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可能没有过多的经历,没有去过各式各样的国家,没有品尝过千百种的滋味,甚至没有了解过成长,责任和感情。
但世界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播放一张DVD,选取你要的那颗阿斯匹林,一部电影,就带你去旅行。
我没有放弃过被任何事物感动的机会,尽管我知道我已经相当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再为小错小折而感觉世界末日,也不再为生活的改变而焦虑不安。
我甚至知道自己会有所动容却还义无返顾的看完了《Marley & Me》。
我甚至记得我是如何向别人表述我与狗的生活,我刻意轻描淡写的诉说着它们的烦扰和顽劣,我抱怨着它们的无知和不可操控,我就是不愿意承认我爱它深入骨髓。
我常有静闭的时刻,这个时刻是只有我的时刻。
我刻意对这些守口如瓶,在别人以为已经对我了如指掌。
在这个时刻里,堆积着所有关于美好的回忆。
我可以回忆我的童年时光,黄昏的阳光照耀在我的宠物身上,洁白的皮毛看起来毛绒绒的都要飞起来,跟我走完几条街,总会有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使你一跃而起,给我一个惊喜。
有时候,又是在晴朗的下午,我们都不愿意在烈日下玩游戏,你抓起我的娃娃就咬,而我懒得和你计较。
也会有伤心的时刻,爸爸要教训做错事情的我,而你却总有维护我的勇气。
总有一些短暂而美好的时刻是沉浸着你的样子和你的秉性,低矮的目光无法与人类持平,却总可以因为动物的本性而更显真诚,这让我对友谊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里的marley让我想起许多往事,搞笑的,痛快的,恶心的,愤怒的,在夜幕低垂里一边抱怨却一边给你洗澡,在寂静无声的午夜听你无休止的低吼,你永远是那么细敏和好动,灵性而温和,让人感觉糟糕和愉快。
是的,就是糟糕和愉快。
在所谓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将丢失一部分自己,约翰为了家庭失去一部分自由,珍妮为了孩子失去一部分自由,而marley为了不给邻里带来困扰失去一部分自由。
在天翻地覆的折腾里,他们一家所庆幸和感激的不过是一句“幸好你还在这里”。
这种紧密的感情因为时间的长久而变得牢固,因为生活的真实而变得渗透,因为共同的记忆而变得密不可分。
他们成为了相互彼此记忆里永远磨灭不掉的一部分,生命不再延续的一种永恒的悼念。
正如每一个养狗者都要经历的一样,我经历过领养小狗的狂喜,照料小狗的烦躁,训练小狗的有趣,以及一起生活的幸福,甚至我也经历过失去小狗的焦急,安排葬礼的悲痛。
我像所有养狗者一样经历着这些美好而又悲伤的事,而我却一点也不想放弃每一次可以领养它们的机会。
有时候,当被认知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样子,你走进房间,不再有东西冲过来,不再有东西粘着你的脚怀或者你的大腿,不再有东西发出吞咽的声音和低吼的叫声,你已觉生活改变,你已经开始怀念它了。
好久没有正经静下心来好好看看电影了,但还是贪得无厌的从这边那边拷来一部部安在电脑里直到硬盘开始报警,于是闲来无事,决定看一部电影,权当是清理电脑的硬盘空间。
本想选一部简单轻松的电影聊以解闷,这样可以不必过多的思考也不必为之写个影评,于是挑了这部马利与我,没想到,却在看完的一刹那,特别想写点什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总能看到以动物为主角的书或者电影,刚开始还以为马利不过又是这一潮流中的一个,也许会像咕咕是只猫那样了无生趣,也许会喜剧一点,而且煽情从来只是日本人的强项而不是美国人的。
但结果证明我想错了,应该说,低估这部电影了。
网上流传着太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了,当我们看着这些爱心泛滥的时候不免也会有点审美疲劳,狗狗总是那么呆,猫猫总是爱睡觉,事实上当我看见小马利在农场里趴在安妮斯顿身上的时候,我也以为马利不过还是一样的普通。
但这部电影似乎并不打算让你爱心泛滥起来,马利不是一只好狗,应该说不是一只人所认为的好狗,他几乎无法驯服,他不听话,他怕雷电但是给他阳光他极度灿烂,他喝马桶里的水,偷看保姆洗澡,下海拉屎撒尿,顶翻教官,他几乎无恶不作,他就是世界上最坏的狗。
我们又被美国人的幽默玩了,海报上那只可爱的小狗其实是个恶棍,其实这部片子并不想让你觉得这是一只可爱的狗,其实狗狗并不是卖点,尽管他是主角,而且名字也上了片名。
这部电影的卖点是什么,其实还是温馨,但是并不是靠轻巧的配乐和动物们的作秀来换取爱心泛滥的温馨,而是好好的讲一个故事,讲一个贯穿将近二十年的极为普通的故事来换取深有同感的温馨。
一对年轻夫妇,找工作买房子养着一条讨厌的狗。
日子一天一天过,丈夫的工作越来越好小有成就,房子换成了更好的,车子换成了更好的,迎来了怀孕,流产,新的孩子,更多的孩子,妻子辞职,操劳,怒从中来,误会,吵架,和解,工作迎来瓶颈,跳槽,新生,寻找年轻,狗长大依旧讨厌,狗离开了,生活依旧。
这就是电影在讲述的故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一切发生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里上演着和即将上演着,导演几乎毫无技巧的就让所有观众产生一种极为熟悉并且深有同感的温馨,这是电影的力量,源泉是共鸣,尽管看似简单,但是真的要让绝大多数人乃至所有人都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共鸣,实际上是一件很高难度的事情。
原来这部电影并不是像题目一样讲了一条狗和一个人的几件趣事,而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成长和发展,两个人如何从年轻步入中年,如何变老又如何寻找年轻,如何好好的生活,所以这仍然是一部关于人的电影而不是狗,狗的出现会让这个家庭更丰满,会让电影更轻松,会让反思更深刻。
如何反思深刻,在片尾得以升华了,因为马利死了。
死这个东西活着的人都没试过,但是都看过,看完之后无非两种,更加恐惧或者更加释然,后者居多,往往人们总是通过见证死亡来得到珍惜生命的幡然醒悟,不管是真实的还是电影里的。
马利死了,当安葬之后,金色的夕阳斜射在森林中,欧文站起身回家,他看到了活着的马利在和安妮斯顿跳舞,当然只是幻想,他还看到老婆和孩子们在家里等他,这才是真实。
他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使你感到唯一纯洁和特别?
有多少人能够使你感到出众?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rare and pure and special?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extraordinary?)尽管电影并未给出一个答案而且就此戛然而止,但是答案已经在电影里说的很清楚了:只有家人能使你感到唯一纯洁和特别。
只有家人能够使你感到出众。
尽管马利的最后离开了,但是这个家仍然完整仍然幸福。
这时候的闪回会让你想起,也许马利并没有那么糟糕,他曾经等着生病的孩子回家,他曾经帮忙咬坏纸箱让主人及时去医院生产,他的那些糗事那些胡闹看起来那样的率真,而他临死时候的顽强和安详却又同样的令人感动。
当他已经逝去,一切都不重要,一切回忆都是美好,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爱上马利,导演很高明,他不需要让马利显得很可爱也一样可以让观众喜欢它。
马利真是幸运。
很多人总是想要寻找生活的意义,试图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轰轰烈烈好让它看起来没有被虚度,但实际上,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活在这些幸福开心不满失落挣扎之中,坚强的走下去,即便是平平凡凡但并不妨碍生的伟大。
能好好的过好生活其实并不易,越是孜孜以求的不知满足,反而会失去很多,即便这些东西根本不曾得到过。
于是,想起了我家的小猫萌萌,一只银豹猫,他像极了马利,一只世界上最讨厌的猫。
就算猫不如狗亲人,但是这家伙疏远人也太厉害了,几乎从不和人有什么亲昵举动,如果心情好会在被人抚摸下巴的时候仰头表示满足,用呼噜声象征性的表示一下赞赏。
不理人却谄媚的很,在喂饭的时候会极度屁颠屁颠,而且吃食没了会放下身段来要,吃食到手立马翻脸不认人。
成天在屋里踱着猫步,无限渴望着屋外的生活,除了睡觉之外就是吃以及折腾,与人打架其乐无穷,爱咬人,抓人,无恶不作,十恶不赦。
像个小战士,特别无畏,尽管透着无知。
以为做完手术就老实,结果做手术那天不仅伤了大夫,而且成为第一个能挣脱脖环的小猫。
像马利一样,手术之后和以前一样,一样讨厌,一样差劲。
尽管如此,还是给他买好的猫粮,买窝,买猫砂,好好对他然后看着他对你置之不理。
电影里说,你对狗狗真心他会给你他的真心。
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却从来没觉得萌萌对我们有什么真心。
萌萌还年轻的很,估计还有的折腾,不过我却不需要等到他死去的那天才来怀念他的好。
只记得有一次,当女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在嚎啕大哭的时候,萌萌居然有史以来第一次坐在那里安静的看着而且凑了上来。
后来,我就知道了,动物不傻,他们其实什么都懂。
说起来,把宠物看成儿子没完没了的宠着挺没意思的,但是好好养一只宠物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人其实可以从动物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人从兽来,可已好久不兽性大发了。
看看在麻醉还没醒的时候就拼命爬起来的猫,就好像看到了生命力的不自主流动。
说了这么多,只是因为马利让我想起了这只猫。
而这只猫,一岁了。
这是多么一部平淡但又让人惊讶的电影。
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对青春、婚姻、梦想和人生的感悟。
青春--就像年轻、体力充沛的马利,一切都是新鲜的,每天都像新的咬咬玩具那样刺激。
但最终我们会像发情的马利一样,lose his balls。
就像每条狗最后都会lose balls一样,青春终会远去,骚动会被平淡代替,挣扎也无济于事,只留给我们好像从未来过的假象。
婚姻--自己做的决定就一定要自己负责到底,不能抱怨,不能说出来,否则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多么坏的一个人。
婚姻中,有人以为是自己牺牲了太多换来了家庭的安稳与平静,殊不知可能对方付出的要几倍于你。
只是,婚姻是不要牺牲的,这样的问题就像多动的马利,不是赶到农场去,就可以当没发生过一样。
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去分享、去承担。
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怀揣梦想,走在人生路上,偶尔拿出来看看,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们没办法去实现它。
就像每天被链子拴着的马利,拼命要挣脱现实的束缚,撒欢一次。
但是当束缚真的被解开,我们受宠若惊,我们不知分寸,最后得意忘形,就像解开绳子的马利,撒欢儿然后竟然在海里“开会”。
这就是不知好歹的我们。
人生--我们以为我们想过1的生活,但其实我们是在过2的生活,我们以为1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当我们真的拥有了1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习惯了2。
马利就是我们灿烂的人生,当我们在过着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坏的人生,bad dog,但是当它慢慢离我们而去,我们才发现,原来它是个great dog!
好的人生,因为你已无法再拥有。
重要的是在你的人生当中,有没人让你觉得自己珍贵、纯真和特殊?
有没人让你有独一无二的感觉?
有我的爱的安妮斯顿,有美丽的风景,有人生的感悟,有催人泪下的感动,少了一颗星,是因为比较矬的男主角。
一直以来都想要养一条狗,再加上Jennifer是主角,促成了我下载这部电影,一路欢笑流泪地过了两个小时。
我似乎天生就对狗没有免疫力,每次看到它们的眼睛我就感觉整个人都绵软了下来,好像跟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成为了一个更好、更善良的人。
不得不承认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以为就和我之前看的很多好莱坞制作的商业片没什么两样,除了主角养眼以外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只是让我在吃饭的时候拿来解闷的调剂品。
其实这种想法一直没有改变,直到我看到Marley跑到海里,随后其他狗狗也一起飞奔过去的情景,突然觉得之前的抑郁一扫而空,生活的压力、夫妻间因为照看孩子而发生的摩擦都在Marley的奔跑里消失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Marley的核心地位,他不是Crogans生活的调剂品,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也许调皮得有点过头,但Crogans用包容的心欣然接受了他的缺点,事后想想,这和亲人、爱人之间的相处其实是一样的啊。
我们只有包容并且欣赏彼此,才能有爱地相处下去不是么。
随后的部分,是每条狗、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生命的终结。
看着Marley慢慢闭上眼睛的时候,我用掉了桌上剩下的抽纸,同时在心里想着,也许我混乱的作息并不是我至今没有养狗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看着长大的伙伴先于我离去,我太弱,没有勇气去经历已经预知了结果的事情。
就在我以为电影要在悲伤中结束的时候,我听到了这样的一席话:"一只狗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聪明还是愚笨、机智还是笨拙,用你的真心去爱他,他也会像你爱他一样去爱你,茫茫人海,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
大千世界,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珍贵、纯真和亲密无间?
多少人能够让你觉得自己无与伦比?
"豁然开朗。
流浪狗也好,家养狗也好,他们的生命长度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们过完生命的方式。
你是愿意看着他们在街上流浪呢,还是愿意把他们带回家里,和你互相陪伴着走过那美好的十年呢?
你是愿意因为害怕结局而不去经历呢,还是坦然地接受现实并且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确定,从我们成为狗狗的主人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不遗余力地爱我们了,而我们要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与他一起经历生命这场美妙的旅程。
第一次看到预告片就知道这是我喜欢的电影,三个主演我都是我喜欢的,Jennifer,Owen,Marley,影片前半部很搞笑,马利太调皮了,爱狗的人,都会又笑又气,生活在一起,就是家庭成员,不管怎么样,不离不弃,就像孩子一样,我觉得准备要孩子之前养一只小狗,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是第一次养狗,建议不要养大型犬,因为电影里并不夸张,确实不容易搞定,看到马利老了,我就开始哭,我怕看到它离开,看到马利走了,我很难过,我看着趴在我脚边的小狗,香香的睡着,我哭的愈发不可收拾,为什么呢?
后来先生安慰我,它的生命就是那么短暂,只要它和我们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那么它离开的时候也是幸福的,它的生命是完整的。
没有什么遗憾。
不要难过。
感情上就像孩子一样,可是它会先走……
宣扬family value的标准米国中产阶级家庭片. 所谓宣扬family value就是在告诉你你必须把你的家庭建设成这个歇斯底里、外人看着都烦、并且把你绑得死死的无聊的存在, 并且不断粗暴地给你洗脑说这个家是对你来说是异常珍贵的你要爱它珍惜它。
除了狗狗可爱以外一切都很无聊, 他们的家庭生活简直烦人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我大概在三十分钟以后就开始不断地想怎么还没完.还有小孩真是恐怖的东西.
马利我们都可以养的很好,还怕养不了孩子吗?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如果我们不去太在意他,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Dear Marley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我已经知道你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狗,你真的咬坏了不少东西!真的希望天堂的一切都可以让你尽情撕咬,I love you forever!Goodbye Marley!******一只狗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聪明是是愚笨,你用你的真心去爱他,他也会报予你以真情.茫茫人海有几个人能做到那样?大千世界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珍贵,纯真和特别亲密?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生活如此的...无与伦比?感谢所有像marley一样用短暂的一生,带给我们无尽快乐的puppy.
娶个老婆,住个大房子,养一条狗,生一群孩子,还有两辆汽车,这是当年新东方课堂上某老师描绘过的美国生活。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讲课的哥们儿其实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要命的是人家有理想啊。
看这部电影是冲着安妮斯顿去的,同预想的差不多,演技有进步,但并不是主角,在电影事业上夺取奥斯卡的距离似乎依旧遥远,这其实是一部讲述“我”和狗狗的故事,那条性格奔放的狗才是主角。
看别人的影评,说是感动的哭了,因为故事朴实无华,但似乎又处处充满了平淡生活的感动。
一家人在Marley葬礼上的表现煽情到了极点,有一瞬间,眼泪真的就要完成使命了,但心里琢磨琢磨又不对味,与狗狗朝夕相处,有深厚的感情容易理解,但影片的表现似乎是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人顿生无限悲哀。
一个资深的新闻从业人员,就可以住带游泳池的大房子,可以负担三个孩子的费用,还有可以养活全职太太的生活,以及两部汽车,这就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让人心生羡慕,又忍不住妒忌,人出生就是不平等的,有人可以住在那么如画的海边别墅,而非洲穷苦人甚至还喝不上一口干净的饮用水,更为不平的是,这种差距,是很多人一生都无力改变的。
共同住在一个地球,面临着迥异的生活图景,一家人可以为狗而落泪,但还有很多人为生存而焦虑。
美国人也许是占有了太多的资源,普通的中产阶级都住上了那么宽敞、豪华的别墅,突然想起之前看过有人对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评论,所谓次贷危机,就是你没有付出那么多劳动,或者你付出的劳动根本就没有那大的价值,但是你还要住豪宅,更直白点,就是你不想劳动但还贪图享受,结果就产生了泡沫。
通过电影的方式,顺着时间的脉络,夹杂着生活片段的叙述,并以此来表现生活的平淡和真谛,是对电影讲述能力的巨大考验,妄图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胶片时间内展现跨越很多年的生活的真实面目和生命体验的累积,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当你占有着不平等的资源,过着富足的生活,身在福中还刻意表现生活的平淡,对一条狗郑重其事的大发怜悯和哀悼时,突然就感觉这个场景透着无可救药的伪善和堕落。
首先,不要被这个简单的电影名字误导了,其实这不是一部典型的宠物电影。
与《零下八度》、《导盲犬小Q》那样的片子很不一样——所以在类似影片推荐里,我没有写上一部有关宠物的电影。
是的,这部电影里没有忠狗救主,没有狗狗大战坏boss,甚至没有刻意去描写主人与狗之间是如何的亲密无间。
这倒正是我喜欢本片的地方。
影片实际是一部家庭电影,有关如何建立家庭,如何在事业、家庭之间取舍,那只叫马利的拉布拉多犬,其实只是把主人公生活贯穿起来的一个符号:找一个心爱的人,生几个可爱的孩子,养一条漂亮的大狗,拥有一处大房子,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不就是标准的美国梦么。
也许正是这种平淡是真,这种对美国梦简单平实的描述,才能让这么部不大的片子拿下了1.5亿美元的北美票房。
如果仅仅是为这条拉布拉多犬最后的离去而感动,那其实大可不必看这部片子,想必《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这类更能让你哭得稀里哗啦。
影片的男主角在结婚之后,不希望妻子马上进行她想要一个孩子的计划,于是听从朋友的劝说养了一条狗狗。
说到底,这个男人还是处在“孩童”的心态中:他的梦想是做个出色的记者,满世界跑,与危险作伴,写出轰动的报道来。
然而事实却是他无意间成为了写情感絮语的专栏作家——多亏马利这条被称作是世界上头号坏狗的家伙,让他的生活有了丰富的色彩。
这家伙因为扑倒了相信“狗性本善”的训练师而被开除出狗校,气走了号称喜欢狗的看家小姑娘;一打雷下雨就不停地狂叫;带它出去居然差点跳出车窗……随着这只淘气“恶”犬的长大,孩子一个个降生,主人公陷入了一种混乱生活的恐慌,他担心自己被困在这种生活里,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和自己老婆吵架,差点下决心送走马利;于是换了地方,换了工作,换了房子——但仍然感觉不对,做了记者却又怀念起可以自由发挥的专栏作家时光。
生活这事儿,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想象中的光鲜漂亮很可能只是个幻境——就像马利这家伙,带来了如此多的麻烦,却最终让你明白它仍然是一条真正可爱的狗,值得与之相伴一生。
主人公在不断折腾之后,终于消停了,释然了,成熟了。
马利也老了,它不再闹人,甚至几次独自跑出去,长久地躺在树下,平静等待着那个时刻的来临。
当结尾主人公带着年老的马利去看医生,一人一狗坐在金黄的原野上,远处有美丽的夕阳、间或一两个骑车的路人,你会觉得他们是一个家庭,一对儿朋友——不管有怎样的生老病死、沉浮变换,有家人、朋友和一条狗,这就是最完美的生活。
对了,喜欢《穿Prada的魔鬼》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本片,因为都是一个导演的作品,同样具有流畅、有趣、清新的风格,不时带着点讽刺或者小幽默。
还有就是欧文•威尔森和安妮斯顿表现得都很不错,虽然还是本色演出。
安妮斯顿在片子里很显老了,倒是很符合影片那种真切的感觉。
why do i feel like a 流水账?= =
比我相想象的平淡些,但是最后好感人。
生孩子后的女人很可怕,还让狗成了完全的配角,没有忠犬八公感人。
爱狗的我,总是忍不住最后的眼泪,只要你真心对它,它就真心对你,虽然它很调皮,很淘气,但是你在它心里却是唯一,它无私,纯洁,就这么傻傻地看着你,因为它已经懂得了如何去爱,而且它也教会了你如何去爱,所以它会比你早一步离开你,谢谢它曾经给你的美好时光,这些将会铭记于心!
刚失去一只狗狗 所以那些感情我都体会 我讨厌珍妮弗 她不管演什么 感情都很假
是宠物家庭片里好的那一挂,我对这部电影是跟哈里森·福特失忆的那部《意外的人生》同样的评价——按照这个评价我该给这部电影四星的,但是我又不可避免地把它和我这段时间看的其他电影进行比较——就只能是三星了。或许该折中一下打个三星半,但这就是豆瓣的问题了。
很平凡的很动人的故事。谁说电影一定要跌宕起伏笑料连连?大家都不都是这样生活这么?日常的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有了MARLEY的陪伴增添了好多色彩。。。电影后半段拍得好感人……
希望那些某些官员看到这个片子,希望希望可以颁布更多政策,保护管理狗狗,让他们和我们生活的更和谐!狗对主人不止是一直狗而已!
不怎么出彩~不过倒的确塑造了一只比较与众不同的拉布拉多。不过太关注美国人关于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念了,狗狗都只是陪衬。。。
又见到拉布拉多,熟悉的模样,温柔的眼神,而在影片的慢慢深入,变得感伤,我一直都想养一条狗,就如同电影里说的那样,其实很简单,你把心给它,对它好,它就会把心给你,但是母亲一直回避,说出很多原因,但是我知道,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有时候被伤的太深就会回避,我知道在母亲年轻的时候养过一只狗每天都在路口的桥头等母亲回家,最后却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被什么生产队因为某某预防措施而活活刺死,那只狗就这样在母亲眼前被...知道我懂事后,每次母
除了半跳出車外走走走有點爆笑外,實在毫無感動之處。
可能是对于狗没有太多热爱,觉得最后的话有些矫作
有没有半星?
和小猪很像的野性很充沛的狗,看的时候我想到了小猪,以及他陪我走过的那段日子。也许回国后可以把他再带回身边。
一直陪在身边已经变成习惯,一旦失去,那些曾经拥有过的争执、矛盾也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狗狗是这样,人也是。我想到了好像随时会失去的你们,不要再出事了,多陪我几年。
一只狗可能不如别墅,名车,名牌服装那样值钱,可是,它不论你的贫穷、富裕、聪明或是笨拙,只要你付出你的真心,它就会用它的真情来回报你。试问,茫茫人海中,有几人能做到?
谁特么说这是个喜剧片儿!!最后直接哭死了好吗,我比演员都投入哭的都厉害!!从来没有养过狗和猫,但是真的是难过啊啊!!!最后一段话说的真好,你把心交给它,它就把自己交给你。
对跟动物搭边的电影毫无抵抗力……马利真奇葩啊,加颗星~
狗狗就像孩子,爱人或者亲人,会让你开心,会让你难过,会让你无奈,会让你恨的牙痒痒,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珍贵起来。这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那些你爱的和爱你的。PS.我好喜欢安妮斯顿~
第一遍某日突然看到乖狗狗.看完比较感动第二遍在飞机上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