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恐怖片迷,尤其对跟Stephen King有关的恐怖片更为着迷。
这是一部几年前的片子,如今在万圣节之夜重新回顾这部经典之作。
很多片子都有King老自己的影子在内,包括The shining闪灵 和 the secret window秘密窗。
1408也不例外,一个失意的作家,对家人的冷漠各种不关心,对酒精的迷恋。
King老在一次关于闪灵的Interview里说,人们太热衷于解释非自然的东西,但是却忽视了一点,酒精对人的伤害。
一些题外话, Stenphen King自己对酒精依赖很大也就是酒鬼,并尝试戒酒却始终没有成功。
1408在它幻影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宗教信仰:1. 有很多数字“13”在内,西方宗教对13很忌讳。
1408房间号;房间在第14层,很多酒店是跳过13层,直接从电梯12到14,但房间其实是在13层;酒店放钥匙的盒子是“6214”同样加起来是13; 第一期死亡案发生在1912年,加起来是13;酒店的位置是在2254 Lexington st, NYC, 2254加起来还是13. 2. 酒店经理Olin给Mike的那瓶价值800美元的酒名字叫做"Les Cinquante Sept Décès". 法语就是“第57个之死”。
不难忘记1408历史上一共有56个死亡案。
暗示了Mike就是第57个。
3. 在Mike拿着Olin给他的资料往1408房间走时,一页纸上写着"My brother was eaten by wolves on the Connecticut Turnpike." 意思是我的兄弟在康涅狄格州的公路上被狼吃掉了。
这句话是引用Stephen King另一部小说。
而且到最后,Mike几乎疯掉的情况下,他对录音机说的最后一句清楚的话是,我的兄弟事实上死于肺癌。
4. 一些宗教上把自杀视为犯罪,凡是自杀的人不会上天堂,也会用极不光彩的形式下葬。
1408的房间恐怖之处就是他不会杀死受害者,而是不停的折磨劝阻加暗示让受害人自杀。
就更加验证了Olin说的那句“this room is fucking evil." 5. 1408固然是邪恶的,但是Mike有太多的机会不去选择进入这个邪恶的房间。
Olin的百般阻止。
包括Mike在拿资料走向房间中被小椅子绊住,这时旁边的电梯门打开,暗示提醒他乘电梯离开。
当他1408的房间最后一次打开是修理工,虽然这时门已经很难打开了。
宗教上有这样的说法,上帝不会替你选择,他只是利用你身边的东西在给你暗示。
尤其体现在那个无需插电的收音机,歌曲名字是"we've only just begun"翻译为我们仅仅刚开始,后来听起来挺讽刺的。
里面歌词“so many roads to choose, we start our walking and learn to run. and yes, we've just begun.” 连歌词都说有很多路去选择,但是Mike偏偏选择了不归路,导致最后圣经都成白纸,上帝也没办法聊。
6. 那个墙上的字 burn me alive 烧死我吧 和 Mike说 the room is on fire 这间房间热得要着火了也暗示影片最后的结局。
最后那个明信片究竟是从哪来?
个人认为是1408房间自身寄出的,甚至是上一个受害者。
1408是邪恶的,Olin把这间房间永久禁锢。
但是1408不甘心,就像在视频里教唆Mike的妻子来,这样就有了另一个受害者。
看这部电影的动机无外乎是冲着两个人去的:约翰库萨克和史蒂芬金,果真这二人都没有令狐狸失望。
对于“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的名声在外暂且不提,能让一向对剧本极为挑剔的约翰库萨克接手一部恐怖片,而且是一部已拍到烂俗的鬼屋题材的恐怖片,充分表明影片的内容大有文章可做。
看了本片的简介,本以为会看到一部埋藏了几个世纪的冤魂重见天日,胆大包天的主人公大破迷魂阵的传统鬼屋系列,可是等到影片结束之后才发现,这可不是一部普通的鬼屋电影,片中步步惊人的设计、峰回路转的情节、不落俗套的故事,再加上约翰库萨克令人叫绝的演出,造就了一部出色的恐怖片。
看后远远超过了预期之感。
1408,实际上是作者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13在西方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大多数人都避讳不及。
所以很多楼房都没有13楼,12楼之后便是14楼,实际上1408所在的14楼就是第13层。
而且,1408这几个数字加起来刚好又是13!
于是,在这个凶中之凶的禁地1408房,先后把56位房客送进地狱。
光是这一点铺垫,便牢牢抓住了看官们的心,我们都向主人公一样好奇,这个1408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影片在开始时,节奏缓慢,当约翰库萨克入住1408之后,影片的节奏突然加快,并且几乎与片中的时间同步进行。
在这短短的1个小时里,我们与主人公共同经历着种种恐怖灵异的事件。
本片不向是其他一些恐怖片在大部分时间里故弄玄虚,片中一上来就给你步步紧逼的恐怖感,极为真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本片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空间压迫感,在一个狭小的1408房中,你无处躲藏,也无法逃脱,只有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恐怖事件迎面而来,处处给人一种压迫的恐惧,令人透不过气,这一点与《电锯惊魂》和《心慌方》的设计有些类似。
另外,本片在气氛方面没有效仿目前流行的东方恐怖气氛,而是以一种传统的西式方法,壁画、楼梯、流血的墙壁等来烘托气氛。
不过,那个在通风口里紧追不舍的干尸还是有《咒怨》的影子。
《1408》像是《撕裂地平线》(又名《黑洞表面》)和《猛鬼饭店》的结合体,有些地方还有《闪灵》和《深海圆疑》的影子。
约翰库萨克饰演的迈克尔是一个不太成功的小说家,说实话有些自私。
当心爱的女儿死去之后,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离开了这个家,对其他人和事不闻不问,因为他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他人。
本片虽说是在讲鬼屋,但是从头到尾却没有一个鬼出现,出现的只有一出出令人心酸的往事,无论他逃到哪里,往事总像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闪过。
1408房里没有鬼,真正的鬼就在你的心中,这就是你的心魔。
而他的自私,本质的某些劣根,由自身劣根所造成的生活悲剧,不负责任的书写,都是导致他心魔的根本,而这一切又通过影片开始的一段将这一切上升到了一个社会的高度:一个女孩拿着他写的一本最早的心灵小说,但最可悲的事,他不畅销。
1408房表面上只是一个凶宅,但他的内在却远不止这些。
1408有点像《撕裂地平线》里的飞船,他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他本身似乎具有了生命,他才是片中真正的主角。
当迈克尔在走出电梯时,片中有好几个镜头对走廊的描写,当他无意中撞到一个东西时,我们都发现,那重复的门牌号和无人清理的垃圾与之前在打扫卫生的女佣之间的对比告诉我们,他已经迈入了另一个空间。
1408之所以令无数房客命丧黄泉,并不是他的吓人手段,而是他能洞悉世人的心灵,是释放人心魔的催化剂。
真正的鬼平不可怕,倒是那些我们心中的另一面,才是最致命的。
迈克尔最后没有选择1408为他提供的自杀手段,他选择了与1408一同付之一炬。
他并没有自杀,而是自我牺牲。
在基督教中,自我牺牲的人是可以上天堂的,他终于可以与女儿团聚了。
在1408房里,他重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生命的真谛,1408完成了他的最后一个任务。
IMDB评分:7.4/10狐狸评分: 观赏性:★★★★娱乐性:★★★回味性:★★★★总 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afs.html
今天头疼,随手写了一点,没有再去查对,到后面都写乱了。
写得不对别pia我。
60、70年代,父权和夫权疑似失落而引起的恐惧是斯蒂芬·金和老库都在关注的问题。
供养并掌控家庭的这套义务与权力不再专属于男性。
男性作者并不都像《驱魔人》那样着力刻画女人男性化之后的魔鬼形象,部分人也开始质疑一向高高矗立的,大写的,金光灿灿的MAN。
入住瞭望饭店之前的Jack创作力衰退,写不出东西,无力养家,便酗酒、打儿子,进而陷入疯狂,向妻儿挥起了斧头。
入住海豚饭店1408的John最后领悟到:他逃避对父亲和妻子的责任。
对于家人而言,他一直以来都过着自私的生活。
闹鬼的房间不过是一个引子,引出他们的心魔。
面对男性主体性摇摇欲坠这一现实困境,金的态度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男主人公与通过与神秘的邪恶力量同归于尽,重新获得主体性(但愿我没记错)。
而老库以一贯之的死亡冲动驱使他一次次把大写的MAN推向毁灭与自我毁灭,《闪灵》也不例外。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在摧毁作为绝对主体的MAN的时候,不自怜,不迟疑,不怀恋。
《闪灵》片尾,迷宫的雪地上那颗狰狞的头颅不可能不激怒金。
他动摇-救赎-巩固的主体性挽救计划被扭曲成了动摇-毁灭的直线坠落。
其愤怒程度也许堪比当年老库vs《斯巴达克斯》的结尾。
其实老金完全不必动气,老库电影里的MAN还是硕大无朋、统摄一切的主体,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解构(女权的倡导者们指望不上他),也没有被阉割(参看天朝第一号太监总管的大片)。
在他的片子里,大写的MAN遭遇的危机,其根源都在他们自身,而不是可能夺权的女人和小孩。
他们生,人类生;他们亡,人类亡。
这一点上他甚至没有留一点讨论的余地。
如果男性沙文主义的猪有大小之分,他一定是横推八万里无敌手的特大号。
他对《奇爱博士》里半张脸也没露就被原子弹炸光光的MASS有多少同情,他对被Jack砍死的黑人就有多少同情。
老金在Jack和John身上有多少寄托,他在博士和Alex身上就有多少寄托。
一个对自己认同到不能再认同的自我也不手下留情的人和一个彻底不喜欢自己的人拍出来的片子相比,哪种更可怕?
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件事。
本来想说还行,是因为没看得太明白,但导演好像就是要让观众不明白,留下太多悬念让观众自己思考,所以又觉得电影里确实有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东西。
看到最后现实与幻境都分不清楚了,很多细节的处理让人时刻怀疑这是幻觉还是真实的。
作家的内心充满了丧女的悲痛情节,那就是他内心的1408,他在1408的经历其实就是他与丧女情绪的抗争,而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他失败了,他永远在巨大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其实生活中好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看不开的话就永远会在内心有痛苦的挣扎,永远活在阴影里,永远无法真正的享受生活,永远无法快乐......相反,如果能够冲出内心那座阴郁的迷宫,生活将是绚烂多姿的!
:)是永远徘徊在痛苦的魔影下日渐枯萎,还是勇敢的面对人生一往直前?
这是个选择......
话说,本期放映的<1408>是改编自猫猫很喜欢的恐怖作家斯蒂芬金滴作品。
SO,在影片上映之前,猫已经拜读过原作了,SO对片片的热情一直不减。
当然,改编后的片片也不曾让猫猫失望哦。。
话说,影片其实并米有太多的恐怖血腥画面,但是从卡朋特的音乐We’ve Only Just Begun响起后,影片逐渐滴笼罩在绝望滴气场之中。
其实,绝望的并不是鬼怪恶灵,也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威胁,而是来自于内心的阴影,或许也可以称为心魔吧。
不过,在了解主角的心魔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下童鞋们所好奇的凶间吧。
其实对于这个房间,影迷们滴观点也素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房间闹鬼,也有人收麦克被下药了,甚至有人认为其实麦克已经死亡了,而这房间不过是死后世界的一部分。
但是猫猫觉得,根据斯蒂芬金的原作,猫推测,其实1408本身就是个充满邪气的房间,它能够洞察出人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并且以此作为幻想,让人们不断的去重复着自己所最不愿意面对的事件场景!
至于为什么房间会有此能力,猫猫觉得这点并不需要深究,因为在原作及电影中并没有给出个明确的答案,SO这不是作品想表达的关键,所以若觉得这个问题太纠结的童鞋可以忽略,或者有想法的童鞋也可以各自保留哦。
而其实房间本身似乎也并不杀人,而只是以种种幻想击中入住的人内心最薄弱的环节。
话说,猫猫常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莫过于自己最害怕的东西,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最害怕啥米。
SO,本着这个世界上谁的内心米有阴影的原则。。
基本倒计时开始的话,那么入住的人们其实就是已经帮自己买了面对死亡的单程票了。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还并不是最让人绝望滴!
其实猫猫觉得这房间最让人崩溃的地方在于,那永无止境轮回的一小时!
如果仅仅只是这么一个小时的经历的话,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忍忍也就过去了,话说我们的麦克同学不也捱过了一个小时了,虽说痛不欲生,却也浴火重生了。
可是,这一切是不过是轮回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SO,说穿了,这个房间就是玩不死你决不罢休。。
SO,最后麦克同学还是逃不出死亡滴结局,只不过他比其他的人更牛X些,因为他拉着房间与他陪葬,并且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经历中对于过去的种种他使然了,并且得以与女儿的灵魂共享他们的幻境了。。
好吧,关于影片的意义貌似网络上已经有太多的解说了,猫猫就不再这方难免话痨了,童鞋们可以自行豆瓣,不然这文又该又臭又长鸟!
不过,猫猫觉得,想要了解凶间对主角的作用的话,或许还是需要先了解下主角内心的阴影。
约翰 库萨特童鞋是猫猫喜欢的演员之一哦,话说猫猫觉得库萨特童鞋在本片的表演很到位、他在片片中扮演的是一位自称是无神论者,有些神经质,自私,并且固执的,缺乏创作灵感而不太出名的作家麦克。。
而在房间的诸多幻想中让我们了解到了,其实这位看来似乎有些玩世不恭的作家,其实内心中压抑的某些解不开的纠结。
首先是女儿的绝症让主角不愿意面对终究将与女儿的分离。
SO,麦克很抗拒妻子与女儿对于死亡之后的世界的美好幻想。
SO,片片中可以看到麦克指责妻子向女儿灌输不切实际的鬼神观念,其实这不过是麦克内心与现实冲突的某种爆发而已。
而最终女儿的死亡让麦克自私的选择了逃避。
麦克不告而别离开了妻子,只因为每当看到妻子会让他想起了女儿,从而勾起内心的伤痛,他不愿意去面对那些他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而或许他也不愿意去考虑这种自私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而事实上这一点,他的父亲也曾经直接的对他指出,却导致了2个人的争执。
而事实上对于他的父亲,似乎麦克内心还有更多的纠结。
或许有些童鞋会认为,麦克对父亲的遗弃源于麦克逃避自己的妻子而导致的2人的争执。
其实猫猫觉得,麦克无法面对自己年迈失智的父亲,还因为他的恐怖。
话说在影片中有个情节很好的反应了这点。
当时凶间的幻象中,麦克看到了轮椅中的父亲,而父亲诡异的说出了“我曾经和你一样(年轻),而你也终将像我一样(老迈虚弱)。
”麦克听完“花容失色”。
SO,从这里可以看出,麦克对父亲的遗弃也是本着他一贯的,“我所不愿意面对的,即逃避之。
”的行事风格。
话说,作为一个作家,麦克热衷于写一些探秘猎奇的经历。
然而通过海豚酒店经理之口以及麦克的签售会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麦克的作品中充斥着“玩世不恭,自负情绪。
”事实上不过是一些缺乏灵气,以荒诞离奇,廉价刺激胃噱头滴二流作品而已。
但是影片却又在2处地方提到了麦克早期以亲情题材为主题的作品《漫漫回家路》作为对比。
好吧,我们来回忆下哪位令人吃惊的掏出那般早已被人遗忘的作品的MM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捏:“这是本,很出色的书,非常独特及具灵感,语言诚恳~”话说,相信这样的评价是每个作者所梦寐以求的吧,可是当MM问起:“你还会再写类似风格的作品吗?
”而我们的麦克童鞋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不会了。
”为什么,其实导演在这里技巧的给出了个悬念。
为什么,麦克宁愿写些并不太受待见的作品却也不愿意再去碰触那些能真正打动读者心的题材呢?
而后面,我们终于慢慢的得到了答案。
因为他害怕,他害怕诚实的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
而专门以无神论的观点来写猎奇作品,其实不过是为了否认死亡,否认人们对死亡之后的世界的幻想,以此来否认女人的死亡对他所带来的冲击。
SO,其实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并不是真正的不怕鬼神,只不过他刻意的去否认这先观点,再加上长期并没有真正的遇到过灵异现象,SO在潜意识里一再的强化,自己的观点,这世界上并没有鬼!
SO,当房间倒计时开始后,几起比较温和的小“玩笑后”麦克也曾怀疑有人对他的捉弄,但是在推翻了这种可能,并且受伤后,麦克也曾经试图逃离这个房间。
可惜,已经太迟了~SO,在这里可以证明,其实麦克不是不怕鬼,只是他不相信有鬼而已。
然而,在影片的中后期我们还是可以看出,麦克对于这一切其实也并非麻木不仁,只是理由依旧,他不愿意去面对这一切。
好吧,虽然猫猫不愿意过多的去解释影片所要表达滴意义,不过或许多少也可以小点过下,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简单的说,其实影片想告诉我们,当我们有啥纠结的时候千万表认为,逃避或者将它烂在心里是个很好滴选择。
其实压抑不良的情绪并不等于他们会就此消息,被记忆所遗忘的痛苦也不等于就此消失。。。
其实,我们所压抑或者刻意遗忘的一切会如幽灵般,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出现刺伤我们。
SO,猫猫觉得对于痛苦的情绪,我们还是尽量选择去面对,并且在第一时间解决;否则,当痛苦成为阴影的时候,那你也将在内心埋下了一颗无法确定爆发时间的炸弹。
欧美的恐怖片总是很令人失望,这么多年了,仍然是黑灯瞎火迷惑人,一惊一乍吓唬人,血肉模糊恶心人这三板老斧。
尽管在故事节奏的行进与气氛烘托的配乐上,好莱坞早已做到炉火纯青,但就故事本身看,前后自圆其说,自成严密逻辑体系经得起推敲的还是太少。
这次尽管《1408》在吓人手法上也没能脱离这定势三招,但这部依据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小说故事改编的电影却也拍出了些令人惊喜的新意。
第一处令人欣喜的是John Cusack的表演。
电影故事情节相对简单,John Cusack扮演的靠写灵异旅馆评论为生的作家麦克,机缘巧合住进了纽约某旅馆闹鬼的1408号房。
这个鬼屋尽管外貌与旅馆其他房间无他,但麦克进入后,待得时间越长就越被迫面对自己的心魔:一切未解决的情感负担与家庭责任。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影中就只有麦克这一个人物,场景几乎近似一场单人舞台表演,麦克的清高、愤怒、恐惧、失落、痛苦等等情绪,都要在有张有驰的节奏中不紧不慢却也高潮迭起的被展现出来。
这样的剧情对演员的表演功力要求可不低,既要可信不过分夸张,又得有足够张力,不过于内敛令人琢磨不透,还要笼络住观众,具有足够的亲和力。
John Cusack可以说是麦克的不二人选,在片中表现可圈可点,尤其在对悲伤绝望情绪的刻画上,十分令人动容。
电影的第二处惊喜是中部情节上的一个“圈套”,让观众先失望再惊喜,欲扬先抑,真是恐怖片中难得的突破。
当然,这大概要归功于恐怖大师史蒂芬.金的聪明才智,但至少电影处理得很好,基本没有破绽,让观众领略到了与三板斧结合起来的情节与悬念为影片所带来的另一层惊悚体验。
电影还有一处惊喜是其结尾手法。
一般说来,恐怖片情节上最难安排的就是结尾。
电影前面各种手段用尽,费劲心思的用声响、音效、扮相、悬念来吓唬或者调动观众,尽管细节饱满但往往新意不足,所以到了结尾,要想出一个与前面细节同样分量同样震撼人心的解释就越发困难。
不管是鬼怪故事还是变态恶魔,不管中间是什么样的悬念套路,到最后的解疑时间,很多影片都拍得虎头蛇尾,甚至有些实在无法自圆其说就干脆放弃,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观众。
《1408》是闹鬼故事,这样的情节到最后一般是解释鬼怪来龙去脉,想拍大团员结局的,主人公大展神威成功突破牢笼;想拍悲剧的,主人公败于心魔或者与鬼怪玉石俱焚。
尽管这部影片并为彻底突破闹鬼故事的大致套路,但结尾处却也有出人意料的细节,没有完全停留在套路上,观众能感觉出编剧的用心与努力。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始部分麦克与Samuel Jackson扮演的酒店经理Gerald Olin的一场口角戏,二人你来我往,表情、语气、神态、肢体动作无不精彩,实在有话剧舞台之风。
两位影帝的这幕精湛表演是《1408》的另一引人之处。
总体说来,《1408》把欧美传统的灵异恐怖片吓人三板斧定势与惊悚片的情节悬念节奏张弛有机结合到了一起,尽管没有脱离大套路,但也在套路中力求创新,获得了一定突破,是2007年值得推荐的恐怖电影。
部分内容发表于《电影世界》杂志,转载请注明。
恐怖片中每个单独出现的主人公都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经历,尤其是那些看上去老成持重的人,例如胖的不成样子的John Cusack。
门可罗雀的签售会,似乎除了挖苦一下我们这个不怎么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唯一的目的就是向观众暗示他有灰暗的过去。
当女读者拿来《The Long Road Home》让他签名,以及询问其真实性的时候,他的反应证明,那是他一段未痊愈的伤疤。
这本书后来在酒店Samuel L. Jackson也曾提及,似乎是关于他和父亲的事,但却一直没有将其清晰化,导演想让我们猜,他整部电影都是这么做的。
入住Dolphin Hotel前的两人对话是片中Samuel L. Jackson几乎所有的戏份了,在此之后就是John Cusack的独角戏了,无论是起初的精神压迫还是后来的天崩地裂似乎都不如独自一人呆在一个幽闭空间来的恐怖,而后者是前者之所以恐怖的基础。
Mike Enslin望向窗外求助,看到的也只是自己,如果这时候身边有个人,恐怖感至少会减少一半。
可惜没有,导演让他在来到Dolphin Hotel前先住过一个小旅店就是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永远孤单的流浪者,他在每一个地方只停留一晚,一切都是工作,他没有自己,因为他害怕面对自己,而这个房间却让他不得不面对,因为他不仅是想到,而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和自己的过去。
如果说一切不是超自然现象,而真的只是Olin的一瓶药酒的作用,其实也说得过去,毕竟Enslin看到的一切都是他熟知的,自己的父亲、妻子、女儿,以及所有他见过资料的死者。
当合理解释的通的时候,导演又出来闹事,葬礼后Olin听的录音带里出现了Katie的声音,一下子又把观众拉回到超自然现象上来,看来导演还真是想要我们猜到底。
影片出彩的地方是他的表达方式,1.Enslin冲浪被击晕;2.入住Dolphin Hotel的1408;3.从击晕中醒来,生活恢复正常;4.回到1408。
一波三折,这就像在两条平行导轨上蹦跳的猴子,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幻,心情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我真的在想会不会让这只猴子一直蹦跳下去,让主人公往返于两个空间之中。
一个小时的时间忍过了,电话打来,给你两种选择,往复活在这一小时中,或use check out system,然后一条绳子出现在他面前。
Hamlet说,to be or not to be,Enslin回答,to be , but not your way。
影片最后在烧掉的房间中,Enslin的身影再度出现。
导演说,你们可以接着猜。
John Cusack,又一个奶油小生老了变成臃肿大叔的典型范例,演技还是不错,但岁月的痕迹还是让人隐隐心痛。
独角戏让所有人成为陪衬,就连老戏骨Samuel L. Jackson都如是,何况旁人。
Mary McCormack也同样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偶尔几次出场没给人什么深刻印象。
倒是小女儿Jasmine Jessica Anthony让人眼前一亮,十岁刚出头的小姑娘给人不错的感觉,看她光脚踩在碎玻璃上真是让人心疼。
《1408幻影凶间》,我在豆瓣里的tag是“美国,惊悚,恐怖,剧情,心理”,心理这个TAG是我所有的影片中的新的TAG。
在我看来,人所要战胜的,不是妖魔或者圣灵的诅咒或者祝福,而是自己。
内心的罪恶才是真正的杀手。
自己给自己臆造了一个个杀戮的契机和环境,自己将自己一步一步推进了棺材。
影片真的是好,穿插进行的叙述也好,那瓶世界上只有800瓶的昂贵的酒也好,都那么容易迷惑人。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场梦中梦的故事,也可以认为那瓶酒里面真的有迷药,而并不是一条长到剧情快结束才展露的烧毁整个迷阵的伏笔。
这一切都被Mikael Håfström拿捏的如此得当。
海豚饭店的经理,这个人的出现,完全就是告知你这部片子真理的引子。
给你一点臆想,那么你就可以自己杀死自己,因为原本内心就有罪。
这个恐怖鬼怪作家,这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为了探寻海豚饭店1408号房间之前几十年内死去的70多人的秘密,进入到房间,然后一切怪异的事情发生了,虽然开始只是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后来越来越离奇,主人公死去的女儿的出现,对面楼房的怪异的学动作的人,那些曾经死去的人的出现,排风道里被干尸追赶,甚至房间变成汪洋。
但Mikael Håfström却让主人公突然跳出来,冲浪的时候被海浪冲倒之后送进了医院。
一切都回到现实,那么这仅仅是一场梦?
一场主人公自我营造的梦境?
那就错了,我们又被Mikael蒙骗了。
获得自由并且重新得到妻子的他,来到邮局,却再次陷入到异境,邮局所有的人都是海豚饭店里出现的,他们正在用工具拆除整个邮局,邮局瞬间变成了1408房间。
然而,房间是整齐的,如同才进入一般。
主人公等待那发出诅咒的收音机的倒计时还剩下最后的几秒,电话响了,这是抉择,是退房还是继续接受诅咒和考验?
主人公的无神论终于动摇了,电话融化了,选择退房是来不及了,上吊或者自己进入那个已经挖好的棺穴都是不能接受的,那么就是火吧,烧毁这一切吧。
那瓶昂贵的酒终于被揭露了本质了。
死了,于是埋葬,消防员没有救活他,那么他的葬礼上,酒店的经理送来了主人公遗留在烧掉的房间里的录音机和其他遗物。
我们又被Mikael Håfström欺骗了,录音机里面放出的不仅仅有主人公的自语声音,还有死去的女儿的声音。
我们都被玩弄了,这是一个无解的答案,又或许,这真是就是真实发生的,不是内心营造出的幻境,那么那么多的细节又如何解释呢?
我承认,剧情着实是一个谜。
但你不需要知道,因为其实谁也不知道。
因为我们都被自己迷惑了。
你我都在自己的内心演出了一段匪夷所思的惊悚剧情。
因为,我们都不干净了。
是在看了《迷雾》之后,觉得史蒂芬·金这个小说家的作品很不错,然后就顺便看了1408,豆瓣上评价很高,说是很好的惊悚片。
看完过后倒是没有像《招魂》那么惊悚,但是还算是不错的。
可以总结得出来,斯蒂芬·金这个小说家很喜欢圣经里的东西,通过圣经里的东西来撰写故事的剧情。
男主在1408房间里其实算是看到自己人生的种种,体会到过去的种种自己想要逃避的、做的不好的事情,对待的不好的人。
在电影中间部分,男主一度以为自己已经逃离出1408的时候,我猜想,那一定不是真的,只是一种假象,感觉就像是给男主赎罪的机会。
回到1408,或者说重新意识到还在1408的时候,男主目睹女儿第二次在自己面前死去的时候,他接近奔溃。
其实我觉得,这个房间恐怖的地方不在于有恐怖的鬼魂,而在于人的本性,这个房间能让入住的人自己感到绝望,最终选择了断自己。
这部片的开头倒是比较普通,像以往的恐怖片那样,主角一般不相信有鬼魂的存在,到最后却不得不信,还会因此而丧命。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海豚酒店的黑人经理说的话,没有鬼魂,这就是一间邪门的房间。
看到最后才意识到这是什么意思。
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心里的种种恐惧和不安。
1408就是让你深入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在房间的第一个小时倒计时结束的时候,一切又恢复了原状,当时我以为男主肯定会选择check out,但是没有想到,男主不服输,不想照着房间的意思走,最后一把火烧了这个房间。
影片最后黑人经理说男主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一把火使那个房间不存在了。
下面是在百度上查找到的电影的精神体现。
《1408》首先展现出人性中的弱点——自私和恐惧,1408这个房间不会单纯地凭空刺激你,它会利用你内心的每一个自认为内疚自责和悲痛去反噬你的精神,那是你灵魂的把柄。
让你觉得自己生命的丑恶。
《1408》中主人公没有自私地死去,而是一起毁掉了这个凶间,与它同归于尽。
这体现了本片宣扬的人性的光辉——主人公事实上经历了对生命的反思,1408的毁灭象征着作者对自私人格的憎恶和对死亡的理解。
总之《1408》成功地体现了人类应有的尊重生命以及关爱的精神,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这部电影有两个结局,我都看了,现在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个版本,是我买来的盘,上面写着是一区未分级收藏版,应该就是导演剪辑版了。
第二个版本,是我在土豆上看的,地址在这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dM2fCvjT3E/ 这个版本应该是电影院的公映版本。
--- 下面介绍一下两个版本结局的内容: 1.第一个导演剪辑版的结局:作家自己放火烧了1408,旅店里的火警铃声响起,客人都跑了出去。
作家的妻子在赶来的路上也看到了旅店出了事,跟警察说她丈夫还在里面,可是已经晚了,1408爆炸了。
作家葬礼上,旅店经理也去了,他把作家的录音机带给作家妻子,可是作家妻子没要。
旅店经理自己回到车里,听了录音,放的是作家和他女儿对话的片段。
旅店经理突然看到车后座的作家,烧得面目全非,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幻觉。
后来旅店经理开车走了。
电影最后一幕是作家的魂在烧焦了的1408里转了一圈就消失了。
2.第二个公映版本(土豆上看到的)的结局:作家自己放火烧了1408,旅店里的火警铃声响起,客人都跑了出去。
作家的妻子在赶来的路上也看到了旅店出了事,跟警察说她丈夫还在里面,消防员上楼把作家救了出来。
作家在昏迷中告诉消防员们千万不要进1408。
旅店的老板则自己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拿着酒杯自言自语对作家说:“well done!"在医院里,病床上的作家和妻子重归于好。
过了些日子作家病好了,他和妻子回家收拾东西,妻子要把他的录音机扔了,他没让。
接着作家播放了录音机,里面放的是作家和他女儿对话的片段。
作家的妻子听了后目瞪口呆,把手里的东西摔在了地上,作家则露出了诡异的微笑,the end.
太紧张了~
幻觉,一切都是幻觉。库萨克,你心不净啊
真心一般罢!!情节跳脱成这样!!
始终未能走出恐怖电影的窠臼。所用的手法都很老套了,无论最后他是否能逃出来,在酒店里循环往复的折腾,都已经有了太多的观影体验。算不得出人意料,而且这种一个人撑起全场戏的恐怖戏,演员和剧情元素如果稍显不足,便会让人感到无聊和时间无法流动。
见怪不怪了
库萨克的独角戏演的真棒。很有内涵的惊悚片,有些宗教意味,但更多是亲情。斯蒂芬金的小说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
6.9分
鸡肋
灵异做到这份上,10颗骷髅
丧女哀痛。烈焰救赎。佩服脑洞。
根据弗洛伊德第二热力学定理,那杯酒下了药,等于催眠。于是梦开始了。膨胀的墙壁是他醉酒后膨大的膀胱,再就梦到墙壁爆裂发洪水,他这时尿床了。接下来他一身尿,被房间的空调冰冻,就会梦到冰天雪地。而他的潜意识不断的化作鬼怪去阻扰自己,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他死去的女儿出现,连他的老婆都动身
人的精神充满缝隙,噩梦见缝插针。但1408这间房间,我们迟早是要面对的。
看的是结局男主死于火灾、酒店经理车内后视镜见鬼的导演剪辑版,男主神经质般的演技真不错,感觉眼熟去查了才想起来就是《致命ID》的男主;故事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很喜欢男主以为逃出房间、终于去养老院探望爸爸的那段,结合片头签售会有粉丝拿的最喜欢的那本描述父子情的处女作,感觉男主的意志与房子之灵的对抗,其实是在帮助男主找回因失去女儿而企图掩盖、视而不见的心底的亲情和爱,所以男主在烧透的房间里获得了重生——与女儿一起。不知道过去在房间里自尽了的人们是否也得偿所愿了呢?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打不到4星
有几个镜头很有创意
我说导演,你是要折腾死咱家男猪脚嘛
老套
最后一幕,库萨克在废墟里抽烟,女儿喊了他一声,他说,来了!这样家常的场景,在贯穿全剧的氛围里,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太神秘
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范
John Cusack也老演惊悚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