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故事即使没有看过,也确实是听了不少,还原成真人版,也还是挺不错的,灰姑娘那件蓝色的礼裙和水晶鞋,也真的是漂亮极了。
电影里有好多的台词也说的真是蛮有道理的,像正常不一定代表正确,坚定坚强,善良仁慈,就可以战胜一切,牛奶等等的都不算什么,kindbess makes it everthing……善良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儿魔法去支持……
这算是把灰姑娘的童话故事还原的很好的,只不过灰姑娘和他的样子不是特别喜欢。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Strong 演唱:Sonna Rele《Cinderella灰姑娘》OSTIn a perfect storybook在完美的故事中The world is brave and good 世界美妙又英勇A hero takes your hand 英雄牵起你的手A sweet love will follow 甜蜜爱情在等候But life's a different game但生活与此不同 The sorrow and the pain充满哀愁和伤痛Only you can change your world tomorrow 只能靠自己消除明日之忧Let your smile light up the sky 用你的微笑点亮天空Keep your spirit soaring high让你的心灵飞入苍穹 Trust in your heart坚守信念And your sun shines forever and ever 你的阳光闪烁永远Hold fast to kindness保持善良Your light shines forever and ever 你的光芒永不褪变I believe in you and me 相信我们自己We are strong我们的坚强之心 When 'once upon a time' “曾经”的字眼In stories and in rhyme 在故事里出现A moment you can shine and wear your own crown 预示着你即将加冕Be the one that rescues you 自我拯救终将实现Through the clouds, you'll see the blue 穿过乌云就会看见蓝天Trust in your heart坚守信念And your sun shines forever and ever 你的阳光闪烁永远Hold fast to kindness保持善良Your light shines forever and ever 你的光芒永不褪变I believe in you and me 相信我们自己We are strong我们的坚强之心 A bird all alone on the wind 鸟儿在风中孤独飞翔Can still be strong and sing 依然能坚强地歌唱 Trust in your heart坚守信念And your sun shines forever and ever 你的阳光闪烁永远Hold fast to kindness保持善良Your light shines forever and ever 你的光芒永不褪变I believe in you and me 相信我们自己We are strong我们的坚强之心
灰姑娘,作为一个被全球人民所熟知的童话故事,我原以为我对她的电影版是毫无兴趣的,毕竟剧情很熟,插画看过不少,在游乐园和商圈经常看到主角的模型,剧情也没什么可以用特效发挥的大场面来吸引眼球,然而令我惊讶的是,我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而且还看的津津有味,同行的友人也是如此。
剧情大家都很熟,就是讲一个小姑娘被继母和继母的两个女儿各种欺负虐待,却依然善良纯洁高尚宽容,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和王子在一起的故事。
影片中凸显了几次辛德瑞拉她妈妈教导她的话,善良高尚宽容,之后辛德瑞拉果然获得了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说,片中想要表现的就是,善有善报?
从灰姑娘和王子悬殊的身份来看,这又似乎是一场观众朋友喜闻乐见的屌丝逆袭的戏码,即使辛德瑞拉家之前有什么贵族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和王子结婚也可说是高攀,毕竟片中体现了很多次,王子的对象必须是公主。
更何况自她父亲去世后,家里不论是权势地位还是金钱人脉,都一落千丈,能跟王子结婚更是希望渺茫。
然而王子一见钟情,爱上了她。
那么所有的困难和阶级差距,都是纸糊的。
最终他们还是在一起了。
但如果观众就这样认为善就有善报,屌丝就可以逆袭,那就大错特错了。
辛德瑞拉确实善良,但是,她不止是善良,片中辛德瑞拉表现出来的勤劳、聪慧、爱心、果决、勇敢、包容等品质,无一不是“有善报”和“能逆袭”的先决条件之一,包括运气和美貌,也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条件。
否则,善良的人无数,屌丝也无数,王子遇到的人也很多,凭什么轮到你逆袭?
如果她善良但是愚蠢,如果她善良但是懦弱,如果她善良但是懒惰,如果她善良但是丑陋,如果她善良但是没有仙女教母,如果她善良但是一直遇不到王子,她还会逆袭吗?
成年人看童话电影,已经无法被这些故事所感动,除了情怀和记忆之外,挖掘电影潜在内涵,或者自动补全逻辑缺失,已是常态。
回归本片,童话电影想成功,绚丽的画面不可少,本片最大看点私以为是仙女教母变南瓜车公主裙之时,以及舞会现场,每位观众都会期待变装之后的美貌,以及震慑全场的那种打脸的爽感,男男女女大人小孩看的都很专注,虽然个人认为辛德瑞拉容貌并不出众,但是也不违和,起码比她那两个被丑化的毫不掩饰的姐姐好多了。
另外想吐槽一下束腰和裙撑,幸好现在不流行了,不然对女性是多大的折磨!
辛德瑞拉的继母,出场的时候真像老巫婆,本片真是毫不掩饰对继母和两姐妹的各种丑化。
因为童年记忆和看得挺愉快加成,三星吧。
给这部片子刷一个五分好评。
我要称赞的首先就是配乐。
lz对片子配乐还是蛮重视的(即使配的恰当,但不是原创也会稍稍鄙视一下)整部片子背景音乐非常连贯,以至于美丽的画面让我眼睛没有闲下来的同时,耳朵也被喂得饱饱的。
印象很深的是,她在继母那里受到了委屈,愤然骑马去森林散心那里的配乐衔接。
真的是心情一直被背景音乐带着的感觉啊!
爽到不行啊!
真的感觉自己就是灰姑娘啊!
她受委屈我竟然也委屈的不行,她遇到了王子我竟然也激动的不行。
好的配乐真的是能直入人的心田,甚至带动观众的喜怒哀乐。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段子——问:江湖上是怎么辨别杀气的。
答:靠背景音乐。
再次赞一下配乐!
让我有看3D的feel!
然后就是画面啦。
很精致的画面,和小时候童话书里的一模一样。
小老鼠,南瓜车,水晶鞋,漂亮的裙子。
真的感觉很幸福,就像躲在妈妈的怀里听故事一样。
太好了,不会担心被改编,突然蹦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什么一句话毁掉小清新毁童年之类的。
对,灰姑娘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女孩出生-超级美丽-幸福成长-妈妈离世-爸取后妈-爸爸离世-后妈虐待-遇见王子-被阻赴宴-仙女帮忙-惊艳全场-匆忙离开-遗留鞋子-全城寻找-终成眷属但即使这整个故事我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你还是会去看,还是会期待,还是会有很多女孩愿意相信。
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这个心好累的时代我们被太多的东西左右,我们被训练得甚至已经不会直线思考。
如果一个故事的结尾被提前猜到,那么这一定是一个烂故事。
好的故事要离奇,要出乎意料,要百转千回。
所以,你说我们累么?
直到,新闻,这个本来就以事件真实再现为主的产品被要求必须加上猎奇性、色情等内容才能夺人眼球时,我真的觉得好累。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女孩不抛弃身患癌症的男友,在病房举行了婚礼。
然后下面的评论说,男医生好帅,是不是等男友去世了女孩就和男医生好了。
还有的说,男孩一定很有钱,这样他死后财产都归女孩了。
我真的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的脑洞越来越大?
是看不得别人幸福,还是压根就不相信幸福?
难道我们连接受一个最简单的幸福结局的能力都丧失了么?
我慢慢发现,随着年龄的长大,心上面加的砝码也越来越多,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身不由己。
小的时候我喜欢把糖给喜欢的小男孩,我就会去给,我不在乎他家境好不好,不在乎他会不会还给我一颗糖,也不在乎是否别的小朋友会不高兴。
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直截了当的思想,真的只有我们的童年和童话里才有。
所以,我们爱上了《灰姑娘》这样纯粹的美好和简单。
去相信爱和真,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善良和美好的。
如果因为偶然的一次伤害而关上了相信美的窗子,真的太可惜了。
哎呀,我的仙女教母在哪里呢?
p.s 我希望在我的婚礼上,也能穿着那样一条美丽的裙子,和心爱的人一起跳一支舞。
文/ 五乔自打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以来,好莱坞正在以平均一年一部的速度,翻拍真人版的迪士尼公主电影。
刚刚上映的《灰姑娘》是这一系列的最新作品,明年即将推出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则表明这股公主电影翻拍浪潮还远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与前几年白雪公主电影《魔镜魔镜》(还有风格诡谲的《白雪公主和猎人》)、去年上映的《沉睡魔咒》和《拜访森林》比起来,新版《灰姑娘》格外忠于原著(此处“原著”指1950年的迪士尼同名动画片)。
存心想要剧透都没什么好透的,故事情节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甚至电影中诸多细节的处理都和动画片如出一辙。
比如灰姑娘的好朋友还是几只小耗子,最胖的那一只仍然叫GusGus;仙女教母念的还是同一句咒语;就连灰姑娘的服饰,都和动画片中的色彩质地高度雷同(后妈的服饰倒是时尚时尚更时尚了)。
此外,南瓜变马车、老鼠变白马、只看脚不认脸的王子,一样都不少,一样也没多。
在这个时代,观众早就习惯了美丽的公主被史莱克亲一口就变回丑八怪,所以当你看到一个金发碧眼、心地善良的小姑娘找到王子,陷入了真爱时,反而会忍不住想:好了,剧情马上就要反转了吧?
结果《灰姑娘》硬是将这个古老的童话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完了,没有剧情陷阱、没有角色变脸,甚至连一点点反讽的意味都嗅不到。
不得不说,在这个所谓“解构经典”大行其道的年头,《灰姑娘》的“忠诚”显得十分特别,甚至可以说难能可贵。
毕竟你想把一个观众烂熟于心的故事按照原样讲出来,又要让观众有兴趣听完,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
片中的英式历史剧风格,佐以梦幻的视效,最关键的是,对浪漫氛围的强烈铺垫和营造,都将童话故事最重要的特质——无脑化的纯真和理想化的美好,极好的表现了出来。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除去片中仙女教母变戏法的一场戏,影片对”魔幻“的运用是克制的,即使是那几只善解人意的耗子,拟人化的程度也远远低于原著。
而这一点,又将这童话故事讲得有几分可信。
不过毕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童话故事中固有的角色定式,已经被人戳了几十年脊梁骨,影片将这些刻板印象忠实呈现,这种行为本身就伴随着风险。
Anthony Lane发表在《纽约客》的文章中指出了很有意思的一点,片中分别饰演灰姑娘、魔法教母和灰姑娘亲妈的三位演员,都为了影片将深色的头发染成了金色,而真正的金发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却为了后妈的角色将头发染成了橘红色,这有必要吗?
从去年底《灰姑娘》的预告片露面起,网络上就充斥着关于灰姑娘腰围的大讨论:到底片中灰姑娘的小蛮腰是不是靠着特效处理出来的?
人们对影片的反应说明,某些曾经流行一时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好卖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公主电影们,这边厢巩固着好女人的角色定义,那边厢却也在瓦解着关于坏女人的定式。
在这一大波的公主翻拍电影中,都毫无例外加重了对反派的刻画,而这些反派恰好都是女人。
从《魔镜魔镜》中的茱莉亚・罗伯茨,《白雪公主和猎人》中的查理兹・塞隆,到《沉睡魔咒》中的安吉丽娜・茱莉,《拜访森林》中的老女巫梅里尔・斯特里普,到现如今《灰姑娘》中的凯特・布兰切特。
这些演员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拿过奥斯卡,全都是好莱坞最有分量的A-list明星。
单单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着:这是好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这是后妈们的美好时代。
这些翻拍的电影,与其叫做“公主电影”,不如称作“坏女人电影“。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着实是一个“坏”的时代。
现在的影视剧作品中,“反英雄”正在成为热门,从前几年大热的《绝命毒师》到如今备受追捧的《纸牌屋》,影视剧正在试图翻转主角/反派的定义,甚至从传统意义的反派视角出发组织故事。
后妈们的美好时代不过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
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童话毕竟有它内在的原理不容随意篡改。
其实大多数人打心眼儿里并不希望看到公主学坏——即使他们明知道现实中不会有那么完美的人——这也许源自人性中普遍的善良。
所以这些新版公主电影纷纷打起了改造反派的主意。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去年上映的《沉睡魔咒》,坏心眼的教母竟然成了”好人“,睡美人她爹反而成了罪魁祸首。
即使是在“保守”的《灰姑娘》中,好人还是那么好看,可后妈却也美艳了起来。
虽然影片将焦点留给了灰姑娘,可后妈的每一次出场都将风头占尽。
就连两个洋相百出的女儿,也不再像动画片中那么丑陋恶毒。
人物性格上,灰姑娘虽然还是那么善解人意,却也加进了一点自我认知上的挣扎;后妈也不再是坏得无情无理。
影片甚至安排了一处情节,暗示后妈的生活也有难处,后妈也哭过笑过爱过。
也许有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认为《灰姑娘》简直就是历史开倒车。
不过考虑这样一个事实:曾经因害怕损害公众形象,而被一线明星嫌弃的坏女人角色,现如今成了奥斯卡影后才有资格享有的专权。
这难道不是很好的说明,大众思维还是悄然发生了变化?
伍迪・艾伦说过,看完《白雪公主》,大家都爱上了白雪,只有他爱上了后妈。
我猜到现如今,这话应该反过来说了吧:难道有人看完《灰姑娘》不喜欢后妈的吗?!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看的节目叫《正大综艺》,里面有个女主播做着至今为止令我最为羡慕的工作——在世界各地吃喝玩乐还有人跟拍,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想要去看一看这世界的种子。
印象更深的是,每次的节目播完之后,会放一部译制片。
有一阵子,放的是童话的改编真人版,我记得放过的有《阿拉丁神灯》、《海的女儿》,小人鱼化身为泡沫的时候,真是心都要碎了。
我长大之后,曾经在网上努力搜索过当年这些令我难忘的译制片,很想印证一下它们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看,可惜没有找到过。
以童话的阅读作为人生启蒙的人,不管长大后明白了多少背后的故事,最初那个美好的印象都强烈影响过我的整个价值观。
这一部真人版本的《灰姑娘》,竟然拍得如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译制片一模一样——没有衍生的解读,没有不必要的想象,就算增加了后母的戏份,也完全是在原故事的允许范围内的合理演绎。
这些真人版童话有一个统一的气场,都略带夸张和幽默,但又很温暖,里面的每个人物即便是恶人也让人讨厌不起来(看那对夸张的姐妹),而好人则令人毫不怀疑,就是百分之百的好人。
你不会去想,王子和公主结婚之后王子会不会心生二心,丝毫不会怀疑面目和善的老父亲最后支持儿子的选择,你相信善良的灰姑娘就是会原谅后母,而所有的梦幻铺陈都是为了推出最后那个大家早就料到的happy ending。
没有意外,没有旁支,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皆大欢喜。
和我一起看片子的姑娘对这个故事吐槽不已,她说王子是个笨蛋,灰姑娘是个有心机的绿茶婊,而整个故事就是个幼稚的平面,适合她三岁的小孩来看。
可是如果让你重温童年时的那个梦幻故事,给你一个半小时的小小催眠,不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吗?
整部片子拍得非常美,音乐、布景、服装,尽可能还原小时候我们看这个童话时那种梦幻感——片中灰姑娘被王子挽住腰肢翩翩起舞的那段,真是配得上“美好”二字。
总之就是我觉得还蛮好看的,至于是不是情节过于脑残幼稚什么的,who cares谁还不知道灰姑娘是个怎样的故事吗?
公众微信号:苏格拉底很闲
其实故事还是小时候所熟悉的那个故事,灰姑娘还是那个被继母和继姐欺负的可怜女孩,但是仍旧怀着善良和勇气向前走的姑娘。
也是那个因为善良而乘坐着南瓜🎃马车去参加舞会的漂亮姑娘。
不过和童话故事不一样的是,王子先爱上的就是普通平凡出身的灰姑娘,而不是被魔法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灰姑娘。
PS.灰姑娘真的很漂亮。
没人会有争议,灰姑娘2015版极其忠于原著,这是创作团队的自主选择,并因此承担了由此而来的所有正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是,没有悬念的剧情被一部分人诟病,原著中不可改变的主线剧情被纷纷吐槽成:“为什么灰姑娘不反抗?
”“为什么水晶鞋不消失?
”“为什么王子会爱上灰姑娘?
”“为什么认鞋不认脸?
”凡是以原著剧情评论吐槽者,一言以蔽之,可谓没有童年。
一个古老的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故事,不强求每个人都喜欢,但也请保持尊重。
时光流转,当你变成一颗恒河沙消失于时间中,这故事还会在。
用一己傲慢去鄙视全人类的传奇,真是可笑。
灰姑娘电影团队在尊重这个古老故事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将其编圆,以符合当代人的观念。
比起改编,近乎于同人再创作。
我是做过这种事情的,深知其中不易,对于团队满满的诚意与用心,我能体会到。
尽管讲述的是一个童话故事,但他们尊敬所有观众的智商,哪怕看似目标受众大多是12岁以下的孩子。
因此他们成功了。
以诚意面对观众,观众就会以诚意回馈。
灰姑娘2015,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想要的。
孩子们炫目于特效,少年们感动于爱情,成人则看到了平等、自立、坚强、自由、坚持自我。
这些人们已经说得太多,我不赘言。
我只想说:这是一部多么美的电影啊!
美是具有力量的。
不仅是视觉的美,也包括理性所感知的人性之美。
当灰姑娘转开蓝裙子,当圆舞曲舞步徘徊,当水晶鞋被王子捧起,影院里传来人们此起彼伏的感叹声。
那是最直接的感官享受,是视觉团队创作出的了不起的美。
而当灰姑娘选择隐忍与坚强,选择宽恕与勇敢,当王子友善地对待一个陌生乡下姑娘,当最终爱情战胜权力。
我们看到的,是创作团队分享的信念之美。
这些美丽的事物。
它们真的很脆弱,只能存活于童话故事中,否则便会让人觉得不可相信。
当我们看到这美丽,看到创作团队竭尽努力,去塑造这脆弱的美,哪怕知道它不会在现实中留存太久,我们难道不该感到感激?
令人安慰的是,哪怕这美丽如此的脆弱,也能够穿越时光,一直传递下去,这种美,具有柔弱但无比坚韧的力量。
今夜,我愿变回孩子,赞颂它。
撕逼的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31845/?start=100#comments-----------公主果然很难懂的分割线----------法语佩罗原版:http://www.buvard.org/editions/catalogue/index.php?o=14 (那时候还叫《小小鼠皮舞鞋》) 配音阅读版:http://clpav.fr/lecture-cendrillon.htm(这时候就叫《小小玻璃舞鞋》了) 德语格林兄弟版:http://gutenberg.spiegel.de/buch/-6248/16 (德语我不是那么来塞,配音阅读版的恕我无能)网页打不开请翻墙。
法语或者德语有障碍的,请使用google机器人翻成英语。
上不了google还是请翻墙围观过其他版本的同学们欢迎分享。
当然也欢迎平行宇宙来的朋友们分享传说中跟这部电影一模一样的「完全还原」的格林版本。
德语我虽然是很勉强,但硬着头皮还能读下来……罢。
-------楼主现在知道公主乃真·宇宙大杀器的分割线------熟悉的豆友都知道我是不爱删回复的(除非遇到问候家人这种极品行径)。
主要是给后来围观的同学们留下一个完整的「参观轨迹」。
在我诚恳地表达了「请务必保留你的回复」以及「我真的不需要你道歉」这样的意愿之后,某位公主以迅雷之势删除了自己的回复并强行道歉。
(或许还有其他公主也删了回复,我倒是没有精力去check了)公主果然是很难懂呵。
好在程序猿能在电脑里找到历史记录,并为好奇的围观群众「还原」现场。
想要看到「比正文更好看的回复」,请戳:http://photo.weibo.com/2117887154/photos/detail/photo_id/3828306393889180/album_id/3828306209335968-----------回复比正文更好看系列-----------请围观者默默观赏就好,不要轻易投喂。
「每个人都爱吃花」,那只是个传说。
姐属性为人,但从小就不爱吃花菜类似的东西。
芹菜、菠菜、芦笋,这些主打茎的才是我的植物纤维来源。
对于各路甘蓝的变种……却是一直心存「你们明明长得像花,干嘛冒充自己是菜」大不解。
特别是传统被称为「菜花」的那种,光是外形就分分钟要引起密集恐惧症发作啊。
至于西兰花……嗯哼以上。
爱吃花菜的同学们,感受到楼主满满的优越感和恶意了么。
(# ̄□ ̄)o―∈‥oo━━━━━━━☆ ------------正文开始-------------「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公主梦」,那只是个传说。
姐生理为女,但从来没有过公主梦。
《彼得潘》《长袜子皮皮》《骑鹅历险记》《大盗贼》《穿靴子的猫》和《狐狸列娜》才是我的床头故事。
对于各路公主们……却是一直心存「你们到底,是在想什么」的大不解,特别是人鱼公主(单相思不遂就是自己活该倒霉催的,到底有什么立场去放对方的血,然后因为没有杀害对方而自觉伟大牺牲的地方,简直是从来没有懂过)要说有任何一位公主曾赢得过我的尊敬,那就是驴皮公主。
为了躲避生父的乱伦要求,这位公主,虽然有神仙教母的帮助,至少是智谋百出、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百折不回,最后必须来个王子才能逃出火海,那也只能是时代的错了。
至于灰姑娘……嗯哼。
这个故事最早起自斯波特拉(的脑补)。
主角倒不是玛丽苏,而是天使赠予的一双鞋子。
根据《历史》作者的说法,法老孟卡拉最终在Naucratis找到了这双尺寸大小极其吊诡的鞋子的女主人,娶之为妻。
是以,在其死后,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才建于此城。
这个故事口耳相传几个世纪之后,在欧洲有了两个流行版本。
一个是德国的格林兄弟版,一个是法国的夏尔·佩罗版。
不给群众戴表,但姐在前·幼儿园时期听到的是个remix版。
格林兄弟版里有「穿着烙红的铁鞋跳舞」的桥段,佩罗版里以「原谅继母及其女儿」结局。
佩罗版里有「午夜过后,一切魔法都会消失」的桥段,格林版里并无此一说。
要说活跃时期,其实佩罗更早。
但是纠于民族文化传统各方面的因素,同一个民俗故事(比如《睡美人》),在格林版里总是更倾向于中世纪风格的罪与罚,佩罗则相对要文艺青年些。
在佩罗版里,灰姑娘穿的并不是「玻璃鞋」(我朝不知何故一般翻译成「水晶鞋」)。
高跟鞋这一在16世纪发起的产物,在佩罗时代已经式微,况且以当时代的技术,高跟鞋是怎么也不可能穿着「跳一整晚的舞」——更何况是玻璃制的!
那时穿去舞会的舞鞋,相当于现在的「居家鞋」,以轻便、软适、合脚,为主要诉求。
因此,在原始佩罗版里,灰姑娘穿的是「灰鼠毛软鞋」(pantoufles de vair)而不是玻璃(verre)。
这解释了午夜后一切都恢复原状,唯独鞋子没有变的缘由——这种舞鞋属于「日常用品」,不像南瓜马车、白鹅车夫、金银线织成的舞衣等等非魔法不能实现的奢侈品。
以及「全国上下没有一个姑娘能将鞋子穿合脚」的bug(软鞋vs硬鞋,你就是有一个脚趾长出来也显眼)此外,仙德瑞拉(Cinderella)中的cinder其字面解读是「柴火燃烧完备后的遗留」,相对的意义是炭——柴火未燃烧完备后的遗留。
用这个词给人取诨名,实际上有人格侮辱的意思——内涵义「约炮者不拒的妹子」。
现代通行的灰姑娘故事中和了格林版和佩罗版——保有午夜魔法消失的桥段,删去穿烙红的铁鞋至死的结局,并将鞋子的材质设定为「玻璃」。
迪斯尼1950年的动画也是采用了这个流行本。
只是在神仙教母如何施展魔法的过程上有过跳略。
这个是「宗教正确」的问题。
「神仙教母」是个很「异教徒」性质的职业,在天主教国家,相当于「女巫」。
对比其他童话,《白雪公主》里皇后是后母同时也是女巫(魔镜、毒苹果),《长发公主》基本同款(女巫也可以算养母),《韩塞尔与葛雷特》里的大反派既有后母也有女巫(糖果屋),《睡美人》是好女巫vs坏女巫。
但是《灰姑娘》里的反派是后母(正常人类),而正派却是女巫……女巫的技能是「魔法」(相当于我国文化的「障眼法」),属于「欺骗」技能(只有上帝才能把水真的变成酒)。
全方位地以赞叹的态度去展示辛德瑞拉的神仙教母如何变马车变白马变车夫,至少在50年代,是个比较犯险的举动。
在21世纪重拍此片,美国人民的思想终于解放了,加上高科技加持,迪斯尼好歹弥补了这个遗憾。
这个电影版,将故事嫁接到了茜茜公主的传奇上。
虽然王子马靴紧身裤的造型不符合当时欧洲大陆的流行(呼叫达西先生),但是束腰大篷裙和室内装饰的细节,让整个故事的「时代」性有着落,从而令得「玻璃鞋」和「麻雀变凤凰」的桥段更具真实性。
但是一旦脱离「超脱于现实的童话」之本体,「过了午夜,一切都恢复原貌,玻璃鞋却始终是玻璃鞋」这个bug非但没有修复,反倒是因为装饰、背景、时装这些因素的「写实」化而变得更加明显了。
最近这几年童话新拍的主要方向都是把原作当中傻白甜到自救不能只有坐等天下掉下个好王子来改变命运的女主角们改编成自强不息勇于向命运挑战的斗士——比如最新的两版《白雪公主》。
迪斯尼自己搞了姐嫁版的《冰雪女王》,之后又弄了母嫁版的《睡美人》,一副「把王子酱油到底」的姿态。
突然转回头逆流而动整出「大胸细腰小脚圣母包子玛丽苏」的典型,真心不知道丫想干嘛。
秘密花园的整场戏,观众都在发出「天哪,蠢得我都尴尬了」的笑声。
荡秋千那出,姐都笑得喘不过气。
所以翻拍这个到底有什么乐趣?
不过「配角比主角颜值高而且存在感强」的这一定规还是有严格遵守就是了。
金发黑眉这种造型,只有精灵王这样的颜值才hold得住(李大佩本尊也是不行),其他浮生众就是谁搞谁low的命。
有了CB一旁参照,哈利·波特他妈的五官更是粗糙不忍直视,配上两肉腮帮子和全程高潮脸,让人只想问一声「姑娘,这只鸡卖多少钱」。
在原本的「村姑」设定下,这脸倒也合理。
毕竟欧洲国家就那么点子大,一村撸不出200号人,这种颜值作为「村花」也是可以的。
然则电影版非要整出个「大家闺秀」的人设,这气质和品味就不能让人入戏了。
至于王子,人卖的都不是脸,而是裆(明明军装上衣应该配直筒军装裤的,到底为什么要搭紧身裤,只有去问导演和造型师了)。
全片最出彩的服装并不是那套蓝裙子——设计感太一般了,纯粹就是为了呼应动画版。
而是后母的各种造型。
两逗逼姐姐永远配套的打扮也很有看头。
撸过这究级玛丽苏之后,我对于最新版的《美女与野兽》到底要不要抱持任何期待倒是生出彷徨呢。
简直就是无聊至极……
后母颜值太高,盖过王子灰姑娘。没什么特别的改编。
满足了一个女孩的全部幻想,然而,我并不是女孩
服装美术化妆梦幻瑰丽,摄影和配乐也都中规中矩。在原有童话基础上是改编不出花了,这点也不怪编剧。十年内无论重拍几次,都会有市场的。
美丽的色调,耐看的主角,好听的片尾曲
就不能找个好看点的演员吗 求你别拍灰姑娘了…童话都快变宫斗了
总之就是无聊,女主还不美。。。
除了主角,其他都不错。同年故事嘛,就是这样的~
这部和野兽都是用一条裙子刷存在感的童话故事啊,这条男人都想穿的裙子,史塔克大儿子的眉毛竟然这么抢戏啊,在冰火里被龙妈一对比都没有注意到。影后后妈好美啊。看过《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的我对莉莉也颇有好感,反倒不觉得她演的不好了,感觉比赫敏强。12点到时的那段变身特效赞!
两个姐姐为穿上水晶鞋一个割掉脚后跟一个割掉脚趾头直到鲜血直流才被发现不是真身的情节呢?连撕逼都没有好意思叫尊重原著?哼
只能说对CB及其角色的期待过大,在对原童话还原度如此之高的唯美影片中,给继母洗白简直是白日梦。美丽善良,勤劳勇敢,被恶女人迫害,被帅王子追慕,承担了玛丽苏们所有期待的Cinderella形象隐隐透出导演对心机婊的恶意。
王子殿下裆下醒目,严重影响观影思绪。为啥要取小脚的梗呢,跪舔失败。声控优于颜控,这是一种病。
感觉影后们集体开始演反派了。🤣灰姑娘,和童话讲述的无异。
「Time passed, and pain turned to memory.」「We must simply have courage, and be kind, musn't we?」「Just because it's what's done doesn't mean it's what should be done!」 「What is a bowl of milk? Nothing, but kindness makes it everything.」「Nothing is ever given. For everything, we must pay and pay. → That's not true. Kindness is free. Love is free.」
三星半,肯叔绝壁是因为可以和一帮子老朋友聚会才答应导演这个片的!
女主角还没在唐顿时候美,男主角胡子剃掉之后都不认识了,总觉男女主角的演技都忘记在英剧美剧里了,留了后妈太抢镜。剧情太常规了,太没惊喜了,裙子美的程度不足以让人忽视剧情的过于平淡。
那变身还是很美的
一部这么少女的童话电影里,颜值最高的竟然是凯特·布兰切特,每次灰姑娘一微笑,我的注意力就再也无法从她的大牙缝上离开了。
我真不适合童话。三俗没营养,想不通怎么会这么多人喜欢。。。
好久没看过这么无聊的电影了……完全的平铺直叙,剧情上毫无创新毫无亮点,魔法不神奇,想弄个搞笑的仙女教母也不够搞笑,主角配角一律脸谱化,传说中漂亮的衣服也没见着,女主的裙子哪里漂亮了啊,不就是十来岁小姑娘的审美吗?果断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