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还在国内的时候,我曾经将《神战:权利之眼》称作一坨黄金屎。
而随着《爵迹》的出现,我依然无意收回这一观点。
那国外的屎就是香咯?
当然不是。
屎,只有臭和更臭。
如果你摆在闭关锁国的自家厕所里,想怎么吹捧怎么处置都无所谓。
但如果你摆在一个美食广场里,桌上不仅有别人的鱼香肉丝,还有老外做的海鲜烩饭,怎么可能你去要求别人去追捧屎,别人就会去追捧屎。
美食广场是你家的,不代表食客只能吃你家的屎。
更何况你还很高兴地宣称自己的屎已经拉到别人家的饭桌上了。
毕竟,屎,也是有层次的。
层次很重要,层次能帮助你看清楚自己在哪里,如果有想去的方向,应该要怎么努力。
《爵迹》和郭敬明就很聪明,他们不屑于在层次里玩耍,而是相信资本和名气能够把他们带往更美妙的地方——踩在同一群心智和审美都不成熟的粉丝头上,触碰到一个离抄袭远远的,离汤臣一品近近的地方。
所以大概就是姚明那么高了。
能够到姚明那么高,也算是个神话——一个从未接受过系统训练和接触过行业流程的生意人,在2013年开启的10亿票房《小时代》系列,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情:2012的确是存在的。
过了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就开始跑得更偏了。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感谢中国电影行业的巨大泡沫。
正是你们在这3年来不断的吹水和注水,才让《爵迹》至今为止的3亿票房显得并不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同时,让看着依旧不那么有趣的青春片和看着依旧不那么真实的主旋律显得是那么的救世主。
《爵迹》和郭敬明的原罪到底是什么?
那就是骨子里对电影行业规则不屑,但依然异想天开想要空降当大佬的狂妄自大。
我承认《爵迹》使用了动画的表现形式,但我不认为《爵迹》是个电影,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不伦不类的东西。
Don't get me wrong. 自2007年被罗伯特·泽米基斯彻底玩坏之后,写实化的动作捕捉CG动画作为电影的一种形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空间和价值,除了作为游戏CG存在以外,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几个作品。
卡普空为了卖《生化危机》的游戏,我们就有《生化危机:恶化》和《生化危机:诅咒》,以及明年的《生化危机:复仇》;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为了卖《最终幻想》的游戏,我们就有《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最终幻想:圣子再临》和《最终幻想:王者之剑》;碰上漫画过周年纪念,我们就有《宇宙海盗船长哈洛克》和《苹果核战记》,偶尔还有个《星河舰队:入侵》蹦出来刷一波盗版靓汤的脸。
而《爵迹》又把自己摆在个什么位置上?
其实这也并不值得琢磨——不用明星刷脸不挣钱没人气,用了真人去演又无法满足12头身长臂猿的郭式奇幻审美——此时的真人CG,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自己财大气粗又有人跳火坑,何乐不为。
而最后,《爵迹》也完美地实现了它融化在自身血液里的世袭定位——那就是一个满足(心智)未成年的粉丝们(和郭敬明自己)无处安放的性欲的硅胶性玩具。
中国首部?
那是说给没有尝过海鲜烩饭的人听的。
很抱歉,这个时代,喜好写实CG动画这一口的观众本来就不多,况且这些人十有七八都是尝过海鲜烩饭的。
那《爵迹》在各大平台上都起码有4分,岂不是打分的人都是傻子?
我相信,《爵迹》在大多数平台上得分破4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们只有5星制。
给个3星就是6分,给个1星还能得2分。
平均下来,一个3星就顶了3个1星,多么划算。
而豆瓣平台上,这一打分比例远高于1比3,直奔2比5。
That's MATH, BITCHES.Also simple logic. 可惜,这个玩意儿,《爵迹》是一丁点没有。
吔屎啦,《爵迹》。
《爵迹》抄袭《Fate》设定,重要吗?
当然重要。
但对于一个大量使用在2005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之前从来都不存在于流行文化中的“魂器”一词的,连载始于2009年的青少年向小说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瞧,人家连享誉全球的魔法小说系列及其优秀译者马爱农、马爱新都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ACG群体算什么。
那人家抄的好就行了呗。
是吗?
这种流传于民间以及《爱情公寓》吹水处的流氓态度,还是少讲一些为好。
就算搁下道德问题不谈,《爵迹》在各个层面上的表现,都难以让人称之为一部电影/动画。
郭敬明作为外行人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在《爵迹》中再一次暴露得淋漓尽致。
剪辑异常混乱,叙事毫无逻辑,动机不明交代不清,演员无调教,镜头不连贯,人物使劲坳造型,剧情毫无吸引力,台词的耻度一如既往爆表。
这些硬件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能达标,满满全是设计缺陷。
前一秒还被戳死秒杀,下一秒活蹦乱跳性格错乱:明明能用冰天雪地冻死,偏偏要戳两下让他活下来;明明随随便便就一飞冲天加瞬移,偏偏要在地上跑上两步秀个腿;明明是高级术士,偏偏跑不过一个杂鱼;明明哥哥变冰棍,妹妹愣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如果说《小时代》比这还差,只能认为挣了更多钱的《小时代》远要比《爵迹》更接近套现粉丝钱包的无耻下限。
要是从10分涨到12分也算是进步的话,那么这张满分100分的卷子可以自绝于人民了——做到60分70分80分90分的那些导演,简直就是拉屎不洗手,根本不是人。
尊重《爵迹》及其工作,就是不尊重兢兢业业的其他更有资格和资历的电影人,而不尊重这些老一代电影人,正是时下反权威大潮中最习以为常的事情。
好一个投其所好,其乐融融,人人得而诛之。
引以为傲的顶级国产特效,依旧是顶级的国产特效。
人物如硅胶,除了毛发其他人体材质统统硅胶化,细节几乎没有。
建模上难以跨越恐怖谷,面瘫表情怎么调教都不自然,转头说话眼睛一动不动直逼恐怖片,甚至在有对白的场景,连眼睛的方向都对不齐——陈学冬剑指坐在地上的林允,眼睛竟然在直视前方,如果不是视觉障碍就是下巴有特异功能——而在建模和材质的精细程度上,不仅仅主角和吃瓜群众差异明显(简直就是套了模板),就连同一个角色在不同镜头下都有着明显差距。
拉长的肢体运动起来充满了不和谐,这是因为仅仅拉长了身体并没有构建出来相匹配的运动学结构,整个人就成了长臂猿灵魂附体一样愚蠢可笑。
而即使不用真人,这一帮花拳绣腿的主人公举手投足毫无打击感,生怕别人看不出拍戏的时候用的是道具和威亚一样。
正片比预告好?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本着“比差不比好”的审美原则,配合着摘了眼镜都没问题的“3D”,《爵迹》能成功地让不懂行情的观众们享受了一场落伍的视觉盛宴,但究其本质,依然是建立在“不懂行情”这一重要基础上的。
粉丝们可能会有另外的叫法,比如福利。
但在我看来,这叫诈欺。
所谓的“福利”和“互动”,根本算不上表演,叫耍宝,叫猴戏,叫玩票。
安迪·瑟金斯演个猴都比其中任何一个演人强。
《爵迹》在表演水平上可以说是刷新了《小时代》以来的新下限,堪称是真人秀水平的过家家,充分暴露了每个人的缺点。
以林允和吴亦凡为代表的新一代明星,有的在参加“全员面瘫中”,有的在培训“除了大吼啥都不懂”,台词基本功极差,话都说不清。
Mr. 吴说完台词嘴从来合不拢,陈学冬的弱智流“天真”演技成功地让李亚鹏的靖哥哥成为了不朽经典。
而郭采洁、陈伟霆和李治廷为代表的港台演员,不仅在外貌和不多的演技上给这些鲜肉们教做人,还充分体现了一种奇葩的态度:港台演员饰演的角色统统器大活好骚浪贱,眉眼间都是一言不合就开炮。
这倒不是淫者见淫。
而是低级趣味的官人舞剑,意在见淫。
舞的什么剑?
大宝剑呗。
当吴亦凡一言不合就脱个半裸,当全裸的陈伟霆挺着大X对着杨幂脑门使劲杵,当郭采洁和陈伟霆直接裸披黑纱谈天说地的时候,《爵迹》简直就是一个人对一整个群体放出的性宣言。
郭敬明曾说,《爵迹》的选角选的都是适合角色的。
没错,那种不思进取全部外物化的思想境界,的确适合这些真人秀明星而非演员趋之若鹜同流合污。
何为演员?
对自己的职业不尊重,不去和更好的电影人合作提升自己,不去反思过去学习经验,反而追名逐利投向热钱,这真的算不上是个演员。
如果有个内地明星黑名单的话,郭敬明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足以以一己之力将其一网打尽。
和这些不入流的明星相比,刚刚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到一个国际影后奖项的范冰冰,身处其中就像是一个笑话——因为她反而成了唯一一个努力试图表演(还是失败了)的角色——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而郭敬明的所谓导演水平?
毫无逻辑和意图的剪辑和叙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一出是一出,全盘碎片不成一体。
冯小刚能把范冰冰拍成影后。
郭敬明能把范冰冰拍成,well,影后。
反《爵迹》就是PC?
说这话的人恐怕连PC为什么要有个P都不知道。
妄图左右舆论,是有可能做到的;但通过左右舆论来篡改价值,是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
屎就是屎,黄金屎还是屎。
屎壳郎能吃,不代表你也必须吃。
正所谓,Valar Morghulis. Valar Dohaeris.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
无论如何吹水,《爵迹》和郭敬明的神(xiào)话终将会有结束的一天。
但在那一天之前,你侍奉你的青春幻梦和父母的钱,我侍奉我的电影艺术和银魂动画。
幻梦总会破灭,青春总会过去,粉丝总会长大,也总会有新的粉丝步入他/她人生中最美妙的阶段。
但这个美妙的阶段,绝不是郭敬明和《爵迹》造成的,而是他/她在自我成长中实现的。
《爵迹》就是郭敬明捧在手里送上的青春的踏脚石,你应该对青春抱有怀念,但无需对踏脚石感恩戴德。
虽然我们都很希望这块踏脚石不是屎做的,但这还真就是块屎。
至于《爵迹》本身,有一句台词说的真是恰如其分:我现在心里面只剩下一种东西。
悲哀。
对,就是悲哀。
看到有人说故事完整逻辑清晰叙事流畅,你真的看了吗?
我知道你们的爱豆们都好努力好努力,可是面瘫就是面瘫。
陈学冬可不可以不要念旁白了,我知道你努力但是声音扁这是你的弊端。
别再说CG这事了,屠龙宝刀,花钱才送。
电影配乐是唯一亮点。
其实对这电影我真没什么话说了,可是一定要凑够140个字,那我只能发自肺腑的说一句:我知道就是拿来圈钱的,郭敬明很牛叉的几乎集齐了圈钱体质的“一线大牌”们,你厉害!
不针对这里面任何一位大咖,我说的是所有:都长点心吧,如果你还想对得起“演员”这两个字。
😠补充:有人说不要那么苛刻 ,这部电影的CG技术已经是国内一流水准,其实特效很好诶。
是谁规定了因为它是第一部我就得夸他?
这样降低标准真的不会误导大众吗?
我点了红烧肉,店家给我上了盘肉我还得痛哭流涕感恩戴德了?
什么脑回路啊都……而事实是:它并不足够优秀,从各方面。
勇于尝试是好的 ,但是不能因为你从真人转动画,演员就可以是面瘫,这个锅CG不能背 。
这是十年前的CG电影,大家都很熟悉的最终幻想 。
这张哭的看不清表情,是我私心放一张尤娜哈哈
能看到Tifa眼神里的俏皮不这是最新上映的最终幻想15的剧照
恩,这是动画,不是真人(有人说拿国外的对比不厚道,其实技术上可以存在差距,我们也知道短时间内追不上人家,但是这都不能成为演员面瘫的挡箭牌……还有,实在受不了一群人集体高潮鼓吹爵迹技术有多好多逼真…… )技不如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如人且不自知。
补充2:你们说:不爱看别去看。
乖乖回微博去圈地自萌可以吗?
如果没看过,在这儿说不好看才更奇怪不是吗?
本想争论一两句,后来想想算了……心好累……
智商是个好东西,如果没有,去找吧!
补充3:最后几句话,发自肺腑的说……求你们歇歇吧,电影人的谦逊和自省就快被粉丝给吹没了“某人长得好看工作努力所以他的电影电视剧一定好看你说不好就不行”这种思想真的毫无逻辑又二逼。
补充4:本来这纯是我自己的吐槽,没想过会给这么多人看,电影从故事到特效到演员到配乐都只一句话简单谈了自己的感受,当然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你可以不同意,大家见仁见智。
最后说说一颗星的原因:所有演员表演扣一星(但是要说范冰冰在这群人里已经是演技担当了,吴亦凡的脸确实是除了那个狮子以外看起来最顺眼的)。
主线模糊,核心矛盾不知道,多个人物行为动机交代不明(比如努力男孩,怎么就跳反了呢,可能我智商不够看不懂吧)故事发展有些莫名其妙,很多隐藏剧情不是原著粉只能纯靠脑补,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强行塞进120分钟里观众很难消化,扣一星。
故事设定涉嫌“借鉴”,扣一星。
基于片中演员粉丝势力庞大,会造成盲目鼓吹(例如我家爱豆演什么都好看,都支持,好帅好美好酷炫),泼点凉水降降温,再扣一星。
以上 。
作为Fate系列粉丝非常生气,人物和世界观的设定相似度很高,四娘有点过分了啊,连名字和能力都会抄袭啊。
画面对比一下日本的《最终幻想》和《星河舰队》十年前的技术,啧啧啧,几年前最终幻想的20分钟宣传片在大陆播出时,真让人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看到四娘的爵迹感觉自己花钱买90分钟页游体验。
故事情节......就其实是一个打着CG+明星的网页游戏吧?
绝望。
这几年四娘凭借制作噱头和贩售自己的生活方式,成功虏获大批粉丝,然而他本人却只会撇取市场的价值,不会专心做好一部作品。
看他每天发的微博,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戾气,太注重自我成就,每做一件小事都会来炫耀。
有些导演可以为了一部电影连续拍十几年,走遍全国去调研,有些演员为了拍好一部电影,练拳好几年。
四娘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多了心眼,缺少匠心。
参考:王家卫《一代宗师》拍摄过程 (优酷)希望这些粉丝可以慢慢长大,多看些经典作品,多接触一下社会,看清世界的样子。
我们的国家需要的不是浮躁的表面功夫,而是真正做好一件事的匠心。
清晰记得2013年《小时代》第一部上映时,影评人和电影粉丝之间的口诛笔伐。
但因为郭敬明对电影逻辑地完全无视,现在一本正经地去批评他的叙事,反而显得可笑。
甚至,《爵迹》上映前夕,在已经预设了“2016最烂国产电影种子选手”的情况下,内心居然隐约期待,这部绝对与一般水平欠佳的国产电影与众不同,或可掀起新一轮的讨论。
换言之,郭敬明会重新挑战了笔者对电影的某些认知。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郭敬明成功了,笔者完全没想到,有人会将《爵迹》这样的怪物放在电影院,让观众替他买单。
《爵迹》海报首先,在《爵迹》中,仍可见导演对“消费男色”的热情。
还记得(每一部)《小时代》里,摄影机对男性光裸上半身的推摇和大特写吗?
在本片中,得益于CG动画降低的肉欲感,导演将这一爱好做得更为彻底,男性角色挂在股沟的裤子,360度的旋转拍摄的肌肉线条。
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杨幂饰演的二度使徒神音(原谅三观不正的作者想到了“呻吟”)跪俯在二度王爵幽冥胯前的一幕。
作为一部与电影《小时代》系列一脉相承“贩卖男色,丑化女性”的作品,导演“报复女性”的意图,再次令身为女性观众的笔者,感到深深地不适。
至于男性角色之间暧昧的惺惺相惜,以及男女角色尴尬地送作堆,几乎可算是导演的标签,以及得胜粉丝经济市场的必胜利器。
《小时代》14的男色
《爵迹》中,对男色的贩卖更为直接影像怪物《爵迹》令人最为好奇的一点,无疑是“为什么要用动作捕捉,做成一部全真人的CG电影?
”(笔者弃绝技术水平不谈,只谈目的性)既没有主要角色非人态的特型需求,也没有服务观众审美的视觉特效,单从成片效果来看,完全找不到一点苗头。
让人一度认为,导演是为噱头,甚至是为花钱而花钱,但两次观影之后发现,显然我初时的判断,有失偏颇。
首先,我们聊一下“动作捕捉”。
提到“动作捕捉”及“面部表情捕捉”技术,首次巅峰无疑是2002年的《指环王2: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中,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对咕噜(Gollum)一角的成功塑造。
而在那之后,《金刚》(King Kong,2005)、《丁丁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2011)、《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1),让他在“动作捕捉”方面,成为公认最好的演员。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2012)安迪·瑟金斯饰演的Gollum表演片段,虽然依靠技术的完善,但面部表情捕捉非常依赖真人的表演。
其实从这些电影至少能看到一点共性:即,真人电影或动画电影中,对角色有外形(非人形)、体态(特别庞大或矮小)、动作(极其夸张)有特殊要求,但又力求表演上的真实,因此借用动作捕捉技术,来弥补三维动画在模仿动作、人物上的缺陷。
如果照此理解,《爵迹》的做法就显得不甚合理。
1、全部角色均为人形(甚至尽力模拟演员原本的长相体貌,即便把这部作品视作动画电影,还原动作捕捉演员原本长相这件事,都令人费解,毕竟动作捕捉是为了塑造一个全新的,完全不依赖演员外貌而依赖表演的技术),仅仅是做了小脸、大眼、美肤调整;
《爵迹》剧照,电影中,大量吴亦凡的面部特写2、体态上,全部拉长腿,调整了身材比例;3、动作上,并不见任何真人表演加特技无法完成的所谓“超越极限”的标准。
要知道,在电影里(无论是真人还是动画),表演都有无可取代(有时甚至最为重要)的作用,动作及表情捕捉技术的产生也源于此。
但不论演员原本演技如何,《爵迹》中的动画人物在表情和形体上,都有难以否定的僵硬。
《爵迹》剧照,被优化的体态其次,是以CG动画追求真实。
在“与人相似度”和“人对该物的喜好度”之间,存在所谓的“诡异谷”效应(The Uncanny Valley),即,“如果用与人相似程度做X轴,人对该物的喜好度当做Y轴”......开始时,“人类对与自己相像的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情感,但当相像程度达到较高值的时候,人类对机器人的情感就会突然下降,产生厌恶,甚至仇恨的情绪。
”……“当“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在皮肤、毛发、材质、结构、动作方面真实感非常接近于真人的时候,会给观众带来厌恶疏远的感觉。
”这一感觉,首先可以联想参观蜡像馆的体验。
笔者手绘的“诡异谷”效应图但看上去,《爵迹》完全“突破”了这一限制。
毕竟电影开端,一个大特写推到了麒零(陈学冬 饰)脑后的发丝,让观众感受一下画面的真实感。
此外,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人物脸部特写(尤以吴亦凡饰演的银尘为甚,展示细腻真实的人脸皮肤),还有宣传时范冰冰那一头很贵的头发,看似如此注重细节,却没能领观众产生抵触心理,为什么?
《爵迹》剧照,很贵的发丝答案在于,导演对于所谓CG动画制造细节真实,实在与常人不同。
投入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在发丝、男性肌肉、修长的手指、毫无瑕疵的面部毛孔这些地方,功利目的昭然若揭——对明星外型的再次优化,以贩卖给粉丝。
当然,也有可能是导演对于形式美的过度追求,毕竟,《小时代》即是如此让画面美凌驾于叙事之上的。
《爵迹》的三度王爵漆拉,来源微博@电影爵迹2016
《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中的精灵王真正人物仿真,采用动作捕捉及全CG制作的电影,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丁丁历险记》。
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可见,对人物造型、道具、场景、灯光真实效果的追求,同时,因为动画属性,又有常规拍摄水平无法达到的情节要求及夸张表演。
《丁丁历险记》真正的仿真,细致到皮肤、衣料、眼角的皱纹、灯光综上,导演对选择真人动作捕捉的全CG动画制作的理由,似乎呼之欲出。
除噱头之外,就是以这种方式,弥补或者说美化真人在外型上的瑕疵,甚至缺陷——身高、皮肤、身材等,让片中角色形象,既是演员本人,又是演员形象的升级版。
对演员外在形象过度美化,以致失真的程度(且理由并不是为了戏剧效果),细想起来,令人不寒而栗。
仿佛整部作品,都是为了满足导演内心欲望的产物,且这种初衷,不是为了艺术,不是为了市场,甚至不是为了电影作品本身,而是一个假想中世界,那里不是现实世界的人,却是以现实世界人类为模型,批量生产出来的优化产物。
当灯光关闭,观众对着幽暗的银幕,一群与原型似像非像,却各个拥有肩宽窄腰大长腿的替代生物,像人一样谈笑哭闹嘶吼,不自觉汗毛竖立,仿佛一只从人心衍生出的可怕怪物,终于被放了出来。
可悲的是,我们还在替这只怪物买单。
《爵迹》总比《小时代》强吧!
玄幻小说改编的真人CG电影!
可能本身期待值就很低,看过之后反倒觉得还可以,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先说故事,虽然有些凌乱,但还是算把故事背景和主题讲清楚了。
再说最被诟病的表演,网上充斥着对这片所有演员面瘫表演的评论,但请大家别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这片是真人CG电影,这里表演的呈现不光是靠演员自身,更大程度要依靠电脑特效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说,虽然我也认为这片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很一般甚至是差,但影片呈现出的人物的僵硬感,更主要原因还是电脑特效技术的不成熟。
从电影工业角度看这片也算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5分!
ps:其实我挺喜欢这故事的背景设置,看看第二部能拍成啥样?
9月30日,充斥着大量玻尿酸肉毒杆菌及当红小鲜肉的现象级真人CG奇幻电影《爵迹》在全国公映,这是一代文学巨人郭敬明四大名著中继幻城、小时代后第三部被他本人搬上荧幕的作品,据说这部电影的特效还用上了阿凡达的动捕团队。
然而整部影片的人物造型呈现出来是这样子的
毫无疑问身长1米4的郭敬明有着一颗将人做成4米1的心,满屏十二头身俊男靓女配合长剑大刀凹造型更会让人不断在脑海中循环“屠龙宝刀点击就送,一刀9999级”的经典台词。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理解整部电影。
故事虚构了一个叫做艾泽拉斯的大陆,哦,不对,说错了,是奥汀大陆,这是一个被魂力主宰的世界,奥汀大路上的亚斯兰帝国,CEO是三个躲在镜子后面的白银祭司,他们直接管辖七个叫做王爵的部门经理(每个经理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天赋技能,1度王爵只闻其名未见其人,2度王爵陈伟霆擅长吸收灵魂回路,3度王爵汪铎可以操控时间空间,4度王爵郭采洁拥有超强感知并且跟2度王爵有办公室恋情,5度王爵严屹宽可以催眠魂兽,6度王爵西流尔长生不死,7度王爵吴亦凡负责貌美如花……开玩笑的,是无限魂器。
至于这里面出现的魂器魂兽你可以理解成宠物和武器)每个王爵下面都有一个叫做使徒的喽啰。
万一哪天哪个王爵不幸挂掉了,他下面的使徒就会成为部门新的王爵。
电影的开头,2度使徒杨幂就被一只叫做苍老师的狮子摁在墙上猛插冰棍,你以为苍老师是boss吗,大错特错了,苍老师莫名其妙地进入了电影的主角——素人陈学冬的菊花,成为了陈学冬的魂兽,紧接着7度王爵吴亦凡出来说我看你骨骼惊奇是块武学奇才当我的使徒吧,陈学冬觉得吴亦凡很帅于是就答应他成为了7度使徒。
两个人从此踏上搞基旅途。
另一边,5度王爵严屹宽被定性叛逃,背着tfboys的王源正在森林里狂奔,不一会儿被2度王爵陈伟霆追上了,再然后陈伟霆迷之受伤了,后来才知道原来王源是三个白银祭祀中的一个,白银祭祀们其实才是真正的大魔王,当然这个梗是被当作电影结尾的大秘密才揭露出来的,但是现在说出来也没事。
再另一边,范冰冰骑个鸟就出场了,跟之前没被苍老师插死的杨幂打了一通,范冰冰打不过跑了,原来范冰冰是五度王爵的妹妹,而2度使徒杨幂的天赋是受虐后变强,之前被苍老师插也是故意的,为的是提升自己战斗力。
再然后5度使徒范冰冰6度使徒林允7度使徒陈学冬 ,三个人结伴而行过程中遭到埋伏,三个人都怂了,苍老师拼死保护陈学冬,陈学冬于是不再怂包怒杀小boss取下一血。
再然后三个人遇到七度王爵吴亦凡和三度王爵汪铎,一行人被传送到了一个神秘的岛屿,这个岛屿上二度王爵陈伟霆和使徒杨幂,四度王爵郭采洁和使徒李治廷正在围攻叛逃的五度王爵严屹宽。
一边是老朋友的安危,一边是铲除叛将命令。
一行人于是站队的站队,围观的围观。
二度王爵召唤出岛屿上一大批魂兽进行无差别攻击,陈学冬与吴亦凡在战斗中升华了革命友谊,范冰冰躲进洞中探索岛屿的秘密,从洞里爬出来时已经成为了新的六度王爵。
原来整个岛屿都是前任六度王爵西流尔的身体,而五度王爵兄妹的叛逃其实与躲在镜子后面的白银祭祀的秘密有关,西流尔得知真相后选择狗带。
再然后五度王爵就被打死了,范冰冰于是一下子身兼五度六度两个王爵,这么看范冰冰才是最强的存在啊!
可惜变强的范冰冰两股力量冲突难以驾驭只能逃跑了,七度王爵吴亦凡为了跟范冰冰掏心窝子说话于是尾随而去,其他这些王爵看没人可以打了也都走了。
剩下莫名其妙被带到岛上的陈学冬林允一脸蒙蔽。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藏着掖着最大的秘密无非就是亚斯兰帝国的三个白银祭祀,整个奥汀大路的12个白银祭祀都是大魔王,他们在一起可能会毁灭世界。
而王爵们各怀鬼胎,使徒们青黄不接。
再往后的故事,估计就得等爵迹第二部第三部了。
说真的,我觉得这样的电影看个预告片基本上就可以选择pass了,一个个演员五官残酷又邪气,把真人做得如此别扭不说,故事内容还中二到无以复加,盲目追求华丽酷炫,你要不是郭敬明的脑残粉,为了曾经的情怀买票进电影院,你拿着《爵迹》的电影票根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请不要仗着自己是90后,00后所以就可以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粉饰爵迹这种年度辣鸡电影。
毕竟年轻是一时的,脑残是终身的啊!
以上原创文字也被我做成了视频吐槽节目,上传在B站今日头条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搜索“鲁提辖”即可找到。
今日头条视频链接B站视频链接欢迎各位关注我的个人微信订阅号“鲁提辖”(lutixia888)
郭敬明刚说了,拍《爵迹》不是为了赚钱。
而基友陈学冬帮腔:“这次他是想完成梦想。
”哈哈哈哈哈哈哈,请允许我先大笑七声。
比起《小时代》,《爵迹》几乎算得上郭敬明的败局。
要知道《小时代》前两部可是以8500万成本拿下8亿票房,回报率接近10倍,成本3亿票房不到4亿的《爵迹》拍马都追不上。
我得说,论看风向说话,没人比得上聪明人郭敬明。
有钱时候抢钱,眼看抢不到了又说是“我为人民做贡献”。
◁ 智商也有反向筛选我若干年前和同事采访过一次郭敬明。
用“娇小”形容不为过,皮肤极好,几乎没有毛孔,以我当年的直男品味也分不出化没化妆。
采访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他的炫耀,而是他的紧闭和不安全感,以及对随从的颐指气使。
抛过去的任何问题,都像砸在一个光滑的琉璃球上,没有火花,没有细节,没有任何灵光一现。
我恍惚以为自己在采访一个三线小演员。
所以最后那篇专访出刊标题叫《比抄袭更可怕的,是平庸》。
据说郭大怒,也幸好当年几乎没有社交媒体,不然人肉估计都得人肉死我俩。
批评郭敬明和他的作品,从来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有了不道德和违法做前提,接踵而来的成功就像一个笑话:自从我把自己变成了一滩狗屎,就再也没有人敢踩在我头上了。
《爵迹》是部烂片就没什么好讨论的。
它只是再一次证明:郭敬明一如既往的抄袭、CG真人电影没戏以及给影视后期又增加一批熟练工,此外别无任何建树。
就算小时代-100分,它往上提升了60分,也不过是部-40分的片子,我不需要为“我这次居然只被导演当成了傻逼,而不是智障哎”而感恩。
《爵迹》的失败,和《幻城》收视不如预期一样,不是因为郭敬明透支了他的商业能力,而是透支了他的媚俗能力:他高估了十八线玛丽苏们的欣赏门槛。
《爵迹》与《幻城》都是中式西幻大杂烩,不像《小时代》的姐妹撕撕撕那样接地气。
要理解如“卡索”“鬼山莲泉”之类拗口名字、“魂兽”“召唤”等超能力的设定,都需要二次元的常识铺垫——这对于真正的动漫爱好者来说太浅,对于十八线玛丽苏来说又太深。
为什么说郭敬明的商业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媚俗能力?
这其实和诈骗电话的胡建口音一样,是一种智商的反向筛选。
你以为人家骗子傻,没好好培训?
错,也是有成本核算的——从一开始就把智商正常的人筛选掉,剩下的才是容易得手的。
不不不,抄袭不是郭敬明最强实力,自甘堕落才是:去掉才华(万一有呢)和自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设计好角度和分寸的刻意low,然后挣那些最傻最好挣的钱。
◁ 如何分辨天然low和刻意low?
天然low和刻意low有什么区别?
请允许我地图炮,把MC天佑、郭敬明以及咪蒙做个比较。
MC天佑,初中没毕业,卖炸串出身的社会青年,百无聊赖在直播中“喊麦”,《一人饮酒醉》中呓语般拼贴着帝王、戎马、天下、美人,一朝成名。
他的审美和世界广度,都是发自内心和听众同呼吸共命运。
而郭敬明和咪蒙们,说句“少年成名”不为过,社会资源和日常阅读范围都是MC天佑不能比的。
郭敬明读霍金、大众心理学和建筑杂志;他所抄袭过的作品,有圣传、NANA和FATE;他来往的是最顶级的影视资本大佬和明星。
他不知道好的作品应该长什么样吗?
咪蒙的标题里充斥着low逼、贱人、婊,最近更因为“强行爱国”而被讽为“爱国婊”。
一个在2013年还在微博上写“爱国等于兽交”的文艺青年,2016年就写《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一个前《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要求自己每天读书保持进补知识的媒体人,会是记忆力不好吗?
还是书读得太少?
那是什么,让我们这个时代拥有可怕洞察力和行动力的精英,和初中肄业的流动摊贩同调?
又是什么,让他们在完全不同的审美背景下,共同反复吟唱、书写着城乡结合部小吃一条街上的,王者の寂寞?
◁ 自甘堕落,也是一门挣钱的生意因为聪明人的确“不是在做事,是在做局”:一个针对会买单的用户的愚民局。
郭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谈到了自己的“审美”有多准:“……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然后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
你给他一样高的东西,他会觉得你太平庸,太普通;你也不能给他高一整格的东西,高一格他接不到,他不觉得那个东西美,所以你要在中间一个非常准的位置。
”咪蒙做记者时也曾写历史、政治、文化,屡次被领导撤版,一怒之下辞职。
如今,她再也不碰政治,每天关注最新八卦,“不装了”。
“大家不想看情怀、艺术,只想看你是不是表达了我,你要说我想说的话,吐我想吐的槽,这些东西才有人看。
”她曾总结了百万+阅读12条:你的标题要简单粗暴。
你的观点要颠覆常识。
你的文章跟“我”有关……嗯,地摊文学及火车站读物在“服务人民需要”方面有继承人了。
这么说吧,如果一部作品或者一篇公号的真实水准是70分,提升到80分所需要投入的,可能是刻意做到50分的两倍甚至三倍。
当“更好”并不等同于更高回报时,就不如把自己的品味、才华进行降维操作,回报更可观。
不是郭敬明和咪蒙们做不到更好,只是如果更好会导致成本增加,他们就不会选择。
因为你叫不醒一心靠堕落挣钱的聪明人。
◁ 什么样的观众,造就什么样的市场一味痛骂郭敬明、咪蒙之类有多烂和多low,就像骂一个乞丐没有自尊心一样,没有意义。
因为:讨好市场不是原罪,倾销“成功证明一切”的价值观才是。
郭敬明和咪蒙的“云洗稿”比抄袭更难经法律认定,而他们以自我堕落来获得了巨大市场,也不会给影视、文学界带来任何体量和认知的拓展。
但这不妨碍郭敬明成为富一代,年入过亿。
也不妨碍咪蒙一条广告6位数,篇篇百万+;更不妨碍资本市场下重注。
是资本都眼瞎了吗?
不,因为买单的粉丝比郭敬明、咪蒙还不在乎。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就催生出什么质量的产品。
自我堕落式成功的基础,本来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投票权逆向选择。
经济学中对于“逆向选择”的定义:委托人无法识别潜在代理人的条件禀赋时,越是劣质的代理人越容易成为现实的代理人,最终导致劣者驱逐优者。
当文艺产品市场基数扩到极大之后,群体的智慧和欣赏水平其实主要由分母来决定。
小粉红不一定能生产出有意义的观点,但会实打实消费、投票、转发。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具体到数字上,王小波的一票和小粉红的一票,并没有什么效果上的区别。
如果你还记得资本论——“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靠努力地自我堕落成功的,郭敬明、咪蒙,都不会是最后一个。
骂完他们之后回去沙发上葛优躺,也挺容易。
你呢?
还要继续看着你讨厌的人,比你还努力占领世界吗?
——————————————*本文部分资料引用自:《外滩画报》沈寅:《专访郭敬明:从做事到做局》《南方周末》 李晓婷:《追梦者说】郭敬明:我找不到哪个人可以参照》《三联生活周刊》宋彦:《咪蒙:说你想说的话,吐你想吐的槽》*文 | 来自我的公号:我总对自己太好图 | 来自网络,未作商用
1. 电影开始之前有好多广告。
广告到一半,来了一个文字告示:“请戴上3D眼镜”。
我心想:电影开始了。
戴上之后,放了一个3D广告。
然后告示:“请摘下3D眼镜”。
接着继续放2D广告。
几分钟后,又来了文字告示:“请再次戴上3D眼镜”。
接着继续放了一个3D广告。
你以为接下来是“请再次摘下3D眼镜”吗?
“请不要摘下3D眼镜”。
这算是跟我玩“猜猜看我是啥?
皮卡丘”吗?
2. 龙标出来之后大概放了至少十五六个贴片的“XX影业”。
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半小时后……”全场响应。
3. 画面出乎意料地没有那么雷,虽然所有人身材仿佛都被拉长了,但问题还不算太大。
比较不能忍的主要是一旦出现大场景,就有种《骑马与砍杀》的感觉。
开场的小酒馆渲染得还不如PS4的游戏画面。
4. 同样是脸,冰冰的脸做得简直和真人没有区别,我都怀疑是不是真人出演;而林允的脸就崩得一塌糊涂。
至于郭采洁的脸,简直崩成异形了。
经费果然是燃烧在最美的人身上。
5. 以前有句话说:梁家辉演谁就是谁,黄晓明演谁都是黄晓明,吴亦凡演谁都是一个傻逼。
在这部片子里,这句话不成立,因为陈学冬完美地从头到尾负责了全部的傻逼,吴亦凡已经无法创造不同的傻逼方式以至于看上去还挺正常。。
6. 全场最佳:阿瞬•爷们•正常人•演技超好(全靠同行衬托)•范冰冰。
不愧是唯一一个脸完全没做崩的演员。
7.台词尴尬到一定程度了……简直是大型尴尬癌会诊现场。
尤其是那种莫名其妙的设定解释类台词。
8. 剧情是什么,能吃吗?
为什么莫名其妙就打起来,莫名其妙就坑人,莫名其妙坑完了又和好了?
啊反正当小时代看就对了,莫名其妙撕逼,莫名其妙害人,莫名其妙又和好。
9. 给一度王爵起名叫吉尔伽美什,是怕我们不知道你们抄袭金闪闪吗?
(用吉尔伽美什不是抄袭,把早于爵迹的fate里面的吉尔伽美什的技能原封不动地搬到爵迹里的吉尔伽美什的使徒银尘就有问题了)10. 带鱼成精啦。
11.算了一下,本代王爵只有一个女的,下一代王爵至少已经有三个女的了。
女权主义的伟大胜利。
《爵迹》拉了两亿投资,其中三千到四千万是演员片酬,一亿是CG费用,其他用来宣发,目前票房三亿六千七百三十九万,去掉5%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再去掉院线和发行应得的收入,制作方只剩下40%的净票房,也就剩下大概一亿三千四百万。
后小四崩溃说到 他是不是死了才没有人骂爵迹 答:我想说你的死和烂片这两个话题什么时候有关系了?
言而有信?
王占黑和王四划的小西天开眼之行
我觉得还挺好的 敢于挑战新技术新概念 这类的电影本身就具有开创的意义 可惜现在嘲笑gjm已经变成了政治正确
就是《小时代》那几个人参加的角色扮演真人游戏,按照郭敬明同志的套路,大胆告诉你这个系列的大结局——所有人都死了。
将真的 比我想象的要好
为什么我觉得剧情还挺吸引我的.....
带着看烂片的心态 结果出乎意料的带感是怎么回事?尽管序场饭堂的人物特效渣成雷锋的故事 除了白内障全员瞎子 还有强行推进的剧情 12头身的逆天比例 不忍直视的基情....但梶浦由记的配乐感染力和逼格双爆 高潮戏海战简直了……2疑似流产?想补小说....
16年最好的片子,完爆《指环王》,中国需要这样的好电影谢谢。
制作上出乎意料的真可以拿得出手,但是故事看不懂啊!(需要二次元的朋友映后给做个半小时讲解
想象力真的还行
看完感受 也没有差到一星吧
感觉没宣传的那么好啊 无感
陈学冬媒体看片会 郭敬明诚意之作
没看就黑的自以为是的都是傻逼,黑郭敬明已经成了黑国足一样既能装逼也能获得认同。纯CG,一大帮明星,郭敬明要想纯圈钱大可不必真人动画化、动作捕捉。诚然故事没讲开、人物表演僵硬、画面静态可观动态立崩,说烂片不为过,但你不该抹杀郭敬明哪怕一点点的诚意。
比传说的好太多了吧。制作得很用心。为进行这种电影形式的尝试鼓掌,希望能有人继续做cg电影。王源的戏份不多,但演得挺好的,什么时候能再在大银幕上见到小朋友呢?有点期待啊。
凭良心给三颗星,来自任何一部小时代都不能坚持看十分钟的我,特效比预告好太多,怀疑是策略,世界顶尖确实没有,国内成顶尖居然没啥问题;然而内核依旧与小时代别无二致,能打三星是因为这部电影把小时代三分之二的台词都换成了打斗戏,bravo!
突然发现自己忘记评这个了(居然还出2……)
不忍吐槽,郭敬明是用心了,但是不是所有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好的,比如导演这种事。
有必要那么缺德为了黑而黑吗?拍得还是不错的,至少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作品,就算有几个演员演技是有点儿尴尬,但是特效水平慢慢都在提高。电影三点五分,感情分一点五。
制作上来说确实是拿得出手的。国内至少还没有这个类型的电影。
神音虽然戏份不多,但都是亮点。我叫神音,我是来杀你的。这句台词不要太带感。抽鞭子帅爆了!希望杨幂以后多演这种类型的角色。剧情不错,挺流畅,比我想象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