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某种情节。
导演是张艾嘉,女主角是刘若英,男主角的配音和旁白是我喜欢的台湾广播人光禹。
而,这全部的因素因为古天乐的加盟变成了一堆废墟。
我不是导演,也不是编辑,所以,我也不晓得为什么古天乐成为男主角的原因。
他的演技终究是没有见长的,典型的香港蹩脚演员的造作风格,太烂的国语也只能通过配音来掩盖,但是那么好听的声音从古天乐的嘴巴里面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而黑社会的题材,注定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噱头而已。
张艾嘉,刘若英,这次,你们是让我失望了。
关于爱,有太可说的,可是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天恩的爱,恩妈的爱,美宝的爱,喜儿的爱,兄弟的爱。。。
爱是一种天性,父母的爱永远是这世上最无私的。
影片把这种父爱用镜头表现出来,让观众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细想,其实天恩对女儿的爱一直都是默默的付出,我们看到了,可是作为女儿的喜儿却看不到。
但我相信她一定体会得到,因为我也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
一个好爸爸,我们都有一个好爸爸!
不想多说什么 真的很难得香港有张艾嘉这样一位才女 她的作品到了这一部 我感觉已经非常深刻又成功哦 虽然很女性视角 有些不太现实 还有信仰上的倾向 让这部片子很 喜剧浪漫色彩 但是这种浪漫的情调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 但是感觉造型和画面上相当类似韩国电影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影响呢 值得表扬的是开场字幕和画面 很有创意 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很多人说他们一家子幸福的在一起了 我想 但愿 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吧
连续看了张艾嘉的新片:一个好爸爸,和功夫熊猫。
不知道为什么,被很多人觉得好看和好笑的功夫熊猫,给我的感觉没啥感觉。
情节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看的功夫之王,都一样的是不会武功的变会武功,打败恶势力。
甚至觉得两者人物还可以纷纷对应起来,自己体会吧。
当然,熊猫胖得很可爱,吃起来也可爱,当它打败敌人的时候我在想,看来胖确实是有好处的,那屁股真够大。
它从啥都不会到成为龙战士的过程,其实只需一念之间。
哎,一念决定成败,没有啥是不可能的。
虽然师傅的其他子弟都比他武功好,可是他有悟性,相信自己就能做到。
然则看到泰狼和Master Xifu对话那段觉得还满伤感,前者是后者的全部调教,后者亦对前者充满了所有爱意,只是当泰狼得知自己不是龙战士后反目成仇。
想想这孩子真可怜,他心里建筑的那些美好理想和所有努力都被瞬间毁灭,能不发飙么,绝对的理所当然要报复社会。
所以人不要轻易给人承诺和希望,当有一天希望破灭无法实现的时候,被赠与的人是很可怜的。
可熊猫呢,本来就对人生没啥期待,反而误打误撞学会了功夫,娱乐观众也成就了自己。
看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和天斗,难,禅机不可说破。
统一的教学模式教不出大人物,你看,师傅发现熊猫爱吃,就从吃下手,也能挖掘出它的潜力么。
其实我还不太明白这潜力是如何出来的,或者是本身就存在于它体内的,要不然那豹子之前那么厉害最后杂就败给了胖熊猫呢。
看功夫熊猫,薯片加可乐的一段悠闲时光,突然有些想念乱马二分之一了。
一个好爸爸呢,也是类似感觉。
有些搞笑,但整体很微弱。
有几处对话实在让人想入非非。
当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他说,你要进来啊。
她说,你要出去啊。
汗颜当女主角怀孕后希望男主角娶她,她说,你是个只有小头,没有大头的男人。
随后踢中了男人的要害。
当女主角搬家到男主角家中,婆婆的开头语是:你不是第一个。
她回答:但是我会是最后一个。
古天乐很帅,刘若英也很有气质,可是这电影告诉我们,黑社会老大和爸爸这两个角色,你只能做好一个,想两个都得,没门。
另外,还告诉我们,还是生儿子好。
为啥,因为女大不中留,看刘若英的职业是个律师,结果呢和黑社会搞在一起变了大肚子,沉溺于性爱啊。
而他们两个人的女儿喜儿呢大了就开始忙恋爱。
要是儿子,大家都不会太操心,可女儿就不一样了,名节贞操和归属始终是父母心里所系。
这两部电影,都从某种角度说了同一件事:我们努力去追求的未必得到,顺其自然反而会有意外收获。
不管如何Yesterday is a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
很感人,即使没有流泪,也足矣触动每个人心里的一角。
爱是宽恕。
父爱是伟大且坚韧的。
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
古天乐的演技真是强大了。
一个撑得家的男人,必然是个好爸爸。
俗话说,食得咸鱼抵得渴,当初美宝看中的就是李天恩的浪子样,奉子成婚后却百般劝其脱离黑帮,我只想说——太!
圣!
母!
了!
真实的黑帮远比电影残酷,“好爸爸”给李天恩加个黑背景,估计是想增加戏剧冲突,但因为导演的创作局限性,让片子变成不伦不类的黑社会背景的伪亲情片。
对事业的追求是男人的天性,美宝作为一个女人,理应是贤内助,但真没觉得她帮上什么忙,就会瞎指挥,让李天恩束手束脚,这好比一个猎人,被夺去了弓箭,一个习武之人,被挑了手筋!
我不觉得黑社会背景会令子女丢脸,事物存在必有其道理,暂且不论好坏。
(事实上,当今这个笑贫不笑娼的世界里,如果你爸爸是混黑道的,说不定还很威风呢)当然,作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我还是要指出——黑帮能不混就表混啦!
但如果你真的喜欢,那就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很有前途的事业中去吧!
连我都能这么想,为什么美宝不能?
喜儿小时候对爸爸的敌视,就是因为当妈的给女儿传输了扭曲的价值观。
李天恩被她吃定,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BTW,林忆莲跟李宗盛的闺女就叫李喜儿哦!
真要说感人的话,李天恩母子这条线都好过父女的主线。
李英是典型的旧式的、出身低层的母亲,对儿子口是心非,施行棍棒教育。
“口头诅咒”,是她对儿子表达爱的方式。
如果母子的内容再丰富点,扩展成“一个恶妈妈”,未必就输桃姐!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失败的,没有打动到我,因为它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变得很假很矫情很浮夸很幼稚。
大爱无疆,却永远也跳不出生活。
先说说金马。
这部片子入围45届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和<海角七号><破事儿><投名奖>并列。
头一次看完整的金马,看到最后倒觉得吴建豪和房祖名的搭配倒是全场的亮点,至少这种插科打诨是一丝轻风,不如其他人那样完全的吹须拍马,总让人觉得似乎是死气沉沉。
这次金马的不少片子倒是真实看了的,<海角七号>我也不说,从画面到音乐,到细节上的刻画,都让人比较满意,当然无例外的,我也感觉到感情线不太充分。
<投名状>看的是盗版,画面极次,李连杰的配音也差的要死,情节上倒也不错,但是在刻画上总感觉上硬伤颇多,似乎一截烂木头扔在那里很别扭。
<集结号>也是前两天看的,在开头攻打的时候应该借了<兄弟连>的桥段,而且传统型的中/共打法豪无欣赏性,让人产生的就是肤浅的赵括也能打出更精彩更合理的战争。
<一个好爸爸>讲的是一个黑社会很爱自己的女儿,在一二十年里都一直瞒着自己的女儿,并且努力在这段时间里漂白上岸,以给女儿培养一个良好的父亲形象。
从立意来讲,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不过,在经历了太多的正面形象和正义丰碑之后,我现在更容易接受的倒是古龙的风格,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不能以加在其头上的帽子来判断的。
如同我极力推崇的<浪客剑心>中所述一般: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的伎俩。
这句话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延伸出来的结果就是,用在不同的人手中,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是用剑之人,可能会有志志雄这样的被极端仇恨吞噬掉的革命者,也有像剑心这样心中只有美好的明天的改良者。
接到本片上来说,一个爸爸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也并不能仅仅以其是否为黑社会来做判断。
在李天恩的世界里,从他的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他已经不可避免地从黑社会的无情之中堕入了人世间,女儿是他的祸根也是他的福源,他不沾白粉,他开始将旗下的产业改造成阳光或灰色产业,像老大说的那样,只要能够赚钱,倒也无所谓是黑社会还是正当商人。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个道理讲的是,如果一个人屠掉了一个国家,但当他开始真心悔悟而决心向善,并最终真正从内心放下屠刀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佛祖;成佛成魔,也就在一线之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一个可以放下屠刀的社会,想做一个好爸爸还是十分容易的,虽然这之后还需要其它更多的条件来配合。
<浪客剑心>中,剧场版的开头是流浪的剑心在道场内行善。
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剑心之前有几年历史是十分黑暗的;在他“漂白上岸”之后,他四处流浪,花了十多年的功夫才得到不少人的认可。
剧中,剑心最终得到幸福,却已经在行恶之后十好几年,在这之中,有着阿薰在背后的支持,有徒弟强彦的依赖,有朋友佐之助信任。
<浪客剑心>之所以能够成就一部经典,就在于它描述的是一个十分长期的巨大心理变化,一种煎熬之中的重心。
回到本片,李天恩同样也做了十几年的努力,而我却从剧中看不到美宝对李天恩有什么支持;美宝是一个传统型的中国女人,眼光仅仅放在女儿的所谓幸福和家族稳定之上,而从来没有去关心过李天恩的心理状态。
作为一个妻子,每天都在督促自己的丈夫去漂白上岸,每天都仅仅陷在那种害怕现实被女儿知晓的恐慌之中,却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也需要太多支持,没有看到在长达十几年的日子里,自己的丈夫获得了多少进步。
李天恩没有什么朋友,妻子仅仅是一个传统型的妻子,朋友只有黑社会,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以谈话的人,却还是警局里的阿sir。
因此当我看到最后半个小时时,我已经知道了李天恩的结局,死对于他来说似乎是唯一的结局。
死,可以维持女儿的好爸爸梦想;死,可以实现妻子的漂白上岸愿望;死,可以从黑社会之中解脱,完成最后一笔交易之后也可以跟他们两清,从而不再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到什么威胁。
死,可以给所有人一个交待,而没有办法给自己一个交待。
另外一方面,女儿的幸福是否就真的与爸爸是不是黑社会有关?
这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作为一个还在前线活动而没有退居幕后的黑社会老大,李天恩能够隐瞒自己的女儿十几年,完全是一个人间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如此的不可靠,以至于导演后来不得不通过一场戏来反映女儿的知情。
这都是没有意义的曲折戏了,我想问的是:如此隐瞒,是为了什么?
导演的答案似乎是为了给予女儿幸福,而导演在另外一层意思上,却总是让李天恩在给予女儿幸福和自己的黑社会原罪上来来回回折磨,似乎在明里告诉我们说,黑社会是可以漂白上岸的,而背地里却指着李天恩的鼻子说:你一天是黑社会,一辈子都是黑社会。
这样一种极度扭曲让李天恩活不下去,而这又和片子努力刻画的好爸爸形象相对;我都不知道导演如此来拍,是为了说明李天恩对女儿的好足以使其成为一个好爸爸,还是说李天恩的黑社会身份永远都不可能使其成为一个好爸爸。
隐瞒是李天恩和妻子采取的办法,这种做法也堪称是中国的传统做法。
家长不让孩子早恋,要么怕孩子吃亏,要么怕孩子学坏,但我觉得<早熟>更多的是在谴责父母。
政府惩罚阶降价的开发商,因为他们想保护社会的资金不被黑心的开发商卷走。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一种没有理由的理由。
现实一直是残酷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可能每天都在堕落着--至少在家长或者政府的眼中是堕落着--,在这种情况之下,隐瞒保护的时间越长,被隐瞒保护的对象所处的地方就越高,然后一株在医院的保护室里成长起来的小孩,在最终踏出医院的门口时,迎接他的只能是轰然倒地长病不起,因为他已经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人一样,永远地被那种良好的形象给固定中了,在他的眼中,飘来飘去的只有美好和公平,唯美和正义,而没有其它的颜色。
这种道理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会有如此之多的愤青。
现实不仅仅是残酷的,而且还是血腥的。
古龙的君子小人论只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而且长盛不衰,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发现纯洁的圣女难寻,而更多的是生活在罪恶世界之中的救赎之徒。
小时侯的我看到中央对农村的一纸号令就感动的痛哭流涕,长大之后我才知道这原本就是他们应得的,而且他们应该得到的还被剥夺了很多;小时候的我,看到县委人大等所谓四大家领导到处走访,就觉得中国富强有望,而后来我就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形象工程;小时候的我努力奋斗,如同电影里的那样立志做一个“伟大的警察”,后来选择了法律专业,再到后来就发现原来最高院的副院长都有经济问题,而警察,不说也罢。
这是我们所处的现实,而李天恩和妻子给女儿的社会则努力塑造成远古社会的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李天恩有太多的爱,却永远找不到可以放的地方。
他给予最多的是他的女儿,他在死之前的那晚也得到了女儿开心的一个吻,但是那种原罪却永远得不到救赎和宽恕。
她们说,我们等你回来--回来的是一个干净的爸爸,如同这个爸爸曾经努力给女儿塑造成的那样。
李天恩如果有墓碑,这墓碑之上应该留白,因为如果我是他,我会无语。
在这个被删减过的电影版本里面,不仅看到了完整的故事,找不到太多剪辑上的瑕疵或者情节上的断裂,甚至不完整的结局里面依然让人看到了那束强而有力的光。
确实是让人心潮澎湃的电影,尽管从表现形式上而言如此的黑色幽默。
故事的情节不算特别出奇,话题甚至都很老套。
而张艾嘉的过人之处在于用了几组很好的冲突来表现整个所有人都知道是虚构却非常乐于深信的美好故事之中,为一些很巧妙的细节暗喜,也为很多感人的部分落泪。
冲突一:男性与女性男主角李天恩是黑社会老大,长在单亲家庭之中,母亲是为黑社会兄弟疗伤的医师,是整个圈子里难得出现的女性。
“父亲”这个角色对李天恩来说一直是缺失的,这导致了他起初并不觉得自己可能成为一个父亲。
他的所有生活就是和兄弟们一起出去打架,母亲本身也已经缺失了,直到他遇到自己的妻子陈美宝。
而在李天恩决定和陈美宝结婚之后,他的私人生活就完全被女人所占据:母亲、妻子、女儿。
李天恩生活的两个面向就被男人的群体和女人的群体所掌控与主导。
他自己心里的天平一直在往女性的群体倾斜。
一切的动力都是来自他的女儿,李喜儿。
对陈美宝来说,父亲则意味着另外一种强力、权威和温情。
他毫无悬念的严肃而温暖,与李天恩母亲身上的有爱而无法言说完全协调了起来。
可以说,整个片子里面所有的异性关系,在形式上都是冲突的。
冲突二:事业和家庭男性和女性给李天恩带来的冲突的实质,是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
兄弟是手足,女人是衣服。
衣服和手足对男人来说到底哪个更重要,是没有确定答案的。
每一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对这个看似严酷的黑社会老大来说,都是把他不断推往家庭的力量。
于是,他只花了一秒钟决定踏入黑社会,却用了一生来走出黑社会。
人都是因为得了以后,才开始失去,才开始珍惜和争取。
冲突三:黑色的古天乐和白色的刘若英张艾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很明确的指出,之所以再度让古天乐和刘若英搭档就是因为两个人一个黑一个白,很有戏剧的效果。
古天乐诠释的古惑仔的形象已经很经典也足够深入人心,刘若英的清新纯美也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她的认识。
固有的形象是需要借用的,但并非是导演想要表现的主题。
硬汉柔情和弱女的坚忍,是张艾嘉更想表达的东西。
比之《生日快乐》里的小南和小米,古天乐更能在《黑爸爸》里体现他的演绎优势,刘若英也能更多的远离“结婚狂”式的悲情,展现她在演技上过人的张力。
如果说《生日快乐》只是奶茶写的日常小品,《黑爸爸》则是在玩世不恭的黑色气氛中,把一些残酷和一些温情,统统幽默了一把。
冲突四:警察和黑社会老大有古惑仔的地方当然就有警察,每次也都是警察在根本上改变李天恩的命运。
然而出场最多的那位警察不仅和李天恩本身没有仇怨,甚至他的儿子最后成为了李天恩女儿的心上人。
很多时候,最懂得所谓罪犯的人恰恰就是看起来和他们势不两立的警察。
所以,这部片子里面警察也绝对不是以古惑仔的对手的形式以负面的形象出现的。
从塑造警察形象来说,这部片子也非常的正面有力,很难得。
冲突五:关公和耶稣然而说到底,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冲突,本身也是香港特性使然。
张艾嘉会选择古惑仔这个极度典型的香港主题,更重要的目的当然是在表达对香港特性的一种理解。
李天恩本身是两种符号交互的产物,以黑社会为代表的传统香港文化和以天主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
他可以为了让女儿上好学校而受洗,每个星期去听讲道,却不影响他每天出门拜关公。
陈美宝在向女儿解释这个情况的时候,用的是“义气”和“仁爱”两种价值互不冲突作为让女儿在父母的信仰之间找到平衡的方法。
这都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逻辑,然而实用背后同样存在一种深层的影响力。
最终李天恩真的走向了外国的神,香港也确实走向了西方。
然而女儿虽然很早皈依,很早能对父亲讲道,却也会因为义气二字出手打人惹祸。
骨子里自身原本的文化传统,并不会真的因为形式上对信仰的丢失而完全被忘却。
香港同时顺服了两个体系的信仰,也最终在自己的不断调整中找到了平衡点。
人心最终只要向善都是好的,信仰不是标签,要教会人们的最重要的道理是宽容。
尤其对现世来说,排他并非是带来幸福的路径,信什么神绝对不是让人和人之间相互疏离,或者贴上一个个带有社会分层色彩的标签。
我们最要紧的是懂得宽容与理解,而非留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后便绝尘而去。
宽容的最后,是一种共融的不再孤独的幸福感。
如果说《伤城》仍然在把“失城感”的主题不断重复的话,《黑爸爸》则已经走出了那段叙述困境,指出了港人现在的心理定位。
父亲的失场因为女儿的出现而终结,于是自我本身完成了从无所依傍的状态进入了新的认同塑造并已经看到了确切的方向。
诚如某位业师所言,中国人不必为自己没有成熟的宗教体系而自卑,因为中国人并不缺少信仰。
只是,对融合和宽容的期待可能是女导演才有的慈悲与理想主义吧。
张艾嘉同样也是提到了选择性死亡的问题,如何向死而生。
这个命题很有宗教感,而在此刻看来又有特别强的鼓励人的力量。
我们选择失去与放弃恰恰是为了成全与拥有。
永恒永远在“无”之中,而不在“有”之中。
舍于是得,无欲而刚。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看张艾嘉上康熙,我还不知道这一年她拍了部这个电影,更不知道这电影的名字是一改再改,最后改成了——《我们这一家》?
最近几年看奶茶,总会有点忍不住的小心酸。
明知道她就是这个样子,还是会觉得她是在故作坚持。
三十好几了,她还在电影开始扮演初出社会的菜鸟律师,脸上的细纹掩盖不住,想起她和陈升的故事,这个女人,还在等待吗?
上次张艾嘉上康熙,虽已是外婆,看起来却青春活泼,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
总觉得她跟奶茶是有点相似的,为什么两人的命运却完全不同?
其实我是喜欢奶茶刘若英的。
好几年了,我一直都是淡淡的喜欢。
我始终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像《20,30,40》的结局那样的一个好男人。
关于她和古天乐——从《生日快乐》开始。
《生日快乐》那样的故事,感觉看书比看电影好。
两人的年纪已经不适合扮演大学生了,而且上次感觉两人的肤色差别太大了,有点不适应这样的搭配,但这次还是手痒的买下来。
不期待,但却想看。
真是奇怪的心理。
因为我固执的认为,古天乐演黑道大哥还是可以的。
虽然其实差点,但肤色很接近嘛!
故事其实很老套,一个黑道大佬有了个女儿后便开始彻底的变化——可以理解,无论是否黑道,哪一个男人做了爸爸后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尤其是有个女儿。
虽然一开篇便是大佬的葬礼,但看到最后五分钟,我仍然相信这个好爸爸绝不可能死。
作为一个黑道大佬,他也许早就该死了;作为一个不算合格的丈夫,他也早该千刀万剐了;作为一个儿子,他也没争气到哪里去;但作为一个爸爸——他就该活着,并且活得很长寿。
唉,因为他还真是一个好爸爸。
电影没有太多张艾嘉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心动》那样的电影。
也许这是她新的尝试,不能说不好,只是还没有感动到我。
当奶茶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她会一直以这种青春少女的打扮贯穿整部电影吗?
这会雷死我的——她怎么能再扮演这种年龄的女孩?!
还好,还好,很快她便成了妈妈,她不再有一惊一诧的表情,她把头发剪短,穿丝绸的套装,优雅坚强。
最后,在丈夫的葬礼上,哭得眼睛红肿——其实,这才是我愿意看到的她的样子。
不是不希望她漂亮,希望她自然,真实。
题外话:我不喜欢看配音版的港片,所以上次看《生日快乐》看得很纠结,因为我一看到古天乐的口型与他的声音不符合我就很烦,结果这一次奶茶亲自上阵全程粤语对白,看得我也是相当郁闷——很怪,灰常的怪。
那怎么办涅?
以后这两个人的搭配,在我心里该怎么平衡?
这俩名字起的实在很有水平,听起来像小学生作文题目一样没有油水……至于海报,如果看完了电影才见到,多少有一点切题。
可惜我是先看到海报,只以为《绝世好B》里的小宝宝长大了。
昨天看了,发现不错。
~李天恩十多岁就在黑社会里喊打喊杀,一路杀到老大,天天带着一帮小弟出入赌场三温暖,可以一边吃零食一边决定砍别人哪一只手。
黑帮片,少不了正恶势力的角逐,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血腥暴力的场面,兄弟情谊还有美人花瓶——可这是张艾嘉的电影,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电影怎么也逃避不了女人的味道。
于是,美人不但不再是花瓶,还一下变成了三个,她们带给李天恩家、爱情、亲情,她们是李天恩人生中最珍惜最柔软温暖的部分。
“你的运气迟早会用光!
你女儿迟早会知道你的身份!
你迟早有一天死在街上!
”“你怎么老是咒我!
——你每次都故意弄痛我!
”这一对母子永远都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大吵一架。
该说这位天恩妈实在是太强悍了吧。
选什么职业不好,专门给黑帮看跌打。
年轻的时候拿个鸡毛掸子追着儿子到处跑,居然练就李天恩一身好功夫,还在儿子婚礼上教儿媳妇说男人就是要用打的才能管的住……(觉得那孩子能活下来也很强悍……)想来李天恩那一身男子气概到说不定是跟她学的。
后来她老了,病了,和儿子吵架也还是中气十足:“我就是口是心非,你第一天认识我啊!
”这一句竟击得人心里忍不住要颤一下。
如果不是生活太过艰难,她也未必性格这么强硬吧。
她咒了儿子大半辈子,也为儿子担忧焦虑了一辈子。
现在她要离开他了,不可能再看住他,保护他了,她放不下。
美宝,年轻的时候是个天然系美少女,脑子正常情况下都缺根弦,工作第一天跑去和小混混一见钟情加私定终身加做天然系美少女不应该做的事。
男朋友不要她她就挺着大肚子拎着行李跑去敲婆婆的门。
“你不是第一个了。
”“但我会是最后一个。
”美宝扑闪着大眼睛。
“会洗衣做饭拖地(省略)吗?
”“我可以学。
”美宝自信地微笑。
(有点像我找工作的样子……)她是个很浪漫的女人吧,所以才会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舍弃一切追随自己的青蛙王子。
这样的女人通常没什么好下场,因为她们太傻,太不现实,太重视感情。
她似乎真的像仙女一样不用考虑人间烟火的问题,不管男朋友有没有钱,不管老公是不是黑社会。
她只是扑闪扑闪大眼睛就把这些缺点当作特点接受了。
那双眼睛也有黯淡的时候,比如婚礼上李天恩拒绝和父亲通电话,比如李天恩搂着别的女人走在街上,比如李天恩打了她。
女人爱上你了,是不会在乎你的缺点,但是会介意你对她的伤害,哪怕一点点。
只是因为你在她心里体积撑得太大,一点点阴影也会放大到无数倍。
至于李天恩最爱也最怕的那一个,更是招人爱到不行。
美宝一样天使的脸蛋和纯真,加上李天恩式的脾气。
都说李天恩爱喜儿爱到无以复加,她爱父亲也是爱得很深。
喜儿很小就已经知道了父亲的身份,但是不让任何人知道。
“为什么要说出来?
”在她眼里的父亲不是坏人,只是一个刺着小猫纹身,西装革履,总是小心翼翼护着她的爸爸。
她知道爸爸一直害怕自己了解真相,所以愿意永远继续这样的戏码。
这是小小的女儿对父亲的保护方式吧。
如果说《20 30 40》写的其实是张艾嘉,或者所有一个女人的过去与现在吧。
在每一个十年中,女性都有着不同的迷茫彷徨,忧伤快乐,张艾嘉只是把它们记录下来,伴之以淡淡的祝愿,告诉我们是怎样的成长。
那么《一个好爸爸》里,三个女人,代表女人扮演的三种角色,母亲,妻子,女儿。
对比两部影片里的女性世界,该说前者是更自我的审视:40,离婚后开始对新生活新定位的寻找;30,从有几个男友到最终独立而孤独;20,年轻女孩之间介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暧昧情愫。
对于男性世界是由有到无或者开始就直接排除的封闭状态。
而在本片中,李天恩的出现,使这一部比上一部要开放许多。
其实李天恩也不能说是一个纯粹的男性世界的代表,李天恩总说自己没有爸爸,不需要父亲,他甚至拒绝称呼岳父爸爸。
在“母亲”和“父亲”这两个代表两性世界的角色之间,他绝对是站在母亲一边的吧。
另一方面,年轻时候的他却像是吴宇森那种惯常的拒绝女性只有友情的“大男孩”角色。
和母亲的相处也总是叛逆少年的表现。
直到他遇到美宝,直到他第一次把喜儿抱在怀里哄她入睡。
不知不觉间,大男孩开始长大了。
他慢慢地学会了承担家庭和责任,保护自己的家人。
虽然自己慢慢变老,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力不从心。
但是到最后一刻,李天恩依旧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家人。
这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男人吧。
整部影片中,男性与不同角色的女性关系是融洽的,两个世界在沟通,在互相帮助、依赖,彼此保护。
至于黑帮的部分,基本都是做漫画式处理,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警察和黑帮的关系也变得十分有趣:美宝和李天恩第一次邂逅就是在某sir(记不得了)的审讯室。
以后某sir更是好脾气的放任这一位嫌疑人和他的律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争论他们的爱情结晶有没有生气的问题。
再后来干脆当了亲家。
我倒是奇怪最后为什么让鸡仔当线人,由李天恩当不是更加顺理成章?
反正他早就想从良了,到后来干的“坏事”也主要是研究怎么和别的补习学校争夺生源……(黑帮老大混到这程度……)
一个从前笃信关公的古惑仔最后在主的恩荣下重获救赎。影片前半部真的值4星,即便一如既往是张艾嘉电影过于明显甚至泛滥的文艺范儿矫情,以及各种刘若英没来由的音乐剧桥段和古天乐没来由的主观银幕自述……,但影片依旧充满张艾嘉标签式的丰富的细节、缜密的编排和充沛的情感;影片是对黑帮解构题材(《江湖告急》)和传统黑帮父女舐犊情深题材的再创作;片中古天乐、刘若英,以及古母苗可秀三人似乎都可展开故事丰富的人物小传,因此每个人物都显得真切立体。及至影片进入到古天乐正道事业遇到滑坡,剧情走向开始变得乏味无聊,直到影片结束。张艾嘉的“常青”绝不在于其出色的天赋,而是在于其超出常人的勤奋,这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资深艺人。影片对于女儿的选角非常失败,一个整容脸……,人物塑造也比较塌陷,是一处败笔。
看在主题的份上,加了一颗星
张艾嘉拍过的很烂的片子
就是闺女好么 没商量的
劉若英在裡面演ㄉ讓我有點不喜歡
张艾嘉是不是天主教徒啊?说教意味太浓,辜负了好演员和好表演。本名《黑爸爸》,当然更好。奇怪的是爱上黑老大又不遗余力改变他的美宝,变好的天恩还是她爱的那个人吗?所以说这的确是一部女人拍的电影。金像奖作品,但剧情、画面仍有拖沓。比起《甜言蜜语》来欠缺张力,后者紧凑,感人,风情。
[重回美国的第73部,爱奇艺]2星的剧情,5星的哲理。“做了坏人之后就很难再做回好人了”,类似的电影韩国的“7号房的礼物”感觉是巅峰之作。
戆毛电影
现在觉得古天乐也是个很有魅力的孩子。男人做爸爸都变得好可爱哦
还能更毁自己一点儿吗,二位??
那个上辈子的情人。
剧情老套,没点浪花,看得我困困欲睡
关于家庭、亲情的小煽情片,文艺范儿+搞笑元素,值得一看
过年回家动车上看的,心情好,感觉还行~!
重温。三星给古惑仔的温柔,给母子戏份的小小动人,给刘若英。
此片档期很不好,正碰上大地震,其实是部不错的片子,对张艾嘉一直都有期待
张艾嘉的价值观太~~保守了,更别说还有传教的嫌疑……
節奏破壞了片子,細節破壞了開始的基調
有点儿童话剧的意思了 呵 小喜儿真可爱呢~~
李天恩和美宝的相遇相爱让人想到《让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看过《让》会觉得这个桥段还满有意思的,可惜,我已经看过《让》了……虽然故事有了一个黑社会的背景,但电影仍旧很张艾嘉。古仔还是在《门徒》里面的表演更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