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起农村杀人犯罪案件!
故事是这样的:黄欢为了能够套住村长的儿子宗耀想出了怀孕这招,要宗耀娶她,他们的对话被路过的小混混白虎听到了,要挟宗耀给封口费,不然把他们的事抖出去,让他爸做不成村长!
在推拉过程中白虎被宗耀推到致死!
这个场面被村长看到了,为了掩盖这个秘密,他竟然放火烧了尸体!
第二天早上却被黄欢家人发现误以为是黄欢。
(黄欢与宗耀打算远走高飞)!
这时王宝山却被牵扯进来,具大壮所说王宝山朝着黄欢的方向去了。
王宝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却把去偷情的事说了出来,然而那女的一看出了人命怎么会承认呢!
还不等她到家就被叫去认尸,在烧焦的尸体里找到了她丈夫陈自力的身份证!
这身份证哪来的呢,原来是白虎从县城里陈自力那偷来了!
村长也是用心良苦,好不容易打通了陈自力的电话却害得陈摔死,这下是真死了!
这里恰好陈自力搭上大壮的车,突然死的人出现,希望又被破灭,虽然起了杀心还是没能下去手,但他也看着陈自力摔死,却没把陈的拐杖处理!
本来要出殡了派出所却忽然打电话让去认尸,丽情却在大壮车上看到了陈自力的拐杖,她再次陷入了绝望!
然而那具烧焦的尸体又没人认领了,最急当然是村长,知道是谁却不能去做的痛苦和每日内心的煎熬!
这时白虎的哥哥却来借尸,只为了躲债,然而完事之后尸体又被抛弃了!
有时候精彩的剪辑和拍摄手法有多重要!
一开始烧山死人给村长烧尸灵感!
刚开始出现一闪而过举石杀人让事件陷入迷雾,宗耀回来自首怎么白虎就成了喝醉酒自己烧死了呢?
但是后面都一一解开了!
从不同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案件,每个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和态度!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没人想为这具尸体找到主人家,反正不是我家的就行!
那种冷淡的态度看得让人不是滋味!
看完《心迷宫》以后第一个问题就是:忻钰坤是谁?
哪里蹦出来的猴子,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华语电影圈的编剧智商提升了一个段位。
《心迷宫》原名《殡棺》,故事来自制片人任江洲母亲老家的一个真实故事:九十年代初,很多村里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工,由于当时通讯不便,许多人就此长期失联。
某日,村里突然发现一具烧焦的尸体,好几家人都争着说这是自己家的孩子。
电影在剧情上有大量的改编,但是故事的内核是不变的:一具尸体引发的荒诞故事。
《心迷宫》是靠剧情取胜的,在这里不做更多的剧透,还是多讲一点导演忻钰坤的故事。
忻钰坤,1984年出生,内蒙古包头人。
高二开始追求电影梦。
高考北影失利,后来为电视台拍摄栏目剧。
怀揣梦想的人是不安分的。
三年拍了几十部栏目剧练就一身基本功,直到有一天,忻钰坤按照电影《撞车》结构拍摄的一期节目被拒收了,电视台表示看不懂,他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电影学院进修之后,忻钰坤靠拍广告片、宣传片糊口。
可是胸中灼热的电影梦想并没有熄灭。
2011年初冬,任江洲给他讲了母亲老家的这个故事,点燃了忻钰坤的那个梦想。
2013年春节,忻钰坤跟老婆促膝长谈,宣告自己要向自己第一部也有可能是最后一部电影进军。
很幸运,忻钰坤像李安一样有一个好媳妇,“其他的你就别管了,静下心去写你的剧本吧!
”2013年《殡棺》在河南平顶山开机,众筹了160万元,26天杀青。
2014年《殡棺》摘取第八届First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同年,获第五十一届金马奖提名。
这简直就是一个精简版李安,或者大陆版魏德圣的故事。
当然,希望未来忻钰坤有李安或者魏德圣的成就吧。
只要真诚执着地对待梦想,成功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再说回电影《心迷宫》。
电影中反复出现黑猩猩的电视画面,我脑中反复出现的弹幕字幕是:自私的基因。
人类趋利避害的利己行为,是基因深处自带属性。
利他行为或者最终指向了利己的目的,或者是受社会道德约束,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利己行为。
从生物学角度解释社会学问题,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思维方法。
一具烧焦的尸体,竟成了三个家庭的救命稻草,分别指向的是:父子关系、婚姻关系、债务关系,也恰好是人生的三大问题:血缘、性、金钱。
总之,《心迷宫》是华语电影的大惊喜。
它有着诺兰式的精巧构造,科恩兄弟式的黑色幽默,奉俊昊式的冷静克制,罗生门式回环往复地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没有一个明星参演,却引来众多明星站台宣传。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是有诚意地讲故事的魅力。
不要再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看无脑烂片了,走进影院看《心迷宫》吧!
当黄欢想到通过谎称自己怀孕来拴住村长的儿子宗耀的时候,她一边和好闺蜜打电话,一边看电视。
电视里一个女孩儿对着她好朋友说,真好,我们俩一块儿怀孕了。
宗耀自从爸爸违背他的意思,擅自给他安排了工作之后,就没和父亲直接交流过了。
母亲成为了他俩的中介。
母亲向他解释父亲的一番苦心,希望儿子在离双亲近的地方工作,同时希望他找个城里姑娘结婚生小孩。
宗耀的父亲,一村之长。
他为人正直,一心想着为村民办好事儿,办实事儿。
与此同时,他也规划好了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退休之后,儿子宗耀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工作,能时常回来看望自己,同时能让他抱上孙子,安享天伦之乐。
丽琴,瘸子陈自立的老婆,外嫁来村子的美丽妻子。
年轻时候和王宝山好过一段儿,后来因为宝山父母的反对,俩人没有结婚。
从此在村子里的坏了名声,只能嫁给瘸子陈自立。
陈自立是个酒鬼,喝多了酒的时候会对丽琴实施家暴,丽琴无力反抗。
陈自立在城里打工,不常回来,每次他回来之前,丽琴都会匆忙地把他们俩的合照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来,摆正放好,粉饰一段名存实亡并且充满了暴力的婚姻。
王宝山,丽琴爱过的男人,不敢做也不敢当。
老婆怀孕期间跑到丽琴家偷腥。
听昔日的爱人向他诉苦,他提议策划一场谋杀,杀掉陈自立,并且造成他自杀的假象。
“我可以帮你把他的尸体搬到山头上,然后点一把火烧了,不仅烧尸体,还要烧掉旁边的一大片草皮,就说是在山头上抽烟不小心点着了草,把自己烧死了。
反正这种事儿在村里也经常发生。
”王宝山并没有料到,他在丽琴家吹牛侃大山时候想到的完美杀人计划,在第二天变成了现实。
大壮,在村里开小卖部的光棍儿,一直喜欢丽琴,但碍于丽琴有丈夫,一直不好有太多实际上的表示。
白虎,白家的弟弟。
他哥哥嫂子留在村子,他几年前上城里打工,但染上了赌博,欠债累累。
和大哥的联系也不多。
白虎有病,经常毫无征兆的流鼻血。
事情从一个晚上开始,黄欢把宗耀约到村里的小树林里,跟他说自己怀孕了,让他对自己负责,跟自己结婚。
在此之前,宗耀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母亲刚跟他传达了父亲希望他找个城里姑娘的想法。
宗耀慌了,乱了阵脚,告诉黄欢先不能和家里说,让他想想办法。
这番对话恰好让路过的白虎听到了。
白虎欠了一屁股债,急着用钱。
恰好碰上了这么爆炸性的新闻,于是想趁机敲诈宗耀一把,好还巨额赌资。
正直的村长的儿子,睡了村子里一个黄花闺女,还让人家怀孕,这如果在村里传开了,就会是一个大新闻,姑娘的名声会被毁掉,村长的威信也会崩塌。
宗耀乱了阵脚,推推搡搡中,他推倒了白虎,白虎后脑勺撞在了石头地上,没气儿了。
两个年轻人十分慌乱,手忙脚乱中用些枯草盖住了尸体,骑着摩托逃到了城里。
这一切恰好被和书记喝完酒到树林里方便的村长看到了。
发现儿子犯了命案,村长的本能就是要保住儿子。
于是他想到了焚尸。
这一夜他整夜无眠,频频看表,计算时间。
在天快亮的时候点火烧尸。
尸体被烧成焦炭,无法辨认。
因此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尸。
先是黄欢的父亲来认尸,说自己的女儿昨晚一夜没有回家,是被王宝山杀了。
理由是昨天中午在参加村里一个人的葬礼的时候王宝山和黄欢起了冲突。
王宝山的表弟,黄欢的前男友,之前去世了,王宝山一直认为是因为黄欢甩了表弟,才导致表弟的死亡。
“我要让你一命偿一命”。
那天中午王宝山这么对黄欢说。
王宝山被逼无奈,只能请出丽琴为自己做不在场证明,说自己昨晚在丽琴那里过夜。
这无疑是向村名们公开了自己和丽琴有染。
然而为了保命,他只能这么做。
丽琴被村长叫来,在众人面前否认了王宝山的话。
作为一个有夫之妇,并且在村子里无亲无故,她不想让闲言碎语把自己淹没。
过了一会儿,事情出现转机。
棺材店的人看了眼尸体,说盆骨很大,一看就是个男的,并且在尸体身上翻出了陈自立的已经被烧了一半的身份证。
尸体被断定为陈自立。
丽琴去认尸,表面伤心,内心雀跃。
一个常年对她进行家暴的男人,一个她曾在他喝醉睡着时候拿着菜刀步步逼近的男人,一个她梦寐以求希望他能死掉的男人,竟然真的死了。
她求之不得。
高兴得不止她一个人,还有大壮。
大壮积极地帮忙筹备葬礼,准备出殡,并且与此同时向丽琴示好,表达心意。
而另一头,忐忑不安的村长心知肚明,那具尸体并非陈自立。
村长再三问丽琴,要不要跟陈自立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怕认错了。
丽琴说不用了,直接办吧,村长不知道的是,她盼着这个瘸子死盼了很久了。
村长问周围的人,你们谁有陈自立电话,联系他一下,众人说,他都到城里去工作了,电话总是换,我们都没有他电话。
后来村中从家里翻箱倒柜,从一堆皱皱巴巴的纸里找到了陈自立的号码,打过去。
陈自立此时正在和城里的小三亲热,他关机了。
这是他第一次错过证明自己没有死的机会。
而第二次,试图证明他没有死的这个举动,却导致了他真正的死亡。
大壮去城里帮丽琴买陈自立出殡用的东西,在回村子的路上,碰上了搭便车的陈自立。
大壮像见了鬼一样。
眼看着陈自立死了,他就有机会和丽琴在一起了。
但现在功亏一篑。
想到丽琴,大壮动了杀人的心。
趁陈自立在车上睡着的功夫,大壮把车开到偏僻的地方,打算用石头砸死他。
但最终他没下去手。
陈自立醒了,下车到悬崖边一个偏僻的地方解大手。
这时候村长想证明陈自立还活着的第二通电话打来,陈自立一边起身提裤子,一边用肩膀夹着手机,肩膀一松,手机往前掉。
他本能地去抓手机,整个人身体前倾,掉进了悬崖里。
这次,陈自立是真真切切的死了,既是社会意义上的,也是生理意义上的。
大壮像做了一场梦,梦醒来,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他把副驾驶上陈自立的提包扔下悬崖,开着车回村里了。
第三天,丽琴捧着陈自立的遗像,正准备出殡,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说在悬崖下面找到了一具尸体,请她来认尸。
停尸房,盖在尸体上的白布被掀开,一具肥头大耳的尸体出现,是陈自立。
回到村里,丽琴把那具装着不明尸体的棺材原封不动的还给了村长。
这具被烧焦的无法辨认的尸体,从陈自立又变回了无名尸。
村长挨家挨户走动,询问大家家里是否有男性成员失踪,让大家来认尸。
他经过白虎家,问白虎的哥哥白虎去哪儿了,哥哥回答说他都出去打工好几年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与此同时,白虎的债主因为白虎凭空消失而找到了村里,找上了白虎的哥哥。
他们三番两次来催债,而白虎的哥哥嫂子也无力承担落跑的白虎欠下的巨额赌债。
白家因此想出一个绝好的主意。
他们向村长申请,借了这具无名尸,试图制造白虎去世的假象,以躲避讨债人。
“村长,我就说白虎因为抽烟,不小心把自己烧死了。
这事儿,就只有你我知道”。
无名的尸体转了一圈儿,从黄欢到陈自立,再到白虎,戏剧性的和真的死去的人对上号了。
只不过荒诞的是,这件事死者的亲哥哥并不知情。
至此,一切准备就绪,白虎的哥哥嫂子,拿着白虎的照片,雇人扛着棺材,风风光光的给白虎出殡。
路上碰上又来讨债的债主,债主见人已经没了,就此罢休。
碰上王宝山和他老婆小凤。
王宝山陪着小凤散步,小凤在母亲的劝导下和王宝山和好如初,把他和丽琴的事儿彻底埋在了心里。
也碰上了因无法忍受杀人的内心煎熬、从城里回来打算回家看看母亲就去警察局自首的宗耀。
宗耀对白家人自导自演的这出戏一无所知,他紧张地试探性地问:“咋没的?
”有个人回答说,抽烟不小心把自己烧死了。
宗耀愣在那里,久久回不过神。
影片的最后,是宗耀和父亲在一具无人认领的棺材面前的和解。
这是他们在影片中第一次的面对面,第一次的和解。
一个一直想摆脱父亲控制的儿子,因为担心父亲声誉被毁而误杀了同村的一个小青年,因为以为自己把父亲最珍视的一枚劳动模范勋章落在了案发现场而怕连累父亲,决定回村里自首。
直到他在被他杀死,被父亲烧过的一具尸体面前和父亲坦诚面对面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他无法摆脱父亲。
不管是作为一个爱他的父亲,还是束缚他的父亲。
这一具已经成为焦炭的尸体,讽刺地成为父子二人感情的见证。
虽然影片以群像的方式呈现,但并不显得杂乱,对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为将来行为的铺垫都十分到位。
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各自的选择和面临的困境纠葛。
正直的但十分袒护自己儿子的村长,不得不为了保全儿子而焚烧尸体,并在接下来几天中掩饰自己,不停地面对心灵的拷问。
想要摆脱父亲但实际上又非常在乎父亲的宗耀,在知道农村女友怀孕的消息之后为了不破坏父亲的名声而不惜杀人。
美丽的丽琴,徘徊在一个自己不爱的有家庭暴力的男人、一个自己错爱的窝囊的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和一个憨厚老实有贼心没贼胆的光棍儿之间,最后选择独自一人面对所有事情。
穷困的白虎哥哥嫂嫂,因为换不起弟弟欠下的赌资,最后只好想出下下策上演一招儿弟弟假死的大戏,而不知道棺材里的人就是弟弟。
这样的人物刻画方法,让全片弥漫着一种荒诞的真实感。
说它荒诞,是因为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刻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景。
比如白虎被宗耀一推就死了,比如王宝山在妻子大着肚子的时候还跑到明琴家里偷腥,比如陈自立失足掉下山崖,比如白虎的哥哥想到假借尸体来躲债。
但说它真实,则是因为当把以上的种种荒诞场景,放回到中国农村的现实中去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细细想来,就会发现片中每一个人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行动背后的逻辑,都是可以理解的。
让一具无名之尸的故事成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当下中国农村越来越疏离的人际关系。
纵观全片,反映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从而导致村子里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亲人与亲人、爱人与爱人之间的关系的疏离。
听到陈自立的死讯之后,村民们表示没有他的电话,而村长也是翻箱倒柜之后才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
同样的,白虎的哥哥也联系不到白虎,一方面因为他欠债躲债比较难联系,另一方面则是他到城里打工也疏于和家里联系。
在如今这个流动性如此之强的时代里,和人失去联系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乡村中那种亲缘纽带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逐渐开始断裂。
而正是在这样一种亲情纽带开始断裂的大背景下,无名之尸维持无名,才能成为可能。
在一个弱关系的社会中,一个个体的突然消失变得那么不显眼,那么得无法引起关注。
因为对于村民来说,亲人的消失可能已经变得见怪不怪了。
让整个故事走向更加错综复杂的,是在父权制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女性的态度。
名声在村里是个大事儿,尤其是女人的名声。
白虎一开始便是以此为把柄,要挟宗耀。
因为不管是黄欢,宗耀还是白虎,他们都清楚,一个未婚先孕的年轻女孩在村子里的生活将变得多么艰难。
而这也是为什么黄欢会选择用假怀孕这个计策来逼婚,黄欢心里清楚,作为女性,一个年轻未婚的女性,这是她留住宗耀的砝码。
丽琴因为年轻时候和王宝山在一起,遭到了他父母的反对。
旧情人当年悔婚逃避责任,让她变成了人们眼中没人要的女人,贬值的女人。
人过中年之后,因为怕在村子里遭人非议,当着众人的面拒绝了帮旧情人做不在场证明。
对于一个女人,一个漂亮的女人,一个外嫁来本村的女人,生活是困难和苛刻的。
她得守妇道,学着收敛自己的美丽,否则会被人说成是狐狸精;她得忍受丈夫常年的家庭暴力,否则会被人说是不贤惠;她得在公共场合否认自己和她真正爱的人的感情,否则会被人说是放荡、不检点,从此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对于王宝山的妻子小凤也是如此。
小凤在知道了王宝山在自己怀孕期间和丽琴偷腥之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希望王宝山对自己有个交代。
小凤的妈妈却在这个时候劝小凤:有些事儿不需要弄得那么明白,你就别闹了,你得为孩子着想。
小凤的母亲,作为一个一辈子活在村子里的活在父权制下的女性,教会女儿不要反抗,因为她深知这种思想的强大,她希望女儿少走弯路,她希望女儿幸福。
而换取这种平庸的幸福的代价,便是屈从。
反观男性。
王宝山,在年轻时候的一次婚约打破之后,依然找到了老婆小凤。
在小凤怀孕期间,和明琴有着婚外情。
婚外情被大家知道之后,他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作为男性,他总是能成功的回归家庭。
家庭里有“善解人意”的婆婆,有最终原谅了自己的妻子,有即将出生的小孩。
相似的,死去的陈自立也是如此。
一方面,他在城里有小三儿,另一方面,他不允许村里的妻子和自己离婚。
在每次妻子提离婚的时候,就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
在女性面前,他们总是挺直腰杆,理直气壮。
而给他们撑腰的,是背后的父权制度以及和父权制度合谋的所有人,不论男女。
正是以上种种的因素,不论是社会关系的弱化,还是强大的父权制的影响,让荒诞变成可能,变成现实。
让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别无其他选择。
这种片中人物的无可选择,带给观众的最大的体验,是没有办法擅自做出任何一种评判,道德上的或价值上的。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机、立场,放在每个人所处的微观情境中,他们的行动都是合理的无可批驳的。
而恰恰是每一个人的行动,暗自推动着一具尸体从无名变得具名化,最后又回归无名。
整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是丽琴。
她让我想起章诒和笔下的刘氏女和杨氏女,也让我想起因不堪忍受丈夫家庭暴力而杀夫的李彦。
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心迷宫的主角是丽琴。
其他的所有人,则协助她完成了她幻想了一次又一次的完美的杀夫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她借他人之手杀死了丈夫,也认清了旧情人的本来面目。
影片的最后,她站在丈夫的坟头边上,回望身后出殡的队伍。
她那么淡然,那么美丽。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丽琴们也许没那么好的运气。
她们有的锒铛入狱,有的以命偿命,有的还在等待着命运对自己的审判。
电影虽然荒诞,但有时候现实,却远比电影更荒诞。
那么这个故事原形是这样的:它发生在90年代初,河南以及全国很多农村中的青壮劳力都去外地打工。
但因为当时交通、通讯不便利,所以很多家里面的孩子进城之后就跟家里失联了。
有一些人是在外面挣了钱不回来,但也有一些人确实是在外面遇到了不幸,就失踪了。
然后有一年过年,在这个村子的河里发现一具烧焦的尸体,当时村民是报了警的,但因为那是个深山里的村子,警察在出警的时候又恰巧出了意外,所以当时使那个村子处在了真空状态,因此所有的村民都来认尸,其中有一家人就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包括钱包什么的,断定尸体是我们家的孩子,于是这家人就拉回去了,拉回去准备下葬时,他儿子回来了。
家人就问:你怎么回来了?
孩子说,我回来过年啊,结果到长途汽车站我钱包被偷了,我没钱坐车,就只能走回来了。
当时这家人家由悲转喜,就又把尸体送了回去。
这时隔壁村子又有一个人说:尸体有可能是我们家的,他们又给拉回去了,就这样棺材转了三家人,直到警察来了才把这个案子破了。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呢?
其实就是一个女孩骑车去她亲戚家送东西,结果路上碰到了一个她以前的小学同学,而那个同学又带着他另外一个朋友来村里玩,那个朋友想对这个女孩非礼,结果她这小学同学不同意,两个人就打起来了,结果她小学同学误把他那个朋友给杀了,杀了之后,两个年轻人就私自毁尸灭迹、焚烧尸体,之后两个人就跑到城里了,最后绕了一圈,俩人又回来自首,最后就算抓到真凶了。
电影支线很多,看似毫无逻辑,实际上脉络确实很清晰,剧本真的很不错。
电影对人性善恶天平的把控尤其出色,从开场就出现了人物在一念之间的犹豫和焦灼,心魔乱舞,几经挣扎。
尤其是在父亲身上,他的内心波动可谓是大起大落,精彩异常。
那个突然插入的梦境,给我印象极其深刻。
影片一直都在揭露人性最不堪的一面,尤其结尾更加讽刺。
影片有很多细节都很耐人寻味,比如当村长帮助儿子掩盖犯罪事实以后,回到家中将挂着象征自己荣誉的那些奖章收起来的时候,这个一辈子都在为村子奉献的村长其实已然随着那夜的大火消失的无影无踪。
儿子在棺材那里看到父亲之后心中一切都昭然若揭,更为讽刺的是最后黄欢将村长最大的那块勋章埋藏地下,影片到最后一刻都在不遗余力的讽刺人性。
也许是因为成本限制,电影质感并不突出,演员表演过于平淡,不能抓人眼球。
但好在够大胆,内容充实,故事结构精妙。
也值得鼓励和肯定。
因为导演有提过影片拍摄的是六天剧情,我真的非常非常好奇一整个时间线。
看了豆瓣网友@言山 @新大町 @fushia 的梳理,我有一些异议。
从头到尾又拉片了一次,结合上述三位网友的答案,时间线整合如下。
【六天时间线】day11、黄欢闺蜜陪妈妈去烧香,她给黄欢打电话聊天。
黄欢此时正在看剧,想到用怀孕来绑住宗耀。
2、白虎发现自己身体有病,愁眉苦脸去庙里烧香,用全部的零钱保佑自己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白虎祈求平安富贵却被烧成灰,极其讽刺。
3、宗耀妈妈来庙里烧香,为儿子求一道平安符。
4、白虎赌输了钱,抵押了身份证和手机,问赌场的二哥借钱继续赌博。
day21、白虎通宵赌博,输光了钱跑出来遇见陈自立带小三吃饭。
因为已经没钱了听到陈自立请他吃饭就多要了两屉包子。
结账时看见陈自立钱包里有很多钱,就尾随偷了钱包。
【影片有细节白虎遇见陈之前一直回头看,一看就是把借来的钱输光了就跑,然后躲避赌场追兵,也为时间线后边赌场的人追去白虎家埋下伏笔。
我对比了白虎鼻子上的纸巾,发现每场都有细微差别,甚至赌场那一场戏不同的镜头纸巾的形态就会不同,所以给鼻子塞纸巾只是白虎的常规操作,无法作为时间佐证。
至于白虎衣服血迹的细节,白虎赌博时几个镜头都没拍到腹部血迹,只有左胸有一团血迹和右胸偏下有一点不明显血迹,而上香时外套挡住了左胸的血迹,露出了腹部的血迹和右胸偏下不明显的血迹,由此推断这两天白虎都没有换衣服。
再联系导演说的演了六天的故事,所以白虎第一天上香,然后通宵赌博,再偷钱、最后死亡是更合理的剧情安排。
】2、宗耀因为黄欢回村,顺带回一趟家并与父亲继续冷战。
宗耀妈妈告诉宗耀孙老头子烧死了,今天出殡吃流水席。
因为逆反心理,宗耀出发前偷走了父亲最宝贝的勋章。
3、在流水席上初步揭示了一些人物关系。
大壮暗恋丽琴,丽琴和王宝山调情,王宝山因为表弟之死骂走黄欢。
后宗耀父子先后到达流水席,与黄欢擦身而过。
4、丽琴接到陈自立的电话,说这两天要回来。
5、晚饭前,耀宗妈妈给耀宗带上平安符。
晚饭时,耀宗被黄欢叫走,去树林幽会,黄欢告知怀孕之事。
村长与老赵吃晚饭,喝大了。
6、幽会之事被白虎撞破,耀宗和白虎起争执失手致其死亡,后和黄欢仓皇逃离现场。
白虎的鼻血和鼻子长塞的纸巾、衣服上的血迹,都暗示了白虎的身体有很大的问题,而他一推就死也有这部分原因。
7、当晚,丽琴与王宝山偷情,被宝山妻子的电话叫停。
王宝山怂恿丽琴杀夫,二人对话引出之前旧情,因为王宝山放鸽子丽琴被迫嫁给家暴瘸子男陈自立。
丽琴试探王宝山,让他动手,王宝山左右推辞不肯答应。
丽琴看出了王宝山的不可靠,对其失望透顶,两人最终不欢而散,也为后续丽琴否认夜宿埋下伏笔。
王宝山回去路上似乎发现了树林有动静。
8、村长路过目睹宗耀杀人经过,在儿子离开后焚尸,且暗自计划第二天带老赵一起“发现尸体”。
而在搬运尸体时,村长看见了远处的王宝山,这也是后续村长害怕警方介入调查的原因之一。
day31、村长梦中惊醒,得知尸体已经被发现,赶到案发现场,却发现大家认定尸体是失踪的黄欢,于是昨天与她起争执、并且晚上走同一条路的王宝山成为头号嫌疑人。
2、黄欢和宗耀逃到镇上的宾馆后一夜无眠,宗耀提议远走高飞。
宗耀开始找身边朋友借钱。
3、王宝山被暴打之后,供出昨晚与丽琴私会,遭丽琴否认。
4、大家在尸体旁发现陈自立身份证(白虎偷的),认为尸体是陈自立。
丽琴去村委会认尸,顺势演了一出夫妻感情深厚的好戏,并认为是王宝山杀的。
此时王宝山正在和妻子吵架,否认杀人行为。
5、昨天追丢了白虎的二哥,今天找上了门,大闹白家。
6、晚上,黄欢没想到自己此时来了月经。
宗耀在夜晚外出时,发现勋章丢失。
勋章一事,黄欢此时完全不知情。
7、晚上村长还是担心陈自立随时出现,导致东窗事发,他再也无法直视自己曾经的荣誉,收掉了所有的奖章。
之后他找到了陈自立的电话,但通话未被陈自立接听,因为此时陈自立正在和小三进行无法被打断的双人运动。
8、宗耀因为担心将父亲的奖章丢失在案发现场而失眠(两晚不睡觉了,小伙子身体真好……),黄欢因为痛经和床上的奖章硌得辗转反侧。
【镜头有给到黄欢腰部细节,不止是指假怀孕和痛经,更是指她身下的宝贝奖章,后续徽章出现在床的下半部分也对上了这个细节。
痛经女人我现身说法,痛经来的时候真的一点点点点的不舒服都能造成身体的极度不适,恨不得把难受的那一部分身体当即割舍了,真的会想死。
以及负面的心理因素也会加重痛经,所以第二天黄欢脸色才会那么难看。
】day41、宝山母亲找儿媳劝和,宝山到镇上取妻子的报告。
2、没睡好的黄欢脸色惨白又不敢说实话,在宗耀外出取钱时去买了卫生巾。
买完遇见王宝山,得知母亲因为自己失踪而犯心脏病的事情。
3、宗耀目睹了这场见面,疑心黄欢出卖他,怕有人来抓他而一直没回去,但他也没离开,在旅店外蹲点,巡查了一天一夜。
4、黄欢久久等不到宗耀,内心焦灼,忽然想起昨晚身下的不适,在床上找到了徽章。
因为想回家,就偷偷藏起了勋章,等宗耀回来。
这对亡命鸳鸯有各自的心思,相爱且算计,信任又怀疑。
5、大壮觉得自己有机会追求丽琴,给丽琴买金镯和纸钱,回去的路上遇见陈自立,欲杀之。
踟蹰之下,他最终没有选择动手。
6、陈自立下车方便时接到村长电话,换到丽琴接听时他已坠崖。
大壮听见动静,将他的包也一起丢弃。
7、闹了乌龙的村长与老赵对话,担心棺材下葬后陈自立又回来,会惊动警方开棺验尸,内心焦灼。
大壮回家后心有余悸地上着香,此时同样内心不安的村长刚好进来买烟。
8、晚上,大壮把手镯和其他物品送给丽琴。
9、宗耀妈妈让村长修猪圈,村长计上心头。
10、村长去丽琴家搬来尸体,埋进猪圈。
【4、8、9是同时发生的,因为电视都在播猩猩的片子。
】day51、丽琴点燃家里的蜡烛,感谢神明响应她的愿望,之后穿戴衣服,准备给陈自立出殡。
2、早上宗耀回到宾馆,两人对质。
黄欢用徽章和村长劝宗耀回到村里。
此时,宗耀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内心挣扎。
3、因为村长搬出了尸体,所以棺材很轻。
警局给丽琴的一通电话叫停了出殡。
丽琴在大壮车上发现陈自立的拐杖,内心起疑。
警方提供的信息更是让她认定,就是大壮杀了陈自立。
在下车时她拿走了拐杖,归还手镯,并对大壮表示感谢。
【从警方说陈自立财务没有损失中可以推断,陈自立的包里有一大笔钱,被白虎拿走的钱包只是小部分财物。
】4、猪圈因为埋了尸体非常臭。
村长听说棺材今天没下葬而魂不守舍。
5、丽琴将棺材抬回村委会。
二哥再次上门,扬言不交出白虎就要烧掉白家房子。
白嫂出计借尸。
6、白哥找村长借棺材,二人约定明天交接。
随后村长挖开猪圈,放回尸体。
day61、早上,村长到镇上去辞职。
2、宗耀叫醒黄欢,决定回到村里,独自承担责任,并让黄欢生下孩子,在其死后为肖家留后。
3、听说二哥进村,白家人上演“白虎出殡”。
4、宗耀在回家路上看见“白虎出殡”,听说他被烧死的事情,内心五味杂陈,跑去了案发现场确认。
二哥也放弃要债。
白家人演完戏,将棺材撇下。
丽琴独自埋葬陈自立的骨灰和拐杖。
5、傍晚,村长回村看见被撇下的棺材,去质问白家人。
6、宗耀父子在棺材前相见,对视良久,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7、远处的黄欢静静地看着棺材,也看着这对父子。
兜里的徽章像枚烫手的山芋,也许是对假怀孕的后悔、对白虎之死的忏悔、对隐瞒徽章的愧疚、对偷村长徽章的抱歉,还有对故事结局的感慨,将其连同这些都一一都埋葬。
对于整部影片来说,埋下的也是村长的荣誉、宗耀的叛逆和父子间的隔阂。
最后那石头摆得还挺像个心脏,也可说点题了吧。
每个人的心都像个迷宫,而迷宫深处埋着不能见光的秘密。
再补一个day X:在广电总局的压力下,村长带着儿子去自首了……
又是困得睁不开眼睛来写影评,怕明天早上一起来就忘了,所以还是趁着热乎写吧。
之前一直听人说《心迷宫》怎么怎么好,都吹上天了,所以抱着期待有点大,看完感觉也就那么回事。
总得来说这就是一部中国乡村悬疑版的《11:14》,你如果在这之前看过《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等等玩结构的电影你就会知道其实这种类型国外几十年前就让人玩烂了,我说让人玩烂的意思是真的被人玩成烂片了,请参考《玩尽杀绝》系列。
无非就是巧合与结构,导演很聪明,知道如何用最少的钱来玩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你看这部戏,每个场景都基本都花不了什么钱,一部电影下来不算片酬也就两集《乡村爱情》的钱,算片酬一集都够不上,赵家班的演员可比这部戏的演员知名度高多了。
确实算不上创新,只不过这些洋玩意还没在大陆普及,刚拿来没看过的人看个新鲜,但什么事就怕有心人,人一认真起来最可怕。
不管什么事,你要给它做细了,做到近乎完美,那就会肯定会有人注意到你,这就叫出类拔萃。
《心迷宫》就是这么一个电影,虽然它只是借着人家早就研究出来的结构,把这个大框子里外都换成本土的东西,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区别就是他做的太精致了,虽然没有一个叫的出名的演员,但你却通过这些演员的表现发现没有一个是业余的。
(唯一的一个不好的表演就是要账那个墨镜男带的那个小弟,搜完房子说的一句台词,有点生硬。
)每一个职业演员又都每一个都长的这么接地气,仿佛就是从农村里现揪出来的,可见导演深知一群会演戏的演员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
剧本基本打磨到完美,也基本挑不出毛病,我想导演应该也推敲了无数遍,努力剃平所有的牵强,漏洞,不合理的情节(唯一的一个可能是我看漏了,白虎到底怎么拿到陈自立身份证的),把故事无限大的接近圆。
剪辑,镜头语言,伏笔铺垫,台词,服装,造型,一切都做到近乎完美,太可怕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宁浩,宁浩当初就是走这条路出的名,如今也算上了位,疯狂系列两部,同样的玩结构,同样的本土化,只不过人家就是做的精致。
这个导演和宁浩的区别就在于宁浩把这个大框子搞成黑色喜剧,而本片导演把它搞成悬疑片。
不管什么事,你要给它做细了,做到近乎完美,那就会肯定会有人注意到你,这就叫出类拔萃。
期待已久的电影终于没让我失望。
看之前拒绝任何剧透的结果就是,毫无防备地被华丽丽的时间线秀了一脸。
整理下这个华丽丽的时间线:出场人物:村长;村长的儿子:宗耀;村长儿子的女朋友:黄欢;好多人喜欢的漂亮姐姐:丽琴;和丽琴有婚外情,表弟因为被黄欢甩了而意外身亡的:王宝山;暗恋丽琴的小卖部老板:大壮;因为撞见宗耀和黄欢谈话而意外死亡的赌鬼:白虎;丽琴的瘸腿丈夫:陈自立。
Day 1•白虎在镇上赌钱回来,偶遇陈自立,起意偷他钱包(具体偷钱包的时间没有表现,应该在烧香之前已经得手)。
•黄欢和闺蜜打电话,想出假怀孕这招来试探宗耀。
•白虎去庙里烧香。
•宗耀回家,参加葬礼。
•王宝山去小卖部买烟,此时黄欢经过要去树林和宗耀约会,大壮看见王宝山也往那个方向走。
•宗耀和黄欢因为怀孕争吵,被白虎听见并被勒索,白虎意外死亡(同时王宝山和丽琴在一起)。
•村长喝完酒回家的路上,看见白虎之死,烧尸体(中间王宝山从丽琴那里回家,经过树林)。
•宗耀和黄欢逃到镇上。
Day 2•发现尸体,误以为是黄欢,黄欢的父母打了王宝山。
•发现尸体不是黄欢。
•债主第一次去白虎哥哥家要债。
•发现陈自立的身份证,认为尸体是陈自立。
•村长扎到陈自立的电话,给他打电话没接。
Day 3•大壮去镇上买东西,回程的路上遇见陈自立。
•村长去吊丧时,给陈自立打电话,他接电话时失足滚落山崖。
•村长去小卖部买烟,此时大壮正在烧香。
•村长去偷尸体。
Day 4•陈自立出殡,丽琴接派出所电话,去镇上认尸。
•尸体被抬回村委会(同时,王宝山去镇上给妻子取体检报告,偶遇黄欢)。
•债主第二次到白虎哥哥家要债。
•村长埋尸体,修猪圈,白虎哥哥找村长借尸体(此时宗耀在跟母亲打电话)。
•村长把尸体挖出来。
Day 5•宗耀决定自首,和黄欢回村,得知白虎死讯。
•白虎出殡,债主第三次来要债。
•村长看见尸体没有下葬,来找白虎哥哥。
•村长和宗耀在棺材前对视,黄欢把奖章放在了石头底下。
•自首。
这样看来,其实即使是平铺直叙地讲下来,这也是个不错的故事。
但是导演太懂,太会讲故事了,打乱的叙事使故事的悬疑性和讽刺性完全地上了一个台阶。
而且杂而不乱,几个标志性的情节,比如猩猩的电视节目、打电话修猪圈、买烟等等,让人能清晰明了地串起整个故事。
寥寥几处配乐也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如果说整部电影我给九十分,其实八十分都是因为导演实在是太会讲故事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迷宫,一如村长孤独地走在灯光昏暗的路上,一如大壮拿起又放下的石头,一如丽萍拿走的拐杖还回的手镯,一如丈夫和妻子心中的石头。
种种巧合之下,恶意的种子被激发,最终演变成一出闹剧般的悲剧。
今年的华语片真是佳作不少,心迷宫基本锁定我心中的年度五佳了。
一时心血来潮,最近都想拉部片,最近正好看了积下很久的《心迷宫》在看这部片时,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印象,导演对于长镜头,以及几个构图,都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完全不像是一部处女作所展现出来的水平。
在影片开头五分钟,便出现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长镜头,我认为也是本部片中全片的一个人物关系以及性格上的阐述五分钟,大壮出现
大壮送酒,赶到酒席
注意此时眼神的位置
买家塞钱,但大壮心不在焉作为商人,却并不想数钱,暗示了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此时第二个人物丽琴出现
丽琴出现此时出现对话,但对话全程两人并不同框,暗示了两人关系,丽琴并不想理大壮此时,画外音出现,第三个人物王宝山出现
画外音出现,人物进场
两人对话全程同框,表明两人存在关系,据台词可猜测二人为情侣关系
丽琴的眼神,形态均进一步加强两人关系紧密,为情人关系
王宝山顺着声音看过去此时第四个人物黄欢出现通过画外音加人物动作引出人物,王宝山的两次眼神表明对黄欢心有不满
镜头近景贴近人物移动
黄欢特写,并不想搭理此时两人的一段对话也印证了二人关系不合导演迅速的切换镜头,并没有让二人同框
通过对话知道黄欢是个生活作风混乱的人,具体的人物性格也为欺骗宗耀怀孕做铺垫
为闲人坡容易摔下去做铺垫此时镜头拉远形成大镜头,增加戏剧张力
机位快速移动,黄欢拉近中景,宗耀、卫国出现
宗耀的眼神随黄欢移动,暗示二人关系
卫国出现至此,所有主要人物均已交代,也大致的表现了人物关系其他镜头就不做一一赘述,来到结尾本片围绕着“棺材里到底是谁”来展开,因此,在抬棺时运用了慢动作配以沉重的音乐放大了与这口棺材发生过关系的所有人物,引发观众回顾整片,对于其中每个人的心怀,我不作过多的理解,有盲目,有侥幸,有挣扎,但相同的,反映出一个个小人物内心深处的本质——渴求活在自我欺骗的世界中
来到最终片段,在两分钟的画面中,只有一句台词,便是宗耀迟迟未向卫国说出的那句“爸”
同框,宗耀为近景
卫国为近景
镜头拉远,大镜头表现二人,增强舞台效果
在宗耀喊出爸之后,导演做了一个反常的分隔处理,二人反而不再同框,此处的表现,我认为是这种画面使得二人产生了阻隔感,在宗耀想要对父亲敞开时却发现两人已经无法融入。
从剧情上讲,无论是连环叙事,荒诞的人物关系,多线索并行的推进式剧情节奏,都或多或少可见许多国际电影的影子,例如乔尔•科恩的《血迷宫》或是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都是如此风格,用一种代入感极强的叙事模式吸引着观众进入剧情之中,如同漩涡似的将观众卷入事件中心,而戏剧性的表演方式,则更能让事件的环扣深入人心。
几条人物线索时间的时空交错反而呈现出诺兰《记忆碎片》的影子,而不同点则在于本片的时间呈推进,而《记忆碎片》属于轴心式交集,由两端交汇于中心。
忻钰坤作为新人导演,在剧本的处理和镜头方面虽然青涩,但仍然带来了非凡的观感,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初次执导,在近年来未做宣传的商业片中,以剧情见长的影片,《心迷宫》是真正值得推崇并宣传的
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玩复杂结构,可以有两种参考模式:多线交互和层层嵌入。
前者打乱时间线,后者保留时间线。
其它所谓重复叙事(《机遇之歌》《罗拉快跑》)、罗生门叙事(《罗生门》)、倒叙(《记忆碎片》《薄荷糖》)等因为过于简单、明晰,不在讨论之列。
一、多线交互,又可分为下面两种形式:①以盖•里奇电影为代表的多股力量交互的模式,人物通过身份、利益等组合配对,借由空间上与空间上的巧合让这些不同力量相互作用。
以盖•里奇“高徒”宁浩的电影为例。
无论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还是《无人区》,都是通过多股力量的交互作用来推动情节发展。
所不同的是两部“疯狂”借助于时间点上的巧合,而《无人区》则是散沙式地在空间上做文章:推动情节发展换成了人物动机的对立,通过清除失势一方,不断地将人物消解,最后只留一个女性角色作升华式的嵌套收尾。
②以《心迷宫》为典型的多重视角模式,倚靠人物个体的动机来推进故事进展。
角色就好比是拼图游戏中的小拼块,每一个人物都是有用的,相互交织。
在《心迷宫》中,每个人物的行为都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而导演的厉害之处是可以在各种巧合的编排下暴露出人物内心深处的利己心理。
这也是为何在盖·里奇或宁浩的电影中,脸谱化的人物只能带来观影趣味,而在《心迷宫》中,观众能体悟到深层的人性。
二、层层嵌入,通过不断 “突转”和“发现”来深化叙事诺兰的电影无疑是典范,无论是《致命魔术》还是《盗梦空间》,均是如此:时间线被保留,但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反转观众期待,从而开拓出新的叙事空间。
阿斯哈·法哈蒂通过人物在两难处境做出的抉择来推进故事进展的手法也当属于此列。
(扩展阅读: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643551/)三、无论是第一种模式,还是第二种模式,都将面临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起和尾;也即如何不让中间展开的庞杂叙事使“进入”与“离开”的设计显得相形见绌。
以《心迷宫》为例,开头铺陈的家庭关系/恋爱关系/村民关系,是为后面精密地展开叙事服务的,但这种突然迅速建立起的家庭冲突和恋爱关系,以及迅速遭遇的杀人过失,让人想到的更多是古希腊戏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而不是现实中应当发生的。
同样在电影结尾,原本应当以父子间的对视结束,却硬加上一个 “天在看”的刻意收尾,实则是画蛇添足。
同样,在诺兰的《盗梦空间》中同样暴露出相似问题。
这也许是我们对这部电影唯一可以诟病的地方:也即 进行“盗梦”的动机。
当非常具有“科幻艺术感”的盗梦行为展开的时候,他们竟然只是为了在被盗者大脑中植入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这一“低级”的想法。
庞大的叙事体系建立在几根支梁上,有不稳危险。
体系越庞杂,危险越大。
四、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有:①通过设计更加巧妙的开头和结尾,但这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只能改善;②通过首尾相接,让时间线循环,形成环形叙事。
已经有电影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暴雨将至》《低俗小说》;③等待其他电影人探索。
· 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号:阿玛柯德
我以为在看今日说法国庆特辑,评分怎么这么高?
很不错的片子,冷门题材,年轻导演,小众演员
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给五分的辣么多~打碎归打碎,碎到看不懂是何必?全篇像一个乱晃的放大镜,人物和情节十分模式化,不深入,没有感染力,如此来说,就没有资格谈“人心”。非常失望~!
剧本精巧复杂,叙事技巧娴熟。反映生活较浅。
故弄玄虚。法治在线风格视频。
乡村命案二三事,贵村真乱真会玩
不符合你国现实,这个故事在《今日说法》只会进行到前面的四十分钟。
故事结构设计非常精巧,如果有人投资,再请一个有号召力的演员,这片子就能成为牛逼哄哄的神作。可惜啊,跟当年《疯狂的石头》一样,拍成了电视剧的感觉。看了半小时简直想删掉,直到后半段才逐渐有趣了起来。结尾出现的那几行字有些主旋律~
画面糙,演技糙,有情节无人物……就一个打乱时间顺序的多线叙事就变成诺兰、科恩风格了?虽然剧本不错的国产片值得鼓励,但是也不要吹捧到天上去呀朋友们……
看完之后明白一个人生哲理:贱人自有天来收......
看过但并不喜欢 对于国内乡土背设片始终有些接受不能
改名后比殡棺多了条字幕,除了玩的结构和叙述方式,这个近乎荒诞的故事放在当今农村还真是黑色讽刺映射了社会诸多问题,父与子留有解读空间。他们烧香却对死亡麻木,自上而下冷漠矛盾胡来对照电视里的猩猩,但也有些地方多余稍显太过编排或粗糙,影像吸引力不够等遗憾,青年导演处女作不愧年度惊喜。
太絮叨,太幼稚,和陕西台的碎戏差不多水平,碎戏起码还不猪鼻子插葱装电影
今年在电影院看过最好的片子了,成熟复杂的叙事结构,故事浸泡在日常生活之中,极富生活的质感,演员的表演很好。看完后很多细节值得回味。
小乾坤里大真相。处女作便拍得如此镇定成熟,真让人惊艳。多线安排得有条不紊,逻辑清晰,人物鲜活生动,每个人都事出有因。不动声色的黑色冷幽默有科恩兄弟感,大事件的荒谬丑陋又有昆汀风范。不愧为2015年度华语最佳电影。
新导演的通病,眼高手低。好故事讲的乏味。
……又被骗了……打五星的人是没看过《法治现场》吗?
优点是怕观众看不懂,缺点是太怕观众看不懂,注解部分过多,啰嗦了。另外就是有点装沉重,其实拍成一个河南版的《怪尸案》也不错吧。
网友还是对国产片很宽容。虽然剧本很好,但整体很像闹着玩
无趣。