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 (1954)7.71954 / 日本 / 剧情 科幻 恐怖 / 本多猪四郎 / 宝田明 河内桃子本作与直接致敬的最初作能够形成许多节奏和情节设计上的对应,因此采用一种与原作比较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含糊的表意和离谱的情节中提取一些背后的用意。
同样将哥斯拉塑造为强大、邪恶而无坚不摧的形象。
本作摒弃了哥斯拉作为远古生物具有研究意义的边缘角度,并淡化了其作为核爆象征的重点主题:仅在新闻中提及了“辐射强度”和呈现了“爆炸云”“黑雨”的视觉符号,而无如原作中“失明”的对于人体具体影响的展现。
结尾甚至强行设计了令人发笑的生还。
同样采取了降神般的作战胜利策略。
原作从受害者的角度设想了自身拥有新·核武器的可能,并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桥段将代表核爆余殇的哥斯拉与武器一齐销毁,以占据道德高地的姿态完成了反核表达。
而本作中与核联系不再如此紧密的哥斯拉,考虑到军舰(水雷)和飞机与之交锋的作战方式,更像是二战末期美军对日本本土空袭的回响(美军轰炸机从海域里的航空母舰出发)。
哥斯拉恰好出场于主角躲避战斗之后,并用再一次的避战情节补全了观众对前情的想象,哥斯拉与美军的形象也在某种意义上重合了。
安藤樱接近客串级别戏份的出演中有这样一句重要台词-——"正因为你们特攻队的失败我们才被空袭"(大概),而哥斯拉对银座的破坏重现了这一描述,给予了主角(团)完成双重复仇的机会。
作战动员的场景也让我联想到一些影视剧中,天皇投降后负隅抵抗的日军残部的动员呈现。
与原作相比,本作无疑是更加直截和明确地“反战败”的。
但将本作设定为二战刚刚结束的“-1.0”年代,相比原作创作时拥有更多反思和情绪消化时长的“0.0”年代(1954),是否便为片中时代下人们应激的战时状态的残余取得了合理化的依据?
面对来袭汹汹的哥斯拉(美军)战败即被重创的前提下怎会不“反(单次)战(斗的失)败”?
立足于当下的作者又是在剥削这种状态以完成别的表达或是仅仅在真诚地想象?
摘抄: 把左翼命题作文交给一个只会写八股文的右翼工匠,下场就是把七十周年的献礼彻底搞砸,也更加证明当代只有痞子真正看懂了原版 。
该下大功夫的文本居然也学好莱坞模式化糊弄,让一个神风逃兵完成“人定胜哥”的使命还要集体敬礼,如果不是顾忌海外市场估计就要摇旗招魂了。
另外,哪怕是直男癌的痞子当年都会专门写个相对进步的女性角色让十元演,但这部无论滨边美波还是安藤樱全片就只干了奶娃这一件事,东亚三国做起主旋律这殊途同归的爹味也是挺有意思。
大概只有🇯🇵人和炸了🇯🇵人的🇺🇸人会喜欢看 价值观炸裂 屁股歪到天上去 所谓的“批判”与“反思”不仅无比浅显 而且完完全全就是淡化矛盾蔑视历史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令人讨厌的男主 还要被逼着看他纠结大半部电影为什么自己当年没有去送死 男主故事的节奏又磨叽的要死 。
文戏扭扭捏捏。
明着是反思,反战,和对核的创伤和恐惧。
但至于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东京为什么被轰炸,是一点都不反思,而且还把自己摆成受害者,纯属洗脑耍流氓。
大部分战后的日本人可能也都这么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吧。
开篇就一股大佐味,安藤樱对逃兵神木隆之介说“你要尽职,我的孩子就不会死”就问:尽什么职?
侵略吗?
丝毫没有对受害国的负罪感叫什么反战?
哥斯拉映射原子弹,我看给你们扔的还是太少了。
在“哥斯拉=核武器”已经被明确摆上台面的情况下,我们却看不清楚影片的最终指向是“你没有参与战争是幸运的”还是“我也想要保家卫国”,摆烂的剧作进一步稀释了意识形态之争的严肃性(山崎贵的前作本身就有军国主义相关的争议),更不用说两个不会演戏的主角完全没有能力拯救干瘪的角色塑造,文戏的观感就如同一脚踏空;相对最好的自然是对原子吐息的细部展示,VFX实现度相当可观,捕捉到了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对比《新·哥斯拉》与《-1.0》的话,山崎贵的电影意识、对哥斯拉影像的理解以及梳理政治议题的熟练度都差了痞子一大截,更反衬了前者的珍贵吧 。
很难想象东宝70周年庆选择了具有极右翼背景及收其资助的山崎贵来执导最具有反战反核意义的系列,在其试图同时讨好左右两翼的表象下是浓厚的新右翼宣传:借由对二战中神风特工队及其他“自杀式”的反思去得出肤浅的“并不需为国家或政府而战”的结论,但将对抗哥斯拉的过程扭曲为“为自己与未来而战”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将哥斯拉比作广岛核爆本身 (银座后的黑雨) 以强化受害者而不是施暴者的身份,忽略原作或前作中其原本更深层的广义的悲壮的核或战争概念,理想化地借用了二战中未被摧毁的军备来实行抵抗,在结尾浪漫化集体主义与军礼,企图为当下的“重武装”所正名。
而就电影本身的执行也是糟糕的,拖沓的暗转分割的生硬结构,过度说教性且诡异的情感渲染和人物塑造,毫无新意的配乐,强扭的大团圆结局...
對這部片可說是久聞其名、期盼已久,東寶越卡、越限制地區放映反而想看的慾望越高,如今終於在上映半年後登陸流媒體,終於能一窺東寶不讓全亞洲區盛大上映的真正理由,實際看完後果真能理解東寶此番操作的背後緣由,作為70周年的紀念大作,影片時間線設在遠比初代更早的年份,片頭以1945年二戰末期揭開序幕,再來時間線便在1946~1947之間跨度。
二戰結束後的重建初期,便是本片的主要時間線,人物設定上以軍國主義的餘孽:逃逸的神風特攻隊隊員反應部分軍人對戰爭的態度,再來就是哥佬毫無理由的踏平一切,基本上本片在各方面上是最接近初代1954版的味道,戰後重建初期的滿目瘡痍、濃濃的復古昭和味、哥佬的起源歷程、最後打哥佬的人類團結過程,以及其經典配樂的運用,都足以看出它是奔著初代70周年的紀念意義去設計、致敬的。
唯獨跟初代不同之處就是年代設定更貼近二戰結束初期的日本,也因此軍國主義的殘存氣息、神風特攻隊精神的延續便成為本片主要的劇情設定之一,片名-1.0的設計便由此而來,亞洲區直接全不上映或許正是東寶想規避劇情設定敏感爭議而選擇逃避的真正原因。
撇除敏感設定不談,單就電影本身,毫無疑問日本再次坐穩了正宗始祖的位置,此次換山崎貴當監督,文戲的部分還是有日影一貫緩慢的問題,但是在哥佬發威的場面上白組毫無疑問交出了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單就1500萬美金的預算便狠狠屌打了好萊塢2億美金做出的品質。
在低預算的背後是山崎貴特效出身的專業遠見,以及白組用血汗灌溉出來的視覺震撼,好萊塢近幾年的怪獸片已全然遺忘巨物所帶來的恐懼以及震撼,山崎貴在片中充分利用了哥佬身為巨物所帶來的深層恐懼,結合本片的年代設定,二戰結束重建初期便迎來哥佬的迎頭踐踏,二戰的PTSD火速被燃起,哥佬的衝擊波是核爆的景象復刻,哥佬的踐踏是美軍轟炸的恐懼回歸。
1954年的初代在滿懷著二戰結束重建初期的PTSD下傳遞出反戰思想、核輻射議題,軍國主義氣息已蕩然無存,山崎貴的-1.0以軍國主義的餘孽設定上演從二戰中潛逃的神風特攻隊員在未來以保護家人、替同梯復仇的動機,再次履行神風特攻隊未完成的視死如歸精神,不當歷史片、不過度解讀山崎貴的意識形態,單以哥吉拉電影看這樣的設定確實頗新鮮。
第三幕人類合攻哥佬的情節配上經典配樂既熱血又令人滿心澎湃,最後設計神風特攻隊以「口爆」的方式解決哥佬,完成神風特攻隊昔日未履行完的任務,為影片嚴肅的氛圍增添了一股戲謔感,而這股戲謔感用符號去解讀正是日本對美國爸爸丟核彈做出最佳的回應(反擊)方式,看到這被狠狠的逗樂了,能用這樣的方式狠狠楷油老美一番不愧是小日本🤣。
不過看到這也算正式看明白一件事,除了黑澤青前年拍的《間諜之妻》,觀眾是不可能在日本導演的二戰電影看到悔過的的心態,他們只會把自己包裝成被美國爸爸凌虐後的受害者,全然不把對中國、韓國、台灣,甚至東南亞國家的入侵所造成的屠殺當成罪孽鑄下的主因,或許二戰後的歷史課本就是以受害者的身份這樣教育後代的人民吧。
整體來說《哥吉拉-1.0》是符合原先預期,且再次奠定日本「正宗」地位的哥吉拉電影,撇除片中的文戲不談,以及山崎貴潛在的意識形態創作不談,在特效場面上人類對巨物的主觀恐懼塑造上是繼2014年蓋瑞斯艾德華為傳奇影業拍的第一部《哥吉拉》電影後最佳,哥佬毀天滅地的發功場面帶來了遠比近期上映的《新帝國》更震撼的視覺呈現,影片濃郁的復古色彩營造出的老昭和氣息也是一大加分。
喜歡片中所有哥佬登場的毀滅鏡頭,也喜歡第三幕軍國主義餘孽自主團結對抗哥佬的熱血橋段,最後也喜歡山崎貴用極為戲謔的方式結合神風特攻隊的精神延續,口爆(處決)哥佬的設計,美國爸爸會這麼愛本片或許也是因為被山崎貴最後的黑色幽默給逗樂了也說不定。
另外美波在片中的火車吊掛特技鏡頭正巧撞了阿湯哥去年在MI7玩過的火車特技鏡頭,神木隆之介最後視死如歸的神風特攻隊精神延續也撞了阿湯哥扮演獨行俠的經典形象,阿湯哥在大銀幕上最經典的兩個銀幕形象都正巧濃縮在本片中了,果然日本人真的好愛阿湯哥阿🤣🤣。
另外本片才是去年《奧本海默》真正的兄弟片,哥佬發威產生的核爆景象完全可與《奧本海默》產生遙相呼應,兩部片的片段甚至可以相互穿插,奧本海默做的球正巧在同一年尾山崎貴以哥吉拉的方式正面回應了,甚至還拿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
單論特效本身白組用低廉預算的嘔心瀝血確實屌打好萊塢2億美金重工業做出來的品質,獲得奧斯卡肯定無疑是實至名歸的,但以政治角度解析,或許奧斯卡給予本片肯定也是帶有一定目的性,讓它在形而上成為與奧本海默同屆、同主題的核爆對照組。
本片的大賣希望能拍續集《哥吉拉0》,片尾其實已埋好伏筆了,就看東寶未來有沒有計畫再繼續用軍國主義的餘孽設定拍自己的哥吉拉電影了。
★★★☆#哥吉拉負一點零#山崎貴 #神木隆之介#濱邊美波 #安藤櫻#青木崇高 #吉岡秀隆#山田裕貴 #佐佐木藏之介#佐藤直紀 #Godzilla#MinusOne
第2162部2023年,科幻灾难剧情电影《哥斯拉-1.0 ゴジラ-1.0》哥斯拉肯定是好哥斯拉,毕竟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这个电影感觉还是有一些私货,总觉的看着不舒服就是了,看在消灭那么多小日本的份上,就不打那么低的分数了。
从标题就挺难懂的,不看简介,我以为是 扛1.0呢什么玩意,还想反击吗?
剧情上可以讲真爱生命,但是从神风特工队上来说就有些,反正从情感上,我是不好接受的,毕竟当年大多数的小日本是不接受投降的。
并没有那么多无辜的小日本。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是反战还是想历史修正,有些故意的模糊概念, 这里剧情又妄图修改历史,又充斥起了他们病态的爱国情怀,确实没有考虑亚洲其他国家的感受。
回来说哥斯拉的镜头,细节还可以,就是动作有些僵硬,不过仅有的不多的镜头,还是效果不错的,喷射很过瘾就是站那看爆炸的剧情有点无脑,最后也不知道是被辐射了还是附身。。
看着很迷,毕竟被冲击波冲出去,皮肤还是如此白嫩,也不是一般人。
(当然女主还是挺好看,有一说一, 终归是 滨边美波 嘛 ).我还看过也是这男女主一起演的【 尸人庄杀人事件 】(也那么回事)他们确实这个类型的片子接的多(捂脸)
总体来说,槽点不少,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吧,多少还是有些膈应的说。
还是关注哥斯拉怎么霍霍小日本吧。
-我是喷射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两颗星,这分数只是给哥斯拉加油的。
Variety评论《哥斯拉-1.0》:怪兽明星满足观众对怪兽电影的一切期待。
就像好莱坞鼎盛时期一家制片厂借出的签约电影明星一样,哥斯拉在美国怪兽宇宙短暂停留后,又回到了日本母公司东宝,在《哥斯拉-1.0》中占据了中心舞台,这是世界上最长连续上映的一部明星IP系列片。
山崎贵的这部翻拍作品以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为背景,以宏大的风格回归本源,呈现引人入胜的人类戏剧和壮观的大规模破坏。
自 11 月 3 日在日本上映以来,《哥斯拉-1.0》已累计票房高达 2000 万美元。
它在美国和海外院线的登陆作战将于 12 月 1 日开始,有望使这个传奇怪兽原本就十分庞大的粉丝群更加扩大。
东宝自《新哥斯拉》(2016 年)以来的第一部真人电影与37 部系列电影中的其他电影相比,更接近本多猪四郎 1954 年原作的精神,从而截然不同于近年东宝和华纳-传奇的各版哥斯拉。
这部耗资 1500 万美元的影片的制作成本只是华纳-传奇怪物宇宙的《哥斯拉:怪兽之王》和《哥斯拉大战金刚》的零头,但它所带来的情感红利比这些电影更强。
它无法与华纳-传奇怪物宇宙的超真实视觉效果竞争,也不想这样做。
(译者注:山崎贵已表示本片实际制作成本低于1500万美元)虽然编剧兼导演兼视觉效果总监山崎贵仍然用远逊于华纳-传奇版哥斯拉的资源创作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镜头,但他也狡猾地加入了一些稍微老式的效果,例如尖叫的临时演员在类似于老式背投效果的场景前面奔跑。
在这里,以及诸如哥斯拉用牙齿从铁轨上拔出通勤列车等段落,这一部分是向初代哥斯拉和前数字时代的皮套演员加微缩模型的效果致敬。
《哥斯拉-1.0》是第一部以年代戏形式登场的哥斯拉电影,它上映时正值人们对日本未来的防务政策进行大量讨论的时候,而它的剧作主要关注二战期间服役人员的后果。
在这里几乎看不到那些在哥斯拉冒险中一路跌跌撞撞的政府、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重点是平民在面对看似必然的毁灭时采取集体行动。
影片中日常英雄中的首席人物是敷岛浩一(神木凉之介饰),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战争的最后几天,他是一名神风特攻队飞行员。
浩一假装引擎出现故障,前往虚构的大户岛进行修理。
他的谜题刚被揭穿,哥斯拉就从深处出现,消灭了除了浩一和驻军首席机械师立花(青木宗高饰)之外的所有人。
浩一原本可以拯救人类并消灭这个生物,但他当时已经被吓傻了,但他带着幸存者的内疚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回到了平民生活,这要归功于神木全心全意的表演。
将浩一与山崎 2013 年红极一时的《永远的零》中的主角进行比较是很有趣的,该片讲述了一名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在为天皇光荣牺牲和为家人生存之间左右为难的故事。
这里传达的信息是,神风特攻队的幸存者不应为”没有赴死“承受羞耻或自责,这将引起现代观众的强烈共鸣。
浩一回到东京,东京已经是一片绝望的废墟,跟刚被哥斯拉踩过没两样,浩一遇到了典子(滨边美波 饰),一个年轻女子,她照顾了一个孤儿女婴秋子。
在好心的邻居纯子(安藤樱饰)的帮助下,这对夫妇出于需要共同组建了一个家,但直到情节深入时,言情才成为方程式的一部分。
剧本明智地决定,在漫长而黑暗的日子里,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当光一在扫雷船上找到一份工作时,日子开始变得光明起来。
在哥斯拉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之前的平静时期,浩一和一群富有魅力的退伍军人之间存在着令人愉快、讨人喜欢的友情,其中包括粗暴的秋津船长(佐佐木藏之介饰)和书呆子气质的海军技术天才野田(吉冈秀隆饰)。
这样稍微好一点的日子自然不会持续太久。
得益于美国比基尼环礁核试验,一只更大、更愤怒的哥斯拉——浑身充满全新的、带辐射的可伸缩尖刺鳞片——苏醒并直奔东京。
由于日本自卫队已不复存在,而美国又全神贯注于应对苏联的军事演习而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哥斯拉闲庭信步一样摧毁日本大部分城市并成为日本战后创伤的可怕体现。
这一主题在民间人士匆忙聚集在一起讨论避免毁灭的计划的场景中得到了强烈体现。
出于对现代情感的认可,任何不愿意参与如此危险任务的人都没有什么可耻的。
但对于浩一和战友们来说,击败哥斯拉是克服战争结束以来困扰他们的创伤和动荡的唯一途径。
为此,一项非常奇特且极其乐观的计划被酝酿出来(涉及氟利昂气体、巨型气球、摇摇晃晃的拖船和供光一驾驶的强化飞机),在哥斯拉电影的世界观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通向成功的选择。
尽管在情节上有一些失误,但山崎贵深思熟虑的剧本依然坚定,并且在适当的时刻点缀着令人愉快的幽默。
大部分人物文戏都是严肃而真诚的,但山崎总是记得我们身处 B 级电影的怪物世界,只是这次的文戏不那么做作。
佐藤直纪微妙的管弦乐配乐与电影的情感暗流完美契合,当大G踏上战争之路时,它美妙地跃动起来。
听到伊福部昭 的原创哥斯拉主题曲总是令人愉悦,它很好地融入了音景。
随着哥斯拉最近的暴行尘埃落定,我们可以再次惊叹,一个曾无数次将东京夷为平地、威胁人类生存的怪兽之王,居然能够成为备受喜爱的文化偶像和东京都新宿区官方旅游大使。
虽然通常造成巨大规模的破坏和附带损害,这位最具可塑性的怪物也扮演过几次英雄,并从可怕的敌人手中拯救了世界,如《哥斯拉大战黑多拉》(1972)中的烟雾怪物。
无论是被简单地视为一个强大的掠夺性电影怪物,还是对它苏醒的那个时代的恐惧和创伤的隐喻,哥斯拉作为英雄或反派的持久吸引力是电影中真正的奇迹。
尽管这部电影很有趣,但它完全没有必要以一个镜头作为结尾,暗示哥斯拉可能最终不会被击败ーー震惊、恐惧。
如果我们想要思考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确定的,那肯定就是这只巨大的放射性蜥蜴能够再次站起来并且继续践踏它。
看开头男主拒绝作为神风特攻队一员自杀式空袭,以为是借鉴了佐佐木友次的经历。
所以想当然认为不敢开枪是因为生性善良,如同《血战钢锯岭》的男主。
一直到哥斯拉出现前,我都以为本片持如此反战观念。
结果男主在破木船上轻松摆脱阴影开枪射击哥斯拉,实在是让我大吃一惊。
平安回家后,男主同女主吐露心声,说出“这次我想认真活下去”的台词。
这时我才了解到,原来男主并非是出于反战观念不愿开枪,其实是想开枪求玉碎却有贼心无贼胆!
何其荒缪,为了摆脱哥斯拉带来的死亡阴影奋而开枪。
如果将哥斯拉替换为敌军(美、中、俄、朝),按照电影逻辑。
只要是为了活下去,杀死别人都是合理的?
人权可不是如此自私而低级的理念啊!
小日子如果这么纯个体、纯日本人视角,躲在阴影里看不见旁人式自我理解二战史,那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对此真实的历史,佐佐木次男回到日本后,因为逃跑不受家人待见反而一个人生活,并不觉得有错,也没有为害死他人而自责。
说到底,害死这些“战友”的人不是那些决策者吗?
为什么一切都要从自身寻求答案呢。
可悲又狭隘!
战后这些曾经的军国主义执行者也并未有抵抗“哥斯拉”这样翻身的机会,反而因为军人身份被瞧不起。
(具体可参见《麻雀放浪记》)影片却要将二战时日本军人塑造为英雄?
这就好比国内写历史同人我“大清八旗”踏平寰宇一样可笑,只能说折射了不少日本人可笑的民族主义。
在日本遮遮掩掩的历史教育下,究竟有多少日本人为曾经的“皇军”战后悲惨遭遇同情?
女邻居抱怨男主如果毫无畏惧牺牲日本就不会战败,是否代表了日本主流观众的意见与心声?
实在是让人好奇。
“都是因为你没开枪,他们全死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反讽,完整的展示了日本人不会反思自我侵略性,总觉得是不进攻导致自己失败。
这正是他们反战败的思想。
但相比于某些三观不正的作品,我认为本片是倾向于讽刺。
最悲哀的一点是,男主被女主推进巷子口,幸免于难,然后他看到整个城市盲目疮痍,回头再看哥斯拉,眼里依旧是恐惧。
面对这样的敌人,一瞬间连愤怒的情绪都不可能产生,只能痛苦的嘶吼,因为太可怕了。
敷岛一直陷于神风特工队的桎梏出不来,所以他才会总是渴望自我牺牲,这恰恰是被洗脑后的结果,尽管他之后知道了哥斯拉有多可怕,哪怕是当时开枪了也无法阻止攻击,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他的太容易被别人道德绑架,把一切祸患都当做是自己的错误。
日本人总是很擅长塑造哥斯拉的恐怖感,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日版哥斯拉永远好于美版的原因。
哥斯拉虽然暂时会被摧毁,但不会完全死亡,它总有办法重新复活,这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方便于出续集。
但或许还有一种解读。
那就是人类的劣根性难以消弭,那个恶臭的味道永远会吸引哥斯拉,它怎么舍得死呢?
如果这片子不是因为奥斯卡而且还上了网飞,我估计是不会去看的,而且这片子在欧美很火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其特效成本低而嘲讽漫威这几年的大制作烂片罢了,片商把这片子放到欧美市场倒是很聪明,作为一部纯日本影片能在欧美拿到这么高的热度挺成功的。
看完之后发现这片子其实是挺好莱坞的一部片子,把男主角换成美国大兵,成长弧线就是典型的PTSD治愈过程,后面的老兵开船完全就是《超级战舰》的翻版,最后男主角干掉哥斯拉也很英雄主义。
最后弹射座椅那段,我觉得改成让男主角不知道会不会更好,一方面能做到电影里的伏笔给观众惊喜,一方面也让男主角从过去的“怕死“到后面的”为了正当的事死去“这个成长弧光更加完整,最后他知道自己被上司救了之后也算是脱胎换骨,知道了生存的真正意义。
这片子特效确实不像过去我看过的日本电影,确实做的很真实,怪兽部分也没有那些漫改片里特别强的CG感。
剧情上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如何用当时的科技来对抗哥斯拉,用有限的手段来解决如此巨大的怪兽确实很难,最后的解决方式也比较戏剧化。
关于反战部分,其实这片子差一点就能达到新的高度,因为片子里的角色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这次是”受害者",是”被侵略者“,他们这次扮演的是保护自己国家的角色,所以只需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去扮演的是”哥斯拉”的角色就行,哥斯拉在本片也确实是个完完全全的反派,然而片子还是在这里止住了,变成了纯粹的对“生命宝贵“的歌颂。
看片子之前没想到神木是主角,我对他的印象还是在浪客剑心,听神明的话和SPEC里,主要也是他的娃娃脸实在是看不到成熟的部分,但这部片子的化妆挺好,而且是我少见的在一部日本电影里看到了男主角坑坑洼洼的脸,不带滤镜不带化妆,挺真实地表现了男主角的状态。
安藤的角色比较酱油,戏份不是太重。
女主角不太熟悉,一开始以为是吉高由里子,后来发现不是。
另外日本电影一般音乐都不错,这部片子音乐就比较一般,估计是预算不高没请到著名音乐人吧。
整个电影看起来,表面是:不要做自杀式的神风特攻队,实际上是“不要做战败时的神风特攻队”,而在有战胜希望的战场里拾起这种军国主义思想。
主角只是因为懦弱没有执行“玉碎”,从头到尾都是对神风特攻队的认同,机师、主角、回来遇上主角的那个女的,代表着士兵和普通民众,方方面面体现了对这种军国主义带来的玉碎精神的叫魂。
更别论主角一直抱有“我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执念,扁平化看就是主角在另一个战场上完成了神风特攻队的任务。
新式极右,我不认同现在政府的所作所为,我抨击现在政府的战败,我要成为新权完成“未结束的战争”,也就战争转化成了怪兽。
丝毫不提或者说规避战争源头的反战,不说自己对其他民族造成的伤害,只论侵略者一方遭受的苦难,仅仅是反对当下政府代表的他们战败了。
也许有人认为,以赴死之姿打击怪兽维护国家安全是普遍性认为的正义故事,单论确实是。
但是既然自己设定了战末的背景,套了反战这层皮,那么被人质疑表达上的倾向性就不是苛刻。
现如今除了经历过战争的宫老爷子这样对战争有清晰认知的老一辈人,本子已经基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反战思想。
一是教育如此,二是大多数人不愿剖析和弥补上一辈犯下的过错,人性使然,三是本子整个民族秉性如此。
视效、节奏、剧情、演技,都比七年前的《新哥斯拉》完成得更好。
该片斩获2023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日本上映后,连续三周拿下本土票房冠军,总票房年度第六。
截至2024年4月12日,该片的全球票房约1.16亿美元(除日本外,不在亚洲国家上映)。
15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202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目前,《哥斯拉-1.0》IMDb评分7.7,MTC评分81,烂番茄新鲜度98%,爆米花指数98%综上,《哥斯拉-1.0》无论在日本还是西方,无论在文艺界还是商业层面,这部“给东西方都递了刀子”的电影获得相当不错的反响。
“新哥斯拉”是古老的水生生物因吞食各国往大海里倾倒、丢弃的核污染物而诞生的,该设定传达出“反核”、“环境保护”的主张。
《新哥斯拉》是日本年轻官员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海洋核污染”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二战后日本军事主权的控制 与 二战后日本政府的官僚主义、老人政治、自大。
《哥斯拉-1.0》是日本法西斯退伍军人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1945年法西斯日本的核打击、1954年比基尼事件的核污染 与 法西斯日本对日本军民的伤害与信息控制。
在《哥斯拉-1.0》中,虽然哥斯拉早已存在,但导致其变异为更有压迫感、更有杀伤力、更抗击打的核污染巨兽,则是因为1954年3月1日的比基尼事件。
现实中,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该氢弹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750倍,由于错误估计,试验后让马绍尔群岛多出个“国难日”,让日本渔船出现了核辐射受难者,让太平洋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1946年到1958年间,马绍尔群岛遭受了多达67次的美国核试验)比基尼事件促使日本影视界诞生了初代哥斯拉的作品。
《哥斯拉-1.0》算是回归初心,再次唤醒日本人对美国核弹的恐惧,再次提醒西方人要看到美国曾经对日本的伤害。
哥斯拉发出热能射线引发的轰炸,其视效形似核爆,似乎寓意着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的核打击。
打败哥斯拉,不止是克服日本人心中的核恐惧,更是控诉美国对日本人的核打击。
《哥斯拉-1.0》中变异版哥斯拉的出现,时刻提醒着日本人和西方人:别忘了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
后来,主角驾驶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让变异版哥斯拉遭受口爆。
说到男主,因为怕死所以不去执行自殺式袭击任务的设定,既能为后续的人物成长铺路,又能最大程度降低主角作为未上过战场的神风特攻队成员的“罪恶感”。
为了保护家人同胞、替战友报仇,男主最后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朝向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发起致命一击。
最后活了下来,是因为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有弹射装置。
新增的弹射装置,是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战胜了“一亿玉碎”的反人类宏大叙事,主创以此批判法西斯日本政府无视日本军人性命。
战胜哥斯拉之后的集体敬礼,让男主的法西斯军人身份盖过了更广泛、更本真的国民身份。
影片片面强调了日本是美国核武的受害国,却避开不谈1945年之前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亚洲诸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屠杀罪行,避开不谈1945年两次核爆之后变相促使了日本法西斯逃脱全面清算。
只剩一句“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在回响。
这还挺昭和的。
山崎贵映画的集大成者,《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的时代氛围,《永远的0》的历史厚重,还有其专属的精致特效,一切元素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哥斯拉电影。1500万美元的预算呈现到如此程度的美术和特效,奥斯卡真的是实至名归。下载的版本最后一段没有字幕,特么的。
周深大战哥斯拉
这片就很割裂,54版的反战主题,又融合了时下反战败的思潮;zf不顾百姓死活,民间自发组织打怪部队,又认为武器再好一些就可以避免更多死亡,结尾用神风队的方式完成一击还活了来……这并不是导演山崎贵的私货,反而这个人算是非常圆滑,在这部70周年的电影里融入了各种倾向的暗示,导致无论是左还是右,都能解读出不同的观点,但反作用就是双方也会认为这片是自己对立面的。
每次对抗的解决方案总有新思路 离不开美国武器的焦虑与战争牺牲的煎熬;黑白版效果不错
哥斯拉几次登场都制造了很好的压迫感,相比之下文戏显得有些套路化冗长无趣。毁灭银座那一部分哥斯拉都快贴到脸上了记者们仍然在楼顶坚持报道,日本的社畜平日里到底过的怎样一种生活啊?
说到对生命的轻视,是集体主义的通病,你们日本还真排不上个。怪兽打飞机真的是经久不衰的题材,这次还是在水里打飞机。敢死队的精神也许不是敢于去死,而是敢于勇敢的活下去,或为了自己,或为了家人,或为了理想。
氛围感拉满 好久没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哥斯拉正统电影了!!期待日版续作!
[2+]感觉我整个人被哥斯拉吃掉,都没有你们让民众自发对抗哥斯拉,还冠之以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战的口号更可怕。以及日奥把最佳影片给这种货色,谁说这不也是一种主旋律呢,骂两句政府跟国家就当自己是反抗先锋,为自由而战了,真的别装了。(and我安藤樱一共戏份感觉没有两分钟,日奥好爱😭)
最大感觸:小孩哭的確比哥吉拉吵
终于看到了!是我等待最焦灼、最期盼的一部嘎叽胖,算圆满又有点没得劲儿。无敌迷恋哥胖的炫蓝背脊,充电时尾巴往上延展的卡扣感超好看,还有这次胖的皮肤无敌邪恶!头小身子壮硕,眼神犀利冷血,最后爆头更是一种特摄史上难得的惊悚。遗憾的点就是人类侧写太主旋律,但也无可厚非,甚至让人对战败后的日本民众生活情境有窥探一二。然,神木演技实在有些木讷,好多关键点看不到悲痛欲绝,只是清淡的迷茫,最后孤身炸胖和跟人类的对手戏倒还行。女主超勇敢,真希望下回她能在特摄片里演石原里美那样的参谋角色。总体没有爽到吧,但也踏实了,配乐仍然经典。结尾那点海底细胞重生,感觉又即将诞生一种人类对哥斯拉全新的解读。
35人的特效团队能到这个水平,确实牛逼!特效不错之外,音效也很顶,被炸到手心冒汗了。这类怪兽电影的出现就是明电影院存在的必要。不只是战后社会的重建,也有人类感情的重新链接,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个人组建了一个家庭,这何尝不是一种战后生存过家家。反战之战,隔靴搔痒,中心思想和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一样神经错乱。很重的鼓点搭配哥斯拉的脚步,有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巨兽进行曲》的气势,可惜没有血浆飞溅的画面,不够cult。开着战机炸怪兽,周深牛逼!
制作再精良,艺术性和商业性平衡得再好,如此明显的军国主义私货真的很让人不适,表面是反战,但是对逃兵的刻画是遗憾,是恨自己不够勇敢,对国家的反思是铁皮不够厚,装备不够强,自杀行动没有人权,做出的改变是,加了一个逃生座椅。都什么年代了,还拿那一套过时的公认的错误的思维鼓舞人心呢。
山崎贵,典型的出道即巅峰
本片在北美有不小规模的排片量,算是在美国拍了三部哥斯拉之后,日本电影的一次返朴归真式的民族性回应。用男主从“向死”到“而生”转变的叙事,来反对并重新辩驳了美国人总结的“菊与刀”,但是这个转变期间的挣扎可是溢满了男主的“罪与耻”文化,像极了战败后的认输不认错……导演倒是毫不掩饰拿来主义,《大白鲨》美版《哥斯拉》《敦刻尔克》等等的设计和桥段都看到了。主要意图还是向日本御宅群体喊话,要齐心协力,要付出奉献,要日本制造,不要依赖他国,别相信本国政府,就是相信自己……
由民间出面组织是因官方过于忌惮美苏关系,美爹真是比哥斯拉还要恐怖的存在。只看到了日本作为战败国对战争的谈论,毫无展现出作为战争发起国的反思。
“让怪兽多出场反正大家都不想看人”何尝不是传奇宇宙之流创作越发垃圾的遮羞布,难道不是这样的作品才配叫电影吗。 一开始臆想的错误情节:机械师知道男主准备大义赴死,故意将逃生舱的机关说成引爆的按钮,其实引爆根本不需要按钮. 当男主因此拼尽全力保全生命后,终于完成了他心中机械师对自己的救赎.
最讨厌夹私货的本子反战片, 搞得自己好像受害者一样
大银幕Dolby版。两星半。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日本输掉了真实(二战),就必须要在另一端赢下虚构/幻想,所以通过哥斯拉再次开启战争,相当于一次reset,用视觉特效赋形,这当然是一种技术致幻的白日梦了。对于哥斯拉作为死者亡魂的化身这一期待并未达成,只看到了成倍的苦难与虚幻的胜利。全CG制霸太美式方法了,除了哥斯拉的日式造型保有之外,可以说特摄味所剩无几了。倒是片中的几次原子吐息(核破坏)有着较好的呈现,因此加上半星。
神木隆之介某个角度有点像钱小豪+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