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认为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作品,但是却又很多感想。
可能因为触及自身,或者自以为正是女主一般的现代女性。
下一秒就不由得拍自己脸:醒醒吧!
没有别人好看、没有别人努力、更没有别人的主角外挂,自以为个什么劲呢!
港真,与其说此剧让无数从二三线城市奔向北上广的小青年们品位自己的冷暖人生,不如说,画了一块用奢侈品堆积的饼,让人完全控制不了对女主角一路顺风顺水的歆羡:没有985文凭就轻松得到工作、顺利在大城市扎根;没有大项目机会就在公司晋升中层;没有留学经历也没有海外经验就30岁进入gucci当市场总监。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男人帮忙买单,光是前10年的房租、日常开销、吃喝,都不晓得省下了多少钱可以去做美容和置装。
好像上班狗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忙着追新一季时尚潮流;在搬砖一天之后,不但加班之后眼睛里没有红血丝,还能下了班去居酒屋通宵。
港真完全不懂这种主要情节都是在描述一个女人在不同年纪周旋于不同男人的故事,到底哪点符合现代上班族的生活?
怪不得是故事啊……对吧?
或者说,看个故事还认真了自己,真是傻得起劲呢。
当然啦,如果有一个片子当真写实得不得了,从头到尾就是展示主角,上班、加班、下班,回家、喝酒、睡觉,接着继续上班、加班、下班……每天想的除了晚饭次什么,就是这个项目怎么应付老板,最大的梦想当然不会是结婚当个好女人,而是明天就中2个亿的大乐透啊!!!
昨天和阿卵说,像我这样养了三只猫、每天刷豆瓣、平时看日剧、30岁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谈过恋爱的女人,可能就是这样过完一辈子了。
最后一集的时候,第一个男友果然出现了。
当时想说……不可能吧,女主最后要和他在一起?
那实在是太无趣了。
虽然说无趣得很啦,不过如果放在现实里,这种顾家老实的男人可是抢手到工作不要一年就会结婚呢——哈果然!
人家女儿都会买章鱼烧了,虽然老婆背影一看就是普通人,不过过日子嘛……哪有那么多花里胡哨,又不是直播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
真实的生活里,既不能够让居住地5年内从莲塘搬到下沙再搬到前海,也根本不指望40岁的时候还拥有没有颈纹的脖子、没有赘肉的小腹、能穿铅笔裤的大腿、踩着7厘米细跟鞋、穿着Burberry走路带风。
这么想想,《海边的曼彻斯特》真是部好片子。
不说了,我要去tb买新一箱的白熊啤酒了。
ps:花了10分钟思考,吃过港区西餐的女主最后如何接受和傻兮兮前同事最后一起,惊觉这和想象中了大乐透该坐阿联酋航空还是卡塔尔航空的头等舱一样,毫无意义。
最近,我们又被是否逃离北京的话题刷屏了。
恰逢此时,一部名为《东京女子图鉴》的日剧风靡互联网。
该剧讲述了日本秋田县的女主人公绫来到东京的奋斗史,她终于从一个小城姑娘进化为扎根于东京的都市女性。
不过主人公绫的观念和奋斗经历,却备受争议,支持者有之,批判者有之。
绫为何备受争议?
她的奋斗观是否值得京漂一族借鉴?
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剧集开篇,老师问绫,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绫不假思索地回答: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人。
出生成长于秋田县,绫一心向往的是大都市东京,向往的是成功和体面。
大学毕业后,绫如愿得来到东京奋斗。
她一开始住在三轩茶屋,这是许多东京漂一族起步住的地方,特点是平民、接地气,在这里绫与普通职员开始了她的第一段恋情,两人的日子微小、确定而幸福。
但绫很快产生了不满,她想如果我只是来东京过小确幸的日子,那在秋田就可以做到,为什么还要来东京。
她抛弃了男友,搬到了年轻女孩聚集的惠比寿,参加各种男女联谊,想钓个凯子,一下子改变命运。
绫如愿找了个高富帅,熟料高富帅已经有了未婚妻,她很快便被抛弃。
当绫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她辞掉了民营企业的工作,跳槽到了Gucci当公关经理,也搬到了充满高级和奢侈味道的银座。
她成了和服店老板的“小三”,和服店老板带她体验各种奢侈生活。
面对着逐渐增长的年纪,凌渐渐有所不安,她以分手为要挟逼迫和服店老板离婚,和服店老板不为所动,反倒决然地离开了绫。
三十多岁的绫开始着急结婚,她频繁参加相亲,最终降低标准,选了一个与自己收入相当,但长得实在太过寒碜的男子结婚。
丈夫无貌,无趣,可是在豊州高层公寓有房。
婚后的生活死水波澜,两人很快分居,丈夫有了外遇,两人离婚。
此时的绫已经快四十岁了,她搬到了代代木上原,过着高品位健康的生活,并与咖啡店的小男生睡在一起。
与她猜想的一样,小男生看上的只是她的钱,两人很快分开了。
四十岁一过,绫突然恐慌,担心老无所依、想回老家,可一回老家,发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
绫最终还是回到东京,买了一个二手房,和认识多年的男闺蜜搭伴过日子。
剧集终了,但绫的“奋斗”还没终了,散步时偶遇人生赢家,她回头过,对着镜头说:“我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该怎么评价绫呢?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她,绫是一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必须强调的是,利己当然没有错。
恰恰相反,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便是对利益的追求。
精致利己主义的问题在于:为了利益自觉地择错。
明明知道某个行为是错的,可还是为了利益去做,以原则换金钱,以身体换地位,以道德换机会。
绫想要在大都市里拥有体面的生活并没有错,她为此目标奋斗也没有错,可她错就错在于,为了这个目标,她始终在不断地“择错”。
甩掉敦厚温暖的第一任男友,不断牺牲自己的原则去迎合高富帅男友,甘愿成为“小三”,受困于外界条条框框压力随便结婚,当心疲惫的时候又随便找闺蜜搭伙……虽然绫的每一次“择错”,都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不可饶恕的大错,但这些错误既违背了道德,也违背了自己——绫的选择里从来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他人的看法。
不幸福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绫的整个奋斗史就像打怪升级,住所从接地气的三轩茶屋,到年轻女孩聚集的惠比寿,再到充满着高级、奢侈味道的银座,再到自己买的公寓;工作从普通职员升职成品牌策划,再跳槽到Gucci;情人里有暖男,有高富帅,有精英上流人士,有小狼狗……也因此,不少女性观众很羡慕绫,认为绫的身上始终有一股生机勃勃的欲望,她是独立女性的典范。
绫的确算得上是一个独立女性,但绫真的值得效仿吗?
我们不想对她做过多的道德评判,但想提醒读者注意一个问题:从始至终,绫幸福吗?
绫自知她是一个“贪婪”的女人,一路上她被欲望驱逐,就像猴子下山寓言里的那只猴子,她一路采摘,一路丢弃,一路丢弃,一路采摘,因为她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她对生活的标准从来都是外界给的,她的灵魂也无法真正的安定下来。
剧中绫有两次哭泣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丈夫找上门来希望离婚,她微笑地祝福丈夫要过得幸福,当丈夫走后,她一人签署离婚协议,突然痛哭。
第二次是被小狼狗背叛的绫离开东京,回到故乡,遇到了高中时候的老师,老师惊喜地拿出刊登有她的采访的杂志,说你成了老师们经常向学生提及的榜样。
绫终于过上了她之前想要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她却忍不住在老师面前痛哭。
这两次突然的哭泣,是绫始终压抑着的情绪的爆发,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为了这所谓的“令人羡慕”,经历了什么,承担了什么,又牺牲了什么。
绫不幸福!
精致利己主义者并不幸福,因为他们只有利己,没有自我。
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心想着往上爬,他们总是认为,只要我愿意拿灵魂和魔鬼交换,那我就会得到一切我想得到的。
可真相的残酷在于,在太多时候,阶层的差距总是难以逾越的,你熟知上流阶层的游戏规则,但你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就像剧中出生于东京港区的相亲男士,也只找出生于港区的女士结婚。
剧集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以为绫与男闺蜜搭伙过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了,可两人散步,绫与上流阶层的夫妻擦肩而过。
绫的眼里充满羡慕。
这是编剧狠狠甩给绫的耳光,你出卖灵魂,不断努力,你以为自己过上了让别人羡慕的生活,可永远有比你更好的,永远有你无法企及的。
悲剧的是,绫并没有领悟到这点,她立即又动力十足:我想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可回顾她的奋斗史,她一直在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她却没有因此而幸福。
当你没有了自我,只剩无止境的逐利,那么你只会像永远推着石头的西绪弗斯,永不停歇,永不安宁。
——首发南周知道,署笔名——
【代代木上原】因为想吃寿喜锅跑去之前住的代代木上原的公寓楼下,却被告知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吃,我说去年一个人都可以吃啊。
吃完后在代代木上原附近逛了逛,《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一路打怪升级最后选择的城市社区,正如剧中所说,这里的城市社区和人不断作用,相互净化,清除掉没用的东西,最终变成只有肌肉没有赘肉的城市社区。
小店密集,却全是应社区而生,没有取悦外边人的招摇,天然酵母的欧包店,咖啡店里用的大的probat的烘豆机放在这个城市也算一流了,花店服装店密集,旧书店里总能找到很好的摄影集,成衣和皮鞋的定制店,有机野菜店调料店,料亭居酒屋法餐店........一应俱全,离代代木公园和八幡神社也不远,没有下北泽或是自由之丘、代官山商业区的吵闹,完全是理想的居住社区。
这套剧身体力行地阐述了女人越有钱越美丽的真理。
看着麻美姐演的绫在成长过程中衣品像“坐着自动扶梯飞速向上”一样进步感觉实在太爽!
献上全剧截图以作留念。
但是凭我的水平也只能做到截图收藏了…品牌出处实在认不出,传说可以看剧末赞助商名字,有空研究一下(高中生时代忽略不计这篇直接看麻美姐啦)【注意】请各位一定要撑到第三集!
相信我!
不要被前面两集的搭配打倒了QAQE01 刚刚从秋田出来东京的绫这一身简直土得让人闭嘴惊艳,如果以现在时间线往后倒推的话是1996左右吧。
但是这配色,请不要把锅推给时代,不是时代的错,谢谢。
再看职场装,虽然不算是太牙败但是总有种错把老气当成熟的感觉。
其实这套剧的服设真的很好反映了人设。
20出头从三四线小县城来首都的女孩子,做着勉强维持自己体面生活的工作,站在商场买衣服的时候是否也会在“想要可爱一点”“不行,我已经工作了,必须像个大人呢”这种想法之间徘徊呢?
正如绫对三茶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时尚,恰到好处地俗气,这种不彻底性也和现在的我相符。
”
E02 工作生活安定下来的绫穿着也向着符合时宜的方向靠拢。
格子长衫破牛仔裤运动鞋,像是已经把这个地方穿在了身上一样自得。
啊,其实我很喜欢这段呢,正在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中安定下来,跟喜欢的人探索新的地方,吃好吃的烤肉。
小小的幸福紧握在手,充满希望的感觉。
我,我也喜欢噗然后这集接下来Yuki去联谊会砸场子那一幕我倒着看着好几遍!
喜欢!
比心!
姐姐好美请鞭打我!
咳咳回到绫,本集的职场装,没有第一集那么用力过猛慢慢地找到感觉。
应该是薪水发下来妹子好好逛了下街?
(微笑)
E03 当当,终于迎来了绫发力的一集。
从在库管理部调去了品牌部,跟Yuki那种低调不同,绫倒是把自己的干劲野心都穿上了身。
这发型耳环妆容我能撸100遍。
但是看全身感觉出来后再搭短款外套太累赘啦,这个包扣50分不过分。
接下来经典的寒风飘飘起球内裤刺痛我的心,绫离开三茶直树转投惠比寿高富帅怀抱的情节。
她从三茶毕业穿的这套真的超级喜欢。
同样是格子元素,但是再也不是红蓝相间朴素衬衫款,踩着高跟鞋穿着利落剪裁外套的绫说: ——“但它(三茶)过于平民化,令我渐渐地觉得不太舒服” ——“我要赶上东京女人的步伐,三茶太有生活气息了。
”
接下来是约会时这套亮宝蓝+貂毛围脖+小豹纹包,从这集开始到结尾蓝色系在绫身上多次现身!
不过话说回来不知道为何这套是全剧我觉得最暴发户气质的一套。
我想了下可能是因为隔壁这位亚洲黑人印花衬衫小哥影响吧…(但是这位先生脱了很好看)
E04 又见洗手间…这套裙子真的超级适合麻美姐昂!
橙色系条纹显得精致又有女人味,外搭深蓝色外套走在街上不要太优雅。
///。。
///
30岁生日,绫在梦想中的传说中“30岁生日之前去过的就是好女人”的Joël Robuchon,被放了鸽子。
但这套高额利息分期付款价值人民币1.8W的白色吊裙真的很美。
怎么说呢,就像这段人生也是高额利息贷款回来的一样。
在20代的末端,被有钱富二代男友一个理由也没给就甩了,这些是不是从三茶来到惠比寿还给东京的利息呢?
裸色外套在这集又穿了一次,通勤的感觉也很好。
啊其实之前说蓝色经常出现,其实裸棕色,黄色元素后面几集也会增多。
E05 哈哈哈小姐姐穿着本剧最ROCK的一套被老板训斥“说什么只认香奈儿一个牌子,我也没见你穿过香奈儿”
配饰好评!
来看细节。
别人穿皮裙绫穿皮裙,怎么能穿得那么斯文!
然后是去Gucci面试的这套,蓝色包包打破一身蓝黑的沉闷感,但是就算单单是上衣都很好看,小外套设计像是围巾披在身上一样,入选我心中本剧最佳TOP5!
前方高萌!
收到Gucci offer的绫回来辞职狠狠串了老板一把,看这里笑了出声超级解气哈哈哈…裙子酒红色很显白,小小的鸡心领也好俏皮。
可是港真,这种分层裙,对B Cup以上的妹子真的很不友好(微笑)
又见宝蓝,蚕形中长外套搭长靴,干练是干练啦,就是室内看略显老气,是不是?
不过从上面这个造型开始,绫的发型就一直Lob下去了哦E06写着写着已经过了一半剧啦。
E06中的绫到新公司工作已经一年,简单的豆沙红长裙搭外套,人家已经不再需要用闪电宝蓝去证明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啦。
其实,绫真的有部分弹幕骂的那么“不知满足,自作自受”吗?
单看工作,对上一份工作不满意,自己通过面试得到了新的工作机会,遇上了故意刁难自己的上司,没有退缩,稳稳地一步步坚持下来了。
她只是在贯彻着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与代价而已。
女人对女人的恶意,何尝不像E04中职业女友的独白:“诋毁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子,只能说明他们的羡慕与妒忌。
也是啦不这么指责我们的话,会讨厌死那个失败的自己啊。
”哪一份光鲜背后没有点阴影呢?
难道这样光鲜就不让人向往了么?
并不是呢。
扯远了, E06有好多套造型啊!
看一眼和服店外遇专业户色店主送的MB,这双绫上脚真的是“充满情色的诱惑”惹(结果果然睡了)(羞
插播一张床照,也很好看。
吸吸
这集还有个黑白波点上衣的杂志造型,但是我本人非常不喜欢那套,所以不放图。
谁让我是作者呢?
(微笑)哈哈来看下一套,上衣黑黄配,下身小短伞裙,上衣横截面拼色还显瘦!
小丝巾也好喜欢。
本来绫是拿着有自己专访(就是那套波点衫)杂志想跟以前一起玩的姐妹一起分享的,无奈自己生日这天的宴会上,30代女子们的话题全都是孩子。
结果绫啊,就动摇了,她问,品尝着各种顶级物质的美味,这种人生真的幸福么?
喜欢这套剧,就是喜欢他的真实。
谁的人生观是一成不变呢?
谁又不贪婪呢?
人一辈子谁没有几次因为“人有我没有”而不甘心呢?
有时候,原本自己嗤之以鼻的东西,看着别人甘之如饴,突然自己也想要了。
滴,小三向大婆告状卡。
哎好喜欢这个包,看大家话题貌似是Gucci?
这个包在E07我最喜欢的一套造型里还会出现一次。
E07相亲的这套,配饰耳环好好看
本剧我最喜爱造型出现了!
麻美姐腿长一米八!
虽然这套被相亲所工作员批“按照女性的审美的角度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名牌容易让人觉得花钱大手大脚”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被相亲所工作员刺激了,从这套造型之后,绫的穿衣风格就向着低调方向发展了。
尤其剧情发展到这里,绫在职场的场景会不断减少,通勤装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们来看好看的日常着装+家居服吧(wink)
虽然好喜欢这个上装,可是配阔腿裤真的显人好圆柱体。
原谅一个肥胖的我最喜欢看别人纤细带风。
插播一句,丈夫长得真心有点不忍直视,但是人家穿衣服倒是没有什么差错哦。
E08令人心酸的一集,跟丈夫结婚后发现刚刚开始他的温柔也只是像说会全心支持妻子的事业一样,是从书本中学回来的。
唉,一个理性,自私(中性评语),难以去爱人的直男。
30+已婚的绫很好地承认自己年龄的事实了,上面这三套都低调又实用当然也还有一套很实用的...///。。
/// 性感无限!
再一次举牌【讨厌丈夫】好妹子@小敏吃掉小敏 指路 这套实用装备是la perla
快看这条围巾!
蓝黄白藕色,集合了绫反复穿的配色。
啊,好希望自己30代的时候可以把这几种颜色穿的好看啊。
其实看绫这张的表情,再对比文章开头1.2集,真的会发现20代那种积极用力和青涩局促,都变成了30代的成熟稳重。
可能是麻美演回自己的年龄段比较放松?
(笑)E09
分居后搬到了代代木的绫,跟一群“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过上了喝咖啡吃面包插花睡小年轻狼狗的健康生活,服装也是日常装。
在东京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绫,剧情上成功与失败都试过,奢侈与平淡的感情生活也经历过,打扮上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用力,成熟的人想要变得简单么?
可能呢。
穿插的这套职场装艳丽又不俗气!
吸吸仙气好妹子@小敏吃掉小敏 再指路 裙子是Gucci 耳环来自mikimoto
E10很佩服这套剧,虽然是20分钟未到的泡面番,可是一集里面塞进了那么多的剧情,却又每一件事都说得那么到点上。
与港区男吃饭的这两套就代表了这个岁数的绫约会着装了,第一套黑色胸口镂空打破沉闷,第二套是除了上集职场装外本剧第二套有印花的裙子!
你看整体那么端庄,小姐姐带着浮夸的“老子有钱”金耳环竟然也不显张扬。
再来是棒球衣外套的这套,临近尾声绫的私服时尚感真是UP UP UP!
脚上这双尖头鞋E09也有出现过,剧组实力教你花心思省钱。
2017.03.17更新一套被点名的,姜黄色配迷彩围巾这套记得么?
我自己的话会觉得姜黄还蛮难穿好看的,因为不显白啊哭
E11终于来到最后一集了回秋田这套率性又好看!
好喜欢明黄配深蓝啊,还有脚上运动鞋好好看
重返三茶街头,放张对比图
啊,20年的时间就这么分分明明写在搭配上了。
到下面这套就差不多结束啦,喜欢绫的头绳!
话说回东京后这两套都好有女人味。
嘻嘻还有一套平行宇宙有钱地在遛狗的绫,下面这套真的是霓虹fashion的代表,搭配的还是复古牛仔裤+(疑似)乐福鞋。
虽然不是自己的风格但是这套真心水平高。
好了,写到这里吧。
整整11集我觉得有价值的搭配的都刮下来了。
像开头说的,绫的服设很好地反映了她年龄和心境的变化。
而且全剧看下来出来开头出村那几套之外,其他并无车祸造型,很适合我们这种普通上班族模仿的感觉。
其实这套剧里关于绫的世界观还有好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绫的世界观,放在世俗的量器上不100%正确。
可是她想要的东西,像我这样的普通女孩也会向往,但是绫在付出那份努力,恐怕很多普通女孩就未有办法达到。
你看啊,40代的绫还在说:“一起加油吧,一步接着一步。
因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更新】补充三张好看的,从剧照那边刮下来的
再更新一张与搭配无关的,嘻嘻嘻
看这部剧是因为严肃八卦的推送文章。
短小精悍,每次跑步一小时,每次看三集。
特别珍惜,没时间去健身房的日子里都不舍得随便打开下一集。
因此断断续续看了一周。
正因为看得断断续续,看一集删一集,看完全剧以后最大的疑惑是,真的是同一个女演员吗?
从高中女学生,到四十多岁的熟女?
搜了介绍,原来真的是的。
认真记住了水川麻美这个名字。
热评短评里有很多人以一种难以名状的优越感群嘲女主,最多的是谴责绫一味追求物质,不懂珍惜,错过幸福,做人小三。
我只想说,你们有认真看剧吗?
我要给绫平反。
首先是关于绫的个人能力,虽然不是本剧的重点,但还是可以从小细节中窥见一斑。
从秋田大学毕业后纯靠自己个人能力找到了在东京的工作,虽然作为职场新人只能租得起三茶附近的房子,但也算是向更广大的世界迈了一大步。
初进公司,虽然并不是工作狂的性格,但因为勤恳老实,还是和那些热衷八卦和联谊的女同事区分了开来,做到了品牌经理。
在聚会中听到大家抱怨公司发展的瓶颈,据说三十岁以后跳槽都没有希望,因此立马行动,充分准备,要去更高的平台。
这种危机意识和行动力,放嘴炮的各位可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
在Gucci面试中,由于剪辑的问题以及一些微信大号的表达需求,很多人都以为绫并没有回答上《平等就业机会法》的问题。
其实看后面一集应该知道,绫回答上来了,否则不可能获得这份工作。
其次,虽然只是用法语回答了一个短问题,可见本专业没有丢。
大学学习法语,毕业后工作了近十年,与法语无关,再次求职时还能用大学专业基本通关,为什么没有人看到绫的厉害之处?
上司很严苛,虽然觉得她似乎以挑刺和批评自己为乐,绫还是暗暗对自己说,一定不能犯错误。
这样的心态,在职场人中真的很珍贵。
大部分群嘲绫的人,如果在生活中碰到难搞的上司,可能会到豆瓣小组来吐槽奇葩上司,忘了反思自己吧。
再说我个人的经验,遇到高要求高标准的上司,真的会格外紧张,一个邮件要检查五遍,才敢发出去。
然而越紧张,越容易犯错。
绫不仅慢慢获得了上司的认可,还和她有了私交。
在和长腿叔叔分手之后,可以和她在居酒屋喝酒抱怨。
就我自己来说,我可以把上司当长辈,甚至当老师,但是可能由于年纪小,经验少,心智不够成熟,对于发展私交始终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很佩服绫。
再说和长腿叔叔的那一段感情。
即使三十多岁,还能吸引多金已婚大叔,绫本身一直都是很有魅力的啊。
个人条件虽然在东京来看只是平常,可是永远都妆容精致,也许这是日本女人的共性?
但十年如一日的精致,我只能感叹自己做不到。
再者,做有钱人的小三,只是放下自尊和道德就可以吗?
你要美,有魅力,带出去不会丢脸,高级场合不怯,会看脸色会说话,情商过人。
绫做到了。
最难的是,她不需人劝诫和拖拽,就能自己果断抽身。
虽然被长腿大叔毫无挽留的回应刺激到,打了很幼稚的电话。
但她的确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被抛弃的。
这一点起码秒杀大部分小三。
决定了要结婚,就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对待相亲,按照固定的节奏见相亲对象,终于完成目标。
我不评论是否认同,但我再一次被绫的行动力震惊。
认定一个目标,就上足马力去做,直到做成为止。
一直以来都努力工作,所以有自己的积蓄,经济完全独立,可以在婚姻不顺利的时候潇洒选择分居,然后在丈夫出轨之后高姿态退出。
绫的表面工作一直做的很好呢,绝不允许自己向这个世界低头认输。
只不过,哭着签离婚协议书的时候,旁观了这么久,还是会心疼她。
以为自己已经掌控了东京:知道每个区的街道是什么风格,好吃的和式料理要去哪里找,好吃的法式早餐该配什么咖啡,和其他“类似”的女人一起学插花,享受生活。
至此,从秋田梦幻少女,到东京魅力熟女,绫依靠自己,起码打破了两层阶级壁垒吧?
长腿叔叔和前夫都没有给她带来阶级上的改变,一切实打实的跨越都是靠自己。
只不过啊,你可以和港区出身的女人一起插花吃早餐,可以向她取经然后毫不留恋的潇洒离婚,却不能轻松再嫁一个港区的男人,阔绰地给小鲜肉买名表。
金源燕莎商场里逛街的人们,有的人住在万柳,每晚带孩子来喝鲜榨果汁散散步,而有的人,逛完商场看完电影,还要坐晚班地铁回出租屋。
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答,大意一个人靠个人奋斗最多可以打破多少阶级壁垒。
除去时代弄潮儿如马云爸爸等,我大概记得作者的结论是两个。
绫做到了。
当然,依靠外力可以打破多少层,这就没有定论了。
如绫所说,就像坐电梯。
然而,依靠外力打破阶级壁垒,需要对该外力进行等价交换。
作为女人,可以用自己的青春美貌,温柔体贴,隐忍付出作为对价,去换取打破阶级的婚姻。
当然,坐电梯的代价是对生活的自主掌控权减少。
不过有得有失,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路径,也无所谓谁更优越。
其实阶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多时候,这种分层都是看不出来的。
便宜地道的路边脏摊,有人走路来吃,有人开玛莎拉蒂来吃。
不管有钱没钱,都得忍受北京的雾霾。
但这个社会给了高层阶级更多选择,比如商务座,私人会所,高定服饰,各种后门,用来避开和其他阶级的人共享资源。
呐,这么想想阶级真的很重要,也很不公平呢。
所幸有一点是公平的,那就是幸福的感觉。
幸福不分阶级,也不区分来源,钻石戒指,热奶茶,都是幸福来源。
不过有人对幸福的嗅觉比较灵敏,而有的人胃口比较大,所以会辛苦一点吧。
绫的故事还没有完,想要祝她幸福。
辛苦了,绫。
一集接着一集,看绫穿得美美地升级换住处、换工作、换男人,快节奏而又细节丰富的女性生存故事看得人停不下来。
不过看完后还是有些疑惑,绫说喜欢看电影,但没有看到任何对她看某部电影备受震动的描写;她没有其他的爱好。
她不看书,所有住处几乎都没有书架,没什么书。
她不参与什么文化生活,看展览、听讲座之类在她的生活中不占一席之地。
她时尚品味和购买力的提升被无限放大,但相应的工作能力,嗯,应对Gucci女老板时还是从和服老板那里现学现卖。
两次就职面试简直如同儿戏,但她幸运地拿到了offer。
得到男人青睐是如此理所当然;直树之后的三任男友,绫和他们聊些什么呢?
不知道他们聊些什么。
甚至连第三者都当了,却在性上没有任何新的探索,清新得以致虚假(当然不能那样呈现啦)。
电视剧里,她没有真正交心的女性朋友;唯一一个长存的朋友,最后还成了她的爱人。
她是一个非常扁平化的角色,看似交代了她的家庭、成长、蜕变、一段段情感生活,还有很多她的独白,但还是这么扁平。
编剧像刻意抽干了她的情感和思想,变成了一个功能性的用以概括和串联东京各色女人的角色。
忍不住想起了《将来的事》里的克莱尔,她有自我和历史,所以她指向某种不确定但坚实的未来,包含着重新幸福的可能;而绫,她有一段规约化的历史和无惊无喜的未来。
对于东亚女性来说,不生娃就已是最大的反叛!
看似不认命但又如此驯服的绫啊。
一个人和一个女人的幸福有区别吗?
在这部电视剧里显然是有的,女性始终是被看、被注视、被羡慕、被期待、被挑选的对象。
女性是一种被动态,获得的幸福,是“被动的幸福”——因为他人会觉得这样的我幸福,所以我很幸福。
真正充满勇气且主动的反叛者其实是优希,感谢编剧还留了这么一个被赶出东京的女性角色,让人有些希望。
终于完结了,我很喜欢这个结局,克制、恰到好处。
在老家,老师的夸奖让女主百感交集,哭的像个孩子,她跑得太累忘了自己早已实现梦想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如果早知道这一路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是否还会像飞蛾一样扑向金色的远方。
在三茶,女主望着初恋拖家带口远去的背影怅然若失。
但那又怎样,女主就算选择了初恋也不会快乐,因为就算挽着男友的手也挡不住她那双追随欲望的眼,她的嫉妒与贪婪会一直催促她向前。
嫉妒有错吗 ?
贪婪有错吗?
不正是这些不甘的情绪鞭策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吗?
一起加油吧,用嫉妒调味生活,用欲望照亮前路,不停奔跑,去到最光明的远方。
原文如下女主的人生就像打小怪兽晋级 ,每升一级就解锁了新房子新男人,从三茶经济适用男,到惠比寿上流已婚男,再到银座中产体面男, 前九集女主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实现了初到东京时的理想: 住在银座的高档公寓, 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
可以说是个励志典型了。
相信很多从小城市来大城市打拼的姑娘多多少少都有点感同身受。
刚来北京的女孩穿着有点土气的衣服看着国贸高尚社区里精致的西餐厅 、时髦的家居店, 连中介的租房广告都是英文的,顿时觉得小区里穿运动服遛狗的大妈形象都变得高大起来,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在这里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户 。
可惜现实是囊中羞涩只能蜗居在破旧居民楼的出租屋里与另一个总偷吃冰箱里酸奶的女生分摊房租,小男朋友只比自己早来北京两年,收入平平,长相平平,看不出有成为高富帅的趋势。
房价蹭蹭涨,工资不见涨,真要跟他结婚每年去北京亮庆祝生日是没戏了,能不能付首付都成问题。
每天下班从小区门口走到单元门前这短短50米都像一段修行,在第180次借着昏暗的路灯仔细辨别脚下到底是狗屎还是石头时终于悟了:绝不能跟这个鬼地方一起腐烂!
于是奋斗,于是追逐,这个过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幸运的女孩终于从通州合租房搬到了大望路精装公寓,虽然房子是租的,但与新光天地比邻而居让虚荣心获得了巨大满足,周末坐在丽思卡尔顿里喝着下午茶琢磨明天该穿什么见那个条件不错的相亲男。
没那么幸运的女孩只能留在原地,日复一日感叹自己能力配不上野心。
每个大城市都不缺这样的女孩,她们独立自主,她们爱慕虚荣,她们在这个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城市里被公众账号每天拼命推送的城中高级餐厅和新一季美妆穿搭催促着;被来自三姑六婆或真诚或虚伪的有没有男朋友的问候催促着,踩着高跟鞋一路狂奔,奔向那个令人艳羡的未来。
她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冲破阶级的壁垒做令人艳羡的人上人。
终点有什么在等待她们,很难说,但她们正在很用力很用力地活着。
是她们让这座城市闪闪发光。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账号 丝绒电影
有人说看了三遍也没看懂。
没有资本时,挤着的是狭小的公寓。
有资本时,挤着的是窄窄的上流社会的门槛。
但我觉得1000个读者1000个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资产的小年轻。
东京的街头的繁华和马萨储塞州的波士顿以及北京的三里屯儿没有什么两样。
适合旅游不适合挤着活下去。
你说你去过并且你知道了很多很好吃的日料意大利料中料的餐馆的名字。
我说这些用像大众点评Yeap 这类的app就可以搜到。
奢侈品,轻奢品各种高级的料理,我觉得只是对于富人或者说,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出身平民的人一种想要把自己与平民区分开来的东西。
不见得值得你花了一两天,一个星期工作出来工资。
从追求物欲的方面看,我觉得他们掉入了一种消费陷阱,各种奢侈品的广告,光鲜亮丽的大都市门店。
都在吸引着你去购买。
这些钱最终掉了资本大亨们的口袋。
女主寻求爱情的方向也是随着物欲去寻找的,所以一个两个都不适合她。
出身不是问题,问题是自己想要结婚的出发点。
女主通篇结束后在说平平淡淡才是最宝贵的吗?
她是说找到一个你了解的,你爱的,并且也爱你想和自己共度终生的人才是重要的吧。
物欲是个无底洞。
女主与伪gay男携手走路迎面撞上自己与那个富二代携手的两人,并且目送他们远去。
此时,女主的朴素与迎面自己的华丽着装形成了对比。
华丽的外表下是禁锢着的自己因为攀附从而不得自由的心。
而朴素的衣着下,手边牵着的才是懂自己,通透的人儿
最近两集,弹幕里一直在讨论“绫为什么要嫁给这个男人?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一个人若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看客都以为绫嫁给了一个三观不合、外貌不扬、没有情趣的男人,很可悲。
但实际上,绫才是对自己认定的人生最坚定的那个人啊!
从家乡到东京10年,绫搬到了自己想住的高级公寓、在向往的高级餐厅里约了会、和高级的男人发展过关系、买了一整个衣帽间高级衣服......她也终于成为了从小羡慕又向往的读者模特,在杂志上,向万千女性“炫耀”自己的高级人生。
这个男人,对绫而言根本不是“老公”的存在,嫁给你,不是因为我爱你,你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技能加成,跟工作、上司、朋友没什么两样的存在。
所以,女孩子,只要是为了认定的人生,哪怕披荆斩棘、杀敌无数、泪流满面、腥风血雨,也请勇敢走下去吧。
写这篇影评是有感于之前听过的一个TED关于hard choice的演讲。
地址在这里 http://www.ted.com/talks/ruth_chang_how_to_make_hard_choices/transcript?language=en都市生活是快节奏的充满了艰难抉择的生活。
在去东京之前,绫面临的是东京还是秋田的问题,她没有太多的犹豫就选择了东京。
开始东京生活,绫面临更多的选择问题,要不要离开三茶(外加分手),要联谊还是工作,要跳槽吗,要结束一段没有婚姻的恋情吗,要结婚吗,要离婚吗,要争取一个港区的男人吗,这些都是选择,并且其中很多是hard choice。
hard choice是最让人纠结的。
为什么我们纠结,是因为我们面对的hard choice,选哪个都“不够好”,alternative is not better than the other.在最后的几集里面,绫回到秋田,当年的老师说,恭喜你实现了当时的愿望,在东京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绫忽然哭了,这里,大约也调动了大家的心。
大城市还是故乡,东京还是秋田,这是个好典型的选择问题,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hard choice。
在某一集里面(好像是10集?
),绫说如果你是刚入东京的女子,那么你大概会从我身上看到你的人生轨迹?
所以,看到这样的人生轨迹之后,就更好的选择吗?
不一定。
艰难选择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那些选择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而是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你无法将这两种道路相互比较。
如果人生选择是一个选哪个箱子更重的“简单问题”,那么只有三种答案,A更重,B更重,或者一样重。
但人生恰恰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数学题),也没有简单的答案。
拿绫来说,试想一种可能,如果她能够在她18岁做出选择的时候,得到关于“东京生活”和“秋田生活”的生活图景,纷纷摆在她面前,她就能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并不是。
想象一个小女孩,她在一个生活的十字路口,一条路是森林之路,一条路是海洋之路,这两条路都有其美景和困难,森林之路和海洋之路并没有可比性。
这就相当于“东京”和“秋田”,没有客观的更好,而是两条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
东京的生活有美食,有事业,有时尚风光,有站在大时代风口浪尖的“存在感”,秋田的生活有家常,有安逸,有悠闲时光,有呆在小港湾暖风微醺的“存在感”,这两种生活各有各的好,而且不可相比,不可通约,这才是hard choice。
所以,当我们问大城市还是故乡更好的时候,就相当于站在十字路口的小女孩在不停地问自己森林之路还是海洋之路更好,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森林之路和海洋之路不可比。
任何一个选择都不是全然的优于另一个选择的。
那么,怎么办?
这看似是一个难题,其实不是。
因为正是在这种“hard choice”之中,我们定义了我们自己。
如果有一个世界,这里“东京”和“秋田”的选择像是两个箱子一样很容易分出轻重,那么人人都会选择重的那一个,人人都会走向同样的道路。
那么这是不是一个无聊的世界呢?
之所以我们有复杂精彩的世界,是因为“东京”和“秋田”不是箱子,因此没有一个“客观”的谁更重的标准。
我们自己要定义这个标准,做这个抉择,即对我来说,谁更重。
这里,由于没有客观标准的,所以没有“错”的决定。
对于绫的母亲来说,“秋田”这个箱子更重,她选择了秋田,对于绫来说,“东京”这个箱子更重,她选择了东京。
当然,选择“秋田”的母亲会偶尔怀念东京,如同选择东京的绫会偶尔怀念秋田,但是这就是人生啊,怀念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但这种还念,不是后悔一个“错”的决定,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小情调罢了。
当我们不把人生的选择看做箱子的时候,当我们不用A更重,B更重,或者同样重这种数学的标准来考量我们的生活的时候,也许才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因为我们通过选择定义了自己。
绫选择东京,不是因为东京这个选择在客观上更好(没有客观上更好的选择),而是她就是这样的人。
她选择挑战,选择”大风大浪“的生活,选择”奢华“,选择”花花世界“,这些选择塑造了她这个人,她的性格,她的品味,她独特的人生色彩。
当然也有可能她在人生的某个点上转了主意,觉得秋田更好,那也没什么,她在一个生命的节点上选择了另一些价值,选了另一种生活。
人生虽然没有机会重来,可是总有很多十字路口让我们再选择。
对于一个选择,放掉”选出最重的箱子“的这个标准,向自己发问什么才是重要的,给自己一些理由去主动地做出选择,这才是掌握人生的感觉吧。
大物女优演得真好啊!感觉提前把我的一辈子都演完了
东京女子…男子…饮食…旅行…图鉴:女主不断 升职、换同事、搬家、换男友:原宿-浅草-银座-……复古-年轻-奢华-……老实巴交男-黄金单身汉-已婚老男人-年轻小奶狗-事业有成男-……竞争-出轨-插足-结婚-离婚-……喜欢Gucci已婚已育女上司~~~……快进看完… 故事不够,金钱来凑,拜金拜金
东京折叠 the curse of self-knowledge
两集弃😔
比隔壁白日梦女要好看
每集二十分钟还是觉得长
看剧的时候看到好多弹幕都说“好真实啊”“这就是十年后的我”“泪目”之类的,我发现我的内心却毫无波动,说真的,我一点儿也没觉得这剧真实,大概是因为我跟女主的三观相差太远。就像听过朋友说的““你就不能对自己有点要求吗”“你就不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吗”对不起,我不想。
看前面,以为要爱情工作双展开,到了后面就没工作什么事儿了……改叫 东京女子婚恋图鉴。
花4小时,充分预热一下北上广深漂们的最好结局。图鉴谈不上,本片还是成功学的路子,主角光环依旧强大。
两星不能再多,yy流水账没啥意思,其实可以1集拍完,谷阿莫3分钟带大家看完
绫,谁说在都市打拼女子的生活和你一样?
各种把女人标签化:“三十岁之前能在这家法餐厅约会的就是好女人。”住在惠比寿的女人比住在三茶的女人优秀。噗噗~
开始觉得写得一般,但拍得真的太好了,看完也这么觉得。之前先入为主,其实并不是一个反套路很现实的剧,最终还是在灌鸡汤造梦,小镇女孩终有一天也能阅人无数把各种男人当挂件。但越到后来发现人物心理逻辑都很对,难以想象一个加起来仅仅两部电影时长的剧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最后一集泪目了。
到了四十岁还是这么蠢,也许有些人永远不会醒
女主真的是个毫无主见的戏精
一般
寿的来呀
一部靠洗脑式的毒鸡汤段子撑起来的剧,看得我尴尬癌都要犯了
女子阶级跨越记,内心空虚,物质价值,愿赌服输。
就是一个虚荣,活在别人评价的女人的心路历程啊!要去大城市,有多金的男友,背什么牌子的包包,去什么样的餐厅吃饭才会让人羡慕。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做了小三,离开男人时候对男人作为不满还要打电话给人家媳妇!要有婚姻才会让人羡慕于是结婚,结婚也不会好好经营,各种看不上各种觉得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