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预告片就已经很打动到我的电影,我推荐朋友一起看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部爱情、文艺、奇幻电影。
当时居然没想起来小清新这个词,其实最合适的还是小清新。
港片里还有类似的小清新的有《为你钟情》、《时光倒流的话》。
这部戏,我认为7.8分,为久别再见的伊面,可以再加0.2分,凑成8分。
1,我最喜欢的是奇幻设定因为看过预告片,也一下子看懂电影中的伏笔,比如女主那句我见过长大后的你。
所以我不费力发现了所谓的女儿,就是女主本人。
编剧的能力当然不止于此,看到结尾部分时候,我又开始想一个不属于我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演下去。
没想到编剧出的是双重穿越大法,伊面又穿越去了女主年轻时候的年份。
伊面看到四个年轻人在海边开心玩耍的画面,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奇幻片设定最佳。
伊面临走之际问了一句,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女主答应会尽量试试其他的方法。
在另一个未来,女主没有选择去做手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虽然很理想化,但是我很喜欢这种设定,治愈了好大一部分观众。
2,伊面的大叔魅力
有几个镜头,还是发现郑伊健帅的那么出众;当然也有更多的镜头,发现伊面是真的老了。
是啊,我之所以跟那位友人去电影院看这部戏,有一半以上的理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看郑伊健。
小银幕或手机或ipad上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看了一半左右,脑海里不禁想到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的歌词。
伊面我认为这次的演技很不错,第一次听到假扮女儿的女主弹起熟悉的那首曲子时,伊面一下眼睛就红了,很打动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细节,我要大大的赞一下主创人员,伊面跟年轻女演员没有吻戏,非常好的一个坚持!
难得见伊面饰演一个被抑郁症折磨的颓废大叔(衣品还是很出众),很有新鲜感。
伊面本来就是歌手,演音乐圈的人也不算跨界。
唯一想吐槽的一个小点是,伊面没想到还是那么懒,弹钢琴没有一个全景镜头,你看看隔壁伟仔是怎么拍摄弹钢琴的戏份的。
3,女主许恩怡我已经过了无限buy这种灵动少女的年纪,我甚至认为开头有几场戏,女主扮可爱有点刻意。
但后面有一场情绪爆发戏着实是惊艳到我了。
他们那次去喝酒,趁着醉女主去弹唱了他们俩的那首歌。
深情看着男主:你难道还没有发现我就是夏文煊吗?
听得让人怜爱顿生。
前面还有一幕也演的很好,他们第一次来酒吧,女主弹了那首歌的上半首,伊面犹豫了很久去弹了下半首。
女主看伊面的那个表情,藏不住的爱意和欣赏(欣慰)。
年纪大了以后,我跟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很不同。
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是年轻时错过的女孩,说实话这次这部戏里面的爱情部分,没有很打动我。
真正让我第一次起鸡皮疙瘩的场景是,男主和女主报名歌手迟到以后,男主鼓起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管不顾的激情solo自己的音乐,我还是那么容易被年轻人的power感动到。
许恩怡是大美女柏安妮的女儿,可造之材!
4,原声音乐大赞小清新电影,除了演员,画面和音乐都非常重要。
这部戏夸张一点说,画面和音乐比演员还要更好。
我喜欢全片一首一首的配乐,都很贴剧情。
有两处原声音乐惊艳位:一次是女主第一次穿越,突然出现到医院。
还有一次是伊面第一次穿越,这里的音乐配的很带感。
就我个人情感体验来说,我认为可以和《星际穿越》的最后神级配乐起到一样的推动剧情的效果。
5,港片不死!
正是每年港片有这样一部又一部让观众看了觉得很舒服的电影的存在,我始终对香港电影的未来是有信心的,低谷不可怕,只要创作者有心,作为观众都是能感受到的。
时间不会亏待每一部好电影。
周六的户外,上海的倒春寒寒意袭人,天空中阴雨霏霏,影院中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位观者,自己却依然庆幸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治愈人心、温暖人心的作品,青年人看到的也许是爱情,中年人看到的也许是救赎,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也许兼而有之的都感受到了吧。
影院亮灯,也未起身,聆听着片尾曲的娓娓道来,直至曲终。
想来同伊面也是好久不见,惊觉他也快步入花甲,这部《久别·重逢》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意义上与伊面的久别重逢呢?
伊面!
久别重逢,别来无恙!
赶了一场在大陆的首映,差点包场(后面来只来了个阿姨应该是来看郑伊健🤣)是一部细节大于整体的良作。
一直秉承文艺片只看感觉不看逻辑的原则,在这部里面也碰到了很多触动的情节
去年圣诞去香港时其实铺天盖地的宣传哦-首先是少年主角的成长地设置在长洲,无论哪里的青春片,都偏好将故事背景定在大众嫌少听闻的海岛、村庄,仿佛在那里,主角之间的情谊会变得更加纯粹。
虽然男女主认识的契机在于文萱是转校生的老套设定,但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爱和转校生打包出现的刻板故事元素,没有霸凌没有早恋羞辱没有恶俗中学男生玩笑。
升华和文萱走到一起的原因很单纯:知音“点解你成日揾我听哩d歌,不揾其他人?
你冇朋友噶?
”“佢哋都唔倾哩d啫…”很有意思的一点在,文萱说出自己能听出乐曲的季节后,升华弹奏了一段钢琴让她猜,主角还没给出答案之前,我也能猜到是秋天。
其实在这里讲万里挑一的灵魂共鸣就俗套了,我们的感知到的音乐意向是可以被训练的,听的歌越多就会发现世界各地的作曲家都倾向于用这样的乐段来渲染秋天,就像听大调会觉得雄壮,听小调会觉得阴森。
这两个能成为知音的小伙伴,大概是因为一个小渔岛能痴迷听唱片的人本来就会很少。
-其实没料想过这部会在内陆上映,所以当内陆观众接收到长洲也属于香港一部分这样的概念时多少会有些割裂,一面是传统符号里的奢华大都市,一面是相当原始纯净的小渔村。
片中升华在去九龙参加歌手面试时,因为迟到被评委拒之门外,但即使在2025年也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船才能到九龙呢。
小地方的人想要抓住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真艰难。
(btw不得不说近年来香港的独立作品越来越爱聚焦于非主流地区的故事,上次看也是野人老师才知道香港有个地方叫坪澳湾🤣)-人的性格底色真的会伴随自己一生呢,少年升华在比赛时就同评委讲坚持要唱原创不会cover,人到中年都快揭不开锅了依然不愿为市场妥协写那些行货hit歌。
-然后真的要夸一下画面,长洲和日本都拍得太美了。
郑伊健在日本爬坡那一段简直就是陈卓贤在[正式开始]里的MV画面重现-最后最好笑的一点是看到演员表才发现Phoebus有出演(你演了谁我请问),是现在唯一愿意找苏升华作曲的歌手(可恶的啊在暗讽什么作曲家过气了就只能给我们viu家这种糊逼写歌)片中最打动人的台词便是那段喜欢与爱的定义区分,少年文萱未送出去的“我喜欢你”在真实的故事线里只停留在了喜欢,中学就分开的他们只留下了最好的样子在双方的脑海中。
文萱穿越过后见到中年苏升华如此颓废不堪,却还依旧愿意费尽心思鼓舞他,到这一刻,喜欢才变成了真正的爱吧。
1、圣诞赴影触初心作为伊健三十年的忠实粉丝,这个圣诞节我踏上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奔赴,从深圳辗转一个多小时,就为了来香港看这场《久别重逢》。
上映多日,早有看过的朋友跟我分享,一致表示非常好看,甚至全场都在哭。
故而,我是抱着很高的期待踏入影厅,心底也难免潜藏这一丝忧虑,生怕因期望过高而迎来最终的失望落差。
看完电影,我久久不能平静,在座位上平复了好久,整理凌乱的妆容以及哭湿的纸巾团。
返程深圳的途中,耳机里再次响起《久别重逢》,与清晨赴港时聆听的心境截然不同。
眼前不断浮现出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每一句歌词都似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弦。
这绝对是一份难忘的圣诞礼物。
2、岁月沉淀鉴演技这是一部安谧如夜、文艺气息氤氲的影片,令我不禁念起多年前伊健的那部《亲密》,这种电影非常考验演技。
大荧幕的镜头是残酷的,会无情地放大演员的每一丝细微动作、每一道眼神流转以及那稍纵即逝的微表情,稍有失控,便会在这显露出刻意与造作的瑕疵。
影片伊始,憔悴不堪的苏昇华,与前不久首映礼上那个光彩夺目的伊健仿若来自两个迥异的世界。
那场和女主重逢的戏,从他额前轻垂的发丝,到他微微颤抖的指尖,无不诉说着惊讶、尴尬与局促交织的复杂心绪,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开场短短五分钟,这场戏便让我鼻尖泛酸,不由自主地沉浸于故事之中,我开始相信他是苏昇华。
岁月宛如一位匠心独运的工匠,在伊健的演技上精雕细琢,使其愈发醇厚深沉。
诚然,外界时有质疑之声,认为他出道这么多年没拿过什么电影大奖,便否定他的演技。
可谁人不知陈浩南?
那是与他本人的性格气质大相径庭,却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成为经典的角色。
他塑造的众多角色,或坚毅果敢,或柔情似水,或诙谐风趣,有多许角色都难以被他人复刻替代。
面对外界的质疑,伊健一向从容而淡然。
身为他的粉丝,亦在岁月的磨砺中学会了以平和之心去对待。
懂得的人自会在那细微处窥见其夺目光华,于岁月的沉淀中领略他的表演魅力,这份懂得,无关奖项,只关乎内心深处的共鸣。
3、一阕歌情动于心电影中除了主题曲《久别重逢》外,伊健的经典老歌《我的歌》在电影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如影片灵魂深处的脉搏,有力地跳动着,与整个故事同频共振。
这首歌发行于1996年,那正是伊健事业无限风光的辉煌时期,被香港娱乐圈封为“第五天王”的他,一时间风光无量。
当时这首歌对我而言,只是他众多歌中的一曲。
因为电影剧情的加持,专辑中更抓我的是电影的插曲《甘心替代你》。
《我的歌》跟着岁月默默沉淀在他之后发行的其他歌曲中。
犹记1998年演唱会上他还唱了这首歌,那时候他的事业依然是一个巅峰状态,有种势不可挡的架势。
谁知道1998年之后,命运轨迹陡然转变,他就再也没有开过个人演唱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事业的低潮将他卷入了黯淡的低谷期。
作为他内地的粉丝,1998年还是初中生的我,并没有能力亲临他演唱会的现场,这份遗憾宛如一颗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枝繁叶茂。
等了很多年,他的歌唱事业被英皇封杀,专辑发不出来,演唱会似乎越来越渺茫。
那时候我经常会听这首《我的歌》,其中几句歌词唱道“如能继续唱,都必须唱下去”。
宛如一道温暖坚定的光,穿透阴霾,让我怀抱着希望倔强的等待。
2007年,伊健来内地做电视剧《霍元甲》的宣传活动,终于被我逮到一个提问的机会,我鼓起勇气大胆问道:“你还会唱歌吗?
还会开演唱会吗?
”如今想来在当时那个公开的场合来说,这是一个蛮尴尬的问题,他也确实没有立刻回答。
我怕他没有听懂,又用自己非常蹩脚的粤语说:“你有一首歌叫做《我的歌》,你记唔记得?
”伊健笑着点点头,他没说什么。
我大概是在脑海里排练了太多次,又继续说道:“如能继续唱都必须唱下去,我希望你可以应承我们,OK吗?
”他点点头说OK,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当时的眼神,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不久后的天津,在一次电视台节目录制结束后,我在门口与他告别,鼓起勇气走到他车旁,没想到伊健主动摇下车窗,我又问他“今年会开演唱会吗?
”他短暂愣神后了说“唔知啊……”是啊,那时候已经离他98年演唱会过去将近10年,我们都不知道演唱会在哪里。
时光流转到2009年,他再次站上红馆开唱。
那年我已经不是当年懵懂无知的少女,有了足够的能力奔赴这一场等待多年的约定。
红馆里再次唱响《我的歌》,那时句句都是曲中人,曲中有他,亦有等待的我们。
台上的他是故事的讲述者,台下的我们是岁月的见证者,往昔如潮水般汹涌而至,铭记着我们这些粉丝不离不弃的坚守。
那年我们差点在安可环节踏穿红馆的地板,那是多年压抑情感的爆发,因为等了太久太久,当灯光落幕,依然舍不得离开,我们深知这场演出背后,是无数的期盼。
对于我们这些几十年的粉丝,伴他高低起跌,幸运及那失意天,也看到了他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亦有我们在他身上烙下的青春痕迹。
电影用这首歌来贯穿,无疑是戳在我的泪点。
苏昇华轻轻拨动的几根琴弦我就能听出是那首熟悉的旋律。
眼前闪过我在南京问他问题时他给我的那个眼神,又闪过2009年演唱会上的每一句哽咽。
苏昇华也曾经辉煌过,人到中年陷入事业的泥沼,在焦虑迷茫中迷失自我,忘记初衷,这首歌作为他年少创作的初心见证,由他的初恋来唤醒中年迷茫的苏昇华,直面年少的自己,找回失去的爱情和自己。
4、与君久别盼重逢“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去到任何一个时间,你想去哪里?
”是去看曾经的自己?
还是未来的自己?
过了年我也将奔四,人到中年,回望来时路,会发现有很多遗憾。
去年我还写了一本小说,讲述的就是女主回到自己的高中时期,拿着人生剧本重活一次。
我借着自己的笔,在那场绮梦里用文字弥补了一些小小的遗憾,聊以慰藉。
这部电影我觉得稍微有些岁月沉淀的人会更有感触,那些青春正好的少年们,恐难体会其中滋味。
所以文艺片的欣赏我觉得是有门槛的。
这部电影很像一场心灵之旅,需要我们在静谧之中敞开心扉,任情感缓缓流淌,方能触其温热。
整个观影的过程,时不时听到身边传来抽泣声,我也好像找到了共鸣的“同伙”,泪水便也肆无忌惮起来。
主题曲《久别重逢》响起,这首在我耳边已经循环了几天的旋律,因为剧情被重新洗礼,每一个音符都仿佛一记重锤,重重地撞击在心灵深处。
苏昇华自弹自唱的那场戏,既考验演技又考验唱功,伊健的演绎和歌声交融,似岁月的针芒挑破我心底最柔软的一块,我掩面都止不住眼角流淌出的泪水,我承认我是带着粉丝滤镜的来看电影的,作为他三十年的粉丝,是很难抛开滤镜非常客观地去评价。
但我作为粉丝,可能在电影中体会到了普通观众无法体会的那种感受,《我的歌》承载的不仅仅是旋律,更有我们和伊健走过的岁岁年年,苏昇华的身影里,亦有伊健的斑驳投影。
人生路漫漫,他不失不忘,我们不离不弃!
Shally 2024年12月26日
期待了很久终于在内地上映了。
其实在作为粉丝之前,更重要的是文艺片类型比较中自己口味,好的文艺片是不会因为节奏慢而让观众觉得沉闷或者出戏的,所以观影前反倒很担心因为有偶像的参与,会让自己变得更理性挑剔而无法沉浸其中。
再加上之前已经刷到过不少香港那边的评论,知道某些情节,因此更想尽量清空脑袋,希望能不带预设地进场。
看完后,觉得能获得金像奖的各项提名属合理之内,特别是摄影取镜的确出色,对承托整套电影的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整部电影的前中段都比较流畅,也看得投入。
但是到后面加入的穿越元素反而使得叙事逻辑变得混乱,让人忍不住去纠结人物穿越的各个时间点,变相令观众出戏,有点可惜,感觉不加说不定也通,或者说加了却处理得不够好,既是卖点也是败笔……还有一些地方转折略显突兀,其实如果能把故事说清楚,铺垫好,文艺片来讲真的不介意再长一点。
演员方面,之前几乎没怎么看过郑伊健的戏,但是他一出场,就让我觉得这个人就是陈卓贤的中年版,明明两位长相差异蛮大的😂但是人物特质把握得特别好;陈卓贤演出的篇幅不算很多,更功能性,表现四平八稳,交出的功课合格。
私心对学生贤的抵抗力为零,虽然这哥今年也三十一了😂,电影正正发挥出了我最喜欢他的那种气质,干净清新。
看到香港有评论说少年苏升华和爸爸的那场戏张力不够,看完之后我反倒赞同现在这种处理方式,因为之前其实有一笔交代了父母关系已经出现裂痕,而苏升华作为一个内敛的人,也到了开始懂事的年纪,面对父亲出轨和离婚虽然愤懑无奈,但也无能为力,是当真觉得不到自己管,受了伤也只能自己舔罢了……和许恩怡一起的场景都很好看,青春洋溢但不会尴尬,个别情节有致敬“情书”的影子。
题外话,电影情节里设定了夏文萱40多就离世,结合年头发生的种种遗憾,某些台词竟意外地巧合。
也对,死亡本就不只是年老时才需要面对的课题,无论哪个年龄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过得去、过不去的困境和意外。
因此,比起周遭加诸身上的各种期望和预设的人生轨迹,我更希望活成“我”,我自己。
·二刷不去纠结一些细节,单纯沉浸在氛围里,好像有扭转初看的印象,虽然没第一次看得触动,但留意到了更多伏笔和呼应,整部戏变得流畅了起来。
庆幸自己有再给一次机会进场。
《久别重逢》,很清新温暖的爱情文艺片,有些悲痛哀伤,也有点命中注定的玄幻。
许多空镜角度拍的很唯美,似乎冥冥之中总有个人在那里等着你,当你也在想念他的时候……电影节奏比较慢,男女主互相穿越来到过去或未来,只是为了见对方一面,然后结尾戛然而止,感觉剧情还没展开就结束了,不过这倒也是符合了玄幻的穿越风格,期待以后会不会有解说分析一下呢希望以后还能重映郑伊健的经典老电影,如果能在大荧幕看到年轻帅气的伊面该有多幸福啊
其实预告完全不能把这部电影的好讲出来。
可能因为如果真的概括剧情就是几句话的事情,但是啊这就是电影啊,很多东西内心,不是小说浓缩的1百多分钟里,一个人的半辈子,关于电影本身的画面有惊艳到我,女主家里的小房子,大大小小的书可爱的奶奶突然觉得这个女孩子成长痕迹就展开了,想到了宫崎骏的漫画世界里的家。
男主这边爷爷留下的旧船厂?
也很漂亮,伴随着海风海边。
剧情要是在丰富一点就好了。
成年的苏升华想看他讲更多,解锁更多场景,今天看到影评里讲到这个电影的可爱之处是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女主角形象,很讨喜的女孩,然后伊面饰演的中年男主角也完全不扮靓仔,记得以前有人说他是漫画特型演员……其实通透如打动得到他,他就会接。
有人诟病中年女主自己病殃殃还想着拯救别人,其实呢大可不必在这里上高度,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帮助另一个不是证明她的强大吗?
至少我觉得少女夏文萱很强大,中年夏文萱也有大爱。
少年苏升华最开始对感情处理不成熟但是进步的很快,中年苏升华很忧郁但是解除忧郁的起点竟然是转念,而这个念头导演的答案是,“歌写出来就是你的,没人能拿走”别人的评价是影响这个作品的完成度,只有自己,只有音乐这毕竟不是现实题材,现实题材是冷酷的现实会让我们反思,这是纯爱电影,有时候想现在拍纯爱电影就是和现实作对,而且还是文艺港片。
但是爱也会让人反思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我们知道我们身边或许都没有夏文萱,但是自己可不可以做自己的夏文萱最后提一下作为伊面粉丝真的受不了他哭鼻子,有的人真的当演员就是往哪里一站就是质感。
这种人就是演员啊!
最后少一分是觉得剧情上面我还没有完全过瘾,但是到哪种程度算过瘾我也很难讲。
我今天看完新片《久别·重逢》,想起王家卫的电影里说过:“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郑伊健、陈卓贤领衔主演的《久别·重逢》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部爱情奇幻片打破传统叙事思路,通过不同时空的交叉重叠,让一对情侣穿越时空遇见曾经的自己。
人到中年,事业生活两不顺,他们看到曾经阳光快乐无畏的少年时代,能否重新激起生活的信心?
音乐是《久别·重逢》的重要元素,主人公苏升华是一名音乐创作人,他在每个阶段创作的音乐作品,流露出他的内心声音。
郑伊健作为一名歌手,在片中弹唱自如,他的歌声中唱出了角色对生活感受、对恋人的不舍。
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一位演技纯熟的郑伊健,他不再是过去黑帮片中的青年大佬,他在《久别·重逢》中呈现出角色的复杂、深沉。
郑伊健依旧很帅,但帅出了内涵。
《久别·重逢》以清新自然的格调、构思奇妙的故事营造出优美的叙事氛围,是一部有诚意且有创意的港产电影,我很庆幸在影院中欣赏了它。
一点观影小记录在2025年这个春寒料峭的三月傍晚,我一个人跨越半个城市看一场粤语版路边的玉兰已经盛放,樱花正在开出一朵朵花瓣,连绵十多天的阴雨天的云终于要散去,在夜幕降临前,太阳终于照遍了整个城市,我伴着夕阳,拎着赛百味急急忙忙走进影院,踏进放映厅的那一瞬间刚好电影开始,加上我整个imax厅5个人。
铺垫过也许是个很闷的片子,没有报任何期望,结果全程很轻松自在地看下来了,时间自然而然地过去,我也数次热泪盈眶(虽然在走出影院后也想不起来剧情)很文艺的爱情电影,男女主最近的物理距离没有拥抱没有接吻,只有一次未完成的牵手长洲岛好风光,海滩坡道渔船单车少男少女和鸣笛声陈光荣的配乐适时地出现在每个剧情的起承转合在听到“若我将一生,高低转变谱出来”的时候,竟然也不知不觉流下泪来。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澳门现场听到伊面唱这首歌,他如此钟爱这首歌,以至于是每个演唱会的必唱歌曲而《我的歌》是难得不是陈光荣作曲的歌,发行于1996年,那正是他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正是30年前,帅的惊世骇俗的陈浩南在铜锣湾街头横空出世,这张脸自然地老了,但还是很帅的没有医美没有美颜纹和疲态就这样出现在大荧幕上,在海边从远处走来张望沙滩的时候远远望着骨相轮廓彷佛还是30年年前。
许恩怡很灵很灵,是上一代惊鸿一瞥的女神柏安妮的女儿,Natalie古灵精怪,天赋绝佳,也是时尚界的宠儿,这个角色也似乎为她量身定做,才20岁呢,就是这个时代的气质,一颦一笑就是浑然天成。
蔡思韵原来是刘俊谦的女朋友!!!
《久别 重逢》,一部一言难尽的电影。
所有的亮点,都留在了学生时代。
在那一段,尽管故事老套,少年版男女主演也称不上俊男靓女,但那种青春懵懂,看得人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
余下的糟点,都放到了现世中,比如,中年时代的男主与女主,外形上很违和,看起来并不似同学(离场后搜索得知:男演员,出生于1967年;女演员,出生于1994年,隔代了!
);再比如,比起拍青年人逐梦,中年人的逐梦更难拍,也更容易不讨喜,前有沈腾《飞驰人生2》,后有贾玲的高票房电影《热辣滚烫》,颓废的环节,每每看得人想逃,但喜剧明星掺杂笑料在其中,观众也能坐得住,而此片的男主,就年龄而言,与沈、贾二位相比,几乎已经不能称之为中年了,难道香港找不出40多岁的真中年么?
然后,里面的英文歌不错(属于可以加歌单的那种),自创的粤语歌可以听,收尾的粤语歌并不悦耳。
另外,电影演员,形象真的很重要,毕竟大银幕上,什么都看得很明显。
年纪大一点也不是很要紧,有绅士风度的老头,身材面容保养到位的中年男士,来就来这种吧🙏
同学们谈着假惺惺的恋爱,三次元的尬演,再看这样的会想自插双目,导编对钟意、爱、创作要真是这样想的,只能祝福
哩个故仔讲咗一个好重要嘅道理,一定要要keep好d,米先以后穿越可以实现,都认唔出自己!哈哈哈哈哈哈哈!!!仲要keep长d,积极地活着,先可以去见证穿越!歌曲确实几好听~
放现在来看是有点老套了
女主还行起码没让我跳戏,情绪还挺到位的,画面很好看,美指没看应该是挺牛逼的人,故事性一般吧,郑伊健真的老了……
三星半 有日本和台湾电影的感觉,画风看着很舒适,但有几段像在拍唯美mv,有点不真实。校园恋情看得让人觉得青春真好。穿越线bug太多,而且这样的剧情其实也不太需要硬搞穿越。女主挺可爱,就是有时候小表情太多了,可以稍微收一收。戏中男主作的曲没有打动我,更喜欢插曲《diamonds on the sea》。
纯爱、唯美、青春、浪漫的文艺音乐爱情片浪漫文艺的电影氛围塑造很好,跨越两条时空的故事线穿梭,温暖治愈的人物关系,美妙的风景,动听的音乐,享受属于文艺青春故事的纯甄。演员选角特别好,中年文艺音乐人+雅致纯净的初恋,演员郑伊健与搭档留下幸福而遗憾的银幕记忆。摄影风格令人陶醉,不想错过镜头。珍爱属于文艺浪漫的时刻。
温如水
男人真自恋。夏文萱是什么很x的工具人吗?
又老土又尴尬。最后只记得我张飞110hkd。
2024最后一晚赚我眼泪。希望2025没有遗憾,不会有来不及见的人,没有来不及说出的话。希望每次的离别都有重逢。
作為伊麵粉絲真的很開心看到他又演文藝片。Natalie好靈。好久沒有這樣的純愛系(?)港產片了,在一眾父女家庭吵架和解電影中顯得氣質及其特別。雖然氛圍很好,但攝影還是有些太模式化了,至少把長洲拍得像日本大可不必,劇情到後面也有一種不知道怎麼收尾的感覺。看到好多說麵唱歌難聽的comment,我點頭狂笑······不過倒也很貼角色喝酒喝多了的設定,這肯定會影響嗓子的吧!
还是很舒服的恋爱片。在结尾,当女主在传送的最后时刻问出你真的没有认出我吗,仿佛既是对现在的埋冤,也是对曾经那个故意隐瞒着爱意的他的埋冤。女主快消失的段落其实蛮感人的,我甚至会觉得结尾就结束在你一定要觉得你是最棒的整个片子会增色不少。现在额外的传送加上死而复生,感觉有点故意太美好了,反而破坏了整个片子那种朦胧,知道却不点破的质感。 2025-3-20看
青春少女救赎中年大叔的俗套故事。少男期的男主太丑了
比预料之中好看很多,几个地方莫名戳我泪点。永远会喜欢阳光明媚青春的女孩,也很喜欢过去和现在的互动。曾经清晰的会变模糊,人有点迷失的时候,能否找回当年的自己呢。身边有支持的人固然很重要,就像故事是女孩拯救般突然降临到40多岁的男人身边,但最主要的课题还是和自己对话,路终究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很巧遇到了谢票场,许恩怡的脸真的好小啊,可可爱爱。原来直到拍摄那天,妆造时,他们都还不知到底能不能看到日出。所以又写了阴天的版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影片融合了许多元素,最终就牺牲了剧情的流畅性,电影语言没有什么亮点,有点四不像
港版《不能说的秘密》+《想见你》+《情书》PS:前半段很好,后面太拖沓,明明很多地方可以完美收尾,偏偏一拖再拖。
虽然这个片的各种既视感很强,剧情也比较差强人意,但本身也没什么期待值,好在被许恩怡的表演小小惊艳了一下,而且可能自己也真到了会不讲道理地被这种电影勾起各种回忆的年纪了。
细节、滤镜、情感都很好infp和infj都很喜欢~
至少因為太蠢,讓我們不約而同笑出聲…
港版《不能说的秘密》,还有《你的名字》、《情书》的影子。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给出一个最高分,主要还是勾起我中学的回忆。另外看到片尾美术指导原来是麦国强,果然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