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记忆
Revoir Paris,Paris Memories
导演:艾丽斯·威诺古尔
主演:维尔日妮·埃菲拉,伯努瓦·马吉梅尔,格莱戈尔·科林,玛雅·珊萨,艾玛杜·孟波,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安妮·莉丝·海姆伯格,索菲娅·勒萨弗尔,Cla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一个晚上,Mia在巴黎一家小酒馆遭遇恐怖袭击。 三个月后,Mia仍然无法恢复她的生活,只记得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的片段,她决定根据自己的记忆中进行调查。 当时,她和一个男人藏在一起,袭击时她握着那个男人的手,随着这些记忆浮现出来,她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详细 >
看懂了。很棒。
维尔日妮演得好,但电影本身在视听和文本上都太老套了。同样拍PTSD,差the leftovers太远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恐怖袭击会发生?在心理学上它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意义?……大概是为了让冲突的个体减少冲突,让陌生的人们更加会彼此突破隔阂,紧握双手,了解生命的厚度与爱吧。(尽管这么说起来有点吊轨,毕竟,恐袭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调和的冲突的「调和」体现。)
几度流泪 因为灾难 也因为灾难里坚韧的人们 感叹巴黎真是一个可爱的城市啊
#TIFF2022#某种意义上超出预期,针对恐怖袭击PTSD导致的记忆缺失,Mia踏上注定悲伤却也治愈的“旅程”,在城市空间行走企图拼起散落的拼图,只是每个人都知道记忆的寻回无法弥补失去的一切. Alice Winocour的弟弟是2015年巴黎袭击的幸存者,而她并没有把视角局限于私人故事的重塑,亦或是单纯的reenactment,而巧妙地引入了undocumented worker 和the other side of Paris, 当痛苦与磨难降临,很多人默默承受却无法留下名字,而他们也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属于巴黎的“记忆”。Virginie Efira的表演虽然有很多之前的痕迹,却十分贴合这个女翻译家的设定与情感走向,但也要感叹,法国电影现在的很多女性叙事,离开中产知识分子的设定就没法继续了。
这个姐 演什么都像个拉拉 这可怎么办才好…
3星半
我们无法忘记至暗时刻陪在身旁,握住我们手给过温度与力量的人。当太阳再次升起,我们在失散的人群中用力回忆,拼命找寻,为的却是彻底告别,再也不见,因为想要活下去就要割裂掉过去的痛。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有必要承认并接受「创伤留下的疤痕永远不会消失,所有事情都不会恢复到原来熟悉的轨道上去」这个现实——有些「爱情盲盒」只要打开了就关不上了。事实上,在幸存者的《巴黎记忆》里面有人工智能语音系统一直在实事求是地提醒《巴黎夜旅人》这件事:迫于道路施工,公车将偏离原路线。女主角「故地重游」似乎还在寻找着什么——原本在炮火中庆祝生日的人转眼间换成了另外一个在烟花中庆祝生日的人。这让那些活在过去「不合时宜」的流亡者感到陌生和恐惧。这个伤口的历史性意义或在于,过去你以为成立的现在都不成立,曾经你信仰的当下你都怀疑。幸或不幸,正是从这些突发的、爆破式的不确定性事件中生成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正是这种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对创伤记忆的追寻,无功无过的视听水平。
(5.5分)创后综合症讲的这么无聊 ,第1次感觉法式文艺片看的想睡觉。。
mia在mass shooting中失去了记忆,她尝试与同是受害者的当事人建立连接,找回那对对她来说改变人生轨迹的1个小时40分钟。影片沉重、窒息,聚焦巴黎的难民和政治事件话题下的普通老百姓视角,是与这几年时事息息相关、有迹可循的。# to find the diamond in the trauma # you never know how happy and lucky you were to be in a no trauma world
还是有可看性的一个片子,用纪实的风格还原了恐袭。主要跟随女主角的寻求记忆之旅,用声音和场景设计准确地再现了ptsd症状。能够共情开启新人生的重要性,但爱情故事部分拍得好像有些抓错重点?个人很吃这个片子里插入的非法移民故事。
生命本身就值得庆祝!在反恐主题之余,也想到了非法移民。
一场在餐馆的恐怖袭击。鲜花烛光祈祷之后,巴黎恢复正常,清洁工将鲜花照片像垃圾一样铲进垃圾车,只是当事人重启生活很艰难。 餐厅顾客有社交网络,每周的聚会来帮助他们。餐厅无证移民工人事发后偷偷离开,都不留下姓名,然后立马为生计奔波,哪有时间去回忆。
2.5 / 近乎流水账的创伤追忆。摄影机和人物状态之间有着巨大的裂痕:每次人物试图将寻觅的轨迹拖得更沉重更绵长,叙事的摄影机便会忙不迭把她所缺失的拼图补上。因而过往的每一个团块都显得那么稳固而机械,并不给人物的情绪提供更深邃的空间。感动仅仅来自于超然于寻踪定式之外破碎的身体。
开始是巴黎雨中浪漫的街景,在餐厅温暖的灯光中恐袭来的猝不及防,之后是劫后余生的人们的伤痛和修复。女主情感归属到了和她在同一灾难中身体同样留下了伤疤的人,也寻找到了在生死关头一直紧抓她手的非法移民,再一次抓紧了他的手。。。电影避开了恐袭的背景,纯讲情感治愈。
感觉最妙的一笔是在博物馆的莫奈前寻找死者最后的痕迹,整部影片都是已知碎片推整体,那个片段则是反过来已知整体寻找碎片,视角一转换感觉竟如此好释怀。人与人之间微弱又强烈的联结刻画得很好,喜欢整体的留白。
我们必须抵御命运的袭击。结尾互不相认,很好。
看标题以为是浪漫的巴黎故事,实际上非常非常沉重,建议做好心理建设再走进影院,attentat那一幕直接吓哭,那种在极度恐惧之下的无助和无力。活下来的人试图重构当时的至暗时刻,找寻彼此扶持的同伴,结尾我哭的更加用力,但同时我也在想,感动不是这部电影的目的,拍摄这种题材究竟想表达什么?记住历史吗然后希望类似的事件不要重演,但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阻止呢我不知道,无声的那几秒显得无比漫长也无比令人难过。ps 本片里女主的职业也是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