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

大太監,The Confidant

主演:黎耀祥,米雪,黄浩然,梁竞徽,李施嬅,陈茵媺,岳华,陈国邦,萧正楠,唐诗咏,张国强,曹永廉,张国强 Kwok Keung Cheung,曹永廉 Wing Lim Cho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2

《大太监》剧照

大太监 剧照 NO.1大太监 剧照 NO.2大太监 剧照 NO.3大太监 剧照 NO.4大太监 剧照 NO.5大太监 剧照 NO.6大太监 剧照 NO.13大太监 剧照 NO.14大太监 剧照 NO.15大太监 剧照 NO.16大太监 剧照 NO.17大太监 剧照 NO.18大太监 剧照 NO.19大太监 剧照 NO.20

《大太监》剧情介绍

大太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莲英(黎耀祥 饰)与安德海(曹永廉 饰)同被前朝老太监刘多生(钟景辉 饰)收为徒弟。数年后,李莲英只是景仁宫中侍奉待罪妃子婉太嫔(李诗韵 饰)的一名小太监,而安德海却为西宫太后慈禧(米雪 饰)身边的红人。御药房太监姚双喜(黄浩然 饰)因出宫探母一事得罪总管太监陈福(岳华 饰)的舅甥彭三顺(陈国邦 饰),险些丧命。幸被李莲英所救,两人结为挚友。太监彭三顺睚眦必报,此后处处为难李莲英。婉太嫔在太监陈福的挑唆下,想起自己皇儿死因的蹊跷之处。恭亲王(张国强 饰)不顾慈禧阻拦,一意孤行推行洋务运动。同治帝(梁烈唯 饰)年纪尚小,朝中虎视眈眈。清末的紫禁城内忧外患。李莲英如何全身而退,成为一代大太监? 本剧为2012年TVB台庆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12回合我家的律师很麻烦东北恋哥2对你爱不完后天的方向天堂岛疑云第三季安娜贝尔假面之夜生命之轮真实的人类第一季鬼妈妈家和万事兴之我的新郎蝙蝠女侠第一季平凡的世界乡愁我不是冯导复仇之溪消防厅旁警察厅第二季我是中国DOTA的希望夫妻那些事车顶上的玄天上帝阿嫂岳父岳母真难当3色衰应召男威尼斯人弥撒在这世界的角落拳霸3环法幻像恋歌新郎不是我

《大太监》长篇影评

 1 ) 安德海的心魔

第一次注意到曹永廉,是处境剧《高朋满座》,有点爱面子有点可爱的都市小人物。

后来看他稳定地出演各种配角,颜值依旧能扛住岁月,演技也与过去持平。

直到这部剧的安德海的角色,真心感到曹永廉演技有了显著提升。

又或者说是表演的方式转变了。

人物的内心层次展示很好。

其实《倚天屠龙记》里宋青书的角色也是有层次的,但当时的曹永廉还没能诠释到完美。

《大太监》里五虎兄弟,李莲英是粘合剂,是最得人心的,而安德海一度是最能够控场的领头人物,因为从世俗功利的角度看他是最成功的。

他聪明圆滑,懂得如何获取慈禧的信赖。

他又从不丧失基本的原则和情义,面对兄弟和下属都是大气的。

我以为他会是五个人里最顺遂的。

安德海仗义出手救下小钗,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我时常想,如果小钗对待安德海能够如同倩蓉对待李莲英那样不离不弃,是不是安德海或许就不会走向悲惨的结局了。

他追求着“玉茎重生”的神话,几乎是疯魔了,也背上了看不破的心魔。

他一直那么聪明理智,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荒唐的神话呢?

仅仅是因为小钗的刺激吗?

也许还是因为他的自尊和自傲:“玉茎重生不可能,但如果是我安德海,会不会就有可能呢?

”他在他的阶层的成功,让他有了底气和执念去追求人生中唯一的圆满的可能性。

于是,安德海的心魔,是他避无可避的命运。

而他的死,死后验身示之于大众,是对那心魔的无言嘲讽。

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成为这部剧里的亮点。

后来的《公公出宫》是一个后续的对应版。

黎耀祥的角色依然是具有凝聚力的大哥,陈国邦的角色依然是口硬心软,萧正楠的角色依然在后期黑化。

只有曹永廉,从那么刚的安德海变成了很娘很可爱的细鸡,演技的加持是很明显的。

我一直遗憾安德海的角色没有拿奖,但是细鸡拿奖了,也是对曹永廉演技的证明。

在综艺节目和微博里看到五个人从剧里衍生出来的兄弟情,非常开心。

常常听人说娱乐圈没有真正的友情,其实每个圈子都是假友谊与真友谊同在的,还是看人。

希望几位能够一直都这么快乐,这么友爱。

合体拍剧的可能性不大了,但还是希望常常能在荧幕看到他们。

 2 ) 莫名其妙

一开始还挺正常的,后面编辑就疯了?

每个角色,今天是好人是兄弟,明天就是仇人,然后就啥事没发生一样和好。

添寿一点点铺成让后面突然变得这么坏毫无来由。

安德海死来死去死不去终于死掉死得莫名其妙。

陈福这么无恶不作墙头草到处倒都不处死结果被双喜毒死?

双喜神经病公主明明就是被他害死的还口口声声说为公主报仇疯了一样到处杀人?

整个紫荆城医术最好的是一个太监?

添寿这么坏害死安德海害死这么多人说原谅李莲英就原谅他了?

结果因为李莲英太好人导致倩蓉被添寿杀死了??

慈安莫名其妙的情感转折就更懒得说了。

邵美琪的戏真的太差了,台词功力也差到不行不行的。

死来死去死不掉不是绝症没几天了吗?

吃了几天鸦片居然一直活到大结局敢情儿福寿膏还能治百病了。

皇后好端端的一个人知书达理博学多才,说变傻逼就变傻逼了?

一个太监说几句皇上就寻花问柳不能自拔?

再来一个太监说几句皇上就痛改前非大彻大悟?

太监于皇宫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皇上不是在外面得了花柳回来吗?

那皇后不是应该也有花柳吗?

那孩子就更不能要不是正常吗?

果然是“大太监” 整个国运都被这几个太监控制着

 3 ) “全局唯一正常人”阿鲁特皇后

总结:明明小时候觉得好好看,现在看,好烂好多bug啊~~~吐槽:原来婆媳矛盾之中,最后还是帮生母。

同治那段基本根据野史+太后女主视觉写的。

一直喜欢唐诗咏演的皇后一角,我愿称之为“全剧唯一正常人”。

人设也贴近历史的阿鲁特皇后,状元之女,才思敏捷,年轻漂亮,与小皇帝情投意合,“大清门而入”的皇后本应稳坐中宫,但两宫太后争权&婆媳矛盾将年轻的夫妻与王朝搅碎(野史),同治主政受挫,沉迷声色犬马,穿梭烟花柳巷,惹上风流病,一命呜呼。

此时势孤力弱的宝音面对满脸“繁星”命不久矣的丈夫,心知自己的未来将随皇帝崩天而土崩瓦解,爱被愤怒掩盖。

力推“溥”字辈继位以保太后之位,但剧中的猪脚视角却是皇后夺权……无语。

关键的时刻,儿子始终选择了成全母亲,将结发妻子推向另一个万劫不复。

同治驾崩,光绪过继咸丰,继位。

可怜的阿鲁特皇后不足百日便跟大行皇帝而去。

弹幕很多人都跟着猪脚视觉去骂这个角色,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是全剧最有魅力的角色。

心机婊吗?

每一个秀女背负家族希望进宫,自然都想获得皇帝垂青。

爱不爱?

她跪在宫门前劝谏皇上不要出去玩,她请求西太后出面劝皇上,同治“天花”病倒的时候她去侍疾,归政时的欣喜什么时候变的?

确诊花柳命不久矣之后。

曾经的爱情已经变质,你的放纵毁了我的前途,开始守寡的日子进入倒数,生活还要被母后欺凌,太后之位不保……剧情编得再花,总要跟着历史走。

我承认tvb的历史剧都很烂,但是我喜欢在看了“历史剧”后再去翻看一些正史,感谢这部片让我认识了一位悲情皇后短短的一身“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4 ) 略显苍白的诚意之作

跳着看完了《大太监》,后半部分的观感与前半部分差很多,对这部戏豆瓣评分也确实算公道。

有人说它是太监版《金枝欲孽》,不可否认,最初的几集确实有些许金枝的影子,吸引我看的欲罢不能,但是过半就开始疲软,弹幕里不时会一遍遍刷屏,“希望结局就停在这里”。

这绝不仅仅是因为结局悲惨,所以难以接受,而是剧本的情节和人物构架方面有着重大的缺陷。

首先,从情节而言,全剧都围绕在东、西太后斗争之间,前边夹杂着六王爷与慈禧的权力角逐,后边六王爷短暂下线,再回来就成了慈禧的拥趸。

(我还以为慕容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呢!

)从巡礼片看,整体的格局应该牵涉家国大事,而不该仅仅局限在宫斗,我一直期盼着后边会有更多的家国大事,结果还是东太后和西太后的斗争,调起得太高了!

这样一来,观众难免对二人的戏份感到疲倦,没有《金枝欲孽》最后发现皇后才是大boss的冲击。

同时,这就造成了人物塑造的问题。

以来,东太后像个精神分裂, 我甚至能感觉到Maggie在努力rationalize这个角色,但编辑的锅也接不住啊。

东太后前边悔过了,然后因为慈禧不原谅自己就又因爱生恨,兴风作浪,这逻辑很有问题,倒不如把她写成心思深重,忍辱负重。

不过因为历史剧的局限,编剧也许想多一点尊重史实,但改了那么多还在乎慈安一个人物吗?

而且,为了合理化慈安后边的报复,编剧就得让慈禧一直不原谅慈安,好几集围绕在一个苦苦哀求一个郎心似铁,我还以为要给她俩组段百合情。

同时,陈福这个人物时不时就得跳出来搞事,但是他是为了什么搞事?

编剧从来都没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

似乎恶人不问缘由,就是恶。

陈福莫名其妙要招安安德海也让我一头雾水,这个人物的逻辑没理顺啊。

这部剧和《金枝欲孽》差得最远的一点,除了恶人脸谱化,还有人物转变刻画不足。

金枝最打动人的,是剧里没有一个纯粹的坏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便“变坏”,也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而这部剧里,人物黑化太过突然,而两个主角慈禧、李莲英成长又刻画的不够。

慈禧基本没什么意识形态变化,不过刺激她的也就咸丰遗诏和同治过世两件事,为过多展开。

而李同志,天呐,经历了兄弟被陷害致死,老婆被徒弟残忍杀害后,发生的改变就是懂得设计别人了,这似乎和他的经历比有点苍白。

我能明白编剧在强调李的善,不能以暴制暴,他学会了主动出击,但是他的妇人之仁有所改变吗?

倩蓉被杀前,他还告诉倩蓉“添寿”本质不坏。

总而言之,他的心理变化是没有充分展开的,从“小李子”到“大太监”,只凭着心中的慈悲,够吗?

另外,《金枝欲孽》中四个人戏份是相对平均的,但是《大太监》是明确将李作为第一男主的,但是前32集,他基本都在“拉拉扯扯”、“将将就就”,短暂的爆发之后是一如既往的沉寂。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但作为电视剧男主,我们渴望更多,祥叔的演技也一定可以驾驭更多的内心戏啊!

安德海被曹永廉塑造得很好,就是死得憋屈了点。

凌添寿转变有点突然,姚双喜害死了德海该怎么处理也模棱两可。

三顺小可爱真是萌翻我了,口头禅是“好好的不行”,李莲英最后有他陪着也算安慰。

不过,他们两个恰恰是没有原则的人,也可能因此更能在紫禁城生活下去吧。

双喜这种认死理的愣头青是不行的。

巡礼片的黄宗泽演的光绪没出现,杨怡的珍妃没出现,难不成巡礼拍的是续集?

但今天看来,续集是不可能了。

这样的卡司在今天已经很难齐聚。

岳华先生去世了,黎耀祥凭此三封视帝,胡定欣后来封后,戏外人生,不也如戏?

 5 ) 一点点观后感

1⃣虽然关键性人物可以改变一件事情的走向,但其必定需要前期后期其他人的支持,或者是天时地利促成。

剧里从来也不是靠哪一个人扭转局势的2⃣这部剧没有过多着墨到洋人身上[很少洋人出镜]但是却一直贯穿整部电影。

签订条约,回忆圆明园被毁,开设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情况。

这也解释了剧里为什么慈禧一直放心不下彻底还政给同治的原因之一。

尽管有六王爷主持大局,但统治者自然会担心下属有人想要篡权什么的。

内忧外患,一个女人在那个时候螚做到这种程度已经是令人感叹了。

3⃣至于为什么这部剧叫《大太监》我个人的观后感,这几个曾经成为过大太监的人各有各的特色。

不是只有李莲英。

福爷心思重,恃强凌弱(也算是打不死的小强吧,一直作妖,但每次总有意外。

);安德海当大太监的时候,则是脑子灵光,口才好,玲珑心思能哄的太后开心。

(但他败在了自己的“妄想”上,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虽然结局并不好,但他最后能为慈禧赴死那份忠心仍然值得敬佩)李莲英在剧里心思缜密,处事谨慎。

而且做事规行矩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他的好朋友一点也不像。

但胜在他并无害人之心,也无上进之意,只求宫里大家能平安在一起就行。

实际上能做到大太监这个份上,他们三个哪个都不蠢,但要看他们的聪明用到了什么地方。

李莲英能活到最后是因为他能控制自己,不以恶制恶。

毕竟这是最下的方法,想要杀了恶龙,不是只有自己也变成恶龙这一种方法。

我看也有很多人质疑说,这个版本的李莲英就像是三好一样,怎么可能最后叱咤风云,成为慈禧心腹的人呢。

但个人见解,想要变得狠厉其实并不难,像凌添寿,他还不够狠么,但实际上呢,这样的人压根就不会有人信任。

在宫里,吃肉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不缺乏狠厉的人,也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缺的是义气忠心。

能走到最高处,踩着别人的尸首是走不稳的。

我也想过为什么他这么容易为别人出头,还能活这么久。

那是因为他其实有脑子,只是从来没拿出来主动害过别人。

而且他也有想要自己远离朝堂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心思,不然也不会三顺去找他帮忙的时候,他只想带着倩蓉和如海离京城更远一点呢(这是他真实的点,他不是一个老好人,不是什么头都会出)

大太监 (2012)6.92012 / 中国香港 / 剧情 传记 历史 / 罗永贤 / 黎耀祥 米雪3⃣关于因果报应,其实我觉得还挺抽象的。

以我的水平,在遇到剧里的情况,肯定也会和双喜一样,觉得什么人在做天在看,对于坏人就不应该手下留情。

也会想办法自己动手解决那些害人的人。

但其实从他们选择害人做坏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就比如慈安太后,假如当时她选择的是和慈禧相互扶持,就不会有后面她对慈禧下毒,慈禧对她的不信任。

更不会导致自己最后病入膏肓。

虽然未来不是写好的,但当下的每个选择其实都是在做延长线,都是在提前选好走哪个岔路口。

如果当时慈禧太后和同治可以心平气和开诚布公,也不会有后面的染上花柳。

4⃣关于感情。

慈安太后对先帝是抱怨,对六王爷是爱而不得;和慈禧姐妹情深,但也可以下毒害她;对同治看似视如己出,但最后听说皇帝得了花柳,竟然觉得这是报复慈禧的手段;和硕公主把她当成亲人,她却因为自己的计划利用公主。

慈禧太后对皇上爱之深责之切,皇上却只能感受到严苛和不信任;皇上皇后琴瑟和鸣,但看到皇后对于皇上的嫌弃,真的觉得内心受到一万点打击。

还有安德海,明明小钗已经和别人勾勾搭搭,证据确凿,他却可以依旧熟视无睹,装作没事人;倩蓉和伯伦明明原来如胶似漆,甘愿冒着被砍头的风险私定终身,还愿意奔波千里去找他,结果呢,伯伦能为了吸鸦片就卖自己的老婆,还陷害她和李莲英sj;安德海能为了太后甘愿赴死;双喜听到公主离宫前说的是希望和自己彻底理清关系,竟然有了杀死公主的念头(这一点是因为双喜觉得自己对公主朝思暮想,饱受相思之苦,可是公主早已经放下这段往事,自己太不值得了。

用现在网络流行的话就叫 只有双向奔赴的爱才有意义。

可是不是这样啊,爱本来就是单向的,爱从来不会向任何人承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果一开始的爱就是为了让对方也爱自己,那这和“强买强卖”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都说不要当舔狗,可是不是单向付出的爱都是舔狗行为。

我们有自己的理智和意识辨别对方是否值得我们用心去爱,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没必要把反馈爱的责任和义务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桩桩一件件,我以为有感情的却发现好像都经不住考验,我以为没什么感情的结果却坚如磐石。

甚至看到后来,我都要怀疑里面人物之间的感情是真是假了。

但李莲英始终值得相信,更值得托付。

⏭可贵的是什么,不是夜明珠里最亮的那个,而是一片黑夜里,始终亮着的那束光。

能忍耐,忠义,谨慎有脑子,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样的,但这个剧里李莲英能成为大太监,一定是因为他有别于宫内黑暗的地方。

 6 ) 这主仆俩为国为民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请问大清国是怎么灭亡的啊

片花里面有一段慈禧扶着李莲英的手李莲英虽然垂着头但表情阴鹜而险恶这才是支撑我看这部太监版刘三好的动力啊!!

为此我一直看到最后一秒啊!

最后一秒啊!

为什么没有黑化的镜头啊!

这才是最大的坑爹!

TVB的编剧我给你跪了这主仆俩超凡脱俗、为国为民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那么请问大清国是怎么灭亡的啊!

 7 ) 《大太监》非典型历史人物

历史剧并非TVB所擅长,所以他们刻画出来的历史人物形象,通常都是另辟蹊径,与我们之前在历史书上或在内地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他们似乎更热衷于去猜度人物内心深处的对立面,一个人人眼中的大英雄,或许也有不可告人的阴暗,一个人人眼中的大恶人,或许也有你所未知的善良。

这部《大太监》中的慈禧和李莲英,便是如此,即便大部分的记载和作品中,已经给他们贴上负面的标签,但是此片在给他们树立了正面形象的同时,还让两人以不屑地口吻调侃般预测史官们将如何唱衰自己,也算是自圆其说。

我们知道的慈禧,对外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对内实行封建专横的暴政,而米雪版的慈禧,却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领导,在这儿插播一下,百度百科特别有才,对于慈禧的职业生涯,他们是这么描述的,贵人/嫔/贵妃/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么看来,也不亚于《杜拉拉升职记》了。

她为国事终日操劳,哪怕生病也不能耽搁,她对咸丰情深意重,哪怕生死也不能阻隔,她体恤下属,乐于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她疼爱儿子,坚持对其实行严格的教育,她不肯兴办洋务,是担心洋人的狼子野心,她迟迟不撤帘还政,是忧虑皇帝还撑不起大局。

这样的慈禧,能让你忘却了她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感觉她只是一个迫于形势必须想尽办法独撑大局的女强人。

太监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身体残缺、性格扭曲的人物,我们看了太多这一类型的形象,但是黎耀祥版的李莲英,却并非如此,他对家人疼爱有加,对朋友义薄云天,对太后忠心耿耿,他足智多谋,却谨慎低调,别看他总是说拉拉扯扯、将将就就,但是真正到了关键的时刻,他一定是那个扭转乾坤的人。

黎耀祥凭借这个人物拿到TVB今年的视帝,他确实把这个人物的各种情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阴气不够,在这一点上,陈国邦饰演的彭三顺,倒是更胜一筹,这个打不死的火凤凰,就是这片中的一个活宝,真正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

 8 ) 三顺好有心机

先来看一段新闻: “该剧另一个突出的配角,就是陈国邦饰演的奸角“彭三顺”,原来他花了不少心思来设计角色,他说:“他不是大奸大恶,我将他设计为口是心非的人,好似他让胡定欣小产,他其实好害怕,之后还托祥仔送药给定欣,但是又不会好声好气,,设计好个角色,他就会像有脚一样,自己会走下去。

最后彭三顺会被和硕公主感动了,算是由奸变忠。

”不愧为我喜欢多年的配角呀,好有心机。

1999年台视《绝代双骄》里痴情的黑蜘蛛、《寻秦记》里戏份不多的李斯还有《律政新人王2》里酒吧老板、忠实又专一的大哥,哎呀,就是这部剧让我十分想嫁给他呀!

以下是关于《大太监》  咋一看《大太监》的演员表,会以为是TVB十年前拍的电视剧。

米雪、邵美琪分别饰演西宫东宫太后,张国强、岳华做绿叶陪衬。

多年前曾经被力捧过的黄浩然、萧正楠任男二。

黎耀祥和陈国邦继续上位。

TVB的老人潮,倒是给了一帮绿叶们有了翻身做主角的机会。

就连我看着面生的曹永廉(扮演大太监安德海)也是1960年代人了,娶了姜大卫的爱女姜依兰做老婆,在《妙手仁心Ⅱ》、《怒火街头Ⅱ》、《法证先锋Ⅲ 》等续集里打了那么久酱油,终于靠着2012年台庆剧逃出升天,展露了原本俊朗的外貌。

要说直,他是这群太监里最直的一个了,不像大脸盘的黎耀祥和俊俏的萧正楠,一个母性大发,根本就是男版“刘三好”,一个娇俏可人,抛却旧日歌手面貌。

戏里还安排了不少女性角色,像是陈豪如今的女友陈茵媺(这个名字真难写)、多年都红不出来的胡定欣等等,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坐等看TVB编剧怎么给太监们安排恋爱活动。

《金枝欲孽》里已经把宫里的主意都打到太医和侍卫身上了,《甄嬛传》连王爷都不放过,这出《大太监》难道还要给我来个纯爱柏拉图不可。

但我忘了,现在流行的其实是腐。

TVB出此招,实在绝也。

我默默心仪很久的超级大绿叶陈国邦在里面演个坏人太监总管彭三顺,一开始我很气愤。

没过多久,就发现他们其实是好意。

“浴火重生火凤凰三顺爷”原来是个很萌的奸角(看采访发现是陈国邦自己参与设定的,果然老戏骨,一定要得奖呀!

),和黎耀祥扮演的李莲英有好多互动。

李莲英也不再是那个传说中的大奸大恶之人了,他从一个逆来顺受的老好人小太监被逼无奈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得宠大太监,权倾天下。

黎耀祥还企图通过不断口播的形式把“人生拉拉扯扯过去就好”的大俗语贯彻到我耳朵里,多少来看宫斗的人,一转眼才发现编剧又想乱撒正能量了,“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电视果然是骗人的艺术。

 9 ) 坚持自己的尊严

喜欢这部电视剧它就像小时候喜欢的《三个火枪手》一样,无论好人还坏人,无论当初选的是哪条路,都坚持自己的处事则学和尊严认识的人都说《大太监》拍的太傻了。

只是,喜欢它的人还是坚持。

慈禧、皇上、皇后、李莲英、安德海、三顺、慈安每个人的眼神都坚毅,并不停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停步,即使错。

 10 ) 写写对每个人的感受吧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港剧推荐说大太监和公公出宫不错,不怎么看港剧,最近有些剧荒,就看了,整体看下来感觉还是不错的,值得推荐。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洗白慈禧和李莲英,李莲英过于圣母以至于都有点向刘三好靠拢了。

优点的话剧情还是可以的,全剧演员演技全体在线,小配角也是。

剧中人物不少,大部分都挺饱满的。

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说说对每个人的感受吧,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写到哪。

李莲英:相比来说我觉得这个主角刻画不是很成功,不是说演员演得不好,是本身这个人物就像前面说的一样过于圣母,主角光环太大。

看到后期李莲英这个人物是让我觉得有些乏味的,毕竟这样滥好人的角色也是太多。

但是演员的演技完全没问题,印象尤其深的是第一集神武门探视家人,李莲英的娘说要把大哥的儿子过继给他时,李莲英说不要客气了。

那个表情真的是又开心又心酸的。

总之探视那一段李莲英表情都很精彩。

慈禧:也是有点洗白过度,虽然不像李莲英那么圣母,但也是时时刻刻以大清江山为重。

要说慈禧还是《苍穹之昂》里的更好一些。

演员不用说,米雪老师演技有保证。

慈安:终究是心魔难除。

正宫无出永远是慈安心里的一根刺吧。

后期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不甘心让她变得更加狠辣疯狂,到底也是看似风光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过。

三顺:三顺可是这部剧的大惊喜,说真的一开始我以为三顺是那种活不了几集就要死的小炮灰。

从一开始三顺就是一个作威作福的反面角色,各种招人恨啊。

谁能想到三顺后来会那么可爱,而且到了最后也是三顺一直在努力。

其实三顺是有点小坏,但不是大奸大恶。

三顺演戏也是自成一派,可爱的不行“哎呀”“好好的不行”“ 我是刀劈剑砍,雷劈火烧都打不死的火凤凰.”简直不能更萌,这部剧三顺绝对是一个大看点。

安德海:好吧是我这部剧最喜欢的角色。

我就是对李莲英那样完全正面的角色无感啊,安德海这种有野心想要权利的角色不要太迷人。

可惜没办法,结局已经注定了,安德海死后真的是看剧心情都不一样了。

回归这个角色本身,他当然不是一个好人,但是讲义气,而且竟然还有一段感情。

可惜小钗不是倩蓉,本来安德海就很在意自己是太监的事实,偏偏小钗不安于室,安德海后期虽然大权在握但终究是不开心的吧。

最后一死以报慈禧之恩,也算一种解脱。

倩蓉:前面提到了倩蓉就直接说吧,总觉得倩蓉存在感不高,她和伯伦也很是唏嘘,最初的爱情还是抵不过生活的磋磨。

后期倩蓉和李莲英在一起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可怜都熬到头了倩蓉却被杀,说到底还是被李莲英乱做好人害的。

和硕公主:绝对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公主。

前期的时候公主活泼可爱,虽然公主有时候笑起来傻傻的,但是公主一笑真的是春光明媚。

而且难得的是一开始虽然公主喜欢双喜,但是也知道身份悬殊,并没有非分之想,后来是被慈安要杀双喜刺激的才坚持要和双喜双宿双飞。

可惜到底是妄想了。

后期公主回宫后相比前期明显成熟很多,演员演得也是很好。

不论公主到底有没有喜欢上德徽,我都觉得公主没有错,可怜最后被东太后的阴谋连累惨死。

不过大清本来也难有公主能得善终。

我永远都记得前期的公主,开心活泼。

双喜:双喜本来也不是一个很阳光的人,整个人呆呆的,超级正直。

和公主有缘无分也是难过。

前期虽然有和公主的感情线,但是觉得公主死后双喜戏份才真正重起来。

为了救公主害死安德海已经要了双喜半条命,公主最后也撒手人寰,双喜就完全抛弃了自己以前所坚持的正义和慈悲。

公主死后双喜心里就只剩下报仇了,可怕也正真可怜。

虽然双喜最后活下来了,可我觉得还不如让李莲英杀了他,大仇得报,好兄弟被自己害死,最喜欢的人死在自己怀里,双喜余生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动力呢,恐怕终生都是郁郁了吧。

添寿:萧正楠前几年《怪侠一枝梅》里的大反派应无求就挺出彩的。

添寿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是立身不正的,但那个时候没有机会,所以添寿的贪婪也只是嘴上说说,可是后来师父受到器重,自己也有机会跟随安德海身边,添寿的贪婪也越来越大了。

再到后来投靠陈福,害死安德海;投靠东太后,踢下去陈福。

添寿是完全没有底线的。

其实从添寿想改拜安德海为师时,安德海、李莲英就应该警惕,而不是让他跟随安德海。

添寿下场不用说,手脚残废,成了乞丐。

添寿这么惨怎么可能悔改。

所以倩蓉虽然是添寿杀得,但也是李莲英害的。

同治、宝音:他俩放一起说吧。

从刚开始的琴瑟和弦到最后宝音厌弃同治,只能说造化弄人。

同治自己没出息,宝音我不觉得有什么大错,可怜年纪轻轻就孤寡宫中,看最后大概也是命不久矣了,当初若是不入宫为后,宝音会幸运的多吧。

婉太嫔:出场太早,领盒饭也太早了。

具体人物也没啥好说的了,深宫怨妇,红杏出墙,最后孤单一人,凄惨的宫妃形象。

但是李诗韵是真的真的美啊。

主要的人物差不多就这些了,恭亲王形象不太饱满没什么可说的就不说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大太监算是悲剧,没办法安德海死了之后我就觉得整个剧的基调都是凄凄凉凉的。

最后光绪登基时慈禧扶着李莲英,我总是想慈禧还记不记得以前身边的安德海。

总之剧值得一看,虽有缺点,瑕不掩瑜。

《大太监》短评

颠覆对内臣的三观啊。。。。

5分钟前
  • 博为
  • 推荐

真是强撑着看完了。。

7分钟前
  • heycinderella
  • 还行

编剧一定是还珠格格和甄嬛传的粉丝!

12分钟前
  • 如小果
  • 还行

我怎麼覺得里面最有趣的角色是彭三順?

13分钟前
  • Lim-ah
  • 推荐

此剧亮点绝对是傲娇三顺 ,圣母莲英, 俊俏德海, 中二皇帝的N角基情. PS TVB是要逆天了,大冬天萤火虫和雪花齐飞 ,90年代日美德引进紫薯也穿越过去,30集剧情除了像背书一样的念白便空洞无物, 宫斗片还加一段不伦不类太监格格纯爱拖长剧情.

14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赶脚应该搞基的片子里居然谈起了男欢女爱~

19分钟前
  • 阿拉蕾阿拉拉
  • 还行

剧情屎之又屎 浪费一堆好演员

24分钟前
  • 较差

编剧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慈禧和李莲英都这么圣母!!!!!!!!!为什么!!!!!!!!!!

25分钟前
  • 小型妖怪饲养员
  • 还行

比较经典,梁烈唯又让我刮目相看了....萧正楠的表现比较震撼人心

30分钟前
  • ❤贝塔
  • 推荐

看到抱着光绪登基的时候飙泪~( >﹏<)

32分钟前
  • 赵哈哈
  • 力荐

今晚又一部台庆剧结束,同治最后的样子真是不堪入目啊,总体来说,三顺这个角色比较出彩,米雪也好喜欢,还有祥仔演技真心好。不过这剧是要给慈禧洗白么←_←

34分钟前
  • Annyoney
  • 推荐

得李莲英者得天下~

36分钟前
  • 小满
  • 推荐

这特么是部什么乱七八糟的脑残片儿??果断弃,连快进的资格都没有!

40分钟前
  • 王祖贤
  • 很差

好好的不行吗?三顺的口头禅多好。终于追完了,演的可圈可点,就是结尾收的有点唐突。

42分钟前
  • Roro酱
  • 推荐

这剧upi那么好??先不说洗白历史了,那个本来就说不清,但是这部剧的三观和逻辑实在是让人无法直视啊!!比如,宝音怀孕了,流产原因是因为皇上的性病,既然当时这个性病是不治之症,那么皇后不可能没染病,那她夺权又有啥意义呢?还有这剧最大的BUG---姚双喜,一开始只是我家三代行医,成为学徒之后转眼之间就成了

45分钟前
  • Melisa。
  • 较差

可以继续往下面看。

47分钟前
  • FRAN L.
  • 推荐

看够了后宫女人斗,看看太监们斗

50分钟前
  • 叩桑叩桑.不在
  • 还行

大結局是整部戯最好看的了。三順是開篇單純地壞,結尾天真地好啊。

51分钟前
  • 安隱
  • 较差

看到10集实在看不下去,港府快下牌照让王基维来出来吓吓无线那帮废材了好么!将历史人物塑造的人性化是好事,但是有必要漂白成“刘三好”么,真怕李莲英说出“做好事说好话行好事”这样的台词哦。TVB拍任何历史题材都能拍成宫心计+溏心风暴,真捉急!

52分钟前
  • 闲吟客
  • 很差

卖着萌毁三观啊.

53分钟前
  • Uncle Wa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