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之上前期杂糅元素很多,一时好看一时儿戏的,但是低开高走,真正的廖知白出现后剧情才串起来,前几案对女性困境和互相救赎的刻画也瑕不掩瑜。
躺在礼盒的廖知白让我想到蜷缩在行李箱的江阳,江阳是以身殉道,而廖知白是不择手段复仇的鬼;踏着受害者的血前行,策划自己的死当投名状,廖知白的死是必然的,他只是十年前烧剩的一把余烬…… 最遗憾的应该是戚夏吧,用了十年的时间去释怀,却在廖知白“死而复生”后见的第一面是交接物证,第二面就是解剖遗体… 白寒的白是廖知白的白。
十年前白寒说出那句不死不休时,有想过廖知白真的会走向死亡吗?
最后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去配合他的计划…
看了小仵作之后去看的,第一案总体来说适合悬疑入门爱好者,反转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太足够。
好在是女孩帮女孩,女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足够美好,所以还是会看下去。
第二案相对第一案就好一点了,渐入佳境。
画面色调,各方面都不错,细节不能扣,扣的话就是bug,不恐怖,相反有些地方还挺搞笑,主创还是有诚意的。
女编剧比较会写女孩子。
20250219看完后补充一下,最大的bug是廖知白的天才人设没有立住,查了十年都没有查到盖德背后的人是谁。
文/茹金这部剧里出现最多的是女性受害者,死法不同,但她们的身世都有一个共通处:童年黑暗,有一些不好的经历。
从第一个案子的莱拉说起,先是采石场里的巨石里发现莱拉的头,然后不同时期的回忆穿插,逐渐完善出莱拉的真实死因和她在生活中的凄苦经历。
莱拉是一个逃离「大山」的女孩。
15岁还在上学的年纪,就被父母骗上车要「婚」卖掉,好在她跑出来了。
可是即使跑出来了,还要做不同的工赚钱寄到家里去,好换得暂时安稳的校园生活。
莱拉是一个有骨气、自尊自强的女孩,遇到和她一样善良勇敢的女孩彩娜。
但是两个人却都因为彩娜男朋友的哄骗,被迫走上了不归路。
因为这个男朋友想要花更多的钱,骗自己的女友去捐卵,又意外跳楼。
莱拉也因此被那些肮脏组织下手的「羔羊」,被迫代孕。
那一刻莱拉应该很绝望吧,好朋友因为这样的黑暗而死,自己也没有逃出魔爪。
本来就是从阴沟里爬出来,因为一点点友情的光亮才再次相信活下去会美好。
可是这一点点光亮也莫名被熄灭了,绝望之后想在死之前做点复仇的事情。
于是与「黑衣人」合作,亲手给自己注射毒品(拉颂恩下水),伪造打斗现场,然后亲手了解自己。
剧中有很多这样的女孩,后面出现的努娜,也是在廖家大火之后,被舅舅颂恩卖给别人侵犯。
虽然本剧的地域是虚化的地点,但涉及的女性处境却很真实。
比如第一案就暴露出来的代孕、诱拐少女、卖卵等黑色产链;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把女孩当摇钱树换彩金的旧思想;学校里的造谣的风气等等。
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看见。
这部剧挺勇敢,直面更残酷的现实。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剧中廖知白在向廖思远解释何为“探事人”时,故意用了轻松明快的语调,去消解先前的沉重。
但实际上,探事人这三个字却大有深意,看到有人提出探事人,其实是叹世人,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叹世人步履如渊,叹世人吾生多艰叹世人女子本弱,浮萍飘摇命如烟叹世人女子心坚,以身祭道断羽相怜。
叹世人贪嗔痴念,叹世人欲壑难填叹世人劳碌奔忙,叹世人浮华虚幻叹世人困于尘网,叹世人逐利争权叹世人执迷不悟,叹世人难见青天
双重人格+探案引人注目老套但精彩的男主人设,过目不忘,家破人亡,双重人格,灾星体质,寄人篱下(x)。
看似平静了十年的布河市在男主同学离奇死亡后开始躁动,目标直指十年前的火灾灭门案。
剧的开端落在毒品纵火案,故事发展落在余烬之上的人心,活着的人是否能挣脱欲望,从灰烬中重生。
隔壁白夜忙忙碌碌因为回避原则接近不了的真相在这里,与警长动动嘴皮就参与进来(编外人员不归他们管?
)当然这么大的买卖有内部人员参与布局也在正常不过。
不论是bug还是幕后黑手的安排下,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成功参与到了一系列案件中来,依靠魂体哥哥(自学成才),总能先一步抓到疑犯行踪,探明真相(当然不排除是警局人手不够的嫌疑)。
案件本身剧情演绎的比推理要精彩的多(不要小看女孩子们直接的羁绊呀),受害者们用性命,用身份去报复,去成全,去掩盖,极端的去描述友情,亲情,爱情。
(这里少不了本体哥哥的教唆,罪孽深重,结局堪忧)随着旧照片里的行凶者的陆续死亡,男主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魂体哥哥离开,本体哥哥冒头(无缝衔接),原来哥哥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男主(阴郁潮湿地)。
哥哥一段话解释清楚了旧案和现状,然后弟弟加入复仇队伍,然后哥哥被感化决定干完这票早日自首出来包饺子(这段转折快的我不禁思考过去的十年哥哥弟弟双方都在cd冷却,好憋个大的)探案人的英姿蒙蔽了我的双眼,只希望春华姐和廖知白结局不要太惨。
当徐曼在警局与蓝小棠相视而泣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也不断地往下掉。
《余烬之上》让我有写小作文的欲望。
在灰暗的叙事基调中,每一个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性的复杂与伟大。
廖知白这个角色无疑是全剧的灵魂所在。
与《沉默的真相》中为他人殉道的江阳不同,廖知白的隐忍十年是为了自己的复仇。
但正是这种个人化的执念,反而让我更能共情。
孙阳的演绎也让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剧内是他的兄弟们愿意无条件地跟随他不死不休,弟弟廖思远崇拜到能假想出另一个他;剧外,廖知白成了我意难平的角色之一。
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堪称惊艳。
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悬疑剧中的情节,更是对当代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刻反思。
然而,这部剧并非完美无缺。
开篇的节奏略显拖沓,我一度弃剧。
而最后一集的处理,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与全剧的现实主义基调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割裂。
特别是廖思远这个角色的后期刻画,显得有些单薄,未能充分展现其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我一直想,最后一集,假想哥哥要是出现的话,该多好。
经历了那么多,廖思远不愿再跟他哥哥分离才应该是正常思维呀。
《余烬之上》最打动我的,是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案件本身,而是通过案件去探讨更深层的社会议题。
司法正义、女性地位、人性救赎…这些宏大的主题被巧妙地编织在悬疑的外衣之下,让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能让观众产生思考的电视剧,目前还是太少了。
看了一集多,漏洞百出…1. 警察法医聊案件细节,竟然当着一个非警务人员,况且这个人还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咱就别提警察把物证单独留在前台,被男主拿走了2. 男主到酒店调查,稍微一威胁好家伙前台就招了。
一天这么多客人,看照片酒店前台就认出来了,还清楚记得是四天前,也清楚记得他们的房间号🐮一集半就这么多槽点…就不说就全集口型对不上的问题了。
整体看着拍的很不严谨,很出戏,导演和编剧偷懒😡
终于看完了 7分确实有点低 当然案件确实不太值得推敲 做刑侦剧差太多了 但是节奏快大家演技都跟得上 比三大队之类的还是要好看太多 美华姐这个底有些单薄 有连不上的地方 不然就是类沉默的真相了 刘敏涛的演技一如既往的不错 美华姐真的把两个孩子养的很好 所以说有权有势有钱的还得是妈妈 她会好好教育孩子 物质精神都富足 而不是多一堆弟弟妹妹… 要怪就怪家暴妻女的无名男吧比较惊喜的是知白真的是坏人 看剧基本都能猜出他没死 后来又猝不及防真的下线了 这块时间线挺好的 警校小团体群像挺好的 过了这惊心动魄的十年 希望他们真的能再次投入生活吧沭河演的不错 他就是一个不太灵光不太机灵比较按部就班的普通学生 后来成为了一个普通警察 但是有点脑子 局长居然真的不是坏人陈若轩我记住你了 可是给你找到舒适区了 神经质演的不错 这部剧配角都蛮强的思远演技挺好的 第二人格不在的时候 重逢哥哥的时候 以及最好的就是骑电动车带哥哥尸体的时候和最后看着美华姐吃面的时候 就是有时候胖(一声)的像发面馒头好奇怪 而且之前看黄景瑜那个缉毒片他就演广东人 来了架空背景还是粤语爸妈 好奇怪啊 查了一下他不是广东人啊哈哈哈孙阳我感觉演的一般吧中规中矩以及架空背景可以理解 不然夏夏当警察都不审查也不合理 但是这莫名其妙一会儿什么语言一会儿中文属实没必要…
刚看完《余烬之上》,很不错的一部现代悬疑片啊!
感觉很久么有看完一部剧有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虽然开始的时候剧情有点白目,前几个案子也觉得情节离奇悬浮,像《猎罪图鉴2》一样略显浮夸不咋符合生活,时间线也是前前后后,穿梭讲述让人混乱,鑫仔在里面的演技,也是刻意搞笑脸谱化严重,和其他人的风格格格不入,但是没有弃剧耐心看下来。
后面剧情越来越深入,把前面零零散散不搭噶的剧情像推冰山一样从海底推出来,原来是有水平面下厚重的故事衔接,时间线也慢慢衔接起来,反转再反转,才看到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
就是王子奇不知道为什么小小年纪长的这么老成,演技更是老派,演的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
倒是他哥哥孙阳演的真不错,前期幻想中的阳光活泼,后来现实中的隐忍,孤傲,都演的丝丝入扣。
相比之下王子奇就真是一直被碾压。
还有张雨剑,艾玛不怪吴倩跟他离婚了,给他机会真不中用啊,这个剧给他那么重要一个角色,全剧戏份最多了,那么多冲突情节表现空间。
他一整个演了个呆呆傻傻。
除了这些其他都很好,刘敏涛演技越来越老练,有机会可以摘后了。
总体是个很好的片子。
编剧,摄影,剪辑后期制作都是八十分上的水平,今年我看到最好的悬疑作品了。
力挺,希望有更好的作品
很离奇精彩,但是却有不少为了离奇而离奇,为了反转而反转。
印象最深的且让人错愕几处有:蓝小棠开车撞死人,不算正当防卫就算了,居然还是个顶包的,毫不分辨一声不吭就跑去继承了徐曼的亿万家产,心安理得。
假纳威明明不喜欢盖德,10年不见面,突然就必须表演父子情深了。
让廖知白困在监狱,让盖德死在外面,不是最好的选择么?
居然还要劫狱,还要威胁大姐大救假儿子。
假纳威干了10年,居然越搞越大,真是演艺圈对企业家群体的最大鄙夷,会表演就能当企业家。
大姐大也是出昏招,纳威已经被判死刑了,还要送刀片,尽快走流程执行死刑就是了。
不是说不能反转,好的反转是有铺垫的,反转之后让观众要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能硬转。
再说说最后两集,揭露美华姐真面目完全是画蛇添足,而且落网的十分仓促。
美华姐带着小弟小妹,扛着枪救人,娱乐场所呼风唤雨,黑道上都认识大姐大,两个神探子女却毫不知情,也毫不质疑妈妈的超能力。
警察局留着通缉令的案底,不改名不整容,刑事杀人案带着通缉令居然还有诉讼时效的搞笑设定。
而且警察也全员失忆。
黑道全员高素质,都认识大姐大,都选择避而不谈,在警局里也不交代,也不闲聊。
26集结束刚刚好,明面上的boss已经伏法,美华带着孩子们出国旅游,然后再安排廖思远发现蛛丝马迹,留个悬念第二季展开美华姐的剧情。
难如看 两集的单元内容拖到五集,全都是注水的过家家情节,故弄玄虚结果一地鸡毛。一个案子比一个难看怎么做到的,消费女同+对准受害者 导演罪该万死
第一集就男味儿冲天,男主睡觉做春梦还被哥哥开梦遗的玩笑,到学校被同班同学宣告主权“全班同学都知道她是我的女人”,虽然是为了引出案件,但叙事方式还是在物化女性。莱拉和彩娜的同性之情那么真诚动人,最后却要设计成彩娜为了给男友筹钱被骗的情节,导演编剧你们看看这合理吗?
第一次在国内的剧中看到"mind palace"的设定。很多剧情还比较敢拍。
这里面每个人都好装逼啊……好像不装就不会说话这样子……推理是基本没有的,各种致敬(模仿)是显而易见的反转太多以至于有了一种『你随便转吧无所谓了』的感觉正确要素太多以至于你分不行到底是在正确还是在反正确的感觉所以到结局的时候主角的嘴炮甚至可以用一首歌来总结《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刚开始还以为是男主和他的小弟,没想到是他哥。男主如果没有主角光环,得挂几次了。剧情推进莫名其妙得很。亮点就是女孩之间的情谊了。第一个案子里的雪中跳舞,第二个案子的警局见面。
孙怡演技真的差 美华姐居然是最大boss还挺唏嘘 法医的母亲 警察的父亲都是制毒贩毒集团的人 啧啧 为了过审把地区设定的有点奇怪 案件都还不错 能感觉到制作团队有在避开虐女奇观 看着挺顺的 还不错
十年前的廖家大火案既是引子又是线索,是廖思远所有苦痛的来源,更是内心挥之不去的梦魇,然而消除恐惧唯一的办法就是直面它,或许当廖思远亲手解开谜团的时候,才是“双生伴影”的哥哥消失的时候吧
为什么嘴型那么多对不上
不想看杀女人的剧….男的又想卖腐又yy女的莫名其妙爱上,受不了
啊这,杂糅了多少影视剧啊,贪多嚼不烂。
很少见的后半部分比前面好看的剧
本身奔着王子奇来的 看着看着 哇 被孙阳圈粉了!!! 怎么说呢 美华姐错了吗 好像为了自己也没啥错
太差了!全程都在吐槽!浪费我的时间!无论剧情还是表演!我一点都不相信里面的人物,和人物的行动,完全没有行为逻辑和行为内在动机,纯粹为了做而做,哗众取宠!
孙阳的表演感觉永远在另一个次元,白瞎了这么好的人设与剧本。王子奇是每次靠犯罪片给自己拉回点口碑,就在霸总和古偶之间拉一坨大的,也是很神奇了。
想卖腐又卖的不彻底,想破案又破的莫名其妙,无根无据,完全是主角光环,不像本格不像社会派,为了躲避国内审查,把故事丢到了一个四不像的东南亚国家,主人公带着创伤入场,老套路……反正这戏哪哪都和好多剧好多电影似成相识,东施效颦感的工业味太足了。还有,张雨剑演什么都像一个智障~我的天啦~救命🆘
不是王子奇有点像陈若轩,又是个悬疑题材,都有点看不下去。
张雨剑一点儿都不像警察👮emmm
不喜欢对于女性性掠夺的部分过多的利用,好像没有那类事,就没东西讲了。美华姐那条线,为了反转而不停反转,真的挺招人烦。最后只有戏子取代身份的设定还有点意思。
并非单纯追求视觉刺激的犯罪剧,案件背后关于社会现象的挖掘是有深度和张力的,难得。
每一集结尾的钩子都把我吊得死死的,用支线的枝节来推进主线的叙事真的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