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结尾Elle被罪犯给射伤,生命处于垂危。
垂危之中的Elle见到了自己天堂中的父亲,从小失去父亲的Elle想念父亲,在父亲的爱意中,Elle选择了坚强的活下去,醒了过来。
但醒过来的Elle性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在后面的某集中亲自杀死了嫌疑人:既然法律无法定罪,那就由我来执行。
而Elle也因此在第六集离开了BAU。
这一集Gideon依旧是主角,但其他角色的戏份明显增加了,从大主角到群主角了。
说实话,BAU里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确实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的智慧了。
第二集的追踪娈童BT的故事,世界上对儿童的伤害是最让人气愤的,也是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怎么会去伤害这么可爱的孩子呢!
然而现实是这个世界BT多得很,有人因此去学校当老师,可以近身接触孩子。
当然,最后BT被抓住了,可这只是冰山下的一角,世上各式各样的BT还多的很呢,怎样才能让这世界没有BT呢?
这也让人不由自主想到了萝莉岛事件: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结果却迥然不同:这世界,是资本和权力的世界。
也许,世界的残忍远超正常人的想象。
新人Emily在第九集来到了BAU,当然来得不会一帆风顺的,Hotch认为Emily是利用妈妈的特权,对Emily的到来明确表示不欢迎,当然Emily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第10集,Emily正式加入了BAU。
这世界BT真的很多,但有的人是努力想控制自己,并寻求帮助,正如11集的那个高中生,鼓起勇气向Reid求救,在最后甚至想自杀而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连环杀手。
而他需要的是治疗,他的妈妈认为这种治疗是不必需的(也是脸面问题,所以人性是相通的,不要被有些关于欧美的说法误导了)。
最终,自杀没有成功的孩子应该会被送入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吧。
可世界上没有那一个国家,能终身对这些有BT倾向的孩子进行治疗与监控性保护呢?
每一季都要虐待一个探员,这一次,Morgan被选中,在Morgan回家为母亲庆祝生日的时候,他被警察作为嫌疑犯逮捕了,这一集也将Morgan的故事展现在了大家面前:那个为了能走出贫民区的黑人孩子,在遭受性侵的时候选择了沉默,在以后的人生中,选择成为FBI探员,帮助更多的类似他这样的孩子。
人生,依旧是自己的选择。
而第一季生活工作都圆满的Hotch妻子离开了他,两人的婚姻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聚少离多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即使在家,也可能随时出发)。
当然最虐的是Gideon,最后一集,第一季里面放走的连环杀手(剧里说史上杀人最多的,无情感)回来了,杀了Gideon的爱人皆知己。
各个国家的编剧都知道拿捏观众啊!
因为他们的努力,这世上总会少一些BT。
换个角度看,这世上就美好许多。
而很多时候,这部剧也告诉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注意一些什么:在孩子放弃自己的时候,在孩子觉得自己很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成长是自己的责任,自己的选择。
《狩猎季节》这一集快结尾的地方,受害者看着被她成功反击,受伤躺在地上的连环杀人犯,愤怒且不解的问FBI探员Emily:“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
”为什么有这样极端反人格的连环杀人犯的存在?
Emily回答她:“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不一样。
”这是官方回应,但过后,Emily问同事:“为什么?
我其实也不确定我的回答是正确的。
”可能无法用单一的理由解释连环杀人犯的存在。
也许是基因,也许是环境,也许是基因结合了环境形成他们这种“畸形”的心理机制。
在他们的认知里,狩猎人类是如同狩猎动物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们并不会为此产生负罪感、愧疚感。
仅有“成功猎杀一名活物”的成就感。
猎人的成就感。
这个案件里的“不明人物”是兄弟俩,他们从小被有精神病的叔叔领养。
叔叔对他们的养育方式是封闭的家庭教育。
叔叔是猎人,叔叔也猎杀人类。
叔叔的心理不正常。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吸收了叔叔灌输给他们的认知。
在他们3人的世界了,狩猎是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的存在,无论狩猎的是动物,还是人类。
当弟弟先被受害人回击中,躺到在山坡上,闻讯赶来的Gideon安抚濒临死亡的弟弟:“没事了,没事了,你是安全的。
”一开始,Gideon以为他是另一名受害者,安抚他。
接着,在弟弟说的话中,他马上反应过来这是连环杀人犯之一。
但他还是依然温柔的抚着弟弟的脸,轻柔、坚定的安抚他:“没事了,没事了。
”那一瞬间,我的泪水留下了。
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我看到Gideon那纯粹的人性。
在他眼里,那不是连环杀人犯,那是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值得他付出最真诚的正视。
为什么有连环杀人犯这样的人?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用另一个问题回答:为什么有Gideon这样的人?
也许有人看到这中情景会生气,一个连环杀人犯,有什么好值得Gideon这样温柔的对待?
他做过这么残酷的事情,还对他好,把那些被他猎杀的受害者置于何地?
那些受害者才是倒霉的、可怜的人!
但我想,对于Gideon来说,对连环杀人犯的死亡的重视,并不影响他为受害者感到悲悯,这两种感受,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发现了一个不开心的源头,麻木了,想聊CM.CM是这个暑假才开始看的,久闻大名,不负所望。
看第一季的时候感觉并不强烈,因为基本上每一集遵循的杀手出现,大家赶往现场做profile,然后把杀手抓住。
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特殊情况出现,平稳过渡到S1的最后一集,Elle 被枪击了,事情再不平静了。
可以说S2看的我热血沸腾,心情跟着剧情难过。
在一夜两点多看过Reid被绑架,开始难以入眠。
跟很多人一样,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可爱的Reid,给人纯真而脆弱的感觉的男生,每当他无意识的唠叨他的知识的时候,就好像捏捏他,像对一个孩子般。
当他被痛苦折磨时,心里一阵难过,是一个老朋友被人折磨啊。
连续不断地看CM,就像掀开人性黑暗的一面又一面,一面比一面黑暗,受过那种非人的伤害,我不知道真实中在连环杀手刀下救出来的受害者是如何继续的生活,根本回不到从前,闭上眼睛都是那一幕一幕吧,那种可怕的感觉想起就毛骨悚然。
所以最近都难以入眠,眼睛闭上了,但精神却放不下来,总觉得有人会躲在暗处,真有点走火入魔。
对于杀手,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类会这样。
记得那两个变态的兄弟把人绑架了放逐森林再射杀么?最后那个受害的女孩问Emily,这些人到底怎么了??!!
想起那个叫Katie的女孩在商场失踪,那个aunt还安慰Katie的妈妈,世界真的很黑暗很黑暗,为什么会有人如此残忍的对待一个无力无助的小女孩??!!
当我们对世界怀着无知的美好的时候,应该去看看CM,你会发现,人性的能耐远超出你的想象。
第七集看得很心闷,虽然最后结案了,但是杀了自己最好朋友的两个女孩子之后的生活要怎么办?
罪犯也说了,他从头到尾没碰死者,那么如果他否认的话,其实是判不了邢的吧?
而且这一集里面整个小组的侧写也很被动。
其实回想起来,前面看到的一些剧情,其实很多最后被救出的受害者,后面的生活其实会很有心理阴影吧?但是结尾总是在飞机上匆匆结束了,因而看完总是会很堵一阵子。
提议编剧们做个姐妹篇,专门作受害者心理的剧,应该会蛮受欢迎的。
“人类面对自己时最为胆怯,给他一副面具,他会全告诉你。
”“羞耻心不是取决于我们个人的过错,而是让别人看见的羞辱。
”“历经苦难会产生最顽强的灵魂,伤痕的烙印会造就最深刻的性格”“我们可以轻易原谅怕黑的小孩,但大人害怕光明才是生命中真正的悲剧。
”“人类所面临最大的选择,乃是在面对自我超越时,要选择创造或是毁灭,去爱或是去恨”“秘密都埋的很深,秘密总变得很黑暗,这就是秘密的本质。
”“他开始扭曲事实来符合理论,而非拿理论来符合事实”“-你知道历史上记载第一起战争是发生在西元前2700年,也许更早之前就有战争,只是还没发明写字-互相残杀了五千年-人类一直都很擅长的一件事-我们已经尽力了,你知道的-是的,有时候知道是不够的-我知道”“一个人的荒野是另一个人的乐园”“野生动物从不以杀戮为乐,只有人类觉得折磨杀害自己的同类能带来快感”“在所有人性的荒谬之处中,没什么要比丰衣足食的富人对穷人指责更加荒谬的了”
第一集:两个部门,一个部门负责调查失踪儿童的去向,另一个就是BAU,对于社会时间的反应有:底下的儿童色情(被迫的和自主的),破案点,通过发现孩子实际上是待在箱子里的,推测出原本的调查者应该去采访过那个嫌疑人,最后一秒成功抓住。
第二集,凶手是一个遭受父母性虐待的男性,有一个自造的悬疑点,为什么银行经理要把监控中的视频删掉,破案点似乎并没有太多描写,吸引人的点是凶手作案动机和作案过程(脱光光)。
第三集:从第二季开始对于剧中人物的塑造开始更普遍了,可以看出编剧打算延长这部剧的生命周期,这集像一个桥梁一样链接上一季吸引人的解剧,主要凸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质,破案点比较奇特,是通过reid解读的谜语(通过他妈妈)发现的。
第四集:有些变态强奸女孩,虐待女孩取乐,后来发现其实是一个被强奸的女人操纵男人来满足她自己的幻想,后来杀驴卸磨。
有一个转折,在30分钟之后通过心理分析,拆穿了两个人互换的面具,打破了他们的合作。
第五集:这一集主要用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一个地区的女孩有的自杀,有的意外怀孕,后来才发现他们原来是被一个调查员强奸了,他认为女性想怀孕所以就去强奸她们,保证她们能生下孩子,后来艾莉想要杀死他,所以不配合吉迪恩的计划,自己开枪把强奸犯杀了。
第六集:走彪悍警察风的一集,简单的调节种族问题的正能量,鼓励了一波少数民族的文化,反应了民族与土地的问题,解决了第五集的遗留问题。
(邪教,信仰,社会治理)第七集:一个极端的道德问题如果三个人只能活一个,那么好朋友之间要怎样选择,转折在于凶手利用证据假货给教练,实际上教练是被他们几个人一同抛弃的一个极端分子。
第九集:通过文字游戏玩弄两个凶手(杀人竞赛),让他们彼此怀疑,反映了妓女容易被杀害的现实问题,同时讽刺了一些媒体喜欢传播悲剧而不是尊重的现象。
第十集:其他文化的人对于美国文化的恐怖袭击,这种文化矛盾是没法解决的,吉迪恩通过语言和时间的欺诈发现了他的炸弹埋藏点。
第十一集:她才十六岁啊,可悲的底层,也是反应妓女问题得,我不知道那个帅哥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单纯为了悬疑感吧,匪夷所思。
第十二集:塑造黑人小哥的背景故事,让他变得丰满多了,虽然在黑暗的童年中生活过,但是确实所有人里最温暖的,这种大哥哥精神值得学习。
反映了美国社会黑人社群的悲哀和混乱。
第十三集:汉尼拔,通过叙事诡计忽略了很多东西,留下了一个浪漫的反英雄形象,后续不知道怎样处理。
第十五集:声控到了极点的一个凶手,拿种族问题当幌子杀害了许多声音好听的小姐姐,破局点是一个人的口供(这)。
第十七集:一个女性穿着妖艳去酒吧参加狂欢节,被强奸(这算不算),然后变成开膛手杰克杀了好多男的,这都敢拍。
(女性主义啊)第十八集:太诡异了这一集,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的伤害,通过战友把他引出来,最后还是悲剧的杀死了,这种情况确实是一种悲剧,他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但是却实实在在的伤害了别人,上一季也有这种矛盾,都是一枪杀了,显然商业片不想解决这种矛盾。
看到s2e17实在忍不住了。
你们不是知道他的战后创伤吗。
你们不是看到他为误杀一个孩子陷入精神的囹圄十四年无法自拔吗。
你们不是看到他对那个西班牙女孩出自内心的关切吗。
为什么在奔向孩子的刹那向他开枪?!
你们明明知道,他是要保护那孩子。
这集实在令人悲愤加泪崩。
抽时间忙里偷闲看完了《犯罪心理》第二季,剧情更加精彩,随着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展开,我们开始对BAU里几个探员的性格和本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Garcia是个黑客高手,团队里很多难以得到的信息都是由她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查找出来,可在这一季的最初,她却因为喜欢一个游戏里的角色而中了对方种下的木马,导致全组人员的个人信息和行踪被暴露,使得犯罪分子能够威胁到队员们的安全。
Elle曾经被强奸,努力成为BAU的一员后,以为能够战胜自己,严惩犯罪分子,可是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被枪击严重受伤,感受不到团队在自己身边,后来又遇到一个连环强奸犯,明知他犯事了,可是没有证据抓住他,所以Elle找机会射杀了犯人,但告知警察是自卫反击。
Hotch不相信,Elle也已经没了热情继续这份工作,在第6集离开BAU。
Morgan花了6个月才考入BAU,很喜欢这份工作,也不想有任何闪失。
可是为了抓住罪犯,他不得不重提已经被封存的旧事,道出小时候被教练猥亵的事实,指证罪犯就是那样的人。
Reid的妈妈有精神分裂症,他的智商很高,阅读速度非常快,记忆力极佳,但有时候仍然会担心自己被遗传到精神分裂症。
Reid被一个变态的精神分裂犯人绑架折磨,成功救回后,脑子里总是会想起被折磨的情形,无法集中精神,开始逃避工作,担心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然后又什么都做不了。
Hotch是整个BAU组的头,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管何时何地在哪里,只要电话一响起,马上奔赴工作场地。
几乎没有时间陪老婆儿子,错过了很多美好温馨的时刻。
工作有时候可能会危及老婆儿子的安全,但是因为保密,不能给他们以任何明示或暗示。
Gideon是做了30年行为分析的老探员,放弃了很多,没有家庭,可是因为这份工作,因为某一个罪犯,导致他关心的一个特别的女朋友因此而丧生。
这个团队的所有人,都在努力地与权势、犯罪做斗争,却受到了上司的质疑,说他们调查的案件和追踪的犯人造成了负面影响。
上一级的领导认为Hotch已不适合担任领导BAU的这个职位,质疑他领导团队的能力。
Hotch是这样回答的。
“我的团队?
让我来告诉你我的团队。
Morgan探员,竭力向可以拯救他的人隐瞒身份,为什么?
因为信任是要赚取的,可以信任的人太少了;Reid的智力是保护他情感的盾牌,此刻这个盾牌需要修理;Prentiss曾过度补偿,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没有被团队所接受,她不需要担心;每一天,Jareau探员都要处理团队提出的各种要求,每天晚上她回到家祈祷自己做的是正确的;Garcia的办公室里放满了多彩的摆设,提醒自己即使面对屏幕上的恐怖画面也要微笑;Gideon探员,在很多方面,在被自己对他人的深刻了解所折磨,这就是为什么他将自我隐藏,但却全身心投入到每件案子之中。
我支持自己的行动,我也支持我们的团队。
如果你觉得你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祝你好运。
”罪犯在犯罪的时候依然猖獗,依然有人在努力查找真相,或许有时候真相太过残忍,让人不忍直视。
又或者在查找真相的过程中,会涉及某些人的利益和权势,使得正义和公正执行起来更有难度。
虽然BAU一直以来谨遵程序,只有在受到邀请的时候才协助办案,却还是遭到了某些人的算计。
即使是很喜欢的工作,想要做好的时候,就会遭遇到一些很艰难的时刻。
重要的是要找出方法去克服这些艰难的时刻,才可能坚持下去。
不要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过于内疚,不要把别人的过错当成自己的责任揽到身上,不要因为自己有正常的喜怒哀乐和担心害怕而觉得自己不适应这样的工作,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人不会因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而变成别的物种,是人就会有人类所有的感情。
学会利用自己的经历和痛苦,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就像Morgan对Reid说的那样。
2016/08/06 10:21 撰写
系统开始看cm感觉隐隐明白主创跟主演为什么大有矛盾。
是很有噱头的主题,但从第二季开始就后继无力开始虐待常驻角色,按理说这种情节应该发生在创作不出新情节的时刻,我觉得至少也得4季之后吧。
虽然cm拍得早,但跟同期csi比确实能看出高下之分。
(在这里只说编剧问题)特色的每集最后,名人引言在我看来断章取义没头没尾,只觉得主编自我意识过剩,像是用关键词搜索第一条相关直接粘贴。
更不用提非常明显的镜头语言,总是细微凝聚在受害者的惊恐和崩溃情绪中,对准受害者尤其是女人的表情,而不是加害者的行为。
尤其善于挖掘女性受害者的影像,而男性受害者甚至少有惊恐受虐镜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看不见愤怒,编剧完全忽略了这一点,主创好匮乏的感知力,写不好女角色塑造不了丰满的女性形象是双刃剑,一般同时也意味着塑造不好边缘角色和能让人细致解读的男性角色从人物塑造看对罪犯的态度也很朦胧,编剧每写一集编着就爱上了连环杀手,感觉主创是想赞美他们,但由于塑造能力太差既没有展现出这些人可怕的人格魅力,又让观众觉得屁股歪得不行。
虽然名字叫cm但除了一些基础浅显的心理学小知识,事实上也没有深入的内容挖掘和观点辩证摇摆,看下来完全是非常非常保守的白男世界观和无聊的黑白观。
第 4 集 受害者,施害者最后探员和罪犯的对话反映了西方心理学对犯罪动机的一种解释:罪犯:是我妈干的,你不知道她对我干了什么?
探员:你真的觉得能通过袭击别人来让你母亲遭到报应吗?
罪犯:他活该探员:你不去针对她,去伤害别的女人?
(意译)你伤害小孩子罪犯:他们迟早会明白的探员:他们要明白什么?
罪犯:没人关心你探员:他发作了(对身边的警员,离开)很显然,编剧认为,这个罪犯受到母亲伤害,感受不到母亲和周围人的关心,无法报复母亲,所以开始“报复”其他人,让其他人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不关心。
这种思想几乎贯穿了这个剧:罪犯首先都是受害者,而且往往是“熊父母”的受害者。
这个理论不见得错,虽然很多罪犯之所以犯罪可能是因为他们天生的一些问题,而不一定是因为从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确实可能存在这样的心理,即受到伤害后想要“报复社会”。
不过,受害者并不总成为加害者(reid等探员其实也是受害者,但是他们成了警察。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选择成为警察不一定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补偿当年无能为力的自己,或者借由制服罪犯来发泄不满和愤怒---精神分析上这叫“升华”)。
这个社会从来不可能完全公平,千千万万的人们都会受到许多以外的创伤(除了统治者阶层),但是其中选择了犯罪的只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同情心---毕竟给于无辜者伤害也会让他们承受许多内疚。
所以,只能说,它提出一种犯罪的可能性:需要关注那些可能怀有不满心态的,社会上的受害者。
就我个人而言,“没有人关心你”是现代人的共同感受吧:人真的越来越冷漠了,所以,随着“孤独死”现象的蔓延,“没有人关心”慢慢变成一种客观事实,也将促成一种新的犯罪动机:用“变态”的方式(犯罪)去变相地表达自己因不被关心产生的愤怒,委屈,以及自己想要被关心的诉求。
第17集 不要我执犯罪嫌疑人是退伍军人,在战争中为了自卫杀死攻击自己的孩子,战后陷入痛苦;某天在高速公路附近遭遇旧区改造爆破,于是以为自己回到了战场,开始找个地方躲起来,然后枪杀所有试图进入自己躲藏区域,或者试图驱逐自己的人。
西方认为他陷入PTSD,活在回忆中。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的世界观出了问题,他把日常生活当成战场,把自己当做受害者,所有试图让自己离开自己的临时居所,或者进入自己临时居所的人都是“入侵者”,所以他采取了“回击”---这是错误世界观影响下的错误方法论。
然而,没有谁的世界观绝对符合客观世界,所以多多少少每个人的做人方式都有缺陷。
当我们审视自己的言行的时候,也要问问自己所有言行的前提是什么。
西方心理学喜欢把人分类,分成各种人格,或者把人的行为模式分类,因为他们认为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模式,他们尤其认为陷入“心理问题”的人都具有一套错误的言行模式。
这里LZ姑且不讨论他的观点是不是有误,世界运行是有规律的,但是人的言行是不是一个有固定可分辨模式呢?
这个不好说,人很复杂,我们可以承认的是,人会有一些习惯,例如喝酒,例如下了班就耍手机---这可能是人应对自己的压力,空闲的习惯,也可以勉强算是一种日常的“模式”。
扯到方法论就有点远,更别说世界观;但是可以我们承认人对于一些具体的事情会有自己的个体的看法,然后做出一些反应,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如果你觉得你陷入了某些心理意义上的烦恼中,你可以考虑一下你对事情的看法本身是不是有错。
例如你和女友经常为了相似的事情吵架,背后是不是你对你女友和某些事情已经形成了既定看法,而你的女友也持有一套既定的看法,你们为了捍卫各自的看法征战不休。
另一方面,选择是很多的,人生并不是fight/run(西方心理学的说法),你也可以negotiate.一般人面对一些事情,例如指责,矛盾,通常会选择回击,或者逃避,然而其实有时冷静协商,各退一步是可以的---大家总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却没有人去做,是因为人容易陷入“我退=投降”的思维,或者总觉得这样不如回击,即还是会固执于习惯的反应方式。
所以,人也并不自由,看法是错的,行为方式也可能是错的,而人总是容易一错再错,所以佛教强调修行吧;看破红尘,某种程度上也是要人自省自觉,然后获得新的体验。
西方心理学不一定是对的,这部电影只是电影,但是从世俗角度来说,的确可以好好想想,你对事情的看法对不对,可不可以换一种做人方法。
不要我执。
第 18集 人生的道路(和犯罪心理学没什么相关)spencer reid因为被嫌疑人绑架折磨并染上毒瘾,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之后旷工去见了做了艺术家的同学,更加怀疑, Jason Gideon 作为行业老人,告诉前者自己曾经也有过痛苦,他认为当他不再觉得有这些挣扎(应该是这个意思,我也不肯定),他就可以走了(应该也是在暗示他将辞职)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人生走向,也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永远停在某个行业某个岗位---你可能一开始会为了钱,或者为了家人口中的稳定,轻易选择了教师岗,事业编,也可能因为想闯闯看选择了某些行业,然后在给你offer的企业中做一个简单的决断,在经历了一些毒打后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性格的缺陷,扬长避短,或者尝试提升,取长补短;因为某些因素放弃前一个岗位,去寻求能力和愿望的交集(随着年岁见长,你的愿望也许会越来越小越来越现实),或者不舍或者愉快地放弃了前面的目标,寻找着下一个方向(你也不知道最后停在那里),然后慢慢地接受,自己只能去做什么,知道自己这辈子的最可能的结局。。。
马云刘翔世所罕有,大部分人,做不了大领导,也做不了红馆歌手;就算终于进入梦想行业,也只能是螺丝钉但是即使知道自己是普通人,人还是想着追求那个上限---做不了歌手,就做伴唱。。
所以,还是会挣扎,究竟是做伴唱,还是做画廊经纪人---虽然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
所以reid还是会挣扎第 20 人道主义?
两个兄弟从小受变态叔叔的教育,长大后猎杀人类,被受害者反杀,其一死前遇到探长,探长非常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安慰即将死去的犯罪嫌疑人。
这是一种以德报怨精神吗?
然而我们有必要对穷凶极恶,缺乏人性的反社会分子施加人道主义的关怀吗?
也许是 Gideon 觉得对方也是人类,所以值得他这么做,也许他从对方的痛苦里感受到对方的“人性”然而,这种反社会分子,缺乏人性的人,算不算“人”呢?
他的痛苦不反映他的人性---因为动物也会痛苦,被猎杀的老虎豹子也会痛苦地挣扎---除非他显示了忏悔和同情等那些动物不具备的情感---光光痛苦本身,并不表示他就具备了人性--人的社会性而非生物本能。
过于黑暗。。。又想看了
这季看得我好生气!!侧写的过程越来越短,侧写得出的内容也没什么用,根本就没有心理博弈的过程,很多案子稀里糊涂就结束了,连嫌犯的动机都不明确。上一季的毛骨悚然感来自对嫌犯黑暗内心的挖掘,这季直接靠卖血浆和令人不适的受害人特写。BAU里的分工也模糊不清,Morgan甚至变成了踢门工具人。上一季是大家多线合作取得进展,这一季是一个人有突破后带领其他人,主角团的特色都没有了。而且我想问编剧真的喜欢这些角色吗?第一季里的大家还有点温馨的氛围,到了这季却变得冷漠尖锐。编剧只创造冲突却不解决冲突,每个角色都很冲动和情绪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去虐主角根本达不到正面效果。而且Elle和Emily值得更好的告别和登场!也不要再让女性角色承担负面情绪了好吗,有不爽就去找男同事发泄吧!
编剧再用脑子写男人,用脚趾头写女人呢...只能说恨这个爱男厌女的世界
Elle走了 Jason也要走了 人物开始换啦
怀疑编剧把Gideon弄走 是不是因为该演员在采访中说剧中台词都是他自己写的哈哈哈……不过就剧情本身来讲 他的离开也是合情合理……这份工作几乎毁了他周围的一切
果然比第一季重口味。不过其实elle走了我还好,可能本来就没爱吧~ 2010.09.25
这部剧重点不在如何破案 毕竟只靠侧写还是比较有限重点在每个案子展现的人性可惜not my type
弃~单元罪案剧实在不是我的菜,我已经有小半个月想不起来要看了……
Elle的境遇虽然让人同情,可她在这季的表现实在有点over,走了就走了吧……07,真要面对这样的选择不疯才怪;12,小黑血泪史;13,人骨风铃,看完之后防吐段位会提升;14-15,poor Reid;17,PTSD谁之过;20,变态的“罪犯规则”;21,最命硬的准受害人;23,又一个彪悍的准受害人;哦,还有神秘的22。
还是没办法接受Emily啊。(11:49;22/04/09)
e1崩e2回原点e3-6艾拉离开剧情佳e7赞e8炸弹魔情节佳惜收尾弱e9双重报纸未碰面犯事件亦赞收尾艾米丽到来煞风景e10圣战时间诡计e11妄想少年自救e12黑人血泪史e13+23人骨风铃e14-15分裂天使e16黑音乐室一般e17军人妄想赞e18女开膛手e19纵火环保其后的一般
弃了,一个两个都走了.这种局就跟柯南一样,看久了就是一个模式.
没有以前的感觉了
会审美疲劳
第二季其实还不错。
烂得有点超过了
第一季前面都没啥感觉,断断续续的看,但是最后几集太精彩了!然后看得有点冒冷汗…囧
看这个的最大感受就是能平安活着就不错了……
看到Reid被绑一集弃剧了,第二季明显比第一季多了大量女性受害者镜头,剧情也编得稀烂,人设一个接一个的崩塌,无语……
审美疲劳,而且想的东西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