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这部片子的原因很简单,只是想看看这个家伙是怎么瞎掰的。
但是,他在儿子的教室里说的话,也许在老师或者很多人眼里有多么多么大逆不道,但我却认为没有错: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的事,你要自己判断。
刚开始的时候,这片子让我想到了战争之王。
看那部片子的时候我就有想说,他们其实并没有错。
没有卖烟的人,世界上就没有烟了吗?
为什么不关闭所有烟厂而要责怪卖烟的呢?
没有卖酒的人,世界上就没有醉鬼了吗?
没有卖枪的人,世界就和平了吗?
……这些想法就跟讨厌电视里演反派角色的演员一样可笑。
电影里没有涉及这个情节,但我自己有想说,我干这一行,但是我试图不让青少年抽烟,不让孕妇抽烟……不过这貌似天真了点,唉。
其实只是想说,很多事情总会有人来做,不是张三就是李四,事情就是这样。
吸烟的好坏,其实没什么好去探讨的。
值得探讨的是你对待每一件事的看法到底是从众还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呢?
your own opinion事物的辩证关系注定了每件事都要好坏两面,香烟也不例外。
而最后,尼克选择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代言物品--手机。
太赞了。
他是说客,其实不尽然。
他是在提醒世人,事物的两面性。
极为搞笑的一个桥段就是那个女记者的无情利用以及老板的无情抛弃。
那个所谓揭露“正义”的新闻人,还有那个视利益为一切的小人。
(其实这一点在刚开始他向大老板邀功说那个好莱坞电影明星抽烟的点子是自己的就铺垫了)我不禁想笑,大家都说尼克是凶手。
however, who is fucked indeed?
最后的情节也非常有趣,交待了各个家伙的结局。
很不错。
很美国。
why the American goverment are the best goverment?Bescause of our endless appeal systeam这是整部电影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美国精神之所以深入人心 因为他在各个领域对自由的诠释如果我的孩子想抽烟 18岁的时候我会给他买第一包这是会让自己孩子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话
如果你看过“Conversations with Other Women”就会明白Nick Naylor就是一个善于演说话的角色。
而且他的形象完全符合职业说客的标准,英俊、面带笑容、幽默、善变、强词夺理、误导、总之利用一切手段来达到目的。
故事情节是说三个顶级职业说客每周聚餐,他们分别代表了烟草公司、酒类、枪支生产集团的利益。
而他们自嘲于他们所代表的产业每天所导致的死亡数量。
而职业说客的生活当然非常刺激:不断地面对挑战,嘲讽众议员,误导媒体,偶尔面对谋杀的危险。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又很乏味:没有任何人喜欢他们,有更多的人仇恨他。
烟草公司最终倒台了,但是Nick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继续着职业说客的生涯。
从情节的主线来看,这是一种反烟草的讽刺型影片。
将一个具有“道德灵活性”的说客表现地非常生动。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影片并不是一味的说教和批判。
编剧并没有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说客的身上,也没有把他丑化成妖魔鬼怪。
相反,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烦恼。
特别是安排了他的儿子了解他的工作的情节。
这个小家伙明白了说客的手段,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自己分清真假的重要性。
这也反映了美国的个人价值观念: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和陷阱、你必须自己明白你的选择的后果、政府不可能包办你的一切、所以如果你落入了陷阱只能怪你自己。
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一味地攻击烟草公司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尽管看起来最有效),真正的解决方法是每个父母都负责任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吸烟的危害。
当然这也是当今美国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因为美国人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
一場吸煙與不吸煙的戰爭, 在美國以大規模的攻勢展開。
Nick代表煙草協會; 參議員Ortolan代表反吸煙團體, 兩大集團打著各持己見的旗號, 不把對方殺下馬來, 絕不心息。
辯論題目可以涉及上帝是否宇宙、人類、地球的創造主? 麥當勞是否需要24小營業? 正反雙方先要搜集有關數據, 再在答辯大會陳述利弊, 言詞及論據說得動聽, 說得情理俱在, 可以撥亂反正, 撥正反亂。
問100人, 相信99人認同吸煙危害健康。
Nick已經失去了先天優勢, 然而, 他身處的國家著重人權、言論自由, 這是國家可愛的地方。
美國抽煙的人為數不少, 父母抽煙的大有人在, 他們對於15歲, 電療而脫光了頭髮, 罹患未期肺癌的「癌症男孩」(Cancer Boy)深表同情, 他戒了煙, 並用樂觀心情面對頑疾。
男孩不需要煙草, 縱使生命不知可以維持多久? 觀眾不慲的目光投射在煙草商說客整齊的西裝身上, 他處境不妙, 可是他提出了一個論點: 我們不希望病患死亡, 這會失去一個顧客, 我們想他活著, 並且繼續吸煙。
這看來是離經叛道: 吸煙者是否抽煙直到無能為力, 直到肺部漆黑一片, 是否要把金錢長期放入煙草商家口袋才是你們心願? 說客的真正意思是選擇權在你手中, 要做個健康快樂人, 還是倚在欄杆, 青煙嬝升, 愁容舒解的都市人? 利與弊可以從觀察、父母、朋友、同事、資料中分析, 沒有人把槍口放在太陽穴, 說:「不做就斃了你!」的強迫威嚇。
要選出哪一條道路, 只要依循心願, 方向就會為你打開。
身邊人儘管儘管不抽煙, 二手煙還是經鼻孔侵占戶外活動的人, 政府在今年1月1日頒布法令, 食店及誤樂場所不准抽煙, 不錯, 餐廳及酒樓空氣的確清新了不少, 但街道上吸煙人數及站在垃圾箱旁邊的人多了, 室外的空氣瀰漫一股煙臭味道。
吸食二手煙的禍害不用多說了吧? 酒喝多了肝臟會有毛病, 垃圾食品只有賣相可取, 廣告策略攻佔了消費人口市場, 卻口感過濃, 缺乏營養。
Nick和兩個分別從事酒及槍械代表的朋友每逢周末到餐廳聚會, 桌子擺著插上美國國旗的奶黃色鮮忌廉芒果班薄餅, 肥胖的友人銀刀一切, 忌廉逸出了黃色餅皮, 他吸食了猶如肥膏的無益膏塊, 美國人可以不煙、不酒、不藏有合法槍械、不吃垃圾食物, 但合乎上述條件的又有幾人? 他們總會和上述四項之一扯上關係, 這是商人肯投資大筆資金拍電影、廣告, 在地鐵燈箱張貼海報宣傳產品, 不怕賺不倒錢的主因。
參議員Ortolan辦公室內放置了乳酪, 它含高脂, 吃得多會積聚高膽固醇, 阻塞血管, 引發心臟病, 他知道, 然而, 乳酪供應商是高官的贊助人, 他和Nick是同一鼻孔呼吸: 一個是神憎鬼厭, 代表商品百害無一利, 另一個是捉中了市民痛恨公敵心理, 坐在聽證會禮堂上方, 以民心依歸姿態質問煙草說客, 勝負難料, 辦公室的贊助品, 泛著油黃的光芒, 嘲笑只懂煙、酒、槍械的毒害, 忽視了進食過量垃圾食品會危害健康, 饞嘴的地球人。
Patrick Chan寫於2007年2月18日
1,「诉诸动机」公开电视谈话节目,采访患癌少年,自己表示对少年抽烟得癌的悲痛,说烟草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客户能好好活着。
但是现场的这些嘉宾都巴不得这个少年早点死,这样他们就可以搞大新闻,就可以批判烟草公司,就可以得到更多预算,但是对这个少年本身,没人在乎,你们只想他早点死。
2,「马车与金币」去家长会讲自己的工作是说客,小孩纷纷问抽烟是不是对人体有害,他说抽烟对人体是否有害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听爸妈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才是——当无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候,就抛出一个绝对正确的观点让对方认同,继而大家都忽略了本来的议题,转为赞同你。
这个技巧是绝大部分大V最喜欢用的洗地技巧,什么黑的都能洗成白的。
3,诉诸人身还是家长会,小孩问抽烟有害健康吗,问你妈说的,那你妈是医生还是科学家,小孩说都不是,那你妈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小孩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4,诉诸幼童好友聚餐,MOD三人组merchants of death,死亡商人三人组,分别是烟草,枪支,酒精协会的说客。
酒精协会的朋友说遇到难题,最近大家都在研究喝酒会导致畸形儿,怎么办。
好友出招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去拥抱那些小孩,表达你们爱心,唤醒大家对你们的认同。
这招欧美政客常用。
5,诉诸图像议员打算在香烟盒印上骷髅头图片,来警告别人不要买烟——90%以上的人,对图像的印象,远大于文字。
6,诉诸名人1910年美国的香烟销量100亿, 1930年达到了1230亿。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大战,节食,以及电影。
尤其是电影,明星们在电影里抽烟,大家都会模仿。
之后主角也是去好莱坞找制片人,让布拉德皮特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在科幻电影里拍抽烟的镜头,提升香烟销量。
7,诉诸孩童+诉诸凄惨第一次在节目里被主角大败的嘉宾是议员的手下,议员把他叫进办公室大骂一通,问他在哪找的癌症少年?
你要找癌症少年,你不能找看上去有精神的,你得找坐轮椅的,偏瘫的,完全说不出话的,看上去就快挂掉的,这样才有效果!
8,不当类比还是死亡商人三人组聚餐,枪支协会说客洋洋得意的说,他们接到一封投诉,他是这么回复的:飞机失事了,你会怪波音吗?
出车祸了你会怪通用吗?
既然你不会,只怪自己开车不小心不注意违反交通规则,那为什么有人被枪杀了,你要怪军火商呢?
我们只是提供了工具而已,和波音通用没区别,使用工具的是你们自己啊,有责任的也是你们自己啊!
主角带儿子去游乐场逛,问儿子,如果你是律师,要替杀人犯辩护,你会不会?
儿子说法律规定每个人都有被辩护的权利。
主角说是啊,所以那些跨国的大集团公司也一样,也有被辩护的权利啊。
9,色诱女记者采访主角,两人上床,由此从主角口中套出不少行业机密。
这招其实是最有用的,比所有的一切诡辩技巧都好用太多。
10,诉诸动机+伪两难前期不允许主角带着儿子去加利福尼亚出差游玩,儿子在家问老妈,你不让我跟爸爸去加州,是不是因为你把你对婚姻失败的挫败感,发泄在我身上?
让我成为牺牲品?
我和老爸出去玩,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能让我更多的了解老爸。
但如果你觉得在我身上发泄你的个人情绪,发泄你婚姻失败的挫折更加重要,我也能理解接受。
诛心言论说出来之后,儿子获准去加州万。
11,伪道德借口主角到了加州推动电影里植入香烟广告的项目。
他问制片人,你对电影里教唆吸烟这种事会不舒服么,你会不会关心健康议题。
制片人这么说的: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个协调员,我负责把优秀的人和创意整合在一起,至于这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应该 原汁原味不经删减的呈现出来,观众自己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我没有资格和权利替他们思考和判断。
那样太自大傲慢了。
主角当时震惊了一下,说这个人太厉害了,我能从他那里学到不少。
现实中的例子:某著名企业家被曝光参拜气功大师,在气功大师被捕后合影成了丑闻,记者问,你为什么这么做。
答:因为我们不至于过分的傲慢认为现在的科学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更不会傲慢的认为我们掌握了一切的真理。
对事物保持敬畏,对神秘保持尊敬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12,马车与金币+诉诸人身+诉诸动机游乐场主角和儿子辩论哪种冰激凌口味最好吃,是香草还是巧克力,男主选香草,儿子选巧克力。
儿子说巧克力最好,主角说你的意思就是说你只需要巧克力是吧?
儿子说是的。
主角立刻说,那你只想着自己的需求,从不在乎别人的需求——诉诸人身你就是想独裁,想替别人做决定,干涉别人的自由——诉诸动机我就喜欢香草,这是我的自由,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美妙的东西——马车与金币13,攻击对方,而非证明自己正确男主讲完,儿子问你并没有证明香草口味是最好吃的啊。
男主说我不需要证明,我只需要证明你是错的,观众自然就会觉得我是对的了。
14,不要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裁判和观众儿子说我不服, 你没有说服我。
男主说这不重要,如果你是我的对手,不管我多正确,技巧多高超,你永远也不可能被我说服,现实中的吵架也是,你永远不可能说服对方。
对方是否认同根本不重要,也毫无意义。
重要的是听众对我们的态度,听众支持哪一方。
15,伪两难谬误+道德绑架男主带着一箱钱去说服牛仔不要曝光公司丑闻,牛仔不收贿赂,男主把钱全部倒在地上,说这些钱不是用来贿赂你的,而是送给你的,但是你必须把这些钱捐掉,才能维护你的正义形象。
如果你的钱不捐,又说我们坏话,想想外界会怎么评价你?
但是你收了钱,全部捐了,名声大躁,人人都夸你是圣人,无法被烟草公司收买,这时候你再说我们坏话,大家才信。
否则大家只会瞧不起你人品。
牛仔面对这种两难和道德绑架,屈服了,同意收了钱闭嘴。
16, 人身攻击,而不是解释问题和议员连线上节目,议员上来就说你们烟草公司都是伪君子,声称抽烟对人体无害。
主持人说抽烟真的无害吗?
男主说,议员怎么有脸说我们伪善伪君子?
他先是呼吁要烧光所有的烟草农田, 然后又坐着私人飞机去参加活动,呼吁大家要关注凄惨的农民和民生情况, 你自己想要烧了农民的烟田,又呼吁大家关注农民的凄惨,到底是谁伪善?
议员哑口无言。
17,论据不重要,论点和包装最重要儿子小学作业写演讲稿,说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男主教儿子不要认真写,而是胡说八道,只要用点新词包装一下就行。
儿子写了很多糟糕的论据,比如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关税减免,转移产业到第三世界,盈利或者说对世界的剥削第一。
但是他说了这些废话之后,用了两个很好的词来包装:美国政府做了这么多事情,说明我们国家里,passion无处不在。
人人充满热情的社会,还有另一个词:love所以残酷事实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美好的词汇包装,人们就喜欢这种。
18,诉诸弱势男主被绑架了,贴满了尼古丁片,差点死了。
醒来后接受了大量的采访,把自己秒回成受害者,就连老板都夸,现在我们烟草公司居然是受害者,几十年以来破天荒头一次,公众对我们烟草公司居然报以同情,我们得抓住机会,把所有的节目都上一遍。
19,色诱第二天就出了大事,记者把色诱得到的消息全写出来了,揭露了男主工作的肮脏秘密。
20,诉诸道德+混淆视听+人身攻击男主很快就召开记者招待会道歉了,但他道歉的重点却不是自己工作用了多少肮脏的技巧,贿赂对方,让好莱坞植入香烟广告等等。
他道歉的重点只有一个:我不该和女记者上床。
因为我和女记者上床了,导致我的很多机密泄漏了,连累我的同事,公司,朋友,显得我非常没义气,不专业。
女记者听到这个话整个人都傻了,惊呆了,现在全DC的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为了拿到信息不择手段,下场色诱的人,而且也知道她的报道是通过色诱这种不正当手段拿到的,对她整个人都充满厌恶,可信度大大降低。
男主靠这个翻身了。
21,不当类比+利益攻击男主最后参加了听证会,决定是不是真的要在香烟盒上印骷髅头,男主说如果因为香烟有害健康就应该印骷髅头,那么飞机,汽车都应该印,每年死于车祸的人不比香烟少,而且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比香烟多多了,都是因为饱和脂肪胆固醇导致的,那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封禁芝士,也就是议员的出身地费蒙特州的特产,为什么不在费蒙特芝士上印骷髅头?
22,马车与金币议员问那孩子们呢,警告孩子们还不行?
男主说警告孩子和图片无关,和教育有关,要家长和老师教育啊,老师家长不教育,印骷髅头也没用。
最重要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啊。
议员问,那你亲生儿子呢,他要吸烟你会愿意么?
他说等他满18岁了想抽烟,我会亲自给他买一包。
但是说完这句话男主就意识到不妥,显然是在说假话,于是他快速的离职了,不干了,不再为烟草业打工了。
23,诉诸科学+片面真相以科学的证据来说服人最有用,告诉你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最后男主做了高科技公司的说客,用手机可能导致脑癌,于是他教手机公司的高管们练习这句话: 虽然我们正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但目前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手机会导致脑瘤。
完毕。
这个片可以和《斯隆女士》放在一起看,都是讲的说客职业生涯,而且都有类似情节,斯隆女士重点在于禁枪,本来推进比较顺利,突然有一则新闻,一个劫匪路边抢劫还是怎么的,被另一名勇士给拿枪击毙,成了英雄,这起新闻让禁枪完全无法推进,因为公众都坚信持枪可以保护自己——这个和本片中男主被绑架,炒作,诉诸悲惨的思路其实一样,只是这里用的是诉诸不安,煽动焦虑,炒作英雄而已。
此外,本片中出现的诡辩场合,基本分为四种:1,必须说服对方,2,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3,无需说服对方,没有辩论对手,但必须说服听众4,无法说服对方,且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无法说服听众。
「必须说服对方」的是儿子说服母亲答应他去加州,男主说服牛仔接受贿赂这两个场合。
这两个场合用的技巧一直,都是道德绑架+伪两难困境。
由此可见,平时想要操纵一个人,说服一个人,采用道德的确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的场合有,电视节目,听证会辩论,男主被记者曝光后开的招待会。
这里用的通用技巧都包括:1,抹黑对方,诉诸动机,诉诸人身,诉诸私德,让对方显得不可信2,马车与金币,即转移话题,抛出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让对手和听众承认,这样大家都认可你。
比如要学会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教育,要给他人自由,采用自由为借口。
「无需说服对方,没有辩论对手,但必须说服听众」,这种就是广告,广告那没别的,就是诉诸名人,让名人带头示范就行。
「无法说服对方,且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无法说服听众」,这种场合下诡辩就完全没有用处。
比如:1,男主被绑架,对方不听他的,口才无用,2,男主被老板开除,老板不听他的,口才无用,3,男主被色诱,口才不仅无用,而且害了他。
由此可见,在三种事情面前,口才无用:1,暴力,2,权力,3,性。
在现实世界里也不断上演电影中展现的技巧:说服他人最好用的永远是道德绑架,家长用孝绑架孩子,老板用敬业负责绑架下属,同事用好人善良绑架不会拒绝的你,老师用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会完蛋了的伪两难绑架你,丈夫用贤惠绑架太太,太太用男主外女主内绑架丈夫。
当然,权力面前口才无用,所以孩子无法用别人家的父母绑架父母,暴力面前口才也无用,所以妻子无法说服家暴的丈夫。
名人效应,饭圈文化越发严重,越是现代化,大家对名人的推崇越是深入骨髓。
以及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的时候,常见的案例:诉诸动机:吴亦凡案,说都美竹就是想红,就是不怀好意,诉诸人身:钱枫案中,说女主是外围,就是卖的,马车与金币:滴滴案中,大谈特谈滴滴解决了多少就业和出行难题,国家如果封了滴滴会带来多少出行不便。
这个片几乎把现实里经常出现的诡辩技巧一网打尽。
唯一的遗憾就是很少出现中国人常用的滑坡谬误,可能是因为太过低级,老外知道现实里出现也不好用吧。
看完这部片,很有意思也很乱,可以有这么多振奋人心的视角来切入和诡异奇崛的观点来褒贬。
政治,教育,道德,人与人的信任,甚至天赋。
可是当我觉得乱时,我却开始想一些个stupid问题,吸烟有害健康,白痴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还有人去生产它,有人去吸它,选择烟草生产的商人可以被职责道德缺失吗?
利润,of course。
如果说源头在生产商,是不是就有可能用道德力量让烟草生产销声匿迹?
真的很stupid我承认,因为当一切都自然而然存在,但是突然你发现它不应该那么存在的时候,会有可能想到大脑短路的。
Nick站在道德的对立面出现,以至于我老逃不开对道德批判的纠结。
可是还有一些细节和分支更吸引人,美国各种各样带着恶魔小角可以导致高死亡率的产业协会mod们,希望人们得病的是反烟草协会的诡辩,别轻信你妈妈她不是专家,为什么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好莱坞明星引导盲流的效应,hot美女记者的桃色陷阱等等。
这世界就该是那么纷乱。
各种选择,陷阱,浪潮,思想,其中道德有多大的话语权?
道德有多大的决定权?
道德只是生活的一个支柱,但只有一根竿撑着的生活是会塌的。
不管是说客的烟雾弹还是记者的美人计,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在不断给他人设陷阱;烟草,枪支,酒精,致命的诱惑无所不在;我们能全部将之赶尽杀绝么。
可是面对这一切,闸门在我们手中,开关在我们手中。
我们所有做的是,辨识和选择。
这是一个人所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和能力。
这才是教育的任务。
教给孩子知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那么如果18岁,儿子想吸烟,给他买第一包。
这,也才是政府的职责。
在包装上用文字说明危害,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而不是用个骷髅头威胁他们“买?
等死吧!
”那么再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
Is it crime, is it poverty, literacy?
And American definitely not best.。
Perhaps not even better than most. We do have a very entertaining government也许有人或说这是种讽刺政府的调调。
但是我看来,不是讽刺,也不是赞美,应该算种认同。
毕竟从人民自由的选择权来讲,包括枪支,集会,言论等等,美国政府做得不赖。
(尤其是比较一些国家来说,啊哈)感谢你抽烟,也许与抽烟无关。
于政府,保障人们选择的权利。
于教育,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
于个人,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对个人与社会的责任。
刚看到名字时觉得应该是纪录片,用反讽劝导人们远离烟,结果它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太多猛料,太多可以长篇大论的点,太多给予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的启发了。
它包含信息量真的大到可以称之为“大片”的地步了。
首先影片的手法,或者说风格很具有娱乐性,毋庸置疑,让我想到以前看的很多有意思的电影,譬如《baby on broad》,《the ugly truth》,《the accidental husband》,《knocked up》等,不过区别于以上这些极具娱乐性的影片相比,本片注重于实实在在告诉人们一些信息,一些虽不是很深奥但却很少人意识到的信息。
其实影片让我有了另一个想法,05年上映的,现在来看很有现实意义嘛,前不久全球都聚焦到美国枪击儿童案事件,把什么枪支管理协会推上了风口浪尖,it's time to make a move,as they say.这部片子就把烟、酒和枪支在美国大捞美刀的三个文化的标志一并搬上台面,大谈到底谁祸害的人多,而相比之下平均一天之内杀人数量“少的可怜”的枪支成了现今最让美国人头痛的问题(为什么枪支问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答案想必就是它对人们来讲是唯一一个不属于慢性自杀范畴的,它要发威一定是风风火火,立竿见影的,所以人们才会在烟年杀人千百万的情况下依旧艰难抗争,平均下来烟每天杀人上百〈其中也包括男女老幼〉,而枪支问题一天杀了几十个,却能如火如荼的进行,人,还是有惰性的)。
为什么这些对人利大于弊的物品会成了日常生活用品?
为什么会有合法的机构来保证这些害人利器得以良好流通,促使它们更加受欢迎?
影片的答案是贷款。
人人负债,为了偿还支付生活支出的贷款,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富民强国,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物一下子都变得很有立足点,先不谈是不是饮鸩止渴,或者不可持续发展,人们已经默认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而正如巧舌如簧的发言人能屡占上风,一方面他懂得辩论,另一方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的事物总会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事物也总能找到好的一面,只要找到翻身的那一点,就像片中要表达的,愚蠢的大众是不管这些粉饰的极佳的营销言论后有什么荒谬逻辑。
只要结论是他们听起来合理的,他们就心服口服的买账。
而聪明的发言人也明白自己的对手其实不是那些针锋相对的有关部门,而是这些愚蠢的顾客,只要他们买账,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当然,这份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它需要有“道德弹性”的人,说服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问心无愧,这点枪支协会和酒协会的发言人也都做的很好)。
另一方面,那些抱以拯救普罗大众为己任的某些机构由于本身存在于利益食物链之中,它就不算是无懈可击的了,它的利益诉求提供给对手一个攻击的软肋,自己的理论也不能站的住脚,反驳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甚至无力反击。
它失去了立足点,聪明,乃至狡猾的对手懂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显得他们在哗众取宠,失去公信力是必然的。
关于娱乐公司那段,看他们的言谈举止,我只能说和普通大众绝对不是一个世界的,that is pure Horror to me.说服万宝路代言人的段子也很精彩。
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替对方着想,沿着他的思路进行设想,最终让他意识到在利益面前,任何人跟钱作对都是不明智的,前提是他的社会责任感 必须 不会强到能牺牲个人利益为大众牟福利的地步,否则就没戏唱了,当然,这种人是想找到都很难的,所以说客才会如此胸有成竹,有钱能使磨推鬼嘛。
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人们的金钱嗅觉变得无比敏锐,懂得抓住任何时机条件进行利益最大化。
譬如,利用娱乐业巨大的影响力来为自己做形象工程,做营销利器。
这种随之而来的利益链条让纯粹的艺术几乎无生存余地。
人的悲哀。
片中真的把记者塑造成了妓者,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在另一方面的迷失。
什么是好记者?
具有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挖掘新闻,起到惊醒督促改良社会,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媒体人吧。
至于他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
但片中记者也给出了不择手段获取信息的目的,为了还贷。
说到头,也还是利益至上的。
这也是说客唯一一次无法反驳的争论,被自己的石头砸到脚。
发言人的儿子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对父亲的崇拜敬仰让身为人父的发言人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树立模范形象,并且看到儿子跟自己一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快就能跟上父亲的脚步'这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再继续下去助烟为虐,到头来也危及儿子的生命健康。
所以,依然为了还贷,他选择了另一个相对来讲危害人群小的职业领域,通讯业。
当然,这么一个有能力的诡辩高手转移到了通讯业,是不是暗示着下个会导致问题的隐患领悟就是“隐形伤害”(辐射无形嘛)的通讯业哪?
非常好的电影。
是吸烟救了尼克的命。
他有两个金句值得被分享。
一,尼克在向儿子解释自己的工作性质时这样说:我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很擅长运用道德的灵活性,就像律师那样。
二,在国会听证会上,尼克说,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抽烟可以治疗帕金森。
议员质问尼克,既然你们烟草研究所接受了大烟草公司的资助,那么你们的研究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尼克说,完全不会,就像政治献金完全无法左右你们政客的立场一样毋庸置疑。
其实如果这个电影放到今天来拍,尼克会有更多金句,比如:大数据显示,吸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远低于不吸烟人群……【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即兴评论,欢迎勘误--主线/辅线影片剧情并不复杂,基本是线性叙事并且参与方基本可以分为烟草公司方和反烟草人群,说白了,就是一场大辩论。
主线故事是作为烟草公司说客的Nick工作中的一系列故事,辅线是作为父亲的Nick在离婚之后维持与儿子Joey的关系进而开展家庭教育。
一开始主线和辅线互不干涉,工作的归工作,家庭的归家庭。
在情节推动下渐渐交织在一起,发展到结局相互产生了推动,Joey一番话激励了Nick重新振作起来,Nick也用自己的“辩论”技巧帮助Joey赢得了奖杯,更深远来说Joey更是找到了人生榜样。
人物Nick作为唯一的主角,具有说客和父亲这两重身份。
两次因公出差都有儿子陪同,模糊了工作和家庭的边界,直接将工作场景当作了实景教学基地。
这种模糊工作与家庭边界的做法,严苛点说是不负责的,首先要指责的就是携款探访罹患肺癌的前广告代言人Lorne的情节中,Nick让儿子暴露在了枪口方向。
Lorne是越战老兵,Nick应该不难想到Lorne有枪,而且烟草公司很可能不是第一次试图与他交涉,Nick在不明确对方态度的情况下就不打招呼登门,很难保证对方不会做出过激反应。
假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也许这就是一起枪击伤人甚至致死的案件,剧本我都写好了:Joey从副驾驶位置突然冲出来,吓到了紧张过度的Lorne,后者下意识地扣了扳机,遂酿成悲剧。
如果说边界感模糊这个人物缺点,被影片剧情的快节奏推进和主角Nick的巧舌如簧掩盖了的话,那另一个缺点则是对人物合理性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女记者Heather的出场是带着光环的,在DOM三人组先前的闲谈中,观众已经对这位女记者有了初步印象,尤其是军火商说客Bobby反复强调"Amazing Tits"和记者身份之间的关系,已经几乎明示了这位记者可能会采取突破道德底线的采编手段。
然而即便如此Nick还是非常顺畅地滑入了这位——假如在黑色电影中毫无疑问是标准蛇蝎美人的——女记者怀中。
Nick在他与Heather的“若干夜情”中坦露心声无所不谈,基本上等同于把剧本交出去了,后者对这些猛料自然是照单全收,之后一篇特稿通通抖搂出来。
这件事也成为了Nick在片中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挫折,其实对于此事编剧借Joey之口尝试找补了一下,称其爆料行为是“信赖危机(dependency issue)”造成的。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让人满意。
首先作为说客,嘴上把关不牢是大忌,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竟然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倒在了石榴裙下,实在是说服力不足;其次Heather出场前,密友Bobby才刚提醒过他,警惕女记者打色诱牌,居然扭头就忘了,叛逆期到了是吧;最后,以Nick的财力地位样貌身材,日常接触到的有魅力的女性绝对不少,尽管影片没提及,但显然也没有相关线索可以否定这一点,假如必须用所谓“信赖危机”解释的话,为什么偏偏挑了一个最危险(指容易被其利用)的人作为宣泄出口呢?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这么容易就被色诱泄密的说客,居然轻松地东山再起自己开了公关公司?
诚然他在听证会上机敏地回答了所有问题,体现了极强的业务能力,但是仍无法解释泄密问题,难道客户不会担心这一点吗?
如果有合理的解释我非常乐意听一听。
其他角色都是工具人,而且写得并不好。
儿子出场时无来由地质疑父亲“别毁了我的童年”生怕Nick在分享会上一番演讲会败坏自己形象,然而到了影片后半段Nick被重挫丢了工作一败涂地,母亲却带着儿子来称“他仍视你为神”,如果父子共度几个周末就能令儿子态度改变如此大,那之前怎么沦落到被儿子嫌弃质疑的地步的?
表演Nick的表演难度不大,角色大部分时候只需要呈现一种机敏善辩的状态就足够,最难的应属听证会最后一答,回应参议员F质问“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儿子,当他18岁时?
(指是否会给儿子香烟)”这个镜头中Eckhart的表演将作为父亲的犹豫和作为说客的狡黠连接在一起,几秒之间神色的变化恰到好处。
Joey的表演非常糟糕,作为一个重要配角,台词如念经,出差加州之前的那一段,儿子首次效仿父亲用“辩论”为自己争取出行的机会,几句台词重音断句零散不堪,任何一个母亲听到了只会觉得是父亲教他背的,毫无说服力可言,然而剧情居然就被这样一段糟糕的台词演绎推进了;后来Nick消沉在家emo,儿子前去劝慰的那一段也很糟,最简单的例子是儿子的最后一句"He's not my dad, you are."这句的重心就是"dad"一词,这个"dad"明显应该语气上扬,而Bright却念得很低沉,导致重心变成了"He",这合理吗?
视角剧情节奏把控流畅有序,得益于作为一个“大主角”剧本,视角一致性保持得很好。
观众跟随Nick的视角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工作和家庭两个场景之间来回切换,中间偶尔用酒馆聚会作为衔接,视角统一性仅在两次参议员Finistirre(F)与副官Ron在办公室内对话的场景打破,其他部分Nick总是在场景中,如果不是已经在画框内的话,又或者是作为旁白叙述引入别的信息。
好剧本总是精品电影的良基。
〈Thank You for Smoking〉很爽口,是部有智商有水准的作品。
只是有点善意。
我看了开头就乐得不行,海量信息,短短几分钟就把美国政治文化上上下下讽刺个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
轻松的搞笑,不乏深意,但是不卖弄,不做作。
只要保持到底,就会是一部精品,我想。
结局......比我想象得还要好。
(也可能是我的想象力有限)我一直琢磨着,怎么能学点手段,推荐别人都看看这部片子?
手段得高,就象电影里的尼克•内勒,无论面对任何责难,也能推动人们自主选择吸烟。
他的专长是,面对任何境遇,都能找出办法维持自己的优势。
这个专长的基线在于——————说话的技巧。
《感谢你抽烟》实际上就是关于与人打交道的魅力。
尼克•内勒可以起到一个典范作用。
在这个社会里,很多时候,是非正误、道德良知不是靠什么标准来判断的,而是取决于特定时刻,特定场合,它看起来是谁占了上风,看起来谁更象是对的。
这就纯是个技巧问题了,谁掌握的东西越多,谁越看起来是“正确”的。
有一种职业是专门为这个而生的--律师。
这就是尼克•内勒喜欢引来比喻自己的原因。
蔓延到烟草“代理人”的行业上(更广的,蔓延到枪、酒业和政客身上,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同一道理),尼克•内勒采用游走于各种标准之间的心理战术,成就了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他比别人更了解生意、传媒、政治、大众,乃至整个社会,所以也比别人更适合这个职业。
无论何时何地,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哪怕明知道立场是错的。
《感谢你抽烟》的结尾,有点善意的妥协,相信谁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
该讲的东西都在影片中间,喜欢和很多人打交道的人,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怀疑正当时
不喜欢
为什么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原本的三星可以加一星……(这就是我所说读哲学,做顾问是前途很好的事业……I talk……)
= =。对这类题材无爱,3颗星。飘过。
看不下去 味儿太冲
剧情一般。男主的儿子辩才可以,小小年纪已经有独立的思维和成熟的逻辑理论,后生可畏。
有趣的剧本,有意思的台词
(英文):给小孩讲吸烟好处,泡到任何女孩口才,飙榜十大公关电影,和他做爱来利用他,贴满放在林肯像前,绑架受害反而救他,直接曝光那黑发妞,无数电话骚扰反派,打球杀人而我靠说,罗永浩似的大忽悠.生化快餐电网,抽烟替换成糖.锯木者,纺织工,石油勘探,制作地雷,海豹捕杀.
被名字骗了..
两句话把权威辩的没话说 一个眼神传递父爱 好朋友们永远都是o o yes hahaha 华丽转身又把道德制高点占了 这尼玛是黑色幽默?michael jordan plays ball.charles manson kills people.i talk 笑死 傻逼小精英
挺喜欢的鹅,只是结尾断裂太明显
好无聊的抖机灵片子
感觉是可以在辩论OR 演讲学校(如果有的话)播放的洗脑励志片,告诉同学们,你看有好的口才好的辩论能力,你什么都能卖,就算是你不认同的你也可以找到角度说明它的好。
从一个好灵感出发的勉强之作。
玩弄智商的游戏.
主角的个人故事拖沓累赘,全靠演员魅力来支撑,比起《在云端》差远了。而社会讽刺作为电影的核心,实质只是贪心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兀的结局最终更是让电影彻底沦为虚伪的无的放矢。
烟标片头做的很赞
哈哈
1小时12分左右他们mod吃的那个。。。类似牛肉派的东西,被polly戳翻又变的很整齐。。呃,神奇了。
挺有意思的轻喜剧。但这水平就Lobbyist啦?在中国肯定行不通,起码我就糊弄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