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还算不错,相比之前那些吵得沸沸扬扬的电视剧,这些个由一群实力演员撑起来的电视剧明显可看性更强。
几个狱友出狱后经历的酸甜苦辣,洗心革面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持之以恒。
要遭受社会的白眼的别人的冷嘲热讽,不容易啊!
片子里很有趣的是:所有和男主角有关的女人都住过院,曾文洁被老公打住院,何丽萍手受伤住院,白晓溪被人扎住院,何文文爬山迷路住院。
没住院的是笑笑,和白傻子一起死了。
牢里出来的都比外面的人好:曾文洁的混蛋老公,王朝东当年的那几个兄弟,一个个都坏了去了。
反而让我觉得,他们去的不是监狱,是党校
打她跟着江北风的小弟去酒吧一玩,后半部剧情的主线便铺陈开来,先是安子去找她时,一怒之下打了那小流氓,惹恼了江北风;直接导致江北风指使手下砸了东明、偷了车;自此,赔车、保厂、保房子就像大山一样压着他们;于是有了王朝东的“嫖娼”、殴打江北风和安子的绑架案。
要是白晓溪像往常一样等着安子,怎么会有那么多事,当然生活中的确满是偶然。
渡己难,渡人更难,可就算万般艰难,还是有人要一往无前。
老头年过花甲,自知时日无多,省吃俭用补贴女儿,这是渡已。
收留王朝东和安子,吃饭洗衣,劝阻犯罪,引导进学,这是渡人。
年轻的时候总是想得到,年龄大些后便想帮助他人,也许明白了什么也带不走,唯有感受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受给予过后的快乐,感觉付出后的感动。
幸福可以是大家大宅里的鸡鸭鱼肉,也可以是几平老房里的咸菜馒头;孤独可以是霓虹灯下的喧闹,也可以是地下旅馆的叹息。
尘世间的幸福也许真的是爱,是责任。
人生来一个,去时一个,唯有孤独常伴。
父女之爱,夫妻之情,朋友之义,得其一便可抵抗孤独,得三者需要倾尽一生之努力去维系。
值与不值可能在于年龄,在于经历。
人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干劲。
我看着路上的行人千千万万,却一个也不认识;但后来我认识了朝东、安子,办了自己的汽修厂,便觉得有了希望。
希望可能是看着身边在乎的人都健康,都幸福,这并不容易,但值得去奋斗。
祝李保田老先生晚年幸福安康。
我几乎是留着眼泪看完这部片子的,在被金钱充斥的现实面前,很少再能看到这样有真感情的影片了。
真实也好虚构也罢,看完之后还是实实在在的感动了一把,两个通宵值了。
唯一可惜的是没能看到安浩天跟何文文走到一起,从他俩在停车场因安子偷车一事相遇相识之后,我就希望看到他们能像王朝东跟何丽萍那样因为爱所以爱,不离不弃。
现实中像他们这样的例子不多,有这样一对已算是对人性最大的抚慰,再让安浩天跟何文文在一起,那就有些泛滥了。
小时候看《我的兄弟姐妹》哭湿了一块毛巾,今天看《永不回头》湿了半卷卫生纸,我似乎找到小时候纯真的情感。
妈妈24.2.5出院回家,和妈妈看《老大的幸福》,妈妈和我都认为剧情真实偏压抑,快乐爆点少,演员演技好 24年2月底看完《老大的幸福后》,每晚和妈妈一起看,2024.02.23 0点25分和妈妈看完大结局 24.03.24 23点和妈妈一起看完〈父母爱情〉就看《当家的女人》敢于说真话的剧,说真话在第十二集24分58秒24.04.01 23点半左右和妈妈一起看完(当家的女人),然后看(我的“丑娘”)24.04.16 快0点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看完(我的“丑娘”),然后暂时看(我家有喜),剧冇爆点,妈妈不喜欢2024.04.19看到第五集妈妈又喜欢啦 今天24.4.24妈妈看到十七了,为什么豆瓣只有6.7?
转眼24年5.11妈妈都看到60集了,5.13看完结局2024.05.13和妈妈看《永不回头》,看到第二集了
人是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应该被尊重。
友情,爱情,亲情,全部包涵其中。
与命运抗衡,不要放弃。
值得一看,你会有新的人生感悟!!!
121212121121212211211122111221212211211212122121212112121121221121211212212212112212112212112111211112别问,问就是凑字数!
看到第八集了,何丽萍与王朝东一场戏,闫妮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是个好演员。
浪子重回正途的故事并不多出彩,人物设定也中规中矩,好看的是一帮子演员,很多平常的戏,几个演员都发挥出来,互相捧着,又一起护着戏,结果就生生把戏拉高了一个层次。
何丽萍是个常见的传统女性设定,善良又纠结,是为你付出我所有的那一套。
与王朝东的一番声泪俱下的告白,在故事里,只是补上了人物动机的需要而已,但闫妮演的感人。
她的好,就在个动情。
技巧这东西,说起来很虚,但落实出来很实在,“我这些年也不易”的类似戏码,伤筋动骨的,无非是哭哭啼啼。
闫妮很有自己的一套,她演得何丽萍,会有些看起来像是“设计”的细节,比方一动情了就把视线转走,总是抬眼想要抑制住眼泪,气口处的梗咽总是点了一下又走,等等等等。
做一层想,感觉她这是技巧,所有的细节都指向一个专情又坚强的女人,她曾作出的艰难抉择,而王朝东的出现,即是撕开了好容易才修复的伤疤,她的痛苦和纠结都在于此。
但再一层想,有技巧不意外,所有的细节要做到那么妥帖自然,这玩意儿就需要动真感情,动了真情,将心比心地做戏,加上本来就有些办法,总是容易打动人的。
原谅我2018年才看这么一部好剧。
一开场就被姜武这个角色吸引,然后被白傻子打白晓溪之后炸裂的演技震到。
就这么一路看下去,跟随着剧情既欢喜又无奈。
老头儿这个角色是本剧中最闪光的一个点,弱小的让人同情,却又一直给所有人带来希望,支撑着所有的剧情推进,直到在最后灿烂的谢幕。
真的哭得稀里哗啦。
值得深思的一部剧,社会也好,人情也好,总会让人思考很多。
很喜欢这部剧的英文名——Face up. 困难再多,都要勇敢面对才是呀。
谢谢编剧,谢谢王朝东,谢谢安子,谢谢老头。
5.5分。
除了国产剧的通病(拖沓、剧情注水,正反人物脸谱化极端好极端坏),还有一个编剧常犯的问题:逻辑差。
剧情转折不是根据角色性格自然发展,而是根据作者的意愿走。
很幼稚。
人物脸谱化就不用说了,把好人说得又好又老实善良又单纯,义气得不得了!
尤其这几个一二号,丽萍朝东安子老头等,真是好啊单纯啊,义气恨不得把自己卖了帮别人。
自己被坏人害了吧,还大大度度的原谅,以德报怨嘛。
以一个释放的罪犯的故事本来很有看头,但编剧却把好食材做成了烂菜。
比如逻辑差的表现:1 女主角丽萍很厌恶犯罪的男主角,但却十八年来保持单身!
老说改嫁,只和改嫁对象谈朋友?
原来谈了十来年的朋友!
后来对男主角又突然奇迹般地转变了!
又不顾一切地爱上了。
而且爱得那么深,把楼抵押贷款给他开厂,女儿不理解打女儿,有钱爱她的男友抛开,跟父母翻脸。。
请问男主出狱后做了什么让你对他这么死心塌地?
还是你编剧的意思?
2 文文不爱安子,后又莫名其妙地爱他那么深,打都打不走。
编剧师傅,你按自己的意愿组织一切,总也得编个理由吧?
3 流氓坏人都不会打架,总被好人干。
好像坏人不是干黑社会的,是卖菜的。
好不容易让坏人动了次手,还让配角挨的。
编剧保护男主心切,我地理解,水平低的编剧的通病。。。。
Bug太多太多了。。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到捏着鼻子还是看完了。
五星吧。
上一个让我仰望佩服的老演员是陶泽如老爷子,这一次是李保田这个老演员,都是演技爆炸的好演员,疯狂打尻!
最后一集,当镜头转向老刘充满笑容的遗照时,眼泪决堤了,哭的稀里哗啦的。
最后的回忆杀看的让人泪落,老刘为了大家扑心扑命,倾计所有,竭尽所能,放下了自己的脸面,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就是为了大家伙能重回正路,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郝兽医,都是折翼的老天使。
他为了大家伙做的每一件事,就像春雨,慢慢得,无声得滋润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最后,我记得老刘是想说他们相处的日子,就像爷爷、儿子、孙子在一起一样,事实上老刘对待朝东和安子真的是像儿子和孙子一样。
前面剧情大多是围绕着朝东展开,镜头在朝东身上,而展开之后貌似就是老刘的主场了,大部分镜头都在老刘身上,所以这部剧真主角是老刘吧。
讲的好像都是老刘帮着弟兄们擦屁股的故事,哈哈,开个玩笑!
剧本也很扎实,时间上的安排,人物之间互相知道对方存在的时间和相遇的时间,人物之间的关系。
剧中多次用火车飞驰而过的镜头来表示时间的过去,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这个设计很好。
虽然我觉得里面有很多太勉强的巧合,比如安子喜欢的大学生就是朝东亲闺女,安子招惹的大佬正是朝东牢里的对头。
不过正是这些巧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高潮。
电视剧大都是这样以此制造戏剧冲突,推进剧情发展,所以没什么好说,太较真电视剧就没意思了!
总的来说好剧!
by国产好剧的狂热粉丝 大佛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BJIFF 240425 党史馆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3.5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