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谈》——每个正在初恋的我们都是允珠的样子我心目中的爱情是这样的,没有玛丽苏,没有霸道总裁,甚至没有甜到炸的情节,没什么性别的约束,只是一个简单的恋爱的故事,它简单,任何爱情都应该是简单的。
我们的第一次恋爱,都是像允珠一样,纯碎的、热情的。
在电影的开始,女主允珠的性向并不明确,跟一个女性朋友合租在一个房子里,当她们聊到性的时候,她会疑惑地问:“这个真的有这么好么?
”不排斥,好奇,带着浅浅的向往。
主角允珠,母胎单身32年,为什么会单身32年,单身32年的人还会遇到爱情么?
答案是会有的,因为对于允珠来说,单身是一种状态,不是不想恋爱,而是没有遇到特别有好感的人。
或者是曾经遇到有好感的人,但是一个内向的人,表现出的好感只会点到即止,曾经的那人没有回应,所以她一直没有恋爱的机会。
这种佛系的处事态度是导致允珠母胎单身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单身可能会碰到一个喜欢她的人她也有好感的人平平淡淡地在一起了,也可能一直单身下去了。
允珠很幸运,她遇到了智书,一个她有好感的人,而且对方也对她保有好感。
更幸运的是,对方还是个恋爱方面的高手。
允珠去智书打工的餐厅吃饭,表现出了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人能表现的最大好感。
虽然在我看来也只是,跟对话说话会不禁脸红,在对方看不到的地方露出傻笑而已。
智书,恋爱的老司机,一个行动力超强的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她不仅回应,而且是有技巧的出击,在半夜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把允珠约到了家里。
一起喝酒喝到了凌晨,出门等车的时候又说天气好冷,问允珠要不要就直接一起睡了。
单身32年的允珠一一答应,完全不知道跟一个老司机睡在一起有多么危险,但是谁说她没有期待呢。
下面就是一段不可描述,在这里真的很佩服导演把女生的第一次拍的分外细腻。
她们睡在一张床上,刚开始只是聊天,然后智书亲了她。
接吻是可以,再往下允珠拒绝了。
智书也不强迫,还贴心地帮允珠拉好衣服,各睡各的。
然而第二天,允珠在沙发上坐了半天,像在思考,最后似乎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气,对智书说了三个字:“我想做。
”
这种直白的表达,让当时的我萌到不行,想做就做,跟喜欢的人做,即使只是刚刚认识,喜欢是应该这样的。
允珠晚归的时候会在怀里藏着烤红薯不让它冷掉,献宝似的凑到智书面前,说想在智书地方加点分。
允珠恋爱时的开心劲儿是怎么藏都藏不住,好朋友一来,就全招了。
惨就惨在,对方不仅是老司机,还是个非常理智和现实的人。
智书对允珠说:姐姐,你这样做是会没朋友的。
热恋过了后,智书要回家跟她的爸爸相依为命,按照世俗,她要相亲,她要与男人结婚。
就算允珠放下面子去找她,智书也只是把云珠当作见面会打招呼朋友那样对待。
允珠初恋破碎,回到正常的轨迹。
智书后悔了,重新来找她,表面上开心地说着过去的事情,在允珠看不见的地方,她表现出巨大的不安。
然而,对于允珠来说,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恋爱就这样结束了。
在画面的最后,在阳台上抽着烟的允珠,让我感觉到,她未来的的恋爱可能再也无法这么纯粹这么热切了。
每个正在初恋的我们都是允珠的样子。
花了一早上看完这部电影,虽然俩女主的颜值不算女同片里较佳的,但是却又最最符合目前相爱年轻女孩们的模样。
大概是尤其符合我与女朋友吧,所以此篇影评大概我会结合自己的故事(・ω・) 从一开始允珠(姐姐)就比较主动,智秀说,你要是有空沿着这条路看到一个石柱子,再转进去小巷子里的小酒馆,来喝酒我请客。
允珠隔天晚上拉着同事就去了,还嘴硬说是同事说要来。
进店了坐着也心不在焉,一直四处张望她在哪。
不由得想起自己刚识她时,想和她多相处一阵,我说我想去邮局拿个东西,我找不到你能陪我去吗,事实上邮局离我们家特别近233 两人经过双方互撩郎情妾意阶段睡过之后,开始了甜蜜的约会,在小酒馆里,智秀让允珠和她并排坐,衬着鹅黄色昏暗的灯光,智秀偷亲了她一口,两个人的的情意就这样溢出屏幕来。
后来允珠与自己的男性朋友见面,他问她有没有找男人,她只顾着自己傻笑,“怎么老说男人男人的。
” 晚上允珠傻乎乎的等智秀下班,特别开心的说我告诉我朋友啦,我说我有女朋友了!
“你告诉朋友我们的事,你这样会没有朋友的啦”智秀笑着说。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种感觉,或许是我和她都是长发吧,也比较女孩子,时常也有男孩子追,身旁都是直人朋友,即使我们在一起一年多后身边的人也觉得我们是单身。
有时候我好想向整个世界宣示我甜蜜的爱情,最终只是放在了心里,我们的爱情啊只有漫天的星星见证过。
后来允珠去智秀家,智秀生怕允珠在家多待一下,当着爸爸面的时候也特别紧张,这和咱们国家的情况很像,千万别随便出柜,以及爸妈总是以为我女朋友是好闺蜜系列。
接着智秀由于各方面原因或是压力,家里介绍的男孩也还不错,便试着约会了,因为到了适婚的年龄,也想让家人不要太担心。
她对允珠变得特别冷漠,冷暴力。
这种寂静无声的暗示你该走了,我们该分手了,我现在不是很希望看到你。
比直接莫名的说分手更令人心寒。
允珠什么也没做错啊,然而也无可奈何,在电车里看着窗外默默的哭。
大概过了一段日子之后,尽管不尽人意,但允珠还是默默的修复自己的生活。
某日,秀智坐在相亲男的车上,问他有没有做过坏事,相亲男反问她做过什么坏事,她说:“撒谎”。
看到这里我知道她会去首尔找允珠。
果不其然,然而允珠虽然明明还很爱她,但是又怕再受伤,那样刺痛的再受伤一次,选择了对她冷漠相对。
她们许久再见的地点选择了那个偷亲的小酒馆,秀智让她过来并排坐,允珠没有动。
“你不过坐来吗,那我坐过来了。
”智秀靠在她身上,大概有很多话想说吧,又不知如何说,从何说起。
但俩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再长一点,智秀对允珠示好,黏一点,抱着她轻声的说“我想你了”。
允珠一切的伪装冷漠都融化了。
之后大概是两个人还是分不开吧,可是现实怎么办却让人更惆怅,最后一幕允珠在阳台抽烟,平静又有些许压抑。
整部电影背景音乐做的恰到好处,拍出来的感觉比较写实,就好像是身边人的事情一样。
我也在电影里找到不少共鸣。
我与她也曾有过很多非常快乐的时光,跟电影里演的快乐相差无几,但到今天分开半年多了,断断续续在一起三年,然后突然告诉我,觉得我们之间,说是爱情 好像太过了。
那一刻好像过去的种种都被否认了。
那天晚上差不多一宿没睡,没流一滴眼泪,就觉得闷。
甚至到现在对自己的爱情观都有些怀疑。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撒谎。
但那句话出口真是太令人绝望了。
也更怕遇到下一个爱的人落到同样的结局,抑或是到了电影中女主们的年纪,遭遇同样的境遇。
如果电影还有后续,但愿是个晴朗的结局,两位姑娘事业爱情双丰收,家庭和睦包容。
而我也要相信爱情啊,还是会遇到这么一个温和柔软的人,有着最舒适的怀抱。
影评有剧透,献给我最爱的人。
电影不长,细究起来,每一个片段都可圈点。
逻辑性不强,只是感受很深,从三处对比说开来。
1. 起床困难电影一开始就是女大主起床困难,上课迟到。
但是不管多困难,还是起得来,而且看得出,她功课不错,灵感与责任心爆棚的一个人。
后来遇到了女小主,再次起床困难,这次起床困难就压根不起了,课也不上了,会展也不参加了,在女大主的心里女小主就是全世界,其他事儿爱咋滴咋滴,解释一下就行了。
女大主从来没有把自己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说给女小主听,一方面,出于她对女小主的疼惜,没必要拿自己的不顺心来困扰自己心爱的人。
另一方面,只要见到女小主,女大主整个世界立刻就能阴转晴,所有的不开心也都瞬间烟消云散。
女小主的不顺心,细数起来也就只有喝醉酒那次。
另外还有回家以后所经历过得一切,她从来不将这些事情说给爱人听。
女小主的隐瞒与女大主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她应该是受困于环境压力(反对同性恋)心里纠结,不愿意也不可以将自己的事情说给女大主听。
女小主为什么喝醉酒,跟谁喝得酒,电影没有直接交代。
来吧台找女小主的那个女人应该是前女友身份,女小主烦弃的言语表情以及前女友的卑微态度,能感觉出来是前女友对不起她。
代入式想一下,如果你的前任来找你,是怎样的交谈内容会让你心情不好?
除了对感情的放不下可能会难过,是不是还有一种情绪是对环境压力的内心挣扎?
比如这个人真好啊,但就是没钱,不能在一起啊。
但对于弯着的感情,最大的压力就是世俗看法。
看得出来女小主的前女友已经结婚了,很可能当晚她们的交谈内容是这样的,“对不起啊,我伤害了你。
”“哼。
”“我没有办法,我不得不结婚。
”“哦。
”“你怎么办?
你难道不怕世俗的压力?
”……之后自己就痛苦地喝酒去了,借酒消愁。
能够看出女小主从小长大的居住环境不属于大富大贵型,但条件也不差,算得上是吃穿不愁的普通小康家庭。
这个背景设置得很好,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人,不像万贯家财的人敢闯敢干,见多识广,包容性强。
也不像底层穷人那样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更能活得洒脱。
大体来讲,普通家庭的价值观折射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正常上学,正常上班,正常结婚生孩子,同性恋这种身份很难被这种家庭所理解。
在这种家庭里,气氛大多和谐,家庭成员之间也都心疼心爱着彼此,逆反情况很少,也没有那种能为了什么与父母决裂的基因。
女小主回家不抽烟了,不化妆了,这都是长辈们所期望的乖乖女形象。
看看女小主跟她爸爸的日常,平平淡淡的,健健康康的。
她爸参加了个婚礼,回来就唠叨羡慕别的老爸能把女儿送到女婿手里,催着闺女找男朋友。
这就是社会与家庭带给女小主的压力。
当女小主从首尔搬回了家,从一个人穷兮兮地自由自在的生活回归到了温暖的父母家庭,周边环境变了,自己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卸下或者穿戴上伪装。
女小主说住了五年的环境不认识了,实际上已经揭示了女小主开始向现实妥协了,心中的天平已经倾向了没那么多困难要面对的父母家庭,是啊,那样的日子多简单,不用拼命生活,不用面临指指点点,唯一需要放弃的就是自己的内心。
临近结尾处,女小主提到的“撒谎”,在我看来是在说她自己对自己说了谎,自己用谎言来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在这种“直女生活”里可以开心快乐,但最终自己还是骗不了自己,回到了首尔,去拥抱自己的内心。
还有一个细节,女小主是基督徒。
基督徒耶,这是多大的禁锢。
但是应该是不是特别虔诚的,吃饭的时候仅仅是“康桑阿米达”,不虔诚也为后来态度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
2.女大主男闺蜜态度的转变男闺蜜刚登场在工作室里与女大主聊天的场景能够看出他对女大主有意思,眼神为证。
另外,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是不会直接间接打探这个人的目前感情状况的。
后来,女大主在及其失落的时候亲了男闺蜜。
男闺蜜的那种拒绝,流露给我的是赤裸裸地嫌弃。
他之前对女大主的那种喜欢因为女大主的同性恋身份消失殆尽,他的这一下推开,并不是出于理性责任感,就是赤裸裸的嫌弃。
内心独白大概是,“我擦,一个同性恋在亲我,太特么恶心了,推开推开!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包括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都在嫌弃这种事情,虽然表面上这样说想一起喝酒,那样说支持你,但是掩藏在内心里的那种无法接受,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
插一句,我特别喜欢这个拍摄手法,没有过多的废话,单单是通过在窗外对于表情变化的拍摄就把女大主告诉了男闺蜜她的事情和男闺蜜内心的变化讲述了出来。
女大主也会顾虑到周围人的接受程度不是逮谁就跟谁说,“我恋爱啦,是个女人!
”但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这份感情当成是一个负担,你要是能理解,我就说给你听,你要是接受不了,那我就不说,但我也不在乎你的想法。
所以女小主那句“你到处说会没有朋友”女大主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起初我也没当回事,以为这只是女小主心疼女大主,跟女大主撒娇的表现。
但后来我当回事了,这是女小主内心真实的想法,她不会随便说,她是在保护自己。
3.典型的室友这个对比就太明显了,之前的几次出场我还以为俩人是闺蜜,哎哟我去那个和谐。
这说翻脸就翻脸,为了戏剧张力,稍微有点夸张,但这也算是将社会大多数人内心深处对同性恋嫌弃的一种外化吧。
女大主在整个电影里面能看出来不是那种强硬性格的人,但是对于舍友的爱搭不理,她强硬的推开门,“我做错什么了吗!
”
是啊,我就是碰到了一个人,然后相爱了,我做错什么了吗?
影片中有过几处对于女大主为什么还不找男朋友的讨论,我觉得在女大主遇到女小主之前,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女孩子,她也在等待自己爱情的到来,只不过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人。
她是比较典型的没有把自己定位到是直女还是弯女的一类人,她寻找的只是纯粹的爱情,我碰到你,爱上你,珍惜你,无论你跟我性别是否相同。
相比之下,女小主应该是比较明确自己是弯女,但是缺少了一些面对自己的勇气。
我相信女小主也是爱着女大主的,开头处,女大主从来不去酒吧,但是为了去碰女小主,带着朋友走了很远的路去了女小主打工的地方去碰女小主。
这个地方有个细节,女小主一进门马上就认出了女大主并且打了招呼。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在一个地方碰到了熟人,是不是要先确认一下才能肯定是他然后再拍肩膀呢?
女小主能那么快认出了女大主,况且还是在背面,这说明这段日子以来女小主也一直在期待女大主的到来。
虽然有些地方我觉得讲得不够满,但这真的是个细腻的好片子。
尤其觉得女大主演得好,看到心爱人时候的开心,小鹿乱撞,见不到时候的想念,傻乐,感情不顺利时候的难过,愤怒,痛苦,每一个细小情绪的把控都很到位,演尽了在一段感情中的酸甜苦辣。
两个人的进展其实说快也并不快,当爱情到了来,抓住爱情的速度就是那样的,无关于性,只关于爱。
季节背景也恰到好处,“有你在,的冬天,总下雪,我不知道,冷。
”早晨起床那种对伴侣的腻歪拉扯,“再睡一会嘛,不让走!
”买小礼物“讨好”对方,在对方心中加分。
吃饭要坐在一起才肯吃,吃着吃着还想要亲亲。
最后那个结局挺好的,开放式结局,原谅还是不原谅,都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吧,导演没有给千万个哈姆雷特下定义,也无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真正的爱情无论弯直都是一样的,当你面对着这个人,不在乎车子房子,无所谓有没有孩子,只是想跟她在一起,看着她就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未来生活,这样的你才是找到了真正爱情的你。
望相爱的人再勇敢一点,望社会再宽容一些,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相爱的权利。
我写完这个影评我再去写我的作业。
连刷了三遍,因为我想要重温允珠心碎的声音。
其实我看这种抒情文艺片我常常跳着看。
影片一开始,都是智书明里暗里的撩着允珠吧。
我觉得智书不过是想要在离开首尔之前在狠狠的爱一把,或者来个ONS。
有什么大不了呢,既然她都决定回到老家去过世俗的所谓中规中矩的生活。
可是她没有想到,撩到了第一次恋爱的允珠,第一次爱上女生,愿意把自己的第一次给智书的允珠。
看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大家都说这部电影非常的真实,所以才打动人。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在允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上一秒还那么甜蜜的爱人下一秒就变了样子。
影片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场景还是事件我觉得都在相互辉映,一样的事情场景,只不过允珠和智书的位置变了。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爱的比较多的人温柔。
比如允珠去智书老家找她,她们往上山走的时候或者那一整段,智书的态度都非常的疏离。
总是很快的走在前面。
完全忽略掉了允珠的感受。
还有允珠等到最后一班车也不愿意回去,反而去智书家楼下等她说她实在太想要见智书了。
智书的反应,我没有看到心疼,没有看到无措,没有看到她的进退两难。
我只看到了她的不耐烦一直怕被发现的窘迫。
然后冷冷的说了一句走吧,就带允珠去了30000won的廉价酒店。
到这里,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女朋友这么对我,我可能就真的走了,搭最晚的车也要回去。
因为我不想我的存在让我的对象觉得添堵难堪。
可即便如此,即便智书的态度再差,再冷淡,所有没理由的冷落,不解释疏离,在允珠眼里她都愿意在试一次。
所以她在义无反顾的再一次,在冬夜跑去智书楼下说她想见她。
可能允珠是第一次爱一个人吧,所以才这么勇敢,这么果断的回去,试图用那包用体温一直暖着的食物再从智书心里为自己加一点分。
心疼允珠,所有心疼允珠人难道不是心疼曾经的自己吗。
因为每一个我们都曾经为爱借酒消愁,以为只要我在不顾一切义无反顾一点。
她就会愿意,哪怕在现实的缝隙中,寄出一点点爱人该有的样子。
影片最后十分钟,是智书, 我本来想打想通了。
其实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智书只是忽然觉得。
她怎么不来找我了。
她只是想念允珠的横冲直撞和饱含深意的爱。
爱的比较多的人总是温柔。
一样是回家路上,走上坡走楼梯。
允珠会停下来拉智书的手。
允珠舍不得让还等不到车回家的智书自己坐车回家,所以允珠还是领智书回家啦。
倒水,脱衣服,让她睡床上。
我不想被你吻,不想被你撩以及不想你再回来。
都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被你拒绝后的我有多狼狈。
最打动我的两个场景。
从廉价酒店出来后,允珠做坐高铁回首尔,很想哭却不敢哭,不敢用手擦眼泪只好扭头用大衣上的领子把眼泪撇掉。
最后一幕,当智书试图强吻允珠两次没有成功,最后紧紧搂住允珠说我好想你。
允珠手足无措。
眼泪一点一点的盈眶。
我觉得这些眼泪是委屈,是心酸,是许多想说没有说出口的话以及想问没有问出而没有问出的为什么。
允珠本来已经做好准备朝着你飞奔而去,你转身就说不要了。
现代城市中的大龄青年,艺术生,晚熟者,诚实拘谨,不善沟通,这就是金允珠。
这样一个人忽然遭遇爱情会是怎样?
说老房子着火也不算太离谱。
越发觉得我们对电影的标签还是简单粗暴,一部电影可以有两个三个四个多个主要特征,为什么很多人拿着一个就开跑。
光靠一个标签来看电影的人,看到往往不是他想看的东西。
比如这《恋爱谈》,更应该被划为青春片,关于初恋的电影,关于成长的电影,而不是同志片,百合片(以及“百合片”究竟是个什么鬼?
)。
电影讲的是艺术院校的学生金允珠在设计作品期间在废品站捡材料时,偶遇了心仪对象的事。
这事偶然性很大,可遇不可求。
情节我不复述了。
偶然性很大,却还是有很多人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过去;因为它刻画的是初恋啊。
单纯的懵懂的冲动的初恋,是恒古不变最易共情的主题。
从心底涌出的爱慕,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蒙蔽双眼的力比多,丢盔弃甲,朝思暮想,过后想起来往往觉得愚蠢但是,别否认,回忆们你们还好吗?
电影讲了两个人相遇的事,简单的线性故事结构可谓单薄,转折也略生硬,胜在叙事细腻真实。
这是身兼导演编剧的李贤洙的首部长片,做到此也无可厚非。
人说作家的作品究其本质,终究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只是换了不同的人物表现出来,那么电影也同理,尤其自编自导的电影,尤其初期作品。
希望导演再接再厉,摆脱隐约的自传感,进入更宽的创作空间。
然而话分两头,源于自身体验的电影有其优点,就是情感的真实,它使电影有了诚意,认真的观影者能体会到。
这不光是邻家女孩一样的素面人物造型,简单平民的生活起居场景,这种真实,来自于创作者第一手情感体验的再现,有他/她自身情感的代入,而非预知效果的刻意造作的,二手或三手的为情感而营造的情感,那就容易落入刻奇(如《艺术人生》一般)的沟渠了。
一方面是情感的真实呈现,另一方面它塑造了可信、独特的人物,这便是它令人赞扬处。
这不是一部以情节推动(plot driven)的电影,喜欢它的观众记住的不是引人入胜的情节——也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而是金允珠和李智书这两位主角,以及她们各自的性格。
对此,两位主演也功不可没,尤其是扮演金允珠的李相喜。
一个现代城市中的大龄青年,艺术生,晚熟者,诚实拘谨,不善沟通,这就是金允珠。
这样一个人忽然遭遇爱情会是怎样?
说老房子着火也不算太离谱。
当然老与不老不能光看年龄数字,她虽然30出了头,在恋爱面前仍是新手。
突然遭到爱神眷顾,她晕头转向,用力过猛,不知所措,凡此种种,莫不是初恋的动人之处。
同样是城市独居青年,年纪小一些的智书则热情主动,心思灵巧,对恋爱经验丰富。
这样两人擦出火花,是必然的互补。
生活压力的焦虑,同性爱的不被看见(是的,不被看见而不是被反对),是存在感强大的无声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可以发生的真挚美好,已经发生了,还要怎样?
不是每一个邂逅都要配上白头偕老。
有人软弱,有人逃避,有人受伤,有人成长,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都是所得。
允珠并没有明珠暗投,有一段忘我的快乐时光,就值得了。
有人问怎么看这开放式结尾,我审慎乐观。
既然回来认了“我很想你”,就是一个转机。
如果这两人有心把一段浪漫感情变成实在的关系,认真谈谈具体解决问题的构想,总会找到出路。
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但那完全是另外一种冗长的故事了。
生活不能段段都精彩,泥沙俱下,哪段沙下都可能掩藏着过往的珍珠。
我们说人生如戏,往往需要拉开一个时间框架来说,十年、二十年,当你人到中年回头看,哦真的人生如戏。
当年的天花龙凤变成今天的安静如鸡,当年的歪瓜裂枣变成今天叱咤风云,河东的变河西,前卫少女搞起了灵修家排,那才是戏剧感十足。
说回这电影,它捉到的是那一个完美的片段,爱的甜和痛,焚心以火的初恋滋味,这已足够。
身在爱中,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精彩故事,讲究好起好收。
恋爱谈,停在这里就是最好。
一个都市中平凡的学生,平凡的相貌,平凡的专业,平淡的生活。
每天上课,去旧货店淘材料做作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你知道等会要去二楼第一间教室上课,明天要交一份计划报告,三个月以后是作品deadline,两年后的夏天会举行毕业典礼。
听别人说着【羡慕羡慕】,你只是无奈地笑笑,并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直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没能忘掉你容颜。
】阳光洒在你的脸上,你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一个随意的背影,浅浅地映在了你的眼里。
人的一生有七十个365天的话,人与人重逢的会有几天?
便利店里,你认出她的背影,帮她买下一包烟。
她很好看。
你们在门口抽了两支烟,她邀请去她打工的小店。
分开后,你开始在工作时傻笑,好可爱,你觉得那种感觉很奇妙。
第二天你就去了那家小店,一步一步,毫无察觉地走进了她的圈套。
你觉得她似乎发现了你暗藏的情愫。
也会不经意又深情地表示对你的好感。
没有恋爱过的你,突然想要谈。
在她家度过了奇妙的一晚,一起共享丰盛的午餐,在酒吧的黑暗角落一转头的亲吻,寒风萧瑟里等她回家,从怀里害羞着拿出温热的烤番薯,双手奉于她的面前,说出那一句【想在你这儿加点分嘛】。
你想,那不就是爱情的模样吗?
那不就是谈恋爱的状态吗?
可是爱是什么?
是顾城的微风里不说话就好,也是张爱玲的蚊子血饭粒子。
你的深情跌进她的套路里,她步步为营,时间分寸拿捏精准;她的心也为你而动,因你如此单纯,如此可爱,如此投入,如此温暖……像极了从前的,她自己。
你问她【有没有想过以后一起生活?
】你问她【如果不回去,应该是不可以的吧?
】她笑笑不说话,离开了你们生活的城市。
你的平淡生活经历了甜蜜,唯一的走向是失望和痛苦。
她惊讶于你的来访,她催促着你的离开,她冷淡着你的关怀,她是父亲口中、那个没谈过恋爱的女孩。
曾经甜蜜的你们只剩你的热烈她的冷漠房间里的静默无言,她从未提起你的存在,她听从家命在男人的副驾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而你,终于不再去找她。
人心要经过多少次失落的折磨才会长出一层薄膜,不为抵抗,只为隔绝。
平凡的失恋,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要死要活,没有逆袭复仇,只有时间细碎的磨砂声,一粒一粒一寸一寸地治愈。
当你答应曾经拒绝了的工程作业,当你想忘记却搬去她爱住的屋塔房,当你再一次在酒吧赴她久违的约,发现她似乎又变成了原来那个让你心动不已的女孩——不坐过来吗?
要亲亲吗?
你似乎有些精神恍惚,爱过、失望过、恨不起来……甚至可能还爱着的这个走掉又回来的人,要怎么面对呢?
你问过自己吗?
你爱着的那个走掉又回来的人,该如何与ta相见?
以眼泪?
以沉默?
以随风散去的烟圈?
—————————分割线—————————尝试新的影评写法,写完很开心!
这部电影,说的是爱情,与性别无关。
如果由于刻板印象就忽略了它的本质,未免本末倒置。
电影属于朴实类型,演员素颜上阵的时候较多。
智书很好看,邪魅一笑很攻啊,各种套路很老司机啊;允珠很可爱,细节处理很好,初恋的青涩傻笑,失恋的强忍泪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爱情与现实,在平凡人的世界里总是无可避免地博弈,不管对象是男是女。
是随众将就,还是为爱坚守,心其实早就会给出答案,只在于,你要不要听。
(文/杨时旸)爱情的降临通常都猝不及防又无可抵挡。
智书出现在允珠面前时,相比于爱情的降临,那更像是一桩启蒙的发生——从肉身的欲望到情感的取向,这是允珠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喜欢着另一个女孩。
这部《恋爱谈》从名字到故事都如此淡薄、轻盈,如雾如烟,慢慢飘来又渐渐吹散,但最终却在无意识中彻底改变了一个人。
从去年起,一部部“百合”和跨性别题材的作品被影迷和各大电影节热捧,无论《卡罗尔》还是《丹麦女孩》都在政治正确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收获了众多好评,或许另一部韩国热映的电影《小姐》也算部分沾边。
相比于那些作品,《恋爱谈》像个清淡的小品,一曲随意哼唱的短歌,它剔除了戏剧性,但却随时都有着内爆式的力量。
或许正是因为它极度生活化,才让很多人觉得亲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女孩的情感已经代表着某种普遍意义上的情感。
《恋爱谈》绝不是那种宣言式的,有关平权的电影,甚至,在故事中,都没有什么抵抗主流的反抗戏码,它像是把生活的帘子慢慢掀开,给你看一个偶然的片段,随即又放下,一切就这样匆忙结束。
艺术生允珠面临毕业设计,其他人都在学业或者恋爱的焦虑中挣扎,只有她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直到有一天在便利店偶然遇到了小自己几岁的智书,这个在旁边餐厅调酒的女孩让她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取向和内心。
这段有关缠绵、想念和分离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看,它绝不是用同性题材就能简单粗暴概括的。
某种程度上说,这更像是成长的故事。
有关人心的蜕变与成熟,有关勇气与逃避,有关人们表面的善意和内心隐匿的恶意。
这个故事被分成了两半,以智书回老家作为折叠线。
最初,允珠是被动的一方,她被启蒙,被牵制,即便自己被叫做姐姐,但智书更像是那个游刃有余的人,无论是在情感世界中,还是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上,这个年轻的女孩显然显得更加成熟又大胆。
但当她从首尔回到小城,回到那个俗常又逼仄的环境,面对催婚的父亲,智书曾经表现出的一切满不在乎和游刃有余突然间都杳无踪迹,她害怕允珠来找自己,变得冷淡又怯懦,而相反,允珠却愈发执着。
这成为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翻转。
智书被迫去相亲,和对方聊起曾经做过的坏事,她说,“说谎。
”这被那个男孩嘲笑,他觉得这不值一提。
但只有智书自己知道,她所说的和那些密布在生活中的细碎谎言决然不同。
她自己身处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谎言之中,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这是一种虚伪,她在首尔和在故乡扮演的根本就是两个人,这之间的撕扯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允珠。
《恋爱谈》之中有几场吃饭的戏码,非常精妙地映射着允珠的身份焦虑。
一次,是她和自己的室友还有室友的男友,对方两人在客厅里吃炸鸡,她碰巧回家,对方客气地让她一起加入,男孩说,“早知道这样就多点一只鸡了。
”第二次,是允珠去往智书的老家,智书的父亲偶然提早回家,允珠也意外参与了那顿午饭,他们一起啃着酱排骨聊着家常。
这两次便饭,代表着这世界上最俗常的生活,而允珠成为了意外的闯入者,而她在饭桌上手足无措,也在告诉人们,她确实是一个疏离者,对于日常生活,她努力加入,但无法融入。
就像她的毕业设计,其他同学都画得五彩斑斓,只有她在旧货市场寻找各种旧木板和破锅盖搭建起一个废墟般的装置艺术,她自己的生活就像那个作品一样,敝帚自珍但令他人疑惑。
这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没有把允珠的性向当做一种大逆不道,但也没有故作开放地视作俗常,它所描写的正是当下大都市中最真切的一种态度,有些人觉得无所谓,而有些人还是无法接纳,只是无论哪种态度都表现得没有那么激昂。
她对自己的男闺蜜说起感情,对方好奇地想见见她的女友,但她同样和自己的室友说起这件事,对方神色陡变。
这就是那种微妙的东西。
允珠和智书几乎在身份和意识上完成了一次置换,如果说智书最初看似勇敢、不羁,而回到故乡就变得懦弱又自私的话,那么开始显得内向又软弱的允珠竟然通过这次短暂的感情变得成熟又独立。
与其说她意外经历了一段爱情,不如说她通过这次感情,完整了自己。
就像开头和结尾那两次拥抱和缠绵,最初,是智书引导着允珠,而最终,允珠把智书拥到了怀里。
她或许会失去这个爱人,但终究认识了自己。
看完了,可是我有点碎碎念,剧情反复回想啊回想的,于是决定过来写点剧透式观后感1234567。
以下:1、大叔的废旧回收站成了最初相遇的地方,便利店的一包烟成了两人相识的契机,最后在智书小屋子里确定了心意,剧情发展的有点让我措手不及。
两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智书凑上去那突然的一吻,是确定了允珠的心还是为了确定允珠心意的试探?
2、借一位豆友的总结,老司机对上小白兔。
允珠的小开心小心事总是表现在脸上:便利店第一次面对面结识智书之后的某一天,允珠一边进行作品一边想心事忍不住独自傻笑;忍不住想要见面的心情于是找喝酒的借口去智书打工的店,即使是在厕所简单聊天,也会因为有点开心又不好意思,又担心别人发现自己心意而拘谨;智书说一起过夜时转身,留下的是低头腼腆的允珠;而对于智书的突然袭击,允珠有点无措,但是却没有拒绝。
从允珠遇见智书,到相互确定心意,除了为了见智书特地跑去她打工的店和朋友喝酒,允珠给人的感觉一直比较被动,被约出来喝酒,被留宿,被亲吻,然后发生不可描述。
但是往后的剧情,允珠给人的感觉几乎大反转。
藏在怀里怕冷掉的吃的,联系不上智书和发现大醉的智书时的紧张和关怀,再到忍不住思念从首尔转车到智书家,允珠越来越主动。
因为思念,允珠三次从首尔到智书家里去,也是从这里,给观众的狗粮突然撤的一干二净。
因为担心父亲发现自己其实喜欢的是女人,智书在允珠第一次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允珠一起待在家里,带允珠上山,即是独处,也是回避。
拒掉允珠的烟,允珠眼里含有落寞。
第二次意外的在家中和父亲相遇,智书有些慌张,不断的用替允珠回答父亲的疑问而掩饰两人的关系,而允珠,略带失望回到首尔。
第三次,允珠因为与室友的相处和学业上的事情,心情低落的去找智书,允珠是希望得到爱人的安慰,但是这次,却是怀中藏着的爱意也换不来爱人的笑脸。
允珠“被动的”失去了智书的爱。
3、一开始的允珠是被动的,智书是主动的,主动的约到家里喝酒,主动的言谈间带有挑逗,主动亲吻,主动索爱。
但是从允珠从被动变的主动,智书开始从主动变的被动,被允珠更加热烈的爱,被动的接受相亲。
在因为无法向父亲坦白而冷淡的对待允珠之后,她其实是“主动的”失去了允珠。
4、允珠曾经因为智书而错过了一些学业上的事情,然后在智书来首尔时,又因为学业上的进度而错过了和智书见面的机会。
5、我最爱的场景有三:时间顺序一,智书热烈的亲吻允珠,即将发生不可描述时却被有些犹豫的允珠叫停之后,智书失笑然后为允珠整好衣服,两人躺在床上,智书看着允珠,允珠看着智书,有点尴尬但是又不算尴尬的笑。
(好么,在这里,作为观众的我被甜的忍不住笑了。
)时间顺序二,留宿第二天的早上,允珠仔细思考了一下,说出了那句“我想做”,智书看着允珠,一笑,略带挑逗,说“才不要”,然后转身走开,听到这句回答的允珠没能体会到那句才不要里的撒娇,以为是被拒绝,双手捂脸,自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主动提出想做却被拒绝,有难过和受挫,又有因为是自己主动提出而生出的羞愧感,一系列情绪突然一起袭来,不知如何是好,想要找地方藏起自己的脸但是又找不到,只好把头埋在床沿上开始扒拉衣服准备走人。
时间顺序三,两个人相互失去之后,允珠搬到了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继续学业,而智书则终于决定来首尔找允珠,允珠面对智书不再是之前的热烈,就算允珠像猫一样粘着她偎依着她。
允珠情绪很淡的拉着醉乎乎的智书回小窝,给智书倒水,无论智书如何索吻,也只是淡然的推开和停止,但是在智书抱着不肯撒手说出我很想你时,却又突然满眼泪意。
轻轻的拍拍抱着自己不肯撒手的智书。
6、当初让我爱上你,但是又在我如此爱你的时候离开了我,在我收拾完心情决定走出你的生活彻底的过没有你的日子的时候,你又这样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好像之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为什么。
7、印象深刻允珠的小动作:独自想起心事时的傻笑,被留宿时的小小窃喜,羞羞时被脱去小内内时的小害羞,被冷淡对待时的落寞和难过,被智书抱着不撒手时突然的泪满眼眶。
每个小情绪每个小动作,如此自然真实,我在此再次送上我的膝盖。
以下是剧情观后感的分割线。
当年看隐秘而伟大,突然间掉进了韩国电影的坑里,至今都没有爬出来反而越陷越深,不管是题材还是讲故事,我们的电影到底差了多少?
当年的隐秘而伟大看了大概十遍,每一次都是为了抓住里面人物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每看一次心塞一次,每心塞一次情绪低落两三天,不可自拔到无可救药。
我把2017年首部最佳给这部恋爱谈,说是恋爱谈,其实是谈恋爱,从甜到苦一样不差。
1月2号加完班,在想,去哪看一部让人心动的电影,会让人看着看着会心一笑那种,好巧不巧,关注的电影公众号写了这部电影的推文。
确实是会让人会心一笑,但是接下来却让我心塞的白天上班的时候都没能出戏。
太真实了,如此自然,看不出是在看电影的痕迹,就好像在看身边的另外的人的经历,然后我现在还是出不了戏,在这默默的写观后感,告诉自己这是一部电影。
如果说最美是卡罗尔,那最真实就是恋爱谈。
以上,看完电影出不了戏的碎碎念。
2017年1月4日晚22点。
非常喜欢,喜欢到无以复加。
连续两天不断回放,很久没有感受到心的疼痛了。
看到智书最后去找允珠时说出的我很想你,心就一刀刀的被撕裂。
慢节奏,小场景,细节到位。
每一句话,每个表情,每个场景都有浓浓的感情。
没有大风大浪,但却在我心里长驱直入,很好,真的很好。
开放式结尾虽然意犹未尽,但却是最合适的结局。
希望还能出续集,希望还能有下一部。
导演是否也与女生谈过恋爱,否则情节不会如此真实逼真。
喜欢女二号,喜欢这样的性格,但也十分同情她,整部戏中她应该是压力最大折磨最多的角色。
伪装的躯壳是永远的枷锁,真实的自己无处安放。
其实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但却迫于现实的压力,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折磨自己,伤害爱人。
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爱情里也从来没有对错,更别说这同性之爱了。
爱了就是值得。
这不是一段荧幕上出彩的爱情。
没有夸张的戏剧效果,没有感情的轰轰烈烈,甚至没有专为观众预设好的结局。
所以,电影结束后我叹了一口气,感叹着叙述角度的真实。
第一次废品站见面时,因特殊的感觉想要探索。
第二次超市偶遇,想主动做些什么产生联系,第三次装作不经意接近,以朋友为由去她所在的酒吧。
第四次被约电光火石般窜起来以为自己前面的伏笔预留得当,却在床上关键时刻喊停。
想和你靠近一点,再近一点。
没想过直接上床,却期待着发生亲密的行为。
一段高速升温后突然冷却的感情。
作为观众的我随手抓住了在导演埋下的生活的许多索引中属于我的片段,可能我的初恋拍成电影大概也是这样。
因为,你是我想靠近的人,所以我愿意把一切交给你,并索取你全部的温柔。
智书回家后用距离感刻意拉开感情里的紧贴,小心翼翼的样子如爱是犯罪般。
允珠在早已一团糟的生活中不断怀疑自己。
和朋友出柜遭鄙。
用心却未完成的作品不被认可。
明明最讨厌智书喝醉,允珠自己却将这种讨厌的形态应用得融会贯通。
做不到不想你,所以只想把自己暂时从痛苦中剥离。
曾经被你喜欢的我,此刻被自己讨厌着。
如果说和允珠的同性关系是冒险,那么和异性便是玩火。
冒险取乐,玩火自焚。
在最适合冲动的公路上,和爱的人一起旅行,一起私奔都是电影中老套的桥段。
智书和相亲男第二次以车内的镜头出现在公路时也不例外。
智书没有太多的表情却暗涌着冲动,而冲动下的行为是回到首尔,回到允珠身边。
不想一起抽根烟吗?
不想坐在一起吗?
不想亲吻吗?
末班车没了,我回不去了!
一个个被智书拒绝过的场景,如弥补般的被智书重提,似乎想把未完成的遗憾全部重新做一遍。
可效果适得其反,重温允珠被拒绝的感受,让其以防御的姿态更加警惕。
电影的最后,智书如她们热恋期一样在床上睡觉,露出好看的侧脸和舒适下显现的安全感。
而允珠却没有如开始一般肢体习惯缠绕到对方身上,而是衣衫完好在门口用抽烟形式思考。
就算停留在电影最好的时刻,不代表是最好的结局。
在一起之后,仍旧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斥着两个人组成的生活里——日常磕绊、智书为其喝醉的女友,经济来源与工作不安全性质、家庭压力下的继续相亲,毕业作品遇到的挫折。
定格在抽烟的瞬间,看着好像感情的无法挽回,又好像隐约有重新在一起的端倪。
毕竟在一起只是个时态,分开也只是其过去式。
所以电影结束的时候故事未完待续,不失为一个折中的结局。
ps:虽然不知道允珠最后抽烟的时候在想什么,可在我的故事中,我们分开后你回来的那一天,我抽烟看着床上熟睡的你,脑袋中浮现出一个特别漂亮的句子:遇见你是我生命中的绝望,也是第二次生机。
作为男性,女主都这么丑的拉拉片实在看不下去,就这么摸摸弄弄就能高潮了?🙄
拍的很真实,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又特么经历了一回!😂
我还是不喜欢韩影的调色。
会很莫名其妙,但想想就是如此莫名其妙。
没经历过这种感情,所以没有任何的激荡
可是先不爱的人 说要回头就回头 用回忆绑架另一个人 的感觉(爱的也莫名其妙的
其实爱情从来都稀松平常,波澜不惊。能从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是好的故事。做错事情的人,就是始终都显得无辜的那个,任性地开始潦草的结束然后悔不当初的回头,都是。所有的感情难逃一劫。不过,无论结局如何,这么结束也是好的吧。
衔接上不是特别流畅,但故事挺朴实的。
说好的满满的爱,我却一点没看出来。
无聊的片子,我真的受不了韩国人。不过我朋友说我似乎和女一有点像,想了想可能还真是一个风格类型吧,不过性格相似点不多
三星半
做过最坏的事情是撒谎
把爱情拍得稀松平常才难能可贵啊
已经看不了这种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角色了。
平凡到无聊
不喜歡
所有人支持或反对的人,他们的态度都很真实,没有很激昂,这点挺真实的。但是剧情有点太平淡了,看完索然无味,而且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在讲什么
情感中的无力如果有符号的话,它的模样一定和这部电影相差无几。
怎么样都是不容易
美丽羞涩的允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