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一部看原惠一监督的作品还是高中时的那部蜡笔小新剧场版:假面帝国大反击,当时就折服于其优秀的节奏控制力以及深厚的情绪感染力。
那部剧场版不但延续了蜡笔小新系列的幽默搞笑风格,而且其中的怀旧场景同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能让人亦喜亦悲,这样情绪张力的控制非大师不可为。
片中野原广志回忆人生之路的那段堪称经典,实属不亚于高畑的闪回佳作。
时隔多年,原监督对怀旧主线的处理依旧功力深厚,而河童之夏也和之前的蜡笔小新剧场版一样,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肯定,同时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这样优秀的原作和导演能够有机会合作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实在是观众们的一大幸事。
影片的主线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讲的地球上最后一个河童闯入人类世界又再次离去的故事。
但实际上本片涉及的主题内涵非常多,以至于片长达到2小时。
从环保到人性,从生态到社会,从杀戮背叛到友爱救赎,想一一厘清并非易事。
感觉上影片中关于未成年人社会问题的涉入有些缺少必要。
这使得主题过于分散,而且以影片的长度也很难去将其表现完整。
女配的出现就好像是专门为这个主题添加的一样,这样模糊焦点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很多东西,也摧毁了很多东西。
百年之前的人看到现在的社会也会很难适应,更不要说是河童这种异族的妖怪了。
人类不断的掠夺着地球上的一切资源,生物种族在不停的灭绝。
在动画片里是河童,而在现实中就是中华鲟藏羚羊。
小空到了河边,只要求大自然赐予他足够的鱼。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也是只要求得温饱,而现在欲壑难填的人们即使看到龙怒也不放弃对河童的追逐。
那些山谷沼泽都已消失,那些宁静质朴的村庄都慢慢变成了被水泥森林淹没的城市。
我想,当地球无法承受人类的发展进度的时候,我们终将像污点一样被大自然吞噬涵养,浴火重生之后,生命从废墟中再次起源。
那时会不会变成河童或是其他什么生物主宰的世界呢?
也许只有宇宙自己知道。
片中的人文关怀不只体现在对待自然之上,还体现在上原一家的自我救赎和康一的成长上面。
但实质上,这部影片在人性方面讨论得最多的主题是【异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类对于其他族群(包括人类内部的族群)有着本能的恐惧和致命的好奇。
这使得人类永远徘徊在接触、利用和排斥、消灭的鸿沟之间。
小空虽然最终回到了自己的自然世界里,但若想比较容易的活下去,就只有红河童大叔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愿望,那就是变成人类的样子。
这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要想使得不同族群相互融合就不得不舍弃一些自己的特点,只是我不知道变成人类的样子去酒吧喝酒的河童还算不算是真正的河童。
=======================现在越来越发现看了让自己眼泪汪汪的影片之后也很难写出同样感人煽情感悟来了,所以还是走评论路线吧。
再讲一些琐碎的话好了:片子的节奏很舒缓,与此相对的是剧情发展的转折却非常迅速,该出手时绝不拖泥带水。
细节上本片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比如菊池扔鞋。
还是要遗憾一下早恋线,跟整体剧情内容上的不搭调是一块不大不小的伤。
小空的声优富泽风斗本人就是个12岁的可爱正太,应该说他在本作中表现非常出色,十分自然而且超级可爱。
又见动画地标东京塔。
本片将主角的河童设定为儿童,这就注定了不会过分残酷。
如果主角河童设定为成人的话,肯定会是更加震撼与深刻的作品,当然,我并不想监督这样做。
片尾,小空说,我和人类做朋友了。
然后一阵微风拂过,水波荡漾,微澜追漪。
大抵是小空的爸爸听到了吧。
或者他只是想说,俱往矣,皆随风。
有多久没有看过这样深刻的动画了呢,画面里的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生活是否也是这样的美好光明.可是开头那血腥的一刀,实在是反差,又实在的震撼,我一开始就被吓到了,如此恐怖残忍的画面,又会怎样交代一个美好感动的故事呢.还好,不负所望,甚至是美好的一塌糊涂.虽然动画片常常弘扬人类的真善美,可是却又渐渐让人感到疲惫,老一套的东西会让人腻烦到开小差,在一堆纯真中间还忍不住要YY一场,例如波妞.可是这次我没有,真的没有,我说不清是哪里用了哪种方式来颂扬人类善良的部分更为出色,可是我就是这么陷进去了,怀念儿时背着书包上学的样子,怀念那些真诚的与伙伴与人类相处的美好,甚至会怀念整个三四月份到处旅行到处参观享受春日的时光.其实我一直相信,谁都一样,在心底藏着那么一份憎恨丑恶、怜惜弱小、憧憬美好的纯真.所以,我们抵抗不了小酷抱着父亲手臂大哭的样子,抵抗不了它坐在红塔之上想着跳下去是不是一了百了.这是我们的悲伤.也会为了康一在女生面前慌乱的不知所措而会心微笑,这是我们的年少,还有狗狗怀念它第一个主人玩耍时的美好画面,它冲到人群里保护小酷的样子,这是情义.可是在这些时候,我还是有扪心自问,那些美好,那些纯真,我是不是还真的拥有,为什么我要在一部动画里寻求感动,如果身边处处美好,我应该习惯才是,也便不会觉得动画到底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果然,这个社会总还是让人失望的是不是.我承认我悲观,小酷看到除了残忍血腥的坏蛋,人类世界还是有康一一家这样的好人,可是在我眼里,恰恰相反,我们总躲不掉那些突然而来的丑恶.最近总是下到台湾配音版,却都意外的让我惊喜,河童被译作小酷,伴随着cool的音,在那个让我想起酷儿,哈 ^^ 不过声音真的无比可爱,让我总有想冲进屏幕里拥抱它的冲动.还有那些眼神和表情,我从来没有注意到动画人物可以如此传神,康一害羞慌乱的东张西望,狗狗故意冲到女生面前装可爱的模样...第一次让我感叹制作的精良,当然,也许以前从未注意,或者,不曾有过这样的心情.总之,这部动画要力荐,很抱歉,我又写矫情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表达我所感受到的美好.我为此稀里哗啦的哭了.
小河童Coo酱太可爱了,好想抱抱它😭。
刚看几分钟就发现曾经是看过的,可为什么没有看完,许是由于任性的画风了,能把人类画的这么丑真的“大丈夫”😂?
年少无知时对河童的长相也着实接受不了,如今再看,有了阅历有了悲悯,河童父子跨越200年的亲情羁绊成了贯穿始终的悲伤泪点。
从没有一部动画,画风不美而全靠强大剧情支撑成为经典杰作的。
当然Coo酱的人格魅力是最大原因,配音也功不可没。
软糯的baby童音,好听的上古方言,Coo酱用声音就赢了。
Coo酱抱着大鱼去救父亲,Coo酱200年后的苏醒,Coo酱在新家的逗趣,Coo酱超凶怒斥人类最后拼死一搏爬上东京塔……我把Coo酱脑补成一只被人类收留的狗狗,它与我们不一样,它被视为异类,被监视被关注被驱逐,它要找一个没有人类的安静地方。
康一将Coo酱快递送去那未知的乐土,二人分别时Coo酱用心语说的那段话,只要你曾经养育过一只动物,都会听的明明白白——“康一,别太责备自己,我一点都不怨恨你。
我和你一起生活得很快乐。
没事的康一,后会有期。
康一,我没死真好。
康一,从你那得到的这条命我会好好珍惜。
”这是我流泪最多的电影之一,从天空中黑云聚集,云间突现巨龙开始,震撼都无法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Coo酱,一个远古乡间自由自在的小妖,父母先后被人类所杀,自己深埋地下200年,被现代小孩康一救起,经历与大狗“大伯”的挚爱友情、与康一的友谊、与现代人类的对峙和追逐,终得自由,带着父亲的遗骨,执着奔向新生。
那个在遥远海边等待它并善意收留它的石狮红脸怪,告知它日后可化作人形快乐生活的时候,是这部动画最闪光神圣的高潮一刻,仿佛上帝降临人间。
影片结尾,让人想起肖申克最后瑞德与安迪的重逢,Coo酱漫长的自由之路,终于在冲绳这个美丽新世界得到救赎。
河童,住在各地河川里的鬼怪,外表似3-4岁儿童,有鸟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体及乌龟的壳,喜欢小黄瓜和相扑。
《河童之夏》是由《蜡笔小新》导演原惠一根据日本儿童文学名家木暮正夫的河童系列,耗时五年时间完成的动画长片。
也是继《千与千寻》后首次入围日本电影旬报的动画电影。
影片音乐极美,探讨环保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主题动人,正面向上,已成为《千与千寻》之后本人最喜爱的动画。
强烈推荐!
真的是很治愈的一部电影1.小河童的善良大概是看完后最打动人的。
小酷说过这样的两句话:“河童从来不说谎”“我的朋友是不会骗人的”,直接就反映出了动物之间那种真诚与单纯;同样的,言外之意就是人类的虚伪奸诈。
小酷在上原家遭受记者和公司围困的窘迫情况下,同意接受拍摄采访来帮助上原家,我觉得这里是照应了大伯(上原家的狗)之前和它聊天时候说的一句话:“我欠这家人一个人情”;这句话小酷一定默默记在心里了,所以才认为它也应该报答上原家的人情,所以同意接受采访。
还有一个小细节:小酷出去玩回来特地送给妹妹从海边捡的“石头”(玻璃),这么有心,能不治愈吗?
2.还有“大伯”,也就是康一家的狗,被康一捡到后虽然一直在康一家,但是依旧没忘了之前的主人,临死前还说“我应该回去了,如果我没走他应该会好过一点”,虐死了好么,可是又超治愈啊。
而且感觉大伯活的真是通透,既能看明白人的感情,也能适时给予帮助,比如拉着康一到女主坐的长椅旁边想要帮一下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时。
尤其看到最后果断出去救小酷帮助小酷逃跑的大伯被车撞的时候,心都碎了好么。
那么好的大伯,就这么离开了。
3.菊池。
菊池和康一在栅栏旁的谈话也挺戳人的,以及后来康一对小酷说:“菊池很坚强,没有伙伴自己一个人努力着”,还有之前菊池好像对康一说了一句让他一定要好好保护它(指小酷)来着。
菊池这个角色也挺值得揣摩的。
4.太多辽,不说辽,真的每个人都很好啊。
温柔的爸爸,可爱的妈妈,傲娇的妹妹。
都是治愈点啊结尾的时候,小酷抱着爸爸的手臂在河边说:“这里的土地神啊,请允许我和老爸在这里暂住,请允许我在这条河抓鱼,只抓一点儿能填饱肚子就行 ” ,这里的“只抓一点儿”真是和人类的贪婪完完全全的对比啊。
“父亲说过,人类将我们生存的水塘和沼泽夺走,然后是风,还有天空。
渐渐地将神灵的地方都据为己有,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开始失去了感情。
”这部片子,从开篇时小河童抱着大鱼从路旁跑出来,在一片风雨欲来的黑夜中为父亲向武士求情时,便已让人感到隐隐心痛。
这个孩子,连神灵都来不及蒙住它的双眸,它在一瞬间眼睁睁地看着血花在刀光下四溅。
人类心底的恐惧和歇斯底里淹没了它挣扎的呐喊声。
历史和人类逝去的记忆具化成巨大的地缝将它吞噬。
它却代表着疼痛的自然和为人类所斩断的传说,苏醒。
两个孩子发现了它。
一个孩子把它带回了家。
它的身体干枯,依附着百年前残留着那一时境的古老石块,在孩子的水池中瑟瑟。
姿态恭谨有理而带着一丝急切,声音稚嫩直率而不做作,懵懂而真挚,思维仍然停留在和父亲坐在湖边笑谈的平凡生活中,而它的每一次好奇都在告诉人们,它在以最幼小的灵魂见证最巨大的变迁。
“啊……”面对广袤而与自己相距遥远的这个世界,这大约是连它圆而明亮的双眼都想要发出的惊叹声吧。
但是“创造”出这个令它惊奇的“世界”的人类,其实是一种多么无能的生物啊。
--记忆无能。
重生的生活淡然而幸福,小咕虽然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却从未忘记那百年前的一夜——神灵的孩子即是如此,它们对往昔对传说对历史的记忆无所凭借,它们与自然相和,感受自身与自然为彼此留下的安详的痕迹。
它们不自称为传说,因为它们仍在传说的滋润之中,只有人类,不知何时起,脱离了自然,站到了传说的对立面,以观者的角度开始描摹着一切,为自己对自然的背叛,叙写一首伤感的诗。
如果没有摄像机、相机和拍照手机,人类的记忆已经无法支撑着、去继续相信眼前的真相和“传说”了吧;如果没有那些被赋予在小妖怪身上的带着利害味道的意义,人类对它们口耳相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了吧;如果没有那一截被砍落的河童父亲的手,那个民俗学家又怎么会信誓旦旦地称言相信河童的存在?
然而这样的空泛的记忆,终将是会被自然的记忆的洪流所冲垮的。
而失去这填充物之后,便只剩下麻木而顺从的骨架了吧。
也许未来,我们需不得不在照片上看一下“记忆”这个词。
---独立无能。
我们已经听到过了多少次这句话,人,是社会里的人。
是的,一个人是无法成事的,不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人类彼此依赖,相互取暖,正如那温馨的一家和小咕之间,正如小咕憧憬着的与同胞的相遇。
然而却有人将“维系”变成了脱离自主控制的缝线。
两人一组的杂志偷拍小组,男女搭配的主持人,蜂拥而至的大批记者,节目上满场的嘉宾观众,还有那三五成群欺负着康一和菊池的小男生小女生们,还有拿着祖宗说事儿的民俗学者……孩子们在群居中学会了大人的口吻,大人们在群体里默认和放纵着自身延续着的孩童的任性无知,将任何一个人抽离出来,他们将感到恐惧,不安,失去面对这个本来就已被人类改造得彼此割离的世界的勇气。
已经放弃了自然的人们,如果在人化的社会里也找不到一寸可倚赖之地,便会像一些“无用”的传说一样,从时间中提前死亡了吧。
况且,自认为多智的我们,如果落单,不是更容易在心里受到二元论和怀疑论的威胁麽?
我们急于确定自身的存在之时,也是自身离独立最远之际。
于是,有多少个人能像小童子或蜥怪,或小咕那样,即使知道世界上可能只剩下自己一个异类,也能谈笑风生,长歌而眠呢?
“要掩人耳目的话,还是变成人的样子最保险。
”因为人群是人最好的屏障,而且,到处都是人群。
---交流无能。
“心电感应”这类的功能,似乎是出现在科幻片里的超能力。
而这里却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项多么原始的“功能”。
即使没有人教也可以学会;即使很久没用过也可以再次尝试;即使,从来都不知道,也未必不能相信;即使,跨越物种,也未必不可能达成。
但人也许也并不是不知道这是本来就有的功能,而是刻意把它压抑下去,自我保护和封锁着。
因为,有多少人能像康一和菊池那样,敢面对对方对自己心声的完完全全的解读呢?
---爱无能……?
大叔死了。
它曾经告诉小咕,人类善变。
它还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康一和以前的“他”是多么相像。
然而,即使带着这样的阴影和创伤,它仍然因为一份单纯而直接的恩情,甘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守卫这个家庭的人们。
爱的转变有如此多可能的方向。
大叔原来的主人用懦弱的暴力替代了爱,大叔用无比的包容和理解在死去之前做着令人唏嘘不已的自我安慰;康一最终挠着膝盖羞涩地道出了对菊池的钦佩之情,虽然原来一直死要面子地大叫着她是丑八怪然后“落荒而逃”,连大叔都摇头不解;瞳的任性和哭闹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但前半段我们因她的任性而笑,后半段却因她的哭闹而感伤——是的,我们也随之展示着善变。
小咕总是认真地说,可以的,好的,因为我欠你们家太多的人情。
它的深明大义令人感到近乎悲壮,甚至还能感到它身上带着一种久远的家训培育出的教养。
康一是多么的幸运,他得到了心灵成长的契机,因与小咕的相遇得到了关于感恩之心和爱的天然教诲。
而他们一家也得到了那些窗外之人所得不到的殊荣。
他们是拥有爱的,但他们只是个案,剧中,个案常常反衬了整体。
他们放开了小咕,真正重获了人类珍贵的精神;窗外之人时刻想占有神灵的遗存,“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开始失去了感情。
”-此外,关于制作上的几个亮点:一是在故事的构思上,虽然主题和《平成狸合战》有共通之处,但本片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情景和人物情感的变化,既有《邻居家山田君》的平淡天真,又有宫泽贤治的予人启迪的童话韵味,轻松幽默、惆怅诗意和发人深省的伤痛之感相互交融,扣人心弦,两个多小时行云流水不觉冗长;二是在人物动作细节的表现上,个人认为堪称经典。
不管是人物独特性格,或是心理变化,或是人与物的交互作用关系上,都观察得非常到位并充分表现了出来。
片中并没有太多复杂华丽的大动作(即使是相扑那几段),但从头到尾都显示出“最难表现出”的“自然而然”,有些地方甚至令人产生“啊,真的是这样,我平时的这个动作这里居然真的有演出来了”的感觉;三是2D和3D场景的衔接自然,很多场景特别是自然场景的中近景制作颇为精良。
同时,人物造型简练到位,干脆而不潦草;四是音乐不错。
最后,感谢神灵,它不是个悲剧。
《河童之夏》这部电影好长,但是泪点很多;尽管是用手提躺在沙发上看的,到了后面我却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传说中的妖怪(我觉得翻译为精怪或精灵更恰当),河童小酷,目睹父亲被企图侵占沼泽改为农田的武士砍死,在逃命中遇到地震,被嵌在石头里,直到两百年后才被小男孩康一捡回救活。
妖怪在现代不啻是个神话,康一一家马上变成焦点,他们和狗狗阿伯、河童小酷都遭遇很多困扰,最终阿伯被车撞死,小酷被送去乡下隐匿起来。
故事脉络很简单,但整个剧非常丰富,刻画的人物也很丰满。
康一一家都是普通人,爸爸是一家之主,家里出点什么事他都负责拿主意,安抚妻子,支持儿子,同时不忘照顾小女儿。
虽然在“隐藏小酷-曝光小酷-放生小酷”的过程中也迷失过,但最终能想明白“我们过去做的才是不对的“,真的很不容易,一个大男人能承认自己的过错,太不容易了!
他盘腿坐在沙发上给儿子和小酷玩相扑当裁判,按耐不住自己也下场,还有喝酒时倒一点到小酷头上,看到小酷醉得脸红还载歌载舞地求雨,笑得不可自抑,这些细节都让他有血有肉、非常可亲。
妈妈是家庭主妇,有女人独有的恐惧小生物(比如老鼠蟑螂和河童)、爱听好话(河童说她了不起她把头一扬自觉良好)、虚荣(害怕上电视时显老)、母爱(给小酷缝一个背囊来装他爸爸的手),很多细节把她也塑造得很到位。
最感人的,是她不愿意儿子为了给小酷寻找其他河童而远行,担心他,目送他出门,不满”他连回头都没有“,丈夫粗心地问”又怎么了“,她轻轻一巴掌打在丈夫胸膛上,带点撒娇以及得不到理解的不满。
妈妈总是最挂心儿女的,毕竟都是自己孕育的孩子啊!
康一的妹妹小瞳可能得不到观众们对《龙猫》里那个妹妹那么纯然的喜欢,因为她一开始就表现得不喜欢小酷,之后还跟小酷抢椅子(虽然她长大到再也不能坐那张粉红色椅子了)。
但是这就是真实世界里的孩子啊,他们有时候是天使,更多时候是小恶魔,哈哈。
讲到这个,不得不感叹,孩子的世界其实也是很残酷的。
康一喜欢的那个女孩子,被女生、男生都欺负,原因却是父母外遇离婚,这跟她有什么关系?
莫名其妙!
但是孩子们能理解这点吗?
不能。
他们从大人那儿听来的冷嘲热讽,加倍地施加给这个小女孩。
康一因为家里有河童又没有拿给他们看,也被孤立和抨击。
更严重的要数阿伯的前主人,小时候跟狗狗很好,长大的过程中被欺负而把压力发泄在阿伯身上,天天殴打它,以至于它离家出走。
长大之后,这个世界有变美好一点吗?
没有。
可能比孩子的世界更残酷。
站在小酷和阿伯的角度,看着它们在城市里逃命却走投无路,不得不心寒,哪一天自己被发现是这个世界的异类,你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哪里都有摄像机哪里都有镜头哪里都有好奇而冷酷的目光。
阿伯被好奇追来的车子撞死了,小酷爬上东京塔,彷徨张望,”爸爸,我找不到没有人类的世界“。
那一刻,人类世界对它来说是多么冷酷可怕的地方!
它想到了死!
我们没有曾经是小酷吗?
我们没有曾经觉得自己被孤立被排挤好像站在世界的边缘摇摇欲坠吗?
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那些好奇而漠然的观众。
扯远一点,我想起了厦门BRT纵火案,根据报道,嫌犯是想领低保和退休金而不可得转而报复社会的底层人士。
倘若报道属实,他纵然不值得原谅,但我们能对这样的人做些什么呢?
就像小酷感受到的,现在人类真的太多了,好像地球都只是人类的巢穴。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太短,太多摩擦,太多磕磕碰碰。
我一直很不耐这样的人际,争什么啊抢什么啊晒什么啊,想表明什么啊?
但这就是世界,不容改变的世界,无法逃离的世界,残酷的世界,令我受伤的世界。
我不是没有无奈的。
小酷也被这样的世界伤害过,但它跟我们不一样,它还有灵魂,而且它有一颗感恩和宽大的心。
它感谢康一一家人帮助了它,认为跟康一一起捡到它的小女孩也是救命恩人,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感激的能力。
(比如说被路人扶起来却反咬一口索取赔偿的阿伯阿婆,他们年纪一大把,黄土都要淹脖子了,这么狠毒也不怕报应临死都受罪。
)小酷被人类狠狠地伤害过,父母都死于人类之手,却能说出”原来人类中也有你们这样的好人“,偏激如我,真心要向它学习。
看到这部动画,让我仿佛找回了阔别已久的看“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的感觉你甚至在看到最后时会有这样的发问:难道这是原惠一用来向高畑勲致敬的片子来的么?
一样的批判角度,一样的人性诉求,同样的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回归,如出一辙的重深度“轻”表现……区别在于,前者照我心目中的大师似乎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不论是在情节的处理、画面在细节上的琢磨、整部片子主旨上的深度体现……仍然明显劣于“平成狸合戦”尤其是结尾クゥ那句折中主义的台词,让我在惊喜于在日本动画近年一片如此视觉系且娱乐性的风潮中,竟然还能流出这么一股清泉,让人们坐在电影院里开始思考自我的片子,同时心头飘过一丝丝遗憾……既然是一部有深度的片子,那么这次就撇开其他因素,仅仅谈主旨的部分这部片子依然不是在讨论动物与人的关系、同环保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日本是个对大自然充满着崇敬和敬畏的民族,这点就不用拿来做宣传环保的噱头了但在我个人看来,这部片子的确像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切片,不是自然的,而是文化的影片没有像我们展现有多少河流因为稻田的增加而枯竭,也没有像我们展示有多少动物在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中濒临灭绝它分了两个层次在叙说这个故事,一方面クゥ作为群体中的异类,它的命运和那个被嘲笑和排挤的女孩菊池相似——孤独,即使会说人话,生活的世界却不是自己的世界、诺大一个城市却没有接纳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クゥ作为一个新奇事物,饱受人类文化的愚弄与迫害——当クゥ因为走投无路而爬上东京铁塔的时候,坐在高高的东京铁塔上,眼前是一片高楼林立的景象,如此的凄凉、如此的无助,跑到哪里都躲不开人们狂热地好奇心和疯狂的媒体轰炸,走到哪里都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让自己感觉自由舒适和安全的家……看到这样的情景,坐在席上的观众,你难道会认为那仅仅是クゥ的写照么?
当クゥ在电视台录制节目中途暴走,在媒体和各种好奇的观众的围追堵截之下,那仓皇逃跑的狼狈相——那难道是仅仅是クゥ么?
我个人非常讨厌日本的早安少女,而且对叫做Johnnys的这个公司也没有什么好感——问问山P是多大出道的?
二宫呢?
冈田准一呢?
一批孩子为了满足媒体的利润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对青春的集体YY牺牲了他们的童年,当然你可以说他们少年得志,活该没有童年……那么转头回来看看我们自己和我们几年的真正的80后和90后吧:有什么东西是没有被包装之后才兜售给我们的?
有什么文化是是还没有被marketing的?
有什么样的活动是纯粹不商业的?
影片中让我最为厌恶也是觉得最可悲的一个画面,就是一群号称クゥ的fans在康一家门口喊着口号的场面人们是如此欣欣然地全盘接受那些经过广告或媒体包装、打磨、粉饰过的事物,甚至从来没有站在クゥ的角度,为它的权益和自由考虑过……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甚至我们的下一代也是一样……难道你不担心吗?
当有一天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找个远离城市的幽静之所时,你却害怕没有便利店、没有汽车……当我们有一天真的到农村老乡家里借宿的时候,我们会怀疑他们好心给我们铺的被子有没有虱子,他们会不会敲诈我们的钱……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知道管你要Micky和Hello Kitty的东西却不知道它们源自于哪些动物的原形……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意外地发现,我们的孩子一逛商场就兴奋,而你好不容易有空带他们去郊游的时候他们却宁愿躲在车里睡大觉……当你的脑中综合了所有这些画面的时候,你面前的景象便是クゥ眼前高楼林立的东京高楼林立、物欲横流、繁华似锦、混乱喧嚣——就是没有给你的心留下位置而我们比クゥ更可悲,处在如此被高强度的洗脑的社会中,我们的心还有百分之多少是热的、是红的、是朴实的、是纯真的?
“河童のクゥと夏休み”——一部发人深省的好电影,推荐大家都去看!
《河童之夏》这部影片描写了在现代社会苏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上原康一之间的友情以及所遇到各种事情和人类,对于环境问题、霸凌、媒体的过度报道等日本社会问题也加以讽刺。
首先这部影片对河童这个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很吸引人,很可爱。
原本的美好家园被破坏,河童被救起。
善良的康一把河童当做朋友,之间发生了许多的故事。
同时,父子之爱、环境问题、欺凌问题等等,作品企图通过河童小库和主人公康一的交流,来道出对现实社会种种问题的看法。
另外,作品通过描述互相信赖的父子情、康一与在旅途中遇到的人的交流、和小库,还有小狗奥桑“大叔”之间的友情,来表达出一种对有情人间的美好向往。
影片所折射出来的现实道理很深刻,值得大家反思,通过小故事来反映社会,反映人性,美好又感人。
这个夏天,遇见你实在太好了真的突然觉得很久很久没有看见满眼绿色的森林了很久很久没有游过清澈的河流了很久很久没有独自出行了很久很久,没有和父亲好好说话了。
很久很久没有如此为一部动画而感动了很久很久没有哭的那么开心了真的在这个发生了很多事情的08年的夏天遇见你实在是太好了。
我不想对你做什么评价请永远的活在我们美好的内心中吧请永远消失在这个炎热的夏天。
我的第一篇影评,写给你实在是太好了。
在乱涂之前,查了一下票房,本土3亿5000万,不算高。
不知道自己是孩子气还是总有着那种浓浓的恋旧情怀,很喜欢这种题材的东西,每一次都能把自己打动,要说看着这个有些杂乱的卡通,会有笑有泪,对一个30多岁的男人来说,真妖异啊。
会想到童年的朦胧的对异性的喜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会想到那时候多希望有一个小小的我能对它好的宠物,会想到我们已经缺失的那份简单和纯真。
那个家真好,那个女孩真好,那个河童真好,有心情看看这样的东西真好。
好不错的动画,纯真又警醒
有点长。但 奇特的思维
完全是从大人的视角啊喂
人设比较差。。。
冗长。
好设定遇上了智障剧本,一个比一个看着窝火,MAD明明这么悲,差评。
河童,日本人的妖怪审美观
一直流泪。。这是我厌恶人类的原因。。
只有人类会说谎,呵呵。
小小的背影,坐在巨大的东京塔上,瞬间我就崩溃了,泪流满面。
“在这个夏天遇见你,真好。”
感觉太儿童向了,不太适合现在的我。
看完这片,我无奈地发现,我已经被好莱坞西化的很严重了,这种温馨、纯净的动画片我完全看不进去,«千与千寻»«龙猫»也无一例外地让我感觉幼稚
看片的过程中哭了3回
这只河童画得像青蛙一样....太暴力了!为了展开儿童独立“大冒险”的叙事,把河童爸爸写死了!!!!
真美善.............
无感!可能是年纪大了!
龙出来的时候,我直接无语了。代表什么,代表爸爸吗。这么小的女孩就这么蛮不讲理,长大了就更别提了
河童还可以这么有爱啊 @2013-07-11 16:50:51
那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