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灵感来源编剧Damon Lindelof认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太空竞赛时期,人们对于未来还是相当憧憬和乐观的。
然而七十年代之后,悲观末日论开始蔓延,许多描述未来的电影要么就是少年互相残杀(一大波躺),要么就是机器人残杀人类,都不是让人真正憧憬的未来。
编剧十分希望能重塑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所以片中有许多致敬五六十年代的元素(good old days)。
2. 肯尼迪航天中心2012年,工作二十年的奋进号(Endeavor)飞船在洛杉矶退役的场景也让编剧感到有些伤心,尤其是最近NASA开始削减预算,停了一些项目,这也是影片中NASA发射基地被拆情节的来源。
影片一开始发生在现实中的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女主是去阻止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发射塔的拆除,这里是NASA所有载人航天飞船的的发射地。
这个地区也因为航天中心的成立,区号设为发射倒计时的321。
影片中还有一个小奋进号模型。
3. 老沃特迪士尼沃特迪士尼本人也是灵感来源,他曾在1950s提出一个类似于明日世界的项目EPCOT(Experimental Prototype City Of Tomorrow)),专门尝试和展示未来科技。
这些都是在尘封的档案中找到的一个盒子里发现的。
里面有许多稀奇古怪却引人入胜的想法、模型和图片。
编剧在和迪士尼高层聊过最初想法后,就从高层Sean Bailey那里得见了这个神秘的盒子。
4. 秘密社团Plus Ultra影片虚构的故事背景:在1889年世博会上,四位大牛:爱迪生、特斯拉(这二人能聚在一起!
)、儒勒凡尔纳、埃菲尔聚在一起,成立秘密社团Plus Ultra(logo是一个加号和一个U,在埃菲尔铁塔的密码筒随机密码里出现过这个图案),他们希望建造一个未来城市。
这个城市不为任何国家所有,不存在商业利益,而且要隐藏起来一般人找不到,除非被明日世界内部人士邀请。
未来城市里有许多现代科技,比如手机、火箭,但百年前就发明出来了。
1952年沃特迪士尼加入社团,并且开始在迪士尼乐园建造明日世界园区。
本片最初的代号也是“1952”。
巴黎的迪士尼有类似于明日世界的景点Discoveryland,就是受到四大牛之一儒勒·凡尔纳启发而建。
5. 迪士尼主题乐园片中有许多场景都来自迪士尼乐园。
火车也让人联想到迪士尼乐园里的“单轨火车”,游客乘坐这种车可以游览整个迪士尼乐园。
还有太空山、模拟太空船、模仿汽车测试的迷你车、小小世界、“文明演进之旋转木马”(Carousel of Progress)。
而这些想法都是老沃特迪士尼在五六十年代就想出来甚至实践的点子。
6. 1964纽约世博会影片里男主小时候就是在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被邀请进入明日世界的。
这届世博会意义重大。
小小世界、文明演进之旋转木马,这些景点都是在现实中的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迪士尼受通用电器等公司委托打造的。
世博会结束后都移到了迪士尼乐园。
片中的机器人叫做AA(Audio Animatronics,电动木偶),也是迪士尼在1964纽约世博会上首次展示的。
片中的夸张嘴型刺客机器人、埃菲尔铁塔里的四大牛都应用了电动木偶技术。
在电影里的世博会场景中,还可以看到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白兔先生,和三只小猪里的大灰狼走在一起。
他们都暗示了影片的主题:白兔先生代表像爱丽丝一样来到神秘未知领域尽情探索,而大灰狼代表像三只小猪一样被引诱欺骗结果落了个坏下场。
7. 黑人兄弟的科幻小店片中,黑人兄弟开的科幻周边小店“Blast from the Past”里的货架上有许多熟悉的身影,包括导演Brad Bird指导的几部动画《铁巨人》里的铁巨人、《超人总动员》里的不可思议先生、《料理鼠王》里的老鼠小米、《辛普森一家》,还有《星战》《猿球崛起》《飞侠哥顿》《禁忌星球》《地球停转之日》等等。
8. 迪士尼x皮克斯除了《料理鼠王》《超人总动员》外,还有:女主的皮带和《玩具总动员》主角伍迪的是同款,片中的武器也像巴斯光年的。
《怪兽公司》片尾场景中有一副有关明日世界的海报。
片中机器小女孩雅典娜在毁坏重启时的眨眼模式,和Wall-E重启时的眨眼模式一样!
9. 雨果奖小店老板黑人兄弟的角色名叫雨果(Hugo),致敬科幻文学先驱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科幻文学界最著名的雨果奖就是以他命名。
老板娘角色名叫Ursula,致敬雨果奖多次得主、著名科幻小说家娥苏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10. 编剧、导演和克鲁尼大叔Brad Bird曾为2015年度大片《星球大战7: 原力觉醒》的导演首选,他也是星战脑残粉,但是因为考虑到本片的原创性,觉得机不可失,因此推掉星战导演一职......编剧Damon Lindelof曾是《Lost》《普罗米修斯》的编剧。
他说男主的角色最初就是按照乔治克鲁尼设计的,一直在想找个像克鲁尼的演员。
后来干脆一横心,抱着沃特迪士尼的盒子就去找克鲁尼出演。
克鲁尼看过剧本就答应了(本来就是按他形象写的)。
11. 拍摄地明日世界中的白色未来建筑是在西班牙巴伦西亚艺术科学城的图像基础上修出来的。
艺术科学城建在突利亚河河床上,由西班牙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设计,1996年7月开始动工,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具未来感。
影片拍摄地还有英属哥伦比亚、阿尔伯塔、佛罗里达、巴黎、巴哈马伊柳塞拉岛、洛杉矶和明日世界。
在欧洲,片名Tomorrowland由于已被一个同名音乐节注册,只能改称“Disney Project T”;而这个音乐节要想在美国演出,也必须改名为TomorrowWorld。
12. 牛顿女主角全名叫做Casey Newton。
把Casey倒过来念就是Isaac,Isaac Newton是物理学家牛顿的全名。
而男主全名是John Walker,和导演Brad Bird一位长期合作(超人特工、铁巨人)的制片人John Walker同名。
13. 爱因斯坦明日世界里一块石碑上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14. 音乐组合来刺杀Casey的夸张嘴型机器人名叫Dave Clark,他们一共有5名刺客,其实是向六十年代著名音乐组合The Dave Clark Five致敬。
而女主也有穿列侬T恤的场景(浓浓的五六十年代情怀)。
15. 官网电影官网TakeMeToTomorrowland.com是一个全景体验网站,可以360度查看明日世界。
16. 倒计时装置片中男主的倒计时装置是以秒为单位的。
17. Beeman牌口香糖女主被警察抓后释放时,还回的物品里有一包Beeman牌口香糖。
在91年迪士尼电影《The Rocketeer》中,男主火箭人就喜欢带着一包Beeman牌口香糖,觉得可以带来好运。
而且该片的男主就是背着一个很像明日世界男主发明的喷气式飞行背包。
事实上许多飞行员都会在上飞机前带一包,最著名的是二战时期美军王牌空战英雄Chuck Yeager(现年92岁,前两年还在飞行),也是NASA试飞员,第一个突破音障的人类。
他对于这种口香糖的魔力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可能和品牌名有关?
蜂人)。
18. 杜比本片为全球杜比影院上映的首部Dolby Vision影片,杜比可能将挑战IMAX。
19. 豪斯大叔片中男反派豪斯大叔,又在本片里断了一次腿!
这是向豪斯医生的跛腿致敬。
20. 移动迷宫女主Britt自小开始演艺事业,当时结识Hilary Duff等童星。
她现在男友是《移动迷宫》男主,两人通过合作2012电影《第一次》结识(俩人激动起来挺像)。
SourceIMDB: TomorrowlandCollider Talk TomorrowlandThe Hollywood News: QA with Damon LindelofTakeMeToTomorrowland.com
整部片子就是一个大写的莫名其妙。
-有剧透,但是剧不剧透有什么关系啧,就是个烂片-莫名其妙的开头,聒噪的女主(只能依靠其他路人角色反衬才能表明玛丽苏本质),几个机器人打架走位不能再明显,纯粹为了凑特效跑去了趟巴黎,傻逼兮兮的剧情发展。
终于觉得进入正题了,一看进度条居然只剩20分钟了,后面可以预见地迅速烂尾了,尤其是最后结局到底是个什么鬼?!
大家都觉得女主可以拯救世界,她就正好乱七八糟地想到一个理论,结果莫名其妙地大家就go with it了,摧毁了大信号塔,then what?
大干了一票之后不造干什么,莫名其妙就说we are gonna make it work?!
全程我的表情就跟在看傻逼一样...--以下才是你该看的地方--真·观影记录:休叔出现在:00:03:26.00:07:10.00:07:50.00:11:20.00:15:11.01:28:43.01:41:10.真为休叔不值,居然挂在这两个一看就是烂片制造器女主手上了,简直是在逗我,但是休叔你头发长回来了(虽然我知道是化妆师的妙手回春),我还是很高兴的。
不行不行,我要回去五刷HOUSE...
作为导演布拉德.伯德的第二部真人电影,运用科幻元素,制造出了一部半真实半虚幻的二次元科幻电影,只是电影将小女孩作为拯救未来世界的主角,凸显了小孩拯救世界的主题,这也就注定了电影被边缘化的命运,成为一部难以让人重视的英雄类电影,并不是说小孩不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只是电影注定是有意所指的面相特定的观众群,这就在无形当中让人轻视与矫妄了观影的感觉,让感觉停留在了这只是给青少年观众看的特定电影之中。
很显然导演布拉德.伯德也有意无意的在电影中体现动画电影的元素,这也加深了电影儿童化类型作品的倾向,加重了作品非严肃性的表达,从而引领着电影朝着一种充满童真童趣的方向发展,只是这种发展在一种大人电影里面显得格格不入,而且电影剧情时空交错的叙述更加重了故事在类型上的错觉,让我们不禁感觉是不是电影就是体现青少年智慧与冒险的这样一个故事,再加上导演选择让乔治.克鲁尼来担当第一男主角,所诠释出来的古怪又阴柔的形象让电影陷入了一种颇为怪异的感觉,乔治.克鲁尼真心不适合演一个科学怪人,即便是他多么努力的去展现这个科学家的种种怪癖,仍不能掩饰他拿捏不住这种角色的缺陷。
导演用一种颇为开放性的方式来叙述这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故事,多线叙述时空交错,并造就出来了一个复杂难懂又脑洞大开的故事剧情,故事看似简单实则生涩难懂,真心想要弄清楚里面的原理,还要苦下一番功夫才行。
作为一部充满天马行空想象力的电影,看得出导演结合了拍《碟中谍4》的经验,为电影增添了很多酷炫的镜头,并将气氛营造的如同间谍电影般步步惊心,也将故事剧情不断的深化从而释放出一种雾里看花一样的效果。
导演尽可能多的在电影里面展现细节性的东西,让电影呈现出一种真实考究的质感,并将未来科技社会的幻想描述的生动而又真实,为我们打造出来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视觉奇观,而且导演还试图在电影里面添加一丝喜剧元素,不过遗憾的是电影并没有刻画出让我们感到可笑又好玩的剧情,反而过于严肃的表达让电影充满了一种压抑感,这与电影所要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总体来说,电影有着一个清晰明朗的故事主线,只是在叙述上被导演添加的各种表达方式所混淆与误导,从而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又不知所云的迷惑,电影多元化的描述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只是仔细的想一想其中各种关系,还是让人感觉形式大于意义,不能说电影不好看,只是太过花哨,而且定义为萝莉引导大叔这样一个格局,从而进行反方向的引导剧情,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物剧情设置还是太过前卫,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电影的创意是非常好的,配合布拉德.伯德导演细腻精致的拍摄手法,呈现出来了一种科技未来的美感,而且电影还有着相当量的动漫式的剧情刻画,但由真人演员表演出来就显得特别的夸张与不自然,如果电影能够拍成一部动画电影,我想剧情就会变得好看的多,作为一个以动画电影出身的导演布拉德.伯德来说,这样的题材去选择拍成一部真人电影,可以证明导演是多么想要表现出自己对真人电影的掌控力,只可惜导演选择的真人演员表演不出来丰富多彩又细腻微妙的表情动作,瞬间让电影失色不少。
作为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电影,始终让人感觉他真心不适合演商业巨制,他所给人的感觉总是一种温柔而完美的男人,而无法真正的能够表达与诠释出另类并带有缺陷的人物性格,就是这种人物感觉上的缺陷,让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显得十分糟糕,无论他是多么的想要突破自己,总是让人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只是他的暖男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反而无法驾驭一些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人物角色。
而对于女主角布里特妮.罗伯森的表演更是让人乏善可陈,至始至终在电影里面就是一个表情,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感觉整个世界都欠她的一般,让人找不到她是一个小科学家的影子,反而电影里面雅典娜的扮演者拉菲.卡西迪的表演堪称亮眼,镜头前的悠然自若表现出来了一种强大的镜头感与掌控力,有着一副目光流动的大眼睛,时不时的深情望着你,感觉自己都快被她的目光给打动了。
首先,阐明个事实,本片imdb评分6.9豆瓣评分6.2,不管中国电影如何,至少豆瓣影评大师们的品味是世界领先了。
随便翻了翻,大多数大师影评都先整一大堆外国人名先把你干懵b,然后开始数落各家黑历史,搞得好像是红卫兵小将的毕业论文。
接着长篇大论各个主演配角群众演员演技如何如何,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师们去电影院是超级vip能暂停回放呢。
越是出名的越得喷啊,越是配角越得捧啊。
我只想提醒各位大师,我国电影可还处在连基本故事都tm讲不清楚的时代啊!
你们都这么清醒了真的大丈夫?
再翻翻大师们的其他影评,为啥有些公认的国产大烂片大师们都是三星四星起步,洋洋洒洒几千字影评呢?
而且通篇不提电影如何?
我就呵呵了。
大师的字真不值钱啊,那么多大师,平均下来能有多少宣传费落到手里呢?
够来回公交车费不?
还有跟风狗装逼们,别人说这道菜吃着像屎就是屎?
这盆屎吃着像菜它就是菜?
看你们也像是受过教育的人,怎么就没点独立思考能力?
电影你确定看懂了?
再说回电影,明日世界画面绚丽情节紧凑各个演员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个别片段绝对算得上精彩,最后的正能量的植入虽然略显生硬,但是绝对是瑕不掩瑜,我不关心它的前世今生,片中致敬谁没致敬谁我就算是知道我也不在意,我只知道花几十块钱体验一次绝对值回票价。
至于分数为啥这么低,谁知道是跟金主的哪部电影档期冲突了呢?
打了这些字,没任何人给我一分钱,都是自己的想法,这些天看到外媒戏称中国是好莱坞烂片的沃土,又想到国产电影现在的窘境,作为一个爱看电影的影迷真心觉得心痛,而推波助澜的,正是这些为了黑金妄图改变影迷品味的所谓“大师”们,一个个信口雌黄,指鹿为马。
搞得中国的票房从来不是靠口碑靠质量而是靠档期靠炒作,中国电影也被这种怪圈所累,不得翻身。
总之,你们就造吧!
中国电影业垮了悲惨的是你们,我tm又不靠这个吃饭。
写了些浅见,抛砖引玉,不怕被喷,当然,大师们是不会回应我的,因为人家还忙着接单构思下一部烂片如何宣传呢!
最后一部短片博大家一笑。
http://m.iqiyi.com/w_19rslm96j1.html
1.机器人雅典娜,满脸雀斑的小女孩,是个梦想招募者,虽然一开始看着满脸雀斑微有吐槽,我知道外国人可能就这审美 就喜欢雀斑 ,但第一眼有点无法接受。
不过,小姑娘演得不错哦最后,机器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并用尽自己最后的价值拯救了地球2.未来世界描绘的真的超级棒,amazing!
3.最后反派被干掉了,地球保住了,俗套情节4.埃菲尔铁塔那段美呆了5.看完电影还赶上了回家的末班车,真棒!
短評不夠寫。
最近很容易被電影感動,可能是正身處在沙漠之中,一點點的滋融也得被放大,可是我真的認為這部電影很好看,不知道為什麼影評好像不十分好。
他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兒童電影,就像電影所說的,一些想法會慢慢的浸入你的腦中,兩隻狼中,他就是要你喂給對的狼。
前面開場開得很好,帶出了現今這個世界的絕望,卻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尤其是喬治克隆尼說出:我以前看到的未來不是這樣的,那一刻簡直想起身鼓掌,再接上他的童年,對未來世界的描述等等,這可能是很老梗的場景與畫面,可是也確實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與感動,這不正正是我們現在正在遺忘的嗎?關於開場對未來的詮釋這一點我覺得跟星際效應的概念有像,也真的很打動到我,因為我認為這正正是這世界現在需要的,也是缺少的。
而我們現今正正都在逃避或是忽視這件事,或許也正是這部電影不會得到太好評價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後面收得確實不夠好,前半部我認為十分之好,從喬治克隆尼到女主角,一直都帶給我們期待與希望,直到後面的最大轉折點,發現世界終究到了盡頭,也是很好的,只是女主角意念一轉就破解了驚世大秘密那一刻就破盤了,後面變成了一部真真正正的兒童電影(我認為這部電影本身出發就是兒童電影沒錯,不過前面的好是作為成年的觀察也會覺得好看)。
不過我認為他還是一部很值得讚賞的電影,我在想要是我是小孩我會受到他影響多大?這正正是希望的價值呀,這個世界觀要從頭說起感覺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講,這想像空間對小孩來說也是很美的一部分。
而一眾演員也演得十分出色,由喬治克隆尼帶領新的演員演出也是我認為很希望的一點,女主角也很有魅力,那浮誇卻不別扭的表演十分到位,不過我最想講的卻是演機械人的小女孩-Raffey Cassidy,她的表演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也是看預告被她吸引才想看的),從電影的所有時空中貫穿,非常到位的演出了各種情節-文戲/武戲/感情戲,這對一個小女生來說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呀。
更重要的是,她跟喬治克隆尼有一段感情戲,也是我認為是電影中最美麗的設定,機械人跟人類,中年人跟小女孩,這是多麼奇怪卻又美到不可開交的設定,喬治克隆尼的表演當然到位,可是小女孩最後的告白絕對不輸喬治克隆尼,還更有魅力。
而能把這樣組合拍得合理也是非常令人佩服。
這電影的的確確很迪士尼,可是他總是可以在老土的思想中卻也跟著時代一點點的慢慢去走,近幾年的迪士尼電影都給我這種感覺,像是JOHN CARTER我也覺得很很很好看,可是票房評價也不好,我常常認為電影確實是充滿所有可能性,不應該只有這種單純卻不真實的美好,可是我們小時候不正正是看了這樣的美好才努力成為美好的人嗎?至少我是這樣被影響的。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最重要是喜欢它所表达的那种希冀。
可能每个人都知道地球资源不足,但我们搞点科研的人更清楚人类生存危机有多么严峻。
从矿石冶炼、能耗、服役到最终再回收,不说环境污染,再过一个世纪,大约有10%(按种类)的常用矿产资源就会被耗尽(相当一部分无法回收),之后人类面临巨大的社会问题。
90%的电力源于核能,钢铁、塑料、水泥、有色合金、药品缺乏,物价奇高,社会等级完全固定。
所以“不放弃未来”真的很鼓舞人。
我也不想放弃,我也不想自己的后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路在哪,我看不到。
要梦想家,也要有实干家,实干家在哪?
我真希望看到有人站出来说,从我做起。
可是,就连我自己都做不到。
如果一部电影,聚焦夜色撩人的巴黎,将埃菲尔铁塔变形、拆解,一部火箭从地底升起,飞向浩瀚的银河,或许会成为电影史上值得定格的画面之一。
要是进一步强调,这部火箭由爱迪生、特斯拉、凡尔纳和埃菲尔四人商定、设计,背后还蕴藏着时空穿梭的宏伟规划,相信会更引人入胜。
可惜,关切乌托邦和穿越时空两大主题的《明日世界》,却在高潮之后急转直下,沦为一碗“科幻鸡汤”。
如果还要给这碗鸡汤加一句描述的话,我觉得是:迪士尼定制。
影片起始玩起简单的时间线跳跃的小花招。
两位主角弗兰克•沃克和凯西•牛顿相继口述,并引领了各自视角的叙事。
1964年,童年的弗兰克怀揣发明的液氮加速器,前往纽约世博会。
阴差阳错之下,他见证了一个明日世界(tomorrow land)。
这个世界,由当时世间最聪慧的大脑打造,群策群力,暗藏在地球深处,却有极高的文明程度。
时光流转至今,向往外太空的天才少女凯西无意间获得了一枚纽约世博会纪念徽章。
只要触摸徽章,就能亲见明日世界的种种景象。
明日世界不仅有流水线上生产、服务的机器人,沿轨道而上的航天飞机,还有在空中穿梭的飞船、列车。
由于技术的发展,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如是场景,在《第五元素》等较早的科幻电影中已有呈现。
形似主题乐园的摩天高楼,也像极了圣埃利亚在20世纪前20年所作的未来主义城市设计。
因为招募管雅典娜的慧眼,弗兰克在明日世界逗留了一段时间,却因为建造了时空监测塔而遭到放逐。
原因无他,时空监测塔能够接受“超光子”,明日世界能够洞悉过去与未来。
可监测到的未来,却昭示着人类难以逃避的灭亡: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暴力斗争、河道污染……凡此种种,都令明日世界的执政官大卫•尼克斯心生退意。
当此危局,曾经招募弗兰克的雅典娜再次深入寻常世界,遍寻拯救世界的人选。
这一回,她找到了凯西。
两位主角的线索,得以汇拢。
照理说,如是设定理应延展出穿越时空、挽狂澜于既倒的硬核科幻故事。
可在漫长的打打杀杀动作片之后,影片的结尾却倒向了说理与煽情。
时空监测塔不仅洞见未来,还制造了世界灭亡的消极预言,令世人放弃努力。
而唤醒众生的途径,则是将时空监测塔粗暴地炸毁。
由于事先携带的炸弹未能派上用场,最终,依靠雅典娜的自爆,才达成了目的。
这又让草率的结尾蒙上了一丝吊诡的喜感。
弗兰克借液氮喷射器回到地面,也像是穿越到隔壁放映厅,看起了《哆啦A梦:伴我同行》。
影片的最后,弗兰克和凯西面对一群孩子,分发新制作的徽章。
这些孩子象征“人类的希望”,而未来,“需要的是梦想家”。
为此,画家、建筑师、园艺师、农民,各种肤色、种族,竞相收到了象征明日世界入场券的徽章。
乍一看,还误以为是新一届世博会的主题宣传片。
此时再想想埃菲尔铁塔,“牺牲”了这么多,简直是白瞎了。
原来,迪士尼大费周章,不过是想借科幻的壳,拍摄一部主题公园和周边的广告片。
科幻题材之所以动人,在于超越此在现实,探讨地球和宇宙、自我与外物之间的广泛联系。
因为征途是星辰大海,眼见的美好与丑恶、和谐或龃龉,置于更恢廓的时空,才能拉伸出更深层的人性与思辨。
遗憾的是,多数的科幻电影,却绕开了玄理难以诉诸镜头语言的困扰,专攻画面、特效以及商业衍生的可能性。
当情节的高度遭到刻意的松弛乃至矮化,虎头蛇尾的问题便几成共性。
《明日世界》称不上烂片,但可看的前半部接续力不从心的下半程,却叫人唏嘘。
至于人物性格的扁平、情感的稀薄,或许和基调的寡淡出于同样的缘由。
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正是佳作和流俗最大的差别所在。
还记得高中时学过一个词glimpse,意思就是一瞥,在这部电影中我也听到了几次这个词语,我觉得如果给电影加个副标题,对明天的匆匆一瞥应该不错。
因为,电影就是那样匆匆地叙述了,简略的,明日图景,开头由沃克小男孩引入,因为一个不成形的飞行背包而被选入明日世界,然后长篇大段女孩凯茜大冒险,用手机操控的干扰小飞机,潜入发射基地我还以为只是想近距离看一眼发射,没想到切了几条线路又原路滚了出来。
稍微切入主题的内容直到徽章出现才有所展现,接下来就是之前预告片的加长版,一个各种意义上科技发达的社会。
这段拍得还算精彩,跟随女主的视角对于未来有了个直观的了解(尽管为什么上下楼梯,坐上列车都没撞上东西这点,也只能说凯茜命大了)。
可惜的是,徽章同我们当今所有的外持设备一样,耗电量大,不几分钟就没电了,而大家所期待的未来,电影中有关未来的创意至此也大致耗尽(经费没了吧),俗套的被追杀,驱车逃亡,穿梭机逃亡,乃至火箭逃亡,埃菲尔铁塔那段倒是还不错,不过也都是俗套的逃亡。
到了未来,坏人当当当亮相,一如往常的一个衰退的社会感觉,主角被囚禁,然后灵感迸现,打斗,打死反派炸掉祸根,呼啦啦就结束了。
一种还没入戏就完了的感觉,我差点没憋出内伤。
敢情您真的预告片里藏了所有精彩的戏码啊,说好的未来感精彩也就精彩在徽章的那段广告,毕竟是精心准备给大家看的,可是你看看那可是几十年前的玩意,几十年后没什么变化,飞车还是飞车(而且去到未来列车出现那段感觉比较假),吃的什么东西多了个巧克力味,你们不是天才么?
几十年就搞出巧克力味?
比较亮眼的(也是预告片基本没有剧透的),就是那个机器人少女了,虽然满脸雀斑不过还是有点可爱,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关她的特效,她跑步追车那段和最后受损出现错误那段让我有种国产科幻片的即视感(没错,就是机器侠),这段做得还真是没有人心,不过小姑娘表现力尚可,就是老抿个嘴装纯,似笑非笑,非要表现出一种机器模样,顺带,那个嘴咧成什么样的机器人追杀者也真是醉了啊。
至于最后的大决战,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机器人看着也不很真实,女主上上下下不过是启动了一颗最后也没什么卵用的炸弹(估计把南国的某岛炸平了),顺便吐槽下那个不明所以的倒计时器,分明是从《命运石之门》里跑出来的世界线变动测量仪。
因而,剧情羸弱,特效一般般,我们也就不要在意剧情的合理性,比方怎么火箭就能随便穿梭维度了,未来的世界为什么看起来一蹶不振(明明是两个不相干的地方)等等等等。
影片想表现的中心,无非就是女主和她爹讲的那个希望之类的事情,希望,也算迪士尼的一贯风格,最后所有人捡起象征希望的徽章站在麦田望向远处的未来高塔,还算比较诗意的结尾。
自然,相对而言,这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电影终究掩藏不了迪士尼浓浓的童话质感,信念与抉择,希望与勇气终究是讲给小孩的故事,不过我觉得如果我再小个几岁或许会被这部电影所感动,毕竟那时还是个寻找希望的年代,相信一切都会发生,也因而,当年幼的沃克回答不能飞的飞行背包有个卵用的问题时,他这么说: “我戴着飞行背包从城市上飞过,孩子看到了,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 于是这还是个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尽管他们看到的,也不过是那个飞过他们头顶的尾迹,除却对于奇迹的希冀,也仅是对明天的匆匆一瞥。
当正片一开始乔治克鲁尼对我念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时,我顿时懵了。
然而听了听也还好,配音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那种。
片名让我觉得这必须得是一部展望未来的片子,但前面的铺垫确实让人有点没谱了,不知道是不是主要定位于青少年的原因,名义上的女主角其实被边缘得很严重,但拯救世界的重任又好像必须由她来抗,感觉女主角的存在感在大叔和萝莉相逢之后变得很低很低,完全沦为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其实个人觉得把她弟弟设定为主角的话整个片子的氛围要好很多,只是在美国分级的话可能会更向下一点,这也完全没关系啊,反正都是针对青少年的片子。
片子中科幻世界的画风还是很美好的,只是这个科幻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是两码事,进入“明日世界”的条件是得通过招募官的甄选,就算是考试咯,而剩下的人呢——好好呆在当下的世界中吧,你们就是所谓的学渣了。
当女主角那枚进入虚拟实境的勋章没电的时候我明白梦还是要醒的,乔治克鲁尼告诉她所谓的那个世界早已破灭,那枚勋章只是一个广告播放器而已。
我想当然地以为现时世界会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有所改变,而事实上世界确实改变了——它本应该被核战争毁灭的——太好了!
看到最后我不禁有点想要欢呼。
整部电影在剧情上总是让人抓不住重点,说是环环相扣也没有那种很深的探索感,最后反派啪啦一下就被干掉了,最后三分钟交代个后续发展,镜头切到乔治克鲁尼的脸盘子,接着看见一堆人领勋章的我脑海当时一片空白:这感觉实在太像是在赤裸裸地宣布优胜劣汰了,这边全是精英和谐友善大发展,不出几十年这群人是不是就要对现时世界的人说出“你们这帮低等生物”这种台词了?
这样的概念真的好吗。
明日世界展示得太零散了,整个片子的科幻成分都软软的,好像只做了个CG,然后罗列一堆喷气背包,悬浮列车,大机器人,星际飞船,走马观花了一遍,而空间穿越、位面场、仿生人结构这些也都一笔带过了,细节不够丰富,但还好也还是像模像样。
萝莉的相比于另外几个人演得还算不错,潜力上乘。
具有正能量和激励青少年的作用这个是的确,价值观我也是认同一部分的,只是通过台词说教这种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大龄观众来讲是很难买帐的,迪士尼的产品有时候反倒是那些动画片的共鸣更强烈一些(主要指那部分原创)。
大致就是这样吧,10分我给4.5。
廉价的想象和冒险,善恶有报和付出就会成功的鸡汤在迪士尼流水生产线上依旧荼毒不止。
前一大部分真是惊喜连连,最后的收尾地方却竟把我差点看睡着,总之还不错吧~
演小机器人的拉菲·卡西迪真是漂漂亮亮的。
合家欢的魔法片,完全没有科幻感
给了我正能量的片子,推荐
我会记得有一部电影陪伴我度过了数月的午夜与秒睡,每次一看就瞌睡一看就瞌睡,终于看完了。
大概还算对我的胃口(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喜欢游乐园。。。
如果你要找剧情漏洞和问题,那简直太多了。好多幻想的地方也只有幻没有科,但整部电影却给我一种《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感受,在导演们拍科幻片只会拍未来的专制政府和反抗的时候,在人们都把科幻和未来当成背景,在离开了人文精神就不会拍科幻电影的年代,这部其实缺陷多多的电影却让我真的看到希望。
有不少出彩的设定。比如徽章,小女孩,埃菲尔铁塔等。尤其是小女孩的演技特别棒。但在叙事角度和节奏上非常怪异,导致前1小时冗长拖沓,后1小时敷衍了事。入戏慢,出戏快。浪费了好题材。结尾的说教煽情也很俗套。电影用高大上的视觉效果与科幻设定,讲述了一个极其迪士尼风格的童话冒险正能量环保故事
造了一个非常牛逼科幻景最后主题成了机器人成精、永不放弃才是硬道理。
换个角度说说拯救世界的那些事儿。前三分之二都是神片,high得爆棚,后面开始絮叨,故事的低龄也是一大问题,男神老了,风格太混搭。
撇开故事的逻辑性与创造性,单从画面以及新奇之上来讲,还算是个漂亮的片子。尽管越到后来越恶俗,但表达的概念还算不错。很可惜的是,整部片子里,没有看到一个出色的演员,都只能是中规中矩的照着本子往前走而已。最后机器人产生感情什么的,总觉得假如有续集,难道是人机情未了?
抵达明日世界之前都精彩好看,不料抵达之后迅速开始崩坏急转直下。还是挺失望的。
虽说是个极好的世界观体系架构设定,但还是活生生被迪士尼毁了,尽管其灵感基础就是来自于迪士尼自身的阴毛论和都市传说,当然你也可以理解这是迪士尼在NWO框架下的新一轮脑控和消费主义洗脑。叙事结构上有点头重脚轻,故事完成度上虎头蛇尾,本可以玩的更加玄妙壮阔,却在穿越后草草了事,彩蛋实在多
看完跟看了新闻联x似的,处处高伟正能量简直炸裂,编剧兼导演您是天天看春晚才写出这本子来的是不是,是不是哇!全片只有小萝莉一个人在演戏,但是打住,建国后机器人不准成精你知道不?拉出去拆了。
为了乔治克鲁尼看完了一个迪斯尼宣传片。大叔萝莉的感情设定真的好吗...剧情一般甚至有点简单,看到结束都不知道女主特别在哪里,倒是反派说的很有道理。最后要赞一下小萝莉的演技,相当厉害。
开场三分钟就惊现友邻。其实如果看成儿童片还不错,问题是进入主线剧情太慢了。Hugh Laurrie那角色的结局,还挺有笑点的【当然要看过豪斯。女主弟弟那个小演员我还挺喜欢的,不知道传世有没有第二季了。
确实没啥意思,看电影途中玩玩手机才看完的,在另一个维度建立一个理想世界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整个故事没有一点意思,俗套的一塌糊涂,一定要有个人来拯救世界的艮是为啥?tm什么除了世界毁灭就想不出其他的艮了吗?
精彩的前一个小时被精神错乱的后一个小时硬生生毁掉。
小朋友们终于有了和自己年龄相符的超级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