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亲爱的表姐看完电影的强烈推荐下,我对《冰雪奇缘》充满期待。
昨天中午抽时间去看了,感悟很多。
如果说《疯狂原始人》可以让人大笑大哭,热热闹闹的体会奔放的感情,那《冰雪奇缘》从头至尾更沉稳安静,让人沉思,偶尔微笑一下或默默流泪。
先说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似有些意外,但又不那么出乎意料,虽然还是跟自己一开始的设想不同,这也只是提醒着我,事情总不会按照我的预想进行。
说说内涵。
虽说整个影片,国王与王后出现的镜头相当短,但他们的影响力延续了整个影片,仅在最后才失去负面的影响,只留下了慈爱。
所以看完以后,我第一感悟就是,父母太重要了。
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又艰巨的身份职责。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做一个妈妈。
爱莎的魔力无意伤人,国王与王后出于爱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关闭了城堡的大门,隔绝了爱莎与外面的世界。
其实,这也告诉爱莎,她与众不同,她很危险。
爱莎的恐惧愈深则魔法越强,这又加深了爱莎的恐惧,爱莎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
这也是为什么当爱莎的秘密被发现以后,她不能相信任何人所说的话,只想逃开,首先就源于爱莎无法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悲伤绝望。
爱莎越是这样,她的魔法越强,冰雪越厚。
冰雪只是爱莎自我防御的外在表现,如我们人类。
很鲜活,很震撼。
这种防御一层层累积,一开始是美丽的艺术品,后来,变成了尖锐可怕的冰箭。
同样被隔绝的还有安娜,所以安娜拥有孩童般纯真好奇的善良与热情,对爱情的冲动与幻想。
她只见过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这对她就是全部的经验。
但安娜是普通人,所以她无所畏惧,她拥有爱莎所没有的的乐观信任与勇气,这也成为她后来坚定的寻找姐姐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但恐惧都是源于爱。
爱莎离开了,跑到遥远的山顶,为何城市依然被封冻?
因为爱莎心中有牵挂,她的离开是出于保护家人子民与祖国的奉献牺牲自以为的负责,她的心没有离开。
当恐惧成为爱的表现形式,爱没离开,恐惧自然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不论爱莎躲到哪里,城市的风雪都会随她的魔力而加强。
当她悲伤绝望,灾难就会加剧。
这是爱莎不能想到的。
恐惧中逃离的爱莎来到雪山,放下了所有的重担,那份轻松自在的感觉释放了,于是她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冰雪建筑,同时给了自己一身妩媚靓丽的装扮,正如她妹妹见到她第一句说:爱莎,你变了,是往好了变。
这就是真我的本质。
真我拥有着无法想象的潜能,我们知道的太少。
我赞赏导演的形象设计,简直是无法言语的震撼。
其实,地精长老在一开始就告诉了国王一家,爱莎的魔法蕴含着爱,需要穿越恐惧。
可以以爱为出发点的恐惧总是更容易被看见和重视,所有人都忽视了爱的力量,那就是感受的力量,是控制魔法的力量。
关上大门,封闭心门,爱不流动,如何学会体会爱表达爱呢,能量本身的自由流动才会带来释放自由与随心所欲。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真把我急死了,但我依然还要安静的看下去,相信爱莎一定会学会信任,耐心的等待爱莎体悟的那一刻。
我想,这也是我成长的历程,一个重要的提示--耐心。
爱莎与安娜之间的真爱,终于突破生死,融化了双方冰冻的心。
我朋友说前面很长,知道爱可以控制魔法后就简洁的结束了。
呵呵,我想,那是因为,爱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道理,不需要什么技巧,爱的本质不过就是想爱。
爱之所以需要学习,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体会爱,信任爱,表达爱。
爱本身并不需要学习,因为我们的本质就是爱,我们是源于爱带着爱而来。
让爱流动起来,自由的力量会赋予爱更强大的能量,并控制自如。
感谢这部电影给了我这么多的思考,感谢它在我这个阶段上映,带给我巨大的冲击震撼。
我的心,就如同自由的爱莎一般精致,看见改变后的她的第一眼,我就像看到自己的本质,如此感动,当下就流泪了。
爱莎,我如你一般将获得重生。
最后强烈推荐所有心理爱好者们观看此影片,定会有所感悟。
作为一名成长自北方的观众,笔者对《冰雪大作战》的到来是无比欣喜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一场比较正规的打雪仗,这顶游戏地域色彩鲜明、每年冬天都会成为北方孩子们的最爱,在奔跑、闪射和攻击中融入自然,这是何等的美妙,还有很多爱情电影把打雪仗拍出了浪漫的气息。
而《冰雪大作战》应该是第一部真正以打雪仗为题材的动画佳片,不仅生动、有趣的人物和情节,还有一种淡淡的成长的忧伤。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加拿大和中国处于相近的纬度,片中的少年卢克和少女苏菲,与当下中国的小镇青年也有颇多神似,例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例如天生敏感,有时会冲动,虽然经常会把眼前的事情搞砸,仍然会自觉不自觉的想成为小伙伴们的领导者,担当起团队的责任。
从这样的人设不难看出,影片的核心主题就是回归童心,希望在飞机和手机时代中长的一代人,在都市里的雾霾丛林中被孤立的孩子们,能够随着影片的故事回到冰雪清凉的小镇中,享受最单纯的集体游戏,感受真正的童年。
这是一场童心的回归之战,也是一场热血与冰雪齐飞的影像盛宴,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无论美妙的画面,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能展现出犹如艺术品一般的美学风格。
就像《玩具总动员》中有琳琅满目的玩具角色,《冰雪大作战》也是一部角色众多的群像类动画,角色不仅多,而且各种都有鲜有的特点和功能,让人看完之后对每一个都有深刻的印象。
除了天生的领导家卢克和苏菲,还有充满奇思异想的小发明家四眼,雷厉风行略有一点点暴力倾向的露露,阳光乐观不怕失败的杰哥,还有友善的麻杆,摄影爱好者丹尼尔,拥有强大力量的单纯少年大壮,拥有自我小宇宙的马诺诺,像大人一样严肃并思考游戏规则的双胞胎兄弟,等等一系列的孩子形象,共同展开这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打雪仗。
而这场由原本属于童真和欢乐的游戏,在组织的过程中逐渐变了味,两伙孩子在不断的挑衅、争执、误会、碰撞中升级,演变成一场必须分出胜负的“战争”,大狗的意外死亡,则让孩子们突然意识到人生与游戏的本质,让他们从狂热回归到友爱,让冷酷回归到关注,一时间,冰冷的北方小镇流动的暖暖的温馨。
影片拥有强大的想象力,以及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青春情怀,他们把一场打雪仗变成一个精神层面的成人礼,让孩子们在幡然醒悟的同时突然长大,留下一段布遍甜蜜与忧伤的回忆,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得到共鸣,心灵深处久久挥之不去的震颤。
类似孩子们的战场,不由的想起大刘的小说《超新星纪元》,让孩子们通过战争游戏提前进入到成人世界,这部《冰雪大作战》反其道行之,通过一场打雪仗游戏让孩子们重新回到最初的童心,两者都是杰作,不由的想这部小说如果用拍成动画片,或许会更好。
把动画,小孩,与反战结合在一起实在是有点杂糅了,既没有很好的诠释反战,也让动画结尾部分突然沉重起来,颠覆了前面的那种儿童的美好纯真,但是最后几乎是强行的让所有人握手言和走向美好结局的做法实在是牵强,这种为了反战而反战的结局着实有些突兀,甚至可以说虎头蛇尾。
不过也可以很好的解释,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大人,我能不能理解为,这本身就不是一场雪仗,本质就是一场最原始最纯粹的战争?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从头到尾一个大人都没有出现,因为这些孩子就是贯穿始终的符号,替换了战争中的所有角色,军官,士兵,军事建筑师,全换成孩子,长枪大炮换成雪球,糖果这种温和的存在,但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本能就是具有侵略性,反而越是孩子,越是会放任自己的本能,俗称熊孩子,所以选择孩子作为符号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战争的起源往往是其中一方有了侵略的意图,在电影里面也是一样的,一群小孩欺负着两三个小孩,使其不得不应战,于是碉堡拔地而起,战争的号角吹响,你打过来我打过去,装备不断升级,内部矛盾不断,攻击力度不断提升,牵扯进越来越多的人,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惨重代价,最终几乎都有人都开始向往和平,一同摧毁了象征着纷争的碉堡,所以以上帝的视角看来,这部电影就是经过简化,萌化,一场完整的战争过程。
虽然导演不断的安排男主女主暧昧的情节试图化解一部分反战带来的突兀感,用男孩女孩之间美好的爱来告诉观众这是一部美好的卡通电影,而不是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非常深刻的反战电影,但是最后那段狗狗阻止战争的安排还是不尽如人意,太过突然,前面的铺垫也不够完整和自然,导致一下子电影就变了味。
不过整体电影色调一直都是比较的灰,低饱和度,不会有那种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阳光,也暗示了观众,这部电影是有沉重的意义,不过把纯真可爱的动画电影中加入如此深刻的话题,想必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挑战,可惜导演并没有做的非常完美。
从成人的角度为儿童片打分是不合适的。
全片除了友情和懵懂时期的爱情之外有一个非常沉重的内核—【反战】对于儿童片来讲,一般不会触及这一方面。
没想到的是编剧既然能把这一内核如此浅显而又委婉的表述出来。
影片中对战争的解释之于懵懂的孩童来说更是恰到好处。
剧情衔接处略显急促,但不得不说非常对小孩子的口味。
回忆和现实的两种画风更便于理解,对于风景的描绘也算可圈可点。
配乐每一首都很好听,最后虽然是happy ending,但没有媚俗的做一场大狂欢,而是在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旋律中结束。
推荐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里面的人物都特别可爱!
卢克头发好有漫画的感觉,那只号角对他有特别的意义,他也是他们的方的将军,苏菲是这个阵为数不多的女生,她有个暴躁的妹妹露露,露露好像很讨厌男生,也暴力😁!
麻杆有只可爱的狗狗乐乐,最后在他们的“战争”中死去了!
四眼是个特别特别厉害的天才,图纸设计,建宫殿,制作工具都拿手,那座城堡好漂亮!
还有那对呆萌的双胞胎,蠢蠢哒!
其实片子就是讲了一群放假作业很少,无所事事的小学生为了消磨时间,组队打雪球!
可是呢,卢克这方太投入了,苏菲方抢了他的号角(最后还他了),他找了一帮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攻打城堡,最后城堡被打垮,乐乐被雪块压死,在埋乐乐的时候,卢克为乐乐吹了一首歌,最后麻杆和卢克冰释前嫌!
剧情啥的不是我的菜,但是能把游戏拍成“战争”的感觉挺不错了,而且画面太美,人物可爱!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对我一个大学生看上去的确有点小无聊 但电影中很想表达的就是告诉小朋友们 玩耍不要太过分 从开始陪小菜鸟的攻击堡垒游戏中就是完全的陪小孩子玩游戏而已 结果大壮毁了堡垒 弄哭了小菜鸟们 而之后两对的游戏中 由于两边胜负心太强 一再升级游戏的规模与危险性 出现了两次喊“你疯了”吗 就是对于这一类超出游戏范畴行为的控诉 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可以给一些年纪偏小的孩子引发一些思考 游戏的含义是快乐 而不是过度的竞争 不要发生危险或伤害了朋友在后悔
趁放假有空,看了《非凡任务》,然后上网又搜到影院有十几块钱的优惠票,就贪便宜去看了这部动画片。
一进放映厅,发现全是家长带小朋友来看的,就感觉进错片场了……开始放映后果不其然,完全是拍给小孩子看的……自己和一群带着孩子的家长坐在一起尴尬值爆表,好像从头到尾都没笑出来。
电影结束后还听到有小朋友对家长说,好有趣还想再看一遍,而我觉得我有必要赶紧看部别的电影,比如《危险关系》,来补补和自己这个年龄段相符合的三观……
看到有人说他反战很牵强,到最后上纲上线,我倒觉得,他其实从一开始就在铺垫,那场雪仗不是游戏,他们把他叫做战争。
我觉得这部片子是想通过打雪仗来表现整个战争的过程,即便这只是孩子的游戏一开始并无恶意,但因为处于“战中的思想”也会导致后期的局面无法控制,令战事升级,甚至卷入更多的平民,而战争中死亡的往往都是最无辜的民众,当战争结束,出现了伤亡时,人们便忘掉了自己也曾是主战的一方,将责任推给了战争中的某个人,就像现实中的军事法庭,只是也许为了照顾小孩子,他把这一切包裹在这个欢乐里,所以讲得有些隐晦吧,如果他再露骨些,把这些表现得更残酷直白些,也许会更容易打动人,到时估计就会有一大群人喊神片了全片最冷酷的画面就是男孩父亲的葬礼,冰冷的色调,悲愁的线条,男孩失去了父亲,唯一得到的安慰就是军乐,英雄的称号以及冰冷的军号,将这份军队的思想传递给了他,他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的悲伤,于是他学着了父亲葬礼的情景,为他们共同的朋友举行了葬礼……
这是第一次有加拿大的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
如绘本版质感的人物造型和色彩,提示我们这部作品来自一个遥远的国度,也提示我们不能用一部普通商业大片的标准来衡量它。
影片其实是在没有矛盾的情况下,硬造出了一场战争的矛盾。
就像那个冰雪中搭建的城堡,平地而起,没有深藏的地基。
影片还在没有英雄的情况下,挖掘出了一个让人动情的英雄——那条朴实的大狗,可能是为了让孩子的成长显得有点代价吧。
不过这个代价也显得有些刻意为之,因为它并不是必然的、时不可解的结果。
男主人公牵着妈妈的手,站在父亲坟墓前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
他独自在谷仓的二层,蜷缩着身体,看着父亲的照片的镜头,也让人心碎。
他是军人的后代,流淌着军人的血液,所以会热衷于战争的游戏。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他还是一个孤儿,他在情感上是有自闭倾向的,他向着冰雪城堡发起的战争,何尝不是在向一种坚固的情感堡垒发起的冲锋呢?
在这场战争中,每个小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属性。
有的是干力气活的,有的则善于用脑,有的充当添油加醋的挑食者,有的则是处于中立孑然自好。
有双胞胎令人幽默的“不默契”和永远为伴,也有亲姐妹间的拌嘴与相知,当然还有男女主人公一间钟情的暧昧好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的世界,而是一个迷你的社会。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冰雪村庄是成年人缺位的,几乎没有家长、老师,所以这种迷你社会的塑造不仅有其人际关系,而且有其物理环境。
在一片白雪中,任何颜色都很容易衬托出来。
在一群孩子中,任何情感都会变得纯粹。
最终,影片就像讲述了一个梦,父亲的牺牲也是一个梦,梦醒了,战争结束了,城堡崩塌了,大家又充满欢乐,唯有大狗就像父亲那样留在了梦里。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故事有剧透。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别欺骗我这个是什么反战思想。
我是个成年人,也不是要把它放在哪一个高度去评判它。
言归正传,看到宣传片的歌,我想这应该是一部欢乐片,所以订票,周末,大男孩看动画,包场。
男主老爸死于战争,留下一个号子。
坐标加拿大雪景,时间:假期。
无聊的一堆孩子,他们想找点乐子,然后男儿(四眼)建议惹怒对方,这样战争(雪球游戏)就能开始。
攻守两派,守方建城。
女主角在开场就和男主一见钟情,东方的教育不允许,至少在大学毕业前。
OK,好了,游戏开始,两军交战,好惨烈,你来我往。
最后的最后,游戏玩大了,乐乐(狗狗)被埋在了雪堆里,挂了。
大家都很内疚,男主也很内疚,镜头转向到埋葬的结局。
男主出现,吹响了号子,战争总是残酷的;会有伤亡(这个孩子可能看不懂)因为最后的最后,他们合力拆掉了城堡。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哪里有乐子就靠近哪里。
欢乐和童年成了合影。
这片子拍给小孩子看又深奥了些,拍给成年人看又没有温情(全剧没有大人出现,唯一一张男主和妈妈的合影还没有头)6分,不能再多了,因为被我拉来包场的弟弟他要打我了Ps:仅代表个人立场
大雪降临孩子们玩疯
作为对《阻止战争的狗》念念不忘的粉丝来说,这个翻拍版一定要看。
出差瘫在床上的夜看的第二部。这种构图和剧情明显不是好莱坞的风格。成长有时候是很漫长的,有时候却只要一瞬之间。
制作效果好呀 挺好看的
不愧是前年加拿大的票房冠军!看着一开始小孩子们无聊的用舌头接雪,大冬天一口气喝完冷饮喝到头痛,在雪地上摔来摔去,嘎吱嘎吱的踩雪,哈哈,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喜欢倡导和平的动画片,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和平的概念是必须的!
还不错啊 陪妹妹看的 挺有意思的
原先对这部电影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但是看完觉得真是一部挺不错的动画电影,很欢乐,有故事,有现实意义,真正的喻智于乐,不是单纯幼稚的动画片,挺适合大人带小孩一起看。被现实生活折磨到麻木的大人偶尔需要放松一下回归童年的天真,更要懂得协作,宽容与爱。
额 为了圆满强迫症开始看2016、2017的院线6分以上没有看的电影 这个就是一个失控的决定 --整体看下来像是英语配音的熊某什么片 1.5倍速看下来 缺少眼前一亮的想象力
很一般了
作为北方人,看着那些玩雪的场景,就能想起小时候跟同学打雪仗的快乐!也是分成两个战队,打之前还有模有样的制定“战略”,等玩疯了哪还记得,一通乱打,雪花满天飞,眼睛都睁不开了哈哈~看那个小朋友一口气喝冷饮我都跟着酸爽,真是萌萌萌萌萌萌炸了!!前面全程都笑喷哈哈哈哈!
作为一部从加拿大引来的动画片,在去电影院之前就有小小的期待,看完以后,可以说,这个电影担得起他的票价,很好看,也很“儿童”。
以情引情 寓情于教
剧情差,尴尬的笑点。 画面也不够精细。 本以为是定格动画,原来是电脑3D,显得粗糙了。
小哥哥和我是绝望的 。。。太难看了。。。小哥哥说以后电影他来选了
看不进去,看了几分钟,出来了,白浪费电影票了。只是纯粹的儿童片
很高级的教育片,一场游戏逐渐成为一场“战争”,所有参与的孩子都被胜利所支配,可出现惨剧的时候,也就幡然醒悟,但悲剧已经不可挽回,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观看,反战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还有配乐很好听(3.8/5)
# 2.5
低龄到我想拉出意大利炮…洲洲的歌好听死了
还挺好看的,比较适合小朋友,但是有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