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本很少有时间且也没有耐心去看完一部电视剧,当然除了像《北爱》、《裸婚时代》之类能让我一发不可收拾的好作品之外。
之前有看过关于《北青》被炒得如火如荼大肆宣传的预告片片段,心中有些许重燃当初看《裸婚时代》和看《北爱》的期许。
但几集下来,我不但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而且失望之鄙弃之吐槽之,一出伪剧。
剧情拖沓,节奏迟缓,演技矫情,台词无力。
感觉是纯粹为了青春三部曲而青春第三部曲,商业片大抵如此。
《奋斗》经典,《青春》没看,《北青》扯淡。
《北青》曲高和寡,何东一上来就退婚辞职,理由是重走一回青春,导火索是看到《非你莫属》的关于旅行意义的一个小片段。
你说你生活压抑无趣,爱情平淡无奇,工作机械枯燥,就在领结婚证那一刻对未婚妻说出一个莫名的理由就否决婚姻,撇下对自己给予厚望疼爱有加的母亲,潇潇洒洒地辞掉铁饭碗,然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闯荡旅游,扬言体验人生,满口青春理想浴火重生,真扯淡 你要是厌腻了3年平淡无奇的恋爱,也不必在与女友即将成为合法夫妻那一刻悔婚啊;你要是生活压抑、工作枯燥、想感受体验一下旅行的意义,可以在假期携妻来一场自由的心灵远行啊,何况何东是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帝都,何必要草率决策,冲动选择,引发后面一大窜不合理的扯淡剧情。
总之,我实在觉得重走青春是矫揉造作,是无病呻吟。
作为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放出90%剧透,无疑是失败的。
北青主要讲述了四个家底殷实的中青年吃饱饭没事干,空虚得去找所谓失去青春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二事,而他们所谓的重走青春,就是拿着爹妈的钱边旅游边泡妞。
何东高新公务员,何西中矩医二代,何南海归高材生,何北混混富二代。
明明都是高富帅的命,却拦也拦不住的要去当男屌丝,缩在角落舔舐伤口。
披着青春马甲,高喊自由口号,骨子里又是典型的高富帅,玩的却是装屌丝的颠倒游戏。
对,这是一场高富帅的游戏。
屌丝们哪有心思去搞什么重走青春,他们都忙着在YY女神。
《北青》就围绕着四个字展开——重回青春。
那青春到底是什么呢?
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或许,就像广大毕业MV《再见青春》说的那样,不保留才叫青春,但这只是青年时期才有的资本;或许,青春是在矛盾挣扎中,在向往自由却又受到各种约束中走过的,充满理想却又满心的遗憾!
但绝不是一个27岁的北青男来句重走青春,悔婚辞职,不负责任地抛下所有,传销式给西南北三北青洗脑,一起离家出走,集体信誓旦旦轰轰烈烈豪言寻觅失去的青春。
《北青》编剧或曲高和寡或NC213,我实在是无法苟同。
期许无存,更失望之鄙弃之吐槽之。
青春,既然可以重走一回。
找到,要不您重拍一回吧。
百般的差劲的剧情和演技。
虽然我记忆中北京青年是 王朔、葛优、刘烨、刘蓓、梁天、傅彪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我也知道时代再变迁,青年也会变,但是横竖不会变成 赵宝刚这个SB导演拍成的这个样子吧。
这他们哪有一点北京的味道? 这群2B们演的垃圾叫啥青年都行,但是放哪里都不像。
现在的很多影视剧总让我有种有能力的演员和导演都死绝了的感觉。
之前笔者对结婚还比较恐惧,自从看了几集《北京青年》,突然觉得,其实结婚也没那么差,起码不像这2B连续剧那么不靠谱。
大结局八成还是何东和权筝又走到一起了之类。
也就是说,演了半天,要是第一集就把证给领了,后面就啥都甭演了。
这就叫没事找事,闲得蛋疼。
于是,主线就没啥可说的了,往后各种矫情可想而知,主要是想对前6集看到的部分植入广告发表点意见。
(因为只看了6集,后面实在看不下去了)笔者不才,发现但凡里面植入的广告,几乎都是给商家砸牌子的。
比如牛奶吧。
第一集一直在喝奶,喝到后来,女主骂男主:你这辈子就没断奶!
后来男主就再也不买牛奶了。
(以后谁喝谁就是没断奶,有多少看官躺枪了?
)看完某电视节目,男主就再也管不住自己了,甩了未婚妻,丢了工作非离家出走。
这样的节目,是不是以后要标个35禁啊?
老大不小的看完都没了正常的判断力,太危险!
后来女主去试婚纱,把人家店里试个遍,最后哪件都不喜欢,走了。
何北在超市卖拖把,跟客人吵起来了,估计以后这超市也别想混好了。
两个女主去夜店,跳钢管舞的舞女就站那懒洋洋的颠两下,连个下蹲,劈叉,踢腿都没有。
做背景也要敬业一点撒!
坑爹啊,估计那迪厅以后也废了。
男主去那个旅行餐厅之类的地方端盘子,各种上错菜,汤泼了一地的镜头。
这要是泼到客人身上,非死不可啊。
这家店还是别去了吧。
河西带丁香去的那家电影院,进去以后,观众席脸上一色高原红,感情去他们影院消遣的,全来自城乡结合部啊!
(群众演员现在出场费高到剧组给不起了?
)男主给女主那个戒指,那个牌子的以后也不用买了。
为啥?
摆明了买你家戒指连个领证都领不来啊!
等等等等,以上列举的,在片中都出现过招牌或者LOGO。
这些商家不容易,心里都在淌血呀。
本以为要借着热播剧把牌子打响,哪知道赞助给完各种被黑。
马上觉得之前某宫斗大戏里面的阿胶广告还是给打得蛮卖力的。
起码人家剧组收了钱就帮你捧。
不像这种黑心肝的,收了你的钱还砸你的牌子。
由此可见,广告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
对于这样没有商业道德的制片方,笔者认为应该严格的给予最低评分。
写完这篇影评之后笔者唯一的一个遗憾,就是在评了1星之后,并没有看到均分华丽丽的被拉低0.1个点.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吐槽归吐槽,这样的片子抱着大家来找茬的心态看的话,也能分散一点对剧情主线的不适感,对缓解孕吐有帮助哦~看来看去,以上总结的大部分还都是前两集里的。
也不知道后面有什么被这部剧毁掉的品牌。
有兴趣的看官不妨继续收集一下~。
首先阐明一下看这部片子的最直接主要原因。
本人及本人身边的人大多北京控。
所以一当我看到“北京青年”四个大字就开始对这部电视剧充满期待。
但是看了这么十几集真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重走青春的立意很好。
至少在我看来自己非常理解这种梦想。
年轻不做任何物质基础上的奴隶,三四十蒙个内裤口罩还会去迷笛拼命帅起头来,等到白发苍苍了依然会去做花甲背包客,生命就是一种体验,随着自己的心跳和永无止尽奇思妙想去行动。
但是这部片子却编出莫名其妙的贴合与无可避免的脱离。
说说何家这四个大男人。
何东。
其实我还蛮喜欢李晨这个演员的。
和张馨予在一起也大大方方的。
挺好一人。
说说这个角色。
整个故事的主线。
永远是拿主意的人。
有个嘛事儿大家都看大哥。
但是这个大哥拖泥带水的毫无导向性。
体验的决心很坚定,但是这兄台就不该让弟弟弟妹们都跟上来,父母唠叨工作繁琐不就想一个人逃离过新生活吗?
那么就应该即便孤独也要彻底告别过去,或是自己先思考一下什么叫做青春以及为什么会过成现在这样,真的都是外界环境所导致么?懦弱的心态注定身处困境就只有禁锢没有真正思想的释放。
独身上路,遇见同路的人,寻找自己,随时在现实与梦境中抽离,才能寻得真我。
何西。
好无辜的演员,却也真的演出现存于世的一种奇葩男人。
何南。
华仔打酱油来了。
我总是觉得你就是为了凑齐东西南北的存在而被设置的。
不过至少是之中最不坚定的人,为什么说何南最不坚定,因为对于现在的他,梦想不是青春,而是证明自己。
他不像老大的逃避,老二的盲从,老四的玩耍,即便他跟来了,他心里依然有着更大的梦想,每个人都无权去说怎样的生活怎样的追求有否好坏,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就去实现什么。
何北。
杜淳成功把西门庆的骚气带了进来,这是全剧中最可爱的角色,也是全剧中最真实最勇敢的角色,因为很多人在面对集体逃亡的时候,连他动尽小脑筋的心情都没有。
再来说说五个姑娘,我就哎呦勒个喂了。
权筝。
每次睁个大眼睛表现无辜的时候我都特别无语,跟在男人屁股后面的女人活该被甩。
你不该跟他们重走青春,应该仔细想想你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自己的激情过早就剩的不多。
否则即便跟随大伙游历中国一番,也终会走进同样的怪圈生活。
丁香。
我一直觉得张丽这个演员有股特别妩媚的气质,很冷艳,所以导演给她整了一个poker face。
还非要冠上心理咨询师。
见到病人就板起脸凶巴巴你做的了心理咨询师么?
就连考三级都是要看面相的好嘛?
但是基于是个受了伤的女人,原谅你了。
叶坦。
目前无感,就这样唐娇。
多棒一姑娘。
姚笛真是好运气好福气,所有令人喜欢的角色都是你。
四个懦弱的大老爷们要是没了你,估计早就打道回府了。
任知了。
每次看见这丫头,就想向下低头45度仰望四周,然后撅撅嘴,做无敌撒娇状,挺好玩。
片尾曲及插曲仍旧选择了我们的汪峰大哥。
现在汪峰已经成为北京剧的绝对主角之一了。
最后总结一句。
剧中所倡导的精神是我所喜欢的,但是很显然,编剧是个宅男。
最近在追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北京青年》,讲述了一批年轻人重走青春的一个故事。
经济学硕士毕业的男主何东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贤惠的女友,前方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人生。
可是在结婚登记的时候却忽然反悔,闪电般地分手、辞职,决定重走一遍青春。
也许这是很大都市青年的缩影,所有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设计好的,在这个世界里,安全,四平八稳,如同楚门的天堂岛,一切安好。
那方形的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格子间,方形的电脑,不用和真实的世界发生联系,不用投入情感,就可以这样终老一生,也没什么痛苦。
但是何东觉醒了,他觉得他的这种生活让他感觉到痛苦,所以他冲破了自己的鸡蛋壳,带着自己的堂兄弟出发重走青春。
他对恋人说:“我生活很压抑,不高兴,不痛快,这些年一直硬撑着,每天日复一日,都能想到十年后的样子。
” 他对父母说:“这么多年为了让你们高兴,为了让你们在亲属面前,同事面前,同学面前脸上都有光,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但是,我会努力再去找回我想要的东西。
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为自己活一把了!
” 乍一听,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生活态度,但也这称赞也只能是对何东这样子孙三代生活在大都市里,不愁吃不愁穿,工作稳定,感情稳定,身边还有几个仗义帅气的兄弟的人身上。
对于这些年轻的人来说,一切从头再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定力!
而他们后来在烟台,深圳,丽江所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因为这些东西不是父母安排的,而是按照自己的内心选择的。
我相信这个经历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上帝很公平,如果你想得到你不曾拥有的东西,那就一定要去做自己不曾做过的。
正如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你大学里的志愿是你父母选的,你大学里的课程是你挑好过的选的,那你凭什么要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 而对于很多漂泊在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的年轻人来说,根本就不敢谈什么青春。
这些年轻人从小到大要比大城市的孩子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了父母也未必有能力供自己读书;好不容易 大学毕业了,接踵而来的是找工作的亚历山大,工作了,住着城中村,挤着公交车,呼吸着二流的空气,不知今夕何夕。
就像剧中的唐娇哭着对权筝说:“我很羡慕你们,从小到大什么都有,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有学历,有文化,工作也好,对生活不满意了,想走就起,想体验就体验,想开酒吧就开酒吧,走了一圈下来,所有人都发生了改变,就我,出来的时候就是酒吧妹,现在还是一个酒吧妹,你们都在改变,就我还在原地踏步。
” 看到这里,突然就很想哭,也许是因为她的这段话跟自己的处境有点像吧!
工作了快一年,让我的心境发生变化的是学了舞蹈。
从小到大压根就没有机会接触舞蹈,父母也没有能力送你培养这个兴趣培养那个兴趣。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上顿想着自己的下顿在那里,这个学期想着下个学期的学费在哪里。
工作之后想着怎么找便宜的房子,怎么省下每一笔钱给自己充电。
不敢对生活说,我对你不满意就抛弃你,不敢想辞职就辞职,不敢说重走青春就重走青春。
前几天跟Mini聊天,她快要研究生毕业了。
聊到自己曾经的过往,她说她走到今天,一直很拼命。
刚上大学的时候,高中读政治的她被调剂到医学专业,因为没有基础,她付出了比同学几倍多的努力才把化学和高数补上。
一直以来,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直到最近学了舞蹈。
因为跳舞的时候,她感觉那是为她自己一个人跳的,内心由衷地感到喜悦。
我想她之所以开心,那是因为她终于有机会去体验自己从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终于有机会去学习自己内心想学习的东西。
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舞蹈也让我体验到了久违的快乐。
这让我们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青春到底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对着它,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因为太仓促,所以我决定今后为自己的内心做点事情,多做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机会没有胆量没有耐心做的事情。
谈谈情,说说爱,就像没有受过伤一样;跳跳舞,唱唱歌,就像没有人欣赏一样;认真地工作,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热爱生活,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北京青年是最近看的的电视剧,实在没有事做了,然后就看北京青年了,我不是什么资深影迷,但我感觉这个是赵宝刚拍的最不靠谱的一部戏了,比之于《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是有距离的。
这戏有一主题叫“青春重走一回”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我的反应就是不靠谱,然后我就想,是不是我老了啊,虽说我不是还是十七八岁的青春年少,可是我还没有进到社会,没经历那些,但是我可能还是有着群春的心态的,怎么我没有共鸣,怎么会觉得不靠谱呢。
后来我明白问题了,我也站在剧中。
其实更多的这个剧我看到的是对社会的的现状,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一种反抗,逃离,没有必要借以青春之名,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主题来表达,至于用什么,我不知道,只觉得以青春之名不合适。
每代人的青春青春是值怀念的,那个年代都会过去,白衣飘飘的少年,到西装革履青年,懵懂天真的小女孩,到成熟知性的女性。
其实我们要保持的是青春的心态,那才是最美好,和有活力的。
那种求知精神,对未来的希望,那种纯真,这才是青春的我所理解的青春的意义。
要是剧中所说重走青春,其实应该是拾起那种,何东,何南,何西,何北,青春时的心态,而不是在干一次像青春的时候能干出来的事,以青春之名不靠谱。
再说剧情,重走青春那是老大何东提出来的,可是你看,看到现在就只有何东不知道干什么。
何南创业,卖拐棍,何西他要追到丁香,何北要开酒吧。
就不知道要干什么,四处找体力活干,那就叫重走青春?后来他一提这个我就觉得有点恶心,其实我原来还是挺喜欢李晨这个演员的,觉得和他还有点类似的性格。
虽然何北就一混混,但他明确知道他要开酒吧,一直坚持。
如果说后面有他自己醒悟的剧情,我想说“编剧,你太啰嗦了……”其实电视剧电影拍的好不好,就是看能不能引起共鸣,现实中肯定存在诸多的这种对无聊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压抑,不痛快,于是这个电视剧电影就会有受众,有收视率,这个可以单纯的直接表达出来,不用再借青春,但编剧为了让何东跳出那个方形的盒子,用了这个理由,他只是想逃罢了。
因为青春的时候敢做,不用负太多责任。
然后等着大家代入。
国人很多人爱看一周立波秀,但我不喜欢,觉得周立波简直是他们的代言人啊,他说的很多都是社会的黑暗面,其实人们对着社会不满意,想骂但自己没分量,终于周立波替他们骂了,替他们像权利和体制开炮,看的人心里就痛快了,爽了。
(这有点扯歪了)何东辞职逃出来了,我原来还以为这个会不会引发部分人辞职,但是新闻没有这样的报道。
其实他们这个充其量叫体验生活,但不是生活,怎么说,心态是不一样的,就像你拥有一个东西,但是你现在不需要它,和你没有这个东西 但是你现在也不需要它,就这两种区别。
你可体验,但不能一直这个干。
最后说个好的,丁香这个角色设计得比较好,我比较讨厌她,虽然在剧里是没干什么坏事,但是就这种一直端着的感觉,让我觉得特讨厌,正是这样,说明这个角色演绎的好,设计的比较好。
(第一次写,发到了豆瓣,各位看官就当娱乐了)
文◎迷失在1985 当我写下这个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标题时,我甚至自己都觉得可笑,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写下这八个字,更不知道我想表达的是什么。
究竟是为了梦想还是附庸现实?
难道梦想与现实就无法在同一时空存在吗?
我不知道。
可是我可以确定至少在我这里它们是无法并存的。
梦想有时对我而言更像是天空上飘逸的云朵,很美很轻,可是我却无法漫步于云端,因为我太重了,也没有翅膀,也就只好在现实这滩“烂泥”里扑腾,灰头土脸,无奈且压抑的苟且活着。
之所以会有上面的“胡言乱语”,多多少少的是与最近在看的《北京青年》有关,仅仅看了八集但却有了太多太多的共鸣与向往。
虽然我很清醒的知道剧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发生的概率太小太小,可正是如此才让我看得如此畅快,如此过瘾。
剧中人说了我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做了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甚至在电视剧开头就悔了现实中太多人不敢悔的婚,辞了现实中千万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而这些看似荒唐的一切不为别的,也不是脑袋犯二,只因为“我一直很压抑”,只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也正是如此,在单位与我一同看这部剧的两位六零后同事在开演没多久就把李晨扮演的主角何东骂的是狗血喷头淋漓尽致,毫不夸张的说前面四集剧情我是伴着骂声看完的,在他们的眼中何东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神经病,就是一该挨千刀的负心汉,哪里是什么北京青年,分明就是一大傻逼青年。
是的,不仅仅是我这两位同事,我相信有太多太多的人有着同他们一样的想法,因为故事的开头就把一种戏剧化的生活推向了高潮:因为看了电视节目中一位求职者的一段话,何东毅然的决定要重新走一回青春路,紧接着与相恋了三年的博士女友在打结婚证的最后一刹那悔婚,放弃了旁人羡慕父母为之骄傲的公务员工作,为的仅仅是不想再压抑的活着,为的是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一切在常人看来不仅仅是年轻人特有的叛逆与无知,这分明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去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说白了就是自毁前程。
可是,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切荒唐背后的出发点,很少人能够理解何东做出这些决定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因为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充满了碰撞与“战争”的家庭,何东不愿去重蹈他父母的覆辙,他害怕那种旁人羡慕但却让自己心虚的婚姻,他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可是对于女友却只有一种相敬如宾的责任,感情上的左手牵右手让他怕了也腻了,他不想也不愿把这一切带入婚姻,从而就这么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了无生趣的过一生;与此同时他的那份千军万马中厮杀到手的公务员工作让他无法找寻到自身的价值,唯一可以满足的除了每月不错的稳定收入还有就是他父母的那份虚荣心,可是收入与虚荣真的与快乐和幸福有关联吗?
何东所做的一切给出了一声有力度的回答。
如此一来,何东与父母的争吵无法避免。
在父母看来,他们为何东设计好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更好地生活,而在何东看来,他之所以现在活的很压抑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也很难说出究竟谁对谁错,因为这就是一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这是一种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上的激烈碰撞,谁都是对的也是错的。
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是为了子女好的,于是从小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将来要走的路线,甚至连婚姻这种事情都是设计好的,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天经地义,做子女的就必须要服从甚至要为此感激;可是做子女的则认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了自己,从小就开始走自己不喜欢的路,所有的一切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就是不懂事,长大了工作了恋爱了依旧要遵从父母所设计好的路线,否则就是大不孝,而自己究竟何时才能为自己所活?
他们有没有问过我们心里是否真的快乐?
我相信现实中有无数像何东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一直在压抑中,为了结婚而结婚,只是不敢吭声也不敢去爆发,所以当何东对他父母说出“从小到大我一直被你们管着,初中高中就不说了,到了大学有一女生往家打一电话你们能审问我半小时,等工作了你们突然拉一女的在我面前让我和她恋爱结婚,你们问过我的感受吗?
”看到这里我也就彻底的理解了何东为何要负心的抛弃女主角权筝,这其中不仅仅有他对于梦想的追求,还包括爱情。
何东的追求是忠于爱情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责任与般配去忠于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到头来委屈了自己也害了对方,正是这份常人的不可理解,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懂得什么才是责任,在感情上敢于说不、敢于拒绝的不是懦夫,而是勇者,可是现实中有谁会这么去想又有谁敢这么去做呢?
这也正是我到目前为止喜欢这部剧的真正原因,剧中的人物把我们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对青春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
由于这部剧是首播,我无法看到最终的结局,所以无法预料剧中的年轻人重走青春的路途上会遇到什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何东决定重走青春路的那一刻他终于可以做一回真正的自己,他的内心会充满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冲破束缚的快乐,他会找回自己,去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去证明自己所能创造的,去让自己认认真真彻彻底底的爱上一个女人,那个一直默默守候在他身边的女人。
青春有时候就像是一道耀眼的光,看似光亮万丈,时常却会晃晕我们的眼,会让我们看不清脚下的路也看不清眼前的人,只有经历了一场看似荒唐的折腾,这道耀眼的光才会渐渐的变的柔和起来,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看清眼前的人更重要的是看清楚我们自己,而这种折腾或许就是剧中的重走青春的意义吧!
只有切身经历了才懂得成长比成功更为重要。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发现我们活着的状态正如片尾曲的那首《存在》所唱: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而又有多少人会去问问自己:我该如何存在呢?
就像我自己一样,虽然也对于当下不满,可是却不敢有任何实质的行动,也许在常人看来我工作舒服时间又多甚至羡慕,可是面对那些羡慕的目光我有多么的心虚,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心里究竟快不快乐,我所做的工作究竟有多么的无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而我也只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着。
即使无奈也无法改变,因为我们活在当下。
就像我很羡慕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一样,那时候虽然没有网络也没有太新鲜的娱乐,可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脸上洋溢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没有的表情,也充满了激情。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习惯颓废,习惯下班后把自己灌醉,习惯把郁闷挂在嘴边,习惯了高房价的压抑,更习惯了政府的所作所为。
这种状态下我们只能追求自保,为了更好的活着为了房子车子孩子,梦想已经被我们丢在了很远的年代,重走青春路?
活出我自己?
社会这么乱还是早些洗洗睡吧。
一直觉得梦想这个东西是一种很美好也很轻快的事物,可是不知何时梦想在我们眼中就成了笑话,或者是很沉重的话题,再或者是“大家这么忙谁听你扯淡”,以至于大家都不敢再去谈论。
也许是时代在推移,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梦想也就随之改变或是破灭,每个人都活在当下,今晚吃什么远比将来做什么显得重要和现实。
现实中我们无梦,因为我们总是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我们不能自私的只为了自己活着,许多时候责任更像是一把无形的绳索把我们牢牢的牵住,而那些给我们太多温暖的人同时给予的还有束缚,一种天经地义伦理道德的束缚。
渐渐的我们不在抗争,虽然压抑但却只有忍耐,我们背离了梦想,或者是让梦想变得很俗很俗,俗到它仅仅是那么几个数字,可对于当下,那么几个数字总要比梦想更靠谱一些。
我无法预测一代无梦的青年会给中国一个怎样的将来,也无法想像一个只为了活着的民族该如何存在。
算了,扯得有些远了,掰扯好梦想了,接下来该想一想晚上吃什么了,就像文字的标题一样:梦想要有,现实照走。
文字来源:个人原创本文系个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部剧一直在重复的主题就是重走青春,我觉得后面的剧情就很搞笑了。
大哥以前是公务员,辞了工作去追求理想,但是我看了他的努力却看不出他的理想是什么,他总是在拼命的干活却没有努力方向,好像以前是为了父母浑浑噩噩,现在是为了生活忙忙碌碌。。。。
还有那个演何南的演员,演技好差,总是绷得紧紧地,总是一个表情任知了,这个角色好像韩剧重现了一样,不知道他和重走青春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崇尚在剧情的发展中去让观众去明白道理,但是这部剧却总是在讲道理,就像小学老师在给学生读课文是的,所以果断的看不下去
给五颗星的都属于脑残类。
给四颗星的属于脑障碍。
给三颗星的属于脑病高危人。
给一颗两颗星的属于正常人。
给零星和负星的人属于正常人在表达对垃圾的憎恶,所以豆瓣是不是可以给几颗负星等级呢。
从(北京爱情故事)到(北京青年),荧幕上又开始一场男男女女的酸甜苦辣.在58dy.cn看了全集,不能说是赵大叔跟上北京爱情故事的余温,还是北京青年的另一种复制,配上那沙哑的主题曲,可能还是会俘虏一群电视观众的心. 观众的心也会疲惫,看一部接一部浪漫的爱情电视剧。
故事永远是故事,电视永远是电视。
浪漫的爱情永远只能长存于电视里,看的只是为了将它填补自己的幻想,但是却不能将它当成现实生活,因为我们并不那么的无知。
看过就得丢弃,然后做回自己.2012,8.就让这场(北京青年)怎么样让观众不会在电视圈这糜烂的染缸里迷失...4个男人打打闹闹,哭哭笑笑不会让我们看的揪心,看的乏味.希望剧中的台词有一定的亮点,引用台湾的著名主持人的一句话:让我们看下去...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赵大叔用老演员,看的腻味了,找些新鲜的血液可能会更欣喜,这只是个人意见,不代表戏楼的个人官方意见,就让我们期待北京青年,期待那男男女女的爱情,家庭,生活纠葛不会让我们有想吐的感觉.这歌还是蛮好听的,用那首曲婉婷的 <我的歌声里>会不会更好...可惜了,疯狂的男女,期待吧.
一句“我想重走一回青春”能吓死二十四个文青,哭瞎三十八个屌丝。
真的,那么,难看么?我大概比较不正常,我觉得还凑活吧。
二逼青年欢乐多
还不错~至少都很养眼~
这类剧看多了不腻啊?
为了所谓的“重走青春”死命的折腾。给了一星的原因是,没有“零星”的级别……
刚看完,觉的有点脱离生活,到最后看不下去了。
无趣聒噪又够欢乐,真让观众纠结。赵宝刚对青春的定义真他妈廉价,家底门槛也不低,下一部干脆拍富二代吧。不管怎样,台词还是挺逗的。
为什么都说不好看,我觉得挺好看的啊!
从开始对所谓青春重走一回的不屑到最后对雪山上的婚礼感动不已。
光这兄弟四个这名字就够笑一天了,编剧是个路痴么……再有,老四看着比老大都老行么……
请问哥几个平均年龄多少?好意思叫青年吗。。。
演员还能再矫情点吗?导演的创作也进入了瓶颈期,故事越说越乏味。
女的失恋就自杀,男的二十好几没谈过恋爱,活得比谁都滋润还老不满足,想要重走一回青春。剧组在演员的服装和化妆上都没太下功夫啊,台词也没什么劲了,杜淳那张脸演老四真是让人无语啊。说是北京青年,其实是北京青年男子而非北京青年男女。
喜欢这个调调,但是内容还是不太现实啊。。。哪有这么容易啊一切。。。
赵宝刚这些年拍的都傻逼
有半颗星或者四分之一星吗?八分之一更好了,极品烂片!!!!!!!!!!!!!!!!!!!!!!!!!!!!!!!!!!!!!!!
不如前面两部好看,更不如北爱好看。一开始还期待重走青春的故事能激起共鸣,后来发现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的旅行。唯一感动的是权筝对何东的感情。想来想去,我还是喜欢北爱里戴着眼镜的那个有点木讷的李晨。
喜欢权筝和知了,西西也很可爱。
看到最后只是因为想看下一集会有多扯。看在俊男靓女面子上给两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