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姐姐只能说她是一个完美的姑娘,让人无法与她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对生病的妹妹怜爱有佳,并且用自己弱小的身体经营着这个清苦的家庭;清澈的心灵,天真无邪的笑容,当芭比被一群调皮的男孩围攻时挺身而出,并与芭比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对去往美国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和家人在一起,有好的也总是想着家人。
二、关于妹妹贫寒的家境加上病痛的折磨让她性格上早熟,伪装的笑容替代了儿童应有的纯真,喜欢漂亮衣服,希望到美国过好的生活,这又有什么错呢,只不过是想过的好一些罢了,只可惜等待她的将是一条不归路;对姐姐无理取闹,嚷嚷着要远离这个破败不堪的家,但是当知道要去美国时,还是留下了温馨的一幕,谁不爱自己的家人呢,可爱的小姑娘,拉着爸爸和姐姐,一起去合照的场景,让人心里情绪万千。
三、关于舅舅这的确是一个不称职的舅舅,虐待他智障的哥哥,使唤着幼小的侄女,甚至做出把侄女推向绝路的天理难容之事,但是,舅舅或许也有他自己的悲哀,无奈的表情也几次浮现在脸上,开始选择送出去的也是健康的姐姐,虽然也可以理解为生病的妹妹不符合器官捐献条件,但也许是不忍心让已经患病的妹妹再遭受这样的痛苦。
四、关于芭比虽然片名叫芭比,但其实她应该算一个穿针引线的酱油角色,除了长相可圈可点外再无其他亮点,她喜欢天真的姐姐,讨厌做作的妹妹,这应该是每一个孩子基本择友取向;结尾的她做了一个选择,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妹妹,留下了一封写满SORRY的信,如果老外选择的是姐姐,她又会做出什么选择?
结果不得而知。
五、关于老外看似冷漠的老外,总是一次又一次对芭比说NO,一次又一次对姐姐摆出冷酷的嘴脸,他讨厌肮脏的韩国,讨厌韩国的一切,此行,只有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病危的女儿,他,只是一个为了亲情丧失道德的父亲。
六、关于脑残爸爸爱吃香肠但更爱自己女儿的智障,当他快乐的抱着两个女儿跳舞的时候,他也在享受着做父亲的快乐,他念叨着只想和女儿李顺英李顺子生活在一起,但他又能做什么呢,他终究只是弱势群体,无力的抗争已经说明一切,也许最后的拍照的一刻也就从那时成为永恒。
七、关于电影小女儿到了美国后会怎样,她与芭比、与老外,又或者是芭比的妹妹之间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她走的时候很开心,但她的未来却又那样前所未有的茫然;当姐姐看到芭比那封写满同样内容的信之后,她也明白了一切,姐姐此时又是什么心情,她又该如何承受这一切;万恶的源头,是这种以领养为名的器官买卖,世界上又有多少个同样悲惨故事发生着,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无奈。。。
PS:脑残爸爸为啥能生出两个漂亮的娃。。。
这不是坑爹么
除了两个无知的女孩,全员恶人。
爸爸是个傻子却还要生孩子;叔叔爱财心切竟把侄女(我猜应该是他亲生女儿)当作器官卖掉,醉酒后差点强奸侄女;小外爹欺骗韩国女孩,为救自己女儿而谋杀一条无辜的生命;芭比虽然同情女主,内心愧疚,但是终究没有告知朋友真相。
哎!
如果我是芭比,我可能也做不出取舍,但这并不能怪芭比,她只是个未成年人。
这个黑暗的行为罪在国际漏洞,国家没有健全领养手续,也罪在监护人低到十八层地狱里的犯罪意识。
顺子是全剧最为饱满的一个角色,除了姐姐的一点关心,她在家里从来没有得到一点关爱,因为贫穷她极度渴望富贵的生活,因为缺爱而且备受叔叔压迫,她渴望逃离这个家庭。
如果摆脱上帝视角,顺子是很勇敢的一个女孩,她想要更好的生活就会努力去争取,她自学英语、主动和外国人搭话、早熟也使她看透了这个家庭中女性地位的底下。
此外,她的早熟正因为她极为懂得察言观色,她会打扮自己去适应大人的世界,她希望自己能够变成大人们所喜欢的样子。
起初,她化妆想要变成完美的芭比;后来,她见到了真人芭比,一旦见过阳光就不想再归黑暗了。
我在顺子的身上看到了反叛精神,她反抗父亲和叔叔的压迫,她反抗贫穷的生活。
而顺英好像失去了本性,她屈服于叔叔的权威,事事顺从;她安于做个“全职女儿”的角色,家务全包,还要负责管理旅馆,却没有任何怨言;妹妹骂她冤枉她她都不生气,反而无限包容。
顺英真的好像已经低到了尘埃里,她这一辈子都生活我大概可以想象:1.照顾父亲和照顾叔叔,长大后结婚生女/子,然后照顾父亲叔叔老公孩子,事事隐忍,只希望照顾好身边人。
2.再过段时间,长大一些,被叔叔骗出国打工,然后像妹妹一样被卖掉。
3.被叔叔带到城市里当陪酒女郎。
说要顺子和顺英,接下来说一说芭比。
芭比身上没有多少戏剧冲突,她就是非常普通正常的一个人。
她家境优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生活质量很高。
但是,恐怖的是,芭比真的就像个“芭比娃娃”一样。
她因为长得漂亮而被男孩骚扰,她想要玩不符合芭比公主身份设定的弹弓会被爸爸制止,她想和顺英一起玩也不可以。
她就是符合“芭比娃娃”设定的一个人物,她可以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但是她一定要漂亮、高贵、富裕,拥有漂亮裙子和金黄色的头发。
叔叔那仅有的一丝愧疚一文不值,在我看来还不如直接无情又冷酷地把幸子卖掉呢,他痛苦的表情和眼神令人作呕,当他抱着一堆钱坐在新车里开心地微笑时,他之前所有的愧疚都是对英子的亵渎。
还有这个似乎有点父爱的爹,若是他真的想要女儿留下就应该拼尽全力,他可以打那个外国人,可以带女儿躲起来,他可以哭天抢地,但是他没有,他只是在哼哼,在房间里转圈圈,像个石头人似的目送女儿离开。
别说他是傻子什么都不知道,有很多细节都证明他心里清楚得很。
他一边不希望顺子离开,一边懦弱地不敢反抗,他就是个懦夫。
很多人表示看过《芭比》后,会想到《大叔》或《熔炉》,因为这三部都是韩国电影、都是悲剧故事,主角都是命运多舛的孩子。
但是……原来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跑偏——我竟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它,因为《芭比》让我想到了《爱情与灵药》,一部杰克•吉伦哈尔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爱情喜剧”。
这天,叔叔把来自美国的史蒂文和他的女儿芭比带回家,顺子问姐姐顺英:“那个美国叔叔是来做什么的?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要把我带到美国。
”“为什么要带你走?
你走的话,我和白痴爸爸怎么办?
”“你放心,我不会去的。
”“你说不去?
”“我得照顾你和爸爸啊。
”“那我替你去吧。
”“想去……美国吗?
”“那还用问吗?
这世上哪有不想去美国的人?
”“美国又没有家人,你想去那里生活吗?
”“家人?
我很烦我们家人。
”“就算再烦还是家人最好了。
”“家人你自己喜欢个够吧,我才不喜欢,让我去美国吧。
”是啊,在影片的开始我们就知道,顺子是和顺英完全不同的那个,她从来不想属于现在的生活,不喜欢这个由混蛋叔叔、白痴爸爸、“天真”姐姐组成的贫穷家庭。
所以当史蒂文出现在她面前,当去美国可以不必是一块硬币一块硬币积攒的梦,顺子当然会牢牢地抓住机会。
于是,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把姐姐打算还给芭比的钱骗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找史蒂文,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美国的热情向往……虽然看着她在海滩给史蒂文灌红酒时,你会觉得她到底是没分寸的小孩子,但听到她说,“不用翻译了,她(芭芘)不是说了hate么,不就是讨厌么?
那丫头讨厌我也没关系,只要史蒂文叔叔喜欢我就可以了。
快告诉史蒂文爸爸,说我想和她好好相处,说我真的很喜欢芭比。
”而后,面对芭比怨恨的眼神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那时,你就会觉得,有时一个人的心智和年纪真的不成正比。
早熟的孩子其实总是多少让人有些厌烦,所以大概开始的开始,很多人都会讨厌顺子,但绝对的角色不存在于生活,也不存在于一部好的电影中。
当耍尽了心计的顺子终于如愿拿到护照,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她,甚至她的“真相”让我们不得不有些震惊。
她向叔叔要了两部手机,其中一部给了姐姐,“不是一直想要手机么?
”她说你不要打,只要接就好,跨国话费很贵的,“别哭了,你这个傻瓜”,她说,你拿什么赚钱买机票?
你自己做的手机链么?
等着我给你买机票就好了。
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沉甸甸的一小堆硬币,去照相馆和家人拍全家福。
当她为姐姐铺上粉底,她为爸爸梳理头发,她的笑与之前并无不同,在观影者的眼里却完全变了。
那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才是姐姐、是家里的支柱。
很多人表示,看过《芭比》后会想到《大叔》或《熔炉》,三部都是韩国电影、悲剧故事,主角都是命运多舛的孩子。
但是……原来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跑偏——我竟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讲它,我想说说我的困惑,我想说,虽然全世界都告诉你,爱是最重要的、爱能战胜一切,但在强大的现实面前,“爱”到底能改变什么?
或者,只有“爱”能改变什么?
如果是在一个糟糕的境遇里,没有力量的深情,是否终究会是“痛苦的羁绊”?
就像是电影《爱情与灵药》中,一位老者劝吉伦哈尔的话:“我建议你上楼去收拾好,然后好好写一张便条,找一个健康的女人。
我爱我的太太,但若能重来,我不会这样做。
没有人跟你说,这种病会偷走你爱她的一切,她的身体、微笑和记忆,她迟早会失去一切活动能力,最后连自己穿衣也做不到,然后,事情变得更有趣——清理她的排泄物,冰冷的脸孔……帕金森不是疾病,只是一本苏联小说。
”彼时,美丽的安妮•海瑟薇过早地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而吉伦哈尔在听过这段劝说后真的选择了离开她——没有人能怀疑那位老者对妻子的感情,但他也不能否认,“若能重来,我不会这样做”。
虽然——虽然在《爱情与灵药》的最后,吉伦哈尔终究回到了安妮身边,准备与她一起承担这终将残酷的生活,虽然有人评价,那一刻他们是真爱就好。
可是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何尝不是,吉伦哈尔终究有一天会后悔甚至离开,因为他曾经有过选择,因为那时他们之间并没有一定要负担的责任。
这结尾终究毁了个好题材,让电影只是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部泡沫爱情喜剧。
不妨试想,若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除了不能离弃的亲人,若它发生在未出世的孩子、未结婚的恋人身上,那时,你会怎么样?
你能毫不犹豫地说坚持么?
你能保证自己不会后悔么?
越是了解生活,大概越难笃定,真正的生活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细微末节可以磨掉最深的深情,你爱他,希望他好,但是如果你有选择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道德”,但无论如何,请设身处地后再做评价。
看《芭比》时,拥有全能视角的观众、知道事实真相的观众,当然能轻松地说出批判,但如果《芭比》的故事不涉及那些“罪恶”呢?
如果它真的只是个跨国领养的故事呢?
如果是这样,如果顺子离开后,真的可以如愿以偿,这个家的负担因此减小甚至从此拥有一份希望,如果没有那样让人纠结的恶,你之前的判断是否依然成立?
不管,顺子的白痴爸爸有多难过,不管,姐姐顺英对顺子有多舍不得,你是不是也会些许认同顺子的叔叔说的,“爱?
喂,你那是爱么?
那不是爱,而是拘束、束缚、扯淡的命运的羁绊。
”你是不是,起码也会有一点认同,选择为了家人留下的顺英固然值得称赞,但顺子这样“实用”的爱,也是爱呢?
甚至是一个更好、更真实的选择,电影中的顺子只是有些“极端”的个例,但若究其本质,在异地求一份更好生活的人们,与她,其实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
“爱”即使再深刻、深厚,其本身却是力量薄弱的,爱即使再单纯、纯粹,也需要“不纯粹”去做保护。
是为俗世的爱,当然了,如果你非要说自己是在天上,那我也是没有办法的。
还是说回《芭芘》吧,其实这部电影想讲的,并不是我说的这些。
在影片的结尾,顺子摇着美国国旗踏上旅程,她笑得很开心。
她想着芭比娃娃,想着在美国的好日子,想着要赚很多钱,给爸爸、姐姐买机票,想着一个与从前不同的未来。
但她不知道叔叔为什么会对她说“别怨我”,她不知道史蒂文和他留在美国的那个女儿的对话,她不知道,她心心念念的幸福永远不会来……(本文修改稿发于《东亚周刊》,声明声明)
每年韩国都有不少现实题材电影,其中不乏关注儿童生存现状作品,像去年的《熔炉》,今年的《邻居》....《芭比》是我看的第三部由金赛纶出演的电影,依旧小苦情小可怜小薄命的演绎气质。
下面说说电影:1,美国符号到民族根源镜头出现的芭比,麦当劳,苹果手机,甚至是斯蒂夫都是典型的美国精神和文化缩影,顺子对美国生活的憧憬其实源自于整个韩国民族对美帝的高度膜拜和自身岛国民族分裂的自卑。
尤其是在朝韩战争后,美韩同盟形成了当代人政治情结的烙印。
《怪物》其实就看出韩国民众对美帝文化的纠结和反思,是洪水猛兽还是人间天堂?
电影从侧面给了答案,导演构建了一个斯蒂夫的视角立场,在斯蒂夫本人来看,韩国是肮脏的,落后的,甚至是虚伪的,收养之行表面上慈善之举,实为脏器移植,韩国被影射成器官、工具。
人物设置中的智障父亲(拧巴的韩国历史),他对两个孩子自然的亲情是不能抹杀的,但又无能为力,女儿顺英和顺子更像是韩国青年或未来的化身,顺英有着韩国逆来顺受,吃苦和勤劳的品质,顺子则透着对于美帝文化的奴性。
叔叔更像是政府,一方面备受良心煎熬,但迫于生存和利益。
所以电影根本还是讨论大时代背景下,高丽民族的未来出路,是思想移民还是坚守故土。
2,阴魂不散的棒子意淫影片最大的反思者还是观众本身,但导演刻意加入两国国旗的镜头,比如照相馆外韩国旗下内疚的芭比,或是顺子曾经绘制和手中的美国国旗,以及芭比在临走时送给顺英一封信写满了sorry,sorry,sorry(此时不要哼唱sj的歌曲),都可以看作是希望美国正视韩国,并且能够像亲妹妹那样善待....无疑是韩国文化工作者的意淫心态。
3,不确定性,不安故事结尾,当得知妹妹可能遭遇不幸,追赶中的顺英的那组镜头是全片唯一晃动的,除了表达视觉上的真实性,个人认为更凸现顺英的悲伤和对现实不安,顺子与美国“爸爸"上扶梯后,视角交还给了观众,此时姐姐和父亲早不在身边,让韩国观众成了顺子命运的见证人,尤其是最后结束在顺子转身目视观众的时候,韩国人内心一定伴随着无助,不确定性,不安和恐惧,这种情感也必将还会持续这个国家几十年。
ps:本片金赛纶的妹妹刚好扮演了顺子,成就了银幕内外一对好姐妹,但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内心的把握,还是姐姐略胜一筹。
不过还是希望有哪位导演让王锡玄和金赛纶多搭戏,毕竟童年还是需要些天真和阳光的。
会被这个名字吸引过来,除了因为我是在公主梦中长大外,还因为,我也有一个属于我的“爸比”。
我喜欢韩国的伦理片题材,带我看到很多敏感的黑幕。
这部电影讲的是非法买卖活体器官,其实一开始我也像片中的孩子们一样,以为就只是分隔两地的领养之别而已,想不到,是一场涉及美国与韩国之间的可怕交易。
为何偏偏选了美国这个国家,其含义不言而喻,一强一弱正如片中的甲方乙方。
剧中其实有很多不可深挖的剧情,吐槽无力。
两个美国演员的演技也为本片减分。
同一个家庭出身的两姐妹,价值观人生观却相差极大,这常常是让人想不明白的问题。
或许先天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不知是否有这方面的医学研究。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实个性是相似的,这就是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中长大,都是善良的因子,只是在一个人身上是显性,另一个人身上是隐性。
如果两个小女孩的主配角色互换,一心想成为“芭比”的女孩为主线当主演,我倒觉得更符合主题,更加出彩,不过很难让一部影片的主角是负面角色,好像“坏”的永远只能当配角。
电影开头一个芭比行李箱,结尾也是一个芭比行李箱,说明美国爸爸并没有带回顺子的行李箱,而顺子在机场扶梯上是有带行李箱的,也就是说会直接带顺子去移植心脏根本不需要行李,再一次说明美国爸爸永远不会把韩国女孩当女儿当芭比公主看待,更不会善心大发,顺子也不会有幸翻身脱险,她的结局已定。
其实不用纠结心机颇深的顺子还是真宝石一样美好的顺英谁更应该去送死,这个故事她们谁去都非常残忍,她们是普通人家的女孩,有好的有坏的,无论是谁都不应该无故被拿去换陌生人的命,况且这么幼小又被蒙骗,太不公平。
深刻解读一下,电影应该不是简单在说三个孩子的故事,是在说韩国整个国家,他们想成为美国的家人朋友,或者说他们被强迫成为美国人的朋友,可是这都是表面,美国人根本不喜欢他们甚至看不起更不想理解他们,因为美国人只把他们当备用器官,当做自己的军事基地,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这在好多韩国电影里都有体现,韩国政府遇大事一定要服从美国长官的命令,哪怕美国长官根本不在乎韩国人民的死活。
而韩国政府和财阀就像狠心的叔叔一样,也只在乎选票,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电影里有一些细节推敲一下也挺有意思,恶毒的叔叔打骂使唤父女,可是还买三斤肉放在家里给他们吃,女孩们没在叔叔的旅馆全天干杂役而是都可以上学,尤其容忍二女儿娇纵懒惰。
这让人理解为叔叔外冷内热是个好人。
可是后面细看推想二女儿是叔叔跟妈妈生的,大女儿才是哥哥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换二女儿去美国,叔叔这么生气难过。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收留父女三人,为什么叔叔对妹妹眼神里有愧疚。
也可以看出叔叔确实是混蛋,亲手送女儿去死,拿了钱转身就去买车毫不犹豫,更可以肯定二女儿绝对是他的孩子,不然绝对不会因为亲情收留哥哥,而顺子的巧言令色和冷漠无情也像极了这个叔叔。
还有几处也挺有意思的,韩国孩子见到白人女孩不停赞美她说像公主,即使在学校,老师正批评顺英,竟然转眼顺英就可以跟美国公主去弹琴。
美国女孩的扮演者特别美丽,韩国这俩女孩也异常美丽,可同样都美丽,电影通过她们的表情眼神和打扮头发,让美国女孩就像真的公主一样高贵高级,而韩国的俩孩子就要么异常瘦骨嶙峋,要么就喜欢弄卷头发,画浓妆来模仿美国女孩模仿芭比娃娃。
这个电影开头就说了,顺子卷头发,不吃饭,说想变成芭比一样美。
我猜导演编剧拍电影时肯定心情挺沉重的,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竟如此可怜可悲可气而不自知,或者即使知道了也无能为力,真让人悲愤。
这样的不道德的故事本可以用更加残酷的处理方式,但编导选择了温情和童真,似乎不愿少女无邪的眼神被肮脏的现实玷污。
两个孩子都不知道那个美国人的真实目的。
于是妹妹尽力讨好美国人,虽然妹妹身体不好,但是美国人带她做了检查,还是可以器官移植的,父亲看芭比和顺英的关系很好,怕芭比知道真相后受打击,于是决定带走妹妹。
芭比和姐姐顺英相处的很好,芭比在知道父亲要带走顺子的真实目的时候,虽然很伤心,但是为了自己妹妹的生命最终也只能忍住没将真相告诉顺英,顺子临走前,顺英拜托芭比照顾好自己的妹妹,芭比最后给了顺英一封信,里面写着“对不起”,顺英回到家看到信后,拼命想追赶他们去机场的汽车,但是美国人已经带着芭比和顺英离开韩国了。
我想每个女孩的童年都有一个芭比梦吧顺子和顺英一对小姐妹生活在一座偏僻的小渔村里家里只有一个智障的父亲母亲因为车祸意外死亡一家人过着清贫却也其乐融融的日子……因为姐姐顺英的善良懂事在叔叔开的旅馆里帮工做着不脏累做着繁杂的工作承担了一大半的家用整天忙碌小家伙却始终乐乐呵呵也许在她看来守在家人的身边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吧……妹妹顺子从小体弱多病因为还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所以一家人对她宠爱有加就连一向势利的叔叔也对漂亮而聪明的她另眼相看尽管出身贫寒却在这个家里享受着最高的待遇上学漂亮衣裳还有漂亮的芭比娃娃……小小年纪的顺子向往美国富裕而时尚的生活厌弃自己臭气熏天的小窝她对英语有着超乎年纪的兴趣如果她愿意她可以化很精致的妆容穿上昂贵的裙子宛如公主一样的漂亮也许她经常的幻想着自己生活在另外一个家庭中吧可是具体什么样她也一样的懵懂直到她见到从美国来的父女俩到韩国来领养孩子她才发现自己的梦想不再模糊而是触手可及所以也可以理解当她得知叔叔要把姐姐顺英送去美国而不是她时候的气恼了……机缘巧合美国女孩芭比和姐姐顺英成为了好朋友有很多东西都是肉眼看不见的是通过直觉与感应才能看得到的本质芭比发现顺英有一颗温暖纯净的心灵就像她看到芭比时候绽放开来的笑容……是那么的纯净温暖想让芭比时刻都想和她一起……为什么呢因为芭比觉得和顺英在一起时候的自己也会变成天使在夜幕降临的时刻她们可以手牵着手穿越云层飞过一个又一个的城镇在十几岁的女孩子心里那是一种孤独而浪漫的感觉是除了亲人之外又遇到另一个自己的惊喜……在顺英眼里的芭比才是一个真正的天使吧在芭比出现之前她甚至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能和芭比娃娃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存在貌美如花的芭比在顺英眼里就是一个会说话会呼吸的芭比娃娃就是一个奇迹就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天使……很多人都讨厌嫌贫爱富的顺子觉得她很虚荣很造作小小年纪却给人一副很有心机很阴险的感觉……但在顺英和父亲的眼里顺子就是一个天真简单的孩子因为长得漂亮乖巧而深受宠爱虽然她的天真简单是身边的人用更多的代价守护而来的她不知道所以也不珍惜……就连利欲熏心的叔叔也是真心喜欢顺子的也许顺子的机灵更像他一样的吧他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是心里最疼爱的偏偏是小狐狸精顺子而不是整天脏兮兮不知道讨好人的顺英……但是这些都比不上顺英对妹妹的爱她只要看着妹妹天真的笑脸就会心满意足哪怕她上不了学哪怕她要干很多最脏最累的活儿哪怕她小小年纪就要面对房客的骚扰哪怕她经常被暴怒的妹妹一次次蛮横的推掉……被妹妹误解和冤枉……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她对妹妹根深蒂固的友爱在她眼里妹妹就是她永远要保护的对象不懂事和任性也是可爱的体现娇弱美丽的妹妹生在这样的家里已经够可怜的了所以无论怎样的疼爱都不会觉得过分……所以才有了临别前她和芭比用各自的语言述说姐妹之情的桥段让人落泪的那些对白……但愿顺子的美梦不要醒在没有痛苦的时候抵达天堂的彼岸做一个像顺英一样善良的天使……
如果说生是父母给我不愿如果说死是自己给你活该一开始看到抢着去美国的她,骂姐姐、打爸爸的她,化得吓死地球人的她,从骨子里狠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
可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是你生活在如此家庭,你能安于现状?
你能吃苦耐劳?
你能任劳任怨?
我不能!
所以想尽一切手段要代替姐姐去美国的妹妹,最终的结局已经是惨剧了。
可是当故事发展到最后,要离开的妹妹买了两个手机一个给自己,一个给姐姐。
千叮万嘱说:你不要打来,你只要负责接电话就可以了!
要走的前一天,给爸爸刮刮胡子......其实,她真的还是孩子啊那年的冬天很冷那年的姐姐很苦那年的叔叔很悲那年的爸爸很傻那年的社会太黑暗......
影片一开始的氛围就很诡异,芭比粉红色的包上印着一张大大的芭比娃娃的脸,配上低沉的音乐,有一些毛孔悚然,说到底,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就像贯穿全片的背景音乐一样。
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芭比娃娃是美国梦的象征,就像影片中不管是沙滩边还是教室里的小朋友,见到金发碧眼的美国小女孩芭比,无不一哄而上觉得美极了。
在韩国生活的人就会知道,大部分的韩国人有多么的迷恋美国,英文考试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你毕业之后可以进大企业小企业还是失业,甚至像服装设计师这类所谓时尚类的工作没有留学背景是绝对不可能的。
美国在政治军事上扶持韩国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韩国人对美国的态度。
所以影片中妹妹顺子的做法其实根本无可厚非,一个人目标明确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本很正常,只是电影中给到了无数次的镜头,妹妹顺子对着镜子浓妆艳抹。
原本一个清纯可爱的小脸被折腾的花枝招展,与其说看着让人厌烦,其实更多的是心疼。
倘若生活不是残酷到如此地步,她有怎会沦落至此。
我其实很讨厌妹妹的笑,觉得好像芭比娃娃一样,太美太僵硬,觉得很诡异很可怕。
其实会讨厌顺子不符年龄的心机和浓妆的笑,或许是我们很难面对和承认,我们生活的社会原本真的如此可怕吧。
她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小女孩,就好像后面她以为自己要去美国过公主般的生活的时候,会买手机给姐姐想着帮姐姐节省话费以后买机票给姐姐。
倘若生活多一点儿善意,或许她就真的只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吧。
对于姐姐,细想之下,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还保持着那样的纯真乐观积极孝义,真的合理吗?
影片中有一个喝醉酒的大叔调戏姐姐顺英,在弱智爸爸的帮忙下才得以逃脱,可是这样的境况以后真的不会发生了吗?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镜头,就是妹妹顺子笑盈盈的帮大叔们买酒而拿到几百块韩币的跑路费,如过妹妹没有被送去美国,在小旅馆里怀着美国梦存钱去美国,难道真的会比较好吗?
看过《熔炉》等电影的人才会觉得,就算没有美国大叔的出现,姐妹两的生活会美好也只会存在电视偶像剧里吧。
所以我想,导演,应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吧。
叔叔、美国大叔、芭比,都不过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
叔叔是自私冷血的无知小市民,为了钱卖了侄女的器官,知道移植心脏人会死的时候虽然也有挣扎,可最终良知被金钱打败。
关于为什么叔叔执意送姐姐顺英去的原因,个人的理解是他无知的因为移植心脏是不会死人,只是会伤身体,就像他后来说的一样,他不懂医学,甚至不知道心脏移植会带来什么后果,所以他觉得送一直劳作却身体强壮的姐姐去比较好,至少即便对身体不好可是完成之后她还是可以在美国过好日子,所以叔叔才会对弱智爸爸说把女儿留在身边是束缚什么的。
但愿真的只是他的无知吧。
美国大叔一直僵尸脸没有人情也不笑,我本来一直以为他是个变态的,要把韩国小姑娘带回去做实验什么的,所以才竭力反对芭比跟顺英建立友谊。
后来出现他跟重病的小女孩通电话的温柔语气,才知道原来他也是一个可怜的父亲,虽然这也无法抵消他的残忍和变态,可是我们却不得不否认,损人利己,我们生活这样的人真的存在,甚至可能不少。
芭比,刚开始很单纯,喜欢姐姐纯真讨厌妹妹虚伪,说明她有辨别的能力,所以最后她也选择现实的一方,牺牲顺子救自己的妹妹。
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指责她,却不能否认她内心的挣扎,虽然并没有什么用,却也是更多的人更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影片最后,传送带上同样放着爸爸的旅行袋和粉红色的芭比书包,书包上赫然写着“李顺子”三个字,跟单调悲沉的音乐配在一起,真是让人心痛。
现实如此残酷,人性如此脆弱,直面苦痛之后是否还能义无反顾的一往直前?
好题材拍瞎的典型 金雅纶要是能好好培养 前途不可估量
本片旨在告诉大家做人要厚道啊,为了虚荣得来的未必是幸福
有点扯淡,其实可以来个超级大反转
有那么个二逼小婊子妹妹帮姐姐去美国送死我真是太欣慰了,可怎么就笑不出来呢。
居然好意思说是金基德的徒弟拍的,长镜头是你这么用的吗,让人以为你想植入广告,金赛纶的妹妹真的是金雅纶吗,颜值差了不是一个等级,不过她那一脸谄媚的样子,单眼皮眼神里的心机,真是讨厌极了,妥妥的给一星,然后给她姐姐的演技点赞,电影海报可见导演野心,按大文艺片路线走的,结尾不震撼,萎了
芭比拥有一切,却没有生命。
彪悍妹子們的演技,深刻的話題,這才是真正的韓國影片
影片全程非常压抑……虽然有点残忍但都互利。。。。
每一个情节都在意料之内比白开水还寡淡的平庸剧本
两个女孩儿表现很好,其他夸不出来
害人之心不可有
坚定了我要讨厌芭比娃娃一辈子的信念,太恐怖了……妈蛋留下阴影了……
火车上看的,感觉很一般,两个韩国小妹妹很漂亮。
还行
太做作,一副为了批判,还不情愿批判,转而滥情煽情的俗套。
金赛纶真是演技很好的小童星~结局真的是…
傻子,懂事的小孩,反正我讨厌外国男人
金赛纶真的太可惜了,这部电影里的哭戏演得太好了。
慢慢发现美国父亲的异常就感觉是要器官移植了 好惨的金赛纶戏内戏外都这么苦 妹妹和叔叔内心还是有点善良的
很喜欢的金赛纶演技依旧不错,另外两个小女孩也很赞,披着清新皮囊的黑色现实篇,我多希望妹子以后能演点健康向上快乐的角色,看她的四部电影都太悲情了T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