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群人看了三国演义后就有一种固定思想,认为刘备始终是正义,曹操始终是邪恶,可仔细想想,刘备和曹操不是一类人吗?
第一点,刘备和曹操的身份,很多人都说刘备一届布衣建立蜀国不容易,和曹操有家底不同等,这是个误区,曹操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曹嵩巴结王莆等大宦官,曹操自然在朝廷遭尽白眼,而刘备虽说是布衣,但却有这样和统治者相同点的姓氏这点得到许多有利于曹操的条件第二点,人们都说刘备仁义,曹操奸诈,可刘备就没有不仁义的地方吗?
曹操就没有仁义的地方吗?
非也,刘备自诩汉室后裔缺攻打刘章,按血统刘章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比刘备血统正多了,你这强了亲戚的地盘,还将益州赋税提高,连年征战,夷陵,汉中,五丈原等战役将益州从天府之国变成益州疲弊这也叫仁义?
曹操虽然有奸诈之处,但也不乏仁义,高顺,张辽,陈宫这些将曹操差点逼死的人,曹操尚且选择原谅,请求他们投降,对百姓也减少苛捐杂税,对关羽也是仁至义尽,虽然他在屠徐州,逼死荀彧方面确实是不对,但他也并非十恶不赦第三,他俩在对部下方面,人们都说刘备对部下好等,这确实是实话,但曹操对部下不好?
张辽,乐进,郭嘉等许多属下只要立功,那次没有重赏?
他们一人有病,曹操那次没亲自探望?
凡是投降的,曹操那个没有给予琪官职?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在了解三国时,不可以只是片面的了解一个人,要全面的了解,不能被自己的固有思想所束缚,要有自己的理解,曹操和刘备本质上就是一类人,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可以付诸一切的人,并不是曹操就一定是坏人,刘备就一定是好人,我知道这些话对那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和只看过电视剧的人是不堪入耳的,但我请你仔细想想,刘备真的十全十美?
曹操真的十恶不赦吗?
他俩在本质上不是十分相像吗?
难道我们看见对刘备不好的言论就非要去喷?
难道不可以对刘备深入的了解而不是仅仅靠片面的了解去评价一个人吗?
难道蜀国陈寿写的三国志会没有明代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更有参考价值吗?
而且请不要用在网上复制的三国志去以偏概全,不要因为一句话就去无脑捧刘备,请好好读读全文,刘备就是个野心家,不是一个英雄 ,曹操也不是恶事做尽,也有仁义的一面,我相信有自我观念的成年人会好好理解三国志的,也请那些自己为是的杠精少年去好好了解三国,而不是看见对刘备不好的言论就去批评,去集体批评,好好想想真正有知识的人谁会和一群胡搅蛮缠的人喋喋不休?
关于曹操的故事很多。
这篇是官渡之战时的一个小插曲。
官渡之战,曹操以一两万人的兵力逆袭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举世震惊。
事出必有因;做白日梦幻想中500万彩票的事,今天还有谁相信?
同样曹操的渴望成功之谋划非有志在座一朝一夕就能速达成的。
管中窥豹闻一知十,这个战前的小插曲足见曹操这位算盘高手的狠辣。
此刻果真如他所谋,可否出现后面的奇袭乌巢?
官渡之战在下列背景的前提下开始了;袁绍方:190年正月,关东盟主身份确立;191年空手赚冀州;192年容不下公孙;193年一屋不扫何以净天下--剿清河北各地黄巾匪患;195年公孙瓒龟缩忍让,并州被接管;196年长子袁谭打下青州;198年公孙瓒彻底除根飞灰;199年初幽州完美掌控,就此袁绍坐拥青幽并冀四州。
曹操方:190年正月惨败荥阳弃张邈而去投靠袁绍后奔赴扬州“南下募兵”;191年入东郡,安分做小弟,替袁绍顶住南方黄河前沿线;192年入兖州,收编青州兵,饱餐一回;193年帮袁绍报仇痛扁他老弟袁术,东南方暴揍陶谦;194年为老父复仇屠徐州,火气太重,后院也起火,张邈反、吕布乱,根据地丢失一大半,快要回到了解放,只能回头夺兖州;195年吕布逃,灭张邈,荒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天灾人祸下终于平定兖州;196年屯田休息,奉天子以令不臣;197年征张绣,安抚吕布,袁术还剩一口气;198年征张绣,抚关中,吕布亡,封臧霸;199年入河内,定淮南;终于做大基本盘。
从来乱世草头王,群雄逐鹿优胜劣汰。
故事多多,波澜壮阔,快进到最后;环顾仅两强;一山不容二虎,早撕早享福啊。
《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振威将军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
曹操欲益昱兵二千。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少兵,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操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矣!
”【译文】振威将军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
曹操打算给他增兵两千。
程昱不肯,说:“袁绍拥兵十万,以为自己所向无敌,看见我兵力薄弱,一定瞧不起,不会来攻。
如果增兵,则袁绍大军就不会不进攻,进攻则必陷落,那就白白损失您和我两处的实力,请您不要担心。
”,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超过了古代的勇士孟贲和夏育了!
袁绍果然由于程昱兵少,没有去进攻鄄城。
魏武扬鞭武略文韬大敌当前后事未卜危在旦夕曹操为什么首先点将程昱?
程昱吃人肉啊,把他排在最前如钉子般契入最前线固守坚城兼袭扰兵锋以懈怠敌人好比好钢用在刀刃上,曹操是想抢先首演后三国时代的玉璧之战啊。
可见曹老板对程昱的倚重,这样的殊荣砸到头上敢把住机会的有几人?
后三国时期的高欢折戟耗死在玉璧城哦;袁绍,曹老板问你要不要做高欢啊?
先要看程昱做得了韦孝宽吗。
程昱可是劳苦功高扶危墙于既倒,当年兖州危急曹操差点扯掉蛋了多亏了程昱的举双手投票和发明人肉叉烧包救度危难。
曹操想靠他这位将来的韦孝宽,敌攻我守、敌绕我袭的,凭借小小的鄄城拖住袁大头,拖不死也掉层皮;故事有多完美,曹老板就有多悠闲。
结果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泥鳅一样滑的程昱偏不照你曹老板的剧本来,难道事先没有耳语私聊,如此大庭广众下你不照台词接戏,叫曹操这导演怎么往下导啊?
能停戏重拍吗?
你觉得呢?
你看程昱故意装乖卖傻把曹操的守城歪解篡改为“守住不失”;不容人反驳直接解答怎么守住不失呢。
我程昱可以看透袁绍的心--我人少,袁绍不会重视计较,对他无关痛痒就不会来攻了;如果我人越多他越攻,一旦被攻破我死了无所谓,浪费糟蹋老板你本来不多的资源就可惜咯。
省着点花吧,我带上自己的700人就够了不给老板你添麻烦了,保证守住鄄城绝不投降!
一副不要脸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赤胆忠肝是在为老板着想着?
假如你是当时的曹操现在怎么想怎么办——现在?
保证笑比哭难看。
实际曹操也必定是心里千万漕泥玛,脸上皱得像菊花;在这种敌强我弱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战略意图被自己人落空了,赶鸭子上架还赶得上去了吗?
窗户纸已经被捅破了--程昱都不听调令安排,在座的谁该去送死,谁会去送死啊?
环顾四周鸦雀无声啊!
骂吧,是不能还是不敢?
责备只会散了人心和表示自己害怕袁绍的人多力量大。
曹老板心里千万个念头闪过;权衡轻重和气生财吧,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他要笑要大笑,没事,现在还没到华容道,要鼓掌,要嘉奖,要自信来增加凝聚力。
绝对要绷紧了别崩盘了,让将领们看到自己的笑脸,看到自己的自信才能绝对的信我也自信。
于是曹操转过脑袋看着众将,谓智者贾诩而言“勇敢啊,为领导分忧解难,难得啊”!老狐狸贾诩自然是不用预演彩排就心知肚明配合好双簧,鼓掌称是,不错,的确勇气可嘉;谁都不能提“智慧”两字!
那可是地雷阵趟上是要出人命滴,已经有一个典型程昱了,恶战在即,下面这群勇将决不能再有这样的小聪明了,不然都想自保,那曹老板难道把你们当摆设,要自己赤膊上阵,身先士卒死而后已啊。
贾诩可是货真价实的,不是任谁想学就学得来的。
曹操也只能是对着贾诩说话给人来听,你想对牛弹琴有效果吗。
贾诩是众所周知的智者,他说勇敢能不勇敢吗,至于所谓“智慧”那时没有的事,想到都是罪,搞不好就得抽刀以立威--劈了桌子先,稍不小心就首先窝里煮粥了。
众将可能感觉有点别扭又说不上来是哪里,反过来坚信老板曹操有打算、有安排、有后手,有妙计在怀、成竹在胸。
明明被忤逆计划像没有这回事一样的立马改颜换线,赋予程昱以“胆量”来发挥出激励众将的作用,多么高明的手段啊。
我是看一百遍都没天分的,当然我们也是不用学的,现在哪里还打仗啊。
正因为没有人看懂,才有了后来的杨修必死--自己卖乖逞聪明,容不下老板到底是容不下自己?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关键时刻曹操借坡下驴也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只能躲在被窝里暗自哭啦。
因为接下来的仗必须要硬扛了。
当然故事都看过,诡计多端的曹操熬到最后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一统天下在望了。
等到获得荆州后赤壁之战发起前,曹操就旁敲侧击地把程昱一句话就躬首隐退也是报了这个仇。
只是剧本又错了(赤壁大败),卸磨早了点。
《三国志.程昱传》是后中夏渐平,太祖拊昱背曰:「兗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
」分享智慧,解读精彩。
请爱思考爱生活的你关注支持,一起探讨智慧点滴。
有点主旋斗地主,又有点狗血男女关系。
曹操同志是穿越回去的党员。
片里,抢新娘子结果也是曹操的计谋。
为嫁祸袁术。
青春荷尔蒙的抢新娘也是变成了老阴B行为。
纳妾呢,也变成了英雄救妾。
救一定是救人别人就会喜欢你么??
曹操的妾是艺妓,为了生活,嫁大户很正常。
基本所有动作似乎都是要为造反做准备。
太不合理。
我强大暗黑的曹老板变成了红色革命先贤。
三星半。
豆瓣总分给的6.2其实我觉得挺靠谱,不过看短评或是长评基本上都是两极分化的给分^v^这部剧算是一部尚靠些谱的历史剧,虽然你想找错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曹节是个很大的硬伤,是有个曹节,然而又不是老曹他祖爷爷…另外比如说窦武死的整个过程,看过后汉书的应该清楚是北军五营倒向宦官之后他才自杀的,不会出现什么进宫求饶之类的事情。
再比如说强行扣时间线的话第二次党锢发生于168年,当时老曹都十三岁了,哪里还会在宫中玩…然而这段故事里出现了山冰,还出现了窦武陈蕃的正确死法,这已经是很多挂着历史剧名头的剧比不上的了。
后面两集我觉得很有意思,讲的是曹袁cp的事【大雾】我对编剧想到改编世说新语小段子的创意还是很赞赏的,除了方法有些智障以外^v^说到虎贲中郎将,就是本初和公路要抢的那个官,其实还的确是公路和本初都当过的,只不过他俩上任的时间差不多要在中平年间了。
编剧能想到这一点也很不错。
这一段我最不满的其实是老曹的态度,有点谄媚…是的,老曹的家世肯定比不上后两位,但是曹嵩已经有向士人倾心的意思了,而且再怎么说也是九卿之一,老曹跟他们的差距并没有到需要卑躬屈膝的地步。
还有一点,是第三集二袁葬母的那个情节。
从时间线上讲,本初他妈死在老曹赴任洛阳北部尉这个时候还是挺合理的,充分考虑到了本初要浪费六年的时间守孝,还要浪费几年的时间当隐士。
给编剧鼓掌。
从规模上来讲,史书上曾经记载过一次“绍术葬母”的场景,说赴者三万余人。
虽然这段记载上满当当的不可信点,然而编剧既然用了,也无可厚非。
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何要将王隽的“乱天下者必此二人”的台词给何颙啊^v^这不合适啊。
何颙跟本初可是基友关系,有这么瞎说大实话的吗?
我上面举了这么多例子,大概也可以说明一点,就是编剧的历史知识有漏洞,然而仍属中上。
另外,我很心水的几个情节。
1.中平六年诛何进阴谋论。
这个阴谋论可是由来已久了,大概九十年代初或者更早就已经提出过。
而且这个阴谋论可以说是非常可信的。
大概跟盖曹里面的描述差的不算很远,就是本初一个劲给何进灌迷魂汤,百般催促他与宦官火并,其实是想一箭双雕把宦官跟外戚都灭了——当然结果是,一箭双雕成功了,但因为各种偶然因素的聚集,他玩脱成了董卓进京。
但盖曹的动作设计基本上是随演义走的,就是接到何进死讯之后本初跟老曹他们几个直接就冲进去了。
实则还要复杂不少,我就不在这写了。
2.本初取冀州和老曹取兖州这一集还是很赞的,除了文若为何看起来辣么怂…符合史实框架,也没出什么错,但我的重点是两个小彩蛋。
本初取冀州的小彩蛋是朱汉,对就是那个冲进韩馥府门把他儿子腿打断,最后被本初杀了的那位。
这一段在汉晋春秋【应该是,错了别打我】是有记载的,然而编剧加了个小彩蛋就是这是本初指使的。
这个小彩蛋解释了朱汉为啥有那么大的胆子直接冲韩馥府门,而且本初的动机也算合理,想赶紧让韩馥闪人,最后韩馥也的确是跑到张邈那儿去了。
老曹取兖州的小彩蛋是王肱。
这人是个谜,谁也不知道他在本初表老曹为东郡太守,老曹上任把黄巾拍飞这段时间内他在干什么。
编剧用了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释——让老曹把王肱锁屋里了。
老曹你跟本初真是…好基友一万年?
想主意都这么阴损。
这还真算合理,但太过残暴了些。
虽然老曹其实真的不用找王肱要官印的,毕竟王肱也未必有官印,他是刘岱任命的,说白了也不是正经官。
关东联军就是一帮子伪官自嗨的故事。
最后提一句,这里面的耷我是真的受不了,为什么有人要支持贬低耷呢,这不是另一个极端么。
这可以算是编剧一个最大的问题了。
另外,赵立新版老曹一开始看会觉得很奇怪,可能是霸气不足唠叨有余的缘故,而且一直持续了这种唠唠叨叨的状态,是不是演杨仪还没缓过气来啊。
但看多了觉得还蛮萌的。
孙洪涛版的本初嘛,颜值上肯定跟历史不符,年龄倒还相符。
不过话说回来文若那个演员长的也不咋地…不过他演的本初也属于看多了【主要是习惯了他的身材和大鼻孔】之后还蛮萌的系列。
他长得有点太正气了,所以一堆弹幕表示这版的本初比老曹有王八之气多了…我倒觉得气质还蛮符合的。
至于刘关张那三个演员,还是算了吧不提了。
还有为何公路那个演员长的喜感成那个样子,郭嘉的演员倒还不错,有点睿智而文弱的样子,很适合当曹郭同人看。
几个女演员都不错。
彩蛋是何太后和董太后长的也都挺不错的。
胡玫能将《汉武大帝》、《乔家大院》、《雍正王朝》这样的大片来,却难以拍出曹操来,其实运用了相同的手法和技巧,但是随着现在一大波不断在影视中突破,达到一种快速剪辑,不拖沓的剧情,看《盖世英雄曹操》,看的没劲,毫无悬念,看着有种想要睡觉的感觉,也许是为了更加突出曹操来,将这个人的细节放大了。
然而,有些东西不可信,又夹着着一些演义和民间传说,导致曹操变成一个富有心机的人。
第二就是服装道具的技术,其他人我都不多说,唯独我想说关羽、张飞,,一点霸气没拍出了就算了但是把他二人拍成脑残是为了抬高谁?
许褚吗?
看到张飞那傻乎乎的一哄,胡子都快掉了,我就不由自主的快进,这实在是我见过最差的张飞。
还有关羽那把刀也是牛,一看就是在二手市场买的玩具吧。
如果这剧不拖沓,而是快点剪辑,也许只有二十集,但比现在好的多,估计评分也会高一些。
这种手法有种拍纪录片的感觉,落伍了。
最后,我们依旧要感谢胡玫,是她让我们知道汉武大帝、雍正王朝这样的片子,将历史当成电视来拍是别样有趣,只可惜岁月不恼人,现在已经没有胡玫导演的一席之地的,没人愿意在看纪录片。
今天一口气从6集看到14级,整体挺入迷的,是部好剧,但看到分数如此低,特人肉拉分。
分析前排打差评,基本两类:1、外貌或特效党,2、自带奸雄人设来比对的。
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没看超过3集。
这部剧我的评价是很高的,人性的描绘刻画很到位。
曹操也是血肉之躯,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更认可多是环境所逼,有这样的长辈,这样的上司,这样的对手,以及所遇事事才一步步变成了最后的曹操。
有谋略,也有错失,有豪气,也有胆怯,脆弱才让优点真实。
剧情的安排,主干和分支安排的比较利索,没有冗余赘肉,节奏感好,观影情绪压力层层递进。
最后场景、特效、演员颜值方面的确还有改进空间。
刘关张有点贬得过了点,没有强对手怎么显得男主很强呢?
关羽出场时真被惊呆了里面老戏骨不少,负责情绪的表达驾驭得很好,细节经得起推敲。
总体来说是很值得看的好剧,在三国演义电视剧几轮洗脑后设定已经很难改了。
皇叔视角家喻户晓,这部剧让我看到了更有趣的曹操视角。
个人觉得比三国演义好看多了!
该剧号称自己是历史正剧,可是看下来除了时间线是正的,人物塑造基本是歪七扭八的。
其实时间线也不是那么正,导演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建安5年的时候袁尚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到了建安7年袁绍上天的时候,怎么一下子就变成20几岁的大人了。
难道是这2年其他人的时间线都没动,只有袁尚在长么。
哎呀我去,原来这是科幻片啊,没看出来。
既然号称自己是历史正剧,拜托剧组能不能认真一点。
犯一些基本的历史错误就不说了,曹总和曹节没有半毛钱关系好么,曹总父亲是曹嵩,祖父是曹腾。
看见一个姓就往一块扯,这不是刘备的套路么。
另外,你们全程不带荀攸玩也就算了,(为什么前面出场的程昱贾诩后面全部没出现过,就剩下一个宇宙战神郭奉孝了,看的我真的是一口老血。
)正史野史分不清也就算了,花式吹瞒也就算了。
为什么宛城变成了张绣献嫂,为什么邺城是曹丕受赏甄姬,为什么五大谋士剩下的人完!
全!
没!
有!
存!
在!
感!
(包括荀彧,除了筹粮和宅在许县难道就没干其他事么,而且十胜十败论是郭嘉说的,荀彧是多没台词了才要明抢别人的话)这算得上是完全不顾历史事实!!
亲!
说您粉到深处自然黑,还黑的这么纯天然无污染。
就说剩下的郭嘉,哎呦卧槽,我嘉神什么时候变成天堂有路偏不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了。
本人印象中那个(英俊)潇洒,国士无双的奉孝彻底被搞成了一脸苦大仇深,蜜汁忧国忧民情怀特强的书生。
所以编剧是没钱请人演公达,所以把公达和奉孝合体了么?
就算是性格刻画有点出入也就算了,编剧你出来给我解释一下结尾处是怎么回事:貌似剧情是说郭嘉看不过去曹操只想利用士人,而且用完之后就卸磨杀驴的做法,所以设计将曹操困在北征踏顿的沙漠中,让其弹尽粮绝而死。
可惜不期天降大雨,曹操侥幸走出,胖揍了踏顿。
然后又收到了嘉嘉的遗计,并按之平定了辽东。
哎呦卧槽,我喜欢嘉嘉这么多年,我都没看出来嘉神是这么从不为己专门坑利人的人。
这坑队友的指数,赶上专业人士许攸哇。
(╯‵□′)╯︵┻━┻另外,就算是编剧你写成郭嘉为了士人利益和曹总决裂了,那后面那个遗计算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都决定把曹总害死了还有留下遗计?!
Σ( ° △ °|||)︴这是强行标准结局么?!
还是说郭嘉病到最后人格分裂了?!
∑(っ °Д °;)っ(懵逼脸)还真看不出来,这剧是真·科幻片啊。
26th AUG 2016
这一部电视剧,争议不断,听说是因为有人不满对曹操的褒扬被投诉的禁播了。
我就不说符不符合三国志了,我也没看过,再说历史这个东西,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好说。
我也就表达个观后感,非战斗人员。
这部剧对曹操大加褒扬,价值观是:为了成大事,牺牲在所难免。
为了停止战争不得不发动战争,有战争就有牺牲。
满口仁德的人不过拿仁德做遮羞布,为梦想,逼不得已士人不过是寄生虫,胆小又骄傲的可怜虫。
有人说, 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人提仁德,大家都信奉成王败寇的真理。
没错,现在谁还提仁德,仁德是君子的配置,现在是屌丝文化,屌丝配不起这样的装备。
我们都扁平化了。
但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好处,只要你能够突出重围,你就是英雄,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所以我们这样的屌丝才能有机会。
是仁德,还是权谋。
要看你是谁,你是君子?
屌丝?
土豪?
贵族?
仁德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东西太唯美。
谁也别给自己身上贴这个东西,贴上了就有了让人骂你虚伪的借口。
你就成了绿茶婊,人家权谋但人家真实云云。
谁也别站在道德制高点。
站太高就会摔的惨。
有些人还真是真实,连块遮羞布都不要,亲爱的那不叫真实,真实何须真实做遮羞布。
我很喜欢这部剧有些地方对曹操的处理,比如曹操自问自己究竟与别人有什么不同的时候。
由于本剧剪辑的过紧凑,很多剧情来不及展开,走马观花。
人物符号化。
但我倒很喜欢这种符号化历史剧。
历史剧符号化好,毕竟不是戏说。
总体我很喜欢本剧,那些为本剧投诉的人,你们也看看吧,我不知道你们为何如此不能容忍对曹操的褒扬。
其实曹操视角的英雄曹操还真挺好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一部个人主线的三国,也需要对曹操的这种褒扬和对刘备的贬低。
然而小人物如果有个大梦想,在别人眼里只是不值一提的小小梦想。
看看你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权势,就是个傻子。
所以人人都应该做一样的、实际的梦。
可那还是梦吗。
人生只剩苟且,屈辱、侮辱。
也无需这样满满的恶意。
中伤他人更是中伤自己。
但如果你有了权势,你就有了一切,哪怕是不择手段的。
这道理有什么不通的。
权谋有什么错。
不过一路走来,留下肮脏的垃圾。
随地丢垃圾又不会被判刑。
真正为梦想的人,自会前行,一往无前。
苍天已死,仁德还在,利益当前,芸芸众生,苟且乎?
远方哉?
1999年版姚鲁主演的《曹操》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以为这就是有关曹操影视剧的烂的最下限了。
而2013年顶顶大名胡玫挂名导演的《曹操》刷新了这一下限。
如果说想破脑袋硬要找一点儿理由圆个场,那么1999年版大概是剧组太穷捉襟见肘以致水准大大打折,不忍再看,那么2013年版(不排除钱不足)简直烂到令人发指。
从导演到编辑以及整个一票人对历史及观众不负责到人神共愤,愚蠢与懒惰到令人匪夷所思。
我只是不懂这位导演曾经拍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等名片,应该有极大的口碑与知名度,所以可以吸引很多人出资来拍片才对,然而制作水准粗糙又惨不忍睹,难道是这样子的愿望无法达到?
其实新三国在我的评价已经扣了分了,这部就更低。
它唯一的优点就是有参照部分的史实编剧,而且是从汉灵帝在位时开拍,所以比起新三国或是三国演义94版,我以为是根接近转实上的曹操,也有鲍信,但没有戏志才等谋士。
这部片的汉献帝也没有像新三国那样子儒弱,而是比较精明干练、口才便给,个人以为符合转实,毕竟曹操当年胁天子以令诸侯时的根基未稳,献帝无须怕他。
接下来说缺点:缺点1:演员颜值低,不如新三国,数量也不如。
无论是男女的颜值皆不如,而古巨基的孔融才讲没几句话,就出现那么一下子就不见了。
其中我唯一认识的演员就是在新三国演陈宫的那位,现在来演袁袁绍。
而郭嘉与灵帝同一人实乃太明显的瑕疵,难道很缺演员吗?
缺点2:演员有些人的表情很夸张,如吕布初见貂蝉那样子的色样,刘备耍心机时感觉太阴险,虽然是替曹孟德翻案,但也不见得要如此地黑刘备吧,把他演成小人。
缺点3:战争场面稀缺无比,而且数百临演充数,我想以后至少要请个5千人来拍才壮阔,而且不要是一直站在城上向外远眺,用一堆小小的灯火就表示对面有百万黄巾贼的拍抏手法。
偶尔为之可以,但太常用就显得小气。
看了19集 感觉一般
粗制滥造,错误连篇。放个地图旁白还是用的网络游戏截图。
2星都高了,看在我41集都看完了的份上吧。编剧有野心但没能力,剧组有野心但没有钱,就和剧布景一样,铺排出了大格局,也确实胸中有丘壑,但处处粗陋,意思到了但是挡不出跳戏。主演不错,但配角几乎没一个能撑起角色的,猥琐的刘备,cosplay感的关羽和张飞,郭嘉是汉灵帝魂穿回来复兴汉室的。不看到最后还真不明白短评里说洗太白是真的,编剧这脑洞堪比《三国机密》 了都。可惜了各种布景取景都还是中式审美的,但没有好摄影,道具又太粗拍不出美感。群戏调度,镜头叙事方面可以看出导演还是有能力的,但剧本、演员、资金三项都是短板的情况下,要拍出史诗感的好剧是不大可能的。
汉昭烈帝怎么可能是这种形象,恶心
看过老版三国演义,别的都是浮云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过剧中曹操的很多事情都没看到,和很多细节也没怎么描写,特别是战争当中的。。不过还过得去
没那么烂,或者说间有极精彩的演绎。
改编不是乱编,这种剧居然有人打高分,真是脑残。
洗白就洗白吧,整的这么恶心,为了洗曹操连荀彧郭嘉都黑,屠城都是刘备教唆的了,还能再无耻一点吗???
主演里为什么没有郭嘉的演员?严琨的汉灵帝和郭嘉还抵不过古巨基的那几个镜头?
糟点太多,这水平比汉武大帝也差太多了吧
一坨史
一部徘徊在三国志和演义之间的剧,混杂着编剧并不太好的脑洞。然而若是当作同人剧还是很好看的。主角演技了得,配角凸显了剧组的穷。
剧本不错,赵立新演得好,就是群演太挫B了。
根据三国志改编,还原真实的曹操确实值得这种不同角度的解读。软肋是演员太龙套,经费不足,战争场面一笔带过…曹操的政治抱负写的很够了,但是军事才华明显不足。但是作为罕有为曹操正名的影视剧,实属难得。
好看,就是尾没收好
虽然这里面刘备的形象怪异得令人发指,但是需要承认本剧在曹操线上是基本尊重史实的,难能可贵。
脑残片
经鉴定是烂片无疑,这些年连拿手的历史剧也拍不好,其余的国产片就别指望了,还不如倒回去看老版《三国》,那味儿才叫经典,这男主前观后看、上下俯仰哪点像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