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的电影,看完后特别压抑,"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
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松子一次次被命运捉弄,最后不得不放弃。
生命充满着无限未知,路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真正走完才知道结局是什么,到头来,回眸这生命的长廊才是属于自己的唯一。
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决定的。
松子的不幸是她永远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屡次遇人不淑,殊不知只有先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幸福是握在自己手中的,不然最后留下一句“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悲叹!
一代名优饭岛爱于2008年平安夜被发现死于家中,而她的一生,无疑是松子的惊人现实版。
我是了解一些饭岛爱的身世的,在她轰动一时的半自传体小说《柏拉图式性爱》中,她不讳言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从小被父亲毒打,13岁时随小男朋友私奔,却没想到他是个瘾君子,男朋友被抓后求助男朋友的朋友,同住第一晚就被强奸。
爱上一个男子却是牛郎,还利用饭岛爱的身体赚钱,帮自己脱离苦海。
自杀了两次,却轻生未果……多年的职业生涯留下的是一身的伤痕累累:背部刺痛、肾功能失调、小便刺痛,以及风传的艾滋和抑郁。
她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生,与一生被人嫌弃的松子何其相似!
一辈子爱爱情,爱世界,却一辈子被爱情抛弃、被世界抛弃,写下“对不起,生而为人”后悲怆地死去。
更惊人相似的是两人都有Daddy Issue。
蔡康永就在书中提到,他当时问饭岛爱:“你这么恨你爸爸,但又想再见到他,这不是很矛盾吗?
”饭岛爱用着日本式的敬语回答“老师,人生本来就是由矛盾组成的啊”。
松子从小得不到父亲的爱,却拼着命想要博得父亲一笑。
如果说她们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由男人构成的伤害,那么第一个造成伤害的男人,无一都是她们的父亲。
那么,她们的一生是男权社会的殉葬品吗?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
日本AV里那声声销人魂魄的呻吟,无一不是作为一种商品供男人消费的。
那些女性的身体,在被滴上了无数日本、中国、韩国叔叔们的涎水后,很难说还存在一星点尊严。
在看与被看、窥视与被窥视、觊觎与被觊觎的世界里,她们总是被看、被窥视、被觊觎的。
而在真实世界里,她们因为天生的弱点:奉感情为至上,而成为视利益、理性为至上的男人们的猎物,沦为现实版的王佳芝:饭岛爱在知道最后一任男妓男友利用自己后,还变本加厉地用身体挣钱维持感情,那又是何种的心酸!
而要把这完全归罪于男权社会,又要冒“简单化”的危险。
在《性工作者十日谈》中,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被压迫者之间的压迫:鸭侮辱鸡,鸡又反过来侮辱鸭,妈妈桑侮辱鸡,鸡之间又相互侮辱,而变性人祖儿使男性这样一个传统上的“压迫者”的群像分崩离析。
当家家喊出“他们逼我从良”、“我要抗议他们剥夺我做鸡的权利”时,为鸡争权益的知识分子的呼喊成为一种自恋式的一厢情愿,他们振振有声的“父权社会”、“性工作者”之类的辞藻呆滞成为一个尴尬的漂移在空气中的声音,一个无处下落的拳头。
现实永远比理论要来得丰富。
女人总被男人伤害,女人却总是离不开男人,离不开男人的爱。
好比松子,宁愿千百次地被欺骗,千百次遭鄙夷,也不愿要一分一秒的寂寞!
而男人何尝离得了女人。
在苏童的《红粉》中,即使是在决意根除娼妓这个罪恶的阶级压迫形式的红色中国,妓女们仍保持着朴素的信念:男人不能没有我们这群娘们儿。
对此,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除了要求女人们自尊、自爱,有一个更自觉的独立的人格意识(在此严重质疑影片的ending,企图把为男人牺牲的的松子圣母化,居心何在?!
),我们还要求相对占据这个社会优势地位的男人们,给予弱势的女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不要对舒淇这样的明星另眼相看(那绝对是她们百般无奈下的选择。
再说为何社会对任达华的宽容度远低于对舒淇?
),不要在用AV解决生理需求后还对里面的女优来一句“瞧这婊子多脏!
”生而为人,已属不易,为何还要互轻互贱?
而对真实世界里的饭岛爱君,光影世界里的松子君,我要对你们说一句沙扬娜拉。
但愿天国里再没有伤害你的人,但愿你能在天国里找到那份你未在人间觅得的温暖。
是为一篇绝非影评的应时感慨。
凡是背过一点名人名言的小学生(不是“B站小学生”的“小学生”),大概都知道海明威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而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观众可以找到一句类似的台词:只要活着就有可能性。
主人公松子从小缺乏父爱,为了得到父亲的喜爱而装鬼脸,一生喜欢了一个又一个男人,最后却以潦倒的生活收场。
在这个意义上,整本电影似乎可以被看作《人间失格》的改写。
——事实上,我认为它是“反写”,而非“改写”。
我想明快地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对《人间失格》的拯救。
松子的伟大的一生,既超越了喜剧,更超越了悲剧。
似乎是为了向《人间失格》致敬,电影中安排了一个号称太宰治转世的作家作为松子的男友之一,而松子也在犯下杀人罪后决定在太宰治当年投河的地方自杀。
——可惜,水太浅了。
水太浅了:自杀?
模仿太宰治的做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生活的重负下殉情?
Cut the crap!
可以说,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嘲讽过的“媚俗”——看到一群小孩子奔跑就想到“童真”,看到士兵冲锋陷阵就想到各种“主义”——同样也成为阻挡观众走近松子的最大障碍。
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松子的一生是悲惨的。
她不善言辞,没有理想,遇人不淑,一意孤行。
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松子总是在期待通常人们都会期待的美好的爱情和稳定的生活,但每次事情都不如人意。
但与此同时,电影也让松子的侄儿和松子的最后一任男友龙说出下面的话:像姑姑这样总是爱着别人,总是为别人付出的人,是让人相信有神的存在的。
而几乎是为了点题,侄儿的小女友也明白地说: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得到多少,而在于为别人付出多少。
可是,“为人民服务”、“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等品质,好像无论如何都无法和松子的一生挂钩。
人们会说,她只是不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她只是无法分辨好男人……何况还有最后的杀手锏:爱都是自私的,哪有什么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
归根结底,人们可以问:你说这样的生活值得过吗?
你扪心自问一下,换做是你,你会愿意吗?
我想,谁都不会愿意。
人们大概会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像松子那样冒失(有人甚至说是“性格缺陷”)——她只是被爱冲昏头脑了。
确实,电影里给出了一个方便的解释:因为松子小时候缺乏父爱,因此她特别需要男性的关爱,甚至无法判断这份感情究竟值不值得,究竟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合不合理。
然而上面这个解释,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对这本电影的观后感,不如说是对于一份社会报告的读后感,仿佛真的有松子这么一个不幸的女性,经历了这么多感情失败后生活也一败涂地。
仿佛这是一本纪录片。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个劝导性质的文本吗?
如果松子真的告诉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它绝不会是上面这样的解释所能传达的东西。
虽然整部剧看起来是一部悲剧,但电影的每一帧几乎都是明丽的:松子的世界里充满了辜负、伤害、背叛,但也充满了亮丽的色彩和流转的歌声。
如果要说松子代表了什么的话,那么她代表了生命作为一种不断流动的力量,生命作为力量本身:生命不是“为了”什么目的——比如有房有车的小康家庭,比如一个在其中所有人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权利、并平等地被给予施展自己各种能力的自由的社会——而存在的“手段”。
生命就是不断的自我丰富和自我扩张;生命是没有目的的手段。
松子有如与魔鬼签订契约的浮士德,在生命消逝的时刻都没有停止自己追求的步伐:作为力量,她是如此纯粹,以至于要斩断和家庭的联系,要漫无目的地游荡。
同时,作为一种纯粹的力量,她是战无不胜的,她可以一次次地经历挫折与绝望,然后一次次地站起来。
甚至在当松子最后过上自暴自弃的生活后,偶尔拿到的一张名片都足以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松子的死是偶然的死,是荒诞的死:她没有死得轰轰烈烈,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导致她的死亡。
但松子的荒诞不是日常生活本身的荒诞,而是当无法遏制的生命的力量体现在一个有限的肉身之上的荒诞。
松子只能以一种偶然的、没有来由的方式死去,不是因为她的生活太悲惨了,而是因为她的生活太伟大了,她的生命力广袤无垠——相比之下,狭隘的电影叙事则只能以此收场。
松子不是一个经典现实主义的“典型人物”,更不是“模范人物”,一如浮士德不是现实主义文学表征的英雄。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松子在感情经历上的一次次的失败,表现的恰恰是the power to will——如果已经失败一万次,那么就让我尝试第一万零一次。
只要生命没有走到尽头,“可能性”的大门就永远敞开。
虽然或正因为之前无数次果敢而决绝的飞蛾扑火都以失败告终,我相信下一次我一定会赢。
于是,令人讨厌的松子,也可以从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上来理解:我们孱弱的灵魂无法承纳松子这样纯粹而壮大的力量,我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无法忍受松子所经历的悲惨人生,而松子却在我们看来是堕落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松子以其近乎荒谬的伟大,阐述了一个貌似平淡的道理:人生是可以重来的,而且可以不断地重来。
没有人注定演一出悲剧——不,人生从来就没有悲剧。
要提醒,这部片子口味还是有些重的,片中不乏黄暴画面!
慎看!
片子用了好多喜剧的元素但是更加体现了片中人物的悲剧!
片中用了很多童话的画面,也是松子一直梦想的,每当她开始一段新生活时,她的身边围绕着飞舞的蝴蝶,她再次踏上梦想的路!
我总觉得上帝是不是遗忘了松子,让她受这些苦,她最后想好好生活时,你却收走了她!
她说为了讨好父亲她成为了老师!
但是父亲好像一直宠着久美!
她被陷害辞职,离家出走,跟着有才华的作家却是每日的殴打,她为他借来了钱,他却在她的面前撞车自杀!
本来以为生活完了,作家的对手又给了她生活的希望。
却又被抛弃,她又当起了浴室女郎。
随后因为杀人入狱!
在她入狱之前她遇到了给她生活希望的理发师,这也是她在监狱里生活的希望!
她想活着!
出狱后理发师有了自己的家庭,她安静离开了!
后来遇见了自己学生阿龙,她不想一个,只要不一个人,谁都可以!
阿龙却因为杀人入狱!
她松子一直等着,阿龙出狱后却不再见松子。
阿龙再次入狱!
松子又变成了一个人。
她整日吃,不整理,不打扫。
一天她突然被电视上唱歌的男孩吸引了。
她又有了生活的希望,她成了疯狂的歌迷。
松子写了一大沓信,却一直为收到回信,她的生活又失去了希望!
松子想起了她的妹妹久美“姐姐回来吧”,她好像又想活着,她疯狂去找小慧给她的名片!
这时候上帝收走了她!
最后她一步一步地走上天堂,那个有久美,有父亲的地方!
松子的一生是被厌弃的一生。
每个厌弃她的人都有他们的理由。
让她最后腐烂在垃圾堆里的,是他们。
在途经每一个衰朽的女人身边的同时,我习惯于设想她们的童年,主要是童年时她们的笑靥。
我会想,那会是多么天真灿烂,即便她们后来如何了无趣味面目可憎,都不能消灭的天真灿烂。
当我遇见那些凶悍的、愤怒的、丑怪滑稽的、疯掉了横穿大街的、在路边乞食的、阴郁的、小气计较的、值得憎恨的女子,我亦作如是想,在心底里想象她们各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和一双曾经拥有的纯净的眼神。
从来我都想象得出来。
于是,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了。
这一年,松子53岁,我遇见她的时候,她只能被归结为一个有老又肥的怪妇人。
一如以往,我试图想象她纯净的时候。
这时生活向我展示了它所有的罪与美。
因为这女子经历过的一切,我的想象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瑰丽色彩,而她亦如一条平淌的河流,夕烟投射,云影天光,枯枝碎叶,污物残骸,默默挟裹前行,泪水中带着笑容,笑容里含着泪水。
她的命运穿行过我的内心。
这时我无法触摸到松子的笑靥。
我看到的是一个滑稽的鬼脸,一个使劲噘起来的热烈的嘴唇,作出努力讨好生活的姿态。
有时这双嘴唇是调皮的记号,用来提醒她那个从来不会笑的父亲她的存在。
有时这双嘴唇是亲吻的渴望,松子希望能够留住某个镶着银牙老是提裤子的体育老师,某个狂热崇拜太宰治却将拳头不断落在她脸上的作家,某个在安静的小镇碌碌无为的理发师,某个因为喜欢她便无止境伤害她的学生。
有时,这双嘴唇是绝望的示威,仿佛对经过又留不住的每个人说着同一句话:活在世上,真对不起。
活在世上,真对不起。
我看这被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她肥丑的现在、被伤害的过往和天真的最初,禁不住掉下泪来。
生而为女人的一生,像本来是干净的水滴组合成的河流,染上了污浊还是会无怨无悔地汇入海洋。
最后的海洋,平和、宽容、温柔,收纳着每一条痴心沉溺的河流。
这个海洋,你可以称它为良善的天堂。
这部电影我推荐过无数的朋友,但是总有人看完后跑回来说,这电影没什么意思,这女的这么惨就是自找的,活该。
我说,完全没错。
这电影的意思就在这里。
有很多人说这电影的重点在于松子对于生活,对于爱近乎病态的向往和执着。
但是如果导演真的只是要歌颂这种百折不挠的恋爱精神,松子的结尾应该是和某人幸福快乐才对。
但是这部好像“只要活下去,一定会有更糟的事情发生”一样的电影从始至终还是个悲剧。
松子在用尽全身心力之后,仍然被这个残酷地世界淘汰掉了。
既然说到这是个悲剧,那松子的命运悲剧在哪。
看到有人把这个点定义在,松子无论做出怎么样的牺牲都得不到真正的爱。
但稍微认真看看电影的结局,就很明显发现里面不仅讲了松子的爱情,还讲了她的友情,亲情。
换句话说,松子想要的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
而松子的悲剧在于她渴求爱,却对生活浑浑噩噩。
她执着地向着梦想的未来奔跑,对谁都恨不得挖出心脏以示衷心,“就是地狱,我也跟着他去”。
她叫嚣着爱,希望活在万千聚光灯下,没有平淡没有空白,却忘了生活的本质。
以为爱就是一切,却从来没有想过和谁可以携手向着更好的生活努力。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女人自作自受的故事。
而这背后的悲伤不在于,她没有得到过爱,而是为了获得爱耗尽生命,却在被爱着的时时刻刻,也浑然不知。
电影画面一直保持着浓郁到饱和的状态。
松子一生亦是一出饱满的肥皂剧,穷尽此生的挣扎,成就一场恢弘的死亡。
对此片的评论一直争议颇大。
有人觉得松子一直在付出爱,虽到终年只能落魄营生,但终究可书可写;也有人觉得松子不过是个急切渴求爱的人,为此不惜放下一切追寻,甚至丧失任何尊严与是非观,只要有光我就前行,简直是飞蛾扑火一般的愚蠢。
好吧,还是把时间轴拉回到初看电影的时刻,暂且不论电影结束后一系列的思维回路。
长达2个多小时里,观众一次次地看着松子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人生道路,爱,被爱,被虐待,被抛弃。
每一次都在急切而热诚的付出里得到伤痕,舐干血迹后重新上路。
除了慨叹其命运多舛之外已无别事可做。
松子热烈的爱已经摧毁了我的价值体系,我甚至无法讨厌她的低声下气,她的卑躬屈膝,她的简单盲从。
她自始自终不设想故事结局,只想要当下美好。
坚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
这种过于直接的逻辑在被生活证伪后,松子仍然一如既往向前。
松子的行事动机很简单,只要有爱,只要不是一个人活着,我就前行。
这无疑和世人的观念相悖离。
世人都有对财富地位的欲望,她没有。
松子努力微笑,试图取悦身边所有人。
因此而带来的阴郁,却只能在妹妹久美身上发泄。
于是久美的死亡成了她一辈子难以抹杀的阴影,尽管那并不是她所带来的结果。
每一次面对已经溃不成军的爱情,松子都在努力维系。
这便是松子被诟病的动人之处:她软弱,无法狠心离弃现有已经混乱无比的生活,可她也有着直面生活的强大勇气。
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为自己的生命打一个宏大沉重的赌注。
这无疑是对观众的巨大拷问:你敢这样去爱么?
想来也没有人说敢的。
我们有那么多别的事情要去做,何苦在一个无法预知未来的事件上倾注全力。
在一次次行事前的商榷与权衡里,我们正在失去无代价去爱的勇气。
甚至是连接受这样的爱,也是让人害怕的。
所以八女川才会留下“生而为人,对不起”的字条,选择了自杀。
从留着齐刘海在游乐场看歌舞表演的女孩,再到一言不发性格孤僻浑身发臭的胖老太太。
松子一直不曾丧失憧憬和希望。
生而为人,对不起。
这也是世间对松子背负的歉意。
松子想要的青草鲜花地,世间无法给予。
哪怕她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所以电影画面一直维持着松子想要的童话色调,鲜艳明丽,有时甚至甜美得发腻。
其间加上kuso精神十足的片段和轻快的歌舞,松子的一生让人如同被卡了鱼刺,郁结无处倾泻,令人窒息。
画面就是这么成功地起到了反面效果。
每个女孩都有公主梦,电影开头是这么说。
对于大多数女孩,这公主梦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正,初始的渴望早就面目全非。
女孩们也终于靠着修正梦想,一步一步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松子的朋友泽村即是如此。
泽村才符合了世俗的价值判断,她没有松子漂亮性感,也不愿像松子一般纯粹地爱。
所以泽村才能收获世俗的幸福。
那么松子呢,大概只有抛开通常对幸福的判断,才能对她的生活做一番界定。
她和家庭决裂;她死心塌地去爱的男人一个个地抛弃她;她当过土耳其按摩女郎和妓女;她的晚年孤苦无依;她死于少年的棒球棍下。
松子似乎早被世界抛弃在外。
这是一个冷酷上扬的嘴角:你付出了我却无法给予,那么,就让我毁灭你。
松子似乎确是被世界抛弃在外了。
她的人生不停下坠,直到衣着肮脏身体发胖,房间里充满垃圾。
就连这样的时刻,松子仍然在回到家后,习惯性说一句“我回来了”。
她就是这样渴望爱和付出爱的尤物啊。
为什么我们会被松子感动,会被这样悲怆的生命压抑得喘不过气。
因为松子义无反顾地做了我们一直不敢做的,却收获了与付出成反比的结局。
如果上帝真的像松子这样,跛脚,肥胖,邋遢,笨拙,头发凌乱,性格孤僻,还会不会有人爱他?
影片终了,松子终于走过漫长的台阶,抵达天国,看到微笑的父亲和妹妹。
而我们也只能一边慨叹着,一边继续修正童年的梦想。
http://bulaoge.com/topic.blg?dmn=cidre&tid=1032455#Content
朋友向我推荐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感觉特别压抑,松子的生命力真顽强,每次说着“我觉得人生完了”,但是又都站了起来,当然,那时候她多么年轻,还有时间,还有爱。
可惜正常的人生还是可望不可及,无非想被爱和爱人,但是不止寡情会辜负人,浓情同样也会。
她总是在忍受,即便挨打,也还是要坚持在一起,留着希望,也许这也是一种方式的被重视吧,聊胜于无。
是呀,为了被重视,她不断的去讨好别人,用鬼脸、用身体、用爱,但是那雪地上的一击,任谁都会被打垮吧,所以她不再反抗了,对人生逆来顺受,没有人可以相信,善良终于被挥霍完毕了。
一直不敢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因为霄霄说,你看一定会哭的。
事实上不只是哭,而是嚎啕大哭,纠结难过。
对于有关女人一辈子爱恨情仇的故事我总是没有免疫力的。
而松子却是狠狠得戳痛了我的心。
短短一生53年,带着满身伤痕和一个梦幻的希望那么孤单单的走了。
谁曾来过,谁曾爱过,谁还会一起再哼唱那首儿歌没有如果,结束就是这样斩钉截铁。
她活着的时候,给所有人希望,快乐。
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慰藉着一个个悲伤的灵魂,这于别人是拯救,于她自己又何尝不是重生。
“没关系,打我也没关系,受虐待也没关系,只要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好。
”我真的不忍心说她是犯贱,因为只有深深孤独过的人才明白全世界就剩下自己的孤绝。
在里面也是地狱,出去也是地狱,但是出去了就可以和你在一起。
只要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怎么样都随你上帝就是爱爱就是原谅不能原谅的人,并真心为他祈祷。
而松子就是上帝。
《心理月刊》上有一期专门讲过,从小跟父亲关系不好的女孩长大后往往处理起跟异性的关系都特别费劲。
松子从小就希望爸爸可以喜欢她,为了让爸爸喜欢自己,可以把鬼脸变成下意识的本能。
努力按照爸爸的要求去读书,去工作,可是这一切的努力都不如体弱的妹妹一句咳嗽更让爸爸挂心。
从这我就开始哭,因为我也觉得我爹疼我妹妹比疼我多太多。
那是一种严重的无可奈何,会让人咆哮或者自卑的强大力量。
长大后我知道比起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也许更重要,但是心里总是不能释怀,不能肯定自己获得的爱,或者也不愿意主动再爱谁。
生怕徒劳,生怕空欢喜。
专业点说 李子勋 心理学有一个经典的解释,叫“依恋障碍”,说孩子两岁前,在与母亲关系中体验被爱的同时又体验到被伤害,或者抚养他/她的人不断更替,难以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孩子会选择一种逆来顺受的方式接受“现实”,表面很乖,内心却潜抑着“婴儿的愤怒”。
这种愤怒在青春期和成年后常常指向最亲密的人,对外人却能保持理性与克制。
我那么喜欢松子,她一生都有小女孩时代的纯真哪怕你赠我的只是空欢喜,也足够我做一个绚丽的梦。
只是为何,你是否和我一样觉得松子在一直遇人不淑喜欢她的少年阿龙用伤害的方式,喜欢她的作家用殴打的方式,喜欢她的理发师用遗忘的方式,我都怀疑到底有没有人真的爱过她。
可是对于松子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只要能和你一起就够了,剩下的就让我来爱你吧,用我笨拙的,250的,却是全部的爱来照耀你。
有人说一段好的感情的标准未必就是牵手或者分手,而是我在这段感情中,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并且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
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不会权衡,爱你的时候失去自己,等热情过去,惊觉自己的损失,惊觉自己没有“爱有所得”。
为那些无穷尽的“沉默成本”折磨。
那么多怨妇大抵就是栽在这上面了吧。
在每一个爱人身上,松子单纯的只是想获得一句哪怕是骗人的“我不会离开你”可是即使是这样,人是多么坏的动物啊,你死心塌地了,有不长良心的便会践踏你的真心了对于男人来说,感动永远比不了打动吗?
你老妈子一样的服侍伺候兴许不抵那小骚娘们大腿一抬的裙下风光赐予的无限惊心。
不然为什么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大街上的黑丝族未必就是天生放浪,只是不愿让谁轻易将我的幸福埋葬。
松子的好太耀眼,让人无法承受吗好人牌是这个世界上最烂的东西你很好,只是我就像所有选秀节目一样白瞎,都把人家PK下去了,还要硬生生的加一句“这个舞台上没有输赢,你在我心中就是最棒的。
”最棒的你还把人弄下去,你也神经病吧。
我也想问,为什么像上帝一样真善美的从来都是付出的松子却是这么悲惨的孤零零的死去了呢。
好人有好报,那为什么她的亲弟弟都不能给她一条回家的路,真心融化坚冰,为什么满心欢喜迎接来的阿龙给的是狠狠的一拳。
当然在松子死了之后,忏悔的人成群,从亲人到男人。
可是人都已经没了啊,梵高要是知道自己的作品在死了以后,都给别人赚了大钱会不会愤怒的烧掉所有画作。
我心里还是无法领受这大爱无边我还在怪罪拿迟来的忏悔,以及父亲在松子走了之后才每日每日挂记松子的日记本并不能一味迁就松子的人生尽头的放纵,人应该学会自我营救。
还有好姐妹一定要珍惜,比男人靠谱多了。
那关心瓷实。
谁再重色轻友,直接群殴之!
盘算太多的人生貌似万全,其实最严重的损失就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投入吧比起大多数谨小慎微的人们松子的一生足够坦荡荡!!!
看得气了个半死。
虽然好片和好看是两码事,但这个电影既没觉得好看也没觉得好。
并不反感日式夸张,那种每个人都有神经兮兮一面的感觉,用的好了会格外好。
在这里,让人反感的是精神内核的谄媚,说着要拼命活下去,实际上不是一直在依靠男人吗。
变成胖子之前最后一个人生动力居然是饭idol,也真是醉了。
首先搞清楚一点,这个世界上求生的途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只有她把自己逼到了那个地步?
从人格上就完全不独立的人,有热情又怎样?
成为别人的负担不愧疚?
——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却怀有过多的热情,只会给别人增加负担吧。
说回“被需要”这点。
需求也分了五个层次,你确实可以给别人一些东西,但在蠢的基础上,它们并不够抵消你带来的负担。
别说什么最后每个人都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电影是有引导性的,记忆更是带有美化功能的,因为这个人在给你的生活造成巨大创伤之前已然退场,你便会记住好的一面。
心怀善意的人很少。
人们首先关心的是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危害,然后才去想,那我能够做些什么。
松子在“被使用”之后不留情面地“被遗弃”,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我不觉得松子的悲剧在于她遇到的都是些多么差劲的人和多么不幸的事。
首先没有什么是偶然的,她的性格就是那个样子,今天不倒霉明天照样回来,很大程度上,从一开始就是她自找的。
其次就算她没有碰到作死的机会,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去了,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在家庭中没有地位,没有绚烂的爱情,没有值得铭记的事情。
没有自我。
照样是个悲剧。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的切入点很好,把一切噩梦一样接连的不幸都放大了,基本上达到了她那个性格可以作出的极致。
“不要我了吗”前期每一次生活上的大变动,都是由这句话生发出来的。
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依赖身边每一个男人,连个谱都没有就把对方当做神一样崇拜,说着什么“只要有个伴,不是一个人就好”,这样的人,真是一点自我意识都没有啊。
不仅是松子,整部作品中女性就好像男权的附属物一样。
我并不是女性主义者,也从来不主张生物平等,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你蠢成这样就活该被别人欺负。
让我气的是作者的这种赞美态度。
松子完全屈服于她每个阶段的生存状态,她会问“我做错了什么”,却从不质疑凭什么这个世界如此对待她。
一定要靠别人才能活着,所有的满足都来源于其他人行为的反馈,就像那句被不断重复的台词,“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了什么,而是自己为别人付出了什么”。
这是偷换概念。
人生的意义、快乐的源泉应该是自己创造的价值,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满足,而不是所谓的别人的反馈。
无论是女性也好,奴隶也好,在“等待别人反馈”这一过程中下意识地就把自己归入了等级体系中——你在为别人服务。
只有别人觉得你有意义,你才有意义。
呵呵。
说着“Love is life”,实际上却丝毫没有自我意识,把人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单一事件上,还是一厢情愿,自以为是,毫无根基的爱。
爱是自私的啊。
我们迷恋爱情是因为它会让我们得到自我满足,既是付出的欲望,也是占有的欲望。
但凡你以为只要付出就是最大的快乐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爱。
松子从来就没懂,她所需要的仅仅是被支配。
后面又强调了一遍“只要不是孤单一人就好”。
龙洋一高看她了,这个世界,就算真的有上帝。
也不会这么蠢。
松子她从前是教师,按理说读的书应该不少,为什么还单纯得如此可悲?
当然是家庭原因。
当然是教育失败。
然而电影作者丝毫不关注这一点,反而着力强调(和赞扬)松子接受现实,努力在这种扭曲的生存环境中寻找自己位置的行为——为了龙可以放弃所有,做个流氓的情人也无所谓。
居心险恶。
“只要是女人,无论是谁都憧憬着童话中可爱的白雪公主什么的”能写出这种台词的人,不是夹带私货,就是真的还活在童话之中吧。
片子里唯一一个成功人士是个AV女优。
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妈的笑死我了。
说被感动的,你们对生活到底抱着多天真的憧憬。
最后虽然我也赞同人性本恶,结尾这个做法也太扯了。
你知道就算她开始新的生活,也不会有个充满善意的结果,对不对?
把责任推到路人身上无疑是最省事了,反正还有一大帮眼泪稀里哗啦的小清新自发阅读理解。
这个片子对我最大的教育,还是那早就知道,却不行动的:人蠢就要多读书,否则你不如直接去死吧。
???,滚吧你; 松子果断杀掉那个人时才有一点点想给3星;中间还TM插了一段MV;
想哭与想笑的混杂。再看一遍,松子就是隐在俗世,受苦却仍然始终相信着的上帝
拍得很好,但是太残忍,这么努力却换来如此悲惨的人生。没有再看一次的勇气。
一种强烈被高分欺骗的屈辱感,这是我在豆瓣见到评分最高的一部烂片,所以只要有爱是不需要有智商的,我敢说哭哭啼啼的大部分是圣母,还有一些没人生经历的小男孩,爱情真是自文明出现以来最大的骗局。
原生家庭中从未得到爱,以至于在以后的人生中一直渴望与追求爱,却屡屡受挫。你们讲遭遇,可从未讲选择,人生不都是自己选择的么。(因为从一开始学生偷窃的事情我就无法认同,这不是什么真性情,这是愚蠢。)
里面女猪脚我不喜欢
相当传奇的一生了。挺风格化的,很日漫,饱和度超级高,挺有意思的。贯穿的首尾的歌很感人。可惜女性意识觉醒之后看不得这种片子啊。Asian parents和浪漫爱真害人不浅hhhhhhhh
到底好看在哪,这样的人生不都是她咎由自取么。
看不下去,觉得日本人很变态。害我做恶梦的电影。
虽有悲剧,但仍是她自己的选择
演员都是喜欢的,但题材实在不合胃口
洗脑片……松子悲惨的一生是自己造成的,别归结于外界因素。是她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与父亲、妹妹、弟弟之间的关系,总是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人身上。这根本就不是一般人的生活,这是脑残的生活,活该。1★给拍摄手法,1★给音乐。
又一部我不喜欢的高分电影。中岛哲也上辈子一定是MV没拍够。
但是她说,我要跟着他,就算下地狱,那时候真美。太宰治说:难道纯真无暇的信赖之心也算是罪过吗?
歌舞片看不来。。。
三星半。因为得不到父亲的爱,童年的阴影,于是一辈子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美貌也成了一种诅咒和厄运。但是电影最终让我费解的是,为什么要把她过度美化成一种殉道者形象。最让我失望的是她对女性友人的态度,她却为了爱情不顾友人的感受,仅仅处于可笑的自卑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唉。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但长大后一切不如意。给这部电影打十星。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受不了女主各式各样无脑的行为。面对问题总是觉得运气不好遇人不淑,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自己吧。再欢乐也掩不住悲凉,中谷美纪根本不适合这种装可爱的无脑女角色
松子是个自身条件很优秀的人,却糟糕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觉得是她小时候的心理阴影太重了,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均等的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她总是觉得别人不爱他,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别人的爱,甚至不惜为之放弃尊严放弃一切。努力生活吧,你可以过的更好的。
救命啊,這啥爛電影。十四年前的,2006。當年我就説它爛透。這不是什麼矯情做作虛假能説的了。曾經認為好看的朋友,事隔幾年,你回頭去看,如果你還説好,那你真是沒成長,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