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拿这部剧与前不久的真相捕捉做对比。
两部都看完后,个人认为这一部还是欠缺了些。
前半段剧情同样非常引人入胜。
看的过程中,我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都在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做?
会一板一眼地根据条例来做事,甚至可以有功无过?
还是真切地为了受害者,为了他们的家人,身为一个警察去为了人民,去做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无解。
甚至没有对错。
当然,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过往的漏洞来逐步完善。
那,在这之前呢?
不禁想到近几日的国内新闻,大连一名13岁男孩残忍地杀害了另一名女孩。
不满14岁,法律规定,收容教养,结束。
即使最近呼声阵阵,即使法律终会修改,可在这之前呢?
无辜的生命,还有谁能来捍卫?
明明做的是心中认为的大义,却被同僚排挤,甚至被受害者家属诬告,几乎身败名裂,一塌糊涂。
值得吗?
我想他心中也是无解的。
再来一次,他真的能够像自己说的那样,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最后一集有些崩。
的确,警探坏了规矩,但为何遭到警局上司如此明显的排挤?
没有给出答案。
最后也并不是靠什么绝对性证据翻盘,而是靠“运气”,正好换了一个法官,正好让一切重审。
而作为观众来看这样的结尾,未免也是失望的。
法律不是绝对正确的,法律的捍卫终究靠的是人类自己。
而人类的共情心,同理心,同情心,正义感,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吧。
必须一口气看完才能罢休的好剧当Steve来宣告Becky被谋杀后,Karen的悲痛欲绝,那天还恰在Becky的生日所谓的民主是浪费财力物力人力来证明Steve是否有错违背法律去审判杀人凶手,Karen为此上诉到首相,却被一层层太极打回,最终Steve被迫辞职锤音落定,凶手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如他所说,Steve was ruined
Karen真正坚强且勇敢的母亲
庭审结束,当Steve妻子向他宣告好消息时:
超戳泪点
到第三集了,哎~莫名发现我喜欢的人长得都好像哦!
越看越像,杰瑞米雷纳啊,鹰眼,你们说他俩像不?
(以下又要凑字数了)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我不脸盲,但是真的感觉像啊!
坦白,只是个美好的愿想该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真是心酸。
职业道德,追求真相,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声誉相比该如何选择?
我亲爱的华生在这部剧里真是个睿智合格的警察,为了也许是一个并不能称为是错误的决定,葬送了自己的事业和声誉,国家失去了一个优秀的警探。
就他自己而言值得吗?
还是那句话,国家不会在乎你一个两人的人生走向。
严守章法制度,是公职人员的底线,但是法理制度一定是对的吗?
我们没法改变怎么办?
坚持自己是认为对的事?
还是坚持走对自己而言安全的路?
这个选择真是好难好难。
怎么选择都不能说是错。
勇敢的坚持真相的你,我由衷的敬佩。
尽管你今后的生活可能一地鸡毛,也许你会花费很多年才能缓过来这一次事件对你的影响,但是你做到了问心无愧,能从心底里为自己而自豪。
你的人生曾经轰轰烈烈,也许世俗的眼光中你是个不怎么成功的人,但请保持好本心,不要被世俗污染。
认真守法的你,人生也许会有一些遗憾,但是你收获了好名声,成为了大家眼中的英雄,破了更多的案子,帮助了更多的人。
你的亲人朋友不必为你而担心甚至过一段煎熬的日子。
你会享受安稳的晚年,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
如果是我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选择呢?
会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吗?
还是做自己认为是安全的事?
也许很多人觉得遵纪守法是对的事呢。
我还是觉得我不会像华生那么的勇敢,但是也许那一刻会为了自己觉得对的事而坚持,都在那一刻的选择了吧。
总之我希望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也有承担后果的能力就好。
很好的一部剧,悬念迭起,人物性格塑造鲜明。
根据真实事件改变,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可信。
破案过程悬念迭起,后续庭审辩论过程反映的问题较为深刻,总体结局可以接受。
是一部看了觉得很值的剧。
回顾剧情,那种紧迫悬念的感觉时刻存在。
首先是西恩的失踪。
家人可能还不太愿意接受,认为孩子去找同学玩了。
报案后,警察登门,首先排除了男朋友的嫌疑。
然后根据手机失踪位置,调度志愿者组织搜山,无功而返。
看录像,找同型号车。
现在看来,英国监控技术不行啊,居然看不清车牌。
中间出现了那个胆小胖子妈宝男,还真以为是罪犯呢。
最后通过出租车上的招贴画确定变态男,史蒂夫决定跟踪他。
这个时候,既显出了警官的担当,也显出了警察执法的矛盾,没有太多的直接证据,法官不允许跟踪监视监听个人。
好不容易抓住了变态男,他现场也有交代的欲望,从最后看,罪犯这个时候也知道自己的权利,是故意引诱史蒂夫犯错误。
当罪犯滔滔不绝讲他犯罪过程的时候,警察提醒他有不说的权利,不异于提醒他沉默不语,负隅顽抗。
所以史蒂夫急于想知道被绑架者的结果,显然不会那么做。
埋下了违反程序的根源。
后面就是史蒂夫的遭遇了。
被审查,被停职,评论里说的,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的做事情之间的差别。
如果无视结果,只强调程序,就像罪犯被捕后的情况,无可奉告,案件的真相就永不能揭开。
剧里除了警察破案外,对两个失去孩子的家庭描述也占了一定篇幅。
有个瓣友评论,贝基的妈妈很伟大,也占了后面几集很大的篇幅。
一直坚持为女儿失踪的真相发声,一直在支持史蒂夫,不能因为女儿吸毒,站街就对她的失踪死亡不闻不问。
是一个英雄的伟大的母亲。
作为对比,西恩的妈妈就有些脆弱,妄图通过错误的婚姻麻木自己,看不起贝基和她的家人。
但总体来讲,对待自己孩子失踪,也都是正常的反应。
剧里,也反映了严格的纪律约束对警察工作积极性的打击。
自杀的那个警察,正在接受审查,说是言语骚扰女性,大家都隔离他,最后自杀了。
像史蒂芬这样的,因为急于求成,少宣读了权利,弄得被迫离职。
弄得多干多错,少干不错。
抓捕罪犯,本来就是推理,佐证,认定的过程,但在疑罪从无的原则下,法官和法律根本不支持没有过硬证据的怀疑,确实影响了警察破案的积极性。
所以最后确认贝基死亡的消息时,新上任的那个笨警探5年时间里,基本没有新的证据,没有推动案情深入发展,湖里找出来的60件衣物也没有深挖。
也算是混日子的典型官僚了。
从剧情的后半部分来讲,对警察执法程序的约束,疑罪从无的原则,就是个双刃剑,既防止了被冤枉的人,也保护了狡猾深藏的罪犯。
所以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案子,明明可以认定是他,却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只能释放。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部充满悬念让人深思的一部好剧。
看这个剧的时候,国内热点在江西的胡x宇案,失踪100多天,几次巡山没有结果,最后在仓库围墙处找到了。
舆论热点关注下,失踪时间之长,多次宣传的搜山效果之差,民间疑问之多,都有点史上罕见。
如果参照这部剧,可以有几个疑问,当年立案了,警探尽责了吗?
孩子失踪对胡家有怎样的影响,胡家父母怎样艰难度日?
参与其中的学校,警局是怎样的态度?
舆论怎样影响案情发展?
那些网友的质疑是否合理?
如果能真实记录,也能拍出这样的好剧。
而不是以注销甚至封禁各种谣言账号作为此案的结束。
看了大家的评论,觉得那个变态演员演的好,刻画的比较精准。
在法庭上的态度,最后对史蒂文的嘲讽,都显得胸有成竹。
考研生熬夜看完了这个 真的来不及这很多明早还要起来做肖1000 简单说两句吧1.刑法的机能有三个 其中两个是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 保障人权既包括了保护普通人不受刑罚处罚 也保护犯罪人不受刑法以外的法律处罚。
这两对本身就是天生的矛盾,绝对的,永恒的,决不可调和的矛盾,过分强调一个就会必然绝对绝不可避免的放弃另一个。
看了这么多中外的侦探悬疑律政剧,由心里发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国家的处理这对矛盾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中外真的很多对比 但是真的要睡了 有点赞啥的再细说吧 第一次这豆瓣) 第二,也是一对天生的矛盾,程序正义于实体正义,说到底就是效率于公平。
西方普遍的精神原则是:100%确保程序正义,只要程序100%是正义的,所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正义的,也就是种树开花结果的因果论。
我国对此并不持肯定态度,我国认为两个正义都要维护,两个正义都离不开,只是二者发生冲突时,更倾向程序正义。
毫无疑问,我就我所学所认知,我赞同我国的观点。
(具体的写不完了!
还能写几千字) 我国xi的理论就明确表明,法律中有且必然有政治因素,西方所谓的法律完全独立是不存在的。
(具体的…不知道豆瓣什么尺度 第一次发 先不说了吧)最后说说剧吧,真挺好的,可惜了那个警探最后还是被毁了,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吧。
今晚正好学到了刑法总则,随便这两句,希望上岸,晚安。
这里直接打分吧 4⭐吧!
更喜欢真相捕捉!
2016年的法官说,嫌疑人没有详细说明被害人被害的经过,所说之词不可信,被判有罪。
2011年的法官说,嫌疑人自行认罪免除了被害人家庭了解伤害详情之苦,因此减刑。
希恩的妈妈没有追究下去,自己却日日苦恼于女儿死前收到的对待。
人物1、希恩的妈妈爱莲娜我看到有人喷她,说她其实不在乎女儿之类的。
她从一开始,就习惯把事情往好的一面看,或者说,她只希望看到事物的好的一面。
听闻女儿失踪了,她只是说可能去朋友家了,她只是宿醉了。
在回忆里,她听女儿说不谋高职,想做母亲,婚姻失败的她也没有反对女儿。
面对控制欲过强的男友,她也只看好的一面,嫁给他就不用孤单了、毕竟他也付出了很多、水到渠成的婚姻。
事实她只是忽视了他会给她的生活带来负面能量的那部分。
例子还有很多,“就这样吧”,她是这样的人。
片尾说她开始从事慈善事业,这个转变很棒。
人物2、贝基的父亲约翰这个人物大概是片子里最让人想重拳出击的一个人了。
没有他我们可爱的史蒂夫也不会沦落至此了。
但其实他只是史蒂夫失业的小小引线,而炸弹就是腐朽的司法制度。
但这不妨碍这个人,这类人,十分恶心。
他对前妻造谣今年有见到过女儿,因此凯伦在近10年没有亲眼见到女儿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报警。
这个动机不外乎向前期炫耀女儿对自己的关心和亲密超越了前妻。
他对女儿关心吗?
并不。
现实不知道,但是剧集中就是毫不在意。
他听到女儿的死讯的时候大声嚎哭,但是抬眼没有一丝哭过的痕迹。
在餐厅和前妻碰面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样虚伪的人类实属需要敬而远之,远之又远。
他为什么因并不十分在意的女儿的死没有得到公正裁决而憎恨调查的警官呢?
从他的投诉信可以了解,他讨厌在案件发布会上听到女儿的名字带上继父的姓氏,哈,男人的自尊。
他也不喜欢女儿的吸毒、卖淫的事情被别人知道。
为女儿情愿公正裁决的申诉签名活动没有他的身影,案件判下来之后他还要联合发声,一直带一条粉红色的领带。。。
看到他我血压很难降下来。
人物3、贝基的母亲凯伦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人我会非常敬佩,因为我本人大概更像爱莲娜,得过且过。
而凯伦她自信且不懈、懂得感恩。
这样完美的人的人生污点大概就是有个傻逼前夫。
她10年来一直在等女儿,也在找女儿。
对同事沦落人的小姐们也同情并关怀。
事发后5年她挑战司法制度,一直在为女儿和警官寻求公正。
值得为她边哭边鼓掌。
吹一波艾美达。
人物4、警官史蒂夫其实这个人物没啥好吹的,不是一线警员但是监视嫌疑人通宵怕他自杀的那一天他也是一整晚没睡。
通知爱莲娜希恩死了的时候自己鼻子塞住眼圈红了。
他是一个能共情的人。
他的共情让嫌疑人对他说出了真相。
最喜欢的镜头是他破案后回警局,全警局为他鼓掌,他会办公室之后抑郁地思考人生。
两条生命被另一个人终结,不是他的KPI,而是两天生命,在他身边消失。
后来他在超市买东西被人鼓掌他也很悲伤,他的生活经不起喝彩。
现实不过,劣币淘汰良币罢了。
马丁·弗瑞曼将出演两部全新剧集,一部为Sky打造的《养育者》(Breeders,暂译),另一部是ITV打造的《忏悔》(A Confession,暂译)。
《忏悔》为犯罪题材剧集,剧集共6集,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执导,杰夫·波普编剧。
故事聚焦英国威尔特郡,围绕22岁女子希恩·奥卡拉汉失踪案展开。
马丁·弗瑞曼在剧中饰演负责此次案件的侦探。
本剧将于2019年ITV播出。
一个女孩失踪了,警察经过调查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在发现他有自杀倾向后立刻抓捕了他。
回警局的路上,警察带他到女孩失踪的森林里,想借助环境的压力让疑犯说出女孩的下落。
这个方法奏效了,疑犯承认了罪行,并告诉警察女孩已经遇害。
接下来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凶手居然主动坦白了另一起谋杀,并表示愿意带警察去埋尸地。
一连破获两起谋杀案,这是多好的事呀!
侦破此案的警察是不是应该发锦旗、升职?
然而高级警司史蒂夫·富尔彻的人生从此走入低谷,最后以渎职罪被起诉和停职,无法再负责此案,职业生涯彻底断送。
为什么一个好警察会是这样的结局?
是正义缺席了吗?
是人的问题还是司法制度的问题?
反正我看完还是理不清头绪。
也许你看完之后会有答案。
这是一部需要一口气看完的剧。
并且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片子。
👏👏英国演员的演技是真的🐮
我还没有老到可以平静看完这部剧的年纪。
分分钟想冲进去突突了这帮衣冠禽兽。
潮爷不要再演好人了,小泰迪本来就委委屈屈的样子,饰演这种角色真是不忍心看,非常替剧中角色愤怒。
看完这个得去回看多少部WTF风格的才能补得回来。
做正确的人,还是做正确的事,这是一个生活里角角落落都会发生的问题。
但是……it’s so hard to find a hero nowa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