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大亨小传(港/台)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瑞·穆里根,托比·马奎尔,伊丽莎白·德比齐,艾拉·菲舍尔,乔尔·埃哲顿,杰森·克拉克,卡兰·麦克奥利菲,Frank Aldridge,阿米达普·巴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2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3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4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5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6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3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4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5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6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7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8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19了不起的盖茨比 剧照 NO.20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情介绍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满怀希望离开家乡,随淘金热潮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城市,虽然这里爵士乐流行,股票飞涨,但是贫富两极分化,人们沉沦在纸醉金迷中。尼克为了追寻美国梦,放弃写作而进入证券市场,并搬入纽约附近的海湾居住,成为了神秘富豪盖茨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的邻居。而海湾的对岸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凯瑞•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和她的贵族丈夫汤姆(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 饰),尼克不仅被邀请去赴宴,之后汤姆还带着他去找情妇寻欢,尼克渐渐迷失在这个充满魅力,以及富豪编制的假象、爱与谎言的世界中。 但是只有盖茨比最特别,他是唯一让尼克感到在这个迷失城市里充满希望的人。尼克被邀请参加了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宴,还发现盖茨比心中的秘密,原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恐惧制造本垒打一生有你老公去哪了鹰与鲨鱼我,花样女王卧底第二季武林怪兽男女变错身替罪我为太极狂奥丽芙·基特里奇走进八里堡素手遮天汤道新年快乐爹妈满院街角少年第二季真心想让你幸福塞尔玛宇宙小子大电影龙虎少年队2八侍卫之逆转乾坤爱似百汇私人英雄泰王纳黎萱2米花之味世界奇妙物语05春之特别篇娘妻

《了不起的盖茨比》长篇影评

 1 ) 关于盖茨比的一切

“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

”——菲茨杰拉德散文集《崩溃》《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银幕改编从未成功过。

原著小说实在太过家喻户晓,它美国现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高居第二名,是诗人兼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口中“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是爵士时代最后的挽歌,它对美国梦的阐释超越岁月, 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

所以在美国,但凡是受过中学教育的观众,没有不熟悉这个故事的。

2013年夏天,澳大利亚人巴兹·鲁赫曼向《了不起的盖茨比》发起了第四次冲锋。

时光倒流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长岛,随着叙述者尼克的视角,我们旁观了一场过于喧嚣的梦之悲剧。

对于巴兹·鲁赫曼能办好一场繁华缤纷的派对这一点,我在观影前就深信不疑。

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视觉表现力上的确下足了功夫。

制片人之一、也是导演的妻子凯瑟琳·马丁负责本片的美术设计,普拉达的华服,蒂凡尼的珠宝,确实赏心悦目。

置景也极大限度的贴合原著的描述,从长岛到曼哈顿的必经之地灰烬谷,破损暗淡的广告牌上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电影中东卵汤姆和戴西的宅邸,是乔治殖民时期的建筑,豪华却平整典雅,不张扬。

而无法挤入这块世袭领地,在西卵落脚的盖茨比城堡,就极尽奢靡时髦之能事,新老贵族的风格差异性一目了然。

更不消说几场派对的热闹场面,天花乱坠。

托了3D的福,海对岸戴西家门前的绿光闪得跟绿灯侠似的。

至于被不少影迷和爵士乐迷诟病的电影配乐,比如音乐总监Jay Z,Hip-hop的广泛使用,我反而认为不是电影成败的要害。

如果反映20年代的电影只能用20年代爵士乐(干脆只能用20年代的摄影机怎么样?

),那《疯狂原始人》岂不是连歌都不能有了,只能嗷嗷叫?

巴兹·鲁赫曼当年载誉的《红磨坊》配乐也是流行歌曲大拼盘——涅槃乐队、艾尔顿·约翰、斯汀……甚至改编麦当娜的《宛如处女》,反对的声音好像没有现在这么激烈。

用当代观众容易迅速建立联系的音乐来解码重塑一个世纪前的华彩盛况,这就是鲁赫曼最鲜明的导演风格之一,只要一切都是为电影本身服务的,未尝不是有趣的尝试。

尤其当盖茨比欣喜的领着戴西在豪宅中嬉戏,纵情欢笑,背景里Lana Del Ray的声线苍凉而天真,一遍遍的追问“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哀而不伤,美不胜收。

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形式上的成功万众瞩目,却难掩本质上的失败。

作为菲茨杰拉德的读者,我要抗议的是貌合神离的原著改编。

这一次,巴兹·鲁赫曼依旧邀请了他的长期编剧搭档克雷格·皮尔斯,哥俩曾共同创作了《舞国英雄》、《红磨坊》、《罗密欧与茱丽叶》几部鲁赫曼最重要的作品。

所谓“最忠于原著”的旗号,我想只能收买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

任何看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书的读者,都可以在电影中随处捕捉到渐行渐远最终骨肉分离的差异之处。

电影通过心理医生与尼克之间的互动,便捷的引用了大量原著语句,让人有种听有声读物的错觉,却莫名其妙的拆解生造了不少,比如那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开头之一“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只被引用了一半儿就改成了“尽量把人往好处想。

”更有甚者,巴兹·鲁赫曼一厢情愿的抽掉了所有展现盖茨比与戴西重逢后失望梦碎的细节,让他在爱情美梦中一往情深到底。

而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里,盖茨比早已洞悉了关于戴西的一切,他并不是泰坦尼克号上没有溺水而死的杰克,他比任何人都清醒。

小说中,菲茨杰拉德写道,“那天下午一定有过一些时刻,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

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

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梦幻,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赶不上一个人阴凄凄的心里所能集聚的情思。

”以及在去城里消暑之前,盖茨比的一句“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

”足以挑明一切。

CNN的特邀影评人汤姆·查瑞提对巴兹·鲁赫曼的概括略显刻薄,倒也非常准确,他认为鲁赫曼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总有一种“毫不害羞的浪漫和充满热情的肤浅”。

我愿意相信巴兹·鲁赫曼是很钟情于这本小说,很热爱盖茨比这个人物。

可恰恰是导演的善良和仁慈,让盖茨比的故事在电影中不仅不够完整,反而欠缺了最重要的况味。

每次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都会想到《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没有了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只能沦为一个多情富翁千里追妞,痴心永不改的三流浪漫故事。

在蓝色狂想曲和漫天礼花中出场的莱昂纳多就只能是一个出身草根的痴情富翁。

而女主角凯瑞·穆里根从《成长教育》、《羞耻》到这一部,很适合扮演耽于欲望又天真迷糊的物质女孩,但和戴西还差了几个数量级。

她是更善良单纯的戴西,他是更痴迷情深的盖茨比,故事里的丝丝寒意被鲁赫曼捂暖了,兑了雪碧的红酒会不会更好喝?

巴兹·鲁赫曼也许是圆了自己作为读者的梦,却是对原著小说本身的辜负。

电影的结局,盖茨比中枪之前,电话铃响起,他误以为是戴西打来的,就这样满怀希望的在慢镜头中仰跌进华丽的碧蓝泳池里,嘴角幸福含笑,导演给了他一个死得其所。

而小说里中明确的刺破了泡泡,“我有一个想法,盖茨比本人并不相信会有电话来的,而且他也许已经无所谓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一定会觉得他已经失去了那个旧日的温暖的世界,为了抱着一个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真乃云泥之别。

难怪有朋友看完电影摸不着头脑的问:“这盖茨比了不起在哪啊?

”电影的尾声,尼克完成了这部小说,用钢笔签上了封面,把故事与作家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菲茨杰拉德不是尼克,他就是盖茨比。

很难不联想到作家菲茨杰拉德与妻子泽尔达之间的故事。

他们初次相遇之时,泽尔达是富家小姐,菲茨杰拉德正如盖茨比一样也是个无名小军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他当然没有小说中飞黄腾达的邪门捷径,想要赢得佳人芳心,唯有埋头靠着一支笔苦写。

直到《天堂这边》成了畅销小说大获成功,泽尔达才答应了菲茨杰拉德的求婚。

他们成了社交圈里最登对的一双璧人,葡萄美酒夜光杯,从纽约到巴黎,笙歌达旦。

再往后的事大可参看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他坚信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后不再有伟大的作品,根源是泽尔达的疯狂毁掉了他。

菲茨杰拉德对于最绚丽纵情的爵士时代,既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

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我爱他写最繁盛时也笔带悲凉的温柔。

终于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心脏病突发,于圣诞节前某个黎明猝死在了洛杉矶朋友的公寓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并没有写到粗心大意的戴西的结局,不过我知道泽尔达的。

在菲茨杰拉德猝死洛杉矶的八年以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发生了火灾。

据说,那天忽然起了大风,她一个人站在楼顶上,直到被火焰吞没。

他们合葬了,墓碑上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那个隽永的结尾——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一直以来,我对美国梦都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葬礼上,盖茨比的父亲小心保管的那张少年盖茨比认真执行的日程表(本片中也没有出现盖茨比的亲生父亲,我认为是又一巨大缺失),我才突然领悟到,所谓美国梦,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过得更好。

自诩为上帝之子的盖茨比,坚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

当他第一次吻上黄金女郎戴西的唇,生命中所有与美好相关的想象都凝结成了最具体的象征。

只要明天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可以触碰得到彼岸那盏荧荧绿光。

盖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

就像钟晓阳《最爱》的歌词那般,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

自古空余恨的是他,千金换一笑的也是他。

他是真正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当然了不起。

========================================================2013-08-13 07:37:04 潘萌SoPhia  谢谢大家喜欢~   关于Daisy的原型,我看好几个人提到了,就多说两句吧。

  戴西的原型,考据派说是菲茨杰拉德的初恋女友吉内娃·金。

也有很多评论家认为盖茨比与戴西的关系,原型就是耶稣和犹大之间的关系。

我自己呢其实无意于考证戴西到底是谁,只是每次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很难不联想到作家菲茨杰拉德与妻子泽尔达之间的故事”,所以就这么写在结尾了。

  泽尔达对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来说太重要了,不仅仅是盖茨比的故事,《夜色温柔》里的女精神病人,《美丽与毁灭》里的葛罗丽亚, 多多少少都能看到她的影子,鬼魅一样出没。

updated: 已刊于《环球银幕》2013年09期,杂志篇幅有限制,这里是全文。

 2 ) 没有人比Daisy更不像贱人

这部电影着重在爱情方面,导演之前拍摄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也许他好这口。

因此它和原著的偏重点实在很不一样,因此骂他不遵从原著的原著党人多势众。

看完Gatsby出来之后哭了两天,一听音乐就哭。

杜拉斯的当我老了,现在是一首歌。

我的旁边坐着两对黑人情侣,也许他们想看爵士时代,但是发现偏执的Jay-Z竟然播放电子乐,因此结束时他们并没有跟随大众鼓掌。

为了脱离剧情我刻意不看结尾最精彩的总结段落,但是李奥纳多伸手抓那盏绿灯的时候,我一下子崩溃了。

我宁愿早早就开始哭,不要错过结尾的总结。

追求富裕和高贵梦的Gatsby到处都是,但是有爱情单纯执着的Gatsby没有。

至少我看见的,没有。

我看见的是为了富裕高贵梦不择手段,利用女人却不爱她们;我看见为了富裕高贵梦误以为自己爱一个女人,后来轻易为了另一个更有利的女人放弃已有。

他听见女人的声音是金钱的声音,这种声音代表他追求的那一切。

如果Daisy跟随他,信任他,投身于他,说明整个曾排斥他在外并且傲慢无比的世界现在臣服于他,接受和赞扬他贫穷的过去,赋予他出生的尊严,这个世界甘愿做他的女人,这个世界需要他,依赖他,有求于他;Daisy是那个世界的门票和奖牌,人们的目光和赞扬将属于他。

如果Daisy拒绝他,说明这个世界永远因为出生不接受他,他做的再多努力都无济于事,他必将承受如此的绝望,他从出生起就不符合规则,因此永无翻身之日。

Daisy是唯一重要的符号。

可是他的天真烂漫,他的希望,他纯洁如赤子的爱情,和上面的欲望现实简直格格不入,简直像是作者为了感动人,刻意安排了不存在的完美下身。

第三天之后我突然感到,当那么多观众指责Daisy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也是Daisy。

投机取巧,想要荣华富贵好生活,人之常情,人人都在为此努力。

而且是这样的情况:你嫁的男人在外偷人,你爱的旧人参与黑市又黑帮,随时可能进入大牢。

在20年代你没办法养活自己,舆论所致,你只好选择偷人的丈夫。

在现代经济独立,你知道偷人的丈夫还教唆别人杀死情人抢夺你,估计不是感动的涕泪涟涟就是害怕屈辱地两个都不想要。

时代进步的意义恐怕只在于此。

任何时候,你都必然在乎名声和生活品质。

而Daisy因此也显得比任何现代贪图富贵的女人都多了一样显得毫无真实的天真。

因此两个人背负原始欲望的无法自控,又异样的跳脱出来,因为遵从内心的自认为的“好”突然显得毫不现实地高尚无比。

如果不相信世界上有Gatsby一边追求阶级梦一边孩子一样的保护爱,就无法相信Daisy一边虚荣无比贪图生活,一边真的为了爱随时随地毫无任何顾虑地和一个穷小子上床。

这是爱情的方面。

社会方面,追求打包出售的高端美国梦,中国也流行,追中国式富贵梦,也追美国梦。

一样想不择手段,一样又惧怕不择手段的舆论后果。

为了爱情,何时何地都可能遇到悲剧。

Nick的存在如此活生生凸显一个作家单纯的动机。

他们写故事,需要一个合理的存在者,同时又是一个合理的记述者,并且冷淡的从不参与和推动故事。

这是最基本的要素。

而Nick完全仅仅满足了基本功用,并没有被花费太大的心思。

可惜的是,这种小说基本要素常常给观众和读者不切实际的幻想,扭曲他们的世界观。

我们看电影和小说,他们的存在都是因为被一个虚构出来的记述者倾听者观察者关注者表达出来,即使是再简单微弱的生活小事,于是我们被激发被感动被激发羡慕,也希望我们的生活是表演,我们无足轻重的生活细节也是被放大,配以音乐眼泪凝视的眼神和华丽妆容,我们轻如鸿毛的一生也被人记录关注倾听表达,被小心翼翼放在金银首饰盒中,唯美的拍摄出来,使人们感动流泪,忍不住爱上你。

我们说羡慕戏剧般的生活,倒不如羡慕主角都有一个忠心跟随的记录者倾听者,使生活升华为经典。

像是宫中记录皇帝生活细节的随员,人家还仅仅为了生计赚钱。

可是事实是,生活中的运气,往往并没有这么大。

人人自危,没有人活着就是为了记录你生活的伟大。

 3 ) 没有幻灭的盖兹比不是好盖兹比。

要说的不多,只能说这部电影错过了原著中最美的地方。

“ ……Gatsby himself didn't believe it to if it came (the phone call from Daisy). If that was true he must have felt that he had lost the old warm world, paid a high price for living too long with a single dream. He must have looked up at an unfamiliar sky through frightening leaves and shivered as he found what a grotesque thing a rose is and how raw the sunlight was upon the scarcely created grass. A new world, material without being real, where poor ghost, breathing dreams like air, drifted fortuitously about……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也有一千个盖兹比。

不知作者原意如何,但在我看来,在故事的最后,盖兹比早就不爱黛西了。

或说在很早之前,他就知道他所爱的那个姑娘只不过是个沉迷于物质、天真又浪漫的女人罢了。

“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 在第七章的时候,盖兹比就这么说了,如此利落的一句话,勾勒出了黛西在他心中的形象。

仔细看书的读者可以发现,在文章的开头的数章里,每当黛西出现,作者都会用一个词描述她,或她的所有物,那就是“白”。

洁白的,雪白的,白的——白色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清澈无暇,又是那么容易被玷污、被影响。

这就是黛西。

恕我直言,在我心中她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美丽女人罢了。

黛西爱着物质,爱得直白而单纯,也许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如果他已经不爱黛西了,那他在最后苦苦捍卫的是什么呢?

是虚无飘渺的爱。

不是黛西,而是爱情本身。

爱情是烟花,盖兹比就是那个烟花绽放以后还抱着烟灰不撒手的傻瓜。

这本书中最美的,就是幻灭。

盖兹比早就知道了黛西是个怎样的女人,但开始时他还是无法放下她,但当故事慢慢发展,当他逼着黛西承认她从未爱过汤姆时,我就意识到他执着于的不是黛西,而是爱情。

而在故事的最终,他既然已知道黛西是个怎样的人,自然不会期待太多。

他清醒地幻灭,清醒地死亡。

这就是我心中的盖兹比。

而不是电影里那个听到电话铃声就好像春天来了一样,最后还是被人射死尼玛还带着一丝残念微笑的二逼。

而且导演还安排尼克给他打一个电话,他最后没有接到(因为被射死了),但他以为那是黛西啊,他以为黛西给他打电话了啊。

木有幻灭啊!

木有幻灭的盖兹比不是好盖兹比啊,魂淡!

 4 ) 逝去时代的完美演绎

在看了无数次不同版本的预告片以后终于赶场看完了Gatsby的首映只能说,真的太棒了,虽然没有看过之前的版本但我觉得这个版本绝对值得“最好的Gatsby电影”之称首先是还原度:开篇到末尾很多独白简直就像是小说的有声书从开篇父亲的话到The eyes of Dr. T. J. EckleburgGatsby那辆黄色的Rolls-Royce直到最后凄凉的funeral全篇没有任何为了吸引票房荒谬的改动反而有很多精彩的画龙点睛的小添加然后是画面: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很疑惑这种文艺片有什么必要要拍成3D?

看完却被制作商的诚意感动了也许是为了突出Gatsby那extraordinary的party也许是为了让我们都感受到浓雾里那盏绿灯给Gatsby带来的希望和绝望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导演知道这是一场关于文字的伟大表演所以用雪花,用绸带,用一切唯美的元素来合成文字让所有看电影的人感觉到,文字是美的推荐有条件的影迷一定要看3D版本其次是演技:这部片虽不算大明星云集,但都是演技派莱昂纳多虽然颜真的残了不少在所有故意为了表现Gatsby翩翩公子哥潇洒帅气的镜头里看到他垂搭的脸着实有些出戏但他的演技是完美无缺的潇洒,不用说,这点莱昂纳多信手拈来,很长时间以来只要一想到那种信步闲庭一笑百媚生的公子哥,我脑子里第一个就想到他紧张,莱昂纳多几乎完美地把Gatsby初见Daisy 时又狂喜又紧张的无所适从演绎了出来愤怒,在Tom不断紧逼刺激Gatsby的时候,他先是悠闲应对到最后完全失控,颤抖着手捋头发的样子,都和看小说时脑海里的样子一模一样Tobey也是演技派就不用多言,Carey Mulligan中规中矩,偶尔惊艳。

最后是那些画龙点睛的添加:故事是在Nick和心理医生谈话的时候被引出来的,再以Nick的文字徐徐展开,完美引用了小说中以Nick视角讲述故事的设定,又毫不生硬。

让我们在如今这个浮夸的社会以Nick的视角看另一场浮华时代的演出。

故事中的那场飙车戏也是小说里没有的,Tom和Gatsby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处处都充满了战斗意味的争斗在这场飙车戏里展现无遗。

回程时那场换车也被设计的颇有些是Tom窥见了事态发展故意而为之的行为。

最后那一笔虽最短也最经典,在Gatsby在泳池里焦急地等待Daisy的电话的时候,影片切换了3次镜头,一次是Daisy,她犹豫地拿起了电话。

一次是Nick,因为担心Gatsby而一直发呆。

最后是Gatsby身边的电话终于响了起来,他释怀的笑了,慢慢地从泳池里站起来,微笑着想着Daisy。

结果一切都发生地如此戏剧化,修车的男人正好赶到,管家正好在接电话,而Gatsby背对着大门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接受了这颗意外的命运的恰到好处的子弹。

一切戛然而止。

电话那头的Nick紧张地不停喊叫,那一边的Daisy还是犹豫着放下了电话,而Gatsby,在幸福的幻想里,倒下了。

这样的设定完美了小说的结尾,起码Gatsby在死的那一刻是幸福的,她以为Daisy终于要和他远走高飞了。

看完以后心里很沉重,就像刚看完小说那段时间看小说是为那个冷漠地时代而难过看电影是为Gatsby那执着而悲凉的爱情难过其实他只要再成熟一点,哪怕再成熟一点不要那么幼稚,不要那么执着,不要那么沉不住气不要执拗地想repeat the past,从Daisy那得到她从未爱过Tom的那句话他就可以得到Daisy,得到爱情,并保留现有的一切但他没有也许换做谁都做不到在爱情里,谁又不幼稚,不执着,谁又能沉得住气?

谁又不想得到爱人百分之百完全的爱呢?

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向往了一辈子那绿灯指引的他无数个梦里和Daisy的幸福生活最终就像那个时代一样轰然倒塌连影子都没有留下但就像影片末尾Nick在那一页Gatsby名字前加的两个单词The Great Gatsby他着实是伟大的他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爱着他最爱的姑娘并一直笃定地相信他们会在一起一直到死的那一刻他留给了我们一个感人而唏嘘的故事还有一个已逝去的时代。

另:经chaïnly更正,发现这一部所用的车为Duesenberg。

查了一下此车的历史,发现与Gatsby瞬间灿烂又转眼即逝的美国梦十分相似,但放到现在来说这个车就是Tesla。

属于小拨富人推崇的高贵定制车,生产周期长产量少看看拥有这车的人就知道温莎公爵,阿方索十三世等,放在现在就是绝对的小文艺小清新绝对不属于Gatsby这种夜夜party的“暴发户”会买的车当时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美国的自产汽车不管有多高级都入不了富人们的眼界,所以Duesenberg的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欧洲人,反而美国富豪只会购买欧洲的豪车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品味。

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导演的改动并不是很符合原著和那个时代背景。

但导演想到了这么细致的一点必须点赞。

 5 ) 只有盖茨比,是这全世界这最幸福的人。

整个晚上都在循环 Young And Beautiful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盖茨比正看着他的梦想,一步一步的走进他为她而建筑的城堡,是的,他的梦。

那一刻,她美得像个天使,无法复制。

他的光环,他的天赋,他的绅士和财富,全在望向她的那一刻散去,在爱情里,他是个傻瓜,幼稚青涩的像个少年,眼中却满盈着永不消亡的坚定和深情。

盖茨比明白,一旦他亲吻了这个女孩,他的心再也没有办法像上帝一样的自由了。

在盖茨比的心中,没有被时间而毁掉的一切,没有冷漠的人性,没有不可能,没有残酷的现实,没有虚伪而绝望的世界。

盖茨比的灵魂如此纯净,他会惊惧悲痛于她说她爱她的丈夫,她也爱你。

因为爱对于盖茨比来说,只有一次,从生到死,无法屈服,无法将就,无法放弃。

“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

”“尼克 你错了 我们可以回到过去。

”“这样的人,我这一生不会再遇见了。

当我们都在猜测他的龌龊的目的的时候,他却隐藏着纯洁无比的梦想。

盖茨比是尼克见过的人里,唯一一个最富有希望的人。

盖茨比是上帝放在人间见证爱与希望的傻瓜。

而这样的傻瓜,再也不会有了。

盖茨比做了一场关于黛西的梦,一辈子都没有醒,每一个人都想在这样的梦里幸福的心碎而死,可是我们都没有勇气把自己埋在纯洁的梦里。

盖茨比一生最美的时光,就是他追寻了五年的绿光,终于握在了他的手中,从此以后,令他心醉神迷的稀世珍宝又少了一件。

在最后的分别中,尼克对盖茨比说出了这句话:“盖茨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上你。

”他在倒下的一刻,还坚信那通黛西打来的电话,心怀希望的死去。

盖茨比的灵魂太过纯净,没人配玷污,于是上帝要在你被真相撕裂之前将你带走,否则世间一切肮脏的现实、污浊和痛苦都会将你摧毁。

那座刻着“坚贞不渝”的城堡大门在盖茨比死后孤寂的敞开,讽刺着这个金钱、冷酷、世俗、冷漠的世界,可是那座为爱而创造的城堡和城堡里一切,会有人久久、久久的记得。

是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只有盖茨比,是这全世界这最幸福的人。

--在忍不住去电影院看了第二遍却依然心痛不已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没救了。

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盖茨比,我说不出盖茨比哪里好,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很多自认为聪明的人站在这世界不同的角度冷眼旁观,高调而富有姿态的评论这世界的一切。

我对不懂得这部片子深沉悲哀的人感到可怜,因为他们能懂得的是那么那么的少。

如果你冷酷世俗,这些故事在你的世界里,仅仅只是个无聊的故事,因为,世俗和冷露的人眼里,只有现实和娱乐。

如果能够遇到盖茨比,我会不惜一切为你杀掉布坎南,即使黛西会因为流离失所无所依靠回到你的身边,即使她爱的是你的钱和你创造的物质世界,好让你的梦延续,让这个世界上仅存的童话继续。

好让那些依然执着的相信希望相信梦想的人继续。

纯洁无比的梦想和坚信不渝的爱是我们永远的痛楚。

2013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6 ) 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盖茨比

  整个晚上都在循环 Young And Beautiful      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   盖茨比正看着他的梦想,   一步一步的走进他为她而建筑的城堡,   是的,他的梦。

  那一刻,她美得像个天使,无法复制。

     他的光环,他的天赋,他的绅士和财富,   全在望向她的那一刻散去,   在爱情里,他是个傻瓜,幼稚青涩的像个少年,   眼中却满盈着永不消亡的坚定和深情。

     盖茨比明白,一旦他亲吻了这个女孩,   他的心再也没有办法像上帝一样的自由了。

     在盖茨比的心中,   没有被时间而毁掉的一切,   没有冷漠的人性,没有不可能,   没有残酷的现实,没有虚伪而绝望的世界。

     盖茨比的灵魂如此纯净,   他会惊惧悲痛于她说她爱她的丈夫,她也爱你。

     因为爱对于盖茨比来说,   只有一次,   从生到死,无法屈服,无法将就,无法放弃。

        “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

”      “尼克 你错了   我们可以回到过去。

”      “这样的人,我这一生不会再遇见了。

  当我们都在猜测他的龌龊的目的的时候,   他却隐藏着纯洁无比的梦想。

     盖茨比是尼克见过的人里,   唯一一个最富有希望的人。

  盖茨比是上帝放在人间见证爱与希望的傻瓜。

  而这样的傻瓜,再也不会有了。

     盖茨比做了一场关于黛西的梦,   一辈子都没有醒,   每一个人都想在这样的梦里幸福的心碎而死,   可是我们都没有勇气把自己埋在纯洁的梦里。

     盖茨比一生最美的时光,   就是他追寻了五年的绿光,   终于握在了他的手中,   从此以后,令他心醉神迷的稀世珍宝又少了一件。

     在最后的分别中,尼克对盖茨比说出了这句话:   “盖茨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上你。

”      他在倒下的一刻,还坚信那通黛西打来的电话,   心怀希望的死去。

     盖茨比的灵魂太过纯净,没人配玷污,   于是上帝要在你被真相撕裂之前将你带走,   否则世间一切肮脏的现实、污浊和痛苦都会将你摧毁。

     那座刻着“坚贞不渝”的城堡大门在盖茨比死后孤寂的敞开,   讽刺着这个金钱、冷酷、世俗、冷漠的世界,   可是那座为爱而创造的城堡和城堡里一切,   会有人久久、久久的记得。

     是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只有盖茨比,是这全世界这最幸福的人。

        --      在忍不住去电影院看了第二遍却依然心痛不已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没救了。

     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盖茨比,      我说不出盖茨比哪里好,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很多自认为聪明的人站在这世界不同的角度冷眼旁观,   高调而富有姿态的评论这世界的一切。

  我对不懂得这部片子深沉悲哀的人感到可怜,   因为他们能懂得的是那么那么的少。

     如果你冷酷世俗,这些故事在你的世界里,   仅仅只是个无聊的故事,   因为,世俗和冷露的人眼里,只有现实和娱乐。

     如果能够遇到盖茨比,我会不惜一切为你杀掉布坎南,   即使黛西会因为流离失所无所依靠回到你的身边,   即使她爱的是你的钱和你创造的物质世界,   好让你的梦延续,让这个世界上仅存的童话继续。

  好让那些依然执着的相信希望相信梦想的人继续。

     纯洁无比的梦想和坚信不渝的爱是我们永远的痛楚。

        2013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2013 09 12 By:Tomi_Enn)

 7 ) 伤不起的盖茨比——那些年,我们没逆袭到的女神们

(此文为转载,很抱歉我没能找到出处,如果有人知道可以告知。

)年轻的时候我时常被这样一种姑娘吸引,她们穿着简单的T恤或是套头衫,拎着不知名的手袋踩着平底鞋,出现在经济型小汽车的驾驶位或者是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上,和她们出去吃饭的时候可以毫无压力的去麻辣烫和烤串。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她们都足够漂亮,漂亮到需要克服太多诱惑拒绝无数男人,非常努力地才能过上普通女孩的生活。

当跟她们同等姿色的女孩拎着迪奥坐在奥迪的副驾驶上的时候,我觉得她们简直就像天使一样。

我想,当出身贫寒身无分文的普通军官Gatsby最初和Daisy女神相恋的时候,他一定和我曾经一样,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女神寄予平凡的自己的那份感情当做一种恩赐,认定她一定是最浪漫最潇洒最不在乎物质的姑娘。

Gatsby和我都错了。

感觉型和价值型从感性和理性的维度,我们一般把姑娘简单地分为两类,如果说所谓感性的姑娘是更注重感情的感觉型,那理性的姑娘就是更务实的价值型。

可现实远比这复杂的多。

盖茨比们忽略了一批高段位选手,比如Daisy和我开头提到的那些天使们中的大部分,借用某顶级PUA的说法,我们称其为伪装成感觉型的价值型。

她们深知男人们固有的天真导致他们普遍青睐感觉型的姑娘,毕竟无论财富多寡价值高低,谁都更渴望一个女人最终选择了自己是因为喜欢跟自己在一起的感觉。

和那些情商过低到处晒名牌强调宁愿在宝马里哭泣的姑娘相比,让男人觉得更喜欢在自行车上面笑的姑娘,最终往往却更容易坐在宝马里。

我相信,Daisy五年前是爱过Gatsby的,可怜Gatsby却把那短暂的激情误以为成终生不渝的一生所爱,如果他战死在沙场,这将是一段完美的爱情故事,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

所以,即使当Gatsby自以为成功逆袭回到Daisy身边的时候,他其实依然也只是那短暂的激情。

Daisy价值型的内在属性,那份激情是远不足以让她彻底放弃Tom,孩子及已有的生活圈子和习惯,更不用说考虑到Gatsby的巨额财富来路不明(在原著中这是一个deal breaker,电影中为了使Daisy的形象更复杂被弱化了)。

可她伪装出来的感觉型却令盖茨比无比相信,自己最爱的人是他。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绝大多数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长线关系中都会逐渐向价值型逐渐靠拢,她们内心深处对安全感的渴望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飙升,稳定和可预见性最终会压到一切成为决定性因素,那也就是该接盘侠们出场的时候了。

但与此同时,她们并不会彻底排斥一切短暂的激情,短期关系中她们足够入戏或是说也是真心喜欢那些带给她们难忘感觉的男人,只是她们最终选择的长期关系,依然还是要回归到对自己对安全感的诉求上。

你说作为一个女人,Tom和Gatsby该如何选呢?

提到Daisy是伪装成感觉型的价值型的典范,你对她们的另一位鼻祖林徽因一定不陌生,而徐志摩就是众盖茨比们中的一员。

盖茨比们就像烤串,饮食习惯再健康的人偶尔也会想吃上几次,但绝对不会因它挺好吃就天天改吃烤串了。

烤串们却永远想不通这个道理。

屌丝的宿命第一次读The Great Gatsby原著的时候我尚年幼,和很多人一样,被Gatsby的一片痴心感动到几乎落泪,为Daisy的负心薄幸痛恨得咬牙切齿。

可现在回头来看,Daisy就和我后来遇到的很多姑娘一样,并非好人可也不是坏人,她只是一个女人。

而Gatsby,即使不考虑到他积累的财富风险系数太高埋下了最终悲剧的导火索,从头至尾也都是彻头彻尾的屌丝。

屌丝因为年轻的时候生活的首要困扰是缺钱,这份先天不足导致了思维上的缺陷,总是误以为有了钱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那些生来就伴随着巨额财富的人一定明白,即使再有钱,生活依然有很多困惑和痛苦。

Gatsby用了五年的时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极好的运气,成功暴富。

可他对Daisy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依然是纯粹的屌丝。

和资深高富帅Tom比起来,Gatsby的需求感太强,安全感太缺,电影和书里都有太多细节,什么谎称自己是牛津毕业,初次见面刻意布置的花房,那本贴满剪报的日记,偷情时不断提出的要求和期望,甚至最后顶替Daisy车祸的罪行,凡此种种,对于Daisy这个级别见过世面的美女而言,都是吸引力暴跌的自毁行为。

事实上,Gatsby之所以是Gatsby,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达到迎娶Daisy标准。

而凡是以迎合某个女人的标准为出发点的付出和努力,大多都以悲剧告终。

这些年我逐渐领会,美女的直觉是如此的敏锐,敏锐到她们自己都未必察觉,但凡一个男人内心存有需求感和不安,无论他多么擅长掩饰,言语和行为多么克制,在女人面前永远都会暴露无遗。

这或许是自然选择赐予女性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帮助她们选择到最适合的异性繁衍。

当一个姑娘感觉到一个男人为她所做的一切是必须用清晰可见的回报做交换时,她们的本能绝非感动而是逃避。

男人却往往以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以至于这场交易无法完成,结果逼得越紧,她也就逃得越远。

到了这般地步,无论你坐拥多少财富,多么风趣幽默,泡过多少女神,在那个姑娘心里都毫无意义。

太多高富帅沦为屌丝的悲情故事,它们的本质上都是如此。

前面提到过,不安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她们一生都在寻找内心存有真正安全感的男人,而非一个会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情绪激动不知所措的孩子。

Gatsby消失了五年重新出现,夜夜笙歌,挥金如土,可一上来就要求Daisy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和习惯的生活,回到自己身边。

这又是多么强烈的需求感和不安?

事实上,当你试图用说服的方式让一个喜欢的姑娘爱上你的时候,你已经失掉了当初她喜欢你的一切特质。

盖茨比们的救赎电影版中,最动人的场面,我觉得莫过于Gatsby初见Daisy那场戏。

莱昂纳多在女神到来后匆忙出逃,又在大雨中狂奔回来,他第一眼看到Daisy时那个眼神,温柔的令人心碎。

那个眼神熟悉又陌生,让人想起年少时的自己,又诧异它现在到了哪里?

真爱和需求感仿佛天生是一对邪恶的孪生兄弟,相生相克,曾经经历过的人都明白深陷其中时那无尽的痛苦和无可奈何的纠结。

由此衍生出“表白必死,认真你就输了,谁先动心谁完蛋” 之类貌似高手的忠告,实际都背离了问题的核心。

需求感的本身就是恐惧。

害怕失去,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再也遇不到,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Gatsby后来为Daisy所做的一切,无不包含了上述恐惧的每一种,充分暴露了自己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人。

而女人天生最排斥的就是心中存着太多恐惧的男人。

所以因爱而生的需求感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盖茨比们真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女神和一个混球在一起而无动于衷么?

你得需要经历很多痛苦才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真爱是可以和需求感分离开的。

当你化解掉一切需求感的时候,才只留下爱,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Gatsby并不懂得,像Daisy这种姑娘,你是绝对无法将她硬拉倒你身边的,你只能大步向前走,让她自己转过身去追寻你。

如果她最终没有跟过来,那感到遗憾的应该是她而非你。

男人年轻的时候的思维方式大多是线性的,遇到感情问题后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用一系列线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缺钱则拼命赚钱,出身卑微则刷名校强加光环,但求能满足一切已知条件然后导出理想的结果。

但人的感情微妙之处便在于,大部分问题都无法用太直接的方式去解决,感情的本质,就是无能为力。

承认我们对大多事情都无能为力,并且心平气和的面对无能为力,是从根本上破除需求感的第一步。

Gatsby回来了,他依然深爱着Daisy,可如果他是一个只有爱而没有需求感的人,又应该怎么做呢?

我想,他大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Daisy自己还爱着她,也渴望跟Daisy重新开始,真挚诚恳无需扭捏,只要一切是建立在Daisy自己愿意的前提下。

他理解并尊重她的选择,更不纠结她是否爱过别人。

在Daisy做任何决定之前,他完全可以和其他姑娘正常的交往,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交圈子(而不是天天只跟Daisy的表哥玩),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将自己非法获得的财富快速洗白,日子过的浪漫而坚实。

其实没有需求感也不代表不作为,愿意自己喜欢的女人开心和讨好喜欢的女人更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小说和电影中,Gatsby显然是后者),他可以依然邀请Daisy参加到他精彩刺激的生活中来,偶尔送个礼物也无妨,但内心深处必须真正放下“你看我们曾经如此相爱现在又为你了做了这么多你没有理由不抛弃家庭选择我”的一切念头,这份放下无法假装也无法掩饰,她一定会感受的到的。

至于Daisy最终会如何做,那完全只是她自己的事情。

你不得不相信的是,“男人从来都无法真正选择女人,只能给她们一个选择他的机会。

”不执著,不躲闪,不掩饰,不证明,却依然相信爱情,才是盖茨比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愿天下所有Gatsby和Daisy终成眷属吧。

 8 ) 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05/09/2013 10:00 PM AMC Atlantic)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

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美国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几乎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电影《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毫无疑问地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默片电影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

当他在巴黎着陆时,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群星辈出;这个十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为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

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

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后来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写中看到了预言版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以致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个在所有人的狂欢盛宴中都看到那个覆灭的曙光预兆的话,这部电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因为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得从一个nobody变成somebody。

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

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

时间对于执着的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现在的Daisy和Tom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么办。

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Nick直觉一般地追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发生过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时候,盖茨比本能怀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复过去?

为什么?

当然可以!

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

她(Daisy)会看到的!

”(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Daisy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为她Tom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

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Tom的外遇一无所知毫无觉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

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

他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的欲望使他在本质上和Tom并没有区别。

如Nick在盖茨比死后对Tom和Daisy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欢他。

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

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bitch,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

盖茨比这种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坚忍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不管盖茨比后来的成就多么伟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通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Daisy来证明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

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无可置喙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选择是遗忘。

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

盖茨比用尽所有努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

他对Daisy的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相信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

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

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Nick、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等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有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

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面对后事避而远之。

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Nick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 老罗斯福总统1910年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

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这路上一定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理解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因为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

路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

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

我们从前抓不到他,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

(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

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关于影片各个部分的Update故事情节方面:电影基本沿着小说的脉络来的,很多细节也都表现了出来。

删除了很少的内容(比如盖茨比最后雨中下葬只有他父亲、Nick等人出现),但基本不影响观影感受。

身为原著党表示,这个故事改编得不错,没有搞砸。

电影整体前半部分节奏剪辑略乱。

hotel冲突之后节奏就很舒服了。

演员方面:小李正式晋升男神,刚一出场,背景烟花齐鸣,他举起酒杯冲着你微笑的镜头一出现,全场惊呼。

男神啊!

蜘蛛侠Tobey Maguire演得很好,我和一同学都很喜欢。

全片中唯一活下来的厚道人啊!

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要说问题么,就是转变得太快,可能中间部分对她描写太好,最后冷漠走人的时候略显突兀。

原著小说这点处理得不错。

可能是电影篇幅有限吧。

原声配乐:做得太满,Jay-Z很想用力去做好这个配乐,这个就像炒菜想把味道调好,但是配料下得太重了的感觉。

前半部分应该着重表现得爵士配乐风格,基本只是通过小号来烘托的,莫名出现的Rap配乐和风格略微不搭,但是后半部分就比较好了,XX配乐的结尾曲一出,真的很虐心啊。

Baz Luhrmann的导演风格,澳大利亚导演Baz Luhrmann这部作品还是有之前作品的影响,浓墨重彩,比如《红磨坊》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对色彩布景服装下手特别狠的导演,影片很多地方都有musical的样子。

 9 )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我从未想到这会是一个如此悲凉的故事。

那场宏大的party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只看到了奢华的舞台,炫目的灯光,美酒在玻璃杯里摇晃,音乐家的生命在键盘上燃烧,性感的美女和盛装的绅士在人群中扭动肢体。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流连于这宏大的狂欢,于是当那个带着名贵的戒指,托着酒杯转过身来一脸微笑的Gatsby定格在屏幕中间时,我以为会是又一个『飞行家』。

和多年前在那艘举世瞩目的船上不同,这一次小李的笑不再颠倒众生,却多了岁月的迷人。

然后我相信了他和Daisy之间的爱情。

那个买了满屋的花,却又藏起来,见面前无比期待,见面时却又羞涩的从窗户逃走的Gatsby让我看到了杰克的影子,甚至偏执地想,如果Daisy换成肥温来演多么好。

然而我既没有猜中开始,亦没有猜中结局。

Daisy不是Rose,在那一场Gatsby全面溃败的交锋背后,是五年时光带来的物是人非。

男孩还活在五年前的梦里,女孩早已变成了人妻。

于是我知道了Gatsby的死是必然的了。

这样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在银幕上的三角关系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爱情中,越是单纯善良,越是伤痕累累,越是爱的疯狂,越是更早灭亡。

而小李子真是不幸,又一次死在了水中。

只是这一次,我没有眼泪,没有伤感,没有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绝望,因为我知道那只是一场孤独的梦而已,作家的旁白带来的是那个身处其中却又置身事外的视角,这种旁观让我明白那个怀揣梦想屌丝逆袭的少年从来不曾有过希望,一切只是他用尽心力编织的一个美丽的梦。

而梦醒之后,只有一个人醒来的悲凉与惆怅。

这种惆怅,是一种明知花开短暂却无能为力的挫折感。

它让我一丝愤怒也无,甚至对Daisy一丝恨意都生不出来。

因为我知道这是注定的,无力对抗的,每一个平凡少年在追寻女神的途中都要对抗的,那种不可抗拒的所谓命运。

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终其一生,我们对抗的都只是自己的想象。

我们越强大,想象越强大,它让人在爱情中迷失方向,爱越深,坑越深。

终有一天这个坑会埋葬我们自己。

最难过的莫过于结尾那一幕,小李站在码头,伸出手抓向对岸的绿光,四周是无边的黑暗,那一刻,一种庞大的孤独感袭来。

它让我明白,party上的那些喧嚣、那些流光溢彩、那些华而不实、那些纸醉金迷是不属于Gatsby的,甚至Daisy的爱情也是不属于Gatsby的。

属于他的只有那道在漆黑的夜里从对岸照来的绿光,那是希望。

而这种希望,在Daisy说『我无法承认自己不爱TOM』的时候就已经破灭,在Daisy连Gatsby的葬礼都不曾参加的时候,这种希望更是被无情地碾压成了粉碎,那一刻我仿佛听到玻璃心被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冷冰冰的,又稀里哗啦的声音。

这让我有深深的无力感。

就像身处北京灰暗而阴冷的冬天,我无力对抗呼啸而过的风,我能做的只能是裹紧身上的衣服,让寒意来的慢一些。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嘘,不过是一场孤独的梦而已。

THE ENDBearkiii 2013.9.5@武汉PS:电影中对原著有着大量的引用,那些句子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而电影中对这些句子的处理更是极尽心力,尤其最后一幕,那些读起来苍凉而又寂寥的句子在银幕上缓缓飘落,组合,如雪花,如灰烬。

那一刻,不禁生出买一本原著来读的愿望。

豆瓣网友潘萌SoPhia在影评里评价原著【我爱他写最繁盛时也笔带悲凉的温柔】。

这样的形容,真是令人向往。

 10 ) 浅薄的爱情和廉价的眼泪

我写这篇只是想把自己写到哭为止,和电影、原著等等的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我在星期五的下午,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的天气里,迟了三分多钟才拿着爆米花和可乐坐定位置。

我坐好的时候,尼可刚刚才到汤姆还有戴西的家,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这个故事,所以当戴西出场的时候,内心的吐槽是,金发女郎不等于黄金女郎啊,这张脸一点儿也不戴西啊。

越往后发展内心对戴西吐槽越多,肉肩膀水桶腰,这怎么黄金女郎啊。

对比柔丝从汽车下来戴帽子的亮相,那个可笑的小紫帽子是几个意思啊?

我就这么一边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内心吐着槽。

直到尼克打开门,被雨浇透的盖茨比站在门口的那个表情像是一个迅猛的直拳打在我鼻子上,整个心都酸了。

以后谁说小李子没演技我就吐他吐沫,太对了,眼神对,表情对,连脸上的每一根青筋都对。

没办法说这到底是不是个爱情故事。

如果戴西不是黄金女郎,而只是普通的小家碧玉,盖茨比还会这么爱她么?

盖茨比到底是爱戴西,还是爱戴西所代表的贵族生活,old money?

这不重要,反正这一切都具化到了戴西身上,所以盖茨比爱戴西。

有没有一个人,无论你多么清楚他浅薄、无知、自私、冷漠甚至毫无灵魂,可是你就是喜欢他。

有时候你已经不知道你是喜欢他,还是已经习惯喜欢他了。

可无论如何,你知道你是喜欢他的。

她喜欢贵族生活,好啊,赚钱嘛,违法卖酒有什么关系。

我让整个纽约的人来我家里狂欢,不就是为了等待有一天,或许你会出现。

即便你没出现,我不还是得到机会了么。

你喜欢什么我都给你。

我过去,现在,都这么爱你。

即使你嫁给了别人,即使你也真正地爱上了别人,没关系,没关系,我依然爱你。

你撞死了人,没关系,只要一通电话,我就带你离开。

只要一通电话,只要一通电话,我就带你走。

人生大苦:求而不得。

求而不得,不是你没有五百万,不是你没有跑车豪宅大蜜。

求而不得,是你想去海底却意外爬上了高山,是你只想饮水却得到了面包,是坦塔罗斯的苦难,是你张开双臂就能拥抱到的爱人只是泡影。

当所有人都觉得你应该心满意足的时候,你却只想嚎啕大哭,你知道你再也不可能得到了,不可能了,完了。

就像盖茨比穿着粉色西装不停地对戴西道歉,他知道前一刻还真实存在的爱人马上就会化为一缕水汽,从指缝溜走,而你如何抓,也抓不住。

我从未有一个时刻放弃过爱你的希望,因为我从未有一个时刻放弃过你爱我的信念。

即使你浅薄、无知、自私、冷漠甚至毫无灵魂,即使我的爱情虚幻如同空中楼阁。

可我就是这样爱着的,这是我唯一的爱的方式。

我如同爱慕一切海市蜃楼一样爱慕你,我如同爱慕彼岸之花一样爱慕你,我如同爱慕六月的晴天一样爱慕你,我们彼此都那么虚无,只有这份爱慕,却那样坚实地存在着。

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求求你爱我

《了不起的盖茨比》短评

“结果小李只演过一次土豪”“啥?”“解放姜戈那次……”…………另外黛西的老公长得可真像卷福啊……

2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还行

盖茨比是一个繁华世界里有着对感情保持一如当初那种纯真、不顾一切的态度,不知道他是怎样保持那颗纯真的心?电影中没有看出来。最后的画面真的好讽刺,人性的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

4分钟前
  • yunyan
  • 还行

开篇一股大西洋帝国范儿,半个时辰后旋即全面崩盘、瞬变狗血剧。我猜盖茨比在大西洋城里,于第一季EP2里就得领便当,太尼玛嫩了好吗……这剧再奢华也无力回天跑偏的屌丝逆袭失败的故事实质……好不容易在盛京与子三人相看,怒补回帝国三季!另,配乐和剪辑的搭配特么已经修炼入神经癫境界。

9分钟前
  • 好公民库尔蕾丝
  • 还行

其实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说盖茨比在观察他 医生问你怎么知道 言下之意 你不观察他你怎么知道他在观察你?那心花怒放的第一次见面是史上最gay的场景 眼里放出了烟花 那不断追随盖茨比的背影 那分分秒的回眸勾搭 那默默无语坐在戴稀盖茨比间却意淫着自己是戴稀的神不守舍.史上最gay

10分钟前
  • ryan
  • 推荐

这个版本的一样违背了杰茨菲拉得的本意。原本,盖茨比知道了黛西的一切,他已经洞察到了黛西的一切,他之所以没有放弃——实际上在他内心里已经放弃了,那只因在他无处可去。那个时代的美国🇺🇸,到处都是物质主义,到处都是黛西一样的女人,到处都是黛西老公一样的男人,像作家和盖茨比这样的人,几乎绝迹了。关于这一点,从盖茨比举办的派对,从他的生意上的那些朋友——实际上他们不是朋友,仅仅赚钱的机器;这也是盖茨比和作家之间,是各自唯一的朋友的原因。在什么他们可以成朋友?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是金钱的奴隶,因为他们还保留着纯粹的“人”的一切。可是,除了他们俩,再也没有一个“人”,剩下都是金钱和享乐的工具,除此之外,都是泡沫。电影却几乎没有展示这一点,甚至扭曲了原著的意思。

14分钟前
  • 王鋆
  • 推荐

他曾一生痴爱只愿缠绵过往,谁料佳人负心远走他方。他曾豪情万丈逆流而上,怎奈被浮华蛊惑,唯腐朽陪葬。他曾以为触手可及的梦想之光,最终却只能触碰到光的影子。了不起的是从生到死,他心中的那道光从未褪色,就像一道绿光,触电般不可思议,像一个奇迹。

16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成吨的特效堆出了纸醉金迷,也把原著平白文字后的感情丢了个干净。美国丽人的年华不是美国人来演,爵士时代的挽歌没有爵士的旋律...话说这配乐到底想干吗?听见gay-z直接想负分...喜爱原著的改编千万别抱希望!

20分钟前
  • kalcium
  • 较差

他曾一度拥有,最后又全部失去

2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没错,巴兹·鲁曼又玩形式了,依然是华丽无比。不过有了菲茨杰拉德的底色,居然也改编得味道十足。全片有种舞台剧感。前面用了一个多小时的华丽空洞来铺陈结尾盖茨比破碎的纯真之梦。绿光的象征过于明显,但也不失为令人触动的点睛之笔。小李子的表演近年来终于有点随心所欲的品质了!比我预想好很多。

25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惊人的暴发户之恋

30分钟前
  • 老袁
  • 较差

了不起了不起

34分钟前
  • 夕梨
  • 还行

少的东西太多了。

36分钟前
  • 冰糖葫芦娃
  • 较差

上个世纪的纸醉金迷在梦境般美妙的影片中氤氲开来。

37分钟前
  • 齊楊森
  • 还行

The Great Gatsby的原著实在是太好,怎么都能拍出一部好电影,导演还是延续了红磨坊那样的全景舞台化的设置,一些太过于华丽的场面的确有让人出离主线故事的感觉,不过有些美仑美轮的场面正中了原著的感觉。 当最后旁白一字一句念完我最喜欢的小说结尾的时候,哥也被自己感动了....

42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书的内核为揭露美国以Daisy和Tom为代表的富人的纸醉金迷,虚浮空妄,没有心,唯有Gatsby仍葆有赤子之心,却无奈败于自己,讽刺却悲悯的"伟大"一词由此而生。电影摇身一变成了狗血爱情片,Daisy不贱了,Gatsby柳下惠了,绚丽的视效和现代的音乐毁誉参半,很难说是成功改编。

4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小李子一笑我就呵呵了。。old sport神烦!(还是高司令车技棒= =

46分钟前
  • mibo lost
  • 较差

大家纷纷都猜测他有个龌蹉的背景,却没想到他心底有最纯洁的梦想。

48分钟前
  • Gy_xxxmay
  • 力荐

改的面目全非。人物性格大变,叙事节奏混乱。那么多场糜乱的聚会戏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个时间把四角关系交待清楚不是更好么。反正是一部特别失望的作品。

49分钟前
  • eileen
  • 较差

分三次才勉强把电影看完,很煎熬。sorry,那虚无空洞的奢华不是我的菜,也没觉得美。

51分钟前
  • 玉藻前烬
  • 较差

神秘的盖茨比→貌似牛叉盖茨比→二货盖茨比→深情盖茨比→凤凰男盖茨比→逆袭盖茨比→失控盖茨比→我就不多剧透了

53分钟前
  • Schnapp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