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更事时遇上刻骨铭心的初恋,眼中她耀如金星,怀中她软玉温香,同台的她珠联璧合。
少女时代的恋情如痴如醉山盟海誓。
可失恋总会来的,Nan从家乡提前归来撞破奸情,轻诺寡信的Kitty嫁作他人妇,Nan在山崩地裂般的痛苦里只有反复嘶吼的一句话:You said you’ll always love me.
曾经的美好
痛苦的Nan堕落了,退出舞台起先靠给男人口交谋生,我想她只是靠嘲弄各种男人的那话儿来嘲笑那抢走了自己爱的姑娘的男人,遇险后被贵妇人掳去做金丝雀,在光怪陆离的上层社会圈子里做糜烂的老女人们的消遣,进行了一切恶心下作、糜烂不堪的富人活动。
上层社会的会所人总会有不堪回首的过往,可是真的莲花还会从污泥中拔出来。
最失落不堪时的Nan赖在了Florence家,努力劳作重新开始。
两个有各自伤痛往事的姑娘爱上了彼此的善良。
Nan也回到剧院重新开始演出事业,而这时Kitty又寻来,Nan说我曾经全心全意爱你可是你背叛了我,现在我找到了全心全意爱我的人,Kitty回答可是她并不是我。
人们说前任是道绕不开的坎儿,当年的意乱情迷重新回来困扰Nan,可是她绕了出来,坚定地选了Florence。
这就像人生恋情必须经历的三段成长,初恋,放纵堕落,再找回心中的纯真。
可惜迟钝的人总卡在第一步,大部分的人陷落在第二步,而历经伤痛和挫折成长起来的人才是最棒的。
剧中的年代跨度也像所有古典的爱情一样,充满耐心,充满跨越时间的等待。
就像Florence用了很多年缅怀逝去的爱人,就像Nan拼命操持家务就为了赢得Florence的芳心一样。
在表现纯洁的爱情时一切都会慢下来,音乐会穿插成主题曲或者Rosie,镜头也朦胧美丽,床戏也舒缓美好。
而在嘲笑那些单纯的肉体淫欲时,通常会快进或者快放剪切镜头,不过腐国出品的影视中经常是这个手段,比如《发条橙》中的3P,比如《应召女郎的私密日记》中接不举之客都是快进并配着威廉退尔进行曲。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爱情片,同性异性又有什么关系呢,脱离淫欲的真爱永远是美的。
只想看爱情故事的可以看第一集。
猥琐Low派可以直接去第二集看各种各样的变装、裸露、性交、KJ、道具。
而喜欢坚强成长的故事的人一定要认真欣赏第三集。
何况女主角有着非常美好的肉体,完全合我的审美:高挑、纤细,盈盈一握的腰、长得不像话的玉腿,男装帅得不像话,女装美得不像话,我已被掰弯。
这样的肩膀、腰、腿,子复何求?
此片已被我列入情色片Top10.话不多说,我去三刷了。
原声很喜欢 放到了喜马拉雅上http://www.ximalaya.com/51209142/album/4378685
大海边长大的女孩子,胸怀和勇气都像海一样。
I FEEL IT,AND I DO IT.上帝给了南希美貌也给了她勇气。
骄傲地,南希总是扬起她的头,直接,主观,天真,勇敢!
这不只是一部女同性恋电影,也是人类童年时代对爱仍有信心的激昂乐章。
南希真勇敢啊~在这部电影中,演员刚性的英格兰口音也帮助塑造了南希的果敢。
天啊~我要是可以这样像大海一样无谓该多好啊~电影里也是人类仍然有可探索领域的时代,对于human nature对于新的城市,London也还是那古老的味道,lady的裙边、插了羽毛的帽子~木楼~,天啊,南希看到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哈哈,太可爱了,南希没有辜负上帝赐予的美貌和勇敢。
i wish i am going to be that kind of lady oneday.
相比原著,南茜天真的傻气保持住了。
但是细节的缺失使人物感情模糊。
比如,缺少了凯蒂对Tomboy一词的害怕反感就不能合理解释她为什么劈腿老板,就显得她很渣;缺少姐姐对南茜感情的先知,就会导致观众无法精确共情姐姐对南茜的排斥究竟是因为她是同性恋,还是因为自卑感,自尊心作祟。
而且,出于时长限制和政治因素,弗洛这段改动相当大,南茜和弗洛感情发展的速度太快,产生的效果远不如原著中两人在长期生活中于细节处彼此试探,最终固定心意来得好,毕竟这是两个在感情上都受过重伤的人,这样也不利于对弗洛角色的塑造,在读书时,其实就是通过平淡的进展一步步深入了解弗洛的,因为弗洛相对而言是一个最复杂的角色。
还有些地方印象深刻,就是在剧版中,弗洛坦白莉莲的事情之后,南茜第二天就准备出走了,这就把南茜对弗洛的感情淡化了,扁平化了很多。
在书中,发现弗洛非常爱莉莲,胜过自己以后,南茜选择的是心甘情愿继续默默守护等待,并且认为这是公平的,因为她以为自己最爱的也不是弗洛而是凯蒂,这就体现出她对弗洛的爱情之深以及除爱情之外还参杂有感激之情、亲情等的更为复杂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女女之情,这也为她最后选择凯蒂还是弗洛留下悬念,不然,一边不许弗洛更爱莉莲,一边自己在弗洛和凯蒂之间纠结就显出有些自私和带有大男子主义的强迫意味,这和南茜一直以来给我的感受相悖,她是愿意为了爱人的意愿做出牺牲的人,绝不是非常强势,带有控制色彩的人。
南茜重回剧场这个设定也有点儿让人莫名其妙,好像非得在演艺事业上逆袭一下才够爽一样,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南茜彻底摆脱过去,过上新生活,新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却能体现撇去了虚荣,财富等等的最真切的爱。
把最终的高潮,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幕,集会,潦草地改为在剧院举行一笔带过是最大败笔。
当时读到南茜和历任女友的一一见面时,感觉之前的故事全在眼前闪过,这些老熟人一一出现还有点儿亲切之感,而且,这样做也交代了三位前女友的动向,人物也更加真实。
果然,亲笔写出原著的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更深厚些。
而且集会中所有人物的碰撞,感情的爆发,以及集会本身场面的热闹宏大,与前面和弗洛故事的平淡克制隐忍形成鲜明的对比、碰撞,好像觉得辛辛苦苦看那些日常故事都有了回报,一切都在最后那一刻爆发出来。
而且南茜在集会的所看所感,比如,她看着集会上这些人,想起了他们的善良,给予她的家的温暖,还有在得到积蓄时的想法:又想到弗洛伦斯——我想象她将七百镑一枚一枚地投入慈善募款箱。
那会使她比爱莉莲更爱我吗?
都很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这些与她最终选择弗洛有很重要的关系。
然而在此剧中,我想更多出自政治因素,这么好的一个场面,居然被一笔带过。
原著中弗洛哥哥和南茜的演讲其实很精彩很有震撼力,也被一笔带过。
这就显得后劲很不足,也让我深切体会到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宣传自己民主,思想自由的虚伪之处,其实在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他们的做法不也一样,他们也不会制作弘扬社会主义,甚至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作品,只不过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在揭露社会问题上相对放得开些,然后就可以以此彰显自己的“言论自由”。
我们国家中有些人,总拿文艺作品尺度问题说事,如果世界上只有五个资本主义国家,其余全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我们国家的所谓“尺度”也不会比他们小。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被颠覆的危险,自身又不够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政治问题的谨慎处理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怕思想不坚定的人走错路,结果越这样做,一些盲目激进的人,就越要抓住把柄,冷嘲热讽,然后管理又会更严格,以此恶性循环,让人很是无语。
本来不该讲这些的。
当然,改编后也有好处,就是剧中的南茜比书中的南茜更加清楚自己所要的东西,更加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更加勇敢,书中的南茜则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状态,没有很鲜明的各种意识的觉醒。
(另外,在没有网的条件下,折腾了四个G左右终于看完了找对方法本来用一个G就能看完的南茜的情史剧版,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无奈。
果然,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找到最佳方案,甚至找到可行方案前都要折腾一段时间,用来走走弯路,很少能一次性成功。
)
《南茜的情史》又名《轻挑天鹅绒》 此影片是BBC根据自身即为les的SarahWaters的同名小说拍摄的。
小说出版于1999年,而影片拍摄于2002年。
风格俱似《指匠情挑》,也是三段式,结局都是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真爱,可谓是同志电影中的励志片。
英国BBC能够正视同性恋题材的剧本,又如此大胆上映,剧中情节,裸露、性交、KJ、花样繁多的ML让人看了不免血脉贲发。
无怪乎,在英国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殖民扩张仍在继续,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亦也是一个欲望与邪恶并存的时代,物质的丰盛与精神的空虚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上流社会的糜烂与下流社会的喧哗,两极分化,足以渲染起当时英国社会的多样化,观赏戏剧是当时许多上层绅士自认为的高雅活动,此时附庸风雅、浓妆艳抹风靡一时。
拜金主义、市侩主义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凝聚成一个点,当我们挣扎在这个漩涡,试图寻找一个立足点的时候,我们产生了茫然,不谐调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南艾斯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镇,恬静而自在,和谐的家庭,知性的父母,无话不谈的姐姐,还有一个“boyfriend”。
这样的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俯首皆是。
南茜悠然的漫步于沙滩,映衬着淡蓝色海水,显得雅致温倩。
只是有些时候,面对弗洛特的爱抚时,总有点例行公事。
还以为是青涩,还以为是懵懂,还以为一切原本亦如此。
直到有一天,宁静的小镇开始喧哗,跳动流转的是音符的节奏,明快亮丽的是舞台的风景。
而其中的一切的华丽却南茜无关,定格在南茜心中的是一个人——凯蒂——一个女人。
凯蒂带来的震撼在南茜的眼中可以窥视到一切,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奇葩,盛开在南茜的心里。
每晚准时准点剧院的静候,只为了那份期候,只为了心中那份苏醒的爱意,南茜浅薄的快乐着。
凯蒂的耀眼为她赢得了去伦敦的资本,一个洒脱不羁的人有了更大的舞台去驰骋,那份欣喜是需要一起别人一起分享的。
“友谊”,在她现在认为,只有南茜。
而无意中的邀请却幻化成动力植根在南茜的心里。
正因为年轻,一切都可以义无反顾,那份坚韧刻画的如此清晰。
离开了熟悉的大海,离开了温馨的家,踏上了茫茫旅程。
伦敦的繁华、喧嚣是小镇所没有。
那份初来乍到的陌生被光怪离奇的环境所冲淡,忙得去适应,忙得去表演,忙得去感知,南茜压抑着自己的情感,追随着凯蒂的步伐,唯恐惊扰了这份美丽,只是眼里的欲望无法遮盖,毕竟年轻,一个藏不住秘密的年龄,把自己装扮成凯蒂舞台的样子求得心理安慰时,却没想到被挖掘成一个新秀,同台表演有了更多彼此的接触,也赢得了声誉,仿似一夜间,名声鹊起,成为伦敦上流争相巴结的名人。
舞会上的流光溢彩,酒醉痴迷的南茜是那样的迷人,也赢得了异性的青睐,却唤醒了凯蒂的嫉妒,匆匆离去。
女人是敏感的动物,占有欲、虚荣性遮瑕了双眼,分不清是怎样的情感,却给了南茜足够的勇气,只有在乎才会生气,是亦如此。
接下来的日子,快乐的幸福着。
南茜认为自己拥有了最惊心动魄的爱情,即使这样的爱情被人们所无法忍受。
快乐来的太快了,有些时候也惧怕失去,抓得越紧,失掉的越快。
人的心绪是何其复杂,何况是女人。
休假,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那份冷清还有那份不谐调,姐姐的失恋以及波及而来的怨恨使得南茜很快返回了伦敦,每个人都有寻找安慰的脆弱,南茜已经开始憧憬以后的美好了。
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幻灭,却是痛彻心扉的打击,那份美好已经变成残忍一道道割在了南茜的心上,破碎、在破碎,歇斯底里与绝望使她慌不择路的逃脱,跌跌撞撞流离在伦敦的街头,肆虐的风,匆匆而过的行人,心死了,也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收拾起行囊,期待着回首,走出了那间曾经洒满欢声笑语,那间充满暧昧的房间,只想逃,逃到无路可走,把自己逼到死角,再捅上几刀,对自己的残忍,只因为来自更多的欺骗,被个人都有自虐的倾向,南茜落魄的躲在别人的屋檐下,曾经的风光只因为有凯蒂,原来爱一个人会那么痛,痛到不能自已,痛到麻木。
两个月“囚笼”式的日子,其间还有期许,也有对往昔的回首,可是凯蒂的婚礼把所有的幻想都击得粉碎。
既然一切都无所谓了,那么堕落也就相影相随了。
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在乎,生存似乎是最为关键的。
那个曾经生活在海边,干净温存的女孩不再了,开始变得狰狞,开始变得无耻,而这种堕落也异常坚忍。
可是,直到看到邻家女孩弗洛,才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多肮脏,多龌龊。
相形之下,没有傲然的资本,又何谈何去和一个纯真的人并坐,那就堕落到极致吧。
却没想到,曾经自己主宰的生活,即使不堪入目亦可以随心所欲,却没曾想堕落到深渊,成为上流社会所眷养的小丑。
天堂、地狱一线之隔。
每天在别人的戏弄中,捱过一天天,选择了物质的享受,就得去拿尊严去换。
美丽的脸庞在上流荒诞无稽的社会里,成为争相斗妍的宠物。
生活,这般无聊,以逗弄、下流、猥琐,极尽无耻的方式上演着。
就这般麻木的活着,会直到永远?
南茜自己也无法预知,结局却是出奇的巧,因为一个女仆被赶了出来,也遭受了女仆最后的洗劫,生活真正把南茜逼到了死胡同。
找到弗洛,开启了另一生蚝。
弗洛的执著与低调是南茜所欠缺的,也是现在南茜最弥足珍贵的。
该是修整的时候了,如果之前的南茜是不幸,而今南茜也是幸福的,最少,当成千上万的同志背负着道德感、家庭责任,无法出柜时,南茜的执著却为她赢得了幸福,即使等待这么久又何妨?
最后的结局是happy ending的,懂得蜕变的人生也开始知道珍惜,也开始知晓太过于浓烈的浪漫会成为双刃剑,刺伤着彼此,人总是飘浮不定,理智与情感任谁都无法衡平。
该如何放逐,如何收归,只有经过风、趟过雨的人才可以明了。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抵御。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用人人视频app看完了02年BBC制作的三集短剧:《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改编得更有娱乐性,也增加了喜剧意味,情节更加紧凑,可以轻松观看。
看剧有点像具象化了小说,影像美则美矣,但个人觉得更受触动的反而是小说本身。
不过剧集有助于快速总结南希的情史,每部一个人,一点点地成长。
像小说那样,第一个爱人Kitty是最浓墨重彩的。
不过剧集里Kitty的呈现更像是一个没有想清楚并且内化恐同的小双,因此选择用直男结婚来逃避/背叛两人的爱情。
直男专门提到“需要penis”才算是fuck,也是非常典型的phallus-centric言论了。
第二部里南希短暂的男妓生涯被喜剧化呈现了,但她和Diana的被豢养关系很清晰,非常适合影像看。
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改编最合理的。
第三部和Florence的情节则显得比较仓促,重点在结局的修改:带她去见家人公开关系。
比起书中的主角多年主动不联系家人,这是一个更加美满的结局。
第一部 Kitty
第二部 Diana
第三部 Florence但最后回到现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Kitty、Diana、Florence怎么认识啊?!
😒
因为大红背景的海报设计,这部BBC改编剧我一直没有看过。
但是周末把tipping the velet的书看过后,按耐不住就把这部三集的迷你剧集看完了。
书和剧都用了三章来描述Nancy从18岁到25岁的生活,但是可能出于时长和影视需要的考虑,BBC剧集删去和改动了一些情节。
总的来说这些改动对Nancy这个人物没有什么影响,但这些改动使对她爱人们的刻画削弱了许多。
Kitty与Nan在原著第一部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记述Nancy对Kitty的痴迷与疯狂。
从乡下到伦敦,即使她们间的关系已经从演员和观众变成朋友,但读者没法感受到Kitty的对Nan是否有朋友情谊之外的情感。
剧集中的处理也很相似,在去伦敦前都是Nancy的单相思。
在这个阶段书中有两个细节表现Kitty的情感,一处是Kitty不愿叫她过于正式的Nancy,也不愿意称她家人常叫的Nance,而是只叫她Nan。
剧中Nan变成了一个平常的称呼,几乎所有人都在称她为Nan,失去了Kitty与Nancy之间独特的连结。
另一处发生在Kitty来Nancy家作客时,剧中把这个部分压缩到很短。
只保留了Nancy为Kitty收拾牡蛎与Kitty告诉Nancy她要去伦敦的情景。
在书中Kitty来Nancy家是被很隆重地招待的,Nancy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过来看这个把Nancy迷的神魂颠倒的舞台明星。
在这期间大家提到了Nancy的男友,Kitty的眼睛一下黯淡下来 (Her eyes were strange, and almost sad)。
然后在邀请Nancy一起去伦敦时,她也提到了这个chap,证明Kitty还是很在意的。
但是这些细节还是不能剥离Nancy此时痴迷到疯狂的滤镜,而Kitty对Nancy也没有表现出超过友谊的亲密。
第一次较为亲密的接触发生在搬到伦敦后,两人第一次躺在一起,Kitty说想要个妹妹,Nancy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这一部分剧中的呈现与书中的描述没有什么差别。
一个比较大的改编是两人第一次亲吻,剧中是Nancy换男装,Kitty被她迷住后两人的亲吻,然后很快两人开始练习双人登台表演。
这部分情节是原书中没有的,原书中Kitty表现出友谊外的喜欢是在酒会后,Kitty给Nancy买了条很贵重的裙子,Nancy是穿着这条新裙子与Kitty赴宴的。
Nancy在与吹号手跳舞后在化妆间整理时,这时Kitty很不开心,第一次朝Nancy大声说话,嘲讽Nancy四处留情,Kitty的态度给Nancy弄得哭笑不得。
当晚两人在这之后的情节,和剧集中发展很相似。
但是书中这个部分的描写非常细腻,非常推荐阅读。
我最喜欢原著中的一个细节是,第二天Nancy问Kitty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自己的,Kitty叙述了很多很多件小事,而最开始的那件是她在亲nan的手时闻到牡蛎的味道,几乎每一件Nancy以第一人称叙述过让她小鹿乱撞的事情,Kitty都记着。
这时读者才意识到原来Kitty从很早很早就开始喜欢nan了。
而剧集把这个地方删掉了,只留下Nancy不是Kitty第一个睡过的女孩的印象。
这个处理使Kitty向nan说过的care for you有点虚伪了。
剧集也略过了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Kitty对于自己性向的抵触情绪,只保留Kitty对nan说我们要小心谨慎的话。
书中描写了Kitty对其他lesbian的刻意疏远,在两人一起登台表演后,有一次剧场有另一对couple来邀请Kitty与Nancy一起去玩,Kitty硬是编借口给拒绝了,然后告诉Nancy她们是toms。
她认为要离toms越远越好 ,但Nancy却并不以为意。
而之后Kitty与Nancy表演时被一个醉鬼叫toms时的时候,Kitty一下就僵住了,根本无法继续任何表演。
Kitty绝对不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演员,她在刚在伦敦上台时,可以风趣地回怼台下嘘她的观众。
个人认为这对Kitty是个转折点,她不敢去面对自己与同性间一再的爱恋。
而如何回归到世俗所谓的正常轨道,Walter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可以带她结婚,生子做这些大家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所以当被提早回来的Nancy撞破她与Walter的一夜情时,当告诉Nancy两人要结婚时,Kitty都是异常痛苦的。
剧集把这些情节都大多删去了,只是交代Kitty和Walter是喝多了意乱情迷,原著中就这个事情Kitty对Nan说“I didn’t like to do it” she said miserably. “At times I could hardly bare it”。
并且再次表达她对tom的恐惧。
剧中Kitty在Nancy要离开时喊nan,表现出一种不舍。
而书中Kitty是不敢喊Nancy的,因为Nancy刚和Walter说完她们曾经有过床笫之欢。
这些很重要并且有时代性的表述在剧集里已经没了踪影,让Kitty这个人物在Nancy的欲望投射外变得异常单薄。
Diana与Nancy与占了第一部几乎整个篇幅的Kitty不同,Diana这个人物在第二部的中间才出现。
即使她们共同生活将近两年,但是Nancy对她其实除了一开始的欲望外,并没有其他情感了。
Diana其实并没有把Nancy作为一个伴侣,更像是一个可以领出去炫耀的宠物。
关于这段时间,书中更侧重描写Nancy自身的感受,昼夜颠倒,纸醉金迷。
剧中对于这部分的刻画很符合书中要表现的感觉。
我在看书的时候对Diana的情感有些复杂,但是这些原因在剧中已经略去。
一是,她收留了Blake与Hooper夫人,这两个这被当时社会所不容的同性恋。
二是,她积极参与一本妇女参政运动(suffrage)杂志的发行和运作。
在那个女性无法穿裤装,没有任何权利可言的时代,她是一个切实推动女性权益进步的人。
但是这些积极的事情又显得如此虚伪。
她可以在聚会上对曾经穷苦的Blake毫不在意的羞辱,也不愿意Nancy看那本关于女性进步杂志的任何东西。
Florence与Nancy与Diana不同,Florence于Nancy可以称的上是另一个爱人。
前半部分剧集中呈现的状态与书中记述的差别不大。
但是Nancy一开始并非想留下而为他们两人做的家务,而是单纯的想感谢Flo对她的善意。
一个很重要的情节被精简了,是当Flo向Nance讲述Lilian后,剧中这时Nancy已经向她表达自己对她的喜欢,而书中这个部分是等到几个月后才发生的。
而Flo这个人物在书中更加立体,她除了剧中表现的伏案工作外,还经常去贫困社区做志愿者,并且社交圈内很多toms。
Flo对自己的性向有很明确的认知,并从不为此羞愧(这可是19世纪末啊)。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书中tipping the velet是Flo解释给Nan的,而剧中对此进行了角色互换。
因为Nancy与Florence都曾有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爱人,所以这段感情并不是特别稳固,俩人甚至还为此很深入的探讨过。
但是因为Flo不似Kitty一样想把两人的恋情躲躲藏藏,所以Nancy在这时很自由。
最后的最后,Nancy的选择剧里把这个地方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书中是发生在Ralph演讲的公园。
Nancy过往七年来所有的爱人们悉数登场,这一段有点和过去和解的意思。
剧集让nan king再次登台表演,而Kitty也因此找到了她。
对于Kitty和Nan的重逢,我很喜欢剧的改编,尤其是Kitty说she isn’t me 和再次称她my mermaid的时候,她明显知道Nancy仍然对她有感觉并且很想与Nancy复合。
但此处和书中几乎没有半点相似。
书中是在公园帐篷内Flo与Nancy有点小争吵时,Kitty来找的Nancy。
她很仔细地看着nan,她还清楚地记得nan的生日。
当她说复合的时候,Nancy是有很大动摇的。
我毫不怀疑Kitty还是爱着Nan的,而Nan也仍然爱着她。
但是当她们在一起,Nancy不会舒服。
在道别后,Nancy摘了朵玫瑰花让一个小男孩送去,自己便躲到阴影里,Kitty在收到花后往Nancy的方向张望了很久。
最后Nancy去找了Flo,Flo此时以为Nancy已经和Kitty离开了,然后她们聊了很久,和对方说对方对自己有多重要。
剧中这个部分变成了登台表演的Nan king最后玫瑰丢给谁,这个改动有点过于敷衍了。
因为Kitty是了解玫瑰独特的含义的,而flo并不了解。
所以flo的担心与紧张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总的而言,Nancy的选择对当时的她来说是最好的,而对Flo来说Nancy也是让自己忙碌生活中亮起来星星。
至于Kitty,我希望我们这个社会不要让更多的Kitty再伤心了。
我希望Kitty有一天能遇到属于她的Florence,和她说她没有错也不用怕,然后平等而自由的两个人可以光明正大地牵手走在大街上。
也许她们会遇见nan和flo,然后她们会笑着和彼此打招呼。
这部电影跟之前看过的《Fingersmith》有些相像,大概因为改篇自同一个作者的小说,有同样的人演出,也同样被标签为英国电影。
一朵欲滴惑人的红色玫瑰,把藏匿在平淡蚝壳下,女人的美,仿佛诱惑众生的香水,璀璨地展现在满溢仰羡目光的舞台。
人们的目光,就像一盏盏的镁光灯,追捧着那对美丽女人的舞步。
当她把红色玫瑰递给她,意味着,她选择了她,也改变了她。
她带她走入伦敦的高雅糜烂,给予所有她想要的,包括爱。
她沉溺在自以为的幸福里而逐渐走失,离开了她熟悉的平凡,熟悉的生蚝味道;并以为,伦敦的一切就是她的所有。
却不想,自己竟会遭受背叛的痛。
她的初恋,以一种迅速晕开的丑陋及恍惚的错愕结束,夹着一丝,背叛的疼痛。
她结婚了,她也必须开始新生活了。
也许,她该感激她带给她的新视野,让自己有了独自生活的本钱。
脱离了让人称羡的舞台,她沦落成巷弄里卑微的娼妓。
一个人的时候,为了生活,谁会在乎胯下男人所配有的各式嘴脸(这很让我惊讶,原来当时还真有这样的工作)。
赚钱,突然变得轻易起来。
她以为,至少她还保有选择男人的权利与尊严。
直到,她遇上另一个视她为今生挚爱的女人。
她被捧成手心上的娃娃般,穿着华丽的服饰,好看帅气的脸孔只能对一个女人微笑。
雍容华贵的女人活在相互炫耀讽刺的上流社会里,每一次的聚会都为了诠释人们对占有与权力的追捧。
而她,成为了她其中一件橱窗展示品,展示她对傀儡的绝对拥有权。
伦敦的上流社会,以优雅高致包装,隐蔽潜藏在内的,阴暗腐烂。
她才发现,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需要付上的代价越大。
她想起从前温暖的家,那一幕家人对她招手道别的情景,出现的更频繁,却离开得更远。
她再也不是那个平凡的生蚝女孩,冲击着她的是所有人性的本质,竟是如此。
这次,换成她背叛她。
背叛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不难,她只是为了得到一点的,温暖与陪伴。
当她以为她的背叛换来女仆的友情是如何值得的时候,女仆却声也不响地离开了她,带走她所有的金钱。
接下来一大段都不是我喜欢的。
我以为,这部电影如此扭曲的铺陈,怎么安排一个美好的像雨后阳光般的结局呢。
大煞风景啊。
当第一个女人回来找她,要她作出选择,到在台上,她为着那朵红色玫瑰该抛给谁而犹豫之际;老实说我心里还是希望全心全意爱她的女人会得到那象征她的爱的花朵,而结果就如我所希望的,抛向台下的女人那刻,我又觉得这是一种破坏了。
故事的结局,两个人牵着手走回家的心型圈,在我眼中根本就是破坏了整个影片制造出来,属于悲难痛苦的美丽啊。
我始终觉得,女角是个哀伤而留下遗憾的角色。
一个缺憾的选择才能成就悲剧的美,也更具震撼力。
这部电影的结局,仿佛毁坏前面所有,最动人的悲伤。
也许为美满感到意足了,我却夹了些许,失望的余悸。
另外,我很喜欢英国电影,喜欢英式的幽默、英式的优雅。
不管是电影或者电视剧,心里的秤子始终觉得英国的影视素质一般都很好。
而这部,某程度的一些失望,并不影响我对英国电影的偏好。
反思了一下其实这剧的剧情其实挺简单的,除了有很多华丽的porn以外... 但最吸引我的是Nan在无意中获得的自由,如果她没有在偶然间看见Kitty的表演从而去伦敦当上drag king, 她可能就会嫁人生子,过上一辈子安稳且一无所知的生活。
讽刺的是Kitty自己是个绝世大渣女,但我还是对她的脸有初恋滤镜...Adam All说他(皮下:afab/enby)一开始当上drag king时从这部剧获得过灵感,其实drag king并不是想当男人,而是在表演masculinity的过程中突破了gender role的束缚。
相比很多drag queen表演的原因就是“好玩”“好看”,很多drag king都认真思考过表演masculinity的意义,这也难怪,同样是drag大家只知道queen却很少知道king, 从某种意义上讲连drag也是生理性别男的世界。
天生性别为女的人,必然会对这个社会性别二元分化带来的桎梏有更多的思考,而剃寸头、脱束胸衣也可以说是这种思考引发的行动。
之所以从她(ta)们身上找灵感当然是因为本人已经拜托drag queen朋友帮我变身drag king! 不过也就是想想啦,目前连名字都还没想好蛤蛤蛤(p.s. 我最喜欢的drag kings: adam all, maxxx pleasure, hans schwanz
记得和谁提过到fingersmith,接着提到tipping the velvet时脸上突然有一闪而过不自然的表情,那瞬间已经被捉拍了。
无法捉摸那是因何而起?
那是秘密的一部分吗?
于是对这片产生了兴趣应该先看完这片,再看fingersmith呢?
还是反过来?
先是被fingersmith可爱的图片吸引来着的为了一口气看完,差点伤了膀胱。
拷好片子介绍给人看却没有反应英国的古典画面和着装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情节紧凑,故事曲折,流畅画面又有俊男美女亮相再看大名鼎鼎的tipping the velvet,只觉得不如fingersmithFS的男主角太有型了,连‘死掉’还帅得上报。
可爱的剧情眼尖地看到仆人zena到几年后成了FS的主角。
还好没有因这片先留下个主观印象不喜欢kitty,并不是成形的皱纹,可能魅力不够吧what is tipping the velvet?为主题安排了回答。
Flo的正经单纯天真,至少还有在追求什么。
你呢?
flo出现那刻的画面很梦幻,她和谁很像呢?
嗯,FS的mona,那个从来都戴着手套的双手。
S.W喜欢安排书卷气的女子出场因为这片而更喜欢FS。
什么道理?
1228晚上分心太严重了,那个侧面,太过刺眼了就差一点差一点差一点点......why?那是个什么样的秘密?
p.s.这是篇很乱很自我的乱语。
无关评论
呵呵这个是我对片名的翻译。
英文片名很暧昧很色情但不得不承认很到位。
译成南希的情史容易让我以为是里根两口子的事。
bbc拍摄的女同志电视剧。
表面看起来挺火爆的,还有不少床戏。
其实呢,如果去掉同志这层外衣,你会发现整个故事和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惊人的相像。
心底单纯的外省青年在伦敦这个罪恶的都市被诱惑,经历了底层生活之后,进行了正确的选择最终步入主流,光明的生活。
科波菲尔继承了旧书店,而南希重操旧业进入娱乐界——气质似乎比李宇春还好。
故事把她写成一个牡蛎女的阴险用心昭然若揭。
情节推动的拉拉童话音乐剧,人物塑造略微脸谱化,心理转换粗糙急迫,难于令人认真对待
女同虐恋情深:懦弱初恋转头他人怀抱;高高在上夫人金屋藏娇小娇妻的不平等爱恋;喜欢的善良姑娘内心有已亡挚爱白月光。最终与美好善良的姑娘修成正果,幡然悔悟的初恋黯然离场。俗套情节。自我自恋易轻信他人的表演型人格恋爱脑不管怎么样都不会真正改变,这倒现实。亲热戏不错。但不喜欢在女人亲热戏里意淫男性生殖器官的存在,男凝视角对女人性欲的傲慢无知。
为啥指匠情挑这么好看!你却?哎
尤其喜欢第三段,Nancy的重生。花花世界流连久了,越发内心空虚,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的前行,才能内心安宁。相比而言,tipping the velvet没有fingersmith拍得细腻。果然EC是无法超越的!
这高分咋来的
哎呦,原来就是这本书改编的。。= =
也只有年轻才能义无反顾。
音乐非常棒,有几个画面很令人动容.Nan的男装的确比女装更光彩夺目,Florence真的很有味道。
就是这么引人共鸣 直抵内心深处 我想 它几乎符合我观念里好电影所需要的所有标准 只是 不是自己的文化而造成的那种距离感 注定了旁观的角度 是弥补不了的遗憾
不细腻的手法,夸张赤裸的感情。
第二集简直三观尽失,节操一地,都要怀疑真的是Sarah Waters么, 艰难的进行到第三集,如同re-birth一般的Nancy才是真正想要被表达的。P.S,腐国果然名副其实。
不爱。。。
当年一口气看了一周的拉剧 这个怎么就忘了评论了=_= 反正记得结局满温暖的... waters阿姨的本子嘛 。。。都差不多-_-
没原著细腻,没指匠情挑BBC拍的好看和细腻,这个太轻浮太跳跃
有点荒诞的电影。。。女主超丑的~
口味突然好重。。有些表演too much了。Kitty笑起来眼睛以下好像KK!
快三个小时。。。。就是不断的不努力遇上啥就啥,随便爱随便说爱随便继续做爱。。。所以就老的快
相对finger smith这个就差了挺多的。纯粹讲lesbian了几乎。那道具⋯⋯让我想起肉蒲团3D
太传奇太令人玩味的时代了,太让人着迷的Nancy的生命
kitty老了点,长得也过于温柔甜美,骨子里还有妇人的庸碌,少了纯真清澈, 演T不够吸引。nan就不同了,正是清澈纯净,扮少年正当时。更厉害的是变男装之后整个人都精神自信起来,穿回女装也一样美,身材好,抽烟跷脚的样子美爆了~ flo就是那种伟大的女性,温暖包容。服装和帽子们都很美!BBC尺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