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这部电影纯粹因为某种偶然机会,但这份偶然中却包含了一部分不可避免的必然;而今天来写这篇影评也是像是某种偶然中包含了一些必然。
首先说一下片名吧,可能大家一开始听到Hawaii想到的是阳光,沙滩,美女,热情,奔放。
的确,这是它给人大体的印象,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她,或许能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想象一下茫茫无际的太平洋上,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一个离陆地最远的群岛,就那样漂浮在北回归线那种黄金地带。
若隐去一些杂物(或许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社会中这似乎不太现实,但若你心中还有几丝静寂,你可以做到),这座岛就如同隐蔽于喧嚣嘈杂尘世之外的一片净土,这世外天堂与那些密不透光的原始森林有些不同,这里似乎更能给人一些温暖甚至燥热的感觉,除此之外,相对于那种略带野性的原始森林这里便是一个滋生感情的绝佳之地吧。
而电影所设置的场景也正是如此,在夏威夷某片寂静但却燥热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或许久别重逢更为确切。
这里的时光流淌很慢,天地很静,暧昧却弥漫在整个空间之中,但导演似乎并不急于要将那种流动的情感赤裸裸的展现的观众面前,他只是任由他们在暗处积蓄,任由那些情感挑动每一位观众。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多次在不经意之中笑了起来,或许只是因为马丁和欧亨尼奥之间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这一切都在那片时间静静流淌的天地中进行。
当时我是说不上来我为什么会笑,但我就是那样不由自主且内心荡漾的笑了,而且不止一次。
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这与《诗经》里面那种纯洁且不掺杂物的爱情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若我们转而看现在社会中的爱情,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很难找到那样的纯美的爱情了,现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我们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太多以前从未在我们世界里面出现过的东西,我们与太多的事物有了联系。
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数量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质量的下降。
因此现在很少有东西能给我那种向往的感觉。
他们那种相互爱慕,试探确实让观众看得心痒痒,其实爱意早已溢出屏幕,但他们却不明确地说出来。
相对于现在某些直白的告白这种被含蓄所罩住的强烈爱意是令人心之向往的。
这种爱无关物质,无关承诺,无关尘世琐事,如果真的要说这部影片中一些“现实”的东西,那大概是欧亨尼奥的撩汉技巧吧~ 额(⊙o⊙)… 这是我第一次看同性题材的电影上面大概就是我的一些感受,写得有些乱😂,文笔不好没有很好的表现出电影的那种感觉。
上面说了我看这部电影的缘由,这种感觉也是我心之所向的。
我不是同性,但我知道在当前的中国同性若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或许有一段比我更长更加艰难的路要走,我能感到你的努力,我也知道你的优秀。
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或许多年之后你会笑着和我谈论那些当年让你苦恼不已的事情。
自从上了大学,感觉爱情变得不那么美好,好像见一面,吃一顿饭就可以成了,而分手也很快。
到底为什么呢?
因为在初次交往中缺少了暧昧的过程。
在高中,男生对你的一个温暖的微笑,与你一起在操场中跑步,关心你的话语,让你不禁怦然心动。
而当彼此的爱恋像薄雾围绕着你们,试探,不确定,悸动的触碰,是比真正的爱情还要美丽的体验。
眼睛男这个腹黑闷骚攻,正是我最喜欢的类型,那深邃的容易迷离的眼神,总是陷进自己的思维,他的犹豫不决,他的细致,他的小心翼翼又试探的爱慕。
而呆萌君,那扑闪扑闪的迷茫的大眼睛,那单纯的笑容,有点自卑但又有点自傲,我觉得他以前一定是个直男,可是被眼睛男的甜美攻势弄得晕头转向,迷茫的大眼睛变得更迷茫了,还夹杂着一丝羞涩与犹豫。
是啊,两个彼此暗恋的人,在暧昧中游走,享受着暧昧的甜美,又想更近一步,但是又害怕失去所有。
这真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有清风的躁动,有阳光的明媚,有无暇的草木,有一场无关其他只有你我的爱恋。
很多同志电影常常是两个男人以性开始相恋。
夏威夷这部电影却是一部表现两个男人在不清楚对方的性取向的情况下,逐渐相恋的故事。
这部电影拍得非常的细腻,整部电影对话极少,人物主要就两人,影片通过看似平淡的情节,不断互相的试探和微妙的表示,最终由两棵菠萝的连接达到了心灵的相通。
两人的相遇是马丁到欧亨尼奥家找临活,马丁先认出了欧亨尼奥,当欧亨尼奥认出马丁时,脸上马上漾起了笑容。
在泳池边,欧亨尼奥恍惚出神像在回忆,而马丁在那里不停的说着,但是电影这时却没有声音,这里让人禁不住会想象他们小时的情景。
直到马丁说到两颗菠萝,才有声音,才突然把欧亨尼奥唤醒。
影片在这里很巧妙的埋下了一个以菠萝作为童年情愫的象征。
两人已分别最少十几年,再度相逢时,一个是作家,一个是居无定所的临时工。
时间的隔离以及身份的差异,使两人有着很大的生分和距离,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欧亨尼奥对马丁的日渐好感。
趁马丁换衣服时偷看,借喝醉躺在马丁身边,而马丁也趁欧亨尼奥不在,偷穿欧亨尼奥的衣服,躺在欧亨尼奥的床上。
当马丁腿上被铁丝划破时,欧亨尼奥极度的关心,并仔细的给马丁上药包扎带他去打针。
在跟马丁比赛跑步时,欧亨尼奥故意让马丁摸他急促跳动的心脏。
借口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办事,实际是去给马丁买了很多衣服,其中应该还有情侣短裤。
这一系列的情节都让马丁明白,欧亨尼奥关心他,喜欢他。
但是欧亨尼奥一直犹豫,因为他不能确定马丁是否也是同志,另一个原因就像他对他哥哥说的,他不能给了马丁一个工作就要马丁委身于自己。
所以当马丁主动吻了他时,他拒绝了,他怕马丁是知道他是同志而讨好他,因为马丁看到了欧亨尼奥画的很多男性裸体画。
当马丁生气离开后,欧亨尼奥却受不了了,他懂得了马丁的真心。
他坐卧不安,没法工作,到处去寻找,不知该怎样找回马丁。
突然耳边回响起马丁说的两颗菠萝,他才醒悟了,他立马翻箱倒柜地找出小时候的幻灯片,含有两颗菠萝的幻灯片把马丁召唤了回来,他们两人都明白了,他们要做一颗菠萝相伴在对方身边。
这一刻,他们才微笑着亲吻在一起。
这部电影非常耐看,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也是这样的磨叽,充满柔情。
每看一遍都会被那些小细节感动。
其实同性之爱跟异性之爱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爱,都是那么美好。
今天是第四遍了,以后我要每年夏天都看一次。
关掉空调,室内温度骤升,假装去感受一下他们那一份炎热,这是我自己研发的沉浸式观影哈哈哈。
这要命的暧昧真是勾人心弦啊,比G片还上头。
两次试泳裤/内裤,Eugenio暗戳戳的在边上偷看;Eugenio在车里脱掉上衣拨动jj,勾的Martin眼睛都直了;Martin受伤后,Eugenio的贴脸包扎,不得不佩服导演这个受伤的位置真是妙啊;赛跑眼看要输,Eugenio耍赖,还把Martin的手抓到自己胸上,而另一只手扶在腰上,那该死的距离,暧昧的氛围,Eugenio跑了之后,我同martin一起咽了口水;以及落叶迷眼,充满欲望的对视,全片暧昧累积到顶点的一吻(我认为这远胜过结尾的吻),然而只有一秒,压抑了这么久就给我这一秒,抓心挠肝不?
这就是导演对高明的手段,每次暧昧升温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干净利落的转景,让你求而不得。
这也是我这次看后的新发现,经常一转景,Martin或者Eugenio就在发呆,想些什么。
他俩第一次打过招呼Eugenio含糊说要问问舅舅,结果一转景他就在窗前发呆,等得很是焦急哈哈哈;前一秒还在吃饭,下一秒转景俩人一起发呆,莫名有些好笑;还有几次是Eugenio在浴室门口发呆,这很明显知道他在盘算什么哦~还有某些身体部位的镜头(嘿嘿),Martin想看的,Eugenio想看的,观众想看的,有些直白有些隐晦。
总体来说,这些就是让我嘴角上扬,呼吸急促,深陷其中的关键了。
可能我描述出来有点情色,但我想起来却是满满的清新与美好,还有炎炎的夏日,以及皮肤上粘粘的触感。
2021/07/10 夏日午后
无法完全静下心来欣赏这部影片,总是会不自觉联想到自己。
自己如欧亨尼奥一般的懦弱,又如他一般的小心翼翼,小心得爱,偷偷地封存,再悄悄地绽放,像爱过,却又不曾得到。
夏威夷,那并不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只是片中一个重要线索的短片的名字,这样的命名,也许是因为那个像夏威夷的夏天,燥热的天气,却异常的宁静,平静中又暗藏了风暴。
高富帅遇见了流浪汉,很巧,他们又是童年的玩伴。
导演将这一切都理想化,看似朴实简单的画面,却是那么的梦幻。
高富帅和流浪汉的设定,在我看来,片中一直刻意模糊这样的概念,展现的就是两个在炎夏快乐生活着的大男孩。
不得不说,整部片子在细节上把握的很好,两个人感情的发展,互相的窥探和猜想,让我很不自觉地去联系到自己。
假借送衣服,送浴巾去偷看洗澡换衣,偷看后又满足,又好笑的神情;穿对方的衣服,闻衣服上的味道;偷藏对方的照片。
彼此的打闹,暧昧的关系,没事一起傻笑,是那么的简单快乐。
但是快乐之后的猜疑也正是整部片对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我这样做对不对?
”,“他是不是喜欢男人?
”,“会不会喜欢我?
”等等,正因为快乐才相爱,因为爱才带来烦恼。
是因为爱才去诱惑,还是因为诱惑得到了爱,很高兴,双方不成功的诱惑,证明导演选择了前者,也许是后者的俗气不适合这部片子小清新的基调!
“一会儿,就一会儿。
”欧亨尼奥终于在酒精的作用下,爬上了马丁的床,依偎在了他的身旁。
我们又有多少次天真的以为酒精就能给我们勇气,醉酒后对自己说“一会儿,就一会儿。
”放纵自己的情感,放弃自己的理智。
这一刻的满足就好像是足以安慰自己一辈子!
自己偷看马丁能够满足,可是当马丁当着自己面主动要换衣服洗澡时,欧亨尼奥却退缩,一直幻想着能和马丁在一起,可是当马丁主动吻了自己的时候,欧亨尼奥却说了无数个“不”。
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亦或者是自己还没有做好接受心里那个马丁改变的事实,还是爱本来就值得怀疑。
欧亨尼奥是懦弱的,对自身的质疑,对爱的质疑,对身边一切事物的质疑,都让我们失去了爱的机会。
“是因为那些画吗?
”马丁面对欧亨尼奥可笑的质疑,选择了离开。
这部片子把爱情拍得太真实,又把结果拍得太梦幻。
阳光下的菠萝,就像阳光下的他们,两个人无忧无虑,相互依偎着,那么简单,那么快乐。
马丁回来了,带着欧亨尼奥修好的“放映眼镜?
”,相视,微笑,接吻,全剧终!
片中这些爱情的片段仿佛就是自己的故事,谢谢你们,给了这段爱情这样美好的结局。
The Bottom LineA house-sitter wants to get into the pants of the handsome handyman but tha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in this compelling drama.The third feature of Argentinian director Marco Berger, a two-hander starring Manuel Vignau and Mateo Chiarino, is a solid home run.The agony of unspoken same-sex desire is impressively prolonged to feature length in Hawaii, the third and by far most mature feature of Argentinian director Marco Berger.Though it's a two-hander set primarily in one location for over 90 percent of its running time -- much like Berger’s debut, the low-budget, fluid sexuality-themed talkathon Plan B -- the 36-year-old filmmaker here displays a newfound finesse and confidence as a writer-director. The seemingly off-the-cuff conversations between a house-sitting hipster novelist and the handsome drifter he hires to do odd jobs around the house benefit from a razor-sharp sense of direction and purpose, illuminating character and queer yearning as well as class and other socio-political issues. The increasingly erotically charged atmosphere, which never seems to translate into any action, practically becomes an inverted coitus interruptus, where the actual doing of the deed would interrupt the joy and innocence of the games of almost-foreplay, which is prolonged to almost unbearable length.Beyond the attention of the LGBT niche circuit of festivals and distribution, which is virtually guaranteed after Berger's Plan B and its follow-up, the Berlinale Teddy award winner, Absent, this is also a good fit for indie-loving festivals such as Thessaloniki, where Hawaii recently played as part of its focus on contemporary cinema from Argentina.Hawaii most closely resembles Berger's 2012 short El Primo from the anthology Sexual Tension: Volatile. In both films, two young men are thrown together over the summer in someone else's house -- cue little clothing and lots of pool-time -- and the desire of one to make a move on the other is suspended by reticence and apprehension from the interested party; the unclear sexual orientation of the object of desir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realization that what's truly erotic is not any physical act of but the moments before it, when every dream scenario is still possible.The bearded and bespectacled Eugenio (Manuel Vignau, from Plan B), a scruffily handsome thirtysomething from Argentina's well-off middle class, has moved into the house of his (unseen) uncle so he can look after it for the summer and at the same time work on his novel in peace. When the younger Martin (square-jawed Uruguayan actor Mateo Chiarino) comes knocking on his door to ask him for some summer yard work, the duo realize they used to play together in childhood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 and Martin's hired straight away to do odd jobs around the house.What Martin doesn't dare tell Eugenio is that he's actually homeless and sleeping in the park, though by the time Eugenio finds out, the two have spent enough time together for Eugenio to suggest Martin sleep in the house's shed. The house-sitter might have an ulterior motive for keeping his worker close: In an early scene, in which Martin takes a shower in Eugenio's house after a sweaty day of work, the latter's impatiently waiting outside the bathroom door with its translucent window, with its suggestive, flesh-colored shapes behind it, suggesting wha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film: Eugenio would like nothing more than being manhandled by the help.Some gay audiences might describe the film as a 100-minute cock-tease while others might find Hawaii's earnest tone laughable or pretentious, or both, but Berger has to be commended for taking a set-up that would normall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 minute or two of a porno and spinning it into something of feature length, which allows him to explore ideas of the gay male gaze and desire as well as more complex issues, especially of class (Martin's not only much poorer and a little younger than Eugenio but also foreign-sounding, much less experienced and more prone to being exploited, all conflicting feelings that fuel Martin's hesitation as much as his shyness or worry about Martin's unknown sexual proclivities).As in Absent, there's a lush orchestral score (courtesy of Pedro Irusta, who also produced) that frequently overstates the case, though thankfully it mostly disappears when the dynamics heat up and Berger allows the pregnant silences to tell part of the story. The rest of the craft credits are unpretentious but slick. Venue: Thessaloniki Film Festival (Contemporary Argentine Cinema)Production companies: La Noria CineCast: Manuel Vignau, Mateo Chiarino, Manuel Martinez Sobrado Writer-Director: Marco Berger Producers: Pedro Irusta, Marco Berger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Tomas Perez SilvaProduction designers: Pedro Irusta, Marco Berger Music: Pedro Irusta Editor: Marco Berger Sales: Media Luna FilmsNo rating, 100 minutes.
《Hawaii》即便藏入“海底两万里”,爱仍汹涌澎湃。
一栋老房子住着两个男人,暗生情愫;一株菠萝树结出两颗菠萝,心系一处。
却都只承认我们来自同一片土地,成长轨迹越长越分叉,身份地位越来越悬殊,从而逐渐忘记了彼此甜蜜涩口的心意,至始至终一模一样。
于是,都只好默契地,无声地,用偷瞄肉体的窃喜疏解郁结于心的中意,用悄无声息的贴近按捺喷薄而出的心动,只是燥热夏季对暧昧的加温,使得对你气味每一口贪婪的吮吸都会催熟藏在心里的爱,对你眼神每一次直接的碰触都会放大难以抑制的情,幸福弥漫开来,吻的冲动变得愈发难耐,爱的想象变得愈发真切。
就在这二人世界里,我那可笑的试探,你那拙劣的袒露,交汇成爱,含蓄而浪漫,克制而浓烈。
夏威夷真的太美好了,导演把那种欲盖弥彰欲拒还迎的感觉拍到了极致。
欧基尼奥让马丁摸心跳,还有假装问他要不要喝酒?
各种赤裸裸的勾引。
两个相互暗恋的人的故事,真的是甜到爆炸,甜得让我在床上打滚感觉无论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还是断背山,或者是上帝之国,那些电影里面都是特别明朗而且直接的,而这部夏威夷简直就是同性恋片子中的无间道加怦然心动啊!
少不了浪漫,但也同样少不了劳资对立。
片中的小说《胚胎》,代表着左翼的声音。
也正因欧亨尼奥的脑中有这样的声音,他才会对martin尽可能地关照。
当然,暑期一人居住在偌大的“宅”中的孤独,也驱使着他将martin留下来,companion。
我乐于相信两人的浪漫关系始于Hawaii,又在这个夏天的相处中发展,劳工面对雇主时的“低头”态度与旧友回忆叠加,加之欧亨尼奥有意无意的行为,模糊并进一步催熟了martin对他的感情,在思考中,“性向”作为一个问题出现了。
会思考的人总是少数,也总是“另类”。
虫鸣风声,声音效果暧昧不清ambiguous的气氛绝大多数来自于此。
每一个线索都有回应(墙上的枪一定会打出子弹)。
镜头角度非常不把观众当外人,“soft porn”名副其实。
导演的一切行为指向无可救药的理想的浪漫,放下了巨大的阶级差异,成就了同影中含情脉脉的经典。
连续看了两部电影,《夏威夷》和《B计划》,同一个导演的作品,其中《夏威夷》看了两遍,暧昧阶段的感情真美,就像阳光照在草地上。
无论是年少时一起玩耍埋下的情愫,还是追回前女友的心机恶作剧,在两人相处时,真正爱上对方。
互相试探,各自揣摩,最终拥抱亲吻。
照片梗很有共鸣。
原来自己喜欢的人早已喜欢自己,悄悄藏起的照片就是证据。
高中时,暗恋同班的一个男生,后来分文理,便不在同一座教学楼了。
我把军训时的大合照剪了,做成他的单人照贴在日记本上。
多年以后,我们已是夫妻,也曾给他看过这个日记本,原来第一年相遇时便已相爱。
喜欢电影中的缓慢和冲淡,静物、色彩,不动声色流淌的情感。
这些比床上的肉搏更能打动人心。
最近两年,看了不少同性恋情的电影,比如《蓝宇》《断背山》《欲盖弄潮》《周末时光》《闪亮的日子》等。
我不是腐女,也从不标榜自己对同性恋情的支持或反对。
自然发生的,就让他自然发生。
不要刻意。
一直思考,为什么突然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了。
是因为猎奇吗?
还是主角颜值?
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爱,没有柴米油盐。
电影中的他们,无论是暧昧阶段还是热恋阶段,除了家人、世俗等对爱的阻拦,没有什么其他对感情的消耗。
在开放的国家,比如阿根廷,甚至连世俗的压力也没有,自己内心坚定后,亲朋都是助攻。
多少风花雪月败在了柴米油盐。
自己虽是初恋修成正果,每天在家庭的琐事中,伤感时也会想要一拍两散。
可是在电影中,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爱,没有婆媳关系,没有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没有孩子教育的焦虑……现实未必如此,但电影,确实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夏威夷与湖畔的陌生人,两片绝对是2013年LGBT电影中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部将性爱无限放大,一部将暧昧贯穿全片。说到本片,空气中始终弥漫着欲望,爱意与关怀,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却时刻扣人心弦,以至于全片中的那两个吻显得格外的迷人与难能可贵。片子很慢,但是你却不想快进,不想错过每一处流光
大家都生活得小心翼翼。我爱他么?他爱我么?他那么做,是因为我爱他么?我这么做,会不会让他以为我爱他?大部分的人生,都在这种没有意义的猜想中度过了。
开头与结尾大段的配乐无台词,让人还以为是马立克式的电影。中段许多暧昧气氛把握得不错,导演还是很仁慈地给了这么个结尾,要我的话直接就往开放结局去了……
被刺挂到涂药那里是半勃了吧(geeeeeeeee——眼镜真的好会啊(不是xx
驱车前往美国《夏威夷》寻找「经济」援助和《缺席》以待在不动产「主权」层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性和延续性。像导演「马可伯格」其他作品一样,其电影空间里因背德而不可告人的秘密行动,因违法而不敢示人的政治意图都被「彩虹族」身上平角内裤般大小的「性少数」群体文化遮羞布所掩盖——直至《跆拳道》练到一定级别后才彻底撕下伪装大胆公开。对政治经济无感或者脑袋里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的「小白」人看不明白「内裤里卖的什么药」情有可原,被「编导」收买、煽动和利用也在所难免。我们注意到,在成功侵入教练「教父」的不动产「洗心革面」之后,宛如换了个人一样的(少年)马丁就像最新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样,在宗教色彩浓郁的资产阶级建制里扮演被「庄园主」雇佣和定期撒狗粮,并无实质话语权、议价权和自主权的「看门人」角色。
马可伯格不愧是阿根廷最会拍同志片的导演,一个直弯暧昧题材被他反复拍了这么多遍居然还没失去新意。节奏一如既往的缓慢,但中间若有若无的爱欲却让人各种浮想联翩。感觉就像两只手隔着薄薄的一层纸玩味抚摩,最后轻轻一指捅破——好带感~
同性
不喜欢 手法 色调都不喜欢,明明是夏天为什么感觉那么冷
什么玩意,各位都假装很文艺。
美景与鲜肉是搅基片的必胜法宝。
这暧昧的小调调~ 两个大男人天天暖洋洋的窝一块,没事也出事了。
色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真是过誉了,没见过这么无聊的见色起意的同影。男主行事诡异完全是伪人,还有窝囊的性骚扰。从头到尾无聊至极无聊至极,演员长相本来就不出彩故事还这么无聊拖沓,简直是折磨人。
暧昧让人受精~委屈~
好慢好甜好清水
节奏好…慢…
不抓马!故事好~
5/10。不是我审美的主角,有时眼神像看到鬼。文艺范的长时间GV开头。
好喜欢那所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