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Ursulla:请原谅我的冒昧,给你写这封信,你并不认识我,而我却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我只是抑制不住自己,自看完你的《等爱的女孩》以后,我的眼里满溢的都是你强忍的泪滴,我的心里挣扎的都是你勇敢的爱情。
也许你的面容刻满了风霜,青丝早已变成了华发,而我却独爱你残损的面容,钟爱你依然年轻跳动的心。
年轻的Andrea,于你,也许就像一阵风,沐浴着馨香,挟带着春意拂过你的云鬓,你瞬间清爽无比,然而你不能在抓住风,尽管你抓得很紧很紧;也许,他像一朵樱花,如天使般洁白华美,却在最盛放的时候悄然告别,随着和风投向流水;也许,他也像浓艳绚烂的晚霞,在人生的暮景里让你绽放了无比辉煌的色彩。
是的,你们的缘分太浅,那都是因为在你最美的年华里,没有遇见他。
你也许会抱怨自己衰老,愚蠢,笨拙,因为自己已是50高龄的老处女。
然而你知道吗?
没人能在自己深爱的人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从容淡定。
在你面对Andrea那逐渐温柔的眼神里,我回忆起曾经的自己羞涩躲闪的眼睛,那时候的我和你,都有着极力掩饰却还暴露无遗的秘密。
说实在的,我曾和你一样傻,一样天真,一样曾为一个人独自踏上他乡的旅行,一样泪眼婆娑地目送这一个人离开我的视线到遥远的天边。
说来,25岁的我,就是1/2的你。
你知道吗?
我激赏你的悄然离去。
当你的他,重新回到属于他的世界,在阳光中、在人群里幸福欢笑时,你微笑着沉默地祝福了他,然后转身离去。
他的世界很广阔,你的世界很狭窄,你不曾期待不曾戒备他硬生生地闯进了你的世界,也不曾怀疑不曾预料他突然就在你的生活里消失得无踪无影。
是谁说的“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为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于是,他离开了,你的深情也被关在了一个无人进出的空房间里。
50岁的Ursulla,加油!
25岁的Samon,加油!
25岁的Samon 2012.04
海上漂来了一个男孩。
独居的的老太太姐妹发现了他。
他还活着,他不像英国人啊,他可真年轻。
他有白皙的皮肤,金黄的头发,漂亮的娃娃脸。
妹妹第一眼看到他,就露出了不一样的神采。
头发花白的她轻咬着自己的手指。
男孩偷走了她的心。
男孩偷走了妹妹Ursula的心。
男孩何止是偷走了妹妹的心,他把姐妹两的心都偷走了。
本片的海报做了一个大大的剧透。
”They saved a stranger from the sea and in return he stole their hearts .”这两个孤单的过着平静日子的老太太,开始忙碌着为他请医生,给他做好吃的,试图和他交流,花积蓄给他做衣服穿。
姐姐Janet曾经结过婚,丈夫在一战中死去了。
妹妹Ursula问她,在她丈夫参战之前,她幸福吗?
那种欲言又止,羞涩的神态,像个纯真的少女。
从这里可以断定Ursula从来没有结过婚,也基本可以断定Ursula之前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幸福。
Ursula也许从来没有爱过,那么她现在所感到的幸福,她自己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她问姐姐,是怎样的幸福呢?
什么感觉,与自己现在的一样吗?
如果说姐姐对男孩的爱更多的是爱怜,那么Ursula已经是彻彻底底的痴迷了。
Ursula没有结过婚,她一辈子都保持着童贞。
这个沿海的小镇人烟稀少,也许Ursula的一生中并没有见过多少男人,这些男人中更加没有能让她心动的男人。
但她没有把自己随便嫁了,要知道一辈子不结婚在世俗间是会显得多么奇怪,外表柔弱的Ursula内心一定是比较强大。
然而这个男人出现了,但他迟到了几十年。
Ursula在男孩的餐盘里放上一朵花,Ursula将男孩住的房间贴满字条教他英语,Ursula告诉男孩今天晚上吃烤鸡,却又傻傻地翻译成了小狗。
Ursula是一个带着傻气的女孩子,我理解她,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
男孩还是走了,Ursula扑到同样老迈的姐姐怀里哭泣。
这段暗恋不可能会有结果,可是对于女孩Ursula,幸福去的的太快,这是她第一次失去,痛彻心扉,刻骨铭心。
是不是女人更容易比男人动心呢?
我见过太多暗恋的例子。
那些姑娘总是因为某些小小的细节恋上某个男孩,然后偷偷地留意他,观察他,他对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也许都是让自己高兴一天的理由。
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女人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你私人幸福都快让身边的同性朋友吃醋了。
女孩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爱,有多少姑娘都是把每一次恋爱当成最后一次来珍惜啊?
女人的世界很小,通常你最重要。
而对男人来说,姑娘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吧,跟姑娘呆久了,他会想兄弟了,他的游戏也很重要,也许还有足球,这些事姑娘是不会理解的。
他需要往返两个世界,然后会厌倦吧。
Ursula是一个执着的人,她要等待爱情,所以她可以独身一辈子。
这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出现了,她却不能够再爱。
看到最后Ursula听着Andrea的演奏会时画面上的各种闪回,我忍不住哭了。
会不会,我是在设想会不会,我也要到花甲之年才能遇到这样一个男孩。
但是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能够像Ursula那般释怀地从他生命里离开。
不得不承认,女人真的更容易受伤的。
所以一方面来说,Ursula也是幸运的。
在她生命的前几十年,因为没有爱过,所以也没有伤害。
当然,我还年轻,而且,在现在这样的年纪,是还习惯过着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自在的生活。
随想而已,不是全关于电影。
这部电影我很喜欢,特别适合自己安静的观赏。
虽然不算很出名的作品,但是我本身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所制造出的氛围,我也非常青睐于此类型的电影。
安静,讲述一个故事的电影,美的像一幅画一样。
奥斯卡影后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朱迪·丹奇(Judi Dench)主演。
英国导演Charles Dance。
时间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Ursula和Janet未曾有过完整的爱,平白在时光中苍老了容颜。
让我非常难忘的镜头是Andrea离开后,Ursula想念Andrea,躺在Andrea的床上缩成一团,表现老人有多么的需要爱。
很早就想看这个片子,虽然当时不知道剧情,两位资深演技派女主角和一个年轻演技派男主角,非常奇妙的组合就很吸引人了!
其实也就是一个关于忘年恋的故事,很纯洁很纯洁,而且不完整,但是有这种感觉就够了。
Judi Dench演技太惊人了,那种表现老妇人小鹿乱撞的表情,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可爱,一个没有完整爱过的人在时光中苍老了容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即使只是单方面地爱过一回,纵然明知没有结果却是让人非常赞叹~~
在导演的访谈里,导演提到其实原著小说里两姐妹的年龄是40多岁,可是能请到Judi Dench演出,年龄就不是问题了。
想想40多岁的姐妹俩爱上20岁的青年可能性是会大些,而且从故事的时间、剧情设置来说,40多岁是比较合理的。
故事设置在30年代末,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创伤还在。
虽然电影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可以从两姐妹收拾房间的那个情节里知道,姐姐Janet曾经结婚(从两人的谈话感觉,很可能他们结婚的时间不长,丈夫就上战场并牺牲了),而妹妹Ursula则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
姐妹俩大概出身于乡绅的家庭,在那样的地方,门当户对的年轻男子本就不多,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青年人,包括上层社会的贵族青年都走上疆场并葬身异域,更是使很多女性失去了寻找婚姻的机会。
所以,算起来,40多岁是一个合理的年龄,从一战到二战前夕,20年的时间,而两姐妹在一战期间如果是20多岁,就完全符合故事里的设定。
当然,70岁的Judi Dench和Maggie Smith在电影里表现得太好了,70岁的老人和20多岁的青年走在阳光明媚的海岸边,也非常的美。
Charles Dance自己也说,当他完成剧本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找JD和MS这两位老朋友,而她俩没看剧本就同意出演。
导演本人经常在电影电视里演带点邪恶的老头,没想到导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优美。
Daniel Brühl自己提到,他不知道为什么剧组选了他来演这个让姐妹俩意乱情迷的角色,他觉得Andrea应该是金发的、天使般的青年,大概他想到的是《魂断威尼斯》里的少年?
如果在德国演员里找,可能演《红男爵》的Matthias Schweighöfer就比较合适,他的金发和天使般的形象给他赢得了好些带有天使、宗教隐喻的角色,但这类形象虽然脱俗,但喜欢这类形象的人多偏文艺,《魂断威尼斯》的主人公就是gay作家。
年轻的女性大概会更喜欢man一点的男人,而那时候的DB,也许最对丈母娘的口味,非常年轻可爱乖巧的男孩。
不过看导演自己的日记,导演本来想找一个有young, dark and beautifully brooding face的年轻人,他也已经在一部波兰电影里找到了理想人选,一个波兰演员,但是因为他看到的电影已经是好几年前拍摄的了,他见到对方时,那演员已经成熟了不少,失去了对角色来说至关重要的innocence。
后来是制片推荐了DB,DB当然不缺innocence,这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跟原来选定的理想人选相比,DB缺乏他那种带点阴柔、忧郁和神秘的年轻男人的魅力,DB太sweetly boyish了,所以有美国观众(完全可以理解美国观众的审美不大可能会欣赏这种类型)认为DB演的Andrea毫无吸引力。
再加上Andrea这个角色比较模糊,除了他是波兰人,从小学小提琴,要去美国之外,他的一切背景观众一无所知,而且作者也不打算明确显示他对两位女主角的感情,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love interest的角色倒是没错。
当然,另一个重要角色Olga同样也并不多立体,除了她是俄国人,哥哥是著名小提琴家,自己是画家之外,这个人物性格也并不鲜明。
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外来者,就像导演信笔表现了康沃尔田野丰收的场景那样,康沃尔的人和景物被导演表现得相当好,生活在康沃尔的人们就显得生动多了,包括两姐妹家里的女仆和心怀嫉妒的医生。
每个女生内心都渴望一份爱情,如果她说没有,那她不是曾经得到过,那就一定是在撒谎。
电影中的Ursula已经头发苍白、满脸皱纹,但是当海边漂来一个年轻俊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时,她心动了。
如果要问什么时候Ursula芳心初动,我想应该是第一次把溺水的Andrea抬进家里的时候,姐姐叫她关门让年轻人安静休息,然而Ursula并没按姐姐说的做,而是静静的坐在床的旁边凝视着这个异性,这时候我想Ursula已经喜欢上这个男性了,即便两人的年龄相差甚大。
从电影中大致猜到Ursula应该是没有体会过爱情的,生活单调且重复的与姐姐住在海边的一栋房子里,家里的仆人还是个女性。
常年的离群寡居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向往,这个突然闯进的年轻男生激起了年过半百的Ursula的娇羞与爱慕,然而,这注定不可能有所回应。
语言不通,年龄差距,一个才华横溢终究要发光,一个年华已逝不再美丽的老人。
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即便Ursula不想,但Andrea终究是要远走高飞的。
Ursula就像个情窦初开的豆蔻少女,担心Andrea睡不好,努力教他说英语,在意他的一言一行,为他着装打扮。
看着像个少女的Ursula不禁在想,爱情总要经历过一次,一味的躲避与拒绝,岁月无痕,但你老去而你爱的人还年轻貌美,错配的时光该怎么办?
不禁反思,如果真的将爱情列为禁制品,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在老去的时候不甘。
充满着年轻气息的Andrea身材修长、才华横溢,如此富有朝气的男生怎么可能囿于小村庄呢?
所以当他可以活动的时候立马展现他的惊人小提琴才华,当他出现在聚会中时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当他和美丽的年轻女性在一起时便暗生情愫,当女生提出带他离开小镇奔赴梦想时他可以决绝的随之而去。
也许会感恩这对姐妹的收留,也许会愧疚突然的离去,也许会恼怒姐妹没告诉他音乐名人的信息,但终究还是飞走了,不管是为了腾起的事业,还是那份也许存在的爱情。
Ursula真的爱这个小男生吗?
为了他的俊美外貌,为了他的才华横溢,为了他给这个家带来的新奇与欢乐?
也许仅仅是一种吸引,也许只是弥补内心埋葬多年的情感需求,刚好这个年轻人出现了。
电影中不仅仅是Ursula,还有那个老人医生。
面对外来的画家年轻女人,他鼓起勇气去追求高傲的文艺女,即便她百般嫌弃,他还是会厚脸皮的坐在她的旁边,他还是会带着鲜花拜访她,在酒吧看到她和其他男生亲密也会吃醋,但小镇终不是外面的世界,外来的人终将还是会离去的。
等爱的不仅仅是那个老女孩,还有那个老男孩。
爱情是奢侈品,一辈子能遇到一次已经是难能可贵,毕竟绝大部分人得到的是生活,一生不遇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在错误的年纪遇到最美好的对方。
爱而不得,才是最悲伤的。
平静的、无太多波澜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所打破。
电影常见的情节。
最关键的在于,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次,是爱情和活力。
而特别的是,这是一次为年龄所限的单向爱情。
Ursula对Andrea可谓一见倾心,他们之间,大约是有缘分的。
毕竟,是她发现了他,及时发现,并救了他,照顾了他。
她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爱意,沉醉于他的颦笑,偷偷收藏他的头发,他的每一丝依赖和柔情对她而言都是上天的馈赠。
何其相似的心情。
多年前我暗恋男生时,也是对他的每一个眼神解读了无数遍,为他的每一次皱眉辗转了无数回。
在别人口中得知他喜欢我送的礼物时开心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他的寝室挂着我第一次折的千纸鹤时我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开了,而后来知道是别人帮他挂上去而且他又扯了下来时,像遇到了最深的地狱。
甚至无意中拿到一张挺稀罕的两元钱RMB,都想为他留着送给他。
当然,没送出去。
总之就是,一切我所觉得珍贵美好的东西,都想倾注给他。
Ursula就和无数个心思单纯,刚被挑起情思的女子一样。
可是她到底爱他什么呢?
清秀的眉目?
淋漓的才华?
学英语时可爱的模样?
恐怕要真说她爱他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像我们初高中时期,爱的不也是那些有着干净味道和气质的男孩吗?
手指修长,身材颀长,笑起来绿色无公害。
那个时候哪里会在乎彼此的价值观和精神契合度呢?
说到底,Ursula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样,只是被吸引了。
只是,一种少女的情怀,而已。
从Ursula反复两次问及姐姐Janet和其亡夫Peter的感情来看就可知,Ursula应该是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的。
所以她才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倍加珍惜。
可惜,这次吸引,并没有在对的时候。
她已白发苍苍,他却意气风发。
且不提Andrea的才华总得显现,年轻女子总会出现,一颗年轻的心怎会囿于白发和皱纹?
最后,Andrea跟着那个女巫不辞而别,那么不礼貌的事,他即使有犹疑,也还是走了。
女巫无所谓地说:“到时候给她们写信就好了。
”是啊,他的前途和爱情都在那艘开往伦敦的船上,老太太们有救命、照顾之恩,但这些,一纸书信就应该可以弥补了。
我看到这里时,有些生气,叫那个女人为女巫也是和姐妹俩一样不喜欢她,呵呵,代入感有些强。
女巫的做法是不是故意难以定论。
但故事需要这个情节来给一个结束。
Andrea来的信里道了歉,并告知周五晚他的音乐会。
但他没有寄票给姐妹俩,只说在广播里听就好。
而全片最妙的镜头就是在那么多精心打扮、被Andrea的音乐感动着的听众里,游移了好一会才见到那两只紧握着的手,并缓缓揭示了手的主人。
两位和周围人群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精致的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有些紧张地走向背对他们的、曾经共同生活的Andrea,得到了他的欢迎,却在短暂相聚过后,看着他走向更多的华贵。
Ursula心底的尊严让她选择离开。
于是,镜头里留下两个落寞的背影……那些午夜梦回里年轻美貌的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激情,以及他的发,都到了成为过去的时候。
影片的第一篇影评最后留下的问题: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叹一声过客匆匆,继续生活吧。
在影片中间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Ursula问Janet:“你想让他离开吗?
”Janet说:“不,但是……”我想她要说的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画面色调好美,叙事节奏也像流水缓缓的。
海边和院子里的好多画面都很唯美浪漫,救起男孩的珍妮特简直像老去的神。
但是厄休拉爱上小男孩在我看来有点逻辑太弱,可能是我和异性恋看男人打分和底分都不一样,一见钟情和后面削土豆、醉酒、调皮都不好理解,导致我实在不太能和共情厄休拉……以至于她对姐姐对年轻妹妹的恶意、惆怅也都有些隔离。
但是那种爱人错过的无力感氛围是在的。
珍妮特有让我从疑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一开始很怀疑难道她也爱?
拉扯中最后她上楼护住妹妹,反复说她不知道,在妹妹跑走后说这就是原因。
这句话简直也像在点醒我,把前面流水下的故事讲清楚,让观影体验变得丰富微妙。
年轻妹妹主要激怒我的点是说像囚犯和诱拐,没太懂,整个角色也不是很有魅力,小男孩同理。
只能说理解成爱情在其中捣乱不能以简单的逻辑厘清了吧……Maggie很会演老年人的尊严。
说不上来,清瘦而骄傲,保守而真诚,对待爱情更谨慎?
不会让人觉得作壁上观,身处漩涡但不至于失去重心,细微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心是定的,胸怀是流动的,脊背是直挺的,眼睛是温柔的。
神也会老去吗?
以及最肤浅的,老得好美啊。
住在海边小渔村的老姐妹俩,Ursulla( Judi Dench)和Janett(Maggie Smith)某天在海滩上救起了一位被潮水冲上岸的青年。
她们为他请医生,替他刮胡子,在他醒来之后,听着一口波兰腔的德语教他英文. 他说自己叫Andrea,Ursulla看着这个青年的目光越来越温柔,她骂自己愚蠢,一边却又请来村子里会拉小提琴的人来表演给他欢欣。
也就是这次,所有人发觉了这位波兰青年的小提琴天才。
Andrea记不起自己的过去,却记得他要到美国去,开展新生。
他对两位老妇充满感激,会摘野花回来一人一束的献上,会陪Ursulla去海边散步,把脑袋乖巧的靠在老人的膝盖上。
只是,Ursulla的眼神,分明不是长辈对小辈的疼爱。
她梦到年轻的自己与Andrea拥抱,在草地上欢笑。
下午茶时间,Andrea在园子里为两位老妇演奏令仆人也动容的小提琴。
身后是无际大海,琴声扬起,他的微笑让所有人迷醉。
两位老人悄悄为他去镇上定做西服,差不多用光了两人的共用帐户上的一点钱,里里外外从背心到领带购置一新。
Andrea穿着一身英式风格的西服蹦蹦跳跳下楼,出门,看得两位老人满心欢喜。
然而谁都知道这个故事通向哪里。
镇上来了位年轻貌美通晓德语的女画家Olga,老姐妹对她充满敌意。
Olga写信过来提出要将Andrea带向伦敦,去著名的剧院和音乐家麾下学习表演。
两位老人将此信丢进了火炉。
然而,Andrea终于还是亲自从Olga嘴中得知,他激动的跑回去大发一顿脾气。
Ursulla掩面哭泣而去。
当两人在户外相遇,只能互道没有什么分量的sorry。
Andrea终于还是跟着Olga不辞而别,去了伦敦。
晚餐桌上还放着等他回来的烤鸡。
从电话里得知消息后,Ursulla痛哭失声。
生活回复了从前的平静规律,却又似乎哪里多了些不同。
一日邮差送来伦敦的包裹,Andrea诚挚的道歉,告诉她们自己首场音乐会的日期,同时寄上了Olga画的他的素描。
Ursulla 沉静的将画挂上当初收治他的那个房间的墙壁,悄然关上了房门。
演出那天,全村的人都穿上正式的衣服到姐妹家中收听无线电。
远在伦敦的Andrea则穿着笔挺的燕尾服,雪白的领结,从舞台后光芒四射的走出来,对着台下微笑鞠躬,开始了演奏。
而Ursulla和Janett,华服盛装,手握手的端坐席下,看这位年轻人的演奏。
Ursulla泪眼婆娑的在音乐声中回忆起了那曾经的点滴。
演出当然是大获成功。
Andrea最后挥扬琴弓之后那一个至在必得的潇洒笑容,证明了这一切。
姐妹俩去后台向Andrea道贺,小提琴家非常惊喜她们的到来。
但欲言又止的片刻,新星小提琴家已被那些高雅的音乐圈中人围住,谈笑,互相介绍。
Ursulla与Janett平静的悄然转身离开,消失在了剧院大门后。
这是部温馨刻画着奇怪爱情的小品。
满头白发却依然会爱上年轻男人的老处女,只有Judi Dench才能把握好角色的分寸。
她总是强势的,她的所有角色,所以我相信她本人也是这样的强势,比如在Mrs. Henderson presents中那股“谁也不许抢我戏分”的霸王劲,所以她也可以在对镜梳白发时,任性的放纵自己不顾年龄的爱怜。
对于Judi Dench, 和她一个个流光异彩的角色,我总是敬畏多于喜欢。
或者可以说,她的霸王气和统治欲十足的出演令人难以接近。
Maggie Smith就不同。
她是那种让人满心满怀喜爱着的老太太,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精致而隽永,但表演带来的强烈冲击力却总在电影结束后长久的留在人们心中。
哪怕是高斯福庄园里那么一个爱慕虚荣冷酷无情的落魄老贵族,也能让人拍着手来喜欢赞叹。
所以这次的老姐姐,寡妇Janett要更为出彩。
床头摆着一战时阵亡的丈夫Peter的相框,妹妹的一腔情意,她都默默看在眼里。
是她勇敢的将海滩上的男人翻过身来检查,是她想到用积蓄的钱给Andrea做一身新衣,是她用德语努力的进行着沟通,是她将年轻女人的信果断扔进了火炉。
可是,面对妹妹无法抑制的感情,她默默的退到一旁,劝阻安慰开导都无用之后,她只能提供同样老去的肩膀供Ursulla绝望的痛哭一场。
Daniel 出演Andrea,实则是个很悲惨的决定。
在两位老戏骨之下,除了德国式明朗的美色,他几乎没有发挥空间。
传说专门为此片学习了小提亲,所以片中所有小提琴演奏的场面里,看到他面色总有些痛苦,大约总是真的。
然而,还是不能抗拒的,比如说是清脆的德语,比如日尔曼式干净的笑容,挺直的身体,比如波兰式空旷的沉默,天真的双眸。
原声的演奏,出自红色小提琴的演奏者,因此被各方高度赞扬。
自己也是先听了靠近一个月的小提琴原声才看到影像,确实很美。
跟故事一样悠扬淡泊。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按理说,两个年老色衰的女人,围着一个年轻男人发春,并不会引起什么美感。
但是这部电影却能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得如此令人动容,实属不易。
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狭隘的观点,我只能说,只要是爱,就是美的。
另外,强烈推荐里面的音乐,尤其是Fantasy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非常棒!
因为一首小提琴钢琴独奏会上的歌曲听哭了而想看,两位大咖的诠释,真真是美极了的小提琴曲
很有爱的老太太。羞涩清纯绝不亚于小女孩。难怪片名叫等爱的女孩,而不是孤独的老太太了。- -
凤凰掉进了鸡窝吧,但感情真挚
ost真好听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迟了几十年的爱,像海边吹来的风,温柔,细腻,一拂而过。
我很羡慕那些比我年龄小的。坟的终点就在那里,而他们可以比我多活几年十几年,我一想到他们有时间去生活我就心生羡慕。P.S.这是位平凡老人的初恋,我不明白的是难道这么美丽的镇子里,找个人初恋这么难么?2战之前,跟花开花落的画家一样避难?就算你再老生活这么多年小鹿乱撞的情绪是一样的。
Judi Dench真的演出了少女春心萌动时的娇羞。Ursula贴小纸片教Andrew学英语的一段太可爱了~
三星半。风景很美 镜头很干净 全片都被一丝忧伤包围 没有激烈的迸发 爱在暮年来临时 却也有它的小心思小醋意 却不敢奢望更多却也带着侥幸渴望 让人心酸。 配乐很动人。只是感觉少了一些sth. 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就是少些。男主一般即使曲子那么悠扬 他对角色有点力不从心似的 或者是了解不够深
虽然爱情来了心里过不去,但总趋势是年纪越大,爱情越脏,老妇人迫切的脸我真是不喜欢,不知道我能不能幸运活到老的能理解她的时候。
很久以前看过,女人不论多大年纪,还会有一颗18岁的为爱痴狂的少女心
少年,你趁着这春梦了无痕怎么就无法抹去心底涟漪?少年,我将发丝散在风中从此与你诀别。绝美深情的音乐,只敢在梦境里泄露的心事,君生我已老,住在心里永远的女孩。
好美的情,好深沉的爱,好纯粹的人,好伤感的结局,好文学的电影.
花甲老妇人与小提琴天才美少年的一段萍水相逢,因缘际会,最后无疾而终的情愫。所以最后又回到了音乐超越一切,冲破一切隔阂,感动世人的主题了。说实话,电影中规中矩吧,不如原声配乐来的经典,配乐尤其是这首贯穿全片的小提琴主题曲配乐,可以说是大气婉转、缠绵悱恻,花滑浅田真央07-08赛季的短节目正是这首。
演员阵容强大。70岁老头子爱上20岁少女司空见惯,大概还会赞扬他热情不减;为毛性别相个反就有争议呢?
救命!她们竟然给他吃仰望星空派!
在飞机上看完的一部电影,海边带花园的别墅真美,老戏骨们情感表现超级细腻,我们永远都值得爱和被爱,哪怕80岁90岁100岁。
CCTV6 下午播放译制片~
3星半。名字取的太。。。但故事很温柔又忧伤,就像小提琴曲一般。两姐妹的演技实在细腻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不明觉厉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