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的剧情。
首先主角并没有精神疾病,几次幻觉是表现手法。
第一次是在杀人后回家的厕所,这个极可能是梦境。
第二是在派对,所谓的幻听其实是主角的记忆复苏。
他父亲我觉得有罪。
电影的前半段都塑造了一个痛改前非的好男人形象,但有两个不自然的地方。
一是他父亲全片没有提过要找出凶手神张正义或者愤慨,跟这样一个10年还坚持去亡妻坟前倾诉的深情男人不符,跟一个拳击时露出狰狞曾经被称作岩石的男人不符。
第二是他与儿子的尴尬关系,10年的单亲生活,要说是因为当年的酗酒家暴造成的不理解10年的时间也足够去修补,更不可能是什么青春期逆反。
父亲对亡妻的深情完全没有在男主的回忆中体现,这两点都可以解释为父亲的负罪感,因为负罪感所以久久不能忘怀亡妻,但却无心复仇;因为负罪感老是跟儿子关系尴尬,儿子当年知道一些细节这点一直是他的疙瘩。
这是暗线,再来看看逻辑线索。
男主从片头就开始研究化学和毒药,加上与女警在街头长椅上的对话,暗示了他早已知道凶手是谁。
他的复仇计划是从看报纸再次看到凶手时开始的,这点退休的老黑人警探有所暗示,同时这个警探也暗示了他父亲也同样知道了新闻。
他父亲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想缓解父子关系,并且向把男主的注意力从母亲的死上转移。
表面上看来是正常的,但生日这个明明是开心的日子,而且在看完比赛后父子关系很融洽的时候偏偏带儿子去案发现场,这是一个想让孩子忘记的父亲该做的?
一个有着痛苦遭遇的男人能在这时候这种愉悦的气氛下去面对过去的伤痛?
正常来说要去也是去墓地。
但是如果驱动力是愧疚和忏悔就不同了,父亲是想让自己去直面自己的过去,他是在忏悔。
当然男主当时并没有想到父亲忏悔的真正原因,而接纳了父亲的忏悔,才有了之后与女警的对话表明自己已经走出来准备过新的人生。
去派对和醉酒都不是计划内,而是真就打算过普通青少年的生活了。
醉酒和一些外部刺激导致了线索串联起来,凶手和父亲认识,并叫出了外号这个关键回忆复苏(后面父亲回复的FXXK OFF也可以解释为熟人之间的对话,比如:"死开,干正事!
“之类的)。
正确的逻辑是他父亲顾老友杀人,故意开车到事发地,假装迷路,配合杀手演戏,所以独独死了母亲,父子没事。
(要说是真迷路了遇上歹徒恰好是朋友,恰好互相认出来了,恰好又放过了看见罪犯脸的父子两,父亲还不顾亡妻之恨包庇罪犯,我反正是吞不下这么多恰好!
)加上之前父亲在蛋糕店看到相片后的反常,案发后在警局父亲的暗示包庇罪犯种种线索,终于经由照片串联在了一起。
至此男主就下了自己的判决,而且在这之前男主是没有怀疑到自己父亲的,所以才会情绪失控。
到这里逻辑上并没有矛盾,所以最终看到红色邮票时男主没有情绪浮动。
红色邮票是造成观众纠结父亲有罪与否的关键问题,我觉得这个情节导演的目的不是混淆观众的视听以制造罗生门,与影片整体主旨也不符(如果是男主误杀父亲,那么整体主旨会180度大反转,由批判司法和社会逼人以极端手段来维护正义变成了批判这种违法主持正义行为,这种片尾反转太突兀生硬,抖机灵的悬疑片经常玩但是对于正经的剧情片是下下策)。
我认为导演安排这个剧情还是和他影片的整体基调一致,既是反应了社会黑暗逼人以极端手段维护正义的主旨。
父亲是杀母亲的主使是男主后来发现的,杀死父亲后,复仇也就结束了。
当然站在主角的立场上来考虑杀手也是需要复仇的对象,肯定会动手,不过导演故意安排了这个插曲来突出影片的主旨,这是导演的私货而不是主角的合理意愿。
我觉得剧情安排就是简单的字面意思,男主决定给杀手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承认他和父亲的罪行就活,隐瞒就死,毒就在红色邮票上。
所以男主收到红色邮票的感情不是后悔而是意料之中的感觉。
如果父亲真的是无辜的,那杀手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丢掉信根本不回。
就是因为有关系,所以才隐瞒,他不知男主已经杀了父亲,所以隐瞒是保护朋友也是保护自己。
这也是社会人性之黑暗面,他父亲不管如何忏悔也还是选择隐瞒,在聚会上也有个小情节,男生为了勾眼前的女生隐瞒了自己曾经喜欢别的女生的事实否认了男主还他的画,这个情节可不是无意义的。
隐瞒来自于自保心理,源自自私的原罪,也是至父亲与杀手被主角亲手“主持正义”的原因,主体思想统一。
关于女警为什么要帮男主,其实很简单,就是影片的主旨:社会逼人以极端手段来维护正义。
这个片子简单的双线并行,一条是男主的主线,另一条就是女警的副线。
女警经由司法的维护者,变为司法的牺牲品,在跟男主的接触中心境逐渐变化,集合她的经历和关键时刻接到杀手获取污点证人的电话最终经由同一个杀手与男主线并线。
如果说男主是影片主旨坚定的执行者,那女主就是一个对主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解释者。
由司法维护者-司法牺牲者-不信任司法程序正义-自己动手主持正义,这是一个完整的阐述过程。
所以她选择帮男主是两者的共识,最后丢枪的情节除了必要的情节补完外还是体现女主与司法程序正义的决裂的心境。
至于女主儿子被威胁这点,只是外因之一,社会黑暗的一个表象体现,并不是女主帮助男主的主因。
导演并没有尝试去批判男主,反而是女主的沦陷再次对男主思想的肯定,这也是全片主旨。
总体来说这个影片并不深,不难懂,主旨也很简单,并且带有导演的主观思想,而不是给观众来评判。
但是人物塑造相当立体,演员演技十分精湛,整体结构严密紧凑。
算是难得一见的精彩剧情犯罪片。
1、少年母亲的死亡,最大的受益者是少年的父亲。
2、一个杀手你会不会没有好处去杀自己好朋友的妻子?
而别人杀了自己的妻子,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你会不会冷静的原谅他,注意在警察局少年的父亲情绪相当冷静(说明是有预谋的谋杀),而从他常常去墓地看出他对少年的母亲还是有一定的感情,所以,他应该是穷困潦倒杀妻骗保。
黑人老警察也看出其中的问题,但影片不断的强调“正常程序”,突出黑人老警察的无奈,知道事情的真相去无法主持正义所以对少年很内疚,所以才让他自由出入警察局(那么多受害者为何老警察独独处处为少年说话,1、是减轻自己内疚;2、还是希望少年自己能找到证据定罪犯的罪,不然换任何一个警察会9年让一个小孩出入警察局)。
3、女警察看到照片,以她多年能力肯定立刻知道这是个“正常程序”无法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案子,而且她小孩被威胁而杀手只被关2年让她潜意识想除掉杀手,你想片中她只和少年接触过几面就直觉知道他有问题。
黑人老警察和她的醉酒对话“一个个能力很强的警探调来我们这里”,话没说完,但下一句应该是“你应该看出9年前案子的真相,对少年多多帮助”。
酒醒后,不想惹麻烦缺矢口否认。
其中深意很明显,就是,“我要退休了,我帮这个孩子也到头了,我毕竟只是个普通人只想过安稳日子,知道真相却无能为力”,但酒后吐真言!
4、当女警察明白真相后,立刻意识到少年会有更大动作,作为一个母亲会激发母爱(影片中女警察因为“正常程序”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是个非常完美的身份,为最后替少年销毁证据做出了合理解释)完成后面一系列和前面行为相悖的行为。
按少年的以前的行为潜意识知道他会有更大的动作,所以才会开车跟着少年,甚至不排除有想掩护少年完成杀掉杀手,保护自己孩子的想法,不然她和搭档通话时会说“自己一定是疯了”并流泪,流泪原因很简单,最为一个优秀的执法者最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得已违法杀掉法律不能制裁的人渣,其内心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
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少年在公园找到了女警察和她的孩子,并想和她谈谈,而女警察见到他靠近自己的孩子非常慌张,表现出一个母亲知道一个有危险行为的人接近自己孩子的神情,女警察潜意识也知道少年能找到,杀手也能找到这来,估计少年已经知道杀手只判2年,他是想和女警察达成协议配合自己去杀掉杀手,因为老警察退休了,只有女警察能帮自己,而自己先接近女警察的孩子能促进她妥协配合自己,所以少年找她的谈话内容可想而知,所以影片中女警察和自己搭档通话时,得知杀手只判2年后立刻流泪下定决心配合少年。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当女警察在少年家中,对少年说自己父亲被杀后,一句话没说,只把凶器收起来并没揭穿,其后面两人一定完成了先前的对话达成某种协议共同完成干掉杀手,不然以女警察的能力即使少年干掉杀手,其作案手法也会被女警察识破并绳之以法。
5、至于邮票的毒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也不用纠结,即使不投毒,两人也会用其他方法干掉这个杀手,只不过这个手法能更加突出少年的谋略,起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但2个人这件事老警察一定是知道的,否者不会坐在少年的身边。
有人说是完美结局,但我想应该是最大的悲剧的开始,少年这么小就能利用人性的弱点(女警察应该是警察里的佼佼者也不能避免和他配合)完成一系列杀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人长大后难免会产生法律无法制裁自己,自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神的思想,从而更大的危害社会。
其实这个少年心态已经发生了扭曲,不管什么原因一个能亲手杀死自己父亲的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
镜头感很强,阴郁的冷色调诠释了整片的主体思想第一遍看此片留下了很多空间让人遐想。
Time's up box这一句话就解释了整片的疑惑其中一个看点就是杀手是父亲。
知道真相的儿子是否能够原谅父亲,看来是不能的。
最值得深思的是...暴力深根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如果你细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有阴影,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暴力的世界,当人们失去理智,犯下的错误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挽回的。
更何况是有计划的犯错。
这不是一部侦探片,到底谁杀了他妈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肖恩疯了。
在满是强者对弱者施暴,而法律却无能为力的环境中,一个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人年轻人最后被逼疯了。
一直到最后,他父亲勾结杀手骗保都没有证据。
他自己童年的所见所闻真的可靠么?
那会不会是他和母亲遭到家暴后对父亲的恨意形成的幻觉?
到底谁杀了谁,他已经无力也不想搞清楚。
所有人甚至受害者都撒谎,施暴者总能逃脱制裁,这就是环境告诉肖恩的,于是为了对抗这条他深恶痛绝的规则,他决定亲手执法并且确信自己不会犯错。
他疯了。
开心网不给力,新电影都没有,写不了影评,抒发不了情感- -邮票杀人这招很厉害,但不知道杀爸罪名不成立是怎么通过的,女警官帮了他一把,但女警官不知道他会杀childs,不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难道女警官被“感化”了?
认为due process不行?
解读:电影围绕一个男孩为母报仇的故事展开,从小因为父亲的酗酒而经常遭到打骂,母亲为了保护儿子也受到波及,给主人公肖恩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特别的依赖母亲,直到母亲在眼前被杀的那一刻,他的生命也被改变了。
在警察局里父亲的威胁,使肖恩没敢指认凶手,因为这起谋杀跟他父亲也有关系,凶手跟父亲有金钱利益之争,杀手杀了肖恩的母亲他们就有保险赔偿,从而有钱还债,后来他们因此搬了家(2014)。
长大后的肖恩成默寡言,他同情与他一样有相同经历的孩子,并且嫉恶如仇,遇到恶人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教训,他努力的练习拳击,因为他要复仇。
在得知杀害母亲的凶手Larry屡次延期审理,得不到应有惩罚的时候,他愤怒了,所以接连杀了两个曾经杀了小孩却依然逍遥法外的恶人。
再此期间,女主人公特瑞萨曾是Larry案子的负责人,后来调到警局里认识了肖恩,她通过一些细节怀疑肖恩就是杀人凶手,但一直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找到当年的老警察,了解到肖恩的故事,在和肖恩接触的过程中,肖恩怒斥社会的不公和罪犯杀人却不能伏法的现实,直击特瑞萨的内心。
肖恩告诉特瑞萨自己要重新开始生活,特瑞萨不相信,暗中跟随肖恩,夜里肖恩参加party,遇到曾受过欺负的同学,肖恩把当时捡到到的涂鸦画还给他,但这个同学却不承认是他的,还说认错人,肖恩想到是他不愿意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不愿提起,就像自己的父亲那样。
于是他立马开车赶到自己过生日时父亲带他去的那家蛋糕店,回想起店主说有关于以前的照片,父亲表现出的匆忙,肖恩打碎玻璃,看到墙上是一张Larry和父亲的合影......肖恩把家砸了,在地下室再一次质问父亲曾经做过的事,此刻他对父亲的愤恨已经到了顶点,但他依然不承认,试图诱导肖恩让他放下武器,但肖恩不能忍受所有与母亲死亡有关的人,包括自己的父亲,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毅然的开枪杀了他。
这时,特瑞萨来了,肖恩告诉他凶手跑掉了,留下了手枪,特瑞萨知道这一切都是肖恩干的,但她却不愿意揭发他,因为在她心中也同样渴望坏人可以伏法,哪怕是不符合正常程序,公道自在人心。
不得不说肖恩运气不错,遇到一位与他有相同认知的警察,最后才得以逃脱指控。
最后监狱里,只被判了两年的Larry拿着一封信,肖恩真诚的写道只要他告诉肖恩这件事与他父亲有没有关系,他就可以原谅他所做的一切,为了方便,只要回信中贴黑色的邮票便是有关,贴红色的便是无关。
其实只有红色的邮票背面是有毒的,因为他知道母亲的死与他父亲没有直关系,但他父亲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肖恩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掉Larry,并且不留证据,因为邮票已经寄回,而且这种毒药很难查出线索。
(之前有提到过,而且肖恩写过关于这种毒药的论文。
)评论:孩子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基础,肖恩从小看到的暴力和血腥,严重影响了他的心性,哪怕是母亲死的时候他都没有流一滴泪,后来杀人更是不眨眼,心理偏执和扭曲,一心只为复仇。
肖恩本是正直和善良的,不善言谈的他还是很有魅力的,他热爱音乐,向往美好,深知暴力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有多大,但父亲改变了他,一切都是因果报应。
演员的演技毋庸置疑,剧情简洁有力,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看完影片让人感觉有一丝庆幸,肖恩没有被抓,但对于他的经历同样深表同情,他所做的一切是多年仇恨压抑的释放,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Larry的案子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肖恩也许不会做之后的所有事,命运的安排就是那么奇妙,逍遥法外的坏人不在少数,但相信早晚都有那么一天,掌握审判的不一定都是法律,谁都必须为自己做的事负责。
蝙蝠侠第一助手是robin ,第二助手是boy wonder,不过名字Jason Todd,可能是人物背景不同,所以用了SEAN的名子。
所以这个片子就算个前传吧。
boy wonder因小丑被炸死,后被耶路撒冷的泉水复活,成为了red hood。
续集可能就是动作片了,希望能拍出类似黑暗骑士的风格出来。
先说影片人物演技,没话说 影帝影后水准。
然后是打斗场面,要知道少年平时练习拳击,水平相当高,他的对手打不过他,而他的对手却是比赛场上的高手(他跟他爸爸去看拳击时候,他爸爸提到。
)就这样的拳击高手才能去杀那些杀人恶魔和强奸犯。
可杀人和打斗并不是别的电影里面那么假牙,刷刷刷三下搞定,真正打过架的人都知道,影片里面那样才叫真的打架,真的杀人,每次这位高手都被打得遍体鳞伤,这叫真实!
这不是武侠片,不是那些垃圾动作片,不是全美职业摔跤!
其实,主人公心思缜密,每一次出手都是经过精心策划1先给女主人公扎破胎询问罪犯情况 2给妓女吃一点西域药物让肌肉肿胀挑发矛盾,杀之后让妓女感激不指证(能在僻静的家里杀了罪犯还能让目击者不指证,高明!
) 3主人公小时候认出罪犯父亲跟他说了些什么就不指证了,内容应该就是:你要是指证这个罪犯我就回家打你,前面有铺垫,说打的主人公小时候什么都听,暴政 4主人公一直有阴影,因为老警官说“你能想象每天看他父亲的眼神写着背叛吗”, 5当他知道父亲的外号就是铁拳头,而事发当晚就有人喊他父亲铁拳头,加上想到父亲在蛋糕店的表情,当晚去砸开蛋糕店看到了父亲和罪犯的照片(现场血迹可以证明)就都捋顺了,已经知道2014住宅就是他母亲生命换来的,雇凶杀人成立于是就杀了他父亲 6由于他父亲到死都不承认杀手是照片的拉里,于是主人公找到了老警官商量之后想到一个方法,黑色和红色邮票,方法就是举个例子:问狼喜欢吃白菜还是青菜,真狼一定说喜欢吃肉,所以两个邮票都有毒,当初的杀手不是他可以一张不选,主人公已经杀了父亲再去问有没有参与可能吗(杀完他父亲又问的杀手,受伤的右手可以证明),主人公心思缜密怎会范如此错误?
7女主人公最后帮了一个忙把枪扔到水里(没有目击证人和凶器男主人公杀害父亲罪名不成立),而男主人公最后住在母亲留的2014住宅开始真正的新的生活··· 那封信应该匿名写,杀手被毒死追查下来顺着信封地址也找到2014了,主人公在家不仅等到红色邮票的信封,还有警察追问。
其实这个是多余的,影片中部已经解释过了,女警察发现了主角查的这种毒然后跟尸检官问过,尸检官说这种毒是很难查清楚的,就像花生酱过敏一样窒息死亡。
可以很负责人的说,你们再看一遍吧,整个片子没有一分钟的情节是多余和冗长的。
精彩万分!
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使人容易出离对主要人物的感觉,突显老套的情节和冲突感并没有拍出新意;摄影构图的处理还是有点散,某些场景的段落比如地铁上的隐忍、爆发和逃逸都没有找到“焦点”;但整部影片的情绪勾勒稍有节奏感,毕竟这个偏执的男孩的境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满能引起同情。
错没错、杀不杀、正义与否,男孩都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极端,这些看似热血,实则冷酷。
个人评分:6.6分开始时广角与微距的交错处理结尾高潮剪辑的处理满值得加分
一个好的剧本,可以给影片增彩,即使没有大牌演员,比如这部。
虽然整片有一些没有交待清楚的情节,但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交给观众去回味去猜测,但不能出现逻辑错误。
我也蠢蠢欲动,对观影之后的感想一吐为快,涉及严重剧透:1、片中,少年碰见一个恶霸学生将新生的书籍扔掉,没有采取行为;在地铁第一次碰见恶汉在发飙,也扭头就走;但第二次,恶霸学生和恶汉,都被他揍得鼻青眼肿,这说明:少年在武力上可以制裁他们,但内心里面不愿意打架,有点懦弱。
只有被外界因素刺激到才会出手,是一个心理被扭曲的以复仇为生存动力的黑暗少年。
2、退休的警探知道少年遭受的冤屈,知道父亲阻止儿子指认,也清楚杀母凶手近期将被判刑,他在纵容少年,导致少年偏激杀人(一个毒品贩、一个老鸨)。
少年还找到了女警探的儿子,威胁警探别插手他的事情。
3、父亲是杀害母亲的主谋吗?
当然是!
原因(1)在蛋糕店听到店老板说后面墙上有以前朋友的合影之后,惊慌离开,是怕儿子知道自己和罪犯熟悉;(2)母亲死后,父亲性情大变,化身好父亲,努力照顾儿子,这是一个人犯错之后内疚并寻求宽恕的表现;(3)以前的杀妻罪犯被抓了起来,父亲有点坐不住了(退休警探也曾说错这句话),在生日这一天将儿子带到事故现场,告诉他忘记这件事情,重新开始好好生活。
父亲开始担心真相出来后,对自己不利,所以劝儿子尽快忘记;(4)父亲不让儿子指认罪犯,并在儿子嘴边说话,应该是威胁的话,这也符合罪犯的特征。
4、少年本来在父亲的解释下,心情不错,相信父亲不是凶手,所以才有了去PARTY的美好心情。
但在给新生丢失的画纸时,新生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的,少年瞬间明白了!
新生不承认那张画有PARTY女猪脚的纸是自己的,是怕被女猪脚的暴力男朋友殴打(之前的扔书、聚会上的恶语相向皆有渲染),而父亲不承认,是怕遭受惩罚。
少年疯了一样的开车来到蛋糕店,从后面的照片墙看见父亲和罪犯亲密的合影,真相大白,虽然回家后父亲继续解释,但少年还是开枪!
5、对于真正的杀人凶手,少年必然杀之,这是复仇的重头戏,也不可能和女警探联手(哪有警察和罪犯联手杀人的?
)。
我倾向于只有红色邮票有毒,原因如下:(1)罪犯杀友之妻之事,定然在心中生根,不会忘怀,心存恐惧害怕东窗事发。
而少年在心中表示已经原谅了罪犯,这让罪犯放松了警惕;(2)少年希望罪犯回信,让少年减轻痛苦,有了第一点,罪犯有点小爽,开始上套,按照少年旨意回信;(3)少年已经知道真相,经历了新生、父亲的撒谎,也清楚这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当然会撒谎,所以在红色邮票上下毒。
如果罪犯贴了黑色发票,间接承认自己有罪,罪犯不傻;而贴了红色邮票,对罪犯是最有利的,即可以让少年放过自己,又掩盖了自己的罪行;(4)这封信的内容和回信方式,都是编剧和少年精心策划的。
6、女警探扔了那把枪,黑暗少年逍遥法外,剩下的主题就是法律和正义的纠缠,美国人爱这个。
高智商打亲情牌抵制种族歧视男主隐忍不发一鸣惊人的少年伦理罪犯片? 结局很亮很残忍 ps:这种纯美国片主角忽然说中文能把人雷死
「16.106」大部分時間都挺悶,最後結局有點小驚訝,男主殺了一圈最後把自己爹給殺錯了,最後跟女警察合夥殺了十年前的兇手也是挺諷刺。這種類型的電影還是離不開藥物、家暴,也算落了個俗套吧。
黑暗系的阴沉片
铺垫不温不火,略长。
我对本片印象是多年前比较新的时候,肯定看过不少,但是稀里糊涂地看而且没什么趣味。今天看完才确定那次也是从头到尾,最大的差别在于我现在更容易欣赏。电影是不凡的,细腻、真实又深沉,真相和结局需要反复思考、探究。呈现给我一种出色的心理惊悚,第二遍太值了!可惜如此杰作却是男主演最后的作品
最后还是会被抓吧?连名字都留下了 还是说那种毒药验不出来?
结局亮
青少年教育问题很重要,恩
#6月观影小记# #复仇少年# 小时候也看过一个类似的邮票杀人的侦探小说,这可真是不讲卫生害死人啊!!! 很不错!
花了好长时间看了一出闷戏
结尾用力过猛,节奏一下没适应过来,扣一星吧~
故事清晰完整~~很主流的电影,各种技术手法都是成熟自然。演员很普通,演技还可以。
中间用了一段Björk的《Human Behaviour》……
推荐给喜欢认真看电影的人,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我本命,本片已经打败守法公民和非法制裁,荣登我心目中以暴制暴题材电影的No.1。各种细节,铺垫,伏笔,沉稳略带黑暗的基调,饱满的人物形象,到位的情感渲染,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无不让我惊艳。结尾的处理堪称神来一笔,这个开放式的结局让我纠结死啊!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力荐
三星给结尾。高端。
国人是怎么看电影的?这种片子才6分!这是我今年看过最过瘾的片子,全片无尿点!
画面很美,结局是亮点
结尾亮,sean这个形象太高大了!!!
我是个假中国人?!那是什么鬼的中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