要多灾多难,新冠快快离去。
电影主要讲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由解放军八一制片厂在2009年出的片。
这当然少不了许多老戏骨出演,其中就不乏亮剑的主人公李幼斌,人民的名义的处长扮演者侯勇,巡回检察组胡雪娥的扮演者宋春丽。
下图是我简单画了一个电影时间线(加粗部分是感人的片段):
这部电影也是有很多看点的,比如首长的儿子当志愿者,而他原先他是一个被自己父亲责怪是不学无术的游戏玩家,在电脑前看到灾难的恐怖而且又急需人力资源下,给灾区带来了外国人来进行援救,同时暗示国际社会对我们进行的人道援助。
学校老师舍身救孩子的细节还原的不错,老师为了保护孩子,用他的身躯来抵住危险的石头,在武警官兵营救孩子的时候,它坚如磐石的手臂一度无法撼动,不得进行舍臂救人的举措。
有个镜头描述的是解放军田野在余震中为陪伴小女孩而牺牲,看着十分抓急,不听指挥,该撤离时候却在安抚女孩的行为。
看出当时军人,年纪很小,缺乏撤离的果敢,过于理性。
余震的存在,给当时的救灾官兵带来了很多危险和变数。
堰塞湖泄洪的事件是真实的存在的,还原发生在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进行泄洪也是实属无奈,以预防带来的次生灾害。
影片最后,唐新生跳车和魏霁虹孤生救人,画面感来的比较强,感觉有点强行加码的味道,但另一方面还原当时情景下解放军舍己为人的精神。
老实说这是一部比较老的剧,很多特效已经在现在非常过时了。
为什么我要看这部剧呢,是因为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了,当时我还小在读小学,我也在老师们的带领捐出十来块的零花钱来献爱心。
而今年的五月中出了新的汶川地震回忆性质的电影,
一百零八 (2019)5.1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孔嘉欢 / 吕星辰 董凡如果有机会等我隔离完,我一定去看看。
他讲述的是一个寺院,为了救灾,破了他们的门规的,住持很有魄力让孕妇入住自己的寺院,而且还给他们做肉来,补充营养。
灾后共108个孩子出生在这个罗汉寺,“108”这个数字很有味道,是水浒传里面的108汉,暗示上天指缝间给予孩子们生的机会,或许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吧。
影评中太多的“抄袭”、“主旋律”、“虚假”、与美国大片相比,是不是厚点儿自卑了,这么多年了难道还有人生活在19、20世纪被人欺负的阴影中吗?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拍一部电影如果完完全全拍真实的话,那就不是电影了,就是纪录片了。
主旋律有什么不好吗?
有些人这么自卑,拍一些主旋律片子,让那些自卑的人,增加一些民族情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不好吗?
说抄袭的,难道一些东西只是欧美的专属吗?
中国电影事业起步晚,难免有一些借鉴外国比较新型的技术和技巧,某些地方确实借鉴过渡,说是抄袭也可以,但是这证说明中国电影有待进步,并且虽然说现在中国的演艺圈有一些不合理现象,但是还是存在许许多多努力的人的。
如果一件东西不行,不去想如何发展,而是一味抵制,那么我们就更不会超越其他国家了。
外国很多电影,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个团体,可以拯救世界,甚至拯救宇宙,难道中国电影,成千上万的普通人拯救中国的一个城市就不可以了吗?
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月亮更圆,欧美文化也不会一直是世界文化主流,美国也不会一直称霸世界,现在网上很多人看到外国政客对中国的评价都会说他们双标,但是中国的一部分人有何尝不是呢?
什么年代,还玩这一套。老老实实拍个灾难片不好吗,再烂也可能有市场,偏偏又要不顾别人承受力的去塑造一群“上帝”。假一点,可以说是艺术化手法,但硬要把观众当白痴,只会换来更多骂声。
只看了5分钟,就看到个镜头,倒塌建筑的预制板,里头的钢筋,还没有小孩手指粗,算是一个讽刺。
八一厂的电影从这个视角出发其实也无可厚非,我辈都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实这部电影除了让众人吐槽的主旋律煽情之外,还是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气息在增加的部分。比如要破坏老师的尸体、小战士用身躯保护孩子、老人家自己放弃希望……汶川地震,是民族的伤痕,回顾的视角当然不止一种……
除了结局比较扯淡。还是很好看的。
这帮装甲兵为啥要招手呢?这北斗界面也忒挫了…诺基亚回忆杀!特效是很渣,但拍的人的反应与行为还是不错的,这不是李云龙夫妻俩吗?这反应速度有点夸张啊!专家台词讲的好硬,哎哟?直20?这要是重庆震了估计全都得玩完…
比预想的要好看一点。其实不要做影迷,代入普通观众的视角还是挺可以的。就是确实有一些细节有点过分了,典型的就是唱生日快乐和童蕾最后撤离的时候还要跑去救人,有点扯。后面的化工厂、硫磺什么的,我不知道真假。但感觉有点假。有评论说很像新闻联播,确实有一点。人物的细节基本都丢了。但时间比《金刚川》还要紧张,我也理解。2020.2.3立春。赵英俊去世了。纪念。
一直在找这样的电影,,,哈哈哈哈也不至于很差
在映秀参观了地震遗址很受震撼,找了电影来看,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力太可怕了!生命宝贵,珍惜每一天,感恩每一天。
No.124叙事结构还差了一些,紧迫感和时间线也没把握好,但毕竟是我们身边的灾难,从头哭到尾。
没看过,打5颗星就是为了气死慕洋犬😂
角色脸谱化,情节公式化,就是部宣传片
怎么说呢,在中国领导下的反映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从来都是假大空...所以拍成这样是预料之中,也能接受 但是,以我的记忆,每一个情节都是真实的,不为电影夸张的描述,仅为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就足以让我震撼和流泪。
13年后再看5.12
印象最深刻的2008年五星红旗真的是信仰啊,看到就很踏实
好题材,可惜完全没拍好,还不如直接看新闻联播
好题材,差编剧
完全官方做派,据说是赶着汶川地震之后的废墟仓促拍摄的~
这个破海报真是抄袭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只给1分,因为太多情节都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哭,因为那些真实情节的感动。云南地震了,日本地震了,有的人高尚了,有的人低劣了,有的人虚伪了,有的人真实了。那么多口水,不如去做一次志愿者,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乱喷口水,正如此剧中的梁喆
情感真挚 但..似乎凸显了那些领导的的有的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