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刚开头我觉得还不错,周渝民终于不演偶像剧了。
除了演蒋文的那个人其他演员都很到位,比如水枝婶,苏老大,蒋师长等等。
但是,到台湾后编剧就开始在这种年代剧里撒“典型性台湾偶像剧”的狗血了!!!
凸(゜皿゜メ) 靠!
好好一部片子!!!
本来我都快要捏着鼻子无视蒋文那张脸给这片打四星了!!!
尼玛你又是多角恋又是兄弟恋上同一个女人的!!!
次奥!
不来点儿这种桥段就显示不出你有台湾血统啊?!!!
礼拜天在家没事,本来是找部电视打发时间的,可看着看着就上瘾的。
揪心呐。
以前对周渝民没大关注,对于他演这样题材的电视更加没有想过。
总觉得他的形象演战争剧很突兀,看了后,觉得周渝民演的真的很好。
那坎坷的经历,那两撇胡子,那深邃的眼神,直逼梁朝伟。
别人说某女演电视从来就是一个表情,死难看。
我也这么认为。
周渝民在这部剧里面基本也就一个表情,可是,就这一个表情,让人心疼。
我特喜欢看见他和蒋雯在一起的镜头,只有和蒋雯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笑容。
历经万苦终于在上海又找到了她,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最后一起回台湾的关键时候,又分开了。
没看简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圆满结局,他们都回台湾或者留在上海,过着幸福日子。
看了简介后,我以为结局会是,他在上海被害,蒋雯带着孩子在台湾一直等他。
可真正的结局,太让人唏嘘了。
编剧好好狠的心呐。
周渝民转型不错。
支持。
好吧 我承认这部剧 我是因为张小姐来看的。
好吧 我承认 我一直把她当成女主角好吧。
我推荐这部剧 绝对不是因为张小姐。
因为 我们都有责任去了解彼岸1945。
我们一直都在反复记诵在那个年代 我们的父辈多么辛苦为我们创造一些美好的现在。
只是 我们一直忘了去关心那个烽火年代 彼岸的他们过着怎么样不堪 不能承受的痛苦。
我不是在放大 也不是在夸张。
我一直说 电视剧 永远是美化的生活。
如果看了结局 你不胜唏嘘,那么当你了解历史后 你会更难过。
我支持敢说真话的电视剧。
中国的电视剧太需要了。
这部电视一定会勾起许多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的感怀。
比如我,当然我没有经历。
其实提及的也无非是那些敏感字眼,那个听爸爸讲了许多次的故事,也从小见证爷爷是怎样煎熬着并深受其害。
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发誓不加入XXX,在我甚至都无法完全明白那代表什么的时候。
那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爷爷发病,看他跪地痛苦到连自己也不认识的时候,对身处的这片土地深深的厌恶和疲惫几乎让我窒息。
那时我不到十岁。
只懂得用这样的稚言作为对至亲的疼惜和对尊严的捍卫。
那个年代,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太多的人因为那一场残酷的战事回不了家。
爷爷唯一的哥哥便是这样的。
终于在上个世纪某次大动荡后,因为立场不同,他二人从此陌路,隔海相望。
而这一别,竟是永远。
在爷爷发病的那些年,我一次次走进精神病院,眼见爷爷和那些我曾不懂事讥笑过的人别无他样时,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大。
值得吗?
难道回家回到亲人身边不是最重要的吗?
妥协隐忍换来的除了至亲的离散更是遭遇多年的不公对待,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爸爸说这不是他们的选择。
是时代。
时代。
所以伯爷选择留在那个孤独的小岛,所以爷爷选择将一封封跨海信件永远埋葬。
一直记得在爷爷去世前和他通过的最后一个电话,依然是满满的担忧和嘱咐:坚持把书法练下去,好好学习DXP理论和3个代表,满招损,谦受益。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
只是常常祝福着,爷爷你们见面了吧?
终于你们都可以一起回家。
那个年代关于两岸的故事,总是最最让我心碎的情节,没有之一。
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这个崩溃点,是在《五月之恋》。
月台边失智的老兵,握着一张1949年的车票,不断的告诉别人,我要回家。
车票上写着的目的地,是哈尔滨。
我当时还在读大学,宿舍里的女孩们,她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躲在小床的帘子后面,哭湿了整个枕头。
这是一部可以打1星的电影,但只因为这张车票,我一直记得它,记得看它的心情。
第二次是龙应台的1949。
她用她细腻的笔,写每一个大人物或无名氏的颠沛流离,写那些被时代损害了的人们,被战争伤害了的人们。
写她的妈妈美君,离家后,沧海桑田,自此家乡沉入水底,千山变千岛,永远永远,再没有家。
我为书里每一个不幸的人们哭泣,为那个时代所欠他们的,感同身受。
彼岸1945,是我第三次,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
我其实更喜欢台版的名字,回家。
回家,是永恒的主题。
一直觉得,乡愁是台湾人表达得最好,也最深刻的情绪之一。
白先勇说,他回到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乡愁引起原始性的饥渴,填不饱的。
而周仔同学,穿着一身帅绝天下的白衣,靠在医院的天台上,用一只口琴吹着李叔同的送别。
那本来就是一首多么悲凉的曲子,被他吹得呜呜咽咽,让人心都碎了。
仿佛有一个小小声,口音不那么标准的台湾人,哀伤的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从他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悲伤的情绪已经笼罩了整部剧,我完全入戏,沉浸在周仔的痛苦里无法自拔。
哥哥的死,让他觉得活着比死了还要难过,他会不会也一直害怕,哥哥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部戏里,周仔瘦得两颊都凹了下去,眼神也前所未有的悲伤。
超越了从前那些儿女情长的悲伤,超越了他曾经所有角色的悲伤。
让人不需要看情节和戏码就会跟着揪心起来。
只要想到他承受的痛苦,就会觉得不舍得,虽然很高兴他可以演到这样好的戏,也很高兴他演技上的成长,可是私心里,还是会觉得,算了啦,何苦。
就演一演轻轻松松的偶像剧不好吗,帅帅的就好。
何苦把自己放到这么痛苦的情境里,久久无法出戏的拼了命去演绎这样悲伤的苏台英。
可能仔仔也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吧?
我并不知道他如何回答自己。
但我知道,他已经很久很久,不曾拍过偶像剧,不再把自己放在偶像的位置上。
他演陈瀚宾,演陈在天,演杨三郎。
我们心目中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忧郁王子,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变成了一个,任何人都不敢小觑他演技的,演员。
但他真的做到了。
这一次,苏台英做到了。
这部片子文学基础 故事桥段都很有高明之处 制作不可谓不精良, Cast 很闪眼 但是配乐全部都是舶来制品 走有些遗憾
因为周先生特意去刷的剧,金钟封帝作品必须不能错过。
这应该是周先生最瘦削的一个时期了,然而无论如何不修边幅尘土满面神情沮丧,颜值还是始终那么在线啊!
偶像剧鼻祖的实力即使在如此严肃悲怆的战争剧里也丝毫不会被埋没,每一次孤身一人的场景画面都忧郁而完美到偶像剧水准,见缝插针的感情戏竟能不受悲剧基调的影响,真挚到一蹙眉一拥抱都足以让人心头一颤。
全剧节奏整体还算紧凑,只是一直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中,观影代入,仿佛一直处在被人追杀的焦虑中(苏台英本人恐怕都没那么焦虑,因为他都不知道从头开始就一直有人变着法儿在谋划弄死他..),真的不是太舒服的观影体验,中间一小段节奏减慢后几乎一度弃剧。
索性女主追到台湾爱情线展开才又多了点看头,坚持看完了全剧。
虽然太悲惨,但又很真实,那个年代的人命确实就如同小草,只能风雨中飘摇,即使地位到上将这样的级别也不例外,最终连妻女都保全不了。
苏台英这样的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那从未舒展的眉头一次次随着身边生命的消逝而愈发深锁,周先生的眼神就如同自带独白各种情绪都直接表达在里面了。
比起整容式演技,周先生的表现应该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式演技了,苏台英的身上看不到他以往任何一个角色的影子,他只属于那个在战争创伤中沉浮的苏台英。
最后说说结局,也是高频大量的配角人物集中下线,和战长沙很像。
但战长沙中每个人物的牺牲在社会中都是各具代表性的,而且都有一个因为战争而成长升华的过程,极为悲壮而富有感染力,眼泪一次次忍不住流淌。
相对而言彼岸的人物牺牲更多让人感觉到的是悲惨与无奈,有些甚至是不必要的送死,有点刻意了。
除了蒋师长那段,其他基本没有踩到我的泪点过。
只可怜苏台英被虐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眼神都破碎了。。。
然而瑕不掩瑜,这部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带领我们去思考和感受那个时代平民的喜怒哀乐,了解了台湾在光复前后的心路历程,也对这个太平盛世愈发珍惜了。
死生之外无大事,确实是没有什么比家人团聚更重要更不可放弃的了。
各位仔爷的粉丝们,看到下文请不要打我...从F4年代开始,周瑜明在我心中就是一典型的“绣花枕头一包草”...可能是我有漫画先入为主的关系吧,无论是花泽类还是零,由他诠释起来,除了那张不笑时还算精致的五官以外,实在找不到什么让人称道的。
且,找女友还能找上大S这样的,可见其品味啊... ...(据说大S生活中比小S那个啥多了...)最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台词功底,说实话,到现在仍然是,平卷舌不分,HF不分,这两天看他说日文之后,我由衷地发出感慨,仔仔你还是说日语吧!
-_-|||可是...可是,可是,昨天无意中看到彼岸的预告片,说实话,最初真的就是被“周瑜明出现在一部红色剧集中会有多雷人的表现”这一好奇心驱使的,没想到看完预告片之后,彻底震撼了!
那是一种80后偶像们绝少能表现出的真实感,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和忧愁,似乎,只能在80年代剧集老一辈演员中找到的,竟然很自然地在他身上流露... (明道之前也和一谋女郎演过大上海的年代剧,和某勋站在一起时,让人觉得他们其实是在横店拍两部戏来着...)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虽然还是那张脸,但所传达的深度会一下子让人错觉这是另一个演员。
和王学圻站在一起时,虽不能说平分秋色,但至少我没感觉出任何的出位感。
尤记得周瑜明在一集快乐大本营中说过“没有人能小看你,除了你自己”我想说:仔爷,对不住,之前小看了你!
O(∩_∩)O哈哈
最早听说《彼岸1945》还是在《与时尚同居》上映前那会,当时我很赞周渝民的精彩表演,他粉丝便在微博上推销这戏,自己查资料发现是1945年台湾士兵战后返乡的史诗故事,顿时很感兴趣。
然而,可能是提早认为是战争史诗大剧的缘故,导致最终成片则有些落差。
全剧略为缓慢的台剧节奏,不是很爽。
前几集一闪而过的战争厮杀,同预期中大制作相差甚远,周渝民和李李仁扮演的两兄弟,居然从战场上逃出生天,再度回到台湾搞三角恋纠葛,总觉得有点刻意,看着不入戏,便弃了剧。
但随着仔仔在《早见,晚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很难出彩,自己还是决定把《彼岸1945》看完。
说实话,这部剧虽然不是很紧凑,但里面的抗战悲情、海峡两岸的历史伤痛、逃兵惨状、谍战都像模像样的。
全剧通过苏台英的视角,先勾画了国民党军队死伤惨状,就算他回到了故乡台湾,各类人们同样在在时代洪流中浮沉挣扎的悲剧。
这样题材的中台合拍大剧如今是很罕见的,因为老百姓太喜欢看宫廷剧、武侠剧、爱情伦理剧,恨不得把时间消磨在深宫妃子争斗、大侠和魔女虐恋、贤妻和小三之间争夺战,反而对这种有点深沉压抑的大剧,并没有那么大兴趣。
投资仅3000多万的《彼岸1945》不同于《抗日奇侠》那种徒手厮鬼子的意淫雷剧,对抗日军的战役仅仅是开篇几集那么一点点、子弹纷飞、炮弹爆炸、尸横遍野拍得很写实,并没有过多夸张。
而回到台湾后,一方面是苏台英同雪子和蒋雯两位红颜知己的情感纠葛;另一方面则是同在战场的胞兄苏台昌下落不明,重新归来后,引发各种争端;还有一方面是国军师长蒋景星、中统特务坏人马上校、坏警官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想尽办法夺着每个看客的眼球。
演员方面,内地影帝王学圻扮演的国军师长蒋景星,功勋盖世、高傲有派、忠城仗义,属于他最擅长的表演方式。
九孔扮演的坏警官,总在背后捅刀子,乘机强奸妇女,却有点脸谱化。
其实阎娜扮演国军大小姐,古灵精怪、娇憨可人,还是大家闺秀,同男主角患难与共、一见钟情,谱写了浪漫恋曲,最后倒霉乘坐“太平轮”沉船死去,应该很讨巧,却被张钧甯扮演的雪子抢了戏。
后者是日本人养女,保守当地人的歧视,新婚丈夫不幸身亡,老爸是间谍被击毙了,她想嫁给最爱的男主角,却得不到他的心,只得为爱人牺牲肉体,甚至自杀身亡。
雪子不仅姿色更佳,还身世凄惨、优雅温婉、可怜兮兮,张钧甯塑造的薄命红颜,让人热泪盈眶。
没想到曾经扮演《京城四少》中潇洒顽皮铁蛋的张晨光,演技越老越霸道,这次扮演的坏BOSS马上校,脸上皮笑肉不笑,心里则是蔫坏蔫坏,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让所有人揪着心。
尤其他刚准备向共党好伙伴的王学圻投降,突然接到电话后,立即掏出手枪,双方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其理由仅是自己家人被中统带到了台湾只能拼了。
光哥出神入化的演技,将任务塑造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李李仁扮演的大哥则是饱受战争折磨,不敢回家见母亲与爱人,同样诠释得精准到位,但剧情中人物突然复活出现,总感觉突兀。
周渝民扮演的苏台英,这跟《流星花园》中冷酷清高的花泽类,《痞子英雄》中洒脱精明的警官,截然不同。
这个人物善良、儒雅、苦郁,喜欢说话故意慢半拍,他医术高明救活过许多人,却救不了垂死的伤兵与亲人,救不了两位红颜知己的宿命,同样救不了当时国人的苦难。
仔仔终于把遭受命运摧残医生演得淋漓尽致,成功拿到了《痞子英雄》时就该属于他的金钟奖视帝。
小伙子这些年磕磕绊绊、起起伏伏,终于成为台湾实力派男星了。
张钧甯、阎娜啥时能摘得奖项呢?
或许她们未来还有机会。
从客观角度讲,《彼岸1945》故事既老套又离奇,制作有一些疏漏与小气,因此算不上经典大剧范畴,却属于精品。
剧中,哥哥战场上把生存机会留给弟弟,两岸人骨肉别离的伤感,逃兵们为谋生路当上盗寇,满载着各种反战色彩。
雪子为爱人牺牲肉体与性命的伟大壮举,揭露着当时尔虞我诈的政治暗杀残害、还有腐败警察抢占民女的种种不堪。
师长的女儿怀着爱人骨肉千里寻夫,昨日还是贵族阔太,今日已变得靠乞讨为生,明日则上了“太平轮”沉船死去,同样浓缩着中华人民在那个动荡大时代的悲剧宿命。
将士情、儿女情、兄弟情、父母子女情、爱情,牵动那个混乱时代,各位主角在洪流中浮沉挣扎,表现得很触动人心。
什么为革命献身,什么人生信仰,什么战争胜利,都不如一句回家来得实在!
当时看这部剧时,他的名字叫做回家,多么简单又美好的愿望啊,可是所有的人都回不了家了。
台英被拉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可是最后却落得一个孤家寡人,孤独终老的结局,雪子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唯一的奢望就是嫁给台英,好好地过日子,可是为了救台英,她被人强暴了,最后在和台英结婚前夕上吊自尽,大哥才是雪子的未婚夫,为了成全台英和雪子甘愿装疯卖傻,最后也为了台英死了,哪怕是我最不喜欢的女主,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和台英在一起了,一场海难,却将这个家庭又搞得支零破碎,只留下台英孤零零的一个人。
终究所有的人都回不了家了。
拖沓的剧情让人想死,原以为是历史剧,看来看去就鸡巴感情绕来绕去
等了快两年终于能播了。周仔居然是原声没用配音。目前为止最期待的电视剧
看的大陆版本,不是很好看,不知道台湾版本是不是会好一点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有8分多,从制作到演员再到剧情都让人无语。国内版前几集经常出现几乎一整级都有回声,观感极差。前几集为数不多的几个弹幕都在夸男主演技好,我真的无语,整个就一面瘫,除了一脸生无可恋就是苦大仇深,可能是原声,但是不如用配音,经常听不明白他说啥。剧情方面故意制造悲剧,导演你是不是对青梅竹马有什么偏见,雪子和男主死了雪子,蒋雯和那个副官死了副官,没在一起就罢了,还非要死一个。给个及格主要是这剧的角度新奇,讲的国民党角度的解放战争和台湾人参加日军后的尴尬处境,让我有点感触。
开头看到战场上给敌方治疗伤员,战壕挖那么浅、还敢站起来,果断弃剧。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在为仔仔高兴,经历了这么多,他终于冲着眼神清澈的男演员这条路去了。PS这个题材,如今其实已是两面不讨好,但它却奇迹般契合仔仔和其中一众演员的气质(他们也只是纯粹地在演而并不是想讨好任何一类受众吧)……另外,内地版配乐实在有点太多太尬
全程看仔仔的,女主不喜欢,但在那个年代女主性格确实能给沉闷忧郁的男主带来快乐,其实主要是想看历史的,但是演到后面剧情有些偏情感发展了,无辜的人死的太多,不应该。。。
男主从头到尾哭丧个脸,几乎没笑过,剧情从苏医生回台湾后变得越来越狗血,最后一集还得搞出个沉船来,真的无语,这哪是战争片,这就是狗血琼瑶剧……
其实还是颇有些梗的,不过风格上还真的有陆台合体的感觉。
特地想找台籍日兵的题材来看,但编剧不是很用心漏洞太多,8分真是靠粉丝刷出来的。两星半给王学圻和杨贵媚吧
为仔仔的人生低潮期代言。再忧郁不能。
两星加(烂尾)
仔仔+张钧甯帅哥美女组合。故事是讲台湾在中美战争时的故事,我这个历史白痴应该看下~看了25集以后弃了因为剧情太慢演员表演太单一==第三颗星单纯给帅哥美女
五分给周渝民,就是演得好
这评分哪里来的 演蒋雯的那个女的 真是太地味了 哪里有大家闺秀的娇憨 老是作梗 让仔仔和张钧甯没能在一起 讨厌死了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
看的台版33集 这是第一次看闽南语剧 - 剧情最多4星 这样的背景下 剧情略显平淡 有些地方略粗糙。编剧在最后几集下重笔把能够狗带的都狗带了 这路子也是可以。即使这样 还是哭了 自己也是可以...- 不想拉分 所以颜值加1星 - 台杰真爱是阿亮 - 最喜欢的台词是“再也不走了”......
1.10月6日,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在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里,庄严举行了第一次中华民国国旗升旗仪式。2.10月25日,受降仪式在台北中山堂隆重举行,中方为陈仪,日军为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台湾回归。3.当时在台日军第十方面军尚有10万余人,海空军2万余人,其他军事人员、宪警人员4万人,共16万余人,另有本土在台日本人29万余人,共计45.8万余人,武器装备齐全,粮食充足。遂按要求收缴入库、分类入仓,日军则按指定地点,集中于城市以外的乡村营地,仅留少量步枪作为守卫之用。经过前后四个多月分批遣返回国,接收工作进行颇为顺利。
8年抗战都没死,结果都死在台湾了,这是什么鬼安排?
说实话没看这部剧之前,还真是没关注过那个时期台湾人民是如何过的,看过之后才反思,原来还有那么一段历史是我们远远不知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