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错 尤其是 戴立忍啊 "干"一看到九孔和纳豆就以为他们在耍贫嘴 仔细想想还是跟剧情有点关系的桂纶镁一出现又糟糕化了 票房毒药好久没看到正常水平的台湾片了 真不适应大家都正常起来吧
个人主观里一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好得让人讨论称赞或是它坏得让人诟病不断停车这部电影编剧/导演/摄影兼于一身的钟孟宏先生,继[医生]之后又一部电影作品。
剧中角色包括了:金士杰、张美瑶、戴立忍、张震、桂纶镁、高捷、杜汶泽、曾珮瑜、庹宗华、九孔、纳豆等人。
一开始进入电影的几个画面看得出导演的企图心,例如张震走出镜头之后的背景还有张震在车中假寐,镜头拉到他脸上盖的报纸的图像在观赏之余心中不免替他鼓掌一下!当然选角方面导演跟王家卫早期还蛮雷同的选择一些有票房却不失个人味道的明星,这样的策略方式会让电影能够加分并且具有实际的帮助那样子很好,印象当中在"新浪潮"这本书中法国导演尚卢高达也提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故事场景中一个重要的地方-"理发厅",连结了几乎所有角色与角色所属场景,可惜了一点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入口的奇幻或是特殊场景描述似乎稍嫌不足,不过对于冷面理发师由高捷主演这个角色似乎是很好的选择与反差,不过化妆人员也许可以把高捷的妆化得再白一点,导演也许可以用再特殊一点的角度去带理发厅内部人与人的互动不是只有理发厅的厕所里那出幽默感相当足的张震VS鱼头的戏分。
另外高捷替老人理发之间的诡异感如果能加强些相信幽默感的反差会提高些许,并且当这个地方的氛围建立了,其他关联的元素也都会更生动起来了。
港星杜文泽的戏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故事,透过角色自溺自语的过程,让所有的异想的事件与物件变成可能,那样的表现的方式很有趣也有一种诗意伴随的感受。
剧中另外一个角色戴立忍饰演的皮条客,也是我喜欢的角色之一。
原因就是因为他坏,他知道他要坏才能生存,那种毫不掩饰的坏底样貌,故事才能进行下去。
当然这是个性格鲜明的角色,但是电影中尽管选角选的不错,由于角色个性的浓度问题或是描述分段故事的场景的远近关系还是有丁点让人小小不能进入。
电影很好的是有时夹杂了马克吐温式的小幽默与台湾味道的小玩笑更推近了观众跟故事的距离感,是轻松的感觉是能懂的电影。
有点阴郁个性的是桂纶镁的角色,说实在在戏中并不抢眼更别说在戏中说的那句脏话。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导演执导过纪录片的关系,还是"医生"中的生死概念,桂纶镁的角色演绎在导演镜头之下,像极了最无关的人却最受罪,越挣扎却越无助的感觉。
这段戏分让我发毛并且有一点点的不舒服,虽然这只是个人观感。
Peggy整部戏的戏分算是颇多,不过演最好的就是洗手与擦手的过程。
恕我直言的是电影中洗手与擦手有两段,各自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代表的却是相同的洗涤,洗涤了身体与心灵的各种污秽/疲惫,那是美的形式,并且能够暂存人心的画面。
Peggy另一段骑脚踏车的镜头时间有点冗,虽然也许猜测的出导演希望角色藉由骑车表示出寻找方向与发泄心中压力的方式,但是难免还是会有点期望不一样的方式却能传达相同简单概念。
记得台湾某综艺节目聊到男性生理话题时,高凌风大哥追问一医师:你看我拿烟的姿势还可以吧?
还可以吧?
自然,说这话时,他手中夹着的烟卷高高挑起,好像一朵不落的旗帜。
而《停车》这部片里,张震出场时叼起的烟卷则好似在袋中受尽委屈,呈垂头丧气的「へ」状。
看到这个镜头时,我促狭地想,导演给出这个镜头,大概是在有意暗示什么。
这个悬疑直到电话那头的老婆出场之后,方才解开。
整部电影都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虑/苦闷。
生不出小孩,苦闷;小孩消失很多年,苦闷;客人难搞,苦闷;手下不听话,苦闷;躲债被揍,苦闷;黑社会不好混,苦闷;飞行员改行开出租,苦闷。
对于种种苦闷,大家给出的一致回答是:干!
这个“干”字及其同义语虽然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有兴致的人可以数一数有几次),但全片一次实质性的性行为都没有出现。
由此我们可知,面对操蛋的现实,咒骂不仅不解决问题,本身也沦落成了一句无力的空谈。
算不上“很苦闷”的人大概只有理发店老板,我相信能和一个陌生人玩得很开心的人,是拥有真正平和心态的人——但我也相信,他拿不出一支烟要靠他人帮忙时,心里肯定也恨恨地骂了一句。
看的出导演的野心,多种表达方式,多种叙事节奏,混搭在一起有种古怪的趣味。
但仍然有生拉硬扯的痕迹,有的情节点太刻意。
用风格强烈的音乐来渲染氛围不失为良策。
不得不说张震扮演的男主的个性很让人抓狂。
典型的粘液质人格。
导演似乎太想说了,所以什么都说的不够到位。
最喜欢的,是在洗手间里面的情节。
在叙事上,又比宁浩的编剧班底弱些,节奏控制的不是很舒服。
不过也许是刻意为之,想突出某种让人抑郁压抑的氛围。
但这却不是我所喜欢的。
整个色调很舒服,很多镜头当中都很有细节。
也许故事结构本身决定了只有很多片段的拼凑,但总体感觉就是,还不到位,有隔靴搔痒之感。
所谓好电影,我想就是那种一路流畅,使人看的欲罢不能。
看完让你感触颇多,又千头万绪不知该说什么。
当然,我指的不是商业片。
台湾电影,大致可以这么区分。
一类是沉闷的,一路闷到底,然后完了。
还有一类大体上也是沉闷的,可是看得人唏嘘感慨甚至于辗转反侧,比如以前我看《一一》看《暗恋桃花源》或者《悲情城市》之类,然后是这部《停车》。
这类电影大多都不轰轰烈烈,即使讲述悲苦人生大起大落,角色们也永远不会在镜头里穷凶极恶声嘶力竭。
只是细碎,繁琐,平静,隐忍得生活,即使命运赐予人的是荒谬和困境。
所以看的人总是觉得这样的场景离自己很近。
看电影总是使人产生代入感,电影的诞生使我们有机会在镜头前感受更丰富的人生,也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自己的悲喜。
都市愈加拥挤,人们却逐渐疏离,每个人仿佛都活的疲惫,焦虑不堪。
而张震却在一个晚上的三四个小时里,因为停车而体会到了很多种的人生。
这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所以我说每一个演员都演的好极。
连出场仅仅几分钟,满嘴跑飞机的出租车司机九孔也让人觉得城市里在路上日日奔波与不同的乘客打交道的司机就该是这种样子的。
失去了儿子和媳妇的孤苦老夫妇住在破旧的老楼里,抚养着儿子遗留下来的孩子。
楼下的小理发店里手艺也许并不佳的师傅曾经是黑道的人物。
大陆来的女孩子为了母亲艰难得在鸡头手下讨生活。
鸡头虽然无赖狠毒,但是他也一样要苦苦营生。
香港来的小裁缝在大陆做了一桩亏本的生意,以至于被黑帮追杀,穷途末路。
蛋糕店的老板娘有自己的尊严和风格,她希望每一个顾客都对她的作品表示尊重。
张震,一个面临着婚姻和生育双重困境的男人。
在这一夜里,遭遇了上述所有的人物和故事。
甚至于参与其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或者竟然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因子。
夜色掩盖了一切,最终故事落幕。
张震车上载着独自飘零没有出路的邓文泽,还有身世堪怜的妮妮。
我不知道明日醒来,张震和桂纶镁这对夫妇要如何面对突然来到的妮妮,还有他们的精子卵子不能相爱的问题。
而邓文泽该何去何从?
东北来的李薇没有了鸡头的庇护如何生存?
而车厢里的鸡头呢?
那是他们的人生,我作为观众只旁观了其中一个夜里的一小部分。
明日醒来,他们的人生还是要继续一路前行。
而我的,也一样。
片子的前半部分让人如坠云雾。
悬疑、恐怖、生活——各种元素都似是而非。
节奏拖沓(几近《等待戈多》)让人阵阵发窘。
镜头也切得离经叛道。
但是荒谬中透露出来的韵味又紧紧地抓住你,让你无法厌倦和放弃。
心里隐隐觉得终点有美景,但是为“烂片出没注意”而惴惴不安的心也是等比例地沉重。
影片的最后半小时,散落的情节之珠被慢悠悠地匀速串起,直到最后五分钟,一切豁然开朗,惊为天作。
全篇弥漫着科恩兄弟式的无厘头的荒谬感,而这荒谬亦张爱玲所谓之“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恐怕正是真实世界中的大宗。
此片的镜头语言也丰富且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影片的上半部分镜头处理非常有话剧感。
提前泄露剧情的人啊,真是对后来的观者犯了罪。
母亲节的那天下午,张震和老婆约好一起共进晚餐,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要购买了一盒没什么精神但很好吃的蛋糕,把车停在了路边,等购完蛋糕回来时,却发现自己车子被其他车子挡着了开不出来,开始寻找挡车的车主。
先到了停车位旁的住宅楼三楼寻问,遇到了一对老夫妻和一小女孩,陪着一家三口吃了一顿晚餐,像一家人一样在同一张饭桌上寒喧,只是为了满足盲眼老妇思儿之苦。
接着到一楼借了理发师傅的卫生间抹去弄在裤子上的蛋糕,中间不小把理发师傅的鱼弄到了马桶里,当然理发师傅并不知道,还陪着理发师傅玩了局桌上足球的游戏。
离开理发室时遇到黑社会向街对面香港来的裁缝师追债,裁缝师被弄了一身的油漆,在理发师傅出面的解围下事情才算暂时解决了。
车依然被别人挡着,只再一次到住宅楼四楼寻问,四楼是一间淫窝,目睹了一位卖淫女子被羞辱,与淫头多言不合被打,被丢于郊外的河堤。
母亲节的晚上因为停车失误所发生的一切,那么的偶然却勾勒出了台湾社会的纷繁复杂的一角,冷暖人间,世态炎凉。
那个盲眼老妇的儿子,不会再回来了,她的儿子在起邦架案中被枪毙掉了。
而那个理发师也黑道中人断了一只手才开起理发室。
那个被追债的裁缝曾经也是一位有理想的青年,只因投资失败才这样狼狈。
至于那个一直被羞辱的妓女是一位来至大陆下岗女工。
其实张震与老婆正因为不能生育小孩的事闹情绪,他决定收养那个小女孩。
电影演员阵容空前的强大,基本网罗了台湾老中青三代电影男明星,台湾电影现在基本都是一个风格了接近文艺片,像梨花体的诗歌,像《最遥远的距离》、《练习曲》、《九降风》无非是剧情上的差别了,都是通过群戏来表现众生百态,台北小市民的小生活,电影中大多数人物都活得不太开心都挺郁闷。
并不是说《停车》拍的不好,而是相同风格的电影作品太多了,观众当然不买账,前十多年台湾那些喜剧电影、言情电影、悲情电影都去哪了?
我想台湾本土电影不死都难了。
一部《海角七号》票房飘红让全台人民兴奋,可千万不要只是一个回光返照啊,当然仅凭一部电影来拯救台湾电影也难。
夜,街头,车内,抽烟,发呆,不想回家的人。
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晚上开车,这时候才会觉得所在的城市还有一点点可爱。
车,是那么的少,喜欢怎么开就怎么开,路,是那么的宽,喜欢怎么停就怎么停,路人,是那么的有趣,无趣的人怎么会这时候出现呢。
可惜大部分时候,自己如果有机会开夜车,都是酒后。
偶尔不是酒后开夜车,又都急急忙忙。
所以这片子很对我胃口。
打开车窗,点起一支没有精神的烟,买一个没有精神的蛋糕,故事就发生了。
各种人物,在午夜粉墨登场,有丧子的老人,可爱的孙女,过气的黑帮老大,失意的香港裁缝,还有通常是午夜里的主角的美女和皮条客。
有人悲伤,有人沧桑,有人恐惧,有人想逃,有人想追。
黑夜的城市,属于有故事的人。
不知名的导演加一堆职业演员,贡献了一部不会冷场的文艺片。
最打动我的一段,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故事。
张震的车子被另一辆车堵住,误打误撞的拍了一户老人和孙子的家门, 老头子为了安慰失明的老太太,假称是儿子回来了。
其实儿子早已死去多年,只留下一个小女孩。
又是孤独的老人。
从《天水围的日与夜》开始,我突然对老人多了很多的理解,尤其是儿子不在身边的老人。
我上次去一个同学家里,同学去了国外,家里剩下一对老人。
老头子对我的到访很是兴奋,一晚上拉着我不停的说话,临走了穿着睡裤,拉着我的手冒着大风送我去停车场,站着聊个不停都舍不得松手。
所以,当初次上门的张震不忍心伤害失明的老太太,冒充老人死去的儿子,陪这家人吃了一顿晚饭,我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想想换作是我,也会这样做。
没有父母的小女孩,乖巧懂事,明知道叔叔要走又舍不得。
当最后张震拿着蛋糕回去给小姑娘,我也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想想换作是我,也会这样做。
最后,张震领养了没有父母的小姑娘,黑色的电影给人一点亮色。
心情舒畅。
-更多影评:http://blog.sina.com.cn/gzhwg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不是大作,是神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539a00100c2h7.html返老还童- 其实正常长大也会一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539a00100c05g.html在爱欲和食欲中挣扎 - 暮光之城twiligh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539a00100byp3.html假戏真做的中孝介和藤木一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539a00100bx56.html电影七磅很矫情,不过还算好电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539a00100bu3p.html
刚刚看完《停车》。
原来水泥森林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困境里挣扎。
金盆洗手的黑社会大哥。
你以为他谈定,你以为他超脱,你以为他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但是,拜托,这是生活不是武侠小说。
他在理发店里归隐是因为艰难而并非透彻。
他用一只手赢了比赛的时候,也会意气风发。
他站在夜色里的时候,也会无限苍凉,他说,这手不知道在疼什么。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倘若可以,愿意一直虚荣的活在荣耀里,可现实会告诉你,时不我待;现实会告诉你,你只剩自我安慰和回忆。
欠债的裁缝。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了不起,我们常常觉得生不逢时,我们常常觉得这小小的一片池塘,怎容得下我们乘风破浪的伟大理想。
于是我们想要改变,我们不停的离开,我们不停的寻找,然后,在走了好久之后发现,我们竟然依旧一无所有。
小裁缝告诉你,他从香港来到台湾,又从台湾去广州,然后他在这街头,被泼了一身白漆。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想,永远比做要容易。
内地来的妓女。
她曾经有一张干净的脸。
她曾经在风里骑着自行车。
她曾经在火车上对那个未知的城市满怀憧憬。
后来,后来,她化了很浓的妆。
她面对那些侮辱无动于衷。
她一遍遍的问,什么时候债能还清。
你瞧,这生活真像围城,我们永远羡慕仰望着墙的另一边。
可当你真正到那边的时候,却又想要逃跑。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以为奋斗就可以实现梦想。
四楼的皮条客。
他是坏人吧。
他是坏人吗?
坏人养着两个兄弟,一个是傻子一个吃素。
坏人和傻子兄弟在车上为了无聊的鼻咽癌絮絮叨叨。
他们做着一份叫人发指的工作,然后用最粗俗的方式互相关怀。
生活,好像并没有因为他做了坏人而变得不再琐碎。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之4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为着生存,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变成坏人。
可还是得忍受生活的琐碎。
三楼的老夫妻。
他们一直等着儿子回家,然而儿子早已死在狱中。
他们的门一直不关,是不是渴望着生活里该有些奇迹。
他们给自己变了一个童话,然后,日复一日到自己都相信这个童话是真的。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我们一直仰望着那些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自己美梦终会成真。
好吧,好吧,这生活真的就像是那做坏的蛋糕,它坍塌着,它丑陋着,它莫名其妙乱七八糟。
好吧,好吧,这生活真的就像那尴尬的鱼头,它意外丛生,它进退两难,它啼笑皆非荒诞不堪。
可是,老板娘说,蛋糕虽然做坏了,可依然好吃。
可是,我们看着陈莫无所适从的面对那个鱼头,竟会莞尔。
影片的最后,陈莫在隧道里开着车,他说,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一直向前。
生活,总该继续。
一直坚信纽承泽的《情非得已》将会是08年给我惊喜力度最大的台湾电影……现在看来,是因为当时还没看《停车》啊。
开头稍微有些闷,可以理解为导演刻意营造而出的氛围,一种山雨欲来的暗示。
从张震买蛋糕起,故事开始步入正途,也揭开了囧人张一个难忘的囧夜晚大幕。
一连串的囧无止境的黑色喜剧,印证着一个叫做墨非法则的东西。
而一个个边缘角色粉墨登场,又印证着生活的多样和复杂无边。
而且,前后呼应。
凡是登场过的人物,前后都会出现一边。
你前面占了便宜,后面就得吃亏。
戴立忍揍了囧人张,接下来囧人张又回来揍了戴立忍。
囧人张的屁股吃了蛋糕,所以囧人张后来买的蛋糕被剪刀师傅和胖裁缝吃了。
甚至连史上最牛的鱼头也不例外,你囧人张敢把我扔马桶里,回头我化成汤也整死你丫的……最温暖,也最黑色和戏剧性的一幕,当属没有爸爸妈妈的小女孩回归生不出孩子的囧人张的怀抱。
然而囧人张把戴立忍扔进汽车后备箱的那一刻,又让人不禁联想起小女孩的生父是如何吃枪子的……钟孟宏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太了不起了,又一个前途无量的导演浮出水面了。
而我们所能做的,惟有瞪大眼睛……
每一件衰事的存在都有他的意义。
从这片开始开始喜欢上这个导演。
我讨厌这部电影,就像我讨厌那个恶心的虫子,……
Bullshit
形式上的改良给它加了分,黑色小品显出了台湾多少生态
停车都能停出这么多事情...
这逻辑性。。。
有些臺詞很怪=.=
非常smart
光怪陆离的调调,但是我找不到key!被剪成这样,桂纶镁还算女主角么?
钟孟宏处女作,后半部分乏力了,但是还是蛮有意思。几个小故事虽然都不算太漂亮,也各有味道,反而是张震和桂纶镁这条理论上的主线变薄了。当然很多段落设计感还是非常强的,和片子主题其实很不搭,不过放宽要求来看,片子还是很可爱的。三星半。
高捷,瓦擦列
真的不错。杜那段有点别
最后那条虫 实在太恶了
嗯,这部片子有够长及荒谬
导演好像想拍一部《撞车》,然后拍成了一部停车。。
《停车》、《最遥远的距离》,贾孝国简直成了怪蜀黍专业户,每次出镜都能让我目瞪口呆~~
導演自以為是王家衛咩...演員都是好演員,但抵不了支離破碎
我们的走,不是因为不爱你………………
鐘孟宏真的是聞名不如見面啊,果然給台灣電影注入了一種新的電影形式。千腳蟲的設計實在太喜歡了。唯一的問題是形式感過於搶眼,內容有點弱化,可以期待他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