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性格决定命运。
议论别人的时候,这句话常常是喟叹的结尾;想到自己时,这句话偶尔也是解脱的理由。
人,只有一生,一生只有一个性格,依此下去,人生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注定的?
我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压根就没有答案。
喜欢这部电影,除了李炳宪,也是因为喜欢剧中善宇的性格。
他的执着中,能找到我自己的影子,所以,喜欢也就自然的了。
生活需要执着。
善宇是一个执着的人。
他入道起,就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老板,江社长。
他一直为这份信任执着的服务着。
他没有想过为什么,意识里,服从就是他的人生。
他获得了信任,接管了酒店,全心的帮江社长照顾生意,兢兢业业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
爱情的善宇一样执着。
他发现了秀燕和别的男人约会,但他没有按照江社长的吩咐干掉他们。
没有想过爱情的他,在接受监视秀燕的任务后,内心流淌起特别的甜蜜感觉。
他执着这样感觉,因为他发现,这个清秀纯美的女孩,已经深深触动着他的心。
他愿意守护这样的感觉,不顾一切守护他的感觉。
人生常常面临一种困境,即使你只有一种性格。
对老板忠诚的执着,善宇需要认真监视作为老板情妇的秀燕。
对爱情的执着,善宇有足够理由保护自己喜欢的秀燕。
执着没有错,错在于需要执着两件本身矛盾的事情。
善宇,选择了后者。
善宇的背叛,引来江社长的追杀。
被追杀的过程中,善宇被吊打,被虐骂,甚至被活埋。
但是,善宇没有屈服,他执着的活了下来,他需要知道他很信任的老板为何如此对他;他需要告诉秀燕,他喜欢她。
深陷困境,独身孤站,没有勇气和执着,断然没有办法做到。
善宇从被活埋的土堆里挣扎爬出,电影给了最动人心的镜头。
大雨瓢泼,满身泥泞,身歪气竭,善宇顽强站起来了。
那一刻,凸现的是人格的高贵。
既然你执着,就需要执着下去,因为那是你必须做的。
善宇,深陷黑道世界,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执着。
他倒在了枪口下,尽管很悲壮,却是完成了他的心愿。
这个世界上,他最酷。
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能酷,善宇恰恰具备了酷的能力。
片名也被译成甜蜜人生,喻指善宇的一生都是残酷的,唯有秀燕的存在,给了他一次甜蜜的人生。
我倒觉得,善宇是活回自我的人。
至于人生是否欢愉,这并不重要,谁的人生是甜蜜哪?
他执着,造就了他的冷酷,做事的果断和完美。
可是,他的执着成了同伴的威胁。
他的执着受到了老板的赏识,也还来了同伴仇恨的眼神。
他的执着,守候他的第一次动心,他的执着,也换来了杀身之祸。
这难道是执着的错?
朱熹坚持不与“倚托欺谩已取爵位”的“士大夫”为伍,为此不惜辞官回乡。
生活中,人格的魅力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屈从,这样的执着。
宁可放弃,也不要妥协自己不屑的东西。
善宇为了求生,可以选择妥协,可以选择放弃。
但是,他没有这样,因为这不是他的人生。
人一旦作出了决定,就必须坚守那样的选择,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尊严。
电影,给了我一晚上的人生启迪。
大学毕业时,曾经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直到今天,我还是耿耿于怀。
我想,我不会原谅其中的一位,不是因为他那天的过激行为,而是他事发后的态度。
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有勇气站起来承认错误。
一个没有勇气为自己错误行为道歉的男人,我不会抬头多看他一眼。
事情的发生,我也失去了一位相处不错的同窗的友好。
我没办法理解他事发后息事宁人的表现。
一个人在受害后,也学会讨回尊严。
也许群体性的复仇是一种灾难。
但是,作为个体而言,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讨回自己的公道是必须的。
你的宽容,对别人也许就是一种纵容。
一个人连保护自己的权力都放弃,又何来的勇气去保护自己喜欢的人和亲近的人哪?
执着,是我的性格,也是我人生中常常的选择。
真的被他的执着所吓到,又因为这份执着而喜欢这个人和这部戏。
PS:李秉宪和申敏儿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我给这部戏加分的原因。
影片开头,风没有吹,树没有动,是心在动。
结尾,回忆着女孩的相遇,嘴角淡淡的甜蜜,伴随着哀而不怅的曲调,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化,一生枪响结束了这个美梦。
秋叶的一个夜晚,门徒突然痛哭。
他的师傅问他:“你做噩梦了?
” “没有。
” “一个伤心的梦?
” “不是,”门徒说。
是个甜蜜的梦。
那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门徒边擦眼泪边说,因为这是梦,不是现实。
我知道这个梦很难实现。
一个对大哥忠心耿耿的打手被派去做一个简单的任务,监视大哥的情人,看她有没有出轨,他 发现她和她的情人,因为她的美貌而没有痛下杀手,发誓让他们永不相见。
后被大哥知道,很生气,想杀他,让一个手下盘他,剁掉手指、大雨夜泥地里活埋、绑住双手吊起来。
打手后在仓库反打、逃离、飙车,燃炸,走上复仇的道路,干掉手下,其他家族的人,昔日的大哥。
片名甜蜜的人生,只有女孩是甜蜜的,只有一点点,很少,多处有隐喻,甜蜜而苦涩的味道,打手吃的,黑色巧克力上面的一小点奶油,喝的咖啡,加了一小块方糖。
所有的东西都有寓意,台灯是一根柱子,象征着孤独的人。
大哥送的猫头鹰台灯,有监视的感觉。
打手送的红色台灯,暗示着复仇,也有对女孩的喜欢。
有一场戏,大哥和女孩,大哥面部在黑暗中, 暗示着危险,女孩身上的网状阴影,表示着困境。
打手多次开关台灯,是在想着女孩。
很多台词很有味道。
即使你做对了100件事,但是只要你做错一次,你就完了。
你知道这不可能被忘却。
不管是不是一个梦,都特么傻逼,为了一个被老大玩过,被小男友上过的一个素不相识的文艺女青年,搞的这鸡飞狗跳,太无聊了,最后那个卖枪的兄弟,耍酷的收割了人头也显得莫名其妙。
一开始还看的津津有味,想着后期会有精彩的表现,谁知道越看越无聊,来看影评,说是男主做的一场梦,瞬间像吃了苍蝇一样。
呕。。
我想用结尾那个故事开头。
晚秋的一个夜里,门徒突然坐起来痛哭,他的师父问他。
“你做噩梦的吗?
” “没有” “一个伤心地梦?
” “不是” 门徒说,“是个很甜蜜的梦” “那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
” 门徒边擦眼泪边小声地说,“因为我不能让梦变成现实”。
最难过的不是坏事与厄运,而是美好的东西曾经一闪而过,美好的片断烙印在你心里,而你明白,根本没有可能得到,唯有仰望,唯有怀念,唯有纪念,却什么也做不了,这听起来的确很伤感。
美好的事物是自带毁灭性的,这就是导演的世界观。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主角善宇是老板的得力干将,他做事有原则,功夫不俗做事果断,对老板忠心不二;老板也对他信任有加,除了出色的办事能力,还因为他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没有工作之外的原因接触过女性,这样没有七情六欲的员工谁不喜欢!
在与老板的谈话和一些镜头语言中看到,善宇单调的私人空间和冷色调的台灯衬托他内心的孤独,他类似冷血杀人的角色,尽管孤独,却很平静,因为没有什么打破这种孤独。
打破这一切的是因为老板的一次特殊任务,老板即将去上海出差,请他跟踪查清自己的小女友是不是出轨,如果是,打电话给他,言外之意事情属实的话老板的小女友别无生路。
这里还说明了老板的性格特征——讨厌背叛,这种讨厌背叛将在后面将和男主的强原则性形成冲突。
其实说出这个任务时,中年老板对洛丽塔情节难以启齿的羞涩还有一丢丢可爱。
树随风动,在照顾老板女友的过程中,他的心动了,这本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剧情,但是情之所致,没有必要为了避免俗套而不让它发生,没有感情的善宇看到了女孩的甜美可爱,那人间的烟火让他有一丝波澜,如同影片开头的树枝,随风摆动。
他已经做不到心静如水的坚韧,所以当他发现老板女友跟别人私通的时候,第一反映虽然是暴揍一顿,最终却以"最佳的处理方式"这种理由放过他们,让他们不再见面,其实对善宇来说,这不是最佳方式,一旦东窗事发,他会被老板问责,但是他隐约的心动让他做出与之行事风格完全不同的做法。
该来的总会来,当老板问他为什么那么做的时候,他还是以“最佳的处理方式”掩盖内心的情感,老板也是老江湖,对这个说法并不买账,正如前面提到的哪怕你做对一千次,最后错了一次也会将你拖入深渊,大雨滂沱的夜里,善宇被痛扁,砸手,活埋,各种折磨和侮辱,其实老板的做法并不是最优解,他宁愿失去得力干将也要让他说出是他心动了,他宁愿将一个错误深究到底也不选择大局考虑,这就是他的人生观,老板说的都是对的,这时候的老板让人咬牙,善宇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忠心耿耿做了七年马仔,老板要这么对自己?
善宇啊,你想的是对错,而你真正需要的做的是服从。
矛盾就此展开,善宇的原则性让他不会屈服,在与另一个黑帮头目白社长的冲突中也能体现这一点。
于是,矛盾爆发,在被折磨到半死的时候他孤注一掷的爆发了,那一刻引起观者的极度舒适感。
紧接着是购买武器,复仇,一系列的动作极具视觉冲击力。
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但是他别无办法,只能继续,整个电影打斗场面精彩而不失优雅。
最后,当他干掉要复仇的人的时候,他颤抖着满是血迹的手指拨通女孩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女孩的声音,他脑海里再次袭来那些美好的画面,最后,善宇被人一枪击毙,在他倒下的时候说出了那句话——太残忍了。
那句话从一个人冷血黑帮口里说出,让人心碎,他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黑社会成功人士,命运让他触碰到那一抹温柔,偏偏又让他得不到,只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醒来时候呢喃着…那太残忍了……
看韩国电影《甜蜜的人生》真的是被骗了。
因为这里的人生一点都不甜蜜,反而格外的悲凉。
吸引我买这部电影的一个是黑社会题材,还有一个是我一直比较喜欢李秉宪的表演,这个当然也不能错过。
故事的开始其实很稀松平常,李秉宪饰演的善宇是一个备受老大信赖和喜爱的手下,冷酷、理性、干活漂亮利落,凡事只要他出手,用老大的话说,“没有摆不平的”。
这次老大交给他一个很容易的任务,就是在老大外出开会的几天,帮他看住自己的小情人,防止她和别的男人约会,发现了要立刻向老大汇报,如果情况严重,就让善宇把他们就地解决。
看到这里,我在脑子里迅速编织了一个俗套的故事情节:善宇爱上了老大的女人,痛苦挣扎后,两人好上了。
但后面的情节迅速推翻了我的构想,女孩子的一颦一笑似乎打动了善宇冰冷理性的心,但这并没有促成他爱上她,却促成了他发现她和其他男人约会时,犹豫了一分钟,然后放了他们,并没有给老大打电话。
从此,他的厄运开始了,被追杀,被打个半死,被废了一只手,被活埋了又爬了出来,老大只要他一句实话,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为了她。
善宇始终没有说一个字,逃亡、复仇,最后用枪口对着老大胸口的一刻他只想知道老大为什么这么对他,正如老大只想知道他为什么背叛。
然而老大始终什么都没说,正如善宇也始终什么都没说。
老大被善宇打死,善宇也在乱枪中被打死,死前他眼前只有那个女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而已。
背景声音是一个人哭泣着对他的师傅说,我做了一个梦,师傅问,是噩梦吗?
他说不是,是个甜蜜的梦。
师傅问,那你为什么哭,他说我很伤心,师傅问,伤心为什么还很甜蜜,他说因为它永远无法实现。
这 个故事很卡夫卡,因为悲惨的命运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善恶因果链条,从而使悲惨与惩罚显得那么荒谬,那么无来由。
噩运疯狂地追逐着善宇,却没有足够说服人的理由:因为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吗?
可是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不是真的爱那个女孩,只是一丝心软而已;因为他背叛了老大吗?
他只是遵从了老大的吩咐,如果事态严重,就把他们就地解决,但是他即时的阻挠并没有使事态严重到需要解决他们的地步,所以只是警告了他们。
按照黑道惯例,善宇的这个错误,废掉一只手足够了,何况他还是老大的心腹。
或许老大只想给他个下马威,他只要认个错就算了?
而只是他的倔强招惹了后面的噩运?
但是对于一个完美高傲如他的人,如何肯为了偷生,去承认一个自己并未认为是错误的错误呢?
所有的问题似乎只是纠结到一个关键点上:他是不是真的爱上了她。
如果他清楚地知道他爱她,以他的磊落和坦荡,会勇敢地向老大承认;但如果他完全不爱她,他会公事公办,向老大汇报,而不是给她机会。
问题正在于这爱与不爱之间,或者说爱与不能爱之间。
命运没有给他弄清楚他到底爱不爱她的时间。
为了这瞬间的动心,为了这个甜蜜而伤心的梦,他搭上了生命。
电影血腥而荒唐,但在这荒唐背后却是一个现代社会难得的高贵与严肃:现在还有人肯搭上自己的生命去弄清楚一份感情的实质吗?
还有人肯为了感情以生命为抵押去负一份责任吗?
有人活得如此纯粹,我欣慰,我敬佩,我看到希望。
这个世界无往不在荒唐与血腥当中,但是该弄清楚的还是要弄清楚,该坚守的东西还是要坚守。
黑社会文化在整体架构上有矛盾……黑社会组织最优特点就是其不管不顾的执行力。
现代社会被诸多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所束缚(民主制度下此种弊端尤甚)。
在此种情况下,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超越制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就成为必须。
上至国家间的间谍特工,下至社会底层的黑社会,都成为“超法律”的特殊组织……可以说,黑社会和特工组织一样,其最大功能就是超强的执行力。
这一本质特点要求它在组织的架构上,必须尽量简化中间环节,要求有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这样,命令被传达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执行,无需经过中间过多的传达和验证。
为了追求快速和有效,甚至可以忽略掉任务本身的正确与否。
每个人都只是执行者,无需——也不许问对错。
这是黑社会组织的核心文化——“宁可错,也要快”。
从这一点说,黑社会结构必然是家长专制制度,而执行者都仅仅是工具。
这并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癖好,而是黑社会这个组织存在的根本基础。
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最为内在的体现。
一旦黑社会这样的组织被等级化和现代化,其战略结构肯定会加强,但是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历来的黑社会组织都无法解决的一个组织结构和执行能力之间的一个矛盾。
当年台湾竹联帮帮主旱鸭陈启礼邀请白狼张安乐改组竹联帮,按照现代企业制重新整顿组织结构,建设组织文化,改变行为策略……其结果就是帮会公司化的同时,执行力大为减弱。
竹联帮改革最终以江南被刺,旱鸭陈启礼入狱告终。
这对于后来的黑社会组织是一个警示,不要轻易尝试组织中引入现代制度。
现代制度在先天上和黑社会精神有内在冲突。
除了组织架构,黑社会的专制特征也要求其成员绝不能有个人独立意识。
对于黑社会而言,个人意识和判断不仅会妨碍其成员对于任务的执行力,而且会动摇其组织存在的根本。
这类似于军队,士兵只有执行的权力,而无权过问任务的正确与否。
对于组织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在这一点上,黑社会与军队有着根本的相同点,因为军队和黑社会一样,都要求绝对的执行力。
在《不归路》中,李秉宪和老大的根本矛盾体现的即是黑社会文化架构上的矛盾。
老大执行的是绝对的家长专制——这和个人好坏无关,这是黑社会这个组织赋予他个人的命运。
而李秉宪要求在工作(黑社会)的同时拥有个人判断,甚至要求保留尊严和梦想……这一点在黑社会中是极其愚蠢的。
作为世俗价值的个人尊严来说,他无疑具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怀和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黑社会组织成员来说,他无疑是自寻死路。
作为黑社会年轻一代的精英分子,李秉宪曾经有过活下来的机会——他的老大要求他道歉即可活下来。
但是他却宁死不屈。
他的老大作为黑社会整体制度的维护者,没有选择——只能杀死他,警示其他组织成员。
这种选择带来了黑社会的另外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一旦遇到矛盾,就会给整个组织带来致命打击,李秉宪破釜沉舟与老大同归于尽。
黑社会的组织内部缺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办法,他们缺乏广阔的胸怀,无法像我党一样,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无法像资本主义的议会一样,通过投票裁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只能走一条“不归路”。
这是这个组织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
雨夜,重看《甜蜜人生》,兄弟虽隔多地,但互相推荐电影的习惯有几年了吧,这部是“小三”推荐的。
转入正题,开头部分风和柳枝韵律美感的飘移,分不清是风动还是柳飘,很禅意的叙说了那个六祖“风动幡动或仁者心动”著名公案的韵律美感,这个就是我重新在看的真实理由。
有一个影评里面对李秉宪的眼神的比喻真的很棒,鸡一样的眼神,茫然、无辜、冷静、惊诧、疑问的盯着你---确实,影片里面他的眼神确实撑起了太多东西,或许有一类演员确实能用眼睛说话(梁朝伟等也是--),这种眼神配上音乐可能能触动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丝柔情。
当然,这种柔情的出现终于把他推向璀璨的毁灭,用火花和鲜血打破铁铸的黑暗,谁或谁专业都已经不重要了,“黄政民”非常专业,甚至专业的超出了李秉宪,但,他已经是彻彻底底的黑和癫狂了,心中再不会有火花和韵律的。
这种电影其实破坏性都蛮强的,虽然比不上《出租车司机》算是轻悲剧吧,而《出》整部电影都笼罩在压抑、抑郁的氛围中,犹如堕落天使行走在世界末日的悬崖边缘,最终主动化身为神,秉着自己的仁心,创造追随自己的”尊严“,做出保护美丽事物的冲动性、英雄主义选择。
当年这步电影听说还和刺杀总统有关,确实,他整部在环境的压抑和自身化神的塑造(以及战后武力失去尊严和作用的压抑性极端发作方面,这个导演不会告诉观众的)方面,破坏和加速了美国战后的一小段时间。
而《甜》中,李是被动的,一步步被逼着走向那种程度的,就连他自己那会儿都不可想象,在最后酒店洗手间内,装弹简易处理伤口,对着镜子时,那眼神对视这自己,问”怎么会到这种程度“,红的滴泪的眼眶和自我坚持的描述着”好“、”很好“”这样很好“,慢慢的内心(仁心)坚定去推动者自我,用火花、用鲜血去劈开黑夜的黎明,完成自我的”封神封妖“,枪战也确实够”妖“。
电影终归是电影,认真就输了,风动?
幡动?
--
华丽唯美,精致酷辣,一首暴力与诗意浑融一体的灿烂交响曲,一部美学意义上绝对的五星电影。
流畅顺滑的运镜,考究精巧的构图,一丝不苟的造型,无可挑剔的表演,准确细腻丝丝入扣到令人发指的眼神,利落干脆的动作,细节处的隐喻与暗示,剂量恰当的黑色幽默,车边抱着台灯的突然起风,子弹壳迸溅地面的清脆声响,红色的La Dolce Vita下飘飞的落叶,以及那一支又一支与暴烈场景相映成趣的惬意美妙的配乐……有两句影评会是我要援引的:1,这才是最好的韩国片,而不是杀人回忆和老男孩。
2,荒谬而残酷,悲伤又甜蜜。
并且我大爱这片名,包括英文。
第10+N遍,依然在买枪的空旷操场上笑翻,依然在转过白色通道举枪射击的慢镜里握紧了拳,依然在结尾,那张流血的脸上失神的泪光转为放下咖啡杯,面对如同倒映人生幻影的玻璃窗笑着挥舞手臂的,交织着明亮小提琴,宁静的钢琴和悠缓低沉的大提琴里,热泪盈眶。
男人呢,千万别沉迷那本不属于自己的爱情!
论钱论势比不上自己的老大,论感情比不过那小三女自己找的男朋友,就因为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女人,就把自己的地位、金钱、生命全都丢了,而且这个女人还是被老大包养的,够可笑的。
所以啊,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一定要见见世面,不要被异性轻易的吸引,就付出了一切。
虽然电影没有喜剧标签,不过一些细节还是挺黑色幽默的,也有一些BUG。
不过整体OK,动作戏加一星!
和李秉宪第一次相遇的电影。
加雷斯·埃文斯拍突袭2的时候估计没少偷师本片。导演一手营造起来贯穿前后的混杂着幽默感的冷酷氛围到动作戏调度配合极强的背景乐直让人爱不释手。
这爱的太荒谬了,太一厢情愿了,太悲催了,你以为是现实,其实只是你的一场梦,或许,爱,本就是一场梦。PS:看到结尾才发现好像以前看过。
张全蛋微整容后去做鸭估计就是李秉宪 金知云的剧组太废子弹和血浆 韩式打杀可以说看得非常腻了
感情戏偏少,转折稍显突兀,打打杀杀拍得不错但偏多
垃圾,纯粹的垃圾片。
镜头语言十分。男主角选择坚持尝试打碎那块隔住梦想和现实的玻璃直到死亡。女主的高跟鞋裸妆和大提琴,教授的话历历在目。
05.08.23
首尾庄周梦蝶,中端看见恶魔,其它“到底为什么”。
为何如此装逼
硬汉
把坏人刻画得太白痴了!
李秉宪仿佛天生就适合演这种外冷内热(或者是外酷内骚)的杀手或者黑社会,反正最后因为女人或者良心发现,一个人和整个组织开火,然后杀了老大之后重伤死掉,这剧情,尼玛还是港产片啊!韩国片的创意其实不过如此啦。
对心灵干枯的人来说,一个笑容可以让他肝脑涂地……
韩国终于有一部不是满满当当基督教的冗文了。不夜城套路神马的,有那个意思吗。
深情地给出今年第一个一星
有一段配乐的杀人戏想起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不为树不为风,仁者心动。朴实无华的一出黑帮仇杀,痛苦中甜蜜的温存幻想。
李秉宪很帅。但这部片很烂。
动作戏不错,但最后段太假了,剧情的合理性看不到了,最后死前的回忆也有点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