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李姐。。。
觉得女主危险为什么是送去苏联啊,送就送,为什么要一个人徒步穿过那么可怕的丛林啊。。。
看前几集男主心里有爱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了,但心里还是忘不掉,因此平时基本没有笑过,然后看了女主写的身世报告就觉得女主可怜后悔所以去把她接回来??
然后就拥抱了,开始强行撒糖。。。
一个为了看鱼旦来追剧的鱼旦粉表示这颗硬塞的糖一点都不甜啊啊啊!
而且很影响观感呕呕呕,最大败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活跃的corn(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516412/因为男神张鲁一看的。
被低估的一部剧。
1.所有演员演技在线。
张鲁一伟光正,发挥空间不大,但利落的语言、招牌笑容给人印象深刻。
惊艳的是配角,特别是反派配角,岸谷、横烟、邵翊辉、理惠子,侯啸天瑛娘天黑黑也可以说演技在线。
几场剧绝对演技炸裂,包括岸谷被理惠子绑,邵翊辉发疯。
冲着这帮演员,这剧就值了。
2.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剧情没有节奏,但真实的抗战不就是这样吗?
出来一个帅哥,你以为他会有很多戏,结果他被汉奸打死了。
剧中的人物,很多无脑的,但真实的人物又有几个那么英明的?
在那样的情况下,抗战的胜利,才难能可贵。
3.最后一幕令人潸然泪下,全剧丫丫最美的一幕,夕阳下逆光,白白的雪,温暖的色彩。
丁沛,你好吗?
从这一句开始,眼泪就止不住了。
强烈推荐
20180716: 有更新演员和角色是相互成就的!
因为《红色》的徐天,从此记住了鱼旦张鲁一,甚至感觉演员和角色很多地方是重合的。
鲁一演戏极为认真,因此他在作品里的角色,不论大小、正反,都有他的光彩,入木三分,不重复:《火线三兄弟》里的反派高木、《请闭眼》里的谢晗、《麻雀》里的毕忠良、《妖猫传》里的唐皇、《我的老婆是80后》里的小舅舅…但后面这些角色并没有像红色里的徐天一样,让我如此难以忘记,尽管红色作为一部作品也是有他的缺点的,但如果说鱼旦的代表作品,第一时间想起的会依然是天哥,这里面我认为就是《红色》这部作品里角色的魅力!
演员和角色共同成就了这个人物。
宋烟桥,在我心里,会是张鲁一演绎的角色中第二个“天哥”!
这部剧看完有段日子了,但还是会时不时想起这个人物,为他奋力开辟的那个抗战的大局面,为他最后被战友出卖,为他毫不掩饰心里对舒捷的爱,对国家的大爱,为他最后只剩孤身一人,几近弹尽粮绝时依然保持机敏的眼神,为他最后伫立树前如塔一般的身影,为演员鱼旦苦瘦二十斤、从形和灵两个层次去贴近角色…最后又一次分不清对宋烟桥这个人物的欣赏是因为这个人设、是因为原型杨靖宇、还是因为张鲁一投入了灵魂的演绎带来的光芒。
这部剧和红色一样不完美,他的瑕疵,就是作为外行,也不难说出来,但是所有这些不足,都没法掩盖这部作品里这个人物的光芒,和红色另一个相似的地方是,这部剧的演员,不论多配角,演员们都演出了他的个性和特色。
这部剧的三个部分里,强情节的监狱风云部分,在我心里是最割裂的部分,如果要删减,我觉得那个部分可以删去的地方很多。
但主创方因为当下市场,主要观众群比较年轻,因为一些抗战神剧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纯抗战剧可能有心理抵触的现实,先用紧张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的做法,也算可以理解吧,否则很多人可能没有看到后面人物最有华彩的部分,已经弃剧了。
第二个部分,宋完成了从一个人到一支军队的转型,这个部分给出了重要的铺垫和人物转变的逻辑支撑,其中的情感戏部分,更是华彩,我们的英雄不是神剧里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生就神勇无敌的,他是有丰富情感的,他对抗战的方式是根据斗争结果,是有思考的,是从现实中学习的,他首先是个有爱的、会成长的个体!
先有小爱,才有可能后来升华成大爱!
最后一集的局面,因为有了前面铺垫的老宋和岸谷的人物性格,都是非常执着的,因此很合理。
岸谷到最后都有些癫狂了,他自己的日本同仁和叛徒程彬都难以理解他了,老宋本可以安全离开,但为了保存战友(战友们也在为他,这种互相支持,为彼此牺牲),他最后剩到最后一个人,天寒地冻、空气稀薄、没粮食、没弹药、没体力却依然努力保持机敏的眼神,休息时已经虚弱如斯,需要战斗时依然动如猎豹…真让人心疼, 最后伫立大树前,两眼已经没有之前灵动的神采,身形却依然伟岸如山!
这一集张鲁一已经和人物合二为一了。
我会因为这些人物(宋烟桥、舒捷、赵疯子、侯啸天、天黑黑、岸谷、横烟、程彬、刘沛、大蹿儿、朴兽医、大眼警卫、另一个性格大咧咧的警卫),记住这部有瑕疵,人物却特别丰满、感人、有神采的作品。
20180706:张鲁一,最后一集你的演技可以封神了!
宋烟桥,你是最后化作了树神吗?
看到最后眼睛里失去了神光的你,如磐石一般伫立,真的受不了…以后去山里,可以听到你故作批评舒捷同志的淘气声音吗?
在风雪中,是不是可以看见你从雪中蹿起,挥舞着战刀?
树枝掉下来的影子,会不会恍惚是你飞过?
最后有点分不清,树前带光的身影,是鱼旦?
老宋?
颜红光?
还是杨靖宇?
舒捷,最后一集不是你的场子,就最后轻轻的一句:“宋烟桥,你好吗?
”已经足够了,你的眼里、嘴角、手上全是温柔!
身上有光,你身后那棵树伟岸遒劲,一如你的老宋同志,会继续护佑你后面的日子。
演员和角色是互相成就的,现在除了天哥,心里又多装了一个可以封神的宋烟桥,因为他和天哥一样是这个剧的脊梁!
本来觉得小陶虹的田丹真配鱼旦你,现在又多了一个YY,另一个眼睛里有光,灿若星辰和你登对的女生!
守护神:颜红光?
宋烟桥?
杨靖宇?
“宋烟桥,你好吗?
”(这个剧的演员们,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是正派,还是反派,戏份多的,还是龙套,都是那么好!
个个有魂,但请原谅我对鱼旦和YY的偏爱)顺便说一下,剪辑真的减了不少分,一个作品,是团队的结晶,每一个环节都重要。
针对《爱国者》的揭秘及猜测《看了爱国者,我疯了》发出后,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鄙人很高兴。
谢谢大家。
有人说鄙人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扫地僧是看过书的武林高手,鄙人不是什么高手,只是看过一些书,有些很冷僻、偏门针对《爱国者》的揭秘及猜测《看了爱国者,我疯了》发出后,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鄙人很高兴。
谢谢大家。
有人说鄙人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扫地僧是看过书的武林高手,鄙人不是什么高手,只是看过一些书,有些很冷僻、偏门。
博主明星关注粉丝97万,成本1500都没有呢
前半部分谍战,后半部分抗联,不是说不合理,只是觉得整部剧调性出现了一点不协调,一个特工上山当起了抗联司令,工作跨度有点大。
张鲁一的演技毋庸置疑,但这部剧确实用力过猛,而且给他的台词太尬了,高大上形象不够,伟光正台词来凑?
反倒是芦芳生的演技炸裂,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问一句:杨靖宇将军去抗联以前,没当过特工吧?
最后:摄影四星、演技三星、剧情二星、台词一星。
看到第2集就开始快进了。
穿着鲜艳、永远不听话还顶嘴、冲动、私心很重的联络员、一直坚持要走要走结果到了火车边上才想起来“我不是这样接受失败的人所以我要回去”的上级领导、因为一通看似深奥其实毫无逻辑牌桌话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跟班、明知道有埋伏出任务前还不检查枪的老工作者、因为一个炸弹就相信没有信物的接头人的军官....数不清的奇怪人设,怪不得每次都能被人识穿。
(这堆人才应该被开除出去好吧)进东北军房间搜人那段最糟心,装作擦桌子那人被人拉过脸来看时颤抖着举起了一条红抹布,居然就这么被忽略了,接着出现了搜查人居然明知道有个女的搜捕对象时看到佟盖着被子大喊一声就慌忙低头退出去了的烂梗,还有那个莫名其妙就因为见了漂亮女孩一眼连本职工作都忘了的满铁工作人员....短短5集这bug真的多得吐槽不过来啊...看到佟穿着一身及其显眼的护士服好不容易从围捕中逃出来却直接和同伴在大街上对话的时候,忍不住朝电视喊了一句:“你俩能给我上车聊吗?
”这剧本大概是随便写的吧.....
翻看以前写的日记时,偶然看到《爱国者》的剧照,宋烟桥和舒婕,两人都是黑色的长外套搭白色的衬衣,宋烟桥手持一把黑色的旧式长柄雨伞,两人的表情冷冷的,带点坚毅,背景街道湿湿的,整个画面给人有点冷酷的感觉,冷酷中带点悲伤。
或许是因为我看过了结局,所以回过头来看时总觉得有点难过。
当初很喜欢这部剧,首先是喜欢男女主角,而且配角也都不错;其次是剧情很合我意,所以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是极少数没被我快进的电视剧之一。
在看大结局时,把自己给看哭了,那种悲伤就像从骨子里蔓延出来一样,躺在床上时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或许是夜晚让人变得过于敏感,悲伤的氛围在夜晚清凉的空气中弥漫,怎么都赶不走。
宋烟桥死了,一开始他就是注定要死的,那个时代的英雄又有几个能活下来呢?
让我难受的是舒婕,一回想起她在宋烟桥的墓前呼唤他的名字时就觉得难受。
因为她再也找不回他了,也再也无法像爱宋烟桥那样去爱别的男人,他们经历了那么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爱着对方,然而从此以后,舒婕没了宋烟桥,也没了爱情,余生只能用回忆来温暖。
想想就很悲伤。
我知道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但现实中,平凡如你我,谁没个爱而不得的人呢,谁没在爱情里受过伤,谁还没错过一两个只能靠回忆来温暖自己的人呢?
爱情是把双刃剑,身处其中时爱得有多深,分开后就会有多难过。
但为了享受那不知何时会消失的幸福,很多人还是愿意如飞蛾扑火般勇敢去爱,不计较结果,不计较得失,只在乎过程,享受过程。
如此,就好。
不然余生,连可以温暖自己的回忆都没有,该有多凄凉。
前两天开播后,看到第二集还是第三集就忍无可忍的弃剧了,可是来豆瓣一看,居然刚开播,就很多四星、五星的评论,再选择“最新”短评,又正常了,全是吐槽剧情雷人,说明大家的感观很一致:对演员是认可的,对剧本是无语的。
希望豆瓣网管注意下,是不是有水军在刷评分。
虽然很喜欢张鲁一,但真的不希望演员被不争气的编剧和制片方绑架!
作为张鲁一的小迷弟,我非常喜欢他的表演风格。
在《红色》之后,终于能在荧屏上看到张鲁一主演的新作,十分开心,也简单些一点观看感受,权当初段剧评。
大家姑且看之,多多批评。
《爱国者》作为张鲁一的回归小屏幕的作品,在当下国产剧里也称得上惊艳,融合谍战、抗日和悬疑动作等元素。
从播放几集和预告片中可以看出制作方的用心和付出。
但仅有用心付出,不足以成就好作品。
如果高标准严要求,恐怕要比苏联经典谍战剧《春天里的十七个瞬间》差五个《潜伏》。
国产谍战剧的经典时代,随着《悬崖》最后被电视台暴力串改结尾而已戛然而止。
我们可以透过《爱国者》了一些问题。
《爱国者》剧名,直接和美国大片《爱国者》相同,也遵循现在被冠以各种“者”的美国大片影响的青年一代的审美习惯。
又正好在高考结束之日上线。
在一个政治重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主导性作用的时代里,十分讨巧更十分正确。
同时,根据简介,剧集最后是一群人一起加入抗联队伍,反抗日本侵略者,这一名称也符合故事。
不过可能要被人骂,名字土气,给人网络电影的山寨之感,并且有简单粗暴传扬民族主义的嫌疑。
张鲁一和佟丽娅两位主演,算是中国当代少数比较优秀的演员。
他是中生代演员以少有的颜值不输偶像派,但是真正低调勤奋的实力派。
张鲁一不必多言,在电影和电视剧里都有出色表演。
他的表演真切自然,到位不越位,能把自身风格和形象特质很好地融入角色。
一些作品不那么优秀的作品,也凭借张鲁一优良的演技加分很多。
单单张鲁一担纲主演便可以成为一部作品值得观看的理由。
佟丽娅更是在古装戏和时装戏,大银幕和小屏幕都展现了不错的演技。
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争论佟丽娅的颜值高低,但是我们没办法质疑佟丽娅的演技。
至少在中国当下与其同年龄段女演员中佟丽娅的演技算是可以的。
在中国当下,随着近几年资本大潮影响电视剧领域,资本催生了太多的雷剧和傲娇的温室偶像鲜花鲜肉。
我国电视剧相关领域的制作播出机制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
我们可以期待国产电视剧的,也就仅存颜值和演技。
哪怕《爱国者》,开篇抢眼,瑕不掩瑜之后,我们也不幸发现剧集难免落入俗套。
第2集开始常见的编剧套路,闪回片段等占据剧集时间。
足球领域里有有净打时间,指的是90分钟比赛内真正不死球,球有效运行,比赛流畅开展的时间。
国产剧也可以设定一个指标就叫有效时长。
如果要求在高一点,就是剧作扎实一些。
很高兴看到汪海林老师作为本剧的编剧之一。
汪海林老师也算是在网文热潮之前成名的一位很好的编剧家,可能和有极高文学素养的作家编剧和对一个特定题材坚持研究创作多年的专家学者型编剧相比,处理这一题材我们可以会看更多“行活”风格,在搞笑桥段,我们可能以为是误入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穿越版,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剧集烂尾和后面演变成狗血抗日神剧。
汪海林老师在“四味毒叔”节目里多次吐槽糟糕的影视作品和谈论影视编剧,我想,他应该是有很高职业素养并且爱惜自己羽毛的。
剧集开篇也证明了我预判,汪海林老师还是称职的。
他知道第一集如何埋线,给全剧打好基础,如何抓住观众,保证观众不调台。
第一集交代了故事主干——寻找颜红光,争取他加入共产党,一起抗日。
同时对佟丽娅饰演的舒婕也做了一定刻画。
她缺乏特工工作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多次惹祸。
这样会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
同时她又在很多方面十分聪明又很好潜质,这样又为人物成长,成为男主角的重要助手提供可能。
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应该靠人物成长和人物行为推动剧情发展。
不能考各种巧合各种台词、画外音和天外飞仙金手指。
与正面英雄相对,目前的小反派岸谷在自己的老师横烟的手下经历几件关键事件成长。
但是体现出他不同于横烟的特质,并且见到土肥原贤二,进入特高课。
在几大关键节点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剧集时间跨度较长,岸谷将成长为剧集一号大反派,宋烟桥的头号敌人。
以下是对剧情的几点吐槽,以后的我会继续补充:1.东北题材抗日剧集日本人说汉语可以勉勉强强可以稍微谅解一点。
要是严格要求,因为日本能在满洲活动很久,汉语说得好,而且要带辽宁口音,如果是新调来的,可能会口音轻一点。
而且日本人说汉语还要受到日语影响,谓语后置,如什么什么的不许,什么什么的干活等。
《和平饭店》最开始几集十分注意这一点,可见那几集的编剧和执行导演还是非常较真儿的。
此外,军警等公开身份的日本人,肯定还是要说日语,或者是说汉语,关键时候蹦出日语。
而特务机关肯定是尽量说汉语。
私下里应该是日语。
如果在深入一下日语也是有口音的。
我们很多剧集都是应付的。
找留学生配音。
日语文件随便写点什么。
与其这样应付,还不如直接都说汉语。
不过这些日本人的台词和表达,的确不像是日本。
如果要强行洗白的话,只能说这些人实际上全是“二鬼子”即加入日本军队的朝鲜人。
不过作为东北人,不得不吐槽比起日语,更应该吐槽的是汉语口音,如果想要真是还原当时东北社会风貌,更好地利用方言和东北地域特色奇观为剧集增添一定笑料,还是不够。
张学良先生的口音如何大家可以百度搜索。
2.左轮手枪不卡壳,就设定火药受潮,这有点没什么必要。
只要一个原因那个反派不能死。
这个盒饭演员要悲剧一点。
如果要是打歪了,可能显得正派人物太白痴吧。
如果反派穿防弹衣或者正好什么东西挡住了,更巧合。
不过一般使用枪械要经常检查。
左轮枪在使用前,检查弹药,稍微试验,比如西部片还是正常。
但是不是要赶在男主角去之前么,争分夺秒,为了救中央来的上级特工兼自己的好友,顾不上,或者忘记,也可以理解。
我们毕竟不知道教堂距离和去教堂街头时间。
3.剧集里当地地下组织涣散倒是可以理解,因为东北地下党,当时因为受临时中央等领导,的确也领导不力,而且被激进和冒险主义影响。
东北党组织因为这一点也是长期被有意忽视,还有涉及到苏联和共产国际。
长期成为被当作博古王明等人错误的一部分,东北抗联的事迹也是很晚才得以认可。
以东北抗联为主题的电视剧是在2000年之后,才渐渐出现。
本身东北在张家父子时期,就十分复杂。
当时是中国甚至东北亚最发达地区,又是有日本、苏联、英国美国等多方力量渗透。
还有国内各派力量,张家自己势力、反对力量、中共力量,流亡朝鲜人,白俄分子等等活动。
而且因为临时中央前往瑞金和中央红军长征,东北地下组织渐渐失去上级指导。
之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也是让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化。
这也给抗日谍战剧创作提供很好素材。
剧集里提到的满铁,也正是日本人殖民侵略东北的先锋队。
一个以南满铁路(今天哈大线)为据点的殖民侵略机构。
他们是靠清末民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俄战争以及和张作霖父子长期博弈中取得权益一点点壮大的。
他们也是对东北地区做了非常细致的情报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为侵华战争提供极大便利,甚至也为战后我们的恢复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4.关于地名和专用名词。
专用名词的使用可见编剧和顾问还是认真的。
满洲省委是当年的称号,南满和北满分开是在之后。
1929年东北易帜后,奉天省改成辽宁省。
奉天市(盛京)也改成沈阳市。
剧集里到没有奉天这一称呼。
是符合历史的。
但是因为刚刚改名,私下一般百姓应该还是有称呼奉天的。
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人又将地名改回奉天。
但是第四集画外音出现了“奉天”,可见后期对细节实在疏忽。
文:春树大叔 针对《爱国者》的揭秘及猜测《看了爱国者,我疯了》发出后,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鄙人很高兴。
谢谢大家。
有人说鄙人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扫地僧是看过书的武林高手,鄙人不是什么高手,只是看过一些书,有些很冷僻、偏门。
上一篇文章的链接附上: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27125/ 我就是民间一闲人,不像汪海林那么多粉丝。
有同样关注此剧的朋友告诉我,汪海林在微博上回应了,说鄙人分析的一部分是对的。
现在我已经看到了第11集。
什么叫一部分对?
我就是对的嘛!
看到不少人支持,我决定继续做剧情深度分析。
各位看官想从哪些角度了解,可以给我留言。
我会尽微薄所学与大家分享。
这次我决定不开路边历史讲堂。
针对大家提出的热点疑问(有剧情没完全说清楚的地方、没拍清楚的地方,也有很多是知识体系缺失导致看不懂),讲讲我自己的看法。
昨天世界杯开始了,解说员是不会详细讲解“什么叫越位的”,也不会说“单场淘汰赛90分钟打平就要加时”。
《爱国者》令不少朋友看得出现了困惑,可能也是源于此。
言归正传。
Q: 作为一名抗日特工的舒婕,她那么冲动无脑、那么高调扎眼、自大妄为,目无一切,她在没有任何特殊身份的保护下,她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A: 容我不能一一出示相关书籍,证明我dang的一部分地下工作中,存在不少像女主这样的人。
在情报工作序列里,级别规定非常严格。
舒婕咋回事?
她是被王振祥带沟里去了。
为什么?
女人一恋爱脑子就发昏啊。
你们谁敢说不是这样?
舒婕负责的是外围工作,虽然她是dang员,但不是情报序列里的,不是链条上必不可少的一环,相反是多余的一环。
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那样,抚顺地下组织完全混乱以后,短期内出现了“男人当牲口使,女人当男人使”的局面。
你们看看舒婕自己发展的人都是啥?
集市上杀猪的大胖子、肉铺老板。
可能还有几个会用枪的流氓无产者。
他们的思想觉悟只停留在“跟日本人干的都是好汉”这个层面上。
用枪,男朋友教的。
发报,男朋友教的。
情报工作高级方法,基本上没教,所以总被男一号骂。
大家对于“舒婕是菜鸟”这个印象,可能多来自于宋烟桥太牛X。
对比就容易影响客观判断。
我有一邻居,体院的,1米98,篮球打得超好。
但他和詹姆斯一对一,是不是球都摸不着?
但对我来说,他和我打,我球都摸不着。
宋烟桥是苏联契卡训练出来的特工。
契卡是什么?
可能需要给大家稍稍科普一下。
契卡徽章 契卡,全俄肃反委员会。
它是后来全世界都知道的“克格勃”的前身。
大家美国电影看得多,FBI、CAI、摩萨德肯定都知道。
克格勃是比他们还强大的全球性间谍机构。
早期的一批留苏我dang人员,得到了契卡的训练,其能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假设,如果宋烟桥留在苏联,加入其国籍,一直活着,他后来会成为多高级别的特工?
契卡人员工作证 不清楚。
现在的俄罗斯老大普京,就是克格勃系统出来的。
克格勃总部大楼 加上宋烟桥本身性格符合做间谍的要求。
他这叫什么?
科比遇到了篮坛禅师菲尔杰克逊、鼎盛时期的奥尼尔,还有洛杉矶湖人队。
一个天才,加上同等级的训练,他不成大神,谁能?
反观舒婕。
她没有受过神级训练,也没有经历过那么多大赛实战。
有点像日本漫画灌篮高手里的天才樱木花道,也是个天才。
舒婕是个逆商极高的“天才”。
所谓逆商,和智商、情商不同,是指在极端危机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让我们来看她目前为止最有代表性的两次大杀招。
1、火车站发报混淆日军事件
满铁奉天驿 火车站的那一段故事,我觉得只从画面来看,确实需要开脑洞才能补得齐。
画面和演员的台词似乎有一些脱节。
但我是扫地僧嘛,还是挖出些门道的。
本来宋烟桥他们几个已经能上火车了,能脱险了。
结果正好遇上关东军临时征用列车。
这是个意外。
但我接受。
为什么?
让主角们为难的意外,我称之为牛逼意外。
让主角们自动过关的,那就是败笔。
比如某古装电影里,我军劣势,突然天降大雨,敌军完蛋了。
918刚爆发时的满洲,的确是一片混乱。
尤其是那条被日本人看得比祖坟还重要的“南满铁路”,以往这条铁路少有运兵的任务,但战事一开,运兵就成了当务之急。
临时征用,第一符合大历史环境,第二给主角造成麻烦,我觉得写得好。
这个时候,舒婕想出了一个鬼点子,和大蹿儿控制了发报室,逼报务员交出密码本。
刚看到这里时,我就等着编剧犯错误,肯定就直接给关东军发报了吧!
神剧都那样。
结果令我有些惊讶,不是的。
大连满铁总部 舒婕竟然是给满铁总调度发电。
那一段戏节奏奇快,没有知识储备的人一下子反应不上来很正常。
但我不一样,我知道这招多逆天。
在舒婕的假定里,这则电报隐含着一个没说的事情—— (舒婕假定的故事)关东军在车站发现列车上有炸弹,可能是接到了情报,也可能是发现了不及拆除。
发现这个意外的日军士兵或军官没有随身电台,于是征用了距离最近的电台,也就是铁路调度电台发报通知。
为什么不打电话?
因为那时候电话是牵线的,需要总机转接,不是直接拨号。
别想从任何一部电话都能联系沈阳关东军指挥部。
从大连开往哈尔滨的亚细亚特快 铁路总调度接到的电报,来自火车站,但语气、落款却是关东军。
这就有点犯迷糊了。
果然,铁路总调度根据职责隶属关系,做出了一个假设。
他们的假设,正是舒婕赌的那个假设。
等于说,舒婕在性命堪忧的极端危机情况下,几分钟时间之内做了个局,首先是把满铁总调度室给骗了。
满铁总调度把情报转给了关东军总部。
关东军总部那个军官,一看到情报就发火了!
为什么?
他认为有部下不按照规矩发送情报,他也掉进了舒婕编造的那个假设中。
只不过,情报军官和铁路人员不一样,他更专业、缜密。
偏偏因为这是总调度发来的,增加了那么微乎其微的可信度。
这就好像民间某种违fa活动,你很信得过的朋友说的,你是不是更愿意相信,就算不信,哪怕更愿意求证?
日军情报军官无法判断这个情报是真的,却也不能说它就一定是假的。
于是他做出了相对最优的解决办法。
让火车发出,士兵不登车。
这就是日本军人。
反正炸死的是中国老百姓,管你们是不是无辜。
只要我的士兵没事就行。
还有更深一层,列车不在沈阳站爆炸,那就不只是沈阳方面的责任。
说到这里,谁都看明白了这个计策了吧?
这里,要说明一点。
是个很重要的逻辑环扣。
那就是,一个冒险计策的严谨性。
如果是必须成功的行动,那么这个计策是糟糕的。
因为环节太多你无法保证。
但大家别忘了剧情预设的前提,当时已经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没办法的办法。
这就显示出了舒婕神一般的逆商。
这是宋烟桥想不出来的办法,因为它不在宋烟桥的思维体系里,宋根本不会想这样的法子,他从来不这么思考问题,他不赌运气。
但舒婕会。
正因为她是业余特工,但她想象力过人,应变强,才有了这一幕。
2、株式会社招聘事件 这个事件,相比上一个,解读起来难度就更高了。
它涉及更复杂的知识面,不仅是历史,甚至包括心理学。
仔细讲起来可能要写论文了。
我简单点说。
先讲这个特务机关是咋回事吧。
世界上任何情报机构的分机构,都有其掩护外壳。
伦敦泰晤士河边的MI6总部没有,但它在各地的分机构都有。
CIA的兰利大楼没有,但它的分机构全有。
我国……咳咳,北京东四十条边上有个XX大厦你们知道吧?
不能说多了。
剧中编剧杜撰的那什么田中建工株式会社(抱歉我所知有限,没有找出它的绝对可信原型),就是日本特务机关在哈尔滨的掩护机构。
有人说,土肥原贤二那么大个特务,怎么会管这种小事。
关于这一点,请有心人去读《土肥原秘录》。
前者土肥原贤二 别再追问我,舒婕和宋烟桥是怎么知道那株式会社就是日本特务机关分支机构的。
你们看,我不也知道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事儿吗?
不同行业的人,知识体系的外延不同。
我斗胆猜测,舒婕是以前听王振祥说的,就好像她知道哈尔滨冯硕英小组的“死信箱”一样。
插一句嘴,关于死信箱和冯硕英接头,怎么确认身份,我懒得讲。
这是最初级谍战知识。
舒婕去应聘抄写员,要求其实挺高的,要抄写英文、日文。
所以这是个高薪岗位。
有人肯定要说,当日本特务这么简单啊?
当然不是。
我来告诉你们,一般来说信息是怎么加密的,那个年代。
假如说,今天,舒婕抄写了一篇满铁和某公司的货物往来报表。
是这样的,“今收到XX棉纱XX匹,原油XX吨。
其中,什么什么运到哪里哪里,谁谁接收……”就是各位平时在办公室都能看见的公务邮件。
那时候亚洲区域内打印机是很稀罕的,且使用非常低效。
都是手抄文件。
这样一份文件,我们拿到了也看不出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它本身就没有问题。
但你们看着,如果我手里有一个只有特定解读者知道数学公式,比方说,3y=1/2x,再乘以今天日期的最后一位数字。
把公式带入文件中的数字,就能解出个唯一答案。
已知X能算出Y,反之亦然。
真正使用的公式,肯定是高等数学里的。
不会这么简单。
那么算出的这个数字,就是情报正文的第一个字。
对应一个密码母本上的日语或英文。
以此类推。
能够解出全文。
怎么破解这些呢?
更复杂。
将已知的未解密文件和已经发生的事件横向联系,找规律,经过专业情报机构的破解(类似场景在风声、解密里都出现过),就能渐渐猜出某些特定用语的含义。
当那个公式被猜出来了,这套密码就相当于被对手破解了。
不多说了。
舒婕进的是这样一个机构。
现在剧情还没有演到我说的这些,但我相信,汪海林编剧是懂的。
他要是不懂……嘿嘿,那我们一起嘲笑他。
哈尔滨的商业街 大家拭目以待后面的剧情是不是这样。
舒婕遇到岸谷。
岸谷对她盘问。
很多人都觉得是岸谷见过她,在一些敏感地方见过。
我太太和我一起看的这个戏。
她说,你们这些直男没注意到吗?
舒婕用的口红,是圆的。
然后我太太拿出她的给我看,是个切面!
她说,一般用口红都是切面啊。
谁会把头涂成圆的,多费事啊?
我一下子明白了!
岸谷不像我,他不是直男。
甚至还懂心理学。
舒婕把口红用成圆头,是一种心理习惯,这是一种强迫症人格,这样的人掌控欲极强、自信、甚至偏执。
岸谷应该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触动了他那不一般的神经。
(话说你们不觉得岸谷是个精神病吗?
) 接下去是审问。
这个地方我太太就看不懂了,说,舒婕为什么要撒不必要的谎?
嗯,你对口红的了解比我强,但逻辑能力就不敢恭维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朋友是公检法系统的,职务级别相对比较高。
我认识一些。
这是一个预审技巧。
让被审讯者先回答容易的问题,增加他的自信心,一直故意让他自信膨胀。
这样他就来不及对你的致命问题提前防备。
岸谷前面问了很多问题,是在把舒婕带进他的逻辑里。
你都承认了。
对吧。
好,那么918晚上你在哪?
舒婕918晚上在哪里?
她和王振祥、大蹿儿待在安全点,或者在行动。
岸谷为什么要这样问,这是诈术,如果舒婕是共谍,或者英美方面间谍,她那天晚上极有可能在从事着间谍活动。
一个间谍918这样重要的夜晚,是不会静默的。
是不是100%?
当然不是。
但哪怕有1%,对方就可能上当。
果然,舒婕就露馅了。
这是因为两人掌握的信息不对等。
舒婕不知道自己租的那个房子在918当天被炸了。
她采用的是最安全的回答,说自己没离开家。
这样就不用回答“去了哪儿?
”“和谁在一起?
”“遇到了什么人?
”这一类需要说更多谎言的回答。
但就是这个看起来稳妥的回答,被岸谷抓到破绽了。
这里又有一个知识壁垒。
在审讯的情况下,如果被审人员说谎,隐瞒,被审讯者识破了。
那心理上就很容易彻底坍塌。
对于日本特务岸谷来说,错杀没什么关系,只要对方确实有重大嫌疑。
但岸谷不是一般莽夫,他还要进一步求证。
于是他故意走到舒婕背后,拿出枪,对准舒婕。
剧中出现了“舒婕抢枪,击毙岸谷”的画面。
那是岸谷的推测,也是舒婕脑海里的预演。
如果舒婕真的铤而走险,未必就能成功,那她就真完了。
舒婕编造新故事伪装 这里,舒婕的处理方式令我惊愕至极!
她面临什么困难?
解释自己刚才为什么说谎。
还得解释得像一个符合她掩护身份的女人。
这也是审讯与反审讯技巧中的内容,大家如果有海量的西方间谍小说阅读,如福赛斯、勒卡雷……就很容易明白。
这一招叫“自污”。
从心理学上,是煞有其事、看似难以承受地承认一件小错误,来掩饰大罪恶。
舒婕当然没学过这些技巧,她是出于天赋。
对方是一个男人,青年男人。
而且明显对“我”有肢体接触。
而“我”是个漂亮女人,在男人面前展现出“女神”范儿的漂亮女人。
我这样一个女人,承认自己当小三。
你还会觉得我是在撒谎吗!
这招太狠了。
简直是在岸谷心里下毒。
要知道,哪怕岸谷有一丝怀疑,他还是可以杀。
舒婕是个天才。
逆商高得吓人的天才。
我以为就这样结束了。
但事实上竟然没有!
首先是宋烟桥听完一切,判断出来岸谷不但没有解除怀疑,反而将计就计。
紧跟着岸谷告诉横烟自己不动声色的原因。
放长线钓大鱼,同时不想破坏自己老师土肥原先生的计策。
他不敢立刻去向土肥原求证,搞错了还算没事。
万一真的猜对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什么意思,你公司大老板的隐秘心思,被你猜到了还点破了,你活不活?
我觉得剧情往后发展一定会印证我的一些猜想。
好了,临近期末,我得去改卷了。
大家如果喜欢鄙人的解读。
请支持我,留言、转发、顶帖。
我会坚持继续写下去,并把这部剧推荐给我的学生们。
这是一部特别二逼的剧,剧情莫名其妙,例如第一季俩人随随便便就能在单身姑娘家洗澡?佟丽娅取了钱先走,张鲁一后去的还能在广场等到佟?而且拍的特别特别二逼,就如同张鲁一上厕所擦个屁股导演还有用慢放加pose再配上激昂的配曲
张鲁一怕不是个喜剧演员吧 有天赋哈哈哈 还有对日本人没用那种怪的口音有好感 /看到演员我想给5星,编剧塑造爱国英雄的想法也挺好 但是莫名其妙的某些运镜真心赶客 /为什么都觉得女主太小白呢 我觉得她挺聪明的 总能察觉到危险 /为了其他烂剧我不能只给及格分期待后续
都是演技派,看起来真舒服
戏剧张力十足,反转很多,鲁一的演技一如既往的优秀,女主虽莽撞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反应机智过人,后期人设也有很好的成长性,看到第七集越来越感受到这是一部群像剧,期待后续~~ 如果仅凭开头的剧情就骂烂剧,如果一集弃两集弃能够显得自己很有优越感的话,那就请弃剧吧,以管窥豹对豹也没什么损失。
看了几集 节奏挺好的 人物智商在线 剧情不错 没有开金手指 就是舒捷太冲动 总是自作聪明 大撺又像个愣头青 处处露马脚 只有宋烟桥聪明
先三星,看看后面剧情发展再改
最后竟然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看过红色之后对这个有点失望
看到丫丫,看到谍战片,满怀期待点开第一集,结果…… 一个漆黑的雨夜,一个穿着非常高雅绅士男人,一看就是上流社会的高贵子弟,他在半夜打着雨伞干什么呢?对,你没看错!他在电线杆上贴传单,大雨夜,贴传单,他是粉刷匠吗!不要侮辱我们革命前辈的智商好吗?不到五分钟,果断弃剧,来个会圆的说说
战争片,从谍战片到游击队打仗,满满的正能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热血,不管男女都有一鼓血性,演员都很棒,特别是张鲁一,演技可以的,而且感觉到他为这个剧瘦的已经皮包骨了,很形象,很认真。
喜欢这两个人....打着高分先~
还行吧,就是看大美女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因为鱼旦和丫丫去看的,作为首席鱼旦粉,我要说请鱼旦少接烂剧。看了三集果断弃。预计豆瓣半年后的分在6.3左右,超过7.7我再看。
能看
第一集质感不错,张鲁一和丫丫的对手戏也挺有看点,四星观望。
张鲁一和佟丽娅这个组合是蛮新奇的,昨天我爸在看跟着看了一集。看到张鲁一秒穿越毕忠良是怎么回事😂节奏一般,目前还没有吸引我的点,看海报确定不是林海雪原吗😂
本鱼旦路人粉都看不下去了🌝日本人统统中文十级???你请不起翻译也行,至少带点口音啊,一个个中文比我都好也太出戏了吧?女主各种不听命令各种作,这种人能当特务?当年真正的革命前辈很辛苦也很伟大,求求你们不要抹黑人家了好吗?编剧还有脸在微博上diss红色,果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呢:)
我说张鲁一大哥,为什么要接这个剧,还是喜欢你的毕忠良啊!
怎么说呢。。伟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