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会议

七つの会議,7つの会議

主演:野村万斋,香川照之,及川光博,片冈爱之助,音尾琢真,藤森慎吾,朝仓亚纪,冈田浩晖,木下凤华,吉田羊,土屋太凤,小泉孝太郎,沟端淳平,春风亭升太,立川谈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七个会议》剧照

七个会议 剧照 NO.1七个会议 剧照 NO.2七个会议 剧照 NO.3七个会议 剧照 NO.4七个会议 剧照 NO.5七个会议 剧照 NO.6七个会议 剧照 NO.13七个会议 剧照 NO.14七个会议 剧照 NO.15七个会议 剧照 NO.16七个会议 剧照 NO.17七个会议 剧照 NO.18七个会议 剧照 NO.19七个会议 剧照 NO.20

《七个会议》长篇影评

 1 ) 职场的黑洞和成年人世界的规则

这是我最近看的日本电影系列里面最突出最有趣的一部了日本这种像剖析社会现实的影片 还没有太涉及开篇就是一个暗黑到不行的百人业绩大会黑暗的色系 两大排的会议椅子 是分为两大阵营的组别魔王到达歇斯底里的怒吼 对着所有人怒吼 发火 拍桌子把一个个状如牛的成年大汉骂的体无完肤甚至椅子都坐烂了 可以想象这个魔王有多可怕在会议结束的时候 领导总是要下达死命令销售2000台的季度任务让整组人陷入死亡沉默但在这组里 有一个“混世”大魔王是那种在全组人勤勤恳恳加班到深夜的对比下他总是准时下班 浑浑噩噩 甚至于工作时间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混日子的人多年前却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公司里存在着很多的利益输送 大家都会为了明哲保身或缄口或加入利益纽带这样的生活日子还少吗?

好像哪儿都有

 2 ) 一部不能在朋友圈写影评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历经良心的谴责,执着勇敢地揭露了公司造假危害社会的故事。

片尾主人公的独白从小小的数据造假,升华到了人性、职场的规则和黑暗。

观众虽然看的是日本的制度和规则,却也多多少少能在其中看到自己或者身边公司的影子。

努力向上爬没错,追求商业利润没错,维护企业形象也没错,但“罪恶就是罪恶,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这个社会不公永远存在,因而为了良知去揭露罪恶显得格外珍贵。

影片cast极其豪华,几乎集齐了日本演艺圈演技才华兼备的中年男演员们,喜欢大叔的不容错过,但男主角野村万斋狂言式的表演方式就见仁见智。

不过野村叔的魅力真的无法抵挡,最后一幕骤然绽放的笑容,仿佛丁达尔效应,亦仿佛阳光驱散了阴霾。

最后,留两句和主旨关系不那么紧密的台词,表达了社畜的心声,“加班有害身体健康”“带薪休假是员工的福利不是嘛?

七个会议 (2019)7.72019 / 日本 / 剧情 / 福泽克雄 / 野村万斋 香川照之

 3 ) 日剧喜欢的企业文化题材

韩国是揭露政治黑暗没在怕的,日本是揭露企业黑暗,特别是大企业。

日本的很多男性是在一家企业内完成整个职业生涯的,所以企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种黑暗看多了觉得非常合理,否则福岛怎么会核泄漏的。

又是批判唯销售业绩引发的罪恶,可是哪里不是呢?

只要有KPI,人的行为就是有指向性的和被调整的。

我总是怀疑单个个人成为英雄揭露挽救一个组织甚至国家的能力,毕竟再强的胳膊能有力到什么程度?

但是无数作品塑造这样的个人,也许真的是存在的,至少是良好的愿望吧。

男性群戏大叔们的演技除了浮夸了点,还是很有看头的

 4 ) 从《七个会议》谈谈认知失调

本片讲述了大型制造商东京建电公司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内部斗争。

影片中,男主角八角民夫负责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责任人被他推至前台,但当他控诉对方的罪行时,得到的回应并不是愧疚和忏悔。

以宫野社长为代表的管理层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尽管自己也知道篡改检测数据是不对的,但为了销售指标、为了公司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自己别无选择。

抛开影片的故事背景,就只剩下“知”和“行”的冲突。

“知”和“行”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讨论范畴由来已久:“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最有名的知行观点,当属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提出的“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和“行”是同一件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如果那时有人问他“知道许多人生道理,为何却过不好这一生?

”他会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说得白话一些就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说明你并不是真的‘知道’。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埃里克·霍弗“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人还是把“知”和“行”当成两件事,就像剧中那些人一样,因为和这个“知”争夺“行”的还有另一个“知”。

两个“知”打架,产生了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用于描述一个人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了内心冲突的状况。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1957年在《认知失调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该理论指出这种因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会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其中一个认知,然后迁就另外一个认知,借此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

在这种内在动机作用下做出选择是一个决断过程。

产生内心冲突的原因是两种认知所代表的价值在个体心目中大致相近,但在作出选择之后,个体对两种认知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人对被他选中的一方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另一方更易于采取贬低的态度。

理解这一点并不难。

作出选择意味着放弃了未被选择一方的利处,接受了被选择一方的弊处。

个体对这一结果的认知与他对自身的评价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引发了失调感。

为了消除它,他可以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所作选择是难于改变的,于是,他便采取重新评价各种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缓解失调感。

这时,他更多地意识到被选择一方的优点和被拒绝一方的缺点,致使对双方的评价在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区别。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在东京建电公司,至上而下选择数据造假,也可以称为一种从众行为。

埃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中给出了两种从众原因:别人的行为使他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他可能希望在团体中免受惩罚(如不被别人排挤和嘲笑),或者希望得到奖赏(如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被别人接受)。

从以上两个原因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缺乏自信的人比那些自我评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遵从团体的压力。

20年前,北川诚选择听从于梨田董事弄虚作假;20年后,他一开始也还是选择将事情真相隐藏。

他也劝八角放弃追责,但八角说即使被当成傻子,他也要把自己知道的真相面对面讲给大家听,直到有人相信他所说的,因为他“不想再逃避了”。

八角的话深深触动了北川,他再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内心的冲突,而这一次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对此,荀子早有所言:“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5 ) 做过最有勇气的事就是做自己

主角野村万斋真是用颜艺给我们对角色印象来个180转变,那个开会就睡觉,没事就请假,不断挑衅上司,却有人护着的官二代形象,被后来证实了,他只是不满于公司为了追逐利益,不断损害民众的安全,才无能为力,视而不见。

他本来是一个工作全s的极端优秀员工,但上司确是一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 为了他人,他放弃晋升,一直在下面游荡,并经常为了给那些被公司坑了的人的墓前拜祭而请假。

他向我们展示,职业的牢笼,并不一定非要努力工作,来提高公司效益,为家人,为自己谋取私利和眼光,更重要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如何做好我们自己,体会生活,积极工作,并在合理的工作中释放自己的热量,这已足以令人钦佩。

如果你的老板无视你的努力,而一味让你更加疯狂,那么疯狂给他看吧,你也是独立的一个强者,或许你不是老板,但你依然努力且用心照顾着一个人,那个人正是你自己呀。

 6 ) 打一个及格分,说三个问题

电影把自己定位为池井户润系列的娱乐片,应该说可以给出出一个及格的成绩,毕竟有那么多实力派大牌的出演,也差不到哪里去。

影片还是讨论日本(男)人最关心的问题——公司和社员。

看完电影,细想起来,个人觉得有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情节设置的不合理、不够细致之处1.主人公八角多年以前,因为卖高价商品给年老的“星野”夫妇,结果(直接/间接?

)导致老人之死。

感觉推销商品和老人的死之间的关系没有交代清楚。

八角的负罪感来自何处?这还是挺重要的啊。

2.梨田在二十年前的伪造螺丝强度的先例,导致了今天的再次伪造的事件的发生,即所谓的公司的“体质(体制性)”问题。

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能也真的是根本的原因,但毕竟不是直接原因,放在电影稍显多余。

而且,主人公八角,从一个企业战士,变为一个企业负资产,究竟是因为以上的1.事件,还是2.事件?

还是因为两个?

这两个都没有交代得很清楚的问题纠缠在了一起,让人更觉得理不清,况且,这还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另外,经理部的新田,负责客服的佐野,虽然电影前半段还比较有戏份,特别是新田构成了很多重要情节,但后半段就完全没有他们的事情了。

电影本身长度有限,如此使用方法有点浪费,感觉至少要像坂户那样一直有存在感比较好。

这些可能是小说改编电影会产生的一些必然的问题吧。

就好像这个作品的名字《七个会议》,如果是小说的话,七段故事,读者还能把书翻回去,回看一下,数一数是哪七个;而作为电影,看到最后谁还能记住是七个会议,还是五个会议,还是九个会议呢。

问题二 “野村问题”作为能剧演员的野村万斋,出演电影总是有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能剧表演风格。

如果完全接受,大概不会在意,更何况喜欢这一风格的粉丝也大有人在。

不过,要是无法接受这一风格的话,这部电影估计就要频频出戏,看不下去了。

本人虽然说不上喜欢,但也就把这理解为的野村特色了,不过在电影中的突兀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可以说,电影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小说改编”的感觉,而只有野村的扮演的角色给人的是“漫画改编”的感觉。

即使是加入了香川照之,及川光博,桥爪功,这还是一部野村万斋的电影。

每一个潇洒的姿态,画面外的能剧般的高声大笑,特别是电影结尾时,野村撇开腿坐在椅子上的一阵字正腔圆的论述,都在说明这个问题。

问题三 可以笑吗如果本片想以剧情取胜,那么可能不用追求“笑果”。

不过,电影似乎还是挺想在某些桥段把观众逗笑的,可惜笑点不足,或者说力度不够,也有可能是因为片子的类型有点复杂,观众们不知道该不该在这个还稍显严肃的电影里寻找笑点吧。

以上,水平有限,匆匆写就,还请指正。

 7 ) 《七个会议》:罪恶就是罪恶

电影《七个会议》(2019)海报“丑闻不会从这世上消失,绝对不会。

这世上篡改数据隐瞒问题的企业,全都一个德行,干了第一次,就会干无数次。

从列车座椅数据被篡改那天起,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

人类是种愚蠢的动物,特别是日本。

公司内的常识要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感觉这一点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

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

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个武士。

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

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

西方人听了这话肯定会想,这种公司赶紧辞职得了,换个公司不就行了。

但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

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了庇护。

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

我们这个毫无资源的区区岛国,能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种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它有利,也有弊,但我能确定一点,我们要像小孩吵架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

错的就是错的,人命高于一切。

假如能做到这点,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篡改数据隐瞒丑闻这类事情,说不定会少一些吧。

01 罪恶就是罪恶东京建电,一个只销售螺栓的大公司,上至航空座椅、高铁座椅,下至普通的办公室座椅,产品畅销全国。

供货商之一是只有10人的传统手工工厂。

日本的分工细致及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揭露了日本的国民性格及公司文化的阴暗面,职权霸凌、数据造假、内外勾结、内部斗争、婚外恋……为了达成业绩,螺栓数据造假,层层遮掩,其实指示来自社长,而社长的业绩压力来自更高层的母公司赛诺克斯副总裁。

当盖子终于盖不住时,所有责任人都逃脱不了责任(大boss总裁除外),而信誉破产且无法承担2000亿日元召回费用的东京建电及其母公司,都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而先后被社长、总裁欺骗,职业伦理超越对公司的忠诚,而不得不选择向媒体揭露公司造假丑闻的东京建电元老级员工、销售部销售一科组长八角民夫,在举报前也不得不做好公司倒闭、重新找工作的打算。

但在强调忠诚文化的日本企业界,现实中的“八角”大概率会被很多公司视为背叛者,并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02 池井户润职场系列《七个会议》的原著作者是池井户润(1963-),当年热播的日剧《半泽直树》(2013)也是他的原著作品。

池井户润擅长创作职场中的斗争和创业故事,情节热血,读起来十分过瘾。

看过《半泽直树》,再看《七个会议》,发现部分演员表(如下)及场景(如东京电建母公司赛诺克斯铺着红地毯的楼梯、硕大而空旷的总裁会会议室)很多都是熟悉的,莫非都是同一套制作班底、同样的取景地?

香川照之(1965-):《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总行副行长,大和田 晓《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部长,北川 诚

及川光博(1969-):《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东京本部-融资课,渡真利 忍《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销售二科科长,原岛 万二

片冈爱之助(1972-):《半泽直树》:东京金融厅-检察官,黑崎 骏一《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销售一科科长,坂户 宣彦

北大路欣也(1943-):《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总行行长,中野 渡谦《七个会议》:东京建电母公司赛诺克斯-总裁,德山

致敬日剧《半泽直树》(2013)东京中央银行的名片

《七个会议》剧照:熟悉的面孔之《完美的日子》男主——役所广司(1956-)

电影《完美的日子 Perfect Days》(2023)剧照推荐指数:4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8 ) 公司里的武士

把公司拍成战场,如何把普通的场所用戏剧化的处理与表演拍出燃的感觉。

影子的用法。

甜甜圈引发的办公室恋情拍得特别好切到新的场景,出现新的人物,便有新的简介旁白出现了,镜头延续,之前女主的脸男人的手,之后男人显山露水,观察者并行而至。

一向乖巧的人,突然更换表情,模仿起别人说话,下个人接上,完美的剪辑。

职场悬疑像超新星那样出人物文字的时候,周围会起雾,变黑,只留头像。

这片子可以概括为工具人的侦探之路用调走代替被杀。

由摔坏椅子,到眼神,到乙方公司,到螺帽,这剧本写的漂亮。

香川照之的面部肌肉抖动。

销售的意义,大概就是无良的地狱吧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错在所有人,这也不涉及到zf,只涉及到企业,或许是可以拍出来的对武士来说,被逐出领地就等于输了。

 9 ) 看这惊悚片,再次撕开「成人丑闻」

很多人,上班如上坟。

但相信派爷,上班如上刑的滋味,才叫酸爽。

最近一部岛国电影,敢看的,都是职场勇士。

开门见山,是每月的业绩总结大会。

全员安静如鸡,稍微出点声音,仿佛被公开处刑。

每个人都如此严肃,是因为,魔王即将到达。

这魔王多厉害?

咄咄逼人的样子,能把中年壮汉吓得当场呕吐。

可你别看这魔王神气。

接下来的情景,是集团二把手来公司视察。

大魔王忙着用甜甜圈献殷勤。

二把手忙着离开,让他动作快点。

他堂堂魔王着急忙慌,取了甜甜圈,狼狈地跑过来。

到了跟前,再陪上一张标准谄媚的脸。

可二把手只有一句“太慢了”。

把他手中的甜甜圈打翻在地,扬长而去。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看到此番情景,此刻的你是不是已经抱紧了被子瑟瑟发抖?

别怕,这群领导,现在也有大麻烦了——《七个会议》(2019) 东京建电,一家有二十五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

名气不小,可工作环境,大家已经见识了。

担心你体会不深刻,请跟随销售部的原岛万二课长再体验一把。

上个月该完成的订单,他没能领导手下的二课完成。

到了论功领锅的时间。

原岛很为难,不得不反映了一点客观情况:咱们的产品,不太给力。

呃,犯了工作中的大忌——只要你从工作中找客观原因,就是工作态度不积极的问题了。

毕竟,那些难倒你的客观原因,在另一个次元里生活的领导眼里,根本不算原因。

既然是手下工作态度有问题,领导便占据了道德高地。

义正言辞地向手下提出更严苛的要求。

在这个氛围下,原岛不得不换上了便秘时的表情,报出了一个能让领导暂时消气的销售额:2千台。

到底能不能卖出去,他心里还不清楚。

之前的工作指标,已经非常苛刻了。

可话都说出去了。

也是彻底骑虎难下了。

这情形,让派爷想起曾经推荐过的《凪的新生活》。

说日本文化里,特别注重“读空气(察言观色)”。

为了照顾一个氛围——当然主要是领导创造的氛围,一个人就得“聪明点”。

找不到源头的错误,你赶快领了。

不知道属于谁的工作,你赶快做了。

这份聪明,其实就是牺牲。

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消化掉并不合理的工作安排。

这点恐怕全世界的社畜都深有体会。

可领导又占据着虚假的道德高地,社畜们易守难攻,只能作罢。

而《七个会议》想说,这种职场文化,不仅是忍气吞声社畜的痛,还可能是公司的痛,整个社会的痛。

不合理的工作强度,有时候社畜加点班、费点心思是能完成。

可时间和精力在不合理的工作面前,真不是万能的。

假如领导让上天,员工还得私下里研发火箭不成?

到时候手下为了交差,又会怎么做呢?

所以,一味逢迎显然不行。

在魔王北川狂虐原岛时,就“坐”出来一位勇士,销售一课的八角民夫。

其勇猛在,会上公然睡觉。

把领导气走了,还对于原岛的悲惨遭遇冷嘲热讽。

他的课长坂户宣彦看不惯这样的手下。

散会后对他开启疯狂刁难、怼他模式。

八角呢,毫不退缩。

坚持说到点下班是员工的权利。

还要告坂户对他职场暴力。

说出大家之所想的勇士,大家理应喜欢啊。

可喜欢他,真的太有难度。

因为,很多看似合理的事情,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就会显得不合理。

员工当然都想到点下班,可工作指标完不成,所有人都要喝西北风。

他所在的一课,在完成指标上是一直表现不错。

但和八角没什么关系。

他整天就是磨完洋工,到点下班,拖累其他同事来的。

更想不到的是,这家伙似乎和领导间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批评他的坂户,真的被认定了职场暴力,被驱逐出了公司。

他个混混,留了下来。

坂户离开后,原岛当上了一课课长。

他也因此得知了八角身上的变化。

八角曾经也优秀过。

可在一个时间节点之后,业绩一落千丈,是骄傲了不成?

坂户离开后,本来毫无作为的八角却又有动作了。

东京建电使用的螺丝,本来是从一家叫做螺六的小工厂采购的。

但因为采购成本太高,坂户任职时,改成从大公司东名科技采购螺丝。

坂户一离开,八角就决定继续和之前的螺六工厂合作。

为此,公司每个月的成本增加了九十万日元。

会计部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领导层。

可没想到领导层告诉会计部门不要插手。

一切都显得太诡异了!

工作指标定的高高的,让员工不得不大规模加班的东京建电。

怎么就愿意养一头危害公司的废物,还养得如此明目张胆?

明明认真工作,却依然没能完成工作指标的原岛,坐不住了。

开始了私下调查。

原来问题,就出现在螺丝上。

他冒险去了坂户采购螺丝的东名科技,拿到了螺丝样品。

然后对这些螺丝进行了测试。

结果证明,东名科技不同型号螺丝的耐受力。

基本上只达到了标准的一半。

原岛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尤其是,东京建电参与了很多高铁、飞机的制造。

螺丝不达标,意味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正在遭受威胁。

而八角其实早就知道这种情况。

公司的大部分领导也都知道。

他们当然也不想看到这种情况。

可和大多数轰然倒塌的公司一样,即便曾经发现了问题,也做不到壮士断臂。

因为,那会面临着巨额的赔偿。

也无法向其他员工交代。

他们弥补过错的方式,是设法赶走坂户。

再通过八角的工作,继续同良心的螺六作坊合作。

但这和巨大的错误相比,太过杯水车薪。

八角也深知这一点,因而纠结两难。

此刻面对原岛的调查,八角也知道小打小闹已经不够了。

他开始倒逼领导层,在合适的时机召开产品召回的发布会。

但领导拒绝了。

这激起了八角本就有的斗志。

他写了举报信,把问题捅到了公司最高层。

董事长听了,依然是拒绝。

并且让手下清除证据。

这时候,魔王北川也站出来了。

他把仅存的证据交给八角,让他将丑闻捅向整个社会。

故事进展到此处,简直热血。

它也应该让你想到了一部大热的日剧《半泽直树》。

其实,《七个会议》就是那部日剧的原班人马。

甚至,都把问题着眼点放在了螺丝上。

小小的螺丝,也关乎着性命。

半泽直树、八角民夫,都是背负着他人性命的人。

同不愿承认错误的制度死磕。

《七个会议》制度想遮掩丑闻。

但派爷更感兴趣的是问题的根源。

当初坂户为什么要和东名科技建立合作?

要怪上头的北川。

他要完成北川的指标,只有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但北川能走到这一步,也要怪他上头的领导。

当初,他也是用下三滥的方式,才保住职位。

可上头的领头,还能再甩锅。

是集团的掌门人,塑造了如此粗暴的企业文化。

这位主公呢,同样可以再甩锅到社会。

社会文化下的企业文化,就只看成绩。

为了企业能够生存,就得不断地向手下施压。

资源匮乏的日本、一个个草创企业,都得依靠这种企业文化才能跻身强者之林。

可究其本质,这不是一个健康企业该有的成长方式。

再大的企业都不能忘了,组成一个集体的是一个个人。

是人,就不是万能的。

不了解,或者说不愿去了解一个员工所面临的客观问题,就去制定不合理的工作指标。

多让员工为公司牺牲点自我,是没什么。

但一直紧绷的弦,难免会有断的一天。

培育出一个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好员工”。

其实也是在培育一个个巨型炸弹。

所以派爷觉得,社畜口中的痛、社畜展现的弱。

比起一直被当成笑谈。

可能,更需要整个社会学着去认真聆听一次。

 10 ) 在公司有组织的违法中,你是选择昧着良心?还是背叛公司?

这个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飞机和高铁座椅的螺栓。

为了使销售合同能够中标,公司采取了降低价格的策略。

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篡改质量标准。

这就为可能造成的事故祸患埋下了定时炸弹。

而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刻意隐瞒这一不道德的举措。

人命关天!

纸,也终究包不住火。

也许你不屑于谈道德,但人命高于一切,错的就是错的。

在职场打工的人,有的人只要有一份工资足以养家糊口就行了。

有精神追求的人,则一定要找一份正经的工作,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同时公司的文化环境也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员工。

有的人把服从上司、努力升职,奉为职场的生存法则。

当员工被以“忠诚”为名而被这些“社会常识”绑架、裹挟时,人性的善恶就扭曲了。

你是选择昧着良心?

还是背叛公司?

你如果选择了忍受和惧怕,顺着公司这种根深蒂固、丑恶的文化环境,你就在这种有组织的违法中,成了一名平庸的无耻小人。

人类是善恶同体的。

当你心中的善良在消失时,邪恶就充满于你心中了。

当这种邪恶充斥于整个社会时,天下也就崩塌了。

这时候,你会觉得个人扭不过公司,就算自己辞职,也扭不过整个社会。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丑闻永远都不会消失。

《七个会议》短评

剧情老套,最后的独白和配乐也还行。日本人真是太喜欢反思了。日式的夸张式演技已经自成一派了吗?

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与会如上朝,下克上的破釜沉舟与上对下的欺瞒推诿。最终归结于个体与集体的妥协与交媾。

7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还行

該說演技好還是套路呢

11分钟前
  • 猫阿球
  • 较差

这是半泽直树剧场版吧……

15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这片子分也太虚高了吧…

16分钟前
  • 浥轻尘
  • 较差

一颗螺丝钉引发的故事。培育一个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好员工”,其实也是在培育一个个巨型炸弹。

18分钟前
  • 我家有头小马驹
  • 还行

三星半。“我曾以为努力升职、服从上司,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本分。我把他们奉为职场生存法则,忍受到现在。可笑吧。”

19分钟前
  • ray™
  • 还行

现在看到这种翻白眼职场戏就反胃。

21分钟前
  • 老泰瑞
  • 较差

卡司非常强大,基本都是老面孔。这个故事如果拍成日剧,可能不输于《半泽直树》吧。不懂这个故事和片名有什么联系。

23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开场就是各种怪叫,然后演了十五分钟,开了两个会,全程都是在怪叫,确实都是半泽直树那套,但是剧情差了很多

27分钟前
  • 万乘之君
  • 较差

从办公室政治到企业危机再到文化和人性批判,以小见大,激情澎湃。

28分钟前
  • 横丫肠
  • 推荐

社畜的觉醒

29分钟前
  • 江南小野田
  • 还行

7/10.一颗小小的螺栓所引发的质量丑闻,背黑锅大赛。虽然演员们的舞台腔演技比较浮夸,但男主最后的话所揭露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日本的大公司就是封建领主制度,他们从来都没进化到现代文明。

31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在一个高度现实主义的题材中加入一个小小的甜甜圈作为线索,可谓是非常聪明有趣的做法。结尾将日本人对于公司和企业的忠诚比作武士精神的延续,并且对这种精神保持审慎的批判态度,对日本国人来说可能是很重要的警醒。

33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全员戏骨好过瘾,好喜欢野村叔的少年感~

36分钟前
  • roja
  • 推荐

两方人员的职场较量,眼神和念词的中二感堪比《假面骑士》系列了……但是层出不穷的事件较为独立,缺少明显的递进关系,更适合拍成《半泽直树》这样的电视剧。

40分钟前
  • Orbiu
  • 还行

舞台剧式表演的电影作品,随便拉出来一个阿猫阿狗都是舞台剧名演员,但看大叔们龇牙咧嘴大飙演技还是很过瘾啊,而且难得剧情没崩

44分钟前
  • jinying
  • 推荐

看一群演技派大叔大爷飙戏真爽啊~日本的现代公司文化与蕃国时期的武士道精神一脉相承。

48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koji深不可测的迷人微笑我看到了😂整部片的表演风格实在是吃不消😂看得有点困,好像还不如半泽直树呢……😂

51分钟前
  • crop a star
  • 还行

7分,社会派职场电影,跟原作者之前几个作品影视化类似,理想主义大战职场规则,可看性还是不错的。有趣且略燃。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