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如果可以我会给六星。
http://www.douban.com/note/198827394/ 太上岂能忘情——星际11 星际迷航系列是全部设定在同一个虚构宇宙中的六代电视科幻电视系列剧,最早是1966年出现的一部电视系列剧,之后陆续制播了五部《星际迷航》系列电视系列剧以及一部系列动画片,加起来总共(到2005年5月)播映了725集(不包括最初的未公开试播章节,这个试播章节之后有收录在电视系列剧DVD当中发行)、30个电视季;11部电影、上百部小说、电视游戏以及其他虚构作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655456.htm 严格说读完这个“简介”我已经晕头转向的,被星际迷航十一勾起的欲火迅速消褪,假以时日,说不定也就挑几部电影看看就算了。
七百二十五集电视剧?
我相信我的爱没有那么天荒地老。
所以我是以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的人来说说这部《星际迷航11》,如果你把在《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提到过这个称为接触的话。
那么这部电影撇开冰冷有序的金属美感为什么可以把我从一个文艺男扳向理科男呢?
因为我自以为看到了这部电影同样在说一个很多文艺片喋喋不休的话题:太上岂能忘情。
事实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科幻电影,凡是有“人物”出现的部分,说到底就是地球人的那些陈年旧事,屁股长在脸上和四个手都是金属三角形并不影响这个最终结果,只要是有人的感情,那么我哪怕不懂“控制台读数、船索、后推进器”这些是在说什么,我照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别看长得不是人的德行,其实讲的还不是大家都已经讲到渣的操兴。
三岁看小 金毛男小时候让我想到了《星球大战前传》里的奇异天才少年阿纳金(技术梗如果发觉人名地名搞错了,骂之前先去度娘吧,我写得是吐槽不是黄页),据说阿纳金就是后来的黑武士。
他的邪恶表现在对于原力的渴望。
当那个大叔叫他停车临检的时候,我琢磨大叔难道提出了如果小男孩要免责必须做些什么奇怪的事情吗?
总之他是个始终乱来但却能在乱来之中有惊无险上垒的那种。
你们知道曹操的微博签名对吧?
这种小孩子不让他去拯救世界他会打碎多少个马桶啊?
尖耳男就一副“冰比冰水冰”的腔调了:爸爸,你为什么会和妈妈结婚。
我觉得凡是提出这种问题的小孩子要么变成连环杀手杰克要么就是爱因斯坦,要么就是兼而有之。
老爷子这个时候一副屌样地说:工作需要,这完全符合逻辑。
是啊,海绵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喷射的逻辑吗?
早恋趁早 金毛男青春期之后又是泡吧摸奶,又是躲在刚刚做爱过的女人床下看别的女人脱衣服,一副荷尔蒙激素就像金圆券狂抛那样的到处乱洒,结果碰到过耳朵特别尖的女孩子,有些意思了,对他这种烂人而言,女人不是马上脱衣服可以让他稍微有些生气。
是生气勃勃的生气哦。
尖耳朵男的情欲显然针对的是元老会:从来没有人拒绝过对吗?
那样你们可以保持一贯的纯洁性。
然后他一副若无其事地走出议会大厅,我真怕他突然像谢耳朵那样“嘿嘿,呵呵”,这样会被直接拉黑的晓得哇?
打仗了 话说如果没有坏人来打该怎么办啊?
金毛男和尖耳朵男一定是:你给我等着,你敢再看我闹,你有本事再说一句好哇?
之类的开始折腾上,于是大敌当前,他们都解脱了。
据说年轻男孩不打篮球什么睡不着觉,我以前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有人是这么说的: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现在知道了,他们都憋着去打外星人对吧?
生离死别就是断脐带 这个电影从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青春片。
金毛男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尖耳朵男活生生失去了母亲,他们的脐带都毁于一个穿越时空隧道,击碎宇宙飞船的高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没有意识到仅仅为了叫他们断奶,这个世界付出了几十亿生命的代价,他们如果不再联手去拯救个世界,太对不起世界了。
这里的大毁灭都有一个眼睁睁无能为力。
全片最让我感动的镜头,或者说让我突然觉得刺耳嘈杂的金属狂欢突然万籁俱寂的镜头就是老年尖耳朵男对金毛男的复述: 他让我活下来来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我感受他的痛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星毁灭而无能为力。
这部不折不扣的技术电影就是在这个时刻让我觉得人类的感情是多么的无坚不摧,无处不在。
譬如尖耳朵男口口声声的援引舰船条例,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如果指挥官的情绪已经严重失控,他就必须交出指挥权。
可是就在尖耳朵男狂暴推掉金发男的刹那,我才觉得他成人了。
就如日后的他告诉金发男那样:你必须让我释放情感,这是我希望你为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当剧烈的痛苦在面前如雪崩一样的倾倒,逻辑于我何加焉?
无论多么的存亡惯见,当看到自己的母星在面前轰轰烈烈地粉身碎骨,他没有落泪,没有嘶吼,他只是在很久之后对着自己平生最好的朋友说: 我真的非常难过。
一个理科男竟然也会这么深情地难过吗?
要不要相信爱情一下啊。
整部电影就像一艘漂亮的飞船那样锃光瓦亮,一尘不染。
可是在那些幽深的回忆里,他们也会忧伤,他们也会痛苦,无论这时候公元是多少年,无论这时候人类的技术可以在浩瀚的宇宙里来去自如。
太上岂能忘情,无论多久多远。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
这是星舰“企业号”的航程。
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
”这句《星际迷航》系列中著名的台词其实最早源自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后美国白宫发行的宣传册。
它完全可以看作是对这个经典影视系列精神内核的概括:如果说《星球大战》是一个光明战胜黑暗、王子赢得公主的当代神话故事,那么《星际迷航》就是把开疆拓土、探索未知的美国西部牛仔精神与太空时代结合起来。
前者是一个家族的封闭传奇,所以六部曲之外再拍就只能另寻主人公搞外传了,后者的航程则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永不终结。
话虽这么说,毕竟老版的《星际迷航》还是显得过时了,要想让老传奇焕发新生命,必须有所变化——事实上,最近几年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都在寻求改变,寻找新方向。
于是我们看到了《钢铁侠》那种自由散漫的铁人形象,看到了《黑骑士》里阴沉纠结的蝙蝠侠形象,看到了《守望者》中复古的风格——几乎所有这类大片都在试图挖掘英雄人物的内心,加入某种有深度的思想。
但在这方面,没人比J.J.艾布拉姆斯更聪明更明白,他不是《星际迷航的》粉丝(按照迷恋的程度,他们一般被分成trek fan、trekker和trekkie三个段位),他也不想像诺兰那样用超级英雄电影去跟《公民凯恩》较劲。
新版的《星际迷航》仅仅是部好看的科幻片而已,热闹、紧凑,既能满足普通观众看科幻大片的追求,又能让星际迷们重温旧梦,燃起新希望。
说是前传,其实本片让《星际迷航》回到了一个原点,整个故事实际都发生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
这样,即使这一部电影和前10部有什么情节上的冲突——比如来自未来的史波克船长,就从未在老版的电影中出现过——也完全无妨。
这也意味着,从本片开始,企业号可以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星际迷航》的未来完全可以自由去创造了。
大概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艾布拉姆斯版的《星际迷航》与其说是一个探险传奇,不如说是个成长故事。
很显然这样能吸引大量青少年观众,对普通观众来说,也更容易明白人物的来龙去脉。
其实无论从情节、内涵、特效画面还是动作场面来说,本片都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没有创新,没有非常独特的表达,但最牛的地方是,艾布拉姆斯能把一切都组合得刚刚好——除了让有的男性观众抱怨影片中没有美女以外。
看演员,除了让人认不出来的埃里克·巴纳和薇诺娜·赖德,根本没有大明星,只有一群美剧中常出现的演员,又省钱又方便;看情节,还是艾布拉姆斯的老套路,像电视剧一样10分钟一个小高潮,15分钟一段大热闹,节奏之快,远超一般大片;看特效,其实没有任何一段戏比得上《星球大战3:西斯的复仇》前十分钟华丽精彩的太空大战,却好在安排恰当,也没有冷场之处;说趣味,里面的一些小幽默都很出彩,俄罗斯小伙子的口音简直不由你不笑喷出来……好看、有趣、细致、热闹,《星际迷航》是部你几乎挑不出大毛病的暑期大片。
但在我心底,仍然有种遗憾: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想反复再去看它,似乎收碟的兴趣也没有那么大。
我甚至回想不起来哪个场景画面堪称经典,值得反复去回味——一句话,我在本片里没有体验到一种情怀,那种最初看到《星球大战》时的激动,最初接触《指环王》时的震撼。
也许是自己已经过了那段年龄,但我仍然期望着,某部影片可以带我走上飞船,航向另一个世界,航向未来。
很小的时候明珠台会播Startrek的电视版,对人物印象已经淡去,仅能模糊的记得有一个光头的中年沉稳船长,有一个鼻梁满是硬壳褶皱的外星人,有一个带着一个眼镜的瞎子,当然还有锅盖头的Spock。
电视版的剧情总是波澜不惊,飞船陷入的境地总是神秘不堪,抓到某些线索之后总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最后破解谜团,转危为安。
真要说前面遇见一飞船,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顿好打,却是不常见。
就像我国军舰和美国军舰不时对峙,却难得开火,分析起两国积怨,个中意味深长。
好像本剧这样,先来两场恶战,再把原因解释为来自未来的灭族报复,灭它犹如打击恐怖分子一般大快人心,虽然理由得当,却韵味不足。
大洋彼岸一群物理学家包括Shelton等,在工作之余,对未来的星际世界也进行了大量积极的研究工作。
他们甚至还学习了克林贡语。
如此醉心研究,仿佛这个世界真实存在,起码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以及逻辑上成立。
而让人对某世界产生存在感,却不能来源于一两张精心设计的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以及一两辆牛逼的飞船。
可以表达的细节实在太多。
而剧里Spock崇尚的智慧与逻辑推理,却无法在这出科幻片中受到重视。
剧情越简单越好,要增加让人困惑的理解难点,就尽量往穿越时空这样的问题上推。
反正只要穿越时空就能让剧情充满变数以及不确定性。
这样能让一些即将死于二十一世界,却想窥视一眼未来世界的人满足么?
Scifi经典已变成了一部动作片,热血敢为的舰长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从2万米高空飞落的动作犹如Superman,几次挂在悬崖边上被人踩啊踩,他死了即便任务不失败,历史名人库克船长也要消失,而他却要时时刻刻抢着去死,个人英雄主义救地球已经成为了美国片不可动摇的核心了。
科幻片两个基本元素为科学与伦理,科学应该除了飞船可以曲速飞行外影响了更多日常生活方式,总不至于到了22世纪,却有一小孩开着古董车,用着一部2010年款的nokia手机。
某母亲在先进飞船上即将生小孩的时候却还拿着一部翻盖手机打电话。
参看攻壳机动队,人类在2020年就可以开始在大脑植入芯片直接联网进行交流了。
如果觉得植入芯片在画面上不好表现,起码也可以用个有全息影像的电话吧。
怎能因为现在诺基亚有钱有势,就让他这一款电话还有那一款铃声延续使用过百年?
如果贝尔当年投资一部科幻片,是不是也要让电影中的宇航员使用一个拨轮电话?
而人和人,人和外星人,还是和现在同样的交往和搭讪方法,同样还是一样的争执,或许,这些真的永远不会变。
本片的人物刻画也很奇妙,先有冷酷外星人Spock在即将传送时还抱着一女在舌吻,如果想通过表现Spock无时无刻喜欢舌吻来表达这个冷酷的瓦肯星人内心也是暗藏丰富的感情,我觉得这个切入点和手法也实在是太低级趣味了。
又有库克船长眼看敌舰要被吞噬,却提出,好吧,我们要以德报怨,这样才能让未来两个民族和平相处,敌方说道“我们即便死也不会受你恩惠”。
舰长见此,便欣然下令,“舰炮全开”,数秒前让两名族和平共处的抱负荡然无存。
崇高道义原来只是口舌伎俩,热血青年原来腹黑至此。
“落井先言救,被拒即下石”,为了落井下石,差点自己也被黑洞扯进去了,何苦呢。
最后顺便说说本片的教育意义: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本片的老船长身先士卒,把上将级别的企业号舰长位置移交给一个新毕业的学员,这种精神给彷徨中的年轻人当头棒喝,一个人有背景和能力就什么都好说,企业主二代可以大学刚毕业就接任副总裁,如果没有背景也没有能力,就只能分到不好的舰上,一离开曲速状态就被射死,或者直接留在地球上郁闷死。
当然,美女略施小计也是有机会进入到企业号上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的了。
最后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土星的光环。
实在是全场之笑点所在啊!
特别鸣谢 活活和呆熊带挈我看了这一大片哇!
刚又去看了一遍……本来打电话给朋友想找他周末去看的,谁知他说“现在就有空”,结果就去了 Orz我是不是疯了啊?
……大概吧。
这次去看的时间是最晚的,朋友因为看过了所以跑去看Hangover,我一个人从头看到尾。
放映厅人不多,气氛跟前几次有点不一样——感觉大多数人都不是第一次看了。
看的过程中有种“旁观自己看电影”的奇特体验……|||这片子我都看出灵异体验来了 Orz爸爸Kirk驾船撞在敌船的腹部,引发几簇几近耀斑的爆炸。
载着包括Kirk和母亲的逃生舱们在耀眼的焰火中如同一群甲虫逃离一只黑色怪兽的魔爪。
Spock拒绝接受Vulcan大学的入学通知——对着一帮高高在上的老家伙包括自己的父亲他说,"Live long and PROSPER" ,眼中的神色叫作“轻蔑”。
Pike船长对脸被打成个猪头的Kirk说——“Your father was captain for a starship for twelve minutes. He saved eight hundred lives, including your mother's and yours. I dare you to do BETTER.”脸肿得像个猪头的Kirk听了Pike的话后眼中的震撼和沉思。
Kirk和Bones的初会。
小林丸模拟测试轻松“过关”,Kirk咬的那一大口苹果。
在全校学生的环绕下,面对Spock“You, of all people, should know that a captain cannot cheat DEATH” 的责难,Kirk脸上闪过隐忍的愤怒。
受不了惨兮兮站在人群中的Kirk而把他拖走的Bones。
一次又一次扎Kirk脖子的Bones XDDD站在电梯里对Spock说"Be careful with the ship, she's brand new"的Pike船长。
Spock要下去找还在Vulcan的父母,一旁刚死里逃生回来的Kirk急得骂他"Are you NUTS ?!"回到船上,Spock脸脏脏的人怔怔的,看上去特别像个小孩儿,特别让人心疼。
成为代理船长的Spock要回本部,Kirk又急了,跟他吵又拗不过他,百般无奈之下用几近恳求的口气对他说"Spock, you can't DO that!"Kirk回到船上故意说狠话激Spock,后者暴走之前眼角隐隐的抽搐。
默默看着本该带回母亲的传送器,父亲对他说"Speak your mind",Spock顿了顿,低低地回答"That...would be UNWISE…"Spock要去敌船,Kirk偏要跟去,Spock看着他背影的那个恼怒、无奈、激赏混合的眼神。
在敌船上,Kirk说"I've got your back",于是Spock读心的时候听到身边的枪声都没睁下眼。
坐在老Spock的飞船上,Spock头微微一偏说,"Fascinating"。
开着载有Red Matter的船,面对雨点般扑来的飞弹,一旦被击中便会被黑洞吞噬——连智能系统都发出警告。
Spock的回应?
"UNDERSTOOD"。
从黑洞的魔掌死里逃生,Kirk和Spock对视的眼神。。。。
在山洞里,见到年轻模样的Kirk,满脸沧桑的老Spock脸上带着极为温和的表情对他说:“I have been, and always shall be, your FRIEND.”
片头结束后,我马上转换了思维,把接下来的行为从“电影欣赏”切换到了“看片儿”看片儿,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总结,于是有了以下结论:1、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调戏警察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2、做爱这件事,在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能够顺利进行的;3、如果你想跟一个辣妹搭讪,那么你就要拥有被四个及四个以上男人群殴的勇气和抗击打能力;4、外星人永远都是邋里邋遢的,要么满脸糨糊,要么满脸Tatoo;5、真正的帅哥敢于尝试各种不同的雌性物种,即使对方长得很像绿巨人(不知导演安插这一段貌似床戏的床戏是不是在意淫“今年的男主角干掉了去年的《绿巨人》”);6、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关系在就业这件事情上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男主角成绩差,经验少,但管事儿的认识他老爹,他就可以不用笔试面试去当宇航员,你看人家名校毕业,还有一技之长爬得还没他快);7、I'am sorry,I'am so sorry,也可以成为接吻或者其他要求之前的对白;8、消灭敌人的最佳武器是一种叫做“红色物质”的东东,因为它能够帮助你消灭敌人的同时处理干净尸体及任何残骸;9、永远不要轻易地去背叛或者伤害自己憎恨的人,因为这个人可能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10、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可以避免矛盾和纠纷;11、俄式英文绝对比中式英文更具喜感;12、到电影院去观影,一定要忍受广电的剪刀;13、到目前为止,宇宙中,地球算是最漂亮的,好好爱惜吧;
应该是今年上半年最出名的科幻电影了,在此之前在《外滩画报》上不知道看王晓光提了多少回,说这个科幻片如何了得。
大多数观众可能和我一样在此之前虽然知道这个系列美剧,但估计都是从这部才开始了解整个星际迷航》的世界观。
我想这部一定也是金韶峰和张雪飞两位的最爱,说到这两位就让我想起了《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啊啊啊,暂且继续回到《星际迷航》上来,最让我有启发的就是黑洞武器,比任何武器都猛,不过最后炸弹照样可以抵抗黑洞。
在《Heroes》里扮演Saylar的Zachary Quinto这次在本作中一点都不酷,很显然,他和反町隆史一样天生更适合扮演那种有点坏坏的亦正亦邪的Cool Guy,而不是这种那么老实巴交的正派孩子。
至于俄罗斯中国非洲人一同操纵飞船的构思有点联合国的意味,不知编剧是否有此意?
其它的还是有点俗套,反派角色比正派人物的飞船更酷武器更猛,男主角必然是感情大于理智,开始必定受领导层排挤,一直到危难时刻才不得不用技巧得到了领导权(这个很符合我们的国情),最后两个一直拌嘴的家伙联合起来一起打进反派内部,又一次的拯救了地球之类云云。
出人意料的地方在于我喜欢的英国喜剧演员Simon Pegg在里面客串了一个发明曲速传送理论的科学家,和那个只会吃豆和生病的小外星杂工一起依旧很有喜感。
总体来说和期待感觉稍微有点小落差,毕竟期待值太高,但看完觉得还是值得推荐的,尤其那些画面,虽然被震撼到的只有开始的罗慕伦帝国从黑洞出来的那个镜头,当中那段在半空的平台上打斗,最后在顶部俯视地球的角度三段。
我始终觉得,但凡是老版星际,尤其是寇克船长时代的老星际粉丝们,都不应该觉得这个名为续集的前传有什么引人之处。
星际迷航系列作为抗衡星球大战的经典科幻系列片(剧),其与后者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充满了科技美感的故事线索和引人思索的深刻主题。
星战虽然也带动起一个十分庞大的文化热潮,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团,但究其所以终究只是一套正邪大战的传统科幻片,过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固然能使其在票房上成为常胜将军,却使人在看片时沉醉于特效和剧情冲突,失去的根本的思辨能力,这与星际系列一贯激起观众思索完全背道而驰。
老星际迷津津乐道的“曲速”,“传输”等概念,既是粉丝聚会时恒久不失趣味的话题引子,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科学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影响了当代整个科技发展的历程。
这部前传在很大程度上倒是不失其精髓,事实上,这是本片唯一能和老版星际有联系的地方,对于技术上自成一套的原理说明,本片进行了一以贯之的解释,搭起了一个貌似坚实的理论躯壳,在很大程度上晃晕了老星际迷,加上其空前壮观的视觉轰炸,使得老星际迷对之后的不如人意视而不见,也是合乎情理了。
老版星际并非单纯的科幻冒险故事,与克林贡人的太空激战只是点缀,用以布置一个并不和平的宇宙背景,同时也使影片在视觉上具有更多可观性。
然而影片或是剧集的主旨绝非在此,对生命,对宇宙,对未知的探索和寻求终极答案的精神,才是影片一直以来要表达的。
在寇克船长时代,这种目的性尤为明显。
由于最初的剧集制作年代特效简陋,剧本因此扬长避短安排船员进入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并非大打出手,而是藉由玄奥的情节,来引发观众的脑力反思。
这种有些偷工减料的做法却误打误撞培养了一批十分具有科学素养和思维头脑的忠实观众。
之后的电影版和其他系列的电视剧,无不对这个主旨一脉相承。
这个形成的星际粉丝团体,并不是星战粉丝般动辄挥舞光剑作秀,而是具有成熟的科技审美观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高素质群体。
星战可以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个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为人所纪念,而星际则可以升华为一种横跨了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体系,为后世造福。
反观这部前传,与以往的星际电影大相径庭,少年英雄的插科打诨和疲于奔命的连场大战,几乎有一点向星战靠拢的感觉。
而本片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塑造,甚至不如星战中阿纳金的转变来的深刻。
而主题的思维深度,更是浅到了一眼即可见底的程度。
全片就是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邪不胜正的简单道理,四处爆炸的太空船和星球,让人在走出影院时记得的除了特效,就是那些个老套可期的喜剧桥段,再无其他。
片尾象征性的用旁白念出了这个系列的经典台词“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旅程,它所持续的使命,是为了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寻找新的生命及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那前所未至的宇宙洪荒”。
我们不禁要问,纵观全片,除了打斗,到底探索了什么新世界,寻找了什么新文明,去了什么未知的地方?
前传中的大段动作场面既不讲求逻辑,也并不环环相扣,只能依靠精彩绝伦的视觉效果支撑。
年轻时的寇克船长就是一个典型的初出茅庐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一路打打杀杀直入敌方老巢,没有策略,没有包袱,愣头小子仗着胆大包天,身手不错,又有一点花花公子的狗屎运,就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大任务,堪称太空版的《拳霸》。
老寇克船长看到这里,想必会抑郁吐血。
当年《可汗的愤怒》中后半段的太空船激战,充满了智慧的战略指挥,声东击西的妙计,对敌方心理的巧妙算计,以及搏命一击的大无畏,在这部前传中完全看不到了。
半瓦肯半地球人史波克一直是系列中戏份吃重的角色,其独特的“逻辑思维”曾无数次帮助船员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一次次险中求胜。
虽然在老版电影中也有多次对这种逻辑性进行了调侃,但都只是无伤大雅的擦边球,充其量只是玩笑。
而在这部前传中,为了突出主角的决策指挥,居然厚此薄彼,对这种逻辑进行了大幅度的否定。
青年寇克为了夺取指挥权而使出的阴招,已经不单是对这种逻辑性合理的挑战,而是上升到了一种无厘头的阶段,这种在意识上的分歧,也使得后来两人的互相谅解和合作啼笑皆非。
JJ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业操手,他把星际系列的一套原有概念移植到了这部前传中,而且煞有其事。
他精心挑选了演员班底,使得人物看上去都和原班人马惊人的神似。
这些表面化的工作都成功的使观众忽略了这部前传和以往作品的大相径庭,而且别忘了,上一部星际电影是七年前的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并没有任何关于影片反响的消息。
虽然在看片中,我已经意识到JJ这种手法可以蒙骗足够的老星际迷来适应这种新的风格,却没有料想到会是如此的成功。
票房的一路飚红和IMDB上的高排名,都证明这个大大违背了原系列主旨的前传取得的佳绩。
也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已经夺取了那种充满了思维内涵的星际电影的市场,取而代之的就是这一类爆米花电影。
不知这是谁的悲哀,是电影制作者,还是观众的?
若干年后,当人们沉醉于星际12,13,14中精致宏大的特效时,给他们看看1966年的星际迷航原版,他们是会嗤之以鼻,还是会惊叹原先的星际竟然如此强悍呢?
我也要服役!
當掃地婆都好!
Doctor Who的Tardis是總統套房待遇所以幸運的人很少,那這邊的頂多是貴賓房,我總能去了吧?!
Spock太精彩啦!
男主么雖然一直開著主角模式但是對我來說還是雞肋!
所以沒有撒子感覺!
不過男主他爹我一般都是會控的!
啊!
靠譜的男人真好!
某演員真是資質太好啦!!!
Sylar的時候真變態啊真變態,可是一穿上Spock的衣服(我得承認我實在是太口水啦!!!
)就……眼神純真清澈如同初生啊!!!
小演員也很可愛!
(男主童年的小演員無視……倒是豎拇指搭車的龍套很有范兒)好了花癡告一段落……這是部商業片子吧,我沒有看過該系列電視劇,因此也許有很多地方應有共鳴而沒有。
總之我覺得這片子裏面讓人深思的地方幾乎沒有,但是它就是很好看,而且情節上沒有硬傷。
(這幾年見過太多大片情節上有硬傷的了。
)那麼既然它讓我這麼開心了,5星是跑不掉的。
另:感謝BBT這部電視劇我愛死那手勢了
今天上午,万达影城石景山店IMAX厅,首场《星际迷航》,我坐到第4排抵近观影,真切体验到了五雷轰顶的感觉,精致的画面充满整个视界,蔓延出双眼焦点之外,要时不时转动头部才能看到完整场景,爆炸声震撼得座椅和地板都在颤动,画面切换凌厉,对话简洁利落,情节跌宕起伏,有时自己竟难以跟上节奏,直看到眼花缭乱,思维迟钝。
没错,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里面的时间旅行究竟逻辑是什么,不过,这丝毫没影响我享受这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我跟着画面一起坠入地心,一起抛上云端,我冷汗直冒,我热泪盈眶……直到最后失魂落魄地走出影厅时,我才感觉终于又回到了地球,并如梦初醒,原来《赛车风云》和《金刚狼》并不是一坨屎,不,它们是两坨!
此前我还看过两部IMAX电影,分别是UME华星影城的《大战外星人》3D和中国电影博物馆的Deep Sea 3D。
说实话,万达石景山的IMAX屏幕比华星和电影博物馆的都要小,而且《星际迷航》也没有占满整个屏幕,上下都还留有黑边,但观影效果却是最震撼的,毕竟是动作大片,远比家庭动画和纪录片更能促进肾上腺素喷发。
我终于忍不住,把我在豆瓣上的第一篇影评献给它。
关掉你的电驴,放下你的D版,来影院吧!
这种片子,要看就看IMAX!
本来对于科幻电影不太感冒的我承认这是部不错的电影,虽然结局和所有的科幻电影一个都是可以想象的,画面尚属不错,而且我也非常爱SPOCK的说。
结构不错,但是稍显复杂。
我相信电影院里很多没有科幻或者宇宙太空知识背景的人都对故事里提到的不同时间空间的转化心存疑惑,因为我不断的听到各种的讨论和议论之声,多数的人是没有看懂的。
包括自己,只是作为人类应该对这个太空充满好奇才是对的.这部电影我还是不住的感叹美国人制作技术上的厉害,就如同那次看完蝙蝠侠出来张同学在我耳边说的,中国人是死都赶超不上的啦。
想想各种国产电影里山寨到不行的特技镜头,我都止不住的流汗。。。
IMAX的东西确确实实是太太太震撼了!
它描述了一个乐观的未来世界,人类同众多外星种族一道战胜疾病、种族差异、贫穷、偏执与战争,建立起一个星际联邦。
随后一代又一代的舰长们又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宇宙,探索银河系,寻找新的世界、发现新的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因为片中包含的各类天马行空的想象、精密的世界观、大量的硬科幻元素以及无微不至的人文主义关怀,使《星际迷航》成为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品之一。
因为他极佳的诠释了探索者的所必需遵守的四个原则:好奇心,开放的思想,尊重当地文化,不作恶。
这些原则不是太空探索时代发明的,而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时候靠犯错误总结出来的。
《星际迷航》作为硬科幻作品中史诗级的著作,传承了六十年代人类对于宇宙和探索、人性和哲学、社会与政治、科技与人类、文明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成为无数后辈投身于航天事业的信念源泉。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一部关于星际题材的片子, Star Trek给我的感觉比想象中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影院效果,抑或这是我仅有的一次认真投入的看这类片子,居然开始有点明白它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了。
或许星际题材本来就不同于其他科幻片,追求的不仅仅只是刺激的效果,那些我曾经认为很幼稚的东西恰恰很贴切的还原了我们从小到大对于太空、对于外星生物、对于星际旅行最童真的幻想和探索(我想没有哪个小孩子脑袋里的外星生活是像异型里面那样的吧,哈哈)。
最重要的是这系列里面的外星人让我感觉不仅仅只是个生物而已,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感情、群体,而不是一棒子打死的怪物,这点是很真实的,我一直万分的相信既然能有地球,就一定也会有其他类似星球。
片首,寇克舰长父亲牺牲自我保全船员,临近死亡,独自手控操作舰船撞击敌舰的情节,临危不惧与妻子临生待产的镜头相互交替,加之锦上添花的配乐,着实让我心生感动。
整个电影的构成,世界观,具体情节,似乎再次激活了我儿时天文学爱好的火种,让我激动不已,那种对未知宇宙,虽黑暗无声,但却勾起的无限好奇,令人欣喜若狂。
liujunci
被STID闪瞎眼后回去补番,感想如下:1、没想到锤哥跟派派演父子居然好合适!2、才一年而已舰长大副的感情简直超越曲速在前进~3、死了老娘都没掉眼泪的尖耳朵居然为了战(基)友领便当哗哗哭这不科学!4、从11到12,大副被女人亲来亲去时那副大义凛然脸都让我觉得找个基佬来演果然是有预谋的。
科幻电影的低谷啊。烂片一部。
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男性星空情怀的大释放,进取,探索,新的边疆,“探索”与“冒险”本身浓重的雄性荷尔蒙味道就让人心潮澎湃,何况电影还让两位个性截然不同的男主人公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和生死相托的挚友,温暖人心
好吧 我下错了一部 本来想看最新的 结果下了部09年的 但是视觉效果是蛮可以夸耀的 那个故事情节 对我这种没接触过星际迷航类型的影片的人来说 也是充满了好奇与惊喜 我知道为什么SHeldon这么热爱了 以及那个手势的意思
09年本来想看,但错过了在线高清版,现在圆满了终于连上了,不苛刻的说其实JJ新版本还是不错的,昆图选的真好,跟老版神还原啊,而且现在的特效技术炉火纯青,在电影院里看肯定特别爽,其实这系列真不是我的菜,挺遗憾的错过了这种享受,派恩先生不好不坏,期待他以后还能有更好的表现吧!
雖然和過去十部電影相比,這部新片很容易顯得突出,但看到一半我還是不禁會想,這部片和以往的ST電影似乎沒什麼不同。
长的差点让我在电影院抓狂
什么!CP他爹是锤哥( ̄▽ ̄")!!!!WTF这是什么奇异的设定脑袋里要长蘑菇了。。。。。话说回来现在才补起时下妹子们最喜欢的ST还来不来得及啊今年BC那部还没看。。啊,俄罗斯口音的小哥和Simon Pegg加分妥妥的啊哈哈哈哈激萌>_<至于传说中的基情。。额,我觉得我还是多去找点文看看吧。。。
看ST11,谢耳朵的作用必须有!没看过以前的,就这部说,Quinto的青年版SPOCK,小时候还有老年的spock都很销魂啊。。有木有。。期待今年暑假的ST12
只是把一个普通的好莱坞故事放在了太空里,跟《普罗米修斯》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7.5分,这个是翻拍版,老版曾经在美国红极一时,地位应该不比《星球大战》低。不过不管是《星球大战》还是《星际迷航》在中国都不算火,我个人也不是很感兴趣。这种电影特效好是好,但看多了真的没意思。还是适合在电影院看。
这部影片的演员简直就是丑人大集合!
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效果可谓震撼。故事情节在几十年前也可谓新颖和独特,所以不得不说是一部不错的大片!
因为在电影院看的....就看了一遍...具体的其实我忘的也差不多了...依稀记得什么看见老了的自己啦...男主角细看起来其实蛮帅的啦...那男人梳了个碗沿儿头啦...之类的
我不知道哪里好看···
3.5對本片提不起興趣,是不是我就無法跟geek guy一起生活了?!
扎克瑞昆图居然是玻璃,想不到啊想不到
没看过系列的其他影片,就这部影片来说还是不错的,完整的世界观,不露痕迹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