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电子云(台),Under Electric Clouds,Pod elektricheskimi oblakami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详细 >
形式主义化的一般作品,不如他爹
千禧年的惊喜!
这比起领两部,俄罗斯的味道变淡了,象征什么的,太散了,感受不到
2019.06.18,上海SFC上影(上海影城店),叶新代。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电影的魅力就是时间刻度的不稳定性。我看看睡睡醒醒看看,138分钟的电影感觉看了4个小时。文艺片表达的不是行为,而是一种情绪。虽然这部电影艰涩,但仍能在表象的隐喻、舞台化的调度和精密的摄影风格中感受到一种虚无的情绪。最喜欢第三章节,一个律师对过去的梦境。
太抽象了。不太理解想表达些什么。但画面质感不错。
即便是大闷片其实也分不那么闷的,比如修女艾达;而这个真的很闷。闷到开篇结局都挂人也还是闷;赶脚导演就是把自己喜欢的元素全部加到一起借角色之口说出来而已;最后,关注烂尾工程人人有责
七个带有隐喻的故事,镜头的调度仿佛人群中的游魂。大量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的运用,增加了影片理解的难度。
学到他爹的技法,没学到他爹的气魄
故土游荡,遇见乡愁,运动的机位与人物交错的走位尽显塔式风范。
电影节补标。有点虚无。
符合心境,毕竟最后我又燃起了生活的信心,感谢
掉的书袋有点多,得消化消化。虽然给人一种很容易模仿的感觉,但依旧不可避免地喜欢。
背景都懂 沉痛自在 但如本片导演般有创意而缺才华地去表现 结果就是无谓分的七章越往后越无聊跟预判地一样煎熬女主演得不错
🔹siff2019🔹缓慢移动的镜头中不断有人物走进画面又离开,每个人似乎都肩负着诉说一段历史的使命。阴沉的天空和弥漫的雾气,来回出现的庞杂的意象符号,晦涩的政治隐喻,七个章节,最终拼凑成一段完整的史诗,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我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上影节第一睡,睡了20分钟)
极其寓言化,录音机、外语、漏水天花板、枪、梦……所谓的未来,在能见度极低的雾与雪中,任一群台词生硬晦涩的人念诵着。有关于政治、社会、人类困境的映照,嵌套着文学、美术、雕塑、音乐、隐喻等强烈的逼格形式。有些拒人千里之外之感,反正无意交流。知道厉害,只是并不喜爱。章节数果然凑到7。
野心很大,摄影运镜超级厉害,各种迷幻割离的符号看起来很带感但也非常的吃力。所有故事看似围绕着一个点却又感觉好像十分散,有种小阿列克谢·日耳曼学到了他爸电影的风格却没学到他爸电影的厚度的感觉。7.3分★★★☆
俄罗斯后现代生活切片,整部电影笼罩在阴沉云影里,落雪加上俄罗斯的冷潮,映衬着那段无法剥离的历史。七个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剩框架的烂尾楼置身于茫茫雪原,恰似俄罗斯当今的处境。构图以及场景搭建都颇具大师范,缺点是人物立不起来,不然它不仅仅是切片,而是一部展现俄罗斯过去以及未来的史诗。
忧郁的,自慰式的文学与影像,就是俄罗斯文艺片导演最喜欢的。
原谅我实在没看进去~
2022.12.13 當代藝術影像裝置展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