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与之前作相比,配乐与文案同样精良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动画效果。
壁画凤格实在是太棒了。
多好的东西,就这还有一大群人喷,真的很不能理解。
我看到很多人质疑的一点在于,是否有太多的主观臆断,我承认的确有很多地方导演组发挥了一下想象力。
但我认为这并无不可啊。
记录片也是一种影视作品,既然是影视作品当然应当允许艺术加工。
历史纪录片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历史科普作用,让人对于那段历史有一个初步大体的感受,它是面相大众的,没有人期望通过观看纪录片去了解严肃的,学术性的历史。
也许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远超常人,也许你是一个历史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如果是这样你大可不必看此纪录片,你去看资质通签,你去看新旧唐书,你看去史学界大佬们的论文与著作。
何必跟一个纪录片较真呢?
纪录片的作用就在于让那些对于历史缺乏基本了解的人建立直观的感受,引发大家对于历史的热情和兴趣,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大唐帝陵还是比较成功的。
并且,我认为当下的中国,这样记录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应当给予其一种肯定或者鼓励的态度。
即便你史料积累远超大众,即便你对某个朝代研究颇深,也请不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恶意批评一部和你本不在一个纬度的历史纪录片,因为你从来就不是它的受众。
特别是,当批评的唯一目的,只在于展现自己学识渊博的时候。
这实在有点秀优越感的嫌疑。
况且,对某个特定朝代,掌握多一点的史实,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推荐纪录片《帝陵》概述该片讲述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中华民族,帝王与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以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皇帝的生平及皇帝的个性、故去时代的风貌与逝去岁月的故事,都会在皇帝陵墓中展露无遗,是其一生心思的精粹。
通过精彩旁白,高清数字化手法运用,全方位实现历史的穿越,仿若皇帝本人再生,历史画面重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古色古香的风韵之中恰有一抹现代潮流科技的色彩,古为今用,求而得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对《帝陵》的分析《帝陵》是创作模式为阐释型的一个专题系列题材,在历史人文文献形态上建立起来的特别纪录片。
该片将现实世界的书籍文献的证据链结合起来,组织成更具修辞性及论述性结构,直接向观众表达,通过旁白提出观点展开论述及叙述历史,并加解说词推进,解说员声音宏亮清晰,具有鼓动性与情绪传递性与画面同步推进,减少了叙事学手段,多采用主题分层,开展纵深论证,利用证据式剪辑,一切剧情推动为论点服务,强调客观印象和证据确凿的论点,大体上用主题先行,结构为主,向观众展示最真实的“帝陵”与时代的故事,其中还采取了大量的模拟重现——电脑模拟三维画面刨析,故事化手法描述最完整的帝王历程,双时空交替进行,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第1期:唐高祖李渊 献陵 承继汉魏第2-4期:唐太宗李世民 昭陵 九嵕山 风云六骏,开山建陵 第5-7期: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曌 乾陵 梁山 永徽述圣,无字悲歌 第8期:唐中宗李显 定陵 凤凰山 李唐中落第9-10期:唐睿宗李旦 桥陵 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太平公主
唐十八陵无意中点开的,一看停不下来,制作精良,文案优秀,配乐动人。
又激发了我对古代历史的兴趣,继续找高分纪录片来看。
大唐立朝以来,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总、玄宗六世,中间还夹了一个武周,百年而臻于全盛。
登峰造极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盛极而衰。
巍巍帝陵,尽显皇家气象,长眠其下的诸位帝王,生前位居九五、高高在上,但同时也心力交瘁、落寞无比,既是四海一人,也是孤家寡人。
帝王的真面目往往扑朔迷离。
高祖李渊、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常常被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光芒所掩盖;睿宗李旦及其诸子之间的父子情深、兄弟义重往往不为人知,太上皇李旦的急流勇退、让皇李成器的淡泊通达,与玄武门之变中的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对比,更显难能可贵,为森严的宫闱之中增添了些许温情。
则天皇帝、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虽为女儿身,其权力欲望和霹雳手段却远非一般男子可比。
百年之内涌现如此多的女强人,确是历朝罕见。
《西汉帝陵》与《大唐帝陵》都看完了,说一下感受:1.西汉篇更偏向于历史考据,整篇对账工整,开篇词写得极其大气,结尾一定会点题,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帝陵的图片上;唐朝篇更具文学性和观赏性,台词写得寓意深远。
2.唐朝篇作为第二季,动画制作更加精美,西汉篇里面的古人是不会动的也不会说话,唐朝篇里面的古人都会动会说话,真的像在看动画片一样。
3.西汉篇人物在互动的时候,屏幕上会打出史料原文,唐朝篇不会,唐朝篇更多的是从动画古人的对白中推进剧情。
4.西汉篇切入点就是帝陵,会详细介绍帝陵封土大小,陪葬,陵邑等,估计是因为西汉帝陵在地面上,考古工作相对容易开展,资料也更多,唐陵都在山里面,几乎没被挖过,这方面资料太少,因此帝陵本身的介绍相对比较少。
5.唐朝篇有结合野史和演义,西汉篇没有。
总体来说,西汉篇更学术,风格偏考古;唐朝篇更文艺,风格偏演义;如果是史料干货肯定是西汉篇更好,但是个人觉得唐朝篇的台词和动画,为整部纪录片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看西汉篇的感觉就是真的在看历史纪录片,唐朝篇让我觉得像在看连续剧,所以从观赏性和趣味性上来说,唐朝篇要好一些。
最后,唐朝篇没拍完,到李隆基上台就没了,还会再有下半篇的,期待(๑˙ー˙๑)
唐十八陵李渊迟迟不愿起兵叛隋的原因是其一是大和四儿子还在隋控制的河东地区,其二是漠北的突厥威胁着长安。
关陇集团(关中和陇山,西魏、北周、隋朝皇室和大臣出自该集团),李渊代隋而立所奉行的仍旧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关中本位的政策。
而帝国最高军事统帅秦王李世民仅凭虎牢关一战赢得新兴关东豪强集团的拥护,与关陇集团分庭抗礼。
东宫和秦王府的斗争令李渊苦恼。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的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
李渊仍念念不忘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
献陵李世民平定陇西、东取洛阳(河南郑地和河北夏地)。
李渊授天策上将予李世民。
后来大将秦琼与尉迟恭自请于御前守门值夜以解太宗之忧—民间门神习俗的来源。
武德九年帝国政变过后,突厥兵临城下,渭水之盟。
627年正式改元贞观,同时休养生息、改善民生作为基本国策。
设立弘文馆。
以诏令的形式向百官征求谏言,推行科举制向朝廷举荐贤才。
为了帝国的兴盛,李世民的以民为本、克己纳谏的治国思想。
贞观初年内部(还有弑兄逼父)霜旱为灾、外部突厥侵扰,舆论四起。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在李世民的帮助下成立了薛延陀汗国(第一个在漠北的附属藩国),梁师都政权(收复河套地区)。
休养生息政策使塞外回乡的中原百姓以及归附唐朝的四方少数民族人口竟达120万。
命李靖兵分六路反击突厥。
东突厥汗国就此覆灭。
南抵阴山北起大漠的广袤土地落入大唐的掌控之中。
李世民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了四个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首领统帅原有部众,实行高度自治。
交流与贸易取代了攻伐与争斗。
史无前例的称号“天可汗”(一种制度)。
二十多年的拾遗补缺的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死后因山制陵,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修建。
魏征为谏议大夫。
大破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大唐疆域北推到帕米尔高原和中亚的广大区域,丝绸之路四百年后再次畅通。
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酷爱东晋王羲之书法,将《兰亭序》奉为圭臬。
昭陵唐高宗李治(背景: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的政令必须经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交由尚书省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
由三省长官组成的宰相集团总百官治万事,是实际的权力中心)长孙无忌权势日渐膨胀。
李治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立后风波被认为是向长孙无忌发动的政治事件。
高宗初年,这场君权与相权的正面交锋以高宗的胜利结束。
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由此逐渐告别帝国的政治舞台,相关门阀实力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延续了贞观时代的强大国力,进一步加强了律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西突厥汗国覆灭。
大唐的生威达葱岭以西。
中亚大国波斯在内的河中十六国归附,中亚河中地区全部纳入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
中华帝国在亚洲朝贡体系的绝对支配地位。
东起辽东,西临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太极宫的东北方大明宫成为了帝国的象征。
后期身体羸弱、力不从心的李治逐渐让武后协助其裁决政治,武后垂帘听政(宁可旁落武后,也决不将朝政大权再次落入异姓权臣)。
在洛阳逝世。
五代之后,儒家礼学观念兴起,史官们因武皇追本溯源地迁罪于高宗李治。
乾陵唐中宗李显被武后废为庐陵王,赐豫王李旦为帝(唐睿宗,后被幽禁)。
贬谪巴州的章怀太子李贤(热爱马球和音乐)被杀(墓里有唐三彩)。
66岁的武后登帝。
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
二张兄弟弄权。
重返长安(后来又回到洛阳),政权归李的进程开始。
武周王朝先天的义礼缺陷从诞生伊始起便注定一代而亡,子侄的和睦与政权的平稳过渡成为暮年武曌的夙愿。
帝国骑兵抵达天山以北,女皇设立北庭都护府。
从武则天开始,科举出身的平民之士逐渐替代了世袭的贵族和门阀,大唐的官僚政治日渐成熟。
乾陵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
结发妻子皇后韦氏又一次垂帘听政。
武则天侄子武三思野心勃勃,和韦氏秽乱。
安乐公主(李显与韦氏之女)想立自己为皇太女。
功臣陪葬制度戛然而止(皇权卑弱,文官集团频繁更迭)。
太子李重俊杀了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了李显。
李重茂继位。
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之女)联合发动政变诛灭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定陵唐睿宗李旦(武皇四皇子,两个妃子曾被韦团儿陷害、被武皇杀掉)在李隆基的拥护下上位。
李旦之子李成器主动让位。
李隆基被李旦立为太子。
(羯鼓与横笛)兄弟几个都擅长乐器。
道教是唐的国教。
唐睿宗葬于 桥陵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以李隆基的胜利结束。
结束了皇权旁落的乱象。
开元盛世。
李显登基时,处境特殊,政变五大臣皆以功臣的身份同日拜相、封郡王,然李显无政治阅历,如芒刺在背。
武皇言: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
而五贼贪谋拥立之功,惊我至此。
权臣环伺、功高震主、天子羸弱、孤掌难鸣。
其结果为:李显引韦皇后垂帘,重用武三思。
神龙元年五月,李显罢相五大臣。
公元706年,洛阳坊间流传皇后与武三思秘闻,武三思谏言为五大臣密谋,李显让五大臣承担莫须有罪责,草草结案。
公元707年七月,不堪被安乐公主挑衅太子位,李重俊兵变,斩杀武三思,于内宫捉拿韦后时,韦后协李显现身,片刻迟疑,兵败如山倒。
公元709年深秋,韦皇后于长安明德门外圜丘礼祭天地。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初二,韦后安乐毒杀李显。
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平乱。
园陵南门外长达623米的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为华表1对,翼马1对、仗马3对、翁仲10对,蕃民石像及立狮各1对,无字碑1通。
北门西侧最新考古发现一件石虎及驯虎人。
年前自驾游历了中原之地开封、洛南和西安,对于历史爱好者再次实地构建历代古都在脑海中的地图。
回来后又重新看了大明宫和大唐帝陵。
陕西有18座唐帝陵,号称关中18唐帝陵。
纪录片10集只讲述盛唐时期的7位统治者6座帝陵,从李渊高祖皇帝的献陵,太宗李世民昭陵,高宗李治和大圣皇帝武曌的茂陵,中宗李显的定陵,李成器让陵和睿宗李旦的桥陵。
其中让陵是李旦长子之陵,玄宗为了感谢哥哥让位,在长子李成器死后加封为千秋让皇帝,下葬一切按皇帝规格置办,这是在纪录片中听到的新知识点。
唐睿宗时期父慈子孝,长子李成器让位三子李隆基,虽有李隆基立有不世之功功高盖主,本身也有长子淡泊名利,不好权利,当然更可能是父子几人在武曌在位期间被软禁多年,每日如履薄冰,生死相依建立深厚的亲情。
盛唐的历任皇位继任者仿佛都被施了魔法,李渊抢了隋皇帝杨广的皇位所以建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做了唐第二任皇帝,从此开始,每次皇位都经历父肉、兄弟相残,玄宗帝的长子、次子等有图谋篡位被废才有李治的机会。
武后前后杀了自己两个儿子,废三儿子帝位,夺四儿子的皇位后建大周朝。
虽然老年后还位于李唐,被废三子李显重新登上帝位,去可悲的被自己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毒死。
然后施毒者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诛杀,再然后,李隆基又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后期又经历了安史之乱,从此唐走向了衰落。。。
越来越喜欢看纪录片了,恢弘的解说,磅礴的画面,看的让人热血沸腾。
依山建陵,见证帝国兴衰。
从帝陵,看风水,讲述大国历史,传奇的宣武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又穿插着一代女皇武曌的武周帝国,历史中的真实人物,早已无从知晓,留给后人的已是无尽的叹息与感慨。
自从无情最帝王,帝王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心狠手辣却又充满柔情和贤德。
以史为鉴,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大概观时事,结良人也是能够学到的“帝王品质”了吧。
献陵:唐高祖李渊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昭陵六骏:飒露紫,什伐赤,青骓,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 乾陵:唐高宗李治(兴百王之绝典 播十纪之高躅。
谋臣如雨,猛将如云。
)百年帝后无双冢,万古周唐说两朝。
章怀太子墓:乾县,韩家堡村北(低温铅釉陶器,即唐三彩)武皇:14岁被唐太宗召入宫中,26岁被迫入感业寺为尼,27岁二度入宫,31岁被唐高宗立为皇后,40岁垂帘听政,60岁临朝称制,执掌大权,66岁登上帝位,号曰圣神皇帝。
无字碑: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定陵:唐中宗 李显 ,50岁第二次登基 ,陕西省富平县凤凰山节愍太子墓,太子李重俊桥陵:唐睿宗李旦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丰山(金粟山)惠陵:李成器,储君者,天下之公器,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誓死,不能居于平王之上獬豸(xie zhi)远古传说中能够明辨是非的圣物
看的挺感慨的。
做的很好
太失望了。看完这部之后我只能说央妈还是厉害的,几年前央妈版西汉帝陵比这部好看多了。这部3D动画太尬,音乐都请不起人做吗?用珍珠港的要多出戏有多出戏……从头到尾透露出一股low的气息,文案的话除了开头耻度爆表的那段外,水平还是有的,白瞎了
配音直接掉一星,如果不是喜欢历史,能直接被开头的配音劝退
我挺喜欢这种用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历史的,我觉得这种形式的纪录片对于对历史有一定兴趣但是又没那么专业的观众挺友好的。
陵墓本身内容太少了
文案不错。这段帝王家事太具戏剧性了,即使耳熟能详,仍愿意再听一遍。印象最深的还是“棠棣之华,鄂不韡韡”,还有建模师手下老李家那一水儿的凤眼。
以帝陵留下的史料讲唐史,帝陵讲得不多,历史讲得又不那么详细,没大明宫好…
唐朝初期的事儿比较熟悉,看李旦的部分收获满满。弹幕不友好,其实在封建社会的语境下将男女的政治业绩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不公平,女性当权要耗费大部分精力去做的一件事是如何拿到权力并保证稳固,另外自古皇室父子相残就不是稀有,到了武则天就是滔天罪行,说白了不过是男权社会余毒作怪,苛刻要求罢了。又想看大明宫了。
1.献陵:唐高祖李渊2.昭陵:唐太宗李世民3.乾陵:唐高宗李治4.定陵:唐中宗李显5.桥陵:唐睿宗李旦6.惠陵:唐让帝李成器
不如改名叫大唐皇帝
其实内容很空
知识密度不高,夹杂野闻较多
换个旁白吧
居然到睿宗就结束了,还想看看中晚唐的皇帝们。
不要崇拜帝王,不要将国运兴衰寄予一人,否则永远走不出治乱循环。
一般吧,看完没有想原地踏勘的冲动,看河西走廊和西汉帝陵则不同。总觉得导演在应景表达些什么…
满分文案,绝美视效,梦回大唐!没想到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桥陵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唐帝陵,也是盛唐时期最豪华的帝陵。墓主李旦对家风的重视、对权利的敬畏,防止了兄弟间的互相残杀甚至被传为佳话,也让大唐开启了全盛时代,无愧为「睿宗」谥号。虽玄宗后大唐由盛转衰,但还是希望大唐的帝王之事能继续说下去。
3.5,文案绝美,但是既没讲好历史,也没讲好陵葬制度,武则天那段还很不客观
既然去不了西安、逛不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看看唐朝帝陵纪录片过过干瘾也是好的。唐陵墓十八座,但这里却仅仅只说了李渊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九嵕山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连李隆基都没来得及说,真是太不尽兴了。总共10集,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说李世民。不像四年前同出一脉的《西汉帝陵》,一集讲一个皇帝的陵墓故事。动画效果惟妙惟肖,旁白的讲解也娓娓动听。最喜欢第九集说李隆基兄弟情谊的那段:为了感激兄长让位太子的恩惠,李隆基在隆庆池畔的五王宅邸之上大兴土木,这处诗情画意的皇家离宫,便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兴庆宫。西南有一处巍峨的楼宇名曰花萼相辉楼。取《诗经》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的典故,向天下昭示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像花和萼向辉相映。总之,看完之后打算补看《长安十二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