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残缺的家庭视角,去面对外星人入侵。
世界末日外星人入侵题材,没有使用宏大的场景,没有体现渺小的地球人如何反抗,没有巨大的太空飞船,没有爆炸没有激光,没有“理应”看到的一切。
只看到一个小家庭的恐惧、无助、绝望。
真实地体现了一个父亲在面对“不可战胜”的敌人时的变化。
父亲原本是个神职人员,在爱妻车祸过世后,渐渐地远离了神的怀抱,直到外星人入侵,他彻底成了“无神伦者”,不再祈祷。
这部影片和以神秘的麦田圆圈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外星人的故事。
似乎在中国,片名基本翻译为《天兆》。
影片让我想起了汤姆.克鲁斯的《世界之战》,主人公都是一个父亲的形象。
似乎西方的电影比较倾向突出父亲这一形象,比如电影《后天》等。
这部电影的外星人个子很高很丑,靠毒气来伤害别人。
但却似乎连木板钉上的门窗都打不开,我想要我,都一撞就撞开那把铁锹顶住的门了。
外星人还怕水,那如果下雨天,他们是没有办法来地球的。
看来他们对地球的考察不够完备。
外星人最后牵强地从地球暂时撤军了,比《世界之战》中被细菌感染的外星人的结果还简单。
总之,虽然片子情节比较牵强,但这样以神秘的麦田圆圈背景的电影,还是能满足我们大多数人的好奇心的。
因为这个世界终究是那样广阔与神秘,有很多我们想要探究的东西
本来抱着猎奇的心态看的,看了才发现,更多的惊喜出乎预料。
人们都说某小l孩多么可爱像天使,这部电影里的小女孩终于让我理解了这句话。
语言动作神态无一不让人喜爱。
走起路来简直能可爱到飞。
再,有些时候,文化差异由小孩子所表现出来就更加明显。
比如尊重并保护每一个孩子的意见,意见不同时小孩子的一票和大人的一样重要。
选举的民主,如果小时候没有这个环境,并不仅仅是一群成年人就可以完成的。
当然有。
不同于其他科幻题材/末世题材,《天兆》中带来恐惧感的不是外星人,不是地球侵略,而是主角回忆里无法疏解的症结。
片中说到,面对一个事件时通常可以区分两类人,一类人将事件看作象征,相信巧合无法避免,带有宿命论的意味。
另一类是直接现实的将事件看作客体,面对事物的主体应该承担起责任/行动。
“天兆”作为一个事件的到来毫无疑问会威胁到主角一家的生命,片中多次解释妻子的死是巧合的结果,主角很清楚:巧合/未知事物会带来不好后果,而“天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巧合,是主角所恐惧记忆(丧妻)的象征,人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旦接受了这个象征或符号的可怕性,再度面对时会产生同样的恐惧,会不假思索的逃避,“not do it again”。
丧妻之后主角放弃神父了的身份(对存在意义的绝望),在天兆降临后主角将自己看作第二类人(上帝已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其实是虚假,自欺欺人的划分,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囿于悲痛),以上两个对身份的重新确定实则掩盖着对巨大未知的逃避/对悲痛记忆的逃避,这种逃避在电影中具象表现为主角带领大家钉住门窗,退到地下室,将自己封闭起来。
在电影中“天兆”不仅是麦田怪圈,外星人,而且是一个象征。
可以将其粗暴理解为巧合/命运/未知,但同时也是导演设定的一个复杂概念,天兆在形式上表现为外星人降临,在文本结构上表现为电影中巧合的相互作用(如《水中女妖》的文本结构),核心的概念落脚点与主角的丧妻记忆相呼应。
这是一个外星人来了又走的故事,不具有末世大片的恢弘,之所以说此题材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展现出一种作用于人心的力量,而天兆/巧合的力量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主角对天兆/巧合的主动利用。
主角的能动性与天兆相互对抗,交融是电影的主要叙事。
支撑对抗的力量/第一动因来自两个孩子,或者说,是孩子召唤了天兆,是否记得麦田怪圈第一次出现的镜头:镜头对着四人,小男孩在前扭转爸爸的脸,镜头后拉然后上升,天兆出现。
接着,婴儿传唤机接收/召唤了第一个信号。
所以孩子-天兆的关系,含蓄的意指是对父亲视线的吸引,是孩子们同父亲联结的一个机会。
情感是力量的源泉,角色不是孤立存在,人们以情感作为纽带对抗恐惧,这是沙马兰每一部电影的内核。
电影的最后,外星人撤离,大家走出地下室,但电影没有结束,因为天兆没有真正显现,故事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被处理,“如何疏解丧妻的悲痛,重新唤醒对生活期望”,主角需要直面恐惧,真正的转变就在这里:具有象征性的片段通过记忆闪回被展现出来,主角从他口中的第二类中走出,在第一类与第二类之间,在象征与行动之间取得了平衡。
随着小男孩一口气上来,天兆宣告结束,症结随之解开。
虽然结尾的处理不够惊艳,但电影在文本上是自洽的,可以说如果小男孩没喘过气,电影就不可能结束。
小时候看的电影,现在翻来看真的感觉剧情虽有点牵强但又有点巧妙。
翻了很多评论好像能真看懂的没多少。
这其实是一部表面只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片,但实则主要是一个让刚刚抛弃自己信仰的人又重新相信上帝的过程,但好像大家都找错了重点。
先告诉你这不是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科幻大片,而是关于信仰问题的文艺片,所以想找刺激的人请绕道。
大家看没看过《i型起源》
I型起源 (2014)7.82014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迈克·卡希尔 / 迈克尔·皮特 史蒂文·元这类电影可以归类为比较另类的科幻片,我个人觉的虽然《天兆》比不了《i型起源》,但主旨和拍摄手法还是有点像的,后面告诉你。
剧情分析:刚刚丧妻的神父,全家人还没有走出这片阴影时,外星人入侵,再也不相信上帝的男主却在影片最后一刻追随了上帝的指引保护了家人。
妻子最后说的话,女儿对水的挑剔,儿子的哮喘,到最后再来看这一切仅仅是巧合吗?
人可以分两类,当碰到好运时,一类人会把它看做一种征兆,虽感到巧合,但相信这是高高在上的God所安排的,另一类则纯粹把它看作是运气。
但到最后所有的巧合叠加在一起 你告诉我你还不会相信上帝?
前面支离破碎的剧情正是对后文的征兆,种种巧合让男主又重拾了自己的信仰,让他从第二类人变成了第一类。
剧情的缓慢和支离破碎正体现出男主阴沉压抑的心灵,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像看《世界大战》那样肾上腺紧绷,前面的缓慢、压抑正是为了烘托影片最后一部分所给人震撼的那种效果(这和《i型起源》很类似,看到最后所给我的震撼差点让我想去信上帝了,唯物主义万岁´v`)。
影片最后的那种滑翔视角 超帅的挥棒动作 还有观赏态度的巨大反差,立即让影片上了一个档次。
谁都没有想到前面的很多细节都将是最后紧迫时刻的关键。
影片里夹杂着一些我们看不惯的美式幽默,真的起鸡皮疙瘩,但为了不让前面的剧情过于枯燥也只能这样。
当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这是什么科幻片呀浪费时间 要加倍看 外星人low暴了 给亲情加分 给萝莉加分 导演的烂笔 终于看到外星人 等等等等的时候,我真想tm的说一句:想看《世界大战》你再去看呀,想看外星人你去看《世界大战》呀,不了解一下剧情简介就这么仓促定义这个电影就应该是科幻大片了吗?
2002年,科幻剧情恐怖电影《 天兆 | Signs》在我看来这个电影是来描写家庭创伤和治愈的故事。。
和外星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惜,我是来看外星人的。。
电影的叙事比较乱,气氛烘托非常不错,但是没有内涵的气氛烘托我习惯叫故弄玄虚。。
---剧透了可---很多逻辑上说不通的事情比较影响整体印象。
大家都知道能开着这么大的飞船来,那科技水平完全不是一码事了。。
但是单兵作战能力,简直就像小丑一样。。
基本是裸奔来的。。
最不能接受的设定是。。
一个怕水的种族。。
会来侵略地球。。
是不是溅它一脸血,外星人就被秒杀了?
┑( ̄Д  ̄)┍所以说这个并不是一个科幻电影。。
中心只是在灾难中一个家庭患难与共的故事。。
(╯‵□′)╯︵┻━┻ 我是来看正经外星人的!
不是来看它们用麦子画画的。。
我是麦子的分界线---推荐指数:★★(4/10分),租碟时代的电影。。
真的是不好看的比较多呢。。
《天兆》这片子,主题是外星人侵略地球时,面对灾难的人性和亲情,当亲情片来看,我能给点高分,当恐怖片,也有那么点意思,但若是当科幻片,编剧导演我去NMLGB,笑死我了。
外星人发动那么大规模的星际战争,不远万里来侵略地球,武器竟然是用手指放毒气,好高端啊。
开战之前想打哪个地方就在那的麦田里做几个怪圈做标记,外星侦察兵半夜站房顶上偷窥,被发现了就钻苞米地,闯进印度阿三家里被揍了一顿关在厨房里出不来,外星军方的通讯方法是电波,小朋友发现用婴儿监护器就能拦截,飞碟在全世界各城市上空大张旗鼓的停留了好几天,看样子应该免不了一顿炮火什么的,可结果呢,人家战术是挨家挨户砸门放毒气,木头门砰砰砰砸了一夜都砸不开,等天亮了砸玻璃挟持小孩,被人类用球棒打,不知道还手,一杯水浇在头上就死了,知道自己不能沾水,你们来地球是活腻了吗,下场雨都能死一大片,至少你穿件雨衣啊,连条裤衩都不穿在苞米地里裸奔,这是来打仗的吗我去,
喜欢华金,角斗士里在阴影中的一笑立马记住他了,就像oldman在杀手不太冷里的表演,深入我心。
在这部里他还很年轻,也比较喜欢梅尔吉布森,还有阳光小美女里的那个小女主,演员方面舒心。
电影主题倒有点跟降临相似,虽然两部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懂的人自然懂。
有不少处很诙谐,有的地方自我代入是有恐惧的,是心理恐惧,麦田那部分还有外星人进房屋那段等等,观感特别真实。
当年第一次看完后就有种冲动,在正午的时候跑进大片麦田中,迷失在其中然后疯狂找出路,想想就刺激。
除了代入的心理恐惧外这部最大让我喜欢的是温情,很浓的温情。
导演方面,本以为要扑街了,好莱坞是那种不管导演还是主演把商业电影搞砸了,投资没收回来,基本好资源以后跟你就没关系了,搜了下导演的最后风之子,我竟然在电视上看过,但完全没印象,应该是非常平淡的作品,没有一点让我有印象。
金酸梅最差导演,一片吐槽,但发现他明后年的有3部电影,阵容还不差,而且还有最后的风之子续集。
导演是个比较固执的人吧,看了下几乎所有电影剧本也是他自己写,他完全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思考投射到电影里,但是也不那么晦涩,有的导演是想法太多大杂烩,这导演有想表达的但不会让你看完感觉乱,顶多是平淡。
他会在电影里铺垫线索,最后串成一起,让你好好理解下什么叫“前因后果”而且感觉导演挺喜欢用“预兆”这个点的,电梯里的恶魔也是讲了预兆。
关于外星人最怕的竟然是普通的水,也没什么可吐槽的,感觉看起来很邪恶很不可战胜的外星人竟然如此简单的被地球上普通的水制服了,寓意很多了。
只有一天的周末,比上班还累人。
在家洗床单,洗着洗着,这一天就过去了。
趁着泡衣服的空隙看了奈特•沙马兰的《天兆》。
作为导演的沙马兰在《天兆》还在影片了客串一把,撞死了男主角妻子。
如果把《天兆》归为讲述外星人的片子,那么,它确实太烂了。
黑暗的,看不清脸的外星人连木头窗子都敲不开,依靠毒气杀人,而且怕水,下雨的时候,外星人不就全都死翘翘了?
导演根本没有去解释什么是外星人,他只是把我们带入格雷汉姆一家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恐惧、爱,并重拾信仰。
格雷汉姆本是一个牧师,但是妻子出车祸后,让他放弃了信仰,不愿意再听人们的忏悔。
嗯,人都没了,忏悔有个屁用?
他的弟弟本应该是个棒球明星,但是却偏偏喜欢在球场上挥舞棒球打人,于是只好跟着哥哥来到这个小镇,做了一名加油站的工人。
就是这样的两个大男人,与一对小儿女生活在一起,麦田怪圈出现在了他们家门口的玉米地里。
当外星人在门外拍打着木窗,格雷汉姆和他的弟弟、以及一双儿女坐在地下室里回忆过往。
他对弟弟说:世界上不过两种人,当一个人买彩票中奖时,第一种人会认为这不单单是一种幸运,这是上帝的暗示,人并不是孤立的,冥冥之中会有人帮助你。
而第二种人会认为这只是单单的走运,人都是孤立无援的,你若是遇到困难,也没有人回来帮助你。
他问弟弟:你是哪一种人呢?
弟弟说,他是他第一种人,他相信奇迹。
这部电影里没有美女,没有英雄救美的爱情,也没有孤单英雄式的拯救。
只是在讲述一个落寞的男人和他的弟弟、孩子在面对危机时如何自救并重拾信仰的故事。
电影带了一点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的味道,每次那模糊的,黑暗的外星人出现的时候,都让我有些无法呼吸。
当外星人败退,格雷汉姆一家又重新坐在草地上欢快的聊天。
有什么比珍惜眼前更重要呢?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当他们遇到好事的时候第一种人相信这不仅仅是巧合或者好运,一定是冥冥中有人在眷顾我第二种人相信这只是单纯的巧合或者好运第一种人唯心第二种人唯物第一种人相信奇迹的发生第二种人质疑奇迹的存在我曾经说过,我相信所有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换言之,我曾经自我悲观到不相信自己身上会出现奇迹。
我想这部电影给予我的是一种正能量,现在这个说法或许可以适当update一下,也就是,我相信自己身上也能发生奇迹。
看电影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讲述麦田记号的天文科普片,标记电影的时候,看到豆瓣的影评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伟大亲情的文艺片,看完电影之后,我更觉得这是一部讲述态度,充满正能量的好电影!
一直对神秘的麦田圈很有兴趣,但在这部片里导演着重的似乎不是我感兴趣的部分,那神秘的现象甚至外星人都是只是为了引出人内在的情感、感悟,但它的那种感悟太宗教化,我无法产生共鸣。。ps:外星人的形象很囧~
堂堂外星人居然怕水。。
资料留存 收包 2015年2月4日
目前看到的沙马兰最故弄玄虚的一部,和信仰有毛线关系啊。说白了就是外星人降临地球,通过“不见全貌”的残体、黑影、轮廓、勾勒、描边搭配jump scare,成功在影片中营造神秘恐怖氛围,但也导致了最后五分钟解密外星人形象及外星人怕水设定时非常的无力和消解。
几年前就看 可当时一是效果差 二是好像看不下去 看到评论说好 今天再看 很觉一般 当然是从科幻片的角度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 还是很吸引人的。
堆叠得悬疑和无力的剧情,纯粹为吓人而拍
6/10。重温。沙马兰大大降低了灾难图景,玉米田奇怪符号的上帝视点镜头、格兰拿起刀折返回储藏室门口趴下来看个究竟、地下室御敌时打碎的灯和楼上零零碎碎的外星人脚步声,所有外星人的攻击都存在一种假想性,全程通过电视信号的中断和恢复来转述外星人进攻和撤退,到最后外星人的整体形象出现,手中抱着摩根对他释放毒气,也只有切断的手指和电视机上逆光的黑影,更多镜头是人物害怕、犹豫的反应,如此反类型手法表达了沙马兰的宗教母题:从决战前晚餐、拆木板保卫房子到摩根的大难不死,正是格兰从放弃信仰、战胜恐惧到重拾上帝眷顾的心路历程,结尾处一个窗外冬天降临的内部蒙太奇,格兰穿上了神父的衣服,令911噩梦后社会秩序受威胁的美国观众,通过一部电影中威胁的象征性解决重拾精神支柱,这种远离中国大众生活的宗教情感是本片口碑失利的原因。
多少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外星生命存在的依据——水源 却不料尼玛外星人最害怕的就是水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人类实在太狭隘了!
结局很玩味
沙马兰最优雅的一部作品,科幻是外衣,内里是关于信仰的探讨。氛围营造不用说,事物越发模糊,给人的恐惧愈发深刻。用各种细节作为预兆串联,如女儿对水质挑剔、儿子有哮喘、弟弟是专业棒球手、妻子临终前的话,这些看似刻意的安排让男主重新拾回信仰变得顺其自然,换句话说,除去铺垫外星人的那些惊悚片段,本质其实是部优雅的温情片。
①遇到外星人首先用水泼【阿汤也证实过! ②外星人到家门口对小孩说“你妈生你时。。#@%……@#” 就不怕了! 说教好烦= =
恐怖的氛围感塑造一绝(我本来不怕外星人的),也没有什么jump scare就是很文静的那种恐怖,但是觉得就还是缺了点什么……
不喜欢他们把外星人塑造成野兽,残暴恐怖。点赞的是运镜很妙,对制造恐怖紧张气氛帮助很大。剧情其实很像每个人的生活,当你没有遭遇不幸时,信仰很牢固,要赞美主,突然有天,发生了变化,你会觉得处处皆不对头,牧师放弃了信仰,儿女的状况让他悲伤,外星人的到来更是让他害怕到极点,他对曾经赞美的主感到憎恨,就像我们怪神明不保佑我们。直到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几分钟,他才串联起一切,妻子的遗言成了神的预言,正是此前所有的不完美造就了危处逢生的机会。有时,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地位是很高的,他们不可能在作品里做第一个推翻信仰的人,所以此片就是为了让人相信每个人的剧本皆是天意,主自有安排。
这帮高智能外星人难道不知道地球上会下雨么……而且70%的表面都是水……真是帮song货。。。
记得上映时大肆宣传什么意外结局,没觉得啊,不过我也不记得多少了
借助对未知生物的探究与恐惧,真正关注在信仰、宗教、本我过程里,ET是否真的怕水已不得而知,人心的恐惧与面对未知的是否过度还是合适的“幻象”成为一种未解。梅尔吉普森和杰昆菲尼克斯在10年前的作品,放在2012年应景地指示一种人类心态,其中关于两类人的对比说法,对每个观众来说都有自己的选择。
吊炸了,外星人片竟然可以这么无聊
影片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片中直接出现外星人场景未见几处,可它带来的恐惧始终贯穿始终,让人不寒而栗
诺兰怎么到处抄别人的好讨厌.....骂什么不够科幻不够视效不够外星人真是骂错地方了,很显然沙马兰意不在此啊,人压根没想拍大片,反而省钱省的特别聪明,镜头简直行云流水般舒畅,一看就是各个镜头都进行过一番琢磨的用心导演。以及jump scare吓人真是屡试不爽。(不过沙马兰比希胖自恋啊,每次打酱油还打那么长时间,不够幽默,不够风度,不够优雅。
想起一笑话:有一男生到音像店大声问道,哪里有《凶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