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微博在讨论文学是否应该和政治完全脱钩,这点大可自己观察:艺术作品,当然也包括文学了,最重要不过是言之有物。
作品是否优秀就看所言之物能引起多少人共鸣。
而最能引起共鸣者,就是时事政治。
所以不管是文豪沙翁剑士鲁迅的作品,都是拿时事政治来做的箭靶。
该片也是如此。
所以称之为本土市场作品,这点和片中语言不是很大关系的,即使里面的粗口完全翻译给其他地方的人懂,也难以联想到香港人这年来在经历点什么。
大致看了下一些“资深影评人”所写,基本都需要对里面的政治立场做下批判以“保持中立”,免得被砍;接着还得表示对这样的表达手法不敢恭维,国内做媒体,政治正确太重要了是不。
香港是个压抑文化的社会吧,所以这部片子卖的好,也不是人家喜欢看粗口,粗口很常见,很多香港人想说,只是还没能完全说的出口。
微薄twitter此前很多这个段子的改版流传吧,大致可以和本片一起理解:记者在广东某街头采访市民,记者:请问你对新浪微博评论关闭有何想法?
市民:那能说温廣州话吗?
记者:可以呀。
市民:叼距老母個臭hi,感hi多野唔搞專搞無謂野,唔知邊個感七多夠魚,感得閒封殺言論唔該反思下自己做hi左d咩嘫野。
记者:能否用普通话解释一下?
市民:创建和谐社会请从你我他做起!
题记:到港唔睇三级片,自称低俗也枉然。
——梁振英。
在香港看完彭浩翔的新作《低俗喜剧》,对于该作品的孰优孰劣,我发觉我没办法简单地用一句好坏来定论。
毋庸置疑的是,在电影放映的这一个半小时内,你绝对会不间歇地放声大笑,笑到脸部肌肉抽筋。
它在搞笑方面绝对是有ISO质量保证,所以你如果只是单纯地想去买笑,客官我强烈推荐你去观看《低俗喜剧》。
全场我笑得超级过瘾,但等电影结束后你若问我它是不是好电影,我则不得不陷入沉思。
正如我在该电影里所学到的,“洗澡弯腰捡肥皂”这个简单寻常的动作在你家浴室里进行时,它再普通不过。
但如果把场景换做“男子监狱里的洗澡房”时,这个动作便成了你屁股失去贞操的认证标签。
“笑点很多”这种评价和“洗澡弯腰捡肥皂”类似,在不同的针对对象下,是会衍生出不同的含义。
这便是我显得矛盾的地方。
我会说,《低俗喜剧》作为一部电影,它非常一般,甚至在彭浩翔的电影里,接近差的水准。
你肯定会反驳我:可是你全场都笑得很爽啊,这部电影难道算不上成功吗?
如果它是一部栋笃笑(搞笑脱口秀),或者一部“笑料集锦剪辑”,我会毫不犹豫给它十分满分。
但是,优秀的喜剧电影肯定会让你发笑,但是让你发笑的未必是优秀的喜剧电影。
《低俗喜剧》在我的标准里,它算不上一部及格的电影。
它最大的硬伤便是它缺少电影应该具备的“戏剧高潮”。
无论优劣,每一部电影都应该拥有自己独有的“戏剧高潮”,它未必是电影最有趣最精彩的部分,却是把气氛烘托到最炽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V字仇杀队》的“戏剧高潮”是V怪客舍身取义,民众们戴上面具平静地往市政府大楼聚拢前行。
《肖申克的救赎》的“戏剧高潮”是安迪阴了典狱长一把,爬出肮脏阴暗的地下道,在暴风骤雨中张开双臂拥抱自由。
《死亡诗社》的”戏剧高潮“是尼尔绝望自杀,二十多个学生毅然站到了课桌上面,向黯然被辞退的基廷先生献上致意:“船长!
我的船长!
”但《低俗喜剧》没有。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落魄监制如何想方设法筹备制作一部《官人我又要》的三级片的故事。
但我看到的是,彭浩翔如何聪明巧妙地把很多个质量上乘的黄段子整合到这个故事里,这个场景讲完这个黄段子,就跳到下个场景继续讲另一个黄段子。
整合得很出色,一点都不显生硬,不会让人产生编剧硬把这个段子生搬硬套进故事里的突兀感。
但是,整个故事却因此显得毫无重点,没有故事应有的铺垫和高潮迭出。
我问和我一起去看该电影的SAM和杰克:“你们觉得该电影最高潮的部分是哪里?
”他们的答案基本一致:就是电影开场不到二十分钟杜监制赴约暴龙哥的“鸿门宴”那一段。
这也验证了我以上的说法:该电影就是由各个黄段子笑话集锦剪辑而成的。
否则我们不会因为“鸿门宴”这个笑话在电影里那么多个笑话里最搞笑,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开头的那段是高潮——即使它根本毫无铺垫和渲染,完全不符合戏剧高潮的诞生标准。
我在观影过程中,随着剧情发展产生几个很明显的感受,也证明了该电影的故事的节奏失衡——因为上述原因造成。
第一,大概看了一个小时,我按着以往经验早就觉得铺垫情节应该完了,苦苦等待所谓的“戏剧高潮”来临。
第二,当杜监制筹备好一切,终于要开拍《官人我又要》,我摩拳擦掌以为电影的高潮迭起的部分终于要来临。
结果他被叶山豪推搡倒地昏迷,醒来四个月过去,电影拍完了。
我一直以为最可以发生精彩故事的“拍摄期间”被杜监制的昏倒忽悠过去了。
第三,虽然拍完电影,但是剧情又激起了新一轮的矛盾。
暴龙哥对拍完的电影非常不满意,威胁要烧毁底片。
我惊叹,原来彭浩翔留了一手,高潮现在才要开始。
第四,结果,看过电影的大家都知道,杜监制用了神奇的一招让电影起死回生。
这个“高潮只用了仅仅两分钟。
接着电影就这样结束得让我措手不及。
故事结束得如此突然和不可挽回,让满心期待的我有了狠狠一拳挥空的失落感受,就像看到擂台上的拳击手叫嚣挑衅得青筋暴起胸前凸点,结果裁判挥手示意比赛开始,拳击手只挥出了一拳就把对手解决掉。
也像用电影里的爆炸嘴去对付不举:“斋爆炸,唔射。
”
这部片子不是一部喜剧,分明是杯具。
影片的很多情节桥段其实蛮有某些外国大师韵味的。
看这部片子时有种说不出的快感,这其中有简单粗暴的表层内容,也有更深的值得回味的东西。
当然你可能觉得我装B,可是我想说的是我确实在看这片子的很多地方都觉得人生如戏。
只不过被夸大了一点,但是很真实。
尤其是很多内地生活的人,早就见惯了这些潜规则啊、各种吃啊、人生的变幻啊等等,比这个狠的有的是,这我承认,但我不能否认这片子很朴实的表达了很多我们也许并不觉得惊奇,但也很低俗的现状。
在影片里你不会觉得这部片子在夸大其词,而是真的映射到了你的生活,并且告诉你,讽刺的种种其实已经改变了你自己。
如果你看这部片子大笑,那你没救了。
如果你看这部片子觉得无聊,那你更没救了。
如果看这部片子忍俊的同时还觉得有些苦涩,那也许是最正常的。
(原刊於9月3日香港星島日報)從《春嬌與志明》,到這部《低俗喜劇》,趨勢基本不變,一部比一部爛。
雖然我對電影一般興趣不大,更完全沒有研究,但既然大家總能從彭導作品中看出深邃的思想,我也忍不住要說點什麽。
《低俗喜劇》,開宗明義玩低俗,可是說實在我看過又沒覺得有多低俗。
這可能是我豆瓣上得多,知道世界很大之故。
什麽叫低俗?
我在網上找來找去也沒發現客觀的定義。
但不難看出,彭導的低俗指的是假正經的主流社會所排斥的生活方式。
劇中的粗口和性話題,跟《志明與春嬌》中眾人圍繞垃圾桶打邊爐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真一點,戲裏面其實有兩種低俗。
第一種低俗以扮演香港監製的杜汶澤為代表,這種低俗可愛而無傷大雅。
第二種低俗的典型則是戲中廣西黑幫老大鄭中基,既野蠻又不可理喻。
這個對照,把本地不同階層和族群誰有權定義低俗的這個問題淡化(除非你算上薄弱的前妻情節)、把真實的文化壓迫淡化,把矛盾一下子轉移到陸港邊界之上。
因此,杜汶澤只要講幾句粗口和不雅的對白,他的低俗就完成了——“小狗懶擦鞋”他其實也沒講全。
在這層薄薄的低俗下面,他是一個認真工作、對理想有堅持的“電影人”,是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是一個純情專一的情人。
這樣的角色設定,就像食煙不吸進肺的煙民,又要型又怕死。
這種不徹底和放不開,看來也是本土的寫照。
換句話說,杜汶澤和香港主流“核心價值人”沒有任何分別,只是表達自己的方式稍有不同。
在“本土”中,人和人之間再沒有深層次的人生觀分歧,只有講不講粗口之別。
因此,電影在捍衛了杜汶澤這類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亦非要踩內地人生活方式一腳不可。
畢竟本土並不是自我能完成的,它必須依賴他者。
如果“牛歡喜”低俗,雲丹醬又如何?
爲什麽本土人吃牛雜又自然不過?
最讓人討厭的事情,莫過於一個你覺得笨的人覺得你笨。
電影正正透過低俗的港人也受不了內地的低俗,來雙重貶低大陸。
這也是彭導萬試萬靈的把戲,奇怪的只是內地人竟然也甘之如飴。
這部電影一點都不低俗,它展示低俗只是爲了證明自己抗拒低俗。
電影開始時刻意標榜自己政治不正確,其實內容絕對正確。
在本土,親共才是政治不正確、不反蝗才是政治不正確、不反國教才政治不正確、嚴肅思考才政治不正確。
聰明如彭導,又怎會不知道這些?
這樣吧,我建議彭導到非洲某土著部落拍部《低俗喜劇2》,盡情恥笑那些袒胸露背、飲食喜好與本土不一樣的土著。
這樣的“政治不正確”,想必本土也會繼續覺得很有趣。
有的人,离了婚,讲粗口,凡事还有度;有的人,讲粗口,和驴交往,过了火,更过火的是还要逼别人与驴交往。
暴龙哥是真低俗,欺负人是真低俗,有时候人是荒唐透顶。
展现人的低俗和荒唐,即是喜剧,低俗和荒唐的喜剧有笑,没有泪。
黑暗,阴郁,下贱,愚蠢,这类题材都可以成为低俗喜剧的题材。
彭浩翔的片尾是非常精彩的,2001太空漫游的配乐配上杜汶泽同椅子的“互动”,充满了喜剧效果,很好笑。
无论从思想定位、人物设定还是故事主题来说,《低俗喜剧》都是一部暧昧的电影。
它既标榜“政治不正确”,又占尽香港政治风气的好处;既塑造三级片监制的形象,又赋予其绅士般的言行;在主题方面,更是多线并行,难以定夺。
反复揣摩,我依然觉得这片子定位不准,人设偏激,深度不足,整部片子倒更像是导演彭浩翔拍腻了雅俗共赏电影后的急转弯:好比是正襟危坐了一整节课后与前后桌做的小动作,只说自己人听得懂的话,对局外人不负任何责任。
1.定位——政治不正确?
正如所有主创宣扬的,《低俗喜剧》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香港本土电影,字幕都无法翻成普通话,其喜剧因素大多包含在对白当中。
作为听不懂粤语的观众,如果想要评价其作为一部喜剧成功与否,必然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不妨聚焦在“低俗”二字。
第一场戏还未开始,导演的态度就已经十分明确了。
“内容充满不雅用语,成人题材,政治不正确,情色描写……”,甚至非常形式主义地给了十秒“缓冲时间”用以离场。
这是影片的第一个噱头——设身处地地想,作为买票进场的观众,不可能因为片头几句话就灰溜溜地离场吧?
那片头的几分钟不等于白说吗?
其实不然。
彭浩翔要求在场的观众先接受“情色”、“政治不正确”这些概念,再去看他的电影。
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了彭浩翔眼中香港本土电影核心元素之一,即低俗。
电影标榜自己“政治不正确”,事实上又处处以香港本土电影做宣传,占尽了“政治正确”的便宜。
然而这种“香港本土化”,在我看来只是彭浩翔眼中的的本土,它既不能取代《桃姐》中港片独有的温情模式,亦不能否认《天水围的日与夜》代表的行云流水的叙事方式,甚至没有《麦兜》系列的雅俗共赏。
标榜自己“政治不正确”,戏里戏外都打着低俗这张底牌;事实上又政治“极其正确”,借哄抢奶粉、广西老板等形象迎合港民一个世纪以来的优越感——这样一种分明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保障了《低俗喜剧》的票房,使其在合拍片的潮流中显得技高一筹。
但正如内地电影市场一样,票房高可以代表好宣传,好噱头,好渠道,代表片子完美地迎合了社会风气,却无法等同于好电影,更称不上经典之作了。
2.人设——走出体制,还是自欺欺人?
片中的人物设定颇具讽刺意味。
杜汶泽饰演的杜惠彰,虽作为三级片监制为一些人所不齿,但在访谈开始前早早到场,尽显“绅士风度”;反倒是 “高尚学府”的教授与同学姗姗来迟,相形见绌。
教授只会凯凯而谈,又言外面“风大雨大”,实际上没有做事的魄力——相比较之下,杜惠彰这样一名拖欠赡养费,潜规则女艺人的监制,竟然成功地被衬托出一丝高尚的、英雄般的气息。
现在我们所接触的港片,早就不再有早期黑白分明、非善即恶的人物设定了。
像《无间道》这样充满情感纠葛、一言难尽的人物设定成为主流,小人物崭露头角,电影的主角越来越生活化,去英雄化。
与许多新人导演一样,彭浩翔的很少让已经受到社会认可的角色做主角。
他偏爱那些游走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生活邋遢又算过得去的小人物。
而田蕊妮饰演的大律师前妻,则是影片所不齿的那类“高尚”人群的代表。
他们渴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对自己百般苛刻,更对孩子有极大的期望。
放到大陆即“根正苗红”,政治绝对正确,绝不逾越体制一丝一毫。
不过我想,为人父母的,大多数属于前妻的类型;身为儿女的,到头来能理解父母的严厉。
如果真像监制那样过着无法对自己担负责任的生活,那就根本称不上“反体制”了——他是被体制所抛弃者,哪有“反”的资格呢。
有时候,主角设定戏谑过头,难免有剑走偏锋的嫌疑。
为了“反体制”而“反体制”,就像为了低俗而低俗一样,走不出愤世嫉俗的小圈子,难免使原本无限的才华在有限的作茧自缚中窒息。
3.情节——节奏紧凑,深度欠佳纵观整个故事脉络,人物较多,能够做到每个人物第一场戏就交代其个性、经历等等,基本没有浪费镜头,使得影片的节奏相对紧凑。
男主与前妻、现女友错综复杂的爱情,同女儿的亲情,以及“臭味相投”的哥们义气等等,使得片子充斥着情感纠葛,很能够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情节上讲,一环扣一环,多条感情线同时发展,尤其是最后监制拯救影片的桥段足够精彩,将虚幻的电影故事同现实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
当然,导演却不是义务工,拍片子的目的不在真真正正展现监制的工作。
片子缺点深度,又或者说,其内容除了让观众过把瘾之外,随之带来的不适感也使得可能存在的深层意义无法得到挖掘。
除了深度难以挖掘,片子直到结束也没有完完整整讲清楚一件事,更没有一个主题。
留给杜惠彰这个人物形象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若旨在探讨亲情,杜惠彰最终到底有没有支付赡养费呢?
别说为孩子尽这点义务与亲情没有关系。
监制工作方面,关注焦点似乎都在非专业领域,到头来没有讲清楚许多细节,无法作为片子的主题看待。
爱情吗?
杜惠彰与嫩模女友一开始只是露水情缘,各取所需,拿这样没有说服力的情节支撑主题,恐怕观众也不会买账……最好的答案,应当说,导演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说清楚什么。
这部主打香港市场的电影,票房高得惊人,大多数人看过笑过也就算了。
不妨把他看做导演和小部分人的默契游戏吧——就像片中杜惠彰说的:电影拍得便宜点,少点钱做宣传,少点人欣赏,不就少点吗。
我都拍过《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这些电影满足你们了,《低俗喜剧》就当是我和自己人拍着玩玩,观众也别太为我担心。
话说回来,你们不也觉得《撒娇女人最好命》挺好看的吗?
以上专业课小评 搬过来。
一如既往的彭导风格。
他的叙事风格一向都是非传统,这部也是。
整个故事说穿了也是极其的简单。
虽然看过他的几部作品,对他的“三俗”也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一部的大尺度给吓了一跳。
看的字幕翻译很给力,把各种原汁原味都翻译了出来,让人嗔目结舌。
不知道为何豆瓣评分如此之低。
虽然这一部笑点大多是低俗点,但毕竟还是有笑点,评分七点几才算是正常吧。
最后我就知道一定有彩蛋!!
亮瞎了我的眼……
监制在我大陆人听来,特别想港仔港仔充当大陆与世界的桥梁作用,起着阴毛的作用缓冲资本与资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并协调各方利益港人学生问学了4年就为了做一撮阴毛,老师回答还有文凭,估计这就和有证件证明自己至少还是香港人一样然后就是大陆学生的问题了,感觉观点大致是,港人把自己说的那么好,自己在里面又有什么损失里面应该也隐晦的批评了在港的年轻人,觉得他们玩世不恭,不努力工作,老是钻法律公司的空子为了保障自己不努力,相应的香港教育也出现了问题。
在广西发生的那些事,夸张表达了港人与大陆之间的文化差异、金钱、利益上的纠葛
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我曾经是个一直做电影梦的骚年,顶着一百万分的困意在大学宿舍夜夜啃食八部半穆赫兰道樱桃滋味,也在公车上颠簸的用小本嗖嗖的记录伟大的小灵感,甚至买DVD没钱吃饭,拒绝谈论商业大片儿,精神洁癖般的装着文艺电影拯救人类灵魂的逼。
这就跟高中把摇滚乐当神佛供奉的时候俩人凑一个月午饭钱买把贝斯搞乐队时的热忱一样。
后来,我以极大的小聪明曲线把持着自己的音乐幻梦。
电影则成了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爱好——而且只限于看。
当我无数次的被段子喜剧和类型煽情的片段搞得像神经病一样一会哭一会笑之后我也曾经揉揉肚子擦干眼泪写上两句臭不要脸的恶评。
总体感觉,跟爽完了点根烟开始指手画脚的嫖客无异。
所以有时候我也开始反思,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
电影早已拯救不了我的灵魂了,文学也不能音乐也不能——钱也不能。
因为我根本不需要被拯救,当个堂堂正正的屌丝有怎样的不可以呢?
无非是一场秀,你期待什么,他表演什么,有没有共识,有没有惊喜,这就是整件事情。
我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看他在残障的可怜人身上再踏上两脚也喜欢听郭德纲,听他对够不着的权贵背后吐两口浓痰周立波也不错,就是人恶心了点儿。
恶心就恶心吧,网上免费下载,无非耽误了个把刷微薄的功夫,时不时笑上一下,跟人聊天多个谈资,已经是赚到了。
当然对于一个曾经洁癖过的人,干净的马桶总是让人大便顺畅。
我也希望一直能够享受视觉奇观、体验想象力爆炸、摸索智力竞技、或者是瓷瓷实实的升华一下情怀。
但是不需要也不能够次次高潮。
你会留恋一个床技极佳的炮友,当然不是因为她和你惊天动地的爱过。
风尘虽不及风情高尚,但甩手而去的畅快人人都在心里意淫过。
电影在我心里早就没了“神圣”这标签,我更愿意把他当成酒肉兄弟。
他招我即来,我挥他便去,醉到深处偶吐衷肠,那一时的惊天动地也不会真的成就八拜之交。
电影当然仍是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艺术品,遇到心仪已久的好片我会翘首以盼沐浴焚香,结束之后伴着音乐过完根本看不懂的卡斯走入黑场,虔诚的像拥抱着心中女神。
但他也可以是逗你乐的段子、让你骂的婊子。
怎么你还指望他真的爱你?
咳咳,好像还没提一句关于此片。
为了更好的娱乐自己,我必须得把导演梗抓到所以我下了2个不同版本的字幕对比看,再加上对粤语的一点点理解和想象也许大概应该是基本掌握了片子想说的精髓。
所以,我被狠狠的逗乐了。
甚至在杜汶泽电话留言说决不放弃女儿的时候我还感动了甚至我觉的爆炸妹真美好很想试试爆炸糖也可以来盘牛欢喜至于驴大嫂那还是算了我在笑赵本山的时候丝毫不觉得自己也是个屌丝在笑周立波的时候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硬盘所以看彭浩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香港人也担心奶粉被内地人抢光、觉得吃牛逼操驴子很变态广西人很土鳖粤语粗口很有文化对此,我表示没有鸿沟,可能也没有尊严吧。
但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导演当然会选择观众,如果你想体验一场电影的愉悦,你完全可以成为那个目标受众。
当然你会说这是走狗意识,缺少观众的良知?
但是我相信人都辨别美丑的能力,选择属于你的智力范围和接受下限的作品,这是一个观众的基本素质,你不是傻子,你收拾好心情等待的是别人的取悦而不是羞辱或者嘲弄。
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态度而且笑完之后,我还感慨杜汶泽的文艺气质、邵音音的宝刀不老、雷宇扬的CULT气场、陈静的骚纯相依以及郑中基戏可以收一收和薛凯琪不化妆真屌丝……至于什么叙事方式结构线条镜头语言什么,摊摊手忘了他吧。
这些,足矣。
请问:您是有多不快乐,才忍心再一次而有一次的拒绝被取悦?
这可不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我不关心什么粗口不粗口的问题,只关注电影好不好看,有没有吸引我一直想看下去的兴趣,这部电影就有这个能力,好笑,有趣,让人想一口气看到底,看这样的喜剧片比《志明与春娇》更对我胃口。。。
如此香港电影市场下能够出一部这样丝毫不考虑内地市场,而且还能保持一定水准的电影,就必须得给个推荐了。。。
只低俗,不喜剧。肥彭最差。
据说只用了十来天就拍完了,片子本身一般般,杜汶泽捧不起,一干2-3线演员也没亮点
20120928京上小火车畔,中秋放假前两天。京上秋色正好。
好无聊 完全没笑点
爆炸嘴........
低俗,真的非常非常低俗;喜剧,假得可以可以一笑;《低俗喜剧》这样的段子会有些喜欢如此恶趣味的观众喜欢,但于我来说却有些过了。(一颗星献给影片有创意的开场,挺挺给力,于我。)
好想指责肥彭啊
只见低俗不够喜剧,彭浩翔也不过是香港冯小刚,被重复自己给爆出翔来;照这姿势发展下去,杜汶泽成不了葛优周星驰,先成波拉特了。大奶妹除了奶一无所有,导演年轻时一定经常打飞机和被口爆——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还算好玩
俗的不彻底嘛,可能这就是国人的底线,凯文·史密斯早就操过驴了;彭浩翔有强烈的黄片女主角情节~
一看就知道是彭浩翔的手笔~单从结尾来看是喜剧,但其实都是他应得的~要坚持,别管别人说什么,坚持自己~~
真心很低俗。故事有点猎奇比起彭浩翔以前那些人物神奇剧情囧怪的片子来说这部低俗喜剧就真的比较低级了。某些台词还比较有意思但是总体比较失望。
居然很多次差点哭了……
看港片,肥彭好,学姿势,他教你。
整个电影我居然就愣是没有笑⋯⋯感觉胖彭确实有点江郎才尽⋯⋯
臭狗屎
有夠低俗 不夠精彩
还是港片欢乐多...虽然恶俗了点。
什么时候进入了比低俗的时代?
果然很低俗,偶尔看看还有所惊喜,看多了顿觉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