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爱天堂

Angel,天使的味道,华丽安琪儿,天使,Angel – Ein Leben wie im Traum

主演:萝玛拉·嘉瑞,山姆·尼尔,露西·拉塞尔,迈克尔·法斯宾德,夏洛特·兰普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英国,比利时语言:英语年份:2007

《逐爱天堂》剧照

逐爱天堂 剧照 NO.1逐爱天堂 剧照 NO.2逐爱天堂 剧照 NO.3逐爱天堂 剧照 NO.4逐爱天堂 剧照 NO.5逐爱天堂 剧照 NO.6逐爱天堂 剧照 NO.13逐爱天堂 剧照 NO.14逐爱天堂 剧照 NO.15逐爱天堂 剧照 NO.16逐爱天堂 剧照 NO.17逐爱天堂 剧照 NO.18逐爱天堂 剧照 NO.19逐爱天堂 剧照 NO.20

《逐爱天堂》剧情介绍

逐爱天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吉尔•德弗雷尔(萝玛拉•嘉瑞饰)在诺里长大,父亲死后,母亲经营一家小杂货店,家境并不宽裕。但她想着逃离这一切,凭借自己的想象开始写小说,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著名作家。终于安吉尔的梦想实现了,尽管有很多不足,但发行商(山姆•尼尔饰)决定出版她的爱情小说。 之后安吉尔一炮走红,成功发表了一系列爱情小说,她开始向英国上流社会靠拢,衣着华丽,风光无比。在一次聚会上,她遇见了后来成为她身边亲密伙伴的诺拉,还有她的哥哥埃斯米(迈克尔•法斯宾德饰),一见钟情,无法自拔。她搬进了梦想的天堂别墅,生活奢靡,她沉醉的幻想能让她的生命丰满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SPECサーガ黎明篇『Knockin’on冷泉’sSPECDoor』~絶対預言者冷泉俊明が守りたかった幸福の欠片艾曼纽冰雪谣等候董建华发落异形寄生:起源环环相扣囚犯双子神偷金都恶魔咆哮4:预言实现河童之夏心动大游行无须多言詹姆斯·艾克斯特:欢迎起哄反击第四季百慕大三角:多彩田园曲少林寺传奇我讨厌耶稣薙刀社青春日记迷情佛罗伦萨驱魔人第一季林场追杀丫头,你别跑美女足球队爱情的温度爷们信条超感神探第七季薄樱鬼碧血录柏林1936当下完美

《逐爱天堂》长篇影评

 1 ) 《天使》:两极天使

话说年初第57届柏林电影节,开幕、闭幕影片均为法国人包揽,分别是《玫瑰人生》(LaVie En Rose)和《天使》,更巧合的是二者均为传记片。

人气火旺的弗朗索瓦·欧容(FrancoisOzon),此番以英语片翻拍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但并非同名的那位电影女神)的小说《天使》,讲述20世纪初一位女作家的人生悲喜。

同为英国作家,写畅销小说的伊丽莎白·泰勒知者寥寥,远不如同为女作家且在欧容先前作品中被大幅提及的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

而在本片中,女主人公写的则是通俗流行的浪漫爱情小说。

  与英国女作家有关的题材,连带老牌英国女星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 Rampling),一同成为欧容作品的特征符号。

不同于先前或长或短的现代剧,《天使》是欧容第一次跳入复古风潮,背景是歌舞升平的爱德华七世时代。

它影像精致、服装华丽、场景逼真,电影原声也和欧容之前作品的配乐一样优美。

至于说这是欧容首次尝试全英文对白,其实在《游泳池》(Swimming Pool)中,他已经采用大部分的非母语。

受过良好学院教育的欧容,还是采用自己最驾轻就熟的舞台剧表现手法;如果你喜欢《干柴烈火》(Water Drops On Burning Rocks)和《八美图》(8 Femmes),那《天使》连对白都不会让人陌生。

但恰恰因为讲述方式的非主流,《天使》这部传记片却呈现着某种不真实感;也有人据此判断,欧容对英语片水土不服。

出演女主角安吉尔的是萝玛拉·嘉瑞(Romola Garai),欧容亲切地形容她为自己的缪斯女神。

第一眼就被欧容看中的嘉瑞,被视为扮演安吉尔的不二人选。

被众人看好的她,今年还出演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片《赎罪》。

《天使》上映后,一部分观众依然迷恋欧容独特的叙事方式,一部分观众则不留情面地大加批评。

法国媒体给出的评论也呈现两极化,《人文报》、《文化周刊》、《正片》等刊物均给予了四星的强力肯定,而《电影手册》、《首映》等杂志则均丢出两星甚至更低的评分。

批评欧容的,说他模仿学习太多以致成为无风格拼盘;夸他的,恰恰欣赏他的杂糅能力。

你怎么想?不妨自己去看看。

=====================被嫌恶的Angel的一生==================先前说过《天使》评论两极,但并未表态,尽管和很多人一样不屑于片中的Angel(男方说法),但影片其实蛮好的。

要解读《天使》其实需要这样的步骤:首先欧容为什么要拍摄《天使》,原因是他喜欢Angel这个女人,而不是本着讽刺意图去挖苦这个“可怜的女人”。

其次,并不是影迷的好眼力,作为导演本人,欧容就是要将Angel拍摄得像《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既爱又恨。

最终目的是让观众爱上Angel,理解她保持自我的不易(参见片中Nora和出版商妻子两个人对她的态度)。

但是在原著中描述Angel的表现就是令人嫌恶,如同她全片说话的一股做作装腔。

欧容需要行动的就是稀释掉她身上凝结的劣性与丑陋,突出她好的一面。

比如爱她做事坚定的目的性,爱她疯狂写作的力劲,作为一个女人,这些不见得是坏事。

她可以选择这样做,这是她的权力。

在跻身上流社会后,她可以选择被同化,顺利变身为大家闺秀。

遗憾的是,欧容后半段做得并不大好,依然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在讽刺Angel,比如搭上一个不值的男人,看到肖像画揭开的一刻,这边的自己失笑不已。

后回想,并不是一见钟情那么简单,他从来没爱上Angel,而Angel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件想得到的东西,跟作家梦、跟天堂梦一样的探手即得。

她想得到一切,用她的想象与幻想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理会他人的感受,也从不轻易妥协。

她的一生和她的畅销书爱情小说一样荒唐可笑,经不起推敲。

Angel流露的不是清高,而是庸俗,如她的小说一样庸俗。

看她举止对白,虚荣到骨子里,死不悔改,根本毫无风范可言,她拒绝妥协的同时又享有他人的追捧,那么就干脆毁灭她吧。

和画风一样阴暗死寂的Esme,恰恰把Angel带人泥沼中不能自拔,尤其在补了结局之后,更是增加了Angel的悲剧性,同时又重重地将她诅咒暗化,比如肆无忌惮地对记者出气,在她死之前也不放过抹黑,误导观众走向了她的对立面。

在理解这一点后,想起可悲可怜又可笑的Angel,似乎还是很难能说爱上角色本身。

但作为情节剧的《天使》其实蛮好看的,它故意伪装得俗套,接近30到40年代的好莱坞情节剧。

即便你当它是个讽刺剧,或是传记体的通俗剧,打了5星,因为她让自己足够讨厌。

 2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逐爱天堂》这个三流言情剧的翻译有点赶客,但Angel本人会喜欢的。

为什么Angel是注定悲剧的,因为她一生都活在幻想里,因幻想而功成名就,自以为活在天堂“Paradise”。

幻梦荼靡,梦醒落败,直到看见了那个脏兮兮的杂货店和那里可悲的灵魂。

她一生都无法真正接纳自己。

如果她可以,她会发现靠着实实在在写出一本本畅销书,虽然很快过气;靠着为梦想奋斗,不断企盼再企盼并且去实现的自己,虽出身低俗,不登大雅之堂,滑稽浮夸,却远比那些靠着别人的钱和成功过活的贵族和艺术家真实可爱得多。

戏眼是Angel命中注定的悲剧。

令人目眩的飞速成功和爱情都不重要,渣不渣男也不重要,btw渣男的痛苦演得不错。

重要的是环环相扣如天罗地网般让她深陷其中无路可逃的真实。

所以作为艺术家,渣男反而死后荣光,他的画作是他最真实的感情,不容于时代却超越时代。

这种两极的夫妻关系塑造也很精妙。

沉浸幻梦里的人活得漂亮,画出艺术的人拘于牢笼。

她要他画开屏,她喜爱阳光和色彩,他画的是敛去繁华一身颓败又无比优雅的孔雀。

画应该是给Angel本人的,画里孔雀的背影和海报里男女主订婚的那场重头戏,Angel冲出去找男主的背影极其相似。

夫妻关系是两极,女主和真正的主人是镜像。

毕竟,全片第一句台词就是“安吉莉卡小姐”。

Angelica V.S. Angel, How Ironic! 多出几分高贵优雅的名字折射出云泥之别的出身和气质,到最后,Angel是败给了自己。

如果周围的人爱她但不盲目,如果她没有那么快地年少成名,如果她自我成长学会积淀……如果啊如果,那就没有《Angel》了,数不完的缺点,但通过导演的侧面描写,看得出他也可怜可爱这个Angel。

这一幕只有一个字:美。

珠流璧转,如汤沃雪,醒时笔下文章生花,梦中身下文字流淌,对于作家来说,不能更美。

悲剧的伟大之处就是unforgettable ending,Angel的故事或多或少是有点警示的。

 3 ) 讨人厌的安其的一生

黄秋生说,我讨厌吴宇森的电影,他总是表现同性恋的东西.很多人觉得这评价够无聊的,我倒是理解.估计黄sir看到周润发和李修贤四目相对时,浑身鸡皮疙瘩.要知道吴宇森曾说过,他童年的最爱是<绿野仙踪>,而最近我听到的最有爆点的电影台词是某gay movie里,某gay恶狠狠的说,你敢以朱迪加兰的坟墓的名义发誓吗?虽然王非在唱,一个个偶像不外如此.可谁都知道,这个世界是不能缺了gay icon的.有电影以来,同性恋导演和gay icon,有多少will and grace的组合,就有多少又美丽又变态的故事在上演.所以眼看着ozon的这道大餐,大多时候我是边看边笑,这死基佬啊,果然还是这么Gay的风格,少gay点你会死吗?Douglas sirk所谓"把矫柔造作升华成艺术"的风格,几年前被tod haynse(抱歉,很多人名可能会拼错)借尸还魂了一把,立刻被捧上了天.Julianne Moore可怕的假发居然为她得奖无数.<远离天堂>聪明的地方是它还是剔除了可怕的舞台腔,而索德伯格原封不动照搬遥远的黑色电影拍出的<德国好人>被骂的狗血淋头,理由大多是:这和gus van sant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临摹psycho有什么区别?客气的人则说,这大概是索导的又一次行为艺术....所以angel注定不会有太多掌声,这是在干什么?女主角拿腔拿调说台词的方式?她以为自己是凯瑟林赫本还是贝帝黛维丝?虽说cate blanchet的模仿为自己带来小金人,刻薄鬼迈克还是会挖苦,<飞行家>里的赫本一家,简直是在模仿"阿达一族".......angel的头半个小时里,我坚信这是ozon在向George Cukor致敬,无论是虚假的好笑的外景还是每到"高潮"处气势磅礴的弦乐奏起(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狂笑).我们的女主角是<小妇人>里的乔不成?但常识告诉我,ozon这家伙还没这么斯文,angel的故事不淋点狗血,可不是他大人的本色.IMDB上一篇可爱的文章说,An utterly melodramatic present-day "Gone with the wind", 倒是有点一针见血.男主角有几分神似卫西礼不说,那位很有喜感的姨妈,也酷似那位白蝶姨妈.只不过,我们的angel,就是彻头彻尾的bitch一个,比思加利更bitch.ozon的gay icon不会仅仅是亨利詹母斯小说里那些受尽男人骗的女人,也不仅是法斯兵德的那些怨气冲天的女人,更不会是一生讨人厌的松子,而是bitch,a total bitch自私冷漠虚荣只会在镜头前频频更换艳丽华服遇到帅哥立刻花吃的如同帅哥面前的ozon的摄影机(每当出现帅哥特写我仿佛听到ozon在摄影机背后轻呼,look,camera loves you.....)一般的妖女!蒜蒜说,关锦鹏改编<长狠歌>最失败的地方,是把一个不那么善良的女人完全变成好女人一个,仿佛一切都是时代的错.还好有ozon,帅帅的ozon咸湿的ozon,第一次用两个多钟头(这好象是他最长的一部电影?),表现了一个bitch可歌可泣的一生.直到末尾,贱人angel面如女鬼穿着如妖后(怎么看怎么象那条思加利用绿色窗帘做的裙子)大摇大摆来到丈夫情妇家中兴师问罪时,这部只有矫柔造作并没有什么升华的电影终于出现打动人心的一幕,angel终于知道了真相,她的一生,原来什么也没有得到,眼前这个偷走丈夫的心的女人,早在多年前,她的童年时代,就是她所向往的大房子"paradise"里真正的主人.......她从来没有真正得到她想要的,一切都是幻影.顺便引用一段个人认为精辟的评论:yes, it's a melodrama. but look!, 10 August 2007Author: scarlettraces from New Zealandhttp://www.imdb.com/title/tt0783767/usercommentsfirst, go read some rags-to-riches 'women's fiction' sagas of the type popular in the 60s and 70s (it's better if you've read them in childhood, when it's possible to take them with the utter seriousness with which they take themselves, but not everyone has that advantage). then go watch some sirk & minnelli & some of howard keel's fine 50s musicals. then go read some reviews for the source novel to see what elizabeth taylor was actually on about (clue: it's an affectionate take on populist romances, with a fair leavening of satire). *then* watch the film.one of the great joys of 'Angel' is watching the way ozon conveys all this by the dynamic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respective acting styles. and also by the costumes. oh, the fabulous costumes. is that a pheasant on angel's head at the end there? on second thoughts, it's probably a peacock.

 4 ) 华而不实的大蛋糕

呃,各方面都很难评价的一部电影,感觉像是吃了一大块甜腻的蛋糕,现在开始消化不良了。

故事背景设定在英国,用的也是英国演员,味道却串了,女主角身上极尽夸张地堆满了蕾丝皮草,就算用以讽刺女主角的轻狂浮夸也太偏离英国人一贯的审美,一查导演,果然,法国的。

一开始是冲着男女主人公的颜去的,被绚丽的海报吸引这种事我会说吗?

女主Romola Garai是英剧常客,扮演的角色多是千金大小姐,这部电影里一套又一套的蕾丝睡裙,绒面礼服,皮草披肩,基本随着场景就换,尤其是女主成名后的打扮活像只花里胡哨的孔雀。

我倒喜欢她一文不名的时候一身法国女学生的打扮,高傲张狂,没有教养,故意趾高气扬走路的样子,集青春与轻浮于一身,惹足了人讨厌,也讨足了人可怜。

Romola把一个靠幻想写作少年成名后千方百计掩饰卑微出身的杂货铺女儿刻画得太好,我看着她因为编造自己的身世被老师和姨妈嘲笑时的傲慢,也看着她面对出版商不修改一字的固执,直到看着她的作品被公众争相传阅,被业界广泛认可,然后被改编成戏剧上演,看着她凭着稿费住进了学生时代就向往的“天堂之家”,正合了她叫Angel这个名字,然后我准备等着她理所当然地陨落,我看了一下进度条,哦对了,还有男主的出现,就是她命中的劫数了。

男主法鲨Michael Fasbender也是熟面孔了,由他来演这种又不羁又深情的渣男最合适了,渣又不彻底,坏只刚及格,说他是欺骗感情的混蛋吧,可他把自己也赔上了。

我觉得选择男主伊士麦作为丈夫挺符合安琪儿一贯的品位,伊士麦英俊颓废又有艺术家气质,简直和安琪儿的爱情小说如出一辙,正适合谈一出惊天动地你死我活的恋爱,至于谈什么理想价值观,她才不管什么生活价值崇高思想呢,从一开始她就没把伊士麦的话和他的画存记在心。

伊士麦接受安琪儿的求婚时我觉得还是挺浪漫的,安琪儿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白我都快被感动了,看他们拥吻在一起,我觉得,嗯,也挺好。

安琪儿苛于付出,不知感恩,她是不知高低深浅,是没有教养学识,但女人对待爱人的全心全意,她能给的温柔体贴都给了伊士麦了,她还清了他的债务,为他布置了富丽堂皇的画室,他也没说喜欢也没说不喜欢,用一脸嘲讽的笑容不冷不热地接受了她的好。

不久伊士麦参战从军去了,回来的时候没了一条腿,终日酗酒欠债累累,某一天用一条绳子把自己吊死在了画室里。

其实这倒成全了安琪儿,她一生追求永恒不变生死不易的童话爱情,她在悼言里编造了他们相爱到死的谎言,只要告诉自己伊士麦是爱自己的(他的尸体前是为她画好的孔雀),她就能快乐无忧度过这一生,尽管她的小说渐渐失去读者不得不变卖家具维生,而伊士麦生前无人问津的画却如日东升渐得人心。

可是伊士麦生前偷情的信还是被发现了,随着这一个小角落被人撬起,安琪儿前半生笼罩着自卑的面纱随之揭去,生活向她显露了丑陋的面目,伊士麦也许没有真正爱过她,他爱的是“天堂之家”的原主人,家道中落的安吉拉小姐,他向安琪儿索求钱财是为了养活安吉拉和他们的私生子。

她穿着富贵艳丽的皮草大衣掩盖着她的心力交瘁,和面色红润光彩照人的安吉拉相比简直像一抹幽魂,她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对天堂之家的渴望,想起了自己家的杂货铺,觉得当真是浮生若梦,她自以为改变了一生,可是兜兜转转,她还是那个可怜又卑贱的乡村女孩。

她评价伊士麦的画时说:“谁会喜欢这种阴暗的画,你画的花一点都不真实。

”“我的安琪儿还会在意真实吗?

”“不,我不在意真实,我在意美。

”安琪儿一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临了却去追求什么真实,当她在意这一生真实的旅程时,她也就悲悲惨惨地死去了,虚假的幸福可以延续她的人生,而真实的生活却要了她的命。

随着时而宠爱安琪儿时而鄙夷她的镜头,我一直无法揣摩到导演的意图,他是基于同情还是讽刺?

尤其是急转直下的后半部分安琪儿因爱泥足深陷,几乎与前半部剧情脱节。

男主角伊士麦的态度也显得十分暧昧,对安琪儿有情还似无情,他的死因成谜,到底是囿于婚姻还是困于战争阴影,他的遗作是讽刺安琪儿的装腔作势,还是献给安吉拉的临终表白?

好电影自然是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的,但是这部电影留给我的问题无疑太多了。

即使这部电影的导演欧容是有名的Gay导,不得不说这次他选择的小说题材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似乎摧毁女人的永远是爱情而不是事业,面对爱情,坏女人安琪儿也只得俯首称臣而无招架之力,这真是对女人最大的误解。

假设安琪儿是一个出身底层不断攀爬的少年,即便他生前再嚣张跋扈,面对他的死亡恐怕被谴责的就是阶级固化又寡恩薄情的社会了。

一个底层女人的陨落归结于她活该如此,一个底层男人的陨落却可以追究社会的责任,也真是青天白日下的讽刺剧了。

 5 ) 你是要虚假的快乐还是真实的痛苦

我挺喜欢女主,不管是少女还是后来哪怕她撒谎,都讨厌不起来,不是吃她颜,其实她颜值还有男主颜值都不是我喜欢的。

我觉得男主很懦弱,他死了 死在他现实主义和安琪虚构的美梦冲突里,他拿着安琪的钱去养情人和他儿子,但是还是有点愧疚,最后他临死之前替女主画了孔雀,颜色似乎不是那么暗淡,不再是之前脏画风格,他喜欢他的情人么 不一定,他懦弱无能倒是真的。

他想过喜欢女主的,在女主表露出她根本不欣赏他的画以及逃避现实的残酷之前,他们俩生活其实还好,他应该是想尝试喜欢女主的,可是没办法,两个人追求东西太不一样了,男主的死也许他自己觉得是解脱,不用被禁锢在女主虚假的天堂里,他偏偏不说实话,我呸,真的勇士就,,,,亏他一直追求的还是现实主义呢,没用。

毕竟女主那么漂亮又痴心又有钱,他真是让人恶心。

比女主恶心多了,女主好歹追随本心,老娘就是喜欢梦幻一派祥和世界怎么滴,我就是要这样怎么滴,你倒是反抗啊。

如果人勇敢面对自己所想,哪怕作死又怎么样,男主是个虚伪的现实主义,拿了女主钱还骗她,还虚伪地有点亏欠,恶心至极。

他知道女主什么货色,一直都知道,有什么好死的,早不死晚不死。

我不喜欢那个谁谁情妇,长得一脸婊也不是婊平静也不是平静奇怪,虚伪至极,同辣鸡男主一样,他们追求的一定高雅?女主追求的一定粗俗?既然你嫌弃我,那你有本事就滚,再次鄙视男主,同时提醒自己,男人坏得很。

不过人生真没有意思

 6 ) 携天使而归的欧容

弗朗索瓦•欧容的电影记忆在年初凯撒奖时,有人戏称吉约姆•卡内(Guillaume Canet)已有取代欧容成为“法国第一帅导”的趋势。

固然只是调侃说法,不过欧容却不会因此“自恋地”跑到镜头前,满足一下微弱的表现欲,换得观者的热切渴慕。

他所在意的,只是他笔下与片中的故事。

欧容没有停止高产创作或是陷入灵感枯竭,从1988年开拍第一部短片《全家福》(Photo de famille),到2007年的《天使》(Angel),他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或长或短的影片出手。

在1998年之前的十年,欧容接受了良好的学院教育,并且热衷于反复的影像实践。

通过大量短片不断练手,推出风格自成、精悍有趣的作品,亦出现在一些电影节上。

这其中有如《夏日吊带裙》的清新气息,予人印象深刻。

作为学院派出身,作为俊美男子,光这些就能赢回口碑与赞赏是远远不足的,否则这世界上应该还会多出许多冒牌货。

欧容另一值得琢磨的话题是他和他作品中主人公的性取向——无疑多了这一点,会多出一部分狂热支持者。

尽管欧容没有对外界公开表态,但远离花边绯闻的他无异于变相承认了自己是GAY的事实。

基于此,人们已经把他确信无误判断为这一身份。

见识欧容在同性恋上的话题,只需要去看那部流传广泛的《八美图》。

当法国国宝级女演员凯瑟琳•德纳芙和特吕弗遗孀芳妮•阿尔丹在地上抱成一处时,无需惊慌。

一句话:女人已经如此,男人更不必说。

几乎所有欧容作品都会主动和同性恋靠拢,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部讲述濒死日记的《时光驻留》。

在这部片子里,男主角身上投射得最多的正是欧容自己,结尾人群潮涌的沙滩成为欧容本人和诸多观众无法遗忘的场景。

正如《5x2》结尾回到相恋最初开始的沙滩,在夕阳下波光烁金;还有《沙之下》,埋葬爱人和记忆的汹涌波涛,都与沙滩有关。

也是在同样的沙滩上,还有《夏日吊带裙》的年轻男女,他们身上洋溢的青春热情,一样是欧容的心头大爱,迷恋到极致。

《干柴烈火》里的舞蹈到《挑逗性谋杀》里的密林,无一例外还要设置一对欢喜冤家小情人。

欧容另一关注的内容就是家庭。

从第一部几分钟的短片《全家福》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片《失魂家族》,以及第一部取得广泛荣誉,带有黑色悬念、仿音乐剧的《八美图》,家庭题材都成为他的首选。

更值得津津乐道的是欧容作品的“无风格”。

一般导演都会将对自己触动最大的导演当成“终身导师”,立为榜样或参拜学习。

《看海》到《八美图》中的希区柯克悬念,《失魂家族》里帕索里尼和约翰•沃特斯的影子,献给法斯宾德的《干柴烈火》,再到《沙之下》与《游泳池》中的夏布洛尔、布努埃尔乃至《5x2》时的勒鲁什和伯格曼,欧容一人就将诸多大师名导通通打尽,统揽在手。

也正是如此,他无法用个人化的风格说话。

“无风格”成为最大的风格,有人以此为宣言来宣扬热爱着欧容,但愿他能感受到额外的压力存在。

安吉尔•德弗雷尔的真实生活一切到了欧容新片《天使》中,仿佛又变了番模样。

《天使》始于欧容对伊丽莎白•泰勒小说的一见钟情,正如他在《沙之下》中提及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还有《游泳池》中夏洛特•汉普林的英国女作家身份。

英国女作家成为了欧容的不灭情结,前后五六年不止。

在《天使》的原著小说中,写的依然是一位女作家,其原型是玛丽•科雷利(Marie Corelli),一名和王尔德同处维多利亚时代的畅销书女作家。

关系如此缠绕,可见触动之深。

它对欧容的更大改变是促使他在影片中全部采用了英语对白(《游泳池》中已有不少的英语对白),原因在于,一旦原著被改成法语对白,那将失去地道的英国味。

作为传记片的《天使》,在制作过程中、在导演理念里,它有意识地要被处理成大卫•塞尔兹尼克在好莱坞制作的通俗情节剧,30到40年代,它们盛极一时,这其中就包括有《乱世佳人》。

欧容想着把心爱的女主人公安吉尔打造成如《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让人又爱又恨。

否则如实遵照伊丽莎白•泰勒原著改编,只会呈现出一个傲慢自大、粗俗不堪的女人形象(正如她在出版商家中的表现,叫观众汗颜的场景),即便她有个光鲜的身份叫畅销书作家。

同样被欧容剔除的还有隐藏的女同性恋副线,诺拉的角色被粉饰丰满了不少。

的确《天使》有着和大卫•塞尔兹尼克作品一般的衣着华丽,色彩富足。

因缘巧合的转折,起落有致的剧情,连带音乐原声的风格,都通俗得有些可以,欧容的摹仿癖再一次将他推到了争论的高台。

影片人物个性虽有幽默化的处理设置,却有千年不变的安吉尔,整体呈现类型脸谱化的迹象。

一名年轻女孩的梦想真实是什么?

成功?

财富?

还有一生的爱?

这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天使》讲述的是“令人嫌恶的安吉尔的一生”,她一朝得志,目空一切的洋洋得意委实叫人生厌。

作为女人天性的虚荣,安吉尔更是不会缺少。

一部分人对她每一次说话的装腔作势无可容忍(若按欧容原意,这是最该被避免的),当她作为一个女人发热般去追求一份难以得到的爱情之际,他们依然无法忘却她的得意猖狂以及腹中草包,空有幻想的不切实际。

简单说被嫌恶的安吉尔并无法博得观众过多好感,只会加深排斥。

正由于此,《天使》遭遇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它很难达到催泪动容的目的。

安吉尔的心灵冷暖、情感危急,仿佛就是属于她幻想中的一切,并不容易有代入感。

仅以讽刺作结,在埃斯米选择主动了断时,就可以给《天使》划上句号,那样也接近于欧容多数电影作品的时间长度。

然而,形容枯槁的安吉尔又将影片拖拉了25分钟,本来精美的糖果因此变得有些无味。

后半段的冗长直接给影片打了折扣,纵然在结尾还是有一丝亮色。

这大概是欧容所不愿意见到的,他的目标其实更高,就是让观众对安吉尔又爱又恨,而不是像原著小说一样,对她无所不为地鞭挞讽刺。

这点上,欧容对于女性角色的关照爱护,可见一斑。

终究,安吉尔的魅力只为少数人发觉,多数人将她埋入冰冷墓地下面,和她那些畅销热卖的爱情小说一样,不再被提起。

但是,欧容依然在继续。

【《口袋音乐》第十六期】

 7 ) 非典型才女

镜头拉近:Angel在第五本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下夸张的花体字“The End”,我开始有点相信这个差不多需要用“欠揍”形容的自命不凡的女孩搞不好会成功。

第一次动笔能够把坑填完,无论如何是攒了些人品的。

天知道,世界上的好开头比好小说多出多少倍,作者们像逃离案发现场一样纷纷脚底抹了油。

    动笔的活儿有点类似处决,需要轻微的仪式感和一颗冷酷的心,既然干了就有义务咬牙干下去,不好把人家杀成半死不活。

可这多么的难啊!

第一章的兴奋,在第二章变成了紧张,到第三章就左支右绌、语无伦次。

当初精心设计的悬念忽然幼稚可笑,男主角相貌人品家世武功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骨头,象一张软塌塌的人皮挂在笔尖上——跑题了,打住,It’s not confession.    杂货铺阁楼长大的漂亮女孩Angel,有虚构故事的天才和“一颗不安分的心”,虽然只是贫穷寡妇的女儿,她对母亲和姨妈不屑一顾,天天幻想自己的真正身世是流亡贵族遗孤。

她的城堡,是那座附近的庄园大宅“天堂苑”(Paradise House),天使,本该住在天堂里。

    Angel寄出五个笔记本,得到了一封回信。

她去了伦敦,和出版商Thoe夫妇见了面,不出意料地讨足了Thoe夫人的厌——这就是说,Thoe先生非常喜欢她。

她的Mary Sue式处女作一个字没改出书了,而且大获成功。

(言情小说家的典型道路,不由人不想起琼瑶阿姨)  Angel功成名就,满银幕纷飞的护封、香槟、羽毛、绸缎、大言不惭、矫揉造作……镜头切换如同一连串跳跃上升的洛可可螺旋小音阶,轻盈旖旎、琳琅眩目。

观众等这个嚣张的女孩倒霉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Angel偏不,她在空洞的装饰音上滑步飞舞,卖弄风情,冷酷而轻薄。

社会向青春美女作家展开笑脸,昨日被angel气得预言她将来瘐死街头的姨妈,今天连和她打招呼都不敢。

成名须趁早、得意须尽欢,高潮的惊叹符来临了——Angel如愿以偿买下了天堂苑,大兴土木。

自然,布置得奢华有余品味不高,不过who care?

    这样的女主角,在莎士比亚手里会出演驯悍记,在狄更斯笔下会被一个虔信上帝的痴情傻小子感化,在金庸书中会去设计乔峰大侠,而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谋杀晚会上将成为第一具尸体。

    电影看到这里我才真正感了兴趣,因为从时而宠爱、时而讥讽的镜头态度里,猜不出Angel的命运。

Angel的才华,来自于充沛的精力、彪悍的想象力和无尽的自恋,肉感、易朽、真实,类似于酒精,类似于性欲。

不过正因如此,Angel不会让人失望,大众需要讲故事的好手,翻云覆雨,铁嘴钢牙,哪怕生孩子永远是“血淋淋”,而香槟酒也不妨用上开瓶器。

    该来的迟早会来,Angel遇上了一对姐弟,姐姐,蹩脚诗人Nora,是她的崇拜者;弟弟Esmy是个怀才不遇的浪荡画家,对Angel表现得相当鄙视, 不幸的是,他还很英俊。

    Angel坠入了爱河。

观众满怀期待,等着命运化身为堂璜,教训一下轻浮的Angel,可Angel居然高歌猛进,驾着金马车从胜利走向胜利,不由叫人暗骂画家先生银样镴枪头。

新婚之后,Angel在天堂苑开辟了一间豪华画室,面积可以做舞厅,窗户可以做花房,只有画家的感激后面眯起眼无可奈何的微笑,折射出这段梦幻婚姻最大的问题——光线太强了。

    Angel认真做起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来——她的写作是编一个梦想,她的人生却打算过一本小说。

她按照全副套路一丝不苟地去爱男主人公,直到心力交瘁。

    画家退缩了。

能够理解,没人能忍受,言情小说里的爱情。

    一战爆发了,在战争里,Angel失去了母亲、丈夫,这些都不足以击倒她,当初使她成功的想象力一样足以帮她维持骄傲,让她在幻境的王国里高高在上,直到她遭到命运安排的最后一击:埃斯米一直拥有深爱的情妇和儿子。

那妇人带着漂亮的小男孩从楼梯下来,苍白、优雅、温和而自信,朴素的衣裙下有Angel不屑又深怕的东西:教养。

Angel目瞪口呆地看着情敌,仿佛看着丈夫的胶卷底版——原来他真正爱的一切与他声称的完全相反。

这女人是天堂苑真正的主人,在Angel趴在天堂苑铁门上发梦的时候,她正是那大宅里的公主,即使现在,她仍然是被放逐的公主,而Angel不过是来了又去的僭主,一个粗俗的霸占了王子的女巫。

    其实所有的暴发户都可能成为传奇,但需要坚持得足够长,可是Angel被击败了,她的市民精神、攀登的力量,几乎永不枯竭的精力,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

    Angel逝世后,她的书很快被遗忘了,或许只有两个人例外:秘书Nora,出版商Thoe.。

时间多么神奇,能把庸俗浅薄洗礼成沧海桑田,Nora因为缺乏才华而产生的崇拜,Thoe觊觎美色的初衷,最后居然都化为绵长而温暖的怀念。

    Angel绝不会想到这个,如同她曾经断然拒绝把天堂苑办成收容伤兵医院,她不去追求自己没有的美德。

    也不在乎。

 8 ) the life she lived, or the life she dreamed

一个住在杂货店楼上的女孩,梦想自己住在天堂之家,梦想自己成为伟大的作家,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

她内心脆弱而敏感,却总是用傲慢和粗鲁来掩饰。

她拒绝姨妈介绍自己去天堂之家做女佣,因为老师和同学的不理解就拒绝上学,等出版商的回复宁可装病,在见到出版商时拒绝更改一个字,离开时却痛哭流涕。

这样的一个女孩,在梦想成真之后,有一天遇见了一个曾经和她一样郁郁不得志的画家。

画家用灰暗表现世界,姐姐和伯父都不接受自己,一如当年老师同学和姨妈对女孩的排斥。

她带他住进天堂之家,给他明亮的画室,以为这样色彩和阳光就可以进驻他的画。

男人以为终于碰到了懂得自己的人,却终于发现天堂之家只是自己的牢笼,女人只是和别人一样想要改变自己,原来自己始终都是寂寞的。

他选择参加战争来逃脱牢笼,却意外发现这行为被伯父和姐姐赞赏。

在这孤独的人世间他总要找个依托,童年的伙伴也许可以给他心灵慰藉。

这个曾经住在天堂之家的女人肯听自己讲话,却嫁给了别的男人。

他只能带着残缺的躯体继续回到天堂之家这个坟墓,并选择自裁以便彻底埋藏在坟墓里。

女人以为男人住在天堂之家一直都是幸福的,她从不读书,却用想象写出了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是的,那时候的读者跟她一样不想看伤痛为何物,愿意与她一样沉沦在梦里。

当战争过境,大众醒了,女人也残酷的发现,原来自己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像梦一场,她的男人所深爱的女人曾经拥有她想要的一切:天堂之家,男人,孩子••••••而她曾经唯一拥有的杂货店也离她而去了。

她终于理解了男人的心境,开始放弃鲜亮的颜色着暗色系,可是她再也没有机会去听那个男人倾诉衷肠了。

大众接纳了男人的灰暗,一如他们自己此刻的心境,而女人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沉沦在自己的梦里。

她的死,一如自己首映的作品,只是最终守护自己,真正爱过自己的,是另一个她曾经只想着利用毫不怜惜和尊重的女人。

从此,大众忘记了她的作品,也忘记了她,只有她这个人也存在于曾经欣赏她的人们心中。

名声和地位,豪宅和金钱,什么都留不下,我们却在梦中为之奋斗,并以此为真实。

如果Angel能少写些作品,多听听男人的心声,而不是用钱来圈禁他,也许结局会不同。

我深爱Angel大声说出梦想的勇气,敬佩她让梦想成真的努力,理解她只懂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去付出,也感谢她让我学会爱一个人是要用感觉连接感觉,而不是用地位和金钱圈禁梦想。

这片子看了两遍,打算收藏,不时看一下,直到我学会爱为止。

 9 ) “谎言是撒谎者的通行证,软弱是软弱者的墓志铭”一对中二艺术家夫妻的覆灭

其实我本想给5星来着谎言是撒谎者的通行证,软弱是软弱者的墓志铭我还是习惯性当一个爱情故事来看:(一对中二艺术家夫妻的覆灭妻子是浮夸的浪漫主义者,丈夫是批判的现实主义者。

)这两个人其实都挺中二的,妻子安吉拉自然不用多说.....自私、恶俗、谎话连篇,而生活在她身边的人自然也回报之以谎言:姐姐(丈夫的姐姐)是因为愚蠢和虚荣、母亲是因为内疚和宽容、出版商因为父爱和利益,丈夫则是因为失望和叛逆。

然后丈夫伊士麦自己也好不到哪去,敏感有才华却轻佻软弱、幼稚鬼一个、不自信得可以,被剥夺继承权自己躲到破屋子去画那些世人眼中一文不值的画,鄙视贵族的浮华虚假,看起来挺叛逆,其实.....面对美女言情作家安吉拉几句讨好的谎言,轻易就陷入幻觉以为找到了知己,对自己的画作不自信就运用自己的男性魅力来平衡,面对安吉拉那种自己所不具有的外露热情和浮夸勇气十秒钟就被征服......你要说这片子与爱情无关或是这两人就没有爱过,打死我也不信,这就是两个价值观不一样但都一样“世难容”的悲剧人物的爱情故事。

安吉拉一直迷恋伊士麦,然而却爱得空洞,她并不真懂他的画,爱得只是自己的幻觉(刚好他那么帅、贵族气质却又叛逆劲十足、在人群中卓尔不群)为了表示爱他安吉拉可以放弃自己的傲气去迎合读者写作挣钱,却又不愿意去了解他的画或他的人更多哪怕一点,所以活该最后自己放弃傲气换来的这些钱却被他拿去养情妇。

伊士麦其实也曾迷恋过安吉拉,他带着几分无奈为她画的第一幅有些不知所云的肖像正是他眼中无法理喻的她,她的激情点燃和让他以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感动和好奇中“嫁入豪门”时大概是“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毕竟这一个情场浪子已经准备了用自己的一生去了解这个女人。

伊士麦说“我在乎的不是你穿什么衣服,而是你这个人”,然而不幸安吉拉却只是因为迷恋伊士麦所代表的一切而对伊士麦是否爱她或打算如何爱她都视而不见也不关心,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幻觉,她把自己包裹进一堆光鲜亮丽的谎言当中,于是两人迅速的越行越远。

战争发生时,一直现实主义悲观主义的伊士麦鼓起勇气去参军,不好说是不是是为了躲避这婚姻的空洞和荒芜,此时的他早已看穿安吉拉其实并没有她一直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虚假的坚强,此时他不能说已经不爱她,因为他还记得叮嘱姐姐多照顾安吉拉,指出她其实也很软弱,(而且安吉拉最后找到的那封断交信应该不是情人写给他,而是他写给情人却没有发出的,所以最后安吉拉才会把它转送给了他情人)然而安吉拉却依然自顾自沉溺于自己的浮夸幻想世界,粉饰太平、逃避现实也逃避婚姻的空洞。

(甚至直到伊士麦自杀了她也并没有感觉到如何真正的悲伤,浮夸的悼辞让人反胃)伊士麦和后来成为他情人的女子其实从小就认识,一直有来往,并且两人还曾多次聊起安吉拉,这其中含着怎样的初时的心酸,后来的鄙视,以及他们如何从旧识变成情人,也值得猜度曾经鄙视贵族的伊士麦最后却在一个落魄贵族女子哪里找安慰,以及最后也被她致命一击,花着他的眼泪和老婆血汗钱的情人带着他俩的孩子,潇洒从容的嫁给了别人,绝尘而去,被驱逐的贵族浪子最终回到自己粗俗、只有空洞梦想的暴发户美女作家老婆身边,自杀了,不管是老婆和情人哪个更虚假,这个世界根本都容不下他啊(其实也容不下他老婆,然而他两还不知道如何抱团取暖!

)。

心有戚戚,他知道安吉拉的命运不会好到哪里去,自杀之前,他悄悄的、主动的为她画了第二幅肖像,这是一副充满悲悯之情的画,终于画出了他心目中真正的她:一只本应该光鲜华美、骄傲不凡的孔雀,然而色调却是如此的悲凄。

而这也是软弱的他一直不忍心对她说出口的真话。

 10 ) 华美的背后

电影海报很美。

雨中的拥吻,天空甚至出现七色的彩虹。

似乎那一刻起,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实,没有王子,也没有公主,只有一个落魄的画家,和一个写爱情小说成名的作家。

这是我看过的第五部关于女作家的电影,关于她,我并不喜欢。

她的自大,某些行为上的鄙俗,甚至让我不屑。

而她的执拗,为梦想的坚持,又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她实现了年少时所有的梦想,成为著名的作家,拥有一个魅力十足的恋人和那座曾经可望不可及的城堡“Paradise”。

她有一支能操控故事中男女主角命运的妙笔,却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

或者说,她以为自己能掌控,却并不然。

在那华美的一幕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王子的公主,其实,另有其人。

王子在一战时失去一条腿,又因心上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嫁给他人而失去了生活的愿望自杀。

直到有一次她无意的看了他的信件,生活在完美的小说世界里的她,才从梦中醒了过来。

她拜访了那个丈夫所爱的女子,温婉优雅。

原来她就是Paradise原来的女主人,她从小就羡慕的小公主。

她所实现的梦想,不过是别人丢下的一段过去。

我们的天使无法存活在残酷的现实里,在飘着圣洁白雪的寒冬,去了她本该去的地方。

在天堂里,她得到安息。

《逐爱天堂》短评

大杂烩的电影,非常不好看!出乎意料的是竟还有同性恋和恐怖情节,比较无语。。。

9分钟前
  • 维维安的天空
  • 较差

啊?这是啥?是在讽刺她还是歌颂她,可怕?到底在干啥呀!

14分钟前
  • 阿风
  • 较差

影片后半段看的很虐心。

19分钟前
  • haihai
  • 推荐

Fassy在这种片也要全裸……

24分钟前
  • nicole
  • 还行

好久之前看的了,感觉怎么样不记得了

27分钟前
  • 俺在这
  • 还行

有时候他因为爱过你一阵子而愿意骗你一辈子,你不如因为爱他一辈子而相信他编织的谎言一阵子。

30分钟前
  • cowsumy
  • 推荐

WTF!

34分钟前
  • TrentChi
  • 很差

逐梦贵族圈,非典型欧容,但很有余味。时不时的,我们对欣赏古典叙事依然保有需求。

38分钟前
  • Aboo
  • 推荐

看过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40分钟前
  • vermouth
  • 推荐

欧容真是一个惊天傻逼

43分钟前
  • 夏雪宜。
  • 很差

底气不足的骄傲 住进了她想象中的paradise 但在当年那个小lady沉稳优雅的脸上她看到了真正的paradise 无法匹敌 为何一个靠自己的笔实现人生跃迁出名趁早了的能人会栽在这样一个男人手里 也不是艺术上的知己 最后提到了一嘴风潮的此一时彼一时 庸俗闺内文学与印象画作的风水轮流转 开头宛若迪士尼风的粉色字幕 以及马车上做得非常假的背景风光 反讽或间离? 出版商夫妇和女秘书倒挺不错 开始还以为能在爱她的姐和她爱的弟之间做点三角文章

45分钟前
  • Sydney
  • 较差

强烈希望法鲨能在演渣男的路上越走越远

49分钟前
  • Prank Ocean
  • 还行

女主这是什么矫情妄想症,强吻后扇脸又淬口水???一吵架就暴雨 ,一接吻就出彩虹太抓马了……07年的片子想做旧,布景的确假的像80年代。

54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较差

07柏林竞赛单元 闭幕片

55分钟前
  • matchbox
  • 较差

画面服装很漂亮 故事讲的太一般了 有几段还用绿幕太出戏了

56分钟前
  • 溯鱼而上
  • 较差

真是纠结复杂的片子啊。。不知道该说姑娘你是爱慕虚荣呢,还是努力奋斗呢。。。法叔又演渣男。。。不过姑娘的表演痕迹实在是太重了。。又不是话剧。。。。真是没想到这就是crimson petal里面那个妓女。。。。

59分钟前
  • 铁人拿大梨
  • 还行

欧容展现了他高超的杂糅技艺。三四十年代好莱坞通俗情节剧式的呈现与由虚荣幻想构建的Angel人生相呼应,讽刺之情溢于言表,但欧容又似乎表达着对Angel的诚挚的欣赏。正如出版商妻子所言,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不得不欣赏她,她用她坚信的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只是影片也如Angel人生,高开低走。

60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再多一点阴郁和黑色估计会好一点,非OZON的风格,好多场景后面是布景。

1小时前
  • Nvo
  • 较差

怎么会有怎么矫情的电影???难得看到一部外国片里主角演技如此浮夸,剧情如此做作。

1小时前
  • Connie_Connie
  • 较差

梦碎天堂。

1小时前
  • Felix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