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人所有的分析均建立在原作原剧情的基础上,且建立在本剧编剧武藤将吾脑回路正常,是在认真进行剧本写作的基础上。
一切有关于角色和剧情的分析,猜测都基于原作,不针对演员,本人100%感激尊敬本剧所有的幕前幕后工作者,没有TA们就没有我今天在这里如此细致的贴膜。
感谢!
】【本期分析中包含大量剧透与主观推理,以及莫名其妙特别较真的一些细节分析。
不建议没看过原作的朋友进行观看。
什么?
你还没有看过原作?
求你了快去看吧,打开优酷/b站搜索《家族游戏》谢谢喵。
】【为了方便,在此将ep1——ep6称为本剧的“问题篇”。
ep7——ep10则称之为“解答篇”。
】【前1500字都是废话,建议直接从1500字后看起】首先,在进行下述的讨论前,请允许我介绍标题中【后期奎因问题】。
【奎因】指的是欧美推理作家埃勒里·奎因,这一笔名由一对表兄弟共用,二人一同写就了《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等著作,是推理文学领域不可不提的重量人物。
而【后期奎因问题】这一概念,则是于1995年由日本推理作家法月纶太郎于在其作品《初期奎因论》中提出,后由日本推理作家笠井洁在其作品《侦探小说论》中进一步探讨,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对这一概念的了解大概率更多来自日本推理作家麻耶雄嵩的《有翼之暗》《独眼少女》等作品的后记与注解(这位作者对后期奎因问题进行了一种很新的讨论,说是划时代也不为过,我个人比较喜欢他在《神的游戏》《再见神明》这两本书中的处理)。
【后期奎因问题】包含两个部分,分别如下:第一个后期奎因问题:在侦探小说中,侦探总是【靠线索来推理真相】。
倘若侦探无法确认线索的真伪,以及线索是否完备、齐全,那他的推理正确与否,在作品中自然也无法证明。
即:【作品的结局是否为真相?
案件是否得到正确的解决?
侦探根据线索在案件中梳理出的答案,在作品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明。
】第二个后期奎因问题:在侦探小说中,假线索的出现一般是因为犯人意识到了侦探的存在。
为了阻挠侦探的调查,TA不得不出手布置假线索,或者为此杀更多的人。
即:【侦探的登场是否影响了案件中的主要角色的命运?
侦探的存在是否扭曲了事件的原本进程,使意想不到的灾难发生了呢?
】以上,就是后期奎因问题的概念。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秋名山夜雪,秋名山夜雪,你是不是看推理把脑子看坏了?
家族游戏是一部教育悬疑催泪欢乐电视剧,跟推理没一毛钱关系,你怎么能把后期奎因问题这个推理小说中的概念硬搬到家族游戏上呢?
”实则不然。
在日本,“推理”这一概念非常广泛,只要是【mistery】相关题材,都能被翻译为“推理”。
即,只要作品中有神秘/悬疑/值得猜测的部分,那就可以说是推理(顺带一提,《我/推/的/孩/子》《三/体》在日本也是按推理作品分类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说家族游戏是推理作品,应该也可以吧!
跑偏了,把话题再扯回正题上吧。
话虽如此,家族游戏却也不能直接地应用【后期奎因问题】的概念进行分析。
毕竟无论如何,里边不存在侦探,问题篇似乎也没有发生精巧的犯罪案件。
所以,请允许我先对原作的【问题篇】和【解答篇】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变形,如下:【问题篇】吉本荒野来到沼田家担任家庭教师,发现一家人问题百出,根本称不上是一个“家”。
于是,他用自己的方法,以比较扭曲的方式对这一家人进行了教育。
如:告诉欺负茂之的霸凌者一些可尝试的方法,试图以此让茂之体验“置之死地而后生”;安排女演员扮演公司下属接近父亲,并将约会录音剪切到录音带里,试图以此让夫妻关系中的问题得到正视;为初涉炒股的佳代子推荐股票,并在其亏损后出手补上,想借此让她明白经济投资中必然存在的风险……等等。
【解答篇】然而,结局却并不如吉本荒野想的那样走上正轨。
沼田家在经济和情感上均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崩坏,一家人失去所居住的房子,父亲被辞退,母亲情绪崩溃尝试自杀,长子慎一退学,原本受霸凌的次子茂之在学校站上了霸凌者的立场。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几人幡然醒悟,决定从头开始,搬到小房子里安居乐业。
】应用【后期奎因问题】对上述情节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剧情中所存在的矛盾点们。
这些问题也常见于对于此电视剧的低分差评中,我在此将其总结如下:问题1:吉本荒野不来,这家人啥事没有,他的闯入是导致沼田家陷入崩坏的主要原因,没他就不会有这十集糟心剧情。
问题2:这一家都崩坏成这样了,怎么还能再心安理得地坐在一起包饺子?
吉本荒野的种种行为真的有切实有效地改变沼田家的问题吗?
沼田家的矛盾明明没有被解决,为什么要强行说解决了?
这在逻辑上根本不通,差评差评。
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会在下文给出我个人的看法。
上文中的问题1,对应的是第二个后期奎因问题。
对此,先用吉本荒野的原台词来解释好了:“无论我做什么,我将茂之从欺凌中解救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从结果论的角度来看,吉本荒野的登场确实拯救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可是回过头思索,这些处理也的确是过于“戏剧化”了。
教唆欺凌茂之的同学去使用电击枪,万一真的把茂之电出问题怎么办?
闯进教室用自杀遗书威胁全班同学,被哪个同学告诉老师或者家长的话怎么办?
面对这样潜在的风险,武藤将吾当场致敬传奇日本推理作家麻耶雄嵩(麻耶雄嵩在他的推理作品里设定侦探为神,即侦探是绝对正确的):他直接设定吉本荒野在本作世界观中是百分之一百绝对正确的,上可利用线上线下超强信息检索功能获取目标人物祖宗十八代的全部信息,下可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功能一天八百个分身洞察沼田家所有人的动向于镜头之内。
介于这一设定,暂且可以将这个逻辑问题扔到一边去,可第二个疑惑却也随之而来:【这家人的问题真的大到必须动用如此手段,穷追不舍地抓着每个人不放吗?
】对于茂之,一茂,我觉得是有其必要的。
但对于佳代子和慎一,恕我并不这么认为。
武藤将吾在设置剧情的时候,针对这一家庭的处境,设计了四个完全不同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的缺陷,并由其笔下的主角吉本荒野对这些缺陷进行逐一击破。
在这之中,父亲一茂本身的问题堪称最大,他本就是仰仗了妻子家的提拔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却挪用公款包养情人,被发现后哪怕调职也不思悔改,仍旧掉入了吉本设置的骗局中。
对于他,我认为设置一系列诱导来放大他的缺陷使其最后认知到自己的劣根性是有必要的。
至于茂之,他的问题想必不用我多说,毕竟再不赶紧醒悟真的要被打死了。
可是,对于天真又要面子的佳代子,引导她去炒股并替她填上第一次的亏空,想借此让她意识到生活中的风险——这也太扯了吧至于吗?
同理,慎一确实扭曲,确实冷漠阴暗没有共情能力,但远远达不到说他会杀死同学的程度吧?
不过,武藤将吾可能是料想到了会有观众这么谴责他,于是让佳代子和慎一来担当推动剧情的主要角色。
慎一自作聪明地同吉本斗智斗勇,却一踩一个坑,在缜密思考下步入了最坏的结果;佳代子则沾沾自喜,以所谓放手一搏的态度在股市投入巨款,最终酿造了沼田家崩坏的开始。
经过上述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剧情中存在的第二个【后期奎因问题】——【在并没有出现“足够的犯罪可能性”时,闯入者(对应原题中的侦探)便插手其中,使故事产生原本可能不会出现的崩坏。
】尽管武藤将吾他使用了很多方法来正当化吉本荒野的行为,比如在解答篇给他一个很惨的背景故事,试图让观众明白这个男人有着多么凄惨悲伤的过去,从而借这个更为有冲击的新事件规避第二个后期奎因问题——倒也真的很有效,记得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原本也是很质疑吉本荒野插手其中的正当性的,但看到解答篇我发现他居然是一个这么惨这么有逻辑这么善良这么孤单的神经病而本人生下来就是好人神经病厨,于是我瞬间将逻辑抛于九霄云外,为吉本荒野哭得是天昏地暗,发誓一生一世追随他的步伐哪怕是去夏威夷。
但冷静下来,这一问题仍旧在剧集中存在,作为一个恒久的绕不开的逻辑问题遭观众诟病。
究其原因,可能是武藤将吾本人在剧情写作时想尽量地让剧情更具有“可操作的,轻松的,能让观众在星期三晚上十点笑出来”的空间,因此刻意地放松了一些原本应该严谨的剧情部分。
这一改动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观众的弃剧,毕竟这涉及了该剧底层逻辑上的问题。
就算结果真的如编剧所写,沼田一家重归于好,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早饭,可也不能掩盖故事动机存在漏洞的事实,至少作为观众(哪怕是非常喜爱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是:如果吉本荒野不来闹这么一通,沼田家至少能在这栋漂亮的白色一户建里多住一段时间,而不是将其毁作一团,还没有享受多久便就此永远失去了它。
说完问题1,下面便来论述问题2。
在一系列如海啸暴风般的崩坏后,沼田家突然因为吉本荒野的一本日记醒悟,开始打扫房间,重新生活,并在新家过上了相敬如宾的生活。
这一急转直下的铺垫实在是少得过分,说是不突兀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一“包饺子”的行为不仅是家庭,甚至就连慎一和女朋友飞鸟的恋情,武藤将吾也一并进行了“包饺子”处理,笔者认为这一处理是解答篇最烂的一点。
吉本荒野作为闯入者(对应侦探的角色)真的有真正解决沼田家的问题吗?
沼田家最后的感动到底是一群已经麻木的人的表演,还是放下心结后的真情流露?
这一点,仁者见仁,个人认为,最后的改变只能说是短暂起效的自我陶醉,每个角色都好像在演什么:我真的吃一堑长一智了,我不会再犯错了,我真的改好了你看我都已经……事实上有观众吗?
没有观众。
如果是按照这样来处理的话,解答篇在这部分剧情上的逻辑应该会还算通顺——然而,武藤将吾根本没有这样的觉悟,他是真的很认真地打出了一套非常安全的牌,包了一顿彻彻底底的饺子,甚至在EP10安排慎一对吉本鞠躬,向他说“谢谢!
”。
他是真心想要营造这种温情的合家欢,还是想反讽?
我已经看不出来了。
无论如何,在解答篇的写作中,第一个【后期奎因问题】是绝对切实存在的:武藤将吾没有对沼田家的核心症结问题进行任何真正有力的剖析(明明已经这么直接了,为什么不能直接点明呢?
只是让吉本荒野在讲台上讲了一大段日记内容,他们就自己领悟了?
),他甚至不舍得给予任何一个角色“刮骨疗毒”的机会,只全部都用温情的包饺子情节通通带过。
凭什么呀?
难道不应该是让慎一去社会里打工吃尽苦头最后幡然醒悟决心换一种方式在社会立足,佳代子和一茂离婚重新投入社会工作找到自己的价值之类这种“失去才懂珍惜”的结局吗?
为什么这么轻地就放下了?
结合原作中的种种线索,于我而言是不足以证明这一“包饺子”式解答的真实性的。
“没有羁绊的家庭破镜难圆”,经过了这些人为制造的羁绊后,这个家庭就真的“圆”起来了吗?
我觉得不会。
这样HE的结局虽然确实会让观众在当时掉两滴眼泪,但仔细思考一下,总会觉得有一些荒唐吧。
然而,武藤将吾作为老牌编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观众可能的质疑,他直接在EP10的最末尾加上一段慎一的质问“这到底是不是真相?
你不会又在骗我吧?
”和吉本荒野的“不错嘛”,疑似又在致敬传奇日本推理作家麻耶雄嵩(这位也喜欢在书的最后一页故弄玄虚让读者觉得原来案件都是不出侦探所料都是侦探设计的)。
这种手法确实可以作为规避【后期奎因问题】的最后手段,但实在是有耍赖之嫌,好像最后写了这一点就可以给剧情中的一切bug做解释一般:我都设定他是神了,你们还要在乎这点逻辑干什么?
这是由吉本荒野主导的家族游戏,只要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呀不关我的事——呵呵。
如果最后拍了个SP或者第二季的话我一定会相信的,但啥也没有,我只能以冷笑待之。
沼田家的最终结局到底是如何,就留给社会观察的角度来分析吧。
笔者只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认为:根据武藤将吾在《家族游戏》中直接提供的内容,并没有切实解决“沼田家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问题”;结局给定的答案,在原作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明。
话都说到这里了,不妨来分析一下,武藤将吾为什么要把结局写成这样呢?
其实说真的,我并不认为这个结局是一个败笔,无论是在哪种文艺作品中,“包饺子”类型的合家欢结局的受众都是相当广的。
在沼田家的结局中,我也切实地体会到了一种温情,为此也掉了眼泪。
在【符合剧情节奏的彻底崩坏】和【麻木机械的凑合过呗】之间,武藤将吾选择了最玄幻的一种“包饺子”——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在我的上一篇贴膜中,我曾经说过,本剧是由樱井翔主演的单番男主剧,除了吉本荒野以外,其他角色都是配角。
我合理推测,武藤将吾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在作为主角的吉本荒野身上所体现出的戏剧张力,不得不写了这样一个安全保守的结局。
我何出此言呢?
其实逻辑很简单,就说一点,如果结局是【符合剧情节奏的彻底崩坏】或者【麻木机械的凑合过呗】,吉本荒野的绝对正面形象必然会受到影响。
换言之,虽然现在的结局是会遭人诟病,但绝对不会对吉本荒野的人设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为此,武藤将吾才舍弃了别的因素,写了这样的结局。
我并不认为把结局改动成别的会影响吉本荒野的魅力,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局对于他的角色塑造而言是最安全的:吉本老师,虽然这次你的家教委托分外曲折,但你真的又拯救了一个家庭。
看完全剧后,观众应该会在心里这么觉得吧?
我想,武藤将吾就是为了这一点醋,才设计了这样的“包饺子”结局,尽管欠缺逻辑,但至少那一刻的温情和感动是足够真实的。
作为一部电视剧,能让观众有这样的澎湃,我认为已经足够了。
当然,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武藤将吾能够摊开来再写点什么,什么sp啊前传啊都多少写点,拍他们一群人在餐桌前真的包饺子我都会哭着买单。
家族游戏的台词很精辟,情节也一波三折,关注点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家庭问题,演员表现都很精彩。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满屏五星是名符其实的。
但是——我很难认同家教老师,或者说是编剧想传达的观点。
个人不认同的地方有两点,行为和思想。
先说行为,家教老师各种智激次男上学的方法实在是太Dramatic了,这个效果和做法太浮夸了,一不小心就会玩脱了。
你挑唆校园恶霸去欺凌次男,刚刚真脱离中二的小鬼们万一下手没轻重真拿电击器整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你威胁几个小恶霸和全班同学,万一哪个小孩子害怕告诉家长了怎么办?
PTA在日本不是吃素的,介入以后家教势必得承担法律责任?
你这么对次男身心虐待万一小孩子想不开真的自杀了你不是害死人了吗?
家教的很多激进的诡异的一厢情愿的做法都非常危险,一不小心真的会引发很可怕的后果。
次男居然恰恰好好地被希望——被绝望——再被希望——再被绝望走出了痛苦开始成长,这不得不说是编剧开挂的功劳。
而剧里一开始父母不认同家教老师种种激进的做法要辞退他,家教拿出合同说要赶走他违约金1000万日元。
父母怎么看也是接受过教育的,哥哥是高材生,这个法律不是什么合同都承认的;家教在之后找人欺凌次男啊拿高尔夫球杆威胁哥哥啊把家里的玻璃家具砸了啊的时候已经严重威胁你们的人身安全了好吗?
雇个律师起诉啊报警啊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啊,分分钟解决。
但是编剧说了,妈妈爸爸爱面子,觉得家里出了事邻居知道了很丢人。
但是,家里住一个动不动狂躁症的来路不明的精分家教,还对你们家庭成员动手了,命重要还是面子重要啊?
正常人再要面子也会去报警把?
最大的槽点是家教说自己交的学生100%东大爸爸妈妈就开心地相信了,亲他又不是名牌辅导机构有没有证据啊?
他说100%你们就信了?
日本作为一个补习行业发达得与我国不相上下甚至有隐隐超越之势的国家,一对中产阶级生活优越的中年夫妻,如此轻易就辅导机构说什么你们信什么了?
这些逻辑问题不过流于表面,算是设定!
设定!
不用太过纠结。
家教的思想才是我觉得非常可怕的,自私,自傲,自我满足。
首先谈谈我的观点:目前的世界从根本上而言是通过法律和其他社会准则来维持稳定,来维护正义,来保护弱小的人的。
这些制度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所以在看不到光的角落有次男这样的人再被伤害。
那么如何改变这个事情呢?
你可以靠不断修改完善制度,也可以去帮助受害者使他们变得更强大。
法律虽然不完善有缺陷,但是这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人类不用道德来约束大家而是要有法律?
因为犯罪意识和犯罪行为是不同的。
因为一个人品很差的混蛋和一个人品高尚的犯罪者是不同的。
所以,虽然现代社会可能真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治安确实安全了许多。
对现代社会而言,即使一群冷漠自私但是遵纪守法的公民一样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社会。
我并不是为爸爸妈妈哥哥开脱,只是从每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没有犯法,他们是道德不佳。
那么家教老师站在什么立场来评判他们,介入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呢?
而家教选择重塑这个家庭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这是他内心恶劣的自我满足的结果。
他计划拆散这个家庭,貌似是在惩罚道德不佳冷漠自私的众人,但是实际上只是在自我满足,自我救赎,减轻往事来带的罪恶感,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拯救了一个隐患重重的家庭。
这个家庭也许是一个隐患重重的毒瘤,但是今生今世它也许都等不到爆发的那一天。
这个家庭也许会貌合神离地过下去。
如今点燃了这个毒瘤的是谁呢?
是自以为在摧毁再重建这个家庭的家教老师。
再比如说哥哥,哥哥外表是优等生,实际上相当冷漠自私,有偷窃的习惯来发泄压力。
可以说他心里很阴暗压抑卑鄙,也许他有朝一日会黑化,做出糟糕的事,也许不会,他就一直这样惺惺作态地装下去。
剧集的后半段,哥哥成绩下降了,学校里出问题了,情绪爆发了,和父母吵架了,退学了,堕落了。
但是我们能说这是因为哥哥内心的黑暗吗?
家教故意诱使哥哥去调查自己,刻意加剧家庭矛盾等等行为明显触发了哥哥的坏掉。
哥哥原本确实是个有犯罪意识的人,伤害他人而不知自。
但是他没犯罪。
(也许偷窃罪...?我觉得几本书不一定判罪)通过挑拨,威胁,欺诈等等恶劣行为诱使他人堕落,然后说:你本来就有犯罪意识,你看到自己内心的黑暗了吗?
我之所以如何如何是因为你本来就如何如何。
老师我觉得这样不合适。
同样是妈妈爸爸。
妈妈不关心次男,不喑世事,虚荣,天真。
就因为这样你就故意诱骗她买亏损的股票导致她绝望地想自杀?
分析了这些,我的主要观点就是:在别人没有犯罪的情况下,你通过犯罪的手段来谴责和改变他人道德上的亏缺,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变态心理。
最后的结局所有人奇迹般地悔改,改变,然后重铸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家庭。
哥哥还奇迹般地和家教建立了深厚的羁绊(你是在被跟踪和反跟踪中逐渐产生感情的吗...?)这算一家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还是激发了潜在的抖M属性啊?呵呵。
这是所有可能的结局中最不可能的一个,最美好的一个。
这家人发疯自杀疏远离婚的可能性大多了。
也许哥哥真成了恶人的救世主然后在回忆人生的时候说:我曾经有一个做好人的机会,知道16岁那年我的家教毁了我这个做好人的机会。
如果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家庭教师,我会感叹一下 How Big the Size of His EGO!!!
然后坚决摔上门:“It is my life!! Get Out of my life!! Just let us rot here THANK YOU!!”最后总结一下这剧情: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犯罪者居然自以为是到要改变一群有犯罪意识的人的家庭观念。
作者的话:《家族游戏》评分好高,我都不敢开骂。
但是这部剧看得我心塞,这些吐槽不吐为快。
这个世界上像这家人这样的人很多,有些真的会伤害到他人。
可是有正义的卫道士可以用剧中这种极端甚至卑鄙的手段来改变这种人是一件更加糟糕的事情。
DC里正联为什么坚持不杀原则?
老爷为什么始终不肯CROSS THE LINE?
因为即使是面对恶人,作为单独的个体的都知道一旦跨过底线就难以回头了。
我能理解桶哥的想法,我也支持一些”以眼还眼“的犯罪电影的价值观;但这是建立在受害者复仇的基础上,不是加害者通过玩弄人心方法来拯救弱者。
改变别人可以通过嘴炮感化,但是“把人逼到绝境在拯救别人”不是拯救也不是改变而是对人心的玩弄,不过是内心强大的家教对心灵上的弱者的反复伤害而已。
我和编剧实在是观念不合,还是那句话,真正的犯罪者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有犯罪意识内心阴暗的人?
看女王的教室感触还不太大 家族游戏看完感觉两部戏真的是太棒了 庆幸自己从小学到现在还没遇到所谓身体上的这种虐待不过初中非主流时候隔壁班的被打 班主任冷暴力倒是有的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 逃避家庭的ちち 旁观的はは 自我为中心的一家人 有的时候发现问题太痛苦自己也要选择逃避 所以现在的性格自己也是讨厌 偶尔想着这个家庭怎么这样 不过不管是好是坏都是生你养你的父母 都是宁可自己辛苦挣钱也要给你花的父母 甩甩手说好烦 任性的自己估计父母也真的是会想为什么会生了你 被人欺负站起来又被怂恿转换角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管你是准备喂马、劈柴、还是关心粮食和蔬菜,甚至从明天起决定做一个幸福的人,都不能阻止吉本荒野横空出世,即将在这个春季档,带领群魔,闪瞎你的眼。
是的,不知道编剧们是不是在圆桌会议上达成了共识,这季的黑暗向题材多得令人发指,不管是校园剧还是刑事剧,或者侦探剧,各种题材都披着黑暗的大衣齐刷刷上阵了。
特别是以下出场的这位——吉本荒野。
人格分裂,跟踪狂属性,含笑半步颠,胆子大脸皮厚,自来熟求交往,专职腹黑兼职卖萌,易燃易爆喜怒无常,变脸速度快过翻书,一般情况下极易相处,至于处不处的好,嗯哼,得看你的经济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此处省略三百字) 热烈鼓掌,世界的樱井先生,恭喜你,接到了一个好本子。
在这剧开播之前,仅靠一张赤膊剧照就能炸翻推特,刷爆围脖,你做到了!
开头,好吧,开头是在表演默剧是吧,只是由于时间太长,我差点以为视频卡帧了。
而在8分47秒之前,我一直不以为然,直到你“啪”地扇了小正太一巴掌,诶!!
我瞬间就清醒了。
这种黑暗题材以及类型的剧不胜枚举,看过的数量之多也不在话下,知道我在期待什么吗?
因为,我还清楚的记得,十年前,有个号称好孩子的伙伴,成功让我每集都泪奔的热血小教师铃木太阳。
十年后,一个变态腹黑冷酷爱钱或许还很毒舌的异类教师吉本荒野慢慢向我走来。
剧情和我理想中的菜有点差距,我想,如果他成功让我看笑了,我就买单。
结果只是看了第一集,我就知道这剧一定会非常好看,很显然,这家人的心理都出现了病态化趋势,可怕的是还无自觉,我得承认这设置和《家政妇三田》殊途同归,只是两者没有可比性,相似的背景,必有不一样的演绎。
而且神木DD的人设简直是神来之笔,父母无感,归国子女和小正太看看就好,我的目标只会锁定一个人——你懂的。
毕竟我看某人的剧一向没法摆正立场,只是感叹,艾玛这都等了多少年了,终于等到他接到腹黑的本子了。
都说这剧是黑暗走向,姑娘们,没有这么重口味哦。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不要浪费,就该用它来寻找光明。
最后的最后,看到某人举着小喇叭火山爆发,对不起我笑了,嘛,嘛,各种画面飞过,百感交集。
有人说你是本色出演,毫无违和感,有人说你演技浮夸,吓到小朋友了,微微一笑,Who care?
十年前,翔君,你首次担任主演,挑大梁挑得漂亮极了,那么十年后,继铃木太阳之后,我可以期待你又将成功演绎另一位会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吗?
也许,这个答案我早就知道,所谓反差,我已习惯,谢谢,这也是我偶像,所以,怎样都好。
這兩三年跟媽媽的關係處於冰點, 感覺她這個人很不濟,遇事就只會逃避, 做人唯唯諾諾, 一點都沒有大人的樣子, 在我眼裡她只剩下缺點.(我知這樣想很不孝)這明明是青春期的行為,在我身上卻遅了很多年才發生. 我媽是典型的粗放型家長, 她認為只要你乖乖在家就行, 什麼溝通呀人的心思她完全不懂.但我呢, 沒自信, 內向, 在成長中是很需要家人鼓勵. 我埋怨為什麼她完全沒好好指導我,所有事都只有藏在心中, 以致於我在成長的路程中很痛苦,內心變得陰暗. 我發誓不要變成媽媽這樣的大人, 所以當姐姐說我很像媽媽時,我反應很大的立即大聲反對. 所以我很關心弟弟的成長, 常常找他談話, (以致於他覺得我很煩, 而我亦從一個很少說話的人變成一個話癆) 輔導他, 幫他解決難題. 希望他成為一個像樣的人, 堅決不要他像我一樣的成長. 我還沒沒人性到覺得不孝順媽媽是可以的, 心裡仍然是愛著她的. 但當回歸到日常生活, 互對了很多年, 雙方完全不能溝通, 我看不慣她時她亦對我很不滿. 朋友情侶不合時還可以分開, 但家人就不能. 我覺得很困擾.因為家人是最重要的存在, 所以要很愛他們. 這種愛最無私.但我覺得無條件的愛是不存在的, 當你自覺自己是在付出, 而對方完全無感, 付出的動力會漸漸沒了. 像我也有對媽媽好言相勸過很多次, 她照樣是不聽不理. 到了現在我也很少跟她說話, 就是一見到她心情就不好,一開口態度就是惡劣. 那不如不說, 免令關係更差.第六集長子揭穿吉本, 家人沒有相信他, 最後他一臉不可置信的說著"太不正常了, 居然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相信" 錯愕失落的離開家時,這真是太真實了. 吉本也沒很激烈的反對,只是淡淡然說自己沒殺人, 就已經有次子站出來維護他. 長子以為自己一定比吉本這個外人重要, 家人一定相信他, 反被背叛了. 吉本拉攏了這個家的每人, 長子呢, 對家人很冷淡, 所以本身對家沒貢獻的長子, 在緊要關頭上家人拋棄了他, 這是很能理解的.
这真是一个充满失望与绝望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充满期望与希望的世界。
最后一集完结后,直到今天,才慢吞吞地想写点儿什么。
还是那样,对自己极度喜欢的作品向来不知道要写些什么。
正所谓千言万语,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大概就是我这种状态了。
吉本荒野,以恶的形象面对学生和世人。
以恶制恶,将一切摧毁以待重生。
如果你玩过塔罗牌,里面有一张”塔“牌,谁抽上谁倒霉。
因为”塔“牌是一切尽毁的象征。
但如果读”塔“牌的说明,最后一句话告诉你:毁灭即是重建。
所以,“塔”牌既是毁灭,也是重生的开始。
不过,算命的会告诉你,重生有好有坏,全在个人所为。
吉本荒野就是那张“塔”牌。
沼田家“不幸”抽中这张牌。
Bingo!
他们家中奖了!
一切尽毁。
当一切都陷入一种原始的“同居人”的状态下,四个人重新建立起羁绊,成为了一家人。
毁灭和重建的过程被吉本荒野说成是一个”游戏“,家庭的游戏。
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戏谑性。
这怎么能是游戏呢?
这是多么残酷的游戏!
这是一个关于毁灭的游戏,一个存在着巨大危险隐患的游戏!
这种以恶制恶的游戏方式是我们主流世界绝对不能接受的。
可是,这又是个多么充满希望和信任的游戏!
如果不是真正信任沼田家能够重建,善良的田子老师怎么能开始这场游戏攻防呢?
嘴上说着:沼田家是他所见到的家庭里最差的,但直到最后都没有放弃过这家人。
最差劲的家庭,也存在着希望,只要你愿意变好,愿意付出努力。
尽管羁绊并不代表深深的爱,对于最差的沼田家,这已经是最好的开始。
故事并没有一路走到黑,或许也包含着主创人员对我们这个充满失望的世界一点点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后一集稍显突兀的转变也是我能够接受的。
吉本荒野与田子雄大,一个代表极恶,一个代表极善,在同一个人的身上矛盾地存在着。
成为吉本荒野的瞬间也是杀死田子雄大的时刻,这是残酷的。
残酷的结果是一个又一个频临崩坏的家庭被拯救了。
这个披着恶人外衣的好人,救赎了他人,却没有被任何人救赎。
在漫长的人生中,想必他将一直是这样矛盾地痛苦地走下去。
在以前看过的同类题材作品中,比如《女王的教室》或《家政妇三田》,我对主人公的矛盾人格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但由于《家族游戏》在田子老师的过去与个人心理描写上充分表述渲染,使观众(比如我)能够深深感到那种矛盾的痛苦和挣扎。
也因此,对这个人物发自内心的同情与难过。
P.S. 通过这部剧,我彻底拜倒在翔君的脚下了。。。。
希望以此为契机,翔君以后能拍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作为粉丝儿,真的希望能出SP啊!!!!
)
想打个四星➕,本来想随便找部xtt的其他成员的剧来看的,看上头了。
配乐配得好好啊,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段纯音乐,第八集那个四个人砸东西拆家那里配得太到位了,整个场景显得很荒诞(隐隐有种美剧的感觉(只是我个人感觉))那集看到一家人终于爆发开始互相指责真的太爽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很到位。
剧情属于是能预测到的那种好,所以也不算特别吃惊,但是是预想中又离正常普通稍微偏离了些的那种,所以看着还是蛮爽的。
第九集差点给我看哭了,感染力好好啊。
最后大结局还是想稍微吐槽一下过于理想了。
以及编剧把离婚当成最底谷最差的矛盾冲突点的处理方式我还是不太喜欢,主要是那个爸爸真的太典了看得来气,我会觉得离了也挺好的,又不是离婚了就代表没法构建絆了。
反正出轨父子俩最后都被轻易原谅了这个我还是不太能接受的。
这部剧很好地传达了“嘴长着就是用来沟通的”这个道理hhhh,家人之间也得互相沟通,这个我很喜欢。
以及果然还是没有被父母荼毒过多的最年轻的小孩最容易改变接受好的样子。
还有东亚文化真的害人,填鸭式教育加面子工程,真的直戳痛点。
剧情台词还是写得很好的。
(评分那里写不下了才转过来的,话太多了hhhhh)
此篇并非影评,而是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
完全是为了樱井翔来看的这部电视剧,最后却被故事本身吸引,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家庭可能都有着相同的问题,这部电视剧真是有太多太多的点戳中我了。
一直在假扮恶人的吉本荒野,为一个家庭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也让他们在面对这些磨难之后真正地实现了破而后立,这个故事有很多很多不现实不合理的地方,让一群人重生的方法竟是比他们更恶,将他们最卑劣最难看的一幕摆在明面上,但是就像最后一集里两个少年说的那样,就是无法讨厌这样的老师,在电脑面前的我也是一样,甚至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的家庭得以重生。
就像剧中的家庭一样,我的父亲和母亲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在一起,不过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而已,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生活也是各干各的事情,我的父亲就像剧中的父亲一样,以为挣回来钱就是爱这个家庭的表现,希望我考上好大学,却从来不清楚我的一切,甚至还记错了我的年龄,我曾经为有这样的家庭哭过,希望他们离婚,甚至和父亲大吵,可是最后只是让一切走向了更尴尬的结局,我想改变我的家庭,想要有更深的羁绊,可是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吉本荒野,没有改变。
所以看电视剧的时候完全止不住悲伤,想要电视剧那样的结局,想要那样的家庭,想要那样的爱。
还有一个点大概就是校园欺凌了,现在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共犯,小的时候还没懂,看到别人欺负同学,也只是想得离得远远的,现在长大了,只剩下后悔,愧疚,曾经的自己勇敢一点,也许就会不一样,又无数次觉得庆幸,因为他们还活着,没有像影视作品里那么悲壮。
我也无数次想到我的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我要怎么办,这部剧提供了一条路,变强和爱。
因为现在从事的是儿科医生,也看到了太多太多教育失败的孩子,我的人生,我的家庭我已经不知道要怎么改变,或者改变是否还有意义了,但是我希望未来当我的孩子长大,我能骄傲地说我们有家的羁绊。
这部电视剧真的很好很好。
下面来说说电视剧本身吧,故事层层推进,整个节奏把握的很好,结尾那一段很棒,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音乐超好听啊,各种悲伤的时候就是特别欢乐的bgm。
还有吉本荒野的那个特殊的步子也忒可爱了。
每个人都演得很好,该爆发就爆发,吐出的台词又快又长,该收敛就收敛,全靠表情动作传递情绪,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八集那段高潮,看的我完全沉浸其中。
我很少给电视剧写评论,原因可能是电视剧尽管好看,但情感堆积的太慢,而我们每个人又过于容易的在集与集之间沉入到日常琐碎的生活中。
上一集引发的思考在下一集来临前便消耗殆尽。
这也是有些人不喜欢追剧的原因,会选择在结束之后一次性看完。
但那样,未免又太长了。
但是抛却上面所说的电视剧对于人情感冷却的缺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集数(在一个有理智的范围内,如果有三千集再深刻也让人吃不消),会让一个故事更加丰满,细节更加完备。
说了一些与剧情无关的废话。
说回来吧。
有人说,日剧与美剧是人类历史上的两大高度。
嗯,这个嘛,暂且存疑。
我仅说一下我个人喜欢日剧的原因之一:集数少。
当然这是对比而言。
尽管好的东西多了也不会让人有特别厌恶的感觉,但你不得不承认,再深刻再美好的东西,如果过多了,只会成为无聊。
正如本剧,如果说教再多一点,从改变一个家庭到另一个,把一个家庭变成十个,看得多了,人会麻木,会习以为常。
真正能够发人深省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一瞬间的异样。
剧名家族游戏,说的是家族,也是人,也是情感,也是社会,更是教育。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交织在一起,无法单独存在。
父母,子女,上级,下级,恋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一切习以为常,浑噩度日,这世间的一切,会渐渐的让一切扭曲起来,而身处其中的你我,竟会浑然不觉,也许也会有觉察,但这时候我们有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
然而这一切,如果我们不为之付出心血,不为之付出努力,而只是顺其自然,事情真的会变好吗?
事情果然是变好了,还是我们已经在无形中降低了自己对于好坏的要求。
以前,我回家就跟我爸妈聊天,现在,回到家,书包一扔,就拿起手机,打开电脑,起初,父母也唠叨我两句,但无非是总看电脑对眼睛不好之类的,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习惯了,也便自然,自然之后,变成为了合理,合理之后,便愈演愈烈。
剧中的老师告诉我们,顺其自然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很多问题,只不过是没有出现它最丑恶的结果而已。
而本剧,将这种问题小题大作,让一个可以窝藏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的问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爆发出来,不得不说,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第一个关键词:家庭。
剧中的家庭是一个美满的家庭,大房子,事业有成的父亲,温柔贤淑的母亲,学习优秀的长子。
等一下等一下,貌似少了一个人,哦对,还有莫名其妙的次子。
如果没有次子,这家庭就完美了嘛。
哈哈哈,事实上这个想法跟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再消灭那些没有富起来的人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家庭?
是住在一个房子里?
是一起吃饭?
是各司其职?
恐怕都不是,至于是什么,我想剧中说得很清楚,我也便不再赘述了。
第二个关键词:羁绊。
事实上这个词在最后一集才出现。
羁绊,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很难解释,抓耳挠腮之后仍然很难解释。
但我可以讲一个故事。
哎,我觉得我妈很烦,一入冬就唠叨着我穿秋裤,可明明穿秋裤一点都不fashion,一入夏就让我不要乱吃,搞得我在吃烧烤的时候还忐忑不安。
一回家,带上个把月,就烦得要死。
可一离开,觉得我妈其实也蛮可爱的,唠叨也很可爱。
觉得可以离开,离开的时候却又分外想念的东西,或许就是羁绊。
不只是家人之间,还有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情人之间等等。
剧中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羁绊的事情,但更多的,关于羁绊,留给了我们自己去思考去体会。
第三个关键词:强者。
我要变强!!
如果变不强,也起码要变成小强。
成为强者,便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邻居家的那个流氓小子也不敢欺负我了,随着学习成绩的提升,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
前面座位上那个小子看着就好欺负,欺负一下还是蛮有趣的。
变强,在这一点一滴的生活中,逐渐变了味道。
成为强者,逐渐变成了可以向弱者挥舞屠刀的合理理由。
我们往往会沉迷于变强所带来的那份权力,而往往忘记了它同时带来的那份责任与自制。
第四个关键词:教育。
当今教育的三件大事:考高分、考高分、考高分。
当今社会的三大主流话题:变富、变富、变富。
一些有趣的现象表明,有些孩子已经成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皮球。
老师说:孩子是你的孩子,你得好好教育。
家长说:那要你老师做甚。
老师说:我已经教了,学不学,那是你自己的事。
家长说:你教他,他不学,有蛋用。
老师说:反正孩子是你的孩子。
你看,这对话就很有趣,大家都往对方身上推卸责任,企图让对方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责任。
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教育,忽视了很多东西。
在让我们学习之前,它首先忘记了我们是人,忘记了人要有人格,人要有向善之心。
第五个关键词:善恶。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都说了,还有错?
我不知道对错,但是我爸说了:小孩子一出生,先学会的就是折腾。
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事实上,善恶是不分家的,没有善,哪有恶,没有恶,哪有善。
如果歹徒不抢钱包,哪来的见义勇为。
事实上,在这个模糊的世界里,善恶这种东西很难有人真正去厘清。
人们追求的更多的,不是善恶,而是合理于心安理得。
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这里面的弹性极大。
有些事情,会因为另一些事情而获得原谅。
我们总说就事论事,但其实与此同时,我们早就丧失了就事论事的能力与资格。
最后一个关键词:真相。
最后一集,片尾曲结束后,还有情节。
有人是不是没看到?
傻了吧~长子问老师,难道八年前的那个故事,真的是真相吗?
真相,真的重要吗?
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
但,长子的疑问发人深省,他让我们意识到,怀疑,是不可或缺的。
对自己以及世界的不断拷问,在带来疑惑,甚至是痛苦的同时,或许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成长。
一个牺牲自己的人,杀死自己的人,成为别人的人,成为恶的化身的人。
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诉求。
这些,我们或许都不会真正了解。
但是,在痛苦中学会勇敢面对的次子,终于能够体谅别人,认清自己的长子;崩塌之后,再次重新凝聚的家庭;这一切,也许只是个幻影,但在这幻影中,存留着我们对于生活那无比美好的向往。
你问我寻求幸福的方法?
原因?
你质问我,你厌恶我,或者喜欢我,都无所谓,又事关重大。
你的种种疑问,都需要自己解决,你的种种困难,均需要自己克服,你的人生,要由自己来走。
面对你,我还能说什么呢,无需多言,一切都是:不错哟(i nai~~~~~请原谅我粗鄙的罗马音,我是日语盲)全文完。
完全直戳东亚家庭的痛点,包括我,看完电视剧的我在想,我是这个社会培养的怎样的怪物呢?
虽然没有参与校园霸凌,但是我是冷眼旁观的纵容者,明明也被欺负过,但是软弱的人就是总是无法吸收教训吧。
作为监督教育者,明明有那么多觉得不好的行为,却因为软弱不敢说出来。
对家人而言,沉默以对却永远叫嚣着彼此的不理解。
大学课堂上,老师学完《组织部来了个年青人》老师问我们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改革,去反叛,即使是看到这样不满意的世界,我选择了我不会。
这难道不是我的自我被淹没?
可是这又完全是我的错吗?
个性是会遗传的,一个传一个,我们都是这个被人操控的世界的受害者。
但明明我们也是可以做点什么的,我们也是可以至少改变自己的。
生活无法像电视剧那么糟糕也无法改变得那么美好,可是去改变吧 至少从现在开始,去改变吧。
去做世人眼中的“疯子”,至少从大胆表达我的怒气,我的观点开始,去他丫的不公平的规则,去他丫的怒火吧。
至少你应该表达出来!
世界依然不会改变,那些讨厌的规则也很难改变,但那又怎样,这个世界已经在坍塌,就让我狠狠发疯啊!
神木的演技真不错
无法赞同以“恶的必要”之信念支撑的这个故事⋯⋯看着很不舒服⋯⋯
和森田芳光松田优作没有一点可比性
过了
有一种家政妇三田的感觉。。。最后一集 泪飚。。。。最后一星 给 最后一集
神木DD加一颗星,然后没有了
多么虐心的情节 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神木隆之介真是彻底长残了诶.....在看的时候特别想知道为什么,看过之后觉得这种设定其实蛮弱的。
3星跟四星之间
。。。。光是樱井翔的那张脸就够倒胃了
看完此剧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重的蔑视
一群深井冰。
虽然有点夸张,但剧情背景和社会现状也被拉出水面难以直视。
中弃,腹黑S看不出高明之处,为装而装。不过神木DD真心好看。
不恶到极致真是看不清善呐,少爷的黑化潜质太赞
神木弟弟和翔哥哥演技不错,特别神木弟弟,虽然剧情很中二,不过节奏还不错~
故事的节奏感很棒,就是欺凌题材已经看得有点腻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也算和日式说教一脉相承,樱井翔的演技是赞。不过这个世界上终究没有谁可以教会你面对生活的正确姿态,也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幸福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吧。
三星半 可以看 有点奇葩 但是还是日剧的核心思想
看了三四集看不下去了,剧情虽然有反转但是吸引力还是不够。最大的惊喜是赤名莉香吧……
做操和走路姿势太有萌点
像《逆喷射家族》、《拜访者Q》,一个虚伪的家庭遭受外力被摧毁,才能再次健康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