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北野武沧桑无调的唱出片尾曲,虽然不知所云,依然泪流满面。。。
第一时间想到了卓别林的舞台春秋,小时候觉得没意思的片子,瞬间有了不同意味。
曾经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喜剧演员,当他的表演被喜新厌旧的观众抛弃。
哪怕是卓别林也难逃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境地。
舞台春秋就是卓别林最后的致敬,是他舞台生涯的谢幕作品。
深见千三郎也是一样的,身为喜剧演员的他回想曾经辉煌的舞台生涯,面对的却是现实中空荡荡的观众席,似乎只剩孤独终老宿醉长眠。
如何优雅地谢幕,做最后的告别。
浅草酒馆里最后的欢聚,还有那双特意捧哏的高跟鞋,就是深见千三郎此生最后的谢幕。
舞台生涯的片头有这样一段字幕: 迷人的脚灯之光…… 年老的下去, 让年青的登场。
片中的情节和人物概为虚构, 若有与真人真事相同之处全系巧合。
看完每一部电影总有一些感触关于岛国的电影,我喜欢两个人。
当然,不是苍老师,也不是野结衣。
而是黑泽明和北野武。
黑泽明的电影已经翻来覆去的看了十几年,因此,更被三船敏郎和仲代达矢迷的不能自已。
另一位北野武,我刚刚才看完他的一部自传式电影《浅草小子》,一部令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北野武是个披着狂狷斗篷之下的温情大男孩,遗憾,他如今也已经老去。
在不久前看到他在岛国某皇的就职典礼上的发言,再一次把人们逗笑了。
先是读错稿子,再是要把某皇赐他的金平糖,以800日元一粒的价格卖给将来去他家做客的朋友,可谓是高级黑了。
这个出身于脱衣舞剧场的谐星,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师父教给他的那句话。
不要去讨好观众,由你来告诉观众,什么才是有趣的。
唯一一部刚开场就来评论的,开场北野武沙哑的嗓音配上俩人的表演,莫名的感动到了,想到了郭德纲说的当年自己的经历,也会想到了自己09年第一次去北京各种蹭吃蹭住,路边桥底下睡过几次;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一个人改变一个行业,甚至一个时代;电影中师傅师母的生活,是历史发展洪流下的不可逆;看完更,片尾徒弟看师傅,俩人的和解,世上最美好幸福的感情;浅草的小子,像极了我们每一个出门在外拼搏的人;谁成想过,若干年后,那个小子在世界电影史上大放异彩,成为了20世纪获奖最多的东方导演,完成了生命的升华;北野武传奇的一生;
我一直对北野武充满了好奇,这个漫才出身,后来三百六十度大转行,改去拍电影,很成功,又被誉为黑泽明继承人,同时,总爱语出惊人的家伙,到底经历了什么,使他可以有这样的性格和魅力。
《浅草小子》给出了答案,它说是因为北野武在法兰西剧场打工学习的经历。
更重要的是,北野武在这段经历中遇到了他的师傅。
他师傅是浅草的深见,凭短剧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总穿一双黑皮鞋,他是个谐星,他说我可以逗别人笑,却不能让别人笑话他,他的尊严就像他的皮鞋一样亮。
他会对台下观众大喊“他演成这样,你都去表扬他,可会害了他啊。
”阿武就是这样,被他这么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
师傅傲娇了一辈子,不管是在舞台上,幕后,对观众,对黑道,都是如此。
他总说出“是我徒弟非让我去帮忙,我总不能不帮徒弟吧。
”而那时,他却已经捉襟见肘了。
包括,《浅草小子》剪辑也剪出了这样的调性,把师傅嬉笑怒骂背后的真性情,放在了他去世时,徒弟回忆师傅说过的话“你给我滚吧,什么法兰西要完,如果法兰西剧场真的完蛋的话,我的徒弟们可怎么办呐?
我早就看出阿武是能成的。
”师傅于阿武而言,就像个不善表达,不经常鼓励儿子的父亲,这种爱和信任的纽带给了北野武,一种很北野武的劲儿。
北野武成名前是法兰西剧场的电梯小子,一边学艺,一边打杂。
剧场的主要观众,是来这看脱衣舞表演的人,所以卫生间写着“stop fap”,可这挡不住禁不起诱惑的人,阿武总要为这些观众打扫战场。
与阿武对比的是那位有着美妙歌喉的舞女,她从见阿武的第一句就是,“我不可能让你上的。
”后来分离的时候,依然是这句,可背后多了一种纯友谊的暧昧。
舞女对这个电梯小子,是越来越敬重的,因为,阿武是个敢逐梦的人。
不像她,她有天赋,唱歌特别好。
可有次在观众面前唱歌,却换来这帮人变本加厉的欲望。
她,就是被法兰西困住的人,她的才华是被湮没的。
她不敢跳出法兰西,她需要安安稳稳的舞台。
阿武却是艺高人胆大,在合适的时候,有勇气选择离开,当然也背负者背叛师傅的道德困境。
他从师傅那学来了,遵循自己的内心,当个有尊严的人。
正如同被要求不讲荤段子上电视的时候,跳完一段踢踏舞后,说出,“去他妈的吧,我不干了,我还要按照以前的讲。
”舞台为大,这就是阿武和他师傅的尊严,我虽然是谐星,可我不是个笑话,我的观点和态度是可以启发到你的。
正如同北野武在现实生活中,总能做出异于常人的勇敢表达,比如骂日本奥运会浪费纳税人钱。
而这位总因说真话而受人尊敬的导演,愿意把一切功劳和自己的功成名就都归于自己的师傅。
好时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是那无数个为梦想默默追逐的时刻。
还是回到那首歌,《浅草小子》歌声一起来,那个让人动容的长镜头带着北野武,带着剧中人阿武,带着日本人,带着看这电影的所有观众,一起回到了浅草年代。
剧尾虽然很mv,很煽情,可却真实又朴实的一塌糊涂。
另一层真实在于,那些默默奋斗,被按在土里的吃苦日子,真是回不去了。
如此表达和致意,还有什么比这更真挚,更赤子之心呢?
即便有些记忆是被美化的,可又变得不重要了。
从现实维度,总有一个很戳的点,浮现在我的脑海。
电影回归现实,实际上,师傅临走前,北野武并没有和师傅成行喝酒,也没有把奖金给到师傅,或者师傅压根就没收。
而北野武需要用电影来弥补他那颗对师傅始终亏欠又无限崇敬的心吧。
有一次,他对我说:“阿武啊,我们去吃寿司吧。
”寿司店里有一个老师傅和两个小徒弟,按照当时的规矩是每人给一万元小费。
师傅和我两个人不论吃多少寿司,在当时都不会超过一万日元,而小费却要花三万日元。
而且,师傅自己是不去付小费的。
饭后,他把皮夹子交给我,让我去付钱。
就是付钱,也要讲究时间。
如果在师傅离店前就付掉了,那么寿司店的老板肯定会来句“大哥,谢谢您的小费哦”来表示感谢。
那样的话,师傅就会生气。
“别让人家对你说感谢的话。
我不喜欢这样。
下次等我走出店门了,你再付钱。
”这就是师傅对我的教诲。
在我和师傅混熟后,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对师傅说:“师傅,我们去吃寿司吧。
”但师傅摇头拒绝了。
“不去。
”“为什么呢?
”“没钱付小费。
”不是吃不起寿司,而是付不起小费。
一万日元是有的,但手头没有之后的三万日元,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他一直是按这个规矩做的,所以没钱付小费,他就不去寿司店。
真有腔调。
虽然深见先生不是那种在电视上红得发紫的艺人,但他不愧是浅草出身的,这种让我深深折服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
他是一个拥有自己的剧团,然后在全国开巡演的人,所以他当然事事都讲规矩。
不过,在他身上也有黑社会老大一般的气质。
怎么说好呢,在他身上确实有一种硬汉气质,而且,他还是个极度腼腆之人。
在旁边看着他的言行举止,你会觉得他真的是有腔调。
另外嘛,对社会上的规矩和做法了如指掌。
这类人基本上都是腼腆的人。
有一次,我和师傅一起去了浅草的一家歌舞酒吧。
那天刚巧是酒吧里一位小姐的生日,她就缠着师傅要他送礼物。
师傅生气地对她说:“明明是你的生日,干吗一定要我花钱给你送礼物?
你这个傻瓜,别再跟我闹了。
”可是,说归说,第二天他还是交给我一摞钱。
“喂,阿武,你替我到松屋45去走一趟,去买一只女式的钱包。
要那种高级的。
”我照他的吩咐把钱包买了来,他往里面塞了十万日元钱,让我给那个小姐送去。
我送去后,那位小姐大惑不解地对我说:“哎,怎么回事?
昨天他不是发了很大的火吗?
”要知道,当时的十万日元可不是现在的十万日元,所以后来那个小姐往师傅的休息室里打了好几次电话。
可是,师傅绝对不接她的电话。
“那个小姐打了好多次电话过来哦。
我们不去看看她吗?
”“怎么能去,我给了她小费啊。
如果现在去她的店里,她肯定会以为我是去让她报答的。
你傻吗,我怎么能做这么恬不知耻的事情?
”他就是这样的人。
我一開始還以為北野武有演,因為我完全沒有發現第一幕的北野武是柳樂優彌演的,柳樂優彌把北野武的面部神經失調演的實在是微妙微俏。
但我也沒有因此就去期待淺草小子會是北野武的風格,在還沒看就期待會是怎樣的拍攝手法,通常不太是我觀影前會做的事情。
.說起北野武,我覺得這人真的有夠神秘,他可以一邊做搞笑的漫才,又可以做很文藝的電影。
兩者超級不搭嘎的領域來回跳動,他的腦袋到底在想什麼?
.
不過我後來仔細想了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漫才的背後其實是很深的、很有思考的文字結構,而不只是簡單的裝瘋賣傻。
所以如果每天都在想著一些稀奇古怪事情的人,會想去拍電影創作,似乎也無可厚非。
.只不過北野武的電影通常都異常的文藝,似乎讓人很難聯想到他竟然是個做漫才,而且是毒舌漫才起家的。
.
因為日語程度不高,即使找得到當年的影片,我也很難聽的懂北野武漫才的精妙之處。
但作為當年的裝傻風格,這種傻的讓人覺得壞的可愛的感覺,真的是值得喜劇圈裡值得珍惜的天才。
.總體來說,我反而比較熟悉北野武的電影,甚至是日本導演裡面看的算是最全的,遺憾的是。
菊次郎的夏天我一直都還沒看…。
.
..同樣是天才,坎城最年輕影帝柳樂優彌,應該也能算是天才,我非常喜歡他演的所有角色,不論演什麼角色都很出色,有點像是菅田將暉給我的感覺,即便是需要演出與過往作品很不同的角色,總能演出非常高水平,並且讓我記住這個角色。
.
雖然我只看過《二月の勝者 ー絶対合格の教室ー》、《ゆとりですがなにか》、《誰も知らない》,非常的少,但如果可以,我一定會找時間把他出演過的作品都看過一遍,我相信絕對不會後悔的。
.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在淺草小子中,感覺柳樂優彌似乎回到了《誰も知らない》的感覺,那個看著自己的弟弟妹妹逐漸凋零,卻又無能為力的表情。
.不得不說,柳樂優彌即便演的放浪不羈、油頭滿面,我仍然覺得他實在是太帥了,帥到讓我在幾分鐘之內就認出是他,以至於他帥氣的輪廓,讓他在演現在的北野武時,讓我出戲,因為他演的現在的北野武實在帥的像現在的北野武哈哈。
.
仔細看柳樂優彌,其實他的帥氣,帶著一點痞樣,而不僅僅是美男,這讓他說出惡毒的話時,顯得蠻有說服力的。
...這時就不得不說到劇団ひとり對日本喜劇圈的了解,我覺得如果對喜劇圈不常關注的人,一定會不知道日本藝人的師徒制文化有多麼嚴格。
.這個嚴格的程度,真的會讓人嚇一大跳。
比方說最有名的有吉弘行,竟然可以靠著這種師徒文化,度過長達多年沒有工作的日子,重點是住在東京,因為師父必須照顧徒弟。
.
而我的哭點也同時在這裡,這樣的師徒制文化固然有其煩人的地方,但也有其溫暖的地方,如果不了解這個文化,一定會覺得北野武的師父就是白目,活該死好,但如果深知這師徒制的文化就會知道,所有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非常優秀的搞笑藝人,都承接在這個脈絡之下,並且得以茁壯發芽。
.
但同時也因為這個比較小眾的元素,使得淺草小子必須花很大的篇幅在解釋因果邏輯,給了師父很多篇幅,彷彿淺草小子這部劇應該叫做淺草父子。
..
.但即便如此,大泉洋的演技之精湛,讓我即使在沒有辦法看到柳樂優彌的演技時,仍然能在看大泉洋的演技時,看出許多樂趣來。
.很妙的是,這幾天剛熱播的鎌倉殿の13人,大泉洋也有出演,讓我先認識這個優秀的演員。
在鎌倉殿の13人中,大泉洋飾演的是一個有點廢廢的源賴朝,長的像奸臣,喜好女色,感覺沒什麼屁用的落魄貴族。
.
對比淺草小子中,大泉洋飾演的北野武師父,大泉洋在淺草小裡真的是帥到噴水,即便我一度一直以為是中川雅也,但他確實有把那種驕傲的喜劇演員的氣魄演出來。
.讓長的其實沒那麼帥的人去演出帥的樣子,然後演得真的很帥,再說出要讓人覺得搞笑藝人很帥,簡直太有說服力哈哈。
...這當中還是要歸功於劇団ひとり,他真的是一個很有才的人,同樣是當搞笑藝人,但都表現的即為出色,除了能演能搞笑能主持,還能寫作,真的不能小看這些每天都在看似裝瘋賣傻的搞笑藝人,當資源到它們手中,真的能激起他們許多不為人知的能量。
..
.最後我不會推薦去看這部電影,因為它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你只是覺得無聊想看電影,千萬不要點開來,因為你一定會覺得,這就只是一部好笑的奮鬥故事,但他其實要說的是日本喜劇圈的嚴格師徒制文化之下,徒弟與師父如何在時代的變化之下,互相磨合的故事。
(甚至是歌頌這個文化,做為現在也是師父的北野武來看).事實上,我覺得這只是一篇小故事,或是引子,如果能夠激起一個喜劇小白走進日本喜劇圈的話,那真的是太好了。
.但淺草小子沒有辦法,它更多的是讓有在關心這個圈子的人去回味過往的小故事,一個傳奇搞笑藝人的年輕小故事,覺得好看,但那種好看,與客觀上的好看,已經截然不同。
我看的第一部北野武的电影是《花火》,就在他得奖前后,接着看了《大佬》,或许也看了《座头市》但没有任何印象了,再有印象的就是最近看的《菊次郎的夏天》,因为我女儿很喜欢久石让做的《summer》,我好奇去看了《菊次郎的夏天》真是个好电影。
《花火》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是说对日本电影的耳目一新。
他讲了一个落魄警察,借高利贷给老婆治病被黑道追杀,老婆也没治好死了。
他索性去和黑道火拼了,火拼前把钱散给自己的警察搭档--在执行任务时受伤瘫痪,他支持搭档在轮椅上去开展自己的爱好:画画,搭档画出了许多美丽又诡异的画,我至今还记得几幅,例如狮子头的向日葵,最后看完花火大会后,搭档还是自杀了。
他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他去和黑道火拼被黑道打死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部电影里那些非常有创新精神的画作是作为导演和主演的北野武自己画的。
当然,他小时候就学过绘画。
《大佬》非常黑色幽默,并且有一幕非常血腥非常著名的:筷子插眼。
讲一个日本大佬跑路到美国,如何在美国重新闯出一片天下最后又因为管理不善被火拼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他的小弟去和美国黑帮谈判分地盘,警告别人说,我们的帮派非常团结,我可以随时为老大去死,美国小哥表示不信,说你死了我们就同意这个协议,于是小弟当场掏枪自杀,含笑九泉,美国小哥当场吓尿了。
还有一幕大概是大佬的女友非常“特别”(也就是非常丑),当他带着自己女人出现时,小弟们很震惊,他立刻明白了,瞪了一眼说,妈的,个花入各眼,你们懂个鸡巴。
我记得他拖女出场的镜头是俯拍,和《阿甘正传》里丹上尉装了假腿,拖着越南女友出现在阿甘的婚礼时的镜头一摸一样。
然后大佬和小弟完游戏说,我们去数窗外经过的人,过一个男的我给你钱,过一个女的你给我钱,开始挺正常的,但后来就发现大哥的女人在窗外走来走去,大哥把小弟们的钱赢完了。
这两部电影在我的日本电影观看体验里都属于另类,既不山田洋次是枝裕和也不大岛渚三池崇史,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
《浅草小子》就带着一股子山田洋次味儿--非常刻意的正能量。
这是我最讨厌的日本电影的一个特征。
这种PTSD大概来自我中学时学习过的一篇语文课文《一碗阳春面》,是非常鸡汤,感人,正能量,但矫揉造作到失去了艺术水准。
《浅草小子》北野武也出演了,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片头片尾唱的那首歌,我听不懂歌词,但唱的太好了,让人想哭。
这部电影拍了北野武早期的经历,委婉的表达出艺人在潮流的裹挟中的艰难处境。
他的师父深见,看不起电视,更不愿意上电视,最后只好倒闭,潦倒而终,但他愿意看到自己的徒弟上电视。
讲一些他认为不入流的三俗段子获得世俗的成功,演年轻北野武这个小伙挺不错的,估计没少看他的带子,演的神似。
深见站在法兰西座门前的大街上看北野武上了出租车渐行渐远这一幕让人百感交集,文艺本身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市场只会尊重一种。
深见的失落是时代的悲剧,好在他也算认清了现实和自己和解了--从他去工厂工作,到处帮北野武找关系帮助他发展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这比老舍笔下的神枪沙子龙强点儿。
在这一线之间,彰显了保守和怀旧的不同。
最后,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里,我最震惊的是我已经认不出我的女神铃木保奈美了,虽然我看着她的笑容那么熟悉,但就是没法和赤名莉香联系起来。
北野武这个老家伙,真是让人喜欢。
看过老爷子的好几部电影,印象深刻,非常有他个人的特色。
所谓的日式的暴力美学,还有很感人的《菊次郎的夏天》,《花火》,以及《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老爷子拍了几部文艺片《阿基里斯与龟》,《玩偶》这些,感觉不那么好,突然又响应影迷要求拍了全员恶人的《极恶非道》三部。
这部电影一开始是北野武本人露脸不到一分钟,后面的就是倒模,贴在演员脸上。
这个可要看仔细了。
电影讲了师徒情份,北野武年轻时跟师傅学艺,后来自己出去闯荡,和师兄搭伴说相声,闯出了名气。
(漫才,是日语,中文的漫才两个字,真不知道什么鬼。
)。
最喜欢最后他在师傅灵堂流着泪,讲的一个段子:师傅你也太性急了,人死了火葬场会烧,你也没必要自己烧(没烧透),不过火葬打电话,说这样的情况可以半价。
什么是“悲喜交加”,老实说我们国产电影不能玩这么大,就像电视台不让他们两个讲某类型段子,他们还是坚持自己剧场的段子
算是北野武的传记片吧。
柳乐优弥扮演的北野武因为热爱表演,辍学加入东京浅草地区的法兰西座,这个剧场以脱衣舞和戏剧表演闻名,领班是大泉洋扮演的深见千三郎。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浅草地区大小剧场的黄金时代,法兰西座更是常年座无虚席。
深见在脱衣舞的间隙表演喜剧,并不因为许多观众只想看色情表演而有丝毫懈怠。
北野成为深见的弟子,很快在剧场崭露头角。
随着电视机的出现和普及,剧场的观众越来越少,生意日渐萧条,而深见仍在坚持舞台表演,认真打磨笑点。
北野决定告别,去投身电视行业,并且最终功成名就。
深见坚守剧场,晚景凄凉,但也为自己的爱徒感到骄傲。
我觉得师父深见才是本片的主人公,至少是双男主。
他对舞台的热爱,对观众的尊重,是影片前半段表现的重点。
他让北野明白,逗人发笑并不低俗下贱,而是需要认真对待、值得自豪的职业。
那时候,剧场如日中天,深见风华正茂,他与冉冉升起的北野分庭抗礼,让影片充满张力。
不过到了后半段,北野出走之后发展过于顺利,而剧场的境况又急转直下,两个人之间就失衡了,尤其显得深见迂腐可笑。
他其实是在害怕,怕时代的变化和自己的落伍,他在用骄傲和顽固来掩饰自己的害怕。
如今,时代再次改变,电视喜剧也已经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短视频,『笑星』这个电视时代的词汇已经被『搞笑UP主』代替。
不过,幸而剧场不死,现场观众虽少,却足以养活尊重舞台,重视现场感的喜剧人了。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冲着是讲北野武的传记性电影看的,没想到一开始就有惊喜,那就是踢踏舞。
因为不久前看北野武的《座头市》,还好奇结尾的舞蹈为啥是踢踏舞,在这一下子就找到答案,有意思。
你是谁最早被北野武吸引的应该是《菊次郎的夏天》,那时只觉得这个老头有意思,这次借着这个电影又看了些他的相关背景资料,果然越挖越有料,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只是带了个人的味道更有特色了。
往后再多看下资料,应该还会有更多味道,但不着急,慢慢挖掘,不香么?
回到电影,是浓厚的师徒情,但更多地看到了做人,作为一个自我身份的认同,这还是很难得的。
目前已知的客观事实,是人只能活一次,怎样做真实的自己很不容易,因为各种条条框框地限制,人很难成为真正的人。
但这不能成为被同化的理由,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敢于做自己的心,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就得勇敢破壳而出。
转身已成泪人,最后十分钟也太好哭了.... 做什么都要有魂啊,“如果我不那样想,我就不会进剧场了”
8分半弃
轻、快、简、明(但是——面瘫是在其时年47岁的摩托车祸导致,并非片中自打年轻就有;至于僵硬的特效化妆,堪称诡异)。
如果把十三郎作为主角,北野武作为小配角,能挖掘出矛盾冲突远比一个头重脚轻的励志故事要好得多。时代的洪流,个人的悲歌,谐星的刻画,都是靠十三郎呀。
感觉日本人很矫情、虚伪、好面子,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例子
剧团一人这个导演水平未见进步,总是在剧情无聊到看不下去的时候抛下个催泪弹,然后草草收场给人留下个好像还可以的印象,本身北野武就不是个好拍的对象,柳乐优弥虽然在面部表情和声音语调上有意模仿,但整体呈现出来的人物过于听话了些,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励志故事,大泉洋这里用得还不错,穿错鞋那段call back了,铃木保奈美还是神采奕奕的,门胁麦真是太苦了,每个导演用她都要拍出被命运捉弄的感觉。
芸人だよ!この馬鹿野郎!
“不要讨好观众,要告诉观众什么是有趣的”
印象分,3.8
除开对于日本某些文化的不理解之外,电影讲的是传承与革新,个人觉得麻麻地
有道是“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啊。北野电影里常现踢踏舞原来是纪念恩师。谐星不要扮丑被人笑,要靠表演逗人笑,即使在台下也要着装利落保持幽默惯性。最后的长镜与葬礼时说的笑话比较催泪,顿时有一种庄子亡妻鼓盆而歌的悲怆感,想起北野武于书里写他在遭遇车祸后,当医生要拔掉横穿他脸部的器械时他说,“我现在算是理解关东煮的心情了。”恩师的意外,搭档的自戕,母子的关系…所有经历都促成他长歌当哭的情绪内核。身陷落魄之时,师母还能对师父笑着说,你会东山再起吧,我喜欢你台上的样子。柳乐优弥嗓音和面部抽搐都有努力模仿,但影片总得来说剥离煽情还是差口灵气。
车费有剩记得拿回来
8.3我可是浅草的深见!
水准之上的传记电影,原著细腻的回忆碎片,让整个作品真实可信,演员表演非常到位,师徒之间细腻的情感流动也非常感人。遗憾之处是,师傅有自己坚持的从艺法则,但并未很好的映射到徒弟的成长弧光;人物也是单薄,师傅是慈父,徒弟是刻苦磨练且成名后不忘师傅,这里面缺乏了复杂的人性纠结,可能煽情笔墨太多,无暇顾及了吧。
真好
北野武自己居然不导演和表演一下自己,太抒情了,北野武也可能不喜欢这个自己。除了对师父有情有义像他,北野的野少了些。
3.5/5 柳乐优弥故意放大北野武标志性面瘫触电和驼背个人特征以缩小外形的差距,其实有点无计可施的用力过猛。中段有点拖沓,后段其实又有点故意煽情。门胁麦实在不适合艳舞女郎的角色。毛病挺多,但总体来讲还算OK。
220430
二刷,之前的想法发生了很大改变,我想找一个闲暇的下午再好好品一品。
同《默片解说员》一样,拍出了绘声绘色的时代挽歌,也像北野武演唱的那首插曲,给我恰到好处的抚慰和忧伤。结尾的高跟鞋和葬礼,让我想起无意听到爱人与前男友诉前情的徐志胜,一句“说了这么多句,一个梗都没有啊”便化解了尴尬,喜剧演员都擅于用嬉笑打趣掩饰、传递情感的细腻与豁达,所以窥探他们的内心和过往也请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